占发先;姚璇;张艺
唐山市艾滋病(AIDS)的传播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青年学生出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他们乐于接受各种思想、观念并付诸行动(包括一些与感染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为分析唐山市新入学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和态度,2007年9-11月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市内3所大学920名新人学学生开展了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并在宣传教育前后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价宣传教育方式及效果.
作者:何金奎;贾惠敏;曹慧珍;王晓丽;王旭彤;张庆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多肽图谱的变化.方法 选取20例HIV感染者、2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经Zipplate C18层析预分离后,运用MALDI-TOF-MS分析检测,获得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的多肽指纹图谱,并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随后,用质谱串联技术(MS/MS)对两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多肽峰测定肽序列,在SWISS-PROT数据库进行多肽鉴定.结果 在分子量为800~4 000D范围内,共发现500个多肽峰,其中11个多肽峰在HIV感染者组、正常对照组中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5个差异多肽在HIV感染者组中表达上调(m/z l 418.67、1 465.67、1 777.82、1 864.82和2 080.23),6个差异多肽在HIV感染者组中表达下调(m/z 904.71、920.73、1 076.73、1 521.79、1 552.75和2 080.78);经质谱串联技术对两个表达显著差异的多肽峰测定肽序列,鉴定结果分别是纤维蛋白多肽(Fibrinopeptide)、激肽原(Kininogen processor).结论 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的多肽指纹图谱有显著差异,通过多肽指纹图谱找到的HIV相关多肽,为今后开发HIV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晓光;张海波;邵柏;咸荣华;郭宁;张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了解进入美沙酮门诊治疗的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以及其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性行为特征,为综合防制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对抚州市美沙酮门诊收治的吸毒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为2006年10月-2008年9月,抚州市美沙酮门诊收治的190名经公安部门批准的、自愿接受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的吸毒者.
作者:王晓敏;徐映明;何军;余有泉;严樟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海洛因依赖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各类血液传播的疾病.为了解滥用海洛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的影响,对2006年1-12月,在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自愿戒毒的193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拓;赵荣;范焕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包括会诊、转诊有皮肤表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94例,其中有11例在诊治过程中出现漏诊或误诊,误诊(或漏诊)率为11.70%.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此11例病人中,男8例,女3例;年龄3~60岁;农民5例,学生4例,在职职工1例,个体商户1例.供血传播HIV者6例,外伤传播1例,输血传播3例,性接触传播1例.在我科初诊2例,因其他原因会诊或转诊者9例.
作者:马黎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AIDS)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现状,发现并解决技术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以疫情较重县区和工作量较大的实验室为首选,兼顾民办医疗机构及其他机构的实验室,对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结果 共调查了108个实验室,发现45.4%(49/108)的实验室无仪器设备校准,31.5%(34/108)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原始记录不规范,76.9%(83/108)无质控图绘制者及实验室负责人签字,48.2%(52/108)无失控分析及纠错记录,34.3%(37/108)未每次实验使用外部质控品.各实验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结论 河南省AIDS筛查实验窒总体运行良好,应加强实验室技术培训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朱新朋;孙国清;田随安;刘春华;李洁;崔为国;袁源;王哲;朱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武警战士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对3 154名武警战士进行艾滋病知识、信念、行为、需求调查.结果 调查战士AIDS知识总知晓率、核心信息知晓率因子均分分别是77.9%,78.9%,(68.4±10.5)分.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HIV)的典型传播途径认知率较高,对不典型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认知率低于前者,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较为薄弱.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警战士文化程度、年龄、户籍、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培训与其艾滋病知晓情况有密切关系.结论 应在武警部队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AIDS知识的教育.
作者:纪宇;单学娴;李浴峰;刘华磊;谢长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艾滋病主要传播模式的变化情况,为调整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分析1988-2008年湖北省艾滋病病例报告,国家血清学哨点及综合监测点资料、全省主动监测资料等.结果 1988-2008年,湖北省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明显上升,近5年保持在600~800之间.从2002年开始感染途径构成发生明显改变,经性途径感染逐年上升,由2002年9.24%升至2008年63.67%,而同期经血途径感染由79.62%下降为22.41%,每年发现的静脉吸毒感染者数及该人群HIV感染率变化不大.HIV感染者主要聚集在该省西北部和东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人口流动性大的地区.结论 湖北省艾滋病经血传播逐渐下降,经性传播已经成为主导模式,异性性途径感染和同性性途径感染同时增加.
