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8-5734
  • 国内刊号:11-401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9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20
  • 全年订价:3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药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美息伪麻片致严重心律失常

    患者男,47岁,主因流清涕,头痛,发热38℃,四肢酸痛,于睡前服用美息伪麻片(商品名白加黑)1片.约50min左右,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燥热等不适,自感脉搏有停顿观象,即刻口服安定5mg及复方丹参滴丸10粒后,症状有所缓解,可就寝入睡.次日以动态心电图监测.于8时及18:25min分别服用浅色片(日用)1片,1h左右均分别出现上述临床表现.体检:HR 120次·min-1,BP 140/85mmHg,R 20次·min-1,T 37℃,脉律不齐,心脏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及腹部、神经系统未见异常.Holter监测24h发现,于服药后1h:心率121次·min-1,显频发性房性早博及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图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各脏器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王金英;吴天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穿琥宁注射液致哮喘样发作伴休克2例

    例1男,36岁,因腹痛、便秘、头昏、失眠、乏力1月左右,加重4d以胆囊炎、便秘于2000年7月12日入院,查体:T 37.2℃,P 82次·min-1,R 18次·min-1,BP111/84mmHg(14.8/11KPa),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发育正常,清瘦体型,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改善胃肠功能及对症治疗.抗生素静滴结束后,更换穿琥宁注射液320mg,加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滴入约20ml时,患者自觉颜面潮红,胸闷,咳嗽伴喉头发出哮呜音等不适,可忍,即予减慢滴速为15~20滴·min-1,约10min后,胸闷、气急,喉头喘鸣音加重,额部出细汗,躁动不安,继而呼吸困难,神志恍惚,四肢厥冷,口唇、指端青紫.查心率160次·min-1,BP 37/18mmHg,双肺布满哮鸣音,立即更换液体,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吸氧,迅速建立第2通道,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滴多巴胺,654-2、葡萄糖酸钙等,患者休克症状有所缓解,但喉头喘鸣音及双肺哮呜音未缓解,即静脉滴注氨茶碱0.25g+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30min后测BP 60/41mmHg,心率仍快弱,为140次·min-1,即按医嘱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生脉注射液60ml静滴.同时增加多巴胺、地塞米松、654-2的剂量,每15~30min测生命体征1次,4h后四肢转暧,排尿,BP稳定在112/71mmHg,P 86次·min-1,双肺哮鸣音明显减轻,后将穿琥宁组药物改为病毒唑0.5g+10%葡萄糖注射液450ml静滴,病情平稳,未出现反应.

    作者:张宜;台雪晴;秦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氨茶碱致心房纤颤2例

    例1男,75岁.因反复咳嗽、气喘20年,再发2周于1999年12月27日入院.查体:T 36.4℃,P82次·min-1,R 28次·min-1,BP 140/85mmHg,Wt 45kg,两中下肺散在中小湿性啰音,剑突下心尖搏动,HR 82次·min-1,律齐,肝脾未及,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 10.0×109·L-1,N 0.78,L 0.22.心电图:窦性心律,右房及右室肥大,T波异常.X线胸片: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心病.给予氨茶碱片0.2g,tid,po,并应用青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等药治疗,无好转,氨茶碱应用至12d,剂量改为0.25g+酚妥拉明(10mg)静滴,qd.静滴至第4d,HR 128次·min-1,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第8d,HR 156次·min-1,心电图示心房纤维颤动.应用西地兰治疗无好转.停用氨茶碱及西地兰,余药继续应用,患者HR 68次·min-1,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

    作者:周燕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头孢拉定致血尿6例

    我院发现6例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后出现肉眼血尿患者,报告如下:6例因呼吸系统疾病而采用头孢拉定治疗的患者中,3例为年轻男性患者,其中年龄大者32岁,给予头孢拉定4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2例为12岁儿童,男女各1例,给予头孢拉定3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例为4岁男童,给予头孢拉定2 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滴.6例患者均未合用其它可能致肾损害、引起血尿的药物.患者均在连续第2d或第3d用药结束不久即出现明显肉眼血尿,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蛋白(+~++),双侧肾脏、输尿管、膀胱B超无异常.经反复询问病史,6例患者均无腹痛,无外伤或剧烈运动史,无膀胱刺激症,查体均腹软,无肾区叩击痛、输尿管点压痛等.既往无泌尿系结石或泌尿系疾病史.发现血尿后,立即停用头孢拉定,嘱多饮水.其中2例给予输注能量合剂治疗.停药6h后,患者肉眼血尿均消失;24h后,镜下血尿消失.随访观察2~6月,患者均未再发现血尿.

