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7210
  • 国内刊号:11-5539/R
  • 影响因子:1.75
  • 创刊:2004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372
  • 全年订价:98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2014年33期文献
  • 热性惊厥患儿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分析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F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4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FS患儿90例为FS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对FS组与对照组小儿的IL-6基因的-572位点基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ELISA法对患儿的NSE进行测定.结果 IL-6基因-572位启动区-572位点存在C→G单核苷酸替换多态性,在FS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组-572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FS组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6基因-572C/G多态性可能是儿童FS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惊厥患儿易发生脑损伤,应尽早检测血清NSE,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吴晖;章武强;李军;徐南平;柯江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血清脑钠肽浓度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级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情况,探讨BNP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预后评估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用胶体金法测定BNP浓度,并与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分级相对应,观察其相关性;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使用硝酸酯类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洋地黄类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药物等,所有患者随访两年,观察其间BNP浓度变化对慢性心衰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 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不同分级的患者BNP浓度与心电图QRS波时限、LVEF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心功能受损患者心功能分级与血清BNP水平对数值呈正相关(r=0.61,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8,P<0.05);随访两年后血清BNP水平2次持续性升高者中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2%(2/11),病死率为9.1%(1/11);3~4次持续性升高者中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0.1%(7/23),病死率为13.0% (3/23);与BNP水平平稳患者相比较,其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病死率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BNP水平监测心力衰竭程度的灵敏性高,二者呈成正相关,且BNP浓度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起到了指导作用.

    作者:马宁;边瓯;何瑞;李春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31例老年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效果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3年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老年MCL患者的年龄、B症状、Ann-Arbor分期、体能状态ECOG评分、结外受累、肝脾肿大、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Ki-67指数、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位发病年龄74.6岁,男女比例3.4∶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29例(93.5%),有B症状者21例(67.7%),ECOG评分2~4分19例(61.3%),骨髓浸润24例(77.4%),结外累及11例(35.5%),脾肿大者16例(51.6%),1PI评分≥3分者26例(83.9%),LDH升高者19例(61.3%),β2-MG升高者18例(58.1%),22例患者进行了Ki-67值检测,Ki-67>40%者占59.1%;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组有效率为76.5%,明显高于CHOP组(42.8%),且3年总生存率及2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优于后者(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2-MG、骨髓浸润、Ki-67值、治疗方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老年MCL具有肿瘤分期晚、疗效差、生存期短等特点.B2-MG升高、骨髓浸润、Ki-67值>40%、治疗方案是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作者:杨朋;李艳;蔡存伟;邹志英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在重度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观察固齿胶囊结合牙周基础治疗治疗重度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23例牙周病患者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系统治疗组62例,进行牙周系统治疗,疗程结束后分别从中医症候疗效和牙周临床指标,如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丧失(AL)及其牙槽骨平均灰度值(MGVs)等几个方面观察比较两组之间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5.1%,牙周系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牙周系统治疗组.牙周临床指标统计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牙周系统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PD值分别为(3.30±0.90)、(3.60±0.70)mm,BI分别为(2.05±0.23)、(1.97±0.51),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D值:(6.46±1.09)、(6.72±0.84)mm,BI分别为(3.43±0.47)、(3.47±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系统治疗组MGVs为(110.06±34.74),与治疗前(105.89±3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MGVs为(122.73±26.91),较治疗前(109.17±28.2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L值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MGVs改善较牙周系统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PD、PAL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牙周系统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结果与术后3个月情况相同,而两组间比较发现,牙周系统治疗组PAL为(5.42±1.04)mm,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5.12±0.7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系统治疗组BI为(2.22±0.3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1.91±0.19),牙周系统治疗组PD为(4.07±0.62)mm,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3.49±0.87)mm,牙周系统治疗组MGVs为(115.22±21.3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124.14±2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牙周系统治疗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优于牙周系统治疗.