作者:占发先;姚璇;张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南非艾滋病研究中心(CAPRISA)进行的一项开放、随机、对照的SAPIT(starting antiretrovirals at three points in tuberculosis therapy)临床试验,中期研究结果表明,同时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和抗结核治疗,艾滋病病毒/结核菌(HIV/TB)双重感染者的病死率可降低50%.首席研究员Kariem表示,如果HIV/TB双重感染者及早开始ART,每年可挽救10 000多人.研究结果建议在全球实施联合治疗方案,但须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这是全球首个抗艾滋病/结核病联合治疗的试验研究结果.有关SAPIT新研究进展可参考http://www.caprisa.org/joomla/.
作者:王玉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51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中高度发热、乏力和头面部皮疹多见.B超可见肝脾肿大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CD4T细胞<50/μl.马尔尼菲青霉菌培养延长至16天时,阳性率达94.3%.治疗分为症状期、维持和预防复发治疗,好转出院率分别为81.5%、96.1%和88.0%.结论 临床上同时具备中高度发热、中重度乏力、头面部和颈部丘疹性皮疹、浅表肿大淋巴结质中偏硬、B超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进行性血小板降低、ALT升高、CD4<50个细胞/μl之中的数个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且普通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可能,应追问该病流行区域居住史和旅行史,并积极作病原学检查确诊.
作者:黄绍标;汤卓;兰江;刘燕芬;秦英梅;谢志满;欧汝志;谢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男男性行为人群作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已在中国引起特别的关注.该文以该人群的特殊性行为方式为切入点,对目前该人群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分析在该人群中推广安全套防治艾滋病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刘昆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探讨老年艾滋病(AIDS)的临床特点,为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证,对新疆自治区传染病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确诊的15例老年AIDS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所有资料来源于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确诊的60岁以上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宋玉霞;杨彤彤;赵素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农民工性行为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相关性,为制定大城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2家大型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开展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调查的371名农民工中,知晓艾滋病的187人(50.40%),不知晓的184人(49.6%).有固定性伴(配偶或女朋友)的农民工、找女性性服务者的农民工和有临时性伴的农民工,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7.37%、66.67%和50%;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5.26%、66.67%和25%;找女性性服务者和找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与艾滋病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01).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与是否找女性性服务者和临时性伴之间没有相关性.但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农民工在高危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要明显高于不知晓的农民工(x2=41.28,P<0.005).存在以异性为主(1.35%)及同性为主(0.54%)的性取向.结论 农民工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存在艾滋病知识和发生高危险性行为的分离现象;应关注农民工中男男性行为的现象.应在农民工中采取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广安全套的使用,以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作者:刘英杰;王晨;姜树林;万博宇;石毅;韩孟杰;张晓曦;李书明;罗凤基;师伟;张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实施世界银行卫生Ⅸ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暗娼人群性病患病率及性病知识知晓率,评估项目地区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同时对高、中、低挡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皮肤、生殖器部位和有关的妇科检查;采血检测艾滋病病毒和梅毒抗体;采集宫颈分泌物做淋球菌培养及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结果 暗娼性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总体为38.7%,项目地区为51.2%,非项目地区26.1%(P=0.000).近一次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项目地区为68.1%,非项目地区59.8%(P>0.05).不同档次的场所中,项目地区暗娼的的安全套使用率较非项目地区高(P<0.01).正确就医率:项目地区为96.3%,高于非项目地区的92.5%(P>0.05).性病患病率:总患病率为14.55%;尖锐湿疣1.46%,生殖器疱疹0.21%,生殖器溃疡2.08%,梅毒3.53%,沙眼衣原体6.03%,淋病4.99%.其中有1.66%合并两种性病感染.性病患病率项目地区低于非项目地区(P<0.05).不同挡次场所暗娼性病患病率,非项目地区比项目地区高.非项目地区低档场所暗娼性病患病率高达28.3%.255例临床体检阴性者,经实验室检出性病感染者31例(12.2%),其中项目地区12例(10.8%),非项目地区19例(13.2%).结论 非项目地区暗娼人群各项评估指标结果都高于项目地区,表明项目地区在性病艾滋病的干预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者:梅林;白淑美;刘京辉;高丽洁;王海娟;解贞莉;杨亚玲;侯天慧;柴志凯;侯文静;刘五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在男男性工作者(money boy,MB)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沈阳、成都和南京3个城市,在干预现场,对接受干预的、有性交易或准备从事性交易的MB,开展面对面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宣传,调查干预活动前后的知识与行为,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有效问卷484份,终期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53份.MB的平均年龄分别是21.56岁和21.60岁,均以未婚为主.通过开发和发放宣传册,推广润滑剂和鼓励购买安全套,交流使用安全套保护健康的技巧,建立全国医疗服务网络,开展性病规范诊疗,并积极推荐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自愿咨询检测(VCT)活动.干预后,MB的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62.66%上升到91.94%;男男安全性行为有所提高;愿意到公立医院接受性病诊治者由53.9%上升到86.8%.结论 对于MB的健康干预、有关安全性行为仍应以宣传和推荐安全套使用为重点.综合干预宣传可以引导MB正确选择性病的诊疗机构.