    作者:万金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碟脉灵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55岁,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于2001年2月10日在我科治疗.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碟脉灵针剂20ml静滴,输液约15min时,患者诉咽部发紧、头晕、心慌,查体:P 90次·min-1,R28次·min-1、BP 50/30mmHg,面色潮红.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采取平卧,吸氧(3L/min),将上述液体更换为0.9%氯化钠注射液并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10ml.5min后未见好转,出现神志丧失,呼吸困难,谵语等,心音微弱,血压测不到,立即快速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肾上腺素1mg,肌注苯海拉明针剂20mg,快速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0ml,另开一路液体滴入10%葡萄糖注射液+多巴胺80mg和间羟胺40mg,调节滴速.

    作者:王志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藻酸双酯钠静滴致尿闭3例

    藻酸双酯钠(PSS)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疗效确切.我们在使用该药治疗不同类型的产生大量蛋白尿肾病患者[1]时,出现急性尿闭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同彬;王飞;孟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酮康唑致急性肝损害死亡

    患者女,32岁,教师.因乏力,尿黄10天,于2000年8月3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甲癣,口服酮康唑200mg·d-1,间断服药约月余.近10余天出现小便色黄,如浓茶样,伴乏力及纳差,且进行性加重,进食后上腹饱胀不适.既往无肝炎史,无输血及药物过敏史.体检:T 36.5℃,BP 112.8/75mm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深度黄染,颈软,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肋下1cm,质中,无叩击痛,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T-Bil 230μmol·L-1,I-Bil 118μmol·L-1,CH 3.63mmo1·L-1,TP 62g·L-1,A:G 1.3:1,ALT 175U·L-1,尿胆原、尿胆红素均阳性,抗HAV-IgM阴性,HBsAg(-).B超提示肝内光点密,胆囊壁粗糙.入院后给予甘利欣、茵栀黄、促肝细胞生长素、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恶心呕吐,黄疸加深,于10月6日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付红刚;张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克洛曲片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60岁,因腰4、5椎体陈旧性结核于1999年6月30日行腰4、5后路椎板植骨融合、AF(脊椎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第7d因左臀及大腿酸痛,按医嘱给予克洛曲1片口服,0.5h后患者出现神志朦胧.体检:BP 70/55mmHg,P 160次·min-1,R 24次·min-1,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冰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对光反射存在.考虑为药物过敏性休克,即给予去枕平卧,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心电图监测,双路输液,其中一组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多巴胺40mg+阿拉明10mg,并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15min后重复静推一次.1.5h后患者神志转清晰,BP 120/75mmHg,P 84次·min-1,R 18次·min-1.继续给予低流量吸氧及升压药维持,严密观察病情,9h后血压平稳,病情稳定.