    作者:储庆;赵瑞芳;彭博;龙铟;刘玲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扩大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手术时机研究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并确定佳手术时机.方法 第一部分:回顾分析184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影响血肿扩大的回归方程,运用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血肿密度是否均一、初始出血量及CT血管造影(CTA)“点征”与血肿扩大进行关联建立血肿扩大预测模型.第二部分:运用前期建立的血肿扩大预测模型,将30例存在血肿扩大风险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12h手术组和24 h手术组,比较不同时间窗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近期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初始出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CTA图像“点征”与血肿扩大有关(P<0.05);血肿量>16 mL(OR =5.051,95%CI 1.314~21.355,P=0.0170)、血肿密度不均一(OR =7.805,95%CI 1.905~40.220,P=0.0021)且CTA图像存在“点征”(OR =8.764,95%CI 2.325~44.562,P=0.0006)则血肿扩大风险在60%左右;12h手术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术后再出血方面较24h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在3个月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很多,基于血肿量、血肿密度及CTA“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预测血肿扩大风险,早期手术能够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作者:叶强敏;金涵子;黄永前;黄甫;徐国栋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糖波动与踝肱指数及8-异前列腺素F2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DLEAD)患者血糖波动与踝肱指数(ABI)及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DLEAD组),另选取健康者20例做为对照组(NC组).分别检测其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8-iso-PGF2α、ABI等指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对各组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采用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有效血糖波动次数(F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4个指标评价血糖波动,比较三组间ABI、8-iso-PGF2α及各血糖波动参数,并分析血糖波动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与ABI、8-iso-PGF2α的相关性.结果 ①DLEAD组患者的病程、MAGE、MODD、SDBG、FGE、8-iso-PGF2α较DM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EAD组ABI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MAGE、FGE、MODD与ABI呈负相关(r=-0.802、-0.147、-0.553,P< 0.05);MAGE、MODD与8-iso-PGF2α呈正相关(r=0.825、0.504,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MAGE、FGE、MODD与ABI独立相关(Y=1.26-0.046MAGE-0.017 FGE-0.042 MODD).结论 血糖波动与DLEAD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诱发氧化应激水平引起及加重DLEAD.

    作者:彭永;吕肖锋;程千鹏;赵晶;武晋晓;丁林;陈少敏;马艳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脑损伤的减轻作用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肺转流(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B亚型(S-100B)蛋白水平及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手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湖南省长沙市湘雅二医院择期CPB下行CABG的8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以微量静脉注射泵输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照组予以同剂量同方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CPB开始前(T1)、CPB结束时(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测定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观察T1、T2、T3、T4时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脑氧摄取率(CEO2).结果 两组患者的NSE与S-100B蛋白在T2、T3、T4时均较T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各时间点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E在T3达到高峰,S-100B蛋白在T2达到高峰.T2、T3时,实验组SjvO2、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Ca-jvO2、CEO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CPB下行CABG患者的NSE及S-100B蛋白水平,降低患者的脑代谢率,提高脑内血氧饱和度,减轻CPB中造成的神经脑损伤.

