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日娜;赵圆珠
患者女,32岁,教师.因乏力,尿黄10天,于2000年8月3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甲癣,口服酮康唑200mg·d-1,间断服药约月余.近10余天出现小便色黄,如浓茶样,伴乏力及纳差,且进行性加重,进食后上腹饱胀不适.既往无肝炎史,无输血及药物过敏史.体检:T 36.5℃,BP 112.8/75mm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深度黄染,颈软,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肋下1cm,质中,无叩击痛,脾肋下未及,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T-Bil 230μmol·L-1,I-Bil 118μmol·L-1,CH 3.63mmo1·L-1,TP 62g·L-1,A:G 1.3:1,ALT 175U·L-1,尿胆原、尿胆红素均阳性,抗HAV-IgM阴性,HBsAg(-).B超提示肝内光点密,胆囊壁粗糙.入院后给予甘利欣、茵栀黄、促肝细胞生长素、能量合剂等综合治疗,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恶心呕吐,黄疸加深,于10月6日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付红刚;张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发现6例静脉滴注头孢拉定后出现肉眼血尿患者,报告如下:6例因呼吸系统疾病而采用头孢拉定治疗的患者中,3例为年轻男性患者,其中年龄大者32岁,给予头孢拉定4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2例为12岁儿童,男女各1例,给予头孢拉定3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例为4岁男童,给予头孢拉定2 g·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滴.6例患者均未合用其它可能致肾损害、引起血尿的药物.患者均在连续第2d或第3d用药结束不久即出现明显肉眼血尿,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蛋白(+~++),双侧肾脏、输尿管、膀胱B超无异常.经反复询问病史,6例患者均无腹痛,无外伤或剧烈运动史,无膀胱刺激症,查体均腹软,无肾区叩击痛、输尿管点压痛等.既往无泌尿系结石或泌尿系疾病史.发现血尿后,立即停用头孢拉定,嘱多饮水.其中2例给予输注能量合剂治疗.停药6h后,患者肉眼血尿均消失;24h后,镜下血尿消失.随访观察2~6月,患者均未再发现血尿.
作者:万金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儿男,8个月,体重13kg,因其母患急性扁桃腺炎,给予青霉素800万u+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4h后,在给患儿哺乳时,发现患者哭闹不止,并伴口唇紫绀,误认为呛乳,故停止吸吮,约10min后,患儿哭闹停止,其它症状自行缓解,当再次给患儿哺乳时,吸吮未达2min,以上症状又重复出现,而且较上次更为严重,并伴颜面及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哭闹不止,随即来本院就诊,经寻问病史,得知患儿的父亲对青霉素高度过敏,其母因患急性扁桃腺炎应用青霉素抗炎治疗,致使患儿吸吮母乳后,出现过敏反应.
作者:赵守荣;王丽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60岁,因腰4、5椎体陈旧性结核于1999年6月30日行腰4、5后路椎板植骨融合、AF(脊椎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第7d因左臀及大腿酸痛,按医嘱给予克洛曲1片口服,0.5h后患者出现神志朦胧.体检:BP 70/55mmHg,P 160次·min-1,R 24次·min-1,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冰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对光反射存在.考虑为药物过敏性休克,即给予去枕平卧,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心电图监测,双路输液,其中一组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多巴胺40mg+阿拉明10mg,并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15min后重复静推一次.1.5h后患者神志转清晰,BP 120/75mmHg,P 84次·min-1,R 18次·min-1.继续给予低流量吸氧及升压药维持,严密观察病情,9h后血压平稳,病情稳定.
作者:刘文;陈慧;郑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36岁,北京郊区农民.因头痛3d,晕厥12h,伴低热于2000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于3d前自觉头痛、恶心,测体温正常.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回家静脉输液治疗.入院前12h,家人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晕厥在床旁,急送医院诊治.在当地医院发现血压为0,立即给予静脉输注多巴胺和阿拉明治疗,3h后血压升至90/60mmHg,测体温37.8℃,患者神志清楚,但精神极差,自觉乏力,心慌.在当地医院观察至血压平稳后,转入上级医院求治.入院时查体:T:37.5℃,P:100次·min-1,R:18次·min-1,BP:80/50mmHg.神志清楚,四肢循环差,全身散在少量出血点和小片状瘀斑,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无抵抗,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化验:WBC 6.0×109·L-1,N 0.75,Hb 125g·L-1,BPC 90×109·L-1,尿蛋白(+),ALT和AST均正常,Cr 183μmol·L-1,BUN:11.3mmol·L-1.入院后患者尿量较少,半日来仅400ml,怀疑为流行性出血热,但检测出血热抗体IgM为(-),请求主任会诊.
作者:蔡晧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6~1999年我院儿科留观患儿应用头孢拉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致血尿3例,报告如下:例1女,11岁,主因发热咽痛2天来院,查体:T39.4℃,体重35kg,精神好,咽充血,扁桃体双Ⅱ°,有脓点,心肺腹无异常.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头孢拉定3g(85mg·kg-1·d-1).因持续高热、次日又静滴1次,药液同前.静滴结束回家后出现肉眼血尿.随即赴外院住院治疗,停用头孢拉定后,次日肉眼血尿消失,第10d镜下血尿消失,痊愈出院.