    作者:刘文;陈慧;郑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氯氮平致粒细胞严重缺乏

    患者女,53岁,精神失常25年,经氯丙嗪和氟哌啶醇治疗痊愈.本次病情复发3年,加重2个月.于2000年4月7日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检查:WBC 6.2×109·L-1,其中淋巴细胞(L)0.29(绝对值1.8×109·L-1),中性粒细胞(N)0.58(绝对值3.6×109·L),单核细胞(M)0.12(绝对值0.8×109·L-1);RBC 4.01×1012·L-1,HGB 136g·L-1,HCT 40.41%,PLT 221×109·L-1,血生化、尿常规、胸部下侧位片、心电图均正常.入院后首先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共110d,由于疗效不佳于2000年7月27日改用氯氮平治疗,换药前查血常规正常,氯氮平初始剂量为25mg·d-1,逐渐加至高剂量300mg·d-1,高日量持续24d.换药初期患者有头晕、乏力等轻微症状,8月2日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至9月18日发现牙龈炎即刻给替硝唑1.0 g口服,次日患者诉咽痛,查体T 38.3℃,P 104次·min-1,咽部充血,右扁桃体Ⅰ°肿大,表面并覆有脓性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即刻给予APC 2片口服,急查血常规,结果示WBC 0.9×109·L-1,其中L 0.77(绝对值0.8×109·L-1),N 0.23(绝对值0.2×109·L-1);RBC 3.00×1012·L-1,HGB 102g·L-1,HCT 33.01%,PLT 96×109·L-1,考虑为氯氮平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立即停用氯氮平,将患者隔离,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升白细胞药物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施普瑞.同时输入鲜血,但患者病情并未见好转.9月20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达40℃,合并严重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出现躁动不安.血象为WBC 0.3×109·L-1,粒细胞少许,RBC 2.70×1012·L-1,HGB 90g·L-1,HCT 29.31%,PLT 31×109·L-1.骨髓象:粒红两系均受抑制,血小板减少.次日开始皮下注射生白能150μg·d-1,连续3d,9月23日开始皮下注射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50μg连续5日.同时给予抗生素、抗霉菌药及适当应用激素.并采用中药及对症治疗如静脉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补钾,补铁,纠正酸中毒等.又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至9月30日白细胞总数开始上升,10月30日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11月17日红细胞数也恢复正常.

    作者:刘秀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噻氯匹定的不良反应

    噻氯匹定(商品名:抵克力得)为一种强效的血小板抑制剂,临床广泛用于冠脉介入治疗后,预防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其不良反应陆续出现,现将我院所见的8例噻氯匹定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黄党生;罗北捷;沈东;张许文;易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鱼腥草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2例

    例1男,76岁,2001年5月6日因发热来院呼吸科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鱼腥草注射液8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静滴约40ml时,患者出现气急,双手末端紫绀明显,T40.2℃,P 98次·min-1,BP 140/90mmHg,血:WBC 5.4×109·L-1,律齐,两肺呼吸音粗,未见明显干湿啰音和哮鸣音,考虑为鱼腥草注射液过敏,立即停止输液.使用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维持静脉通路,2min后,患者神志模糊,仍气急,喉头水肿,双瞳孔等大圆,直径0.3cm,对光反射欠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雾化吸入,非那根注射液25mg肌注,速尿40mg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推、头置冰帽,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连纯钢;薛佩华;孔德凤;汤玮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钠治疗期间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2例

    例1男,28岁,因酒后头晕、心悸于1999年5月2日14时来我院急诊,3d前,因咳嗽、发热在县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在门诊静滴头孢哌酮钠2g·d-1,连用3d,于第4d用药后,因朋友聚会饮啤酒2L,20min后感头痛、心悸、恶心、欲吐、呼吸困难,急来院查:面部赤红,呼吸急促、烦燥不安,大汗淋漓,P 110次·min-1,BP 100/70mmHg,R 28次·min-1,HR 110次·min-1,偶闻心率不齐,心电图显示ST段轻度下移,拟诊双硫仑样反应,立即给予肌注地西泮(安定)20m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纳洛酮0.8mg静滴,1h后症状减轻,HR 80次·min-1,呼吸平稳,面部赤红减退,情绪安定,心电图正常,观察2h无异常发现.

    作者:史凤阁;聂维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3例

    1996~1999年我院儿科留观患儿应用头孢拉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致血尿3例,报告如下:例1女,11岁,主因发热咽痛2天来院,查体:T39.4℃,体重35kg,精神好,咽充血,扁桃体双Ⅱ°,有脓点,心肺腹无异常.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头孢拉定3g(85mg·kg-1·d-1).因持续高热、次日又静滴1次,药液同前.静滴结束回家后出现肉眼血尿.随即赴外院住院治疗,停用头孢拉定后,次日肉眼血尿消失,第10d镜下血尿消失,痊愈出院.

    作者:乌日娜;赵圆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利培酮与氯丙嗪对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252例及262例分别服用利培酮及氯丙嗪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利培酮异常率11.12%,氯丙嗪异常率34.74%,差异显著.结论:利培酮对心脏损害小,安全度高.