    作者:姜晨;曹德权;陈艳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高级别胶质瘤术后配合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对高级别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案参考.方法 选择2007年2月~2011年5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术后有残留灶的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外科治疗和常规外放疗,治疗组则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88.09%,对照组为60.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7.4个月)和1年(76.19%)、2年生存率(47.62%)均高于对照组[10.3个月、51.22%、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化疗2、4个疗程时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化疗6个疗程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术后使用替莫唑胺进行化疗,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杨阳;姜德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视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大鼠视神经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外源性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治疗组,每组终选入大鼠10只.糖尿病模型组和NaHS治疗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NaHS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100 μmol/kg),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8周.于实验末采用劳克坚牢蓝染色法观察大鼠视神经髓鞘结构的变化,分别检测血浆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化学法测定血浆H2S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浆中H2S水平显著降低[(73.85±8.27)μmol/L比(38.45±4.82)μmol/L,t=3.24,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比较,NaHS处理组大鼠血浆中H2S水平[(82.36±7.41)μmol/L]显著升高(t=2.97,P< 0.05).对照组视神经髓鞘的染色均匀,视神经视束的直径和髓鞘的厚度一致.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神经的髓鞘出现较明显的溃变,有的髓鞘溃变成半环状或空白,可见空泡变性和崩解碎片.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NaHS组大鼠视神经髓鞘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神经髓鞘面积所占的百分率显著降低[(22.56±14.81)%比(11.37±2.94)%,t=4.02,P<0.05].NaHS处理组大鼠视神经髓鞘面积所占的百分率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11.37±2.94)%比(19.78±3.05)%,t=3.42,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浆中ROS[(458.61±65.75)au比(1128.46±91.32)au,t=2.84,P<0.05)]和MDA[(5.21±0.47) μmol/L比(9.76±0.86)μmol/L,t=4.18,P<0.05]的水平显著增加,而SOD水平显著降低(127.58±10.52)比(48.31±5.39) kU/L,t=2.91,P<0.05).NaHS处理组大鼠血浆中ROS[(1128.46±91.32)au、(652.19±62.84)au,t=3.37,P< 0.05]和MDA[(9.76±0.86) μmol/L比(5.84±0.63) μmol/L,t=3.85,P< 0.05]的水平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而SOD水平显著增加[(48.31±5.39)kU/L比(108.46±8.41)kU/L,t=4.21,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浆中CNTF的水平显著降低[(9.75±l.13)nmol/L比(3.46±0.64)nmol/L,t=3.67,P<0.05].NaHS处理组大鼠血浆中CNTF的水平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3.46±0.64)nmol/L比(8.24±0.92)nmol/L,t=3.43,P<0.05].结论 H2S对糖尿病大鼠视神经病变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H2S抑制氧化应激,增加血浆CNTF水平有关.

    作者:喻小龙;周寿红;谭钢;刘二华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甲状旁腺素测定联合预防性补钙对防治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低钙血症的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测定联合预防性补钙对防治术后低钙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102例,根据术后1h测定的PTH水平分为A组(39例,PTH<15 ng/L)和B组(63例,PTH≥15 ng/L).术后A组予以静脉补钙3g/d,连续补钙5 d;B组予以常规补液,不予以补钙.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2、3、7、30天的血钙及PTH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是否出现症状性低钙血症,两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A组术后第1、2、3、7、30天的血钙水平分别为(2.09±0.05)、(2.02±0.04)、(2.12±0.04)、(2.22±0.07)、(2.35±0.06)mmol/L,B组分别为(2.07±0.05)、(2.03±0.04)、(2.14±0.04)、(2.22±0.06)、(2.34±0.04)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2、3天的PTH水平分别为(11.92±2.17)、(5.80±1.69)、(9.73±2.31)ng/L,B组分别为(19.92±5.37)、(12.84±2.43)、(15.93±5.17)ng/L,A组第1、2、3天的PTH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第7、30天的PTH水平分别为(23.98±7.31)、(46.07±5.62)ng/L,B组分别为(24.90±6.45)、(45.22±7.42)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发生术后症状性低钙血症的例数分别为5例(12.8%)及6例(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全切除术后1 hPTH水平低下的患者早期予以预防性补钙有利于防治术后低钙血症,有助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元;蒋红钢;陆伯豪;陈治横;李进;徐鹿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吸烟对大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吸烟对大鼠血清CD3、CD4、CD8 T淋巴细胞和IgA、IgG、IgM及补体含量影响的时间效应.方法 雄性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烟草烟雾暴露组,每组15只大鼠.对照组暴露于正常饲养环境,烟草烟雾暴露组每日暴露于烟草烟雾环境30 min,每日2次.两组大鼠分别于烟草烟雾暴露时(T0)、烟草烟雾暴露1个月(T1)、烟草烟雾暴露2个月(T2)、烟草烟雾暴露3个月(T3)、烟草烟雾暴露4个月(T4)、烟草烟雾暴露5个月(T5)和烟草烟雾暴露6个月(T6)时采内眦静脉血,检测血清CD3、CD4、CD8 T淋巴细胞的含量,测定IgA、IgG、IgM、C4、C3含量.结果 烟草烟雾暴露组CD3、CD4T淋巴细胞自T3时逐渐下降(P<0.05),CD8 T淋巴细胞自T4时逐渐上升(P<0.05),对照组各指标各时点间均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烟草烟雾暴露组T3~T6时CD3和CD4 T淋巴细胞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CD8 T淋巴细胞含量均明显增多(P<0.05).T4~T6时,对照组IgG、IgM和C4含量均明显高于烟草烟雾暴露组(P<0.05).烟草烟雾暴露组IgG、IgM和C4、C3自T4时逐渐下降;对照组各指标各时间点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烟草烟雾暴露损伤细胞免疫的时间窗为3个月.短期吸烟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大,长期可致体液免疫功能逐渐受损,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宁欣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胃癌组织中PIM-3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并分析胃癌组织中PIM-3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胃癌组织根治性切除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分别测定PIM-3在50例胃癌组织和及其中2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IM-3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有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癌旁组织中PIM-3的表达阳性率(16%)显著低于胃癌组织(90%);PIM-3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和静脉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关系不大(P>0.05).结论 PIM-3参与胃癌组织细胞的分化、浸润和转移,促进肿瘤恶化和癌症发展.

