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6821
  • 国内刊号:11-2220/R
  • 影响因子:1.91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42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 药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年8期文献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至少治疗2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效果、Karnofsky评分、体重指数、疾病进展时间( TTP)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3.18%(19/44),高于对照组的26.19%(11/42)( P<0.05)。2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arnofsky评分,体重指数和TTP均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刘伟;胡建平;张新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康妇炎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用于宫颈糜烂 Leep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康妇炎联合聚甲酚磺醛栓用于宫颈糜烂Leep术治疗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90例宫颈糜烂及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宫颈 Lee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5例,康妇炎联合聚甲酚磺醛栓为治疗组,自然修复为对照组,疗程2周,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阴道排液、阴道出血、感染方面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术后1月治愈率89.7%,高于对照组的31.6%( P<0.05)。治疗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15d,出血量少于经量。术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妇炎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用于宫颈糜烂Leep术后出血时间短、出血量少、宫颈修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龚正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YP1 A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感性及甲氨蝶呤血清浓度的关系

    目的:考察CYP1A2*1F( C-163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易感性及甲氨蝶呤( MTX)血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83名健康对照者和91例ALL患儿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CYP1A2*1F基因型,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24,42 h MTX血清浓度。结果健康对照人群和ALL患儿的CYP1A2*1F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LL患儿的A等位基因频率(43.4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人群(64.66%)(P<0.01);A等位基因频率的优势比(OR)为0.42,显著降低ALL的发病风险(P<0.0001)。 CC、CA和AA基因型组ALL患儿的24,42 h MTX浓度与剂量比值( C/D ratio)差异无统计。结论 CYP1A2*1F可显著降低ALL的发病风险,A等位基因是ALL的保护等位基因,但与MTX血清浓度无显著相关关系。

    作者:王淑梅;孙路路;曾蔚欣;章国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5-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5-FU/LV)对比5-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 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治疗的9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5例患者接受了5-FU/LV化疗方案,54例接受了FOLFOX4方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FOLFOX4组客观缓解率( ORR )为50.0%,显著高于5-FU/LV组(28.9%)( P<0.05)。5-FU/LV与FOLFOX4方案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减少和胃肠道不良反应,2组患者Ⅲ~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客观缓解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5-FU/LV方案无明显差异。

    作者:韩江琼;陈云兰;秦锴;牛义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回顾性分析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

    目的:回顾性分析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IFI患者69例,用伊曲康唑注射液200 mg,q12 h,疗程超过14 d,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痊愈或显效60例(87.0%);出现不良反应13例(18.8%),其中9例(70%)为用药14 d前发生。结论长程用伊曲康唑注射液疗效明确,安全性较好。

    作者:高大泉;谢亚萍;钱申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缬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老年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89例ISH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 d-1,疗程为8周,治疗期间随访记录患者的血压、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81例患者完成预定研究,8例失访。患者口服缬沙坦1周后收缩压开始明显降低,8周后收缩压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结束时,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随访期间出现眩晕4例,咳嗽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韩丽;邓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6例过敏性的结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96例,给予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对照组90例,单用奥洛他定滴眼液点眼,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7,14 d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7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8%与52.2%,治疗14 d后分别为85.4%及64.4%,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缓解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刘院斌;武中华;任志凤;段惠萍;孙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YP 3A4*1G和3A5*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地尔硫浓度/剂量比的影响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中CYP3A4*1G和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地尔硫?浓度/剂量比的影响。方法以47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肾移植患者药物代谢酶基因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尔硫?的血药浓度谷值,比较CYP3A4*1G和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患者地尔硫?浓度/剂量比的影响。结果 CYP3 A4*1*1型14例(29.79%)、CYP3A4*1*1G型26例(55.32%),CYP3A4*1G*1G型7例(14.89%),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7.45%,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42.55%;CYP3A5*1*1型6例(12.77%), CYP3A5*1*3型21例(44.68%), CYP3A5*3*3型20例(42.55%),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64.89%,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35.11%。肾移植患者中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地尔硫?浓度/剂量比有显著影响,CYP3A4*1*1型受者比携带CYP3A4*1G等位基因肾移植患者的浓度/剂量比高1.5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CYP3A5*3基因多态性对浓度/剂量比影响较轻微,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移植患者中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地尔硫?浓度/剂量比有显著影响。