作者:乌日娜;赵圆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79岁,因左肩关节疼痛1d,自购布洛芬口服,0.2g,tid,2d后疼痛缓解,继续用药1周后停药,此后逐渐感到恶心、厌食、口腔异味、全身无力,就诊时查Hb 48g·L-1、BUN 16.8mmol·L-1、Cr 256μmol·L-1、经静滴必需氨基酸及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2周后出现发热、咳嗽、BUN迅速上升,采取血液透析及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透析6次后,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候建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甲硝唑是用于治疗原虫感染和厌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随着甲硝唑在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展,其不良反应不断增加,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也渐有报道.本文将近年来出现的甲硝唑少见的不良反应及一些严重不良反应综合报道,以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将该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减少至低.
作者:吴苑珊;郑企琨;谢旭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型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252例及262例分别服用利培酮及氯丙嗪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利培酮异常率11.12%,氯丙嗪异常率34.74%,差异显著.结论:利培酮对心脏损害小,安全度高.
作者:张德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藻酸双酯钠(PSS)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疗效确切.我们在使用该药治疗不同类型的产生大量蛋白尿肾病患者[1]时,出现急性尿闭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同彬;王飞;孟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59岁.2000年6月2日19时,因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入院治疗,拟第2d行多弹头射频术治疗原发性肝癌.遵医嘱,19时30分给予硫普罗宁(凯西莱)0.4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5min后患者突然感觉口渴、耳痛、继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BP 67/30mmHg,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静推,非那根25mg肌注,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无效并出现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立即使用多巴胺、洛贝林、新三联针心内注射,人工心脏外按压,终因抢救无效于当晚21时15分死亡.
作者:吴巧;刘月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银杏叶入药始于明代,近10余年来,银杏叶制剂的医用价值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对其活性成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la leaf extract),不仅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脑功能的作用,还有增强记忆,降低血小板的功效.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剂主要有舒血宁(银杏叶片)、金纳多、天保宁、银可络、冠心酮片及银杏叶保健口服液和保健冲剂等.随着银杏叶制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国内外已有报道,现就近年来有关银杏叶提取物的不良反应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慧;罗朝莉;白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54岁.因高血压和高脂蛋白血症于2000年11月3日收住院.22年前因患甲状腺癌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否认肝炎、结核和糖尿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BP 140/100mmHg,HR 76次·min-1,律齐,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血脂化验示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
作者:陈培莉;赵全明;徐予;沈玉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对老年特殊人群的安全用药进行分析,结合老年的生理功能、病理生理改变,对老年高血压、老年心衰、老年心律失常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合理、安全用药进行阐述.
作者:李春江;刘健;王启元;王士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40岁,1994年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而入院治疗.住院期间,进行补液、止血等对症治疗,使用甲氰咪胍针0.6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后,即出现高热,T 39.2℃,呈持续性,谵妄,言语不清,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以药物及物理降温均不能奏效,高热持续10h.如此3d连续使用甲氰咪胍静滴后,均出现同样高热情况,查体:颈软、无呕吐、无头痛、无皮疹.脑脊液、骨髓、脑电图、胸片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WBC 9.8×109·L-1,N 0.80,L 0.18,身体其它部位无炎症.第4d停用甲氰咪胍针剂静滴,而改为口服,未再出现发热.
作者:田伟强;陈高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例1男,36岁,因腹痛、便秘、头昏、失眠、乏力1月左右,加重4d以胆囊炎、便秘于2000年7月12日入院,查体:T 37.2℃,P 82次·min-1,R 18次·min-1,BP111/84mmHg(14.8/11KPa),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发育正常,清瘦体型,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改善胃肠功能及对症治疗.抗生素静滴结束后,更换穿琥宁注射液320mg,加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滴入约20ml时,患者自觉颜面潮红,胸闷,咳嗽伴喉头发出哮呜音等不适,可忍,即予减慢滴速为15~20滴·min-1,约10min后,胸闷、气急,喉头喘鸣音加重,额部出细汗,躁动不安,继而呼吸困难,神志恍惚,四肢厥冷,口唇、指端青紫.查心率160次·min-1,BP 37/18mmHg,双肺布满哮鸣音,立即更换液体,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吸氧,迅速建立第2通道,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滴多巴胺,654-2、葡萄糖酸钙等,患者休克症状有所缓解,但喉头喘鸣音及双肺哮呜音未缓解,即静脉滴注氨茶碱0.25g+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30min后测BP 60/41mmHg,心率仍快弱,为140次·min-1,即按医嘱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300ml+生脉注射液60ml静滴.同时增加多巴胺、地塞米松、654-2的剂量,每15~30min测生命体征1次,4h后四肢转暧,排尿,BP稳定在112/71mmHg,P 86次·min-1,双肺哮鸣音明显减轻,后将穿琥宁组药物改为病毒唑0.5g+10%葡萄糖注射液450ml静滴,病情平稳,未出现反应.
作者:张宜;台雪晴;秦丹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