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对347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调查显示,肝损害184例,发病率53%,其中合并乙型肝炎共9例,发生率4.8%.1临床资料 男152例,女32例,年龄17~61岁,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9例均为男性.共死亡7例,死于肾损害5例,出血2例.
作者:张少林;冯强;李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损广泛,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经过及并发症复杂多变,其特殊临床表现甚多,并发症较广,容易漏诊误诊,现将我院10年来HFRS住院病人及结合文献复习对23例特殊表现及罕见并发症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丽;张广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关节炎文献报道较少.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6年6月共收治1804例HFRS患者,病程中21例出现关节炎,约占12%,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马永林;李现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HFRS)可有多种并发症,但并发高血糖者报道较少.我科自1997年5月~1999年5月共收治HFRS病人263例,其中空腹血糖超过7.8mmol/L者2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庆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57例患者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在17~62岁,其中发热期34例,低血压期8例,少尿期15例,其中4例与低血压期重叠,住院15~30天,治愈55例,死亡2例.
作者:单成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患者,男性,20岁,近3个月来自感多汗,善饥,反复出现双侧肢体软瘫无力、麻木.晨起后发现双侧肢体软弱无力,无法站立起来,于数小时后抬入本院治疗.
作者:郑冬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患者,女38岁.因发热半月,伴肌肉酸痛入院.确诊为多发性肌炎.予以中药治疗.中医辨证为素体阳虚,寒湿之邪入侵经络肌肤,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其中川草乌各15g(先煎40分钟),患者服此方达3个月之久,发现口唇麻木未停药,1周后出现幻听,妄想,喜怒无常,自言自语,情绪抑郁不快.即停用炙川草乌,原方续服,并以奋乃静,安定抗忧虑、镇静治疗1个月余,精神症状消失.
作者:李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皮疹12天,伴发热3天,增多1天.患者于12天前发现臀部及双下肢大量散在点状出血点和小量小斑片状紫癜,呈对称分布,略有痒感.曾在我院门诊就诊.
作者:张庆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老年人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常见的终身性疾病,其各种致死的并发症中,虽然低血糖昏迷发病率较低,但是病情凶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贻误治疗时间,低血糖超过6~12小时可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损害,甚至导致死亡.现将我院1990~1998年误诊6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如下,旨在与同道们磋商,减少漏诊、误诊机会.
作者:黄振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男,17岁.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第三个疗程强化治疗入院.联合化疗方案为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化疗前给予胃复安20mg静脉输注.在治疗第三天,静脉输注胃复安结束后,病人突然出现口唇麻木,口齿说话不灵利,行走不稳.追问病史,前一次在院接受化疗时曾出现过此种现象,当时曾行头颅CT,腰穿检查,其结果正常,除外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结合病史,考虑为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反应.停用胃复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症状逐渐缓解,至第二天早晨,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刘萍;韩梅;谢庆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54岁,因呕吐,腹泻于1998年12月23日住院.患者2天前因进不洁食物致腹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排稀水样便,每日10余次,低热.
作者:曹建春;谢可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吴茱萸小茴香外敷脚心治疗120例,疗效好.1临床资料共治疗120例,其中男79例,女41例,病程短2天,长2个月,年龄2个月~4岁,临床上以口舌溃疡,稀散色淡,口流清涎,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淡红苔白为症状.
作者:欧翠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多发性神经病是临床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笔者近几年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30例,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自1995~1999年共收冶45例多发性神经病,男30例,女15例,年龄25~64岁,临床表现都具有双上肢合(或)双下肢深浅感觉减退,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其中10例伴有肌力减退,肌力四级,腱反射减弱,有15例伴有肢体远端皮肤发凉.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两组年龄、病情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作者:周长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湿疹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笔者运用五妙散治疗本病18例,疗效显著.1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8例,女10例,其中2~20岁10例,20岁以上8例,急性湿疹12例,慢性湿疹6例.
作者:宋凤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4味药组成,具有暖肝温中,除逆止呕之功,笔者遵仲景之法,辨证运用于内科杂病,收效颇佳.
作者:刘翠燕;辛志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采用维脑路通、维生素B1注射液合用涌泉穴注射治疗偏瘫2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科本组病人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42~74岁,病程2个月内14例,2~6个月10例.临床诊断脑血栓形成18例,脑栓塞2例,脑出血后遗症4例.