    作者:易鑫;汪江林;周亚男;陈清洁;成柯;明英姿;马颖;左笑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鹰嘴豆芽素 A及其聚乙二醇化纳米脂质载体在Caco-2细胞模型的摄取和转运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鹰嘴豆芽素 A ( BCA )及其聚乙二醇化纳米脂质载体( PEG-BCA-NLC)的细胞吸收转运机制。方法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BCA及PEG-BCA-NLC的摄取、转运及其影响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CA浓度,计算其表观通透系数( Papp )。结果 Caco-2细胞对BCA及PEG-BCA-NLC的吸收符合被动扩散过程,但相同时间下BCA的摄取量较PEG-BCA-NLC高;加入维拉帕米可有效提高Caco-2细胞对PEG-BCA-NLC的吸收转运,Papp (肠腔侧→基底层,AP→BL)增大,而Papp( BL→AP)变小,但转运量仍较BCA溶液组低。结论 PEG-BCA-NLC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转运主要是被动扩散方式,PEG-BCA-NLC不一定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小肠的吸收。

    作者:罗晴;王雷;林彤远;朱婷婷;陈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氧化槐果碱诱导 SW48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氧化槐果碱( OSC )抑制SW480细胞及诱导其产生凋亡的作用。方法根据用药剂量分组,用MTT法测定氧化槐果碱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双染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计数凋亡细胞比率;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eal-time PCR)检测凋亡基因caspase-3和Bcl-2的变化。结果 OSC对体外培养的SW480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OSC作用后凋亡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而Bcl-2 mRNA表达下调。结论OSC可抑制体外培养的SW480细胞生长增殖,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张绪慧;梁磊;蔡长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四逆散冻干粉及其拆方镇静催眠作用的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四逆散冻干粉及其拆方对睡眠影响的等效性研究。方法用四逆散冻干粉与其拆方对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影响,研究其对睡眠的影响。结果四逆散冻干粉与其拆方可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四逆散整方组明显优于其拆方组( P>0.01)。结论四逆散冻干粉与其拆方在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上确实有效,且实验重现性较好。

    作者:李越峰;李廷利;严兴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丹酚酸 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黏附分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丹酚酸B ( Sal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制作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MCAO),缺血1 h再灌注。分别于大鼠苏醒后、再灌注24,48 h,实验组腹腔注射SalB(12 mg· kg-1),模型组以等体积0.9%NaCl替代。在4个时间点(6,24,48,72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ELISA法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CRP),实时荧光定量 RT-PCR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ICAM-1、E-selectin mRNA表达。结果 SalB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血浆CRP水平,抑制缺血侧脑组织ICAM-1、E-selectin mRNA表达。结论SalB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损伤后整体炎症反应水平及脑组织内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仲爱芹;徐士欣;张军平;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左氧氟沙星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摄取特征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摄取特征。方法 GES-1细胞与左氧氟沙星孵育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考马斯亮蓝法研究其在细胞内的药物摄取量,同时考察时间、药物浓度、温度、pH值和转运体抑制剂(环孢素A、维拉帕米和西咪替丁)对左氧氟沙星在GES-1细胞中摄取的影响。结果在GES-1细胞内,左氧氟沙星摄取量,在1~5 min明显增加,在7.5~15.0 min缓慢增加并达到稳态;摄取量随着细胞外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呈线性增加。在37℃、pH 7.4时,摄取量大。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能增加细胞内药物摄取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2.81%~13.23%,2.07%~10.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西咪替丁对此均无影响。结论左氧氟沙星经转运蛋白的介导方式进入细胞内,P-糖蛋白可能参与了左氧氟沙星在GES-1细胞中的摄取过程。