    作者:张德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致药热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产生药物热的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1998年6月~1999年9月间住院患者抗感染治疗中出现的持续高热,经临床证实为药物热的12例患者进行讨论分析.结果:12例患者分别对氧哌嗪青霉素等抗菌药物产生了药物热,其中6例对多种抗菌药产生药物热.9例经停用抗生素,体温于停药后的第2~3天降至正常,3例经改用乳酸环丙沙星后,则体温迅速下降.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氧哌嗪青霉素产生药物热较多见.有时较难鉴别易误诊,故请临床医生加以注意.

    作者:谭次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91例分析

    目的:了解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检索1990~2000年全国医药学期刊有关文献.结果:91名患者因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发生123例次不良反应,男性不良反应病例数是女性的2倍,且无年龄差异,其发生反应时间集中于2h以内(62.86%).变态反应94例次占76.42%(其中皮肤反应46例次占37.40%,过敏性休克18例次占14.63%,过敏性哮喘6例次占4.88%,血管性水肿4例次占3.25%,药物热20例次占16.26%),其它反应29例次占23.58%.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见于变态反应,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者:宫文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扎那米韦和奥司太米韦引起意外的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说明书应注明耐药菌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双硫仑引起肝脏损害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有关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ADR报告的述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他汀类与睡眠障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氟尿嘧啶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整体护理与体会

    患者男,62岁.因结肠癌于2000年8月10日在我院手术治疗,9月12日开始化疗,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5-FU)75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中缓慢静滴,静滴时间不得少于10min.化疗进行到第3天时,患者自觉颈部搔痒,且日渐加重.9月18日化疗结束后,面部开始出现色素沉着,颈部和前胸出现皮疹,并伴有腹泻.5~6次·d-1,查便常规无异常.皮疹逐渐加重,口腔粘膜出现大面积溃疡,从上、下腭一直延伸至咽部,溃疡表面有白色伪膜覆盖,咽拭子培养未见霉菌.因患者化疗期间未并用任何药物,考虑为5-FU过敏所致.

    作者:崔宝珠;王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药物与安全作业

    为了防病治病,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要服用药物.复杂的药理作用机制决定了药物作用的多重性,使得在驱除病痛的同时可能出现头晕或眩晕、嗜睡、跌跤等不良反应,影响人们的反应能力和日常生活,特别对于那些驾驶舟车、操纵精密仪器或高空作业的人群来说,药物的上述不良作用可能会导致驾驶人员视物模糊、辨色能力改变或反应迟缓而发生交通事故,高空作业人员也可因视物模糊、思维判断能力和平衡能力下降而从高处跌落,直接危及到生命安全.

    作者:朱珠;张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人心血管病的安全用药

    本文对老年特殊人群的安全用药进行分析,结合老年的生理功能、病理生理改变,对老年高血压、老年心衰、老年心律失常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合理、安全用药进行阐述.

    作者:李春江;刘健;王启元;王士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西立伐他汀、吉非贝齐合用引起严重横纹肌溶解症

    患者女,54岁.因高血压和高脂蛋白血症于2000年11月3日收住院.22年前因患甲状腺癌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否认肝炎、结核和糖尿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BP 140/100mmHg,HR 76次·min-1,律齐,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血脂化验示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

    作者:陈培莉;赵全明;徐予;沈玉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药理与应用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是一种新型降血脂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随着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广泛应用,有必要系统地了解本类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和常见毒副作用,为此本文特作介绍.