作者:曹宁校;蒋娟;葛凤琴;李奇;王晓冬;张国成;梁国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吸毒人群梅毒感染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新入某戒毒所的吸毒人群进行普查,调查吸毒人群的社会人口学、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方式,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6年4-11月,共调查吸毒者720人,梅毒感染率为7.8%(56/720).单因素x2分析结果表明,与梅毒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注射毒品、注射毒品的时间长、共用针具、性交易、性交易时不使用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女性(OR=2.342,95%CI=1.199-4.587)和性交易(OR=5.417,95%CI为2.815-10.423).结论 需加强对吸毒人群危险性行为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控制吸毒人群中性病和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作者:李桂英;夏冬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社区多资源开展减少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模式,评价其效果.方法 由卫生医药部门、公安部门、街(村)委和吸毒人群共同参与.干预活动主要是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和销售注射器,改变吸毒人群不安全注射行为和性行为.结果 建立了社区多资源参与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的干预模式.干预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约35%和23%;吸毒注射次数明显减少,共用针具、共用清洗水和共用容器或棉球比例分别下降了49.93%、46.84%和81.08%.性伴数量减少,性伴有吸毒者的比例下降30%.结论 社区多资源参与开展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危险行为干预可行,有效.
作者:梁绍伶;刘伟;陆伟江;明中强;吴尊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的艾滋病(AIDS)流行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控制该人群中乃至普通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和蔓延.方法 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每年定期到青岛市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抽取新人所的目标人群的血液标本,检测HIV抗体.用专门设计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艾滋病相关行为学和人口学调查.结果 1999-2007年,共检测35 352人,检出HIV阳性者38例,总阳性率0.11%.在所有监管场所中,看守所的阳性率为0.14%,监狱为0.07%,劳教所为0.02%,妇教所0.检出的阳性者中,通过静脉吸毒感染和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且以年轻男性、低文化程度、外来人口为主.结论 应定期进行HIV的检测,尤其是对新人所人员的检测不应忽视.在发现的感染者中,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艾滋病的宣传和筛查力度,尤其是来自高发省份的流动人口.
作者:刘明华;法仆;修翠珍;姜珍霞;张西江;储全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梅毒可以促进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该文从病理学、免疫学角度解释了这一原因,并归纳了HIV感染对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自然病程、治疗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的影响;以及梅毒合并HIV感染者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常晓;张海萍;连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某女,24岁,傣族,已婚.因反复鼻出血1月余,发热、咳嗽、咳痰半月余,于2007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主诉1月前开始出现鼻出血,每次出血量不多,但反复多次出现,就诊于我院内科.因血常规检查时发现重度血小板减少,予静脉输液维生素C、止血敏、止血芳酸对症治疗,以及口服利可君等治疗后无好转,且于半月前因受凉后开始发热、咳嗽及咳痰,就诊于我院感染科,因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收住院.既往史:无特殊疾病史,有不洁性生活史,未使用过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查体:T40.2℃,R 24次/分,P 118次/分,BP 100/70mm/Hg,SPO298%,一般情况尚可.
作者:李品银;张金桥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