    作者:胡兴萍;胡咏梅;张磊;张珊珊;许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川穹嗪对阿霉素诱导的急性心衰小鼠心肌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川穹嗪( TMP)对阿霉素诱导的急性心衰( AHF)小鼠心肌损伤和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分为对照组(10 mL · kg-1· d-10.9%NaCl)、模型组(阿霉素20 mg· kg-1· d-1,连续2次)、依那普利组(10 mg· kg-1· d-1)和高、中、低3个剂量(60,30,15 mg· kg-1· d-1) TMP组,连续给药2周后,阿霉素诱导建立AHF模型,检测心肌酶谷草转氨酶( AST )、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水平的变化。苏木精-伊红( 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Western-Blot检测心肌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心肌酶的水平升高,心肌受损并且有炎症浸润,TMP组和依那普利组的心肌酶的水平显著降低,心肌损伤及炎症得到明显改善。 TMP和依那普利可以降低AHF小鼠心肌bax表达而增加Bcl-2的表达。结论 TMP对阿霉素诱导的AHF小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MP防止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有关。

    作者:张伟民;李瑞芳;付银峰;姬广全;周洁;刘鹤阳;王建刚;陈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1β影响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美伐他汀的敏感性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能否干扰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美伐他汀的敏感性。方法给予不同浓度美伐他汀(0,1,10,20,50μmol· L-1)单独或联合20μg· L-1 IL-1β处理人血管平滑肌细胞24 h,酶法测定细胞内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HMGCoA-R)的酶活性,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HMGCoA-R的mRNA表达水平。然后选取50μmol· L-1美伐他汀单独或联合20μg· L-1 IL-1β处理人血管平滑肌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美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MGCoA-R的活性。 IL-1β能上调细胞内HMGCoA-R的活性,使同样剂量的美伐他汀在IL-1β存在的条件下,对HMGCoA-R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 IL-1β还能促进美伐他汀处理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2(SREBP2)和SREBPs裂解清除活化蛋白(SCAP)的表达增加,上调细胞的HMGCoA-R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IL-1β能降低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美伐他汀的敏感性。

    作者:晏勇;左国庆;陈压西;阮雄中;赵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亚胺培南诱导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deB表达变化研究

    目的:明确AdeABC外排系统在亚胺培南获得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方法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对6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体外诱导;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及加入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 CCCP )12.5 mg· L-1后菌株的耐药表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型。用PCR及测序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 Real -time PCR 方法检测菌株 blaAdeB及blaOXA-51-like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6株鲍曼不动杆菌为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的多药耐药菌株。经亚胺培南体外诱导后,4株菌对亚胺培南的低抑菌浓度( MIC)值有4倍以上增加,成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在加入CCCP后,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MIC值下降到1/2~1/8。6株菌均携带blaOXA-66基因。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8-like、blaimp及blavim基因检测均阴性。4株诱导后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中,3株(H099、R010及T375)blaAdeB表达量增加2~14倍。另外1株K645菌株blaAdeB表达量无增加,blaOXA-51-like表达量增加17倍。2株诱导后亚胺培南MIC值无升高的菌株,其诱导前后blaAdeB及blaOXA-51-like表达量均无增加。结论在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治疗应当尽量避免亚MIC浓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避免细菌耐药表型变化。 AdeABC外排系统的过表达可能同本实验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获得性耐药相关。

    作者:马序竹;李湘燕;薛峰;张佳;吕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美国控制细菌耐药有关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峻,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均对此高度重视。以美国为例,介绍美国政府管理机构在控制细菌耐药性方面制定的政策及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为我国管理和应对细菌耐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宋方;何晓静;菅凌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抗菌药物在细胞内分布的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抗菌药物在细胞内分布的研究进展,为选择杀死胞内寄存病原体的抗菌药物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到2013-08 Pubmed,Embase,SCI,及CNKI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用EndNote软件进行整理,对其发表年份、作者、研究机构、被引频次及论著的研究内容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纳入外文文献901篇,中文文献14篇。文献类型以论著(548篇)为主,其次为综述(175篇);被引频次高为131次;多数文献为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及胞内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方面的文章。结论抗菌药物在细胞内分布的研究日益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研究内容愈加深入。