    作者:骆雷鸣;刘国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硝酸酯类致严重消化系统反应2例

    例1女,76岁,因反复胸闷,气急,加重1周,于2000年8月7日收治入院.查体:BP 120/70mmHg,HR 46次·min-1、T 36.4℃、神清气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双下肢水肿.ECG示:慢速房颤,伴Ⅱ·房室传导阻滞,T波改变.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Ⅱ°房室传导阻滞,慢性心衰.给予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片),5mg,tid.第2d患者出现头痛、面部潮红、恶心、即予散利痛1片口服,症状缓解,次日患者又感头痛、恶心、并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即予散利痛1片口服,胃复安针10mg肌注,10min后症状缓解.疑为消心痛所致,停用消心痛片.改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长效异乐定胶囊)50mg,qn,患者又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停用长效异乐定胶囊,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龚巧玲;张磊;沈传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甲氰咪胍静滴引起高热

    患者男,40岁,1994年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而入院治疗.住院期间,进行补液、止血等对症治疗,使用甲氰咪胍针0.6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后,即出现高热,T 39.2℃,呈持续性,谵妄,言语不清,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以药物及物理降温均不能奏效,高热持续10h.如此3d连续使用甲氰咪胍静滴后,均出现同样高热情况,查体:颈软、无呕吐、无头痛、无皮疹.脑脊液、骨髓、脑电图、胸片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WBC 9.8×109·L-1,N 0.80,L 0.18,身体其它部位无炎症.第4d停用甲氰咪胍针剂静滴,而改为口服,未再出现发热.

    作者:田伟强;陈高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患者女,59岁.2000年6月2日19时,因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入院治疗,拟第2d行多弹头射频术治疗原发性肝癌.遵医嘱,19时30分给予硫普罗宁(凯西莱)0.4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5min后患者突然感觉口渴、耳痛、继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BP 67/30mm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静推,非那根25mg肌注,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无效并出现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立即使用多巴胺、洛贝林、新三联针心内注射,人工心脏外按压,终因抢救无效于当晚21时15分死亡.

    作者:吴巧;刘月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安其格纳芬致迟发性重度过敏反应

    患者女,32岁,因右侧腰痛2月余,于2000年8月6日上午来院就诊,尿常规:蛋白(++)、红细胞(+++),随行肾脏CT增强扫描及造影剂安其格纳芬(Angiografin)过敏试验: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观察20min无不良反应.11:40分,CT扫描同时用高压注射器以2.5ml·sec-1速度注射安其格纳芬100ml,注射完毕,5min后,患者感全身瘙痒,面、颈、体、四肢皮肤出现斑丘疹.立即肌注异丙嗪25mg,静注地塞米松10mg,30min后症状缓解.16:30min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心慌.查体:P 146次·min-1、R 32次·min-1、BP 90/60mmHg.立即肌注0.1%肾上腺素1ml、异丙嗪50mg、静注地塞米松20mg,吸氧,静脉输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氢化考的松100mg,30min后,症状缓解并趋于平稳,2h后,体征恢复正常.

    作者:张文敏;王雪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氨茶碱过量致昏迷

    患者女,47岁,因恶心、呕吐伴昏迷1h,于2000年12月2日晚8时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d,因上感出现发热T 38.5℃,咳嗽、咳痰,以白痰为主.于本村医务室就医,给予青霉素80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qd.次日患者出现喘憋症状,给予氨茶碱1.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0.5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同时伴有心慌、乏力、视物模糊及昏迷,急诊转入我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BP 125/80mmHg,P 62次·min-1,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糙,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P 62次·min-1,心律齐,心音减弱,未闻及杂音.急查血K+2.1mmol·L,-1Na+140mmol·L-1,Cl-101mmol·L-1,Glu 147mg·dl-1.心肌酶谱和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心电图检查显示T波低平,U波增高.考虑为氨茶碱过量所致低钾血症性昏迷.给予补钾及对症治疗,约3h患者逐渐清醒.经观察24h患者恢复正常出院.经随访患者无异常.

    作者:赵冬昕;李安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致低血糖反应3例

    例1男,54岁,肥胖,发现血糖升高2月,空腹血糖高时为10.8mmol·L-1,早餐后2h为12.7mmol·L-1,既往无其它病史,诊断糖尿病Ⅱ型.给予饮食控制及二甲双胍0.5、tid,口服,服药第4d晚餐前出现心悸、手颤、出汗,急查血糖2.8 mmol·L-1,自行进食症状消失,于次日晨将二甲双胍减为0.25,tid,随诊3个月未再出现低血糖反应.