作者:杨素玲;李新选;王凤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土大黄,随州盛产,民间习用已久,将鲜根捣泥外敷治疗局部红肿热痛,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活血利水之功效,性味甘淡而凉,不像苦寒药物伤残正气.很早以前,曾有民间草医用它治疗毒血症状很重的肠伤寒、眼疾,疗效甚佳.近年有人用土大黄治疗病毒性肝炎、痢疾等.我们考虑到尿毒症大概是中医所称肾由虚到损,丧失分清泌浊职能,以致湿浊凝聚,郁而化火,窜扰营血,土大黄就是对症治疗良药.
作者:孙清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38例为门诊和住院患者.男15例,女23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5岁,病程长者3年,短者6天.主要症状为颜面部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疼痛的性质呈阵发性、短暂性、放射性、电灼样或针刺祥、刀割样,历时数秒钟至一二分钟,发作时患者常以手掌或毛巾紧按病侧面部或用力揉擦,以期减轻疼痛.全部病例经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确认为三叉神经痛.
作者:赵义芬;包树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在临床采用七星针叩刺后频谱照射的方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6例,效果显著.1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36例,女6例;年龄24~56岁;病程短2个月,长3年.治疗方法:病变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先采用七星针叩刺病变处,至局部轻度渗血,擦净渗血.然后采用频谱照射局部,照射时间30分钟,每日治疗1次.
作者:赵慧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6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汤药熏蒸吸入法治疗因燥痰、热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引起痰粘难咳而实喘症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62例,男23例,女39例,年龄52~95岁.除1例干部外,其他全部为农民.燥痰38例,热痰24例.
作者:林娜;王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6年以来,以西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为依据,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采用纯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田利军;张会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40岁,农民.因头晕、走路不稳6年,于1996年6月8日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走路不稳,渐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肢体震颤,便秘,尿急、尿痛、尿频,轻微尿失禁.头晕呈进行性加重,经常出现晕厥,视物模糊,黑矇,严重时昏倒,伴有短暂意识丧失.近一年来,出现喉鸣,打鼾,呼吸暂停,以睡眠过程中尤为严重.经多种治疗,病情无好转.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肢体震颤,多次昏倒.患者平素体健.家庭成员无特殊疾病史.
作者:杨芳;陈乃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男患,46岁,1996年10月18日诊.4年前因事拂逆,郁怒难伸,渐致失眠.4年来常服中成药,如归脾丸、养血安神片、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临睡前加服西药安定.近半年来失眠加重,每晚必服安定5mg方能浅睡三四小时,且多梦纷纭,怵惕易惊.又因宿患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常用三九胃泰、胃苏冲剂、消炎利胆片等,似效非效,甚是烦恼.刻诊:面容瘦削,略显晦暗,胃腔满闷而不痛,嗳气频频,口干苦,纳差,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粗厚,脉弦沉.
作者:余国俊;田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由于固定应答型考试题存在着其他考试题型所不具备的突出特点,特别是面对数量庞大的考生,更显示出它的独特之处.为此,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各个行业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考试中,都大量地采用了固定应答型考试题型.面对固定应答型试题广泛应用的现实,我们在日常努力学习的基础上,探讨一些有关固定应答型试题的应试技巧也是完全必要.在此,我们只能参照个人在多年的教学与考试中积累的若干经验及教训,谈一些有关固定应答型试题的应试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朱孝民;李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上腹痛上海市西沙比利临床研究协作组报道,对因消化不良症状,有上腹痛症状至少2个月以上并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疾病者60例,采用西沙比利5mg,每餐前15~30分服用.在此期间停服其他可能影响临床观察的药物,如其他促动力药,抗胆碱能药、胆碱能药、制酸剂、抑酸剂、消化酶、粘膜保护剂、止吐剂、前列腺素类药物,疗程2~4周,上腹痛的频率改善率在2周为50%;4周为80%.疗效评分,显效率50%,总有效率88%.
作者:杨炳臣;宋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H2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H2受体,不仅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而且能阻断组胺、五肽胃泌素、拟胆碱药和刺激迷走神经等所致的胃酸分泌,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汤等疾病.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亦不断出现,现对近年来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西米替丁和法莫替丁所致的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作者:傅德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仪器:ZWF-40Ⅱ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SW-Q-IB标准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注射器(20ml江阴市医疗器械厂).