    作者:白楠;梅和坤;唐铭婧;曹江;江学维;张明;王瑾;王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系统评价肝移植受者使用他克莫司缓释剂型与普通剂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系统评价肝移植受者使用他克莫司缓释剂型与普通剂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对肝移植术后使用这2种剂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收集,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RCTs,含797例成年肝移植受者。他克莫司缓释剂型与普通剂型相比,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缓释剂型组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剂型组( P<0.05)。结论在肝移植受者中,2种剂型有同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是缓释剂型组的高血糖发生率较低。

    作者:石伟龙;唐惠林;胡永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LC-MS/MS方法。方法用25%三氯乙酸-乙腈(2∶1)沉淀蛋白血浆样品,用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以乙腈-水(均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方式,多反应监测( MRM )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结果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线性范围均为0.2~100.0μg· mL-1( r=0.9978),定量下限为0.2μg· mL -1,平均回收率94.4%~107.2%,日内、日间精密度( RSD)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测定。

    作者:李贺;廉洪;肖昌钱;李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4种茶碱类药物浓度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和氨茶碱浓度的LC-MS/MS法。方法人血浆样品用乙腈直接沉淀蛋白后,用ZORBAX SB C18色谱柱,以乙腈-10 mmol· L-1乙酸铵溶液(均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方式,多反应监测( 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结果血浆中茶碱、多索茶碱、二羟丙茶碱和氨茶碱的线性范围为0.10~50.00μg· mL-1( r >0.99),定量下限为0.10μg · mL-1;平均回收率93.5%~109.8%;日内、日间精密度( 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在81.2%~90.8%。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人血浆中4种茶碱类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肖昌钱;李贺;李卫;李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索拉非尼是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断肿瘤血管生成。索拉非尼现已广泛用于肝癌的多元化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及相关处置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索拉非尼的机理、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进行阐述。

    作者:崔玉军;郑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局基于风险的 GCP 检查模式及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启示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检查是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监管的主要手段。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监管资源在大程度上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各方对GCP的依从性,是各国药品监管部门在GCP检查工作中共同面临的挑战。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局在GCP检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行基于风险的GCP检查模式。本文通过对英国GCP检查体系特别是基于风险GCP检查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监管体系在检查范围的延展、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以及检查模式的改进方面提出建议。

    作者:张蓉;李见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质子泵抑制剂光学异构体药理毒理的研究评价

    随着对手性药物认识不断深入和不对称合成技术、拆分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市场逐年扩大,手性药物已经成为新分子实体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质子泵抑制剂( PPI)的光学异构体也陆续获得批准上市。本文主要就PPI光学异构体的药理毒理内容和现阶段的注册申请评价思路进行讨论。

    作者:笪红远;光红梅;孙涛;王庆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美国临床试验网站的发展和现状

    2012年,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发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要求批准的所有药物临床试验均需在该平台上登记,每个试验的大部分信息将对公众公示。本文介绍美国临床试验网站( Clinical Trials.gov)的发展史、法规沿革以及登记和审核等相关问题,希望帮助读者清晰认知这些问题,深入理解我国建设“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的意义。

    作者:王玉珠;黄清竹;张晓东;王鹏;黄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对《药物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解读

    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8项技术指导原则,其中包括《药物重复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本文介绍该指导原则的起草背景和有关内容解读。