    作者:王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乳母静滴青霉素致乳儿过敏反应

    患儿男,8个月,体重13kg,因其母患急性扁桃腺炎,给予青霉素800万u+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4h后,在给患儿哺乳时,发现患者哭闹不止,并伴口唇紫绀,误认为呛乳,故停止吸吮,约10min后,患儿哭闹停止,其它症状自行缓解,当再次给患儿哺乳时,吸吮未达2min,以上症状又重复出现,而且较上次更为严重,并伴颜面及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哭闹不止,随即来本院就诊,经寻问病史,得知患儿的父亲对青霉素高度过敏,其母因患急性扁桃腺炎应用青霉素抗炎治疗,致使患儿吸吮母乳后,出现过敏反应.

    作者:赵守荣;王丽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老年人应慎用布洛芬

    患者男,79岁,因左肩关节疼痛1d,自购布洛芬口服,0.2g,tid,2d后疼痛缓解,继续用药1周后停药,此后逐渐感到恶心、厌食、口腔异味、全身无力,就诊时查Hb 48g·L-1、BUN 16.8mmol·L-1、Cr 256μmol·L-1、经静滴必需氨基酸及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2周后出现发热、咳嗽、BUN迅速上升,采取血液透析及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透析6次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候建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列问答32-pharmacovigilance的定义是什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列问答31--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有何规定?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列问答30--我国ADR监测工作有何进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告停售拜斯亭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甲硝唑少见的不良反应

    甲硝唑是用于治疗原虫感染和厌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随着甲硝唑在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展,其不良反应不断增加,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也渐有报道.本文将近年来出现的甲硝唑少见的不良反应及一些严重不良反应综合报道,以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将该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减少至低.

    作者:吴苑珊;郑企琨;谢旭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Infliximab不良反应

    Infliximab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TNF)阻滞剂,用于治疗中、重度的克罗恩氏病及顽固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本文重点介绍了infliximab在美国及欧盟上市的情况、临床试验中以及上市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同时也与另一种治疗顽固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TNF阻滞剂etanercept进行了简单地比较.

    作者:杨景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银杏叶提取物的不良反应

    银杏叶入药始于明代,近10余年来,银杏叶制剂的医用价值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对其活性成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la leaf extract),不仅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脑功能的作用,还有增强记忆,降低血小板的功效.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剂主要有舒血宁(银杏叶片)、金纳多、天保宁、银可络、冠心酮片及银杏叶保健口服液和保健冲剂等.随着银杏叶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国内外已有报道,现就近年来有关银杏叶提取物的不良反应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慧;罗朝莉;白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宣武医院ADR监测工作进展概况

    2000年是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的第一年,它标志着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已经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近年来我院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又有新的进展.现将其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齐晓涟;王欣;王育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托吡酯的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第1例--头痛、休克、伴全身出血点

    患者女,36岁,北京郊区农民.因头痛3d,晕厥12h,伴低热于2000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于3d前自觉头痛、恶心,测体温正常.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回家静脉输液治疗.入院前12h,家人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晕厥在床旁,急送医院诊治.在当地医院发现血压为0,立即给予静脉输注多巴胺和阿拉明治疗,3h后血压升至90/60mmHg,测体温37.8℃,患者神志清楚,但精神极差,自觉乏力,心慌.在当地医院观察至血压平稳后,转入上级医院求治.入院时查体:T:37.5℃,P:100次·min-1,R:18次·min-1,BP:80/50mmHg.神志清楚,四肢循环差,全身散在少量出血点和小片状瘀斑,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无抵抗,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化验:WBC 6.0×109·L-1,N 0.75,Hb 125g·L-1,BPC 90×109·L-1,尿蛋白(+),ALT和AST均正常,Cr 183μmol·L-1,BUN:11.3mmol·L-1.入院后患者尿量较少,半日来仅400ml,怀疑为流行性出血热,但检测出血热抗体IgM为(-),请求主任会诊.

    作者:蔡晧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药物安全性的评价方法Ⅱ--药物不良反应资料的合并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测.与药物有效性资料不同,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十分零散,以个案报告居多,加上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各单独研究结果或报告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这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报道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很难在药物治疗实践中作为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药物不良反应资料汇总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其原因或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作者:魏水易;孙福红;储文功;顾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