作者:赵晓峰;刘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紫河车系人的胎盘,具有补精、养血、益气的功效,常作为补益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体虚及小儿体虚者,但常因炮制方法不当,不能被患者接受,现在就我们工作中总结的炮制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于绍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HFRS的病程中偶可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国内迄今报道例数较少,临床上以高血渗透量、高血糖、严重脱水、意识障碍、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
作者:辛桂杰;郭艳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心脏损害是HFRS的常见并发症.由于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泵,出血热并发心脏改变影响出血热的病情和预后.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并发症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HFRS心脏受累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其临床表现迥异,轻者可完全无心脏症状和体征,重者可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衰竭.
作者:辛桂杰;李雪松;陈晶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一、概况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由多种RNA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啮齿类动物及家畜为主要传染源.蜱、蚊等节肢昆虫为主要传播媒介.现病原已知为病毒,并多以首发地区命名.经蚊传播的有黄热病,登革出血热,立夫特山谷热,基孔肯雅出血热;经蜱传播的有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基萨纳森林热,鄂木斯克出血热;动物源性传播的有拉沙热,阿根廷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EHF);密切接触传播的有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等.临床表现以全身毒血症状,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为基本特征.动物源性出血热均伴有肾损害,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因缺少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支持及对症疗法为主.由于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作者:吕美德;丁国栋;郭艳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HFRS并发垂体性尿崩症(也称加压素敏感性尿崩症)极为少见.国内迄今仅有1例报道.该例在HFRS恢复期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伴多饮、多尿,每日尿量达600ml,禁水6小时后尿量不减,注射垂体后叶4小时后,尿量由注射前160ml/小时,减少至20ml/小时.
作者:辛桂杰;陈晶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一般性残余损害有学者对HFRS患者在临床痊愈和尿沉渣正常出院7~10天后进行随访,仍有大部分病例(219例/242例)呈现全身无力、多汗、腰痛、口渴、头痛、头昏、易激动,周期性肾区疼痛,心悸、气短和性欲减退等表现.认为这些表现属于感染后衰弱综合征,为非特异性损害,均可逐渐恢复.
作者:张凯宇;刘智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发性肾破裂是肾综合征出血热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重症患者的少尿期,其次为多尿期.多见于右侧肾脏.不论是内科积极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均有较高的病死率.HFRS并发肾破裂,男女之比为4.7:1,年龄12~67岁,平均35.9岁.
作者:辛桂杰;陈晶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皮肤粘膜出血:这是HFRS常见的出血部位.发热期可以发现有前胸和腋下皮肤呈点状或抓痕样出血点.软腭和咽后壁粘膜呈片状针尖样出血点.休克期和少尿期主要表现是前臂、肾部和腰部皮肤呈大片状瘀斑.此外,常见有球结膜片状出血和鼻粘膜出血,有时是大量鼻出血.
作者:辛桂杰;李雪松;陈晶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原发性肺水肿主要发生在发热期和低血压期,与全身血管损害渗出时间相一致,但和周围血管损害程度并不平行.临床发现,血红蛋白(Hb)>150g/L和<150g/L者原发性肺水肿发生率相近.原发性肺水肿患者热程与单纯HFRS患者比较,无明显延长.
作者:辛桂杰;陈晶芙;郭艳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继发感染是HFRS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病的继发感染,一般属于院内感染和(或)机会性感染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与HFRS为多脏器受损的全身性疾病,重危患者病情复杂,多器官功能障碍,免疫调节紊乱,加以长期病程消耗,机体衰竭,防御能力减低等因素有关.严重的继发感染,往往可危及生命.
作者:辛桂杰;李雪松;陈晶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垂体前叶由垂体上动脉供血,该动脉发自颈内动脉,首先在垂体柄形成初级毛细血管丛然后汇成数支ST静脉,沿垂体柄下延,至垂体前叶再进入次级毛细血管丛.由于这种特殊的解剖关系使得垂体前叶在高凝状态和血容量不足时易受损害.
作者:辛桂杰;王立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由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是泛嗜性病毒,可以引起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伤,同时加之免疫介导损伤,故可以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多系统损害.
作者:蔡艳俊;李玉香;丁国栋;刘智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