    作者:笪红远;韩玲;王庆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作者更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单次和多次口服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与速释胶囊在中国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氟伐他汀钠缓释片与速释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开放性、随机、双周期、双治疗的交叉研究设计。24名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给药周期1和周期2的第1~7天先后多次口服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qd)或速释胶囊(40 mg,bid)。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LC-MS/MS)测定血清氟伐他汀血药浓度,用WinNonlin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用SPSS 18.0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受试者单次口服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qd)或速释胶囊(40 mg,bid)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79.00±36.83),(439.80±199.35) ng· mL-1;tmax分别为3.00,0.50 h;t1/2分别为(5.39±2.89),(1.88±0.50) h;AUC0-∞分别为(342.34±146.05),(792.32±294.33) ng· h· mL-1。受试者多次口服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qd)或速释胶囊(40 mg, bid)7 d 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s 分别为(96.85±59.38),(526.54±228.08) ng· mL-1;Cav,s 分别为(18.04±8.29),(63.39±29.02) ng· mL-1;tmax,s分别为3.00,0.50 h;t1/2分别为(5.13±2.69),(1.74±0.26) h;AUCtau,ss分别为(435.46±213.14),(1190.11±582.51) ng· h· mL-1。以氟伐他汀钠速释胶囊40 mg为参照,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3.94%(单次给药后)和38.67%(达稳态后)。试验中仅发生轻度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与速释胶囊相比较,氟伐他汀钠缓释片tmax显著滞后,Cmax显著降低;第7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第1天相似,无明显蓄积现象。

    作者:赵楠;赵侠;许俊羽;赵蓉;崔一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司帕沙星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司帕沙星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PK/PD),设计司帕沙星的临床佳给药方案。方法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对479株分离菌的低抑菌浓度( MIC)值。在受试者中进行单次口服司帕沙星片0.1,0.2和0.3 g 药代动力学研究,计算3种剂量给药后的 AUC0-24 h/MIC 的值。以AUC0-24 h/MIC≥125为靶值(肺炎链球菌为AUC0-24 h/MIC≥50),用蒙特卡洛模型进行1×104次模拟,每次重复都根据各自的概率分布以不同AUC0-24 h以及MIC值计算,将获得的累计反应分数( CFR)>90%作为佳临床给药方案。结果0.1 g给药方案仅对沙门菌属的药效学CFR达90%以上;0.2 g给药方案对肺炎链球菌、不动杆菌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的药效学CFR达90%以上,其它菌种均需口服0.3 g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预防细菌耐药性产生,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引起的感染应加大用药剂量。结论对于沙门菌属引起的感染,仅需口服0.1g;对肺炎链球菌、不动杆菌和MSSA引起的感染,口服0.2 g;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用药0.3 g;而对于MRSA引起的感染应考虑,加大用药剂量,如0.4 g qd可能会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于彤;吴干斌;李晓天;褚延乐;王琳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盐酸美普他酚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评价盐酸美普他酚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单次及连续多次给药后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用随机、开放、拉丁方试验设计,12例健康受试者分为6组,每组2人,男女各1人。单次口服给药剂量分别为100,200,400 mg;连续多次口服给药剂量为200 mg,q6 h,共给药5次,用HPLC-MS/MS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美普他酚的浓度,用WinNonlin 6.1软件计算美普他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给药3个剂量组美普他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22.21±12.74),(55.01±36.38)和(97.80±64.23)μg· L-1;tmax分别为(1.00±0.54),(1.04±0.61)和(1.54±0.91)h;t1/2分别为(2.31±0.24),(2.34±0.21)和(2.46±0.59)h;AUCinf分别为(50.78±13.14),(134.06±56.90)和(281.34±135.34)μg· h· L-1。连续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参数Cssmin为(6.01±2.03)μg · L-1, Cmax为(54.30±27.10)μg · L-1, Cavg为(20.13±6.82)μg· L-1,tmax为(1.06±0.51)h,t1/2为(2.62±0.24)h,AUCinf为(149.6±50.5)μg· h· L-1。结论单次口服盐酸美普他酚胶囊100~400 mg后,体内过程符合1级速率线性动力学过程;每次200 mg,q6 h,连续给药5次后,在人体内无蓄积,其累加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

    作者:杨常成;郭歆;苏桃;刘智;冉黎灵;郭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SLCO1 B1基因多态性对甲氨蝶呤治疗的影响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编码基因SLCO1B1)在许多内源性物质和外源性药物的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遗传多态性可改变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继而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SLCO1 B1多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如rs4149056和rs2306283)对甲氨蝶呤的药代动力学和毒性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甲氨蝶呤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萍;张华年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