    作者:刘彩霞;康世荣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异烟肼诱导致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异烟肼诱导致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并探讨导致该基因高表达的原因.方法 选取30株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20株全敏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和H37Rv(标准对照),对不同菌株进行无异烟肼与亚抑菌异烟肼的诱导培养,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27个假定外排泵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且依据2-△△CT进行计算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差异倍数.结果 30株单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18株小抑菌浓度(MIC)为2.0 μg/mL(14株katG 315 AGC-ACC突变,4株无突变),8株MIC为1.0 μg/mL[4株katG 315 AGC-ACC突变,4株inhA(-15)C-T突变],4株MIC为4.0 μg/mL[3株katG 315AGC-ACC,1株ahpC(-88)G-A突变],20株全敏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无突变.27个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中有11个基因呈现高表达,主要体现为Rv1258c、Rv2265、Rv0849、Rv0191、Rv1819c、Rv3239c、Rv2209、Rv2936、Rv2937、Rv1146、Rv2938c,株数分别为5、4、4、3、3、3、2、2、2、1、1株.结论 临床中Rv1258c、Rv0849以及Rv2265等相关基因均可能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的假定药物外排泵基因表达,且异烟肼会导致其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

    作者:王艳;陈璐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美他多辛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效果

    目的 观察美他多辛胶囊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0.4 g,3次/d;研究组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0.4 g,3次/d,美他多辛胶囊0.5 g,2次/d,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显效率(71.7%)和总有效率(93.5%)均显著提高(P<0.05),无效率(6.5%)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肝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32.17±5.13)U/L]、谷草转氨酶[(38.21±7.22)U/L]、谷酰转肽酶[(42.55±7.31)U/L]、胆红素[(21.15±2.13) μmol/L]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肝硬度值(12.1±6.2)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脂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4.08±0.42)mmol/L]、血清三酰甘油[(1.62±0.3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7±0.51) mmol/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美他多辛胶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血脂代谢,疗效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单药治疗.

    作者:李忠斌;邵清;张健;李冰;李梵;陈国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试验组)54例和尿激酶组(对照组)54例.试验组:首先以普通肝素60 U/kg的用量静脉推注,再以阿替普酶15 mg静脉推注,其后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剩余35 mg在6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后予以普通肝素每小时12 U/kg维持静滴48 h.对照组:尿激酶150万U于30 min内静脉滴注.溶栓开始后12h,皮下注射肝素7500 U,每12小时1次,持续3~5 d.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溶栓期间动态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组溶栓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10例(19.61%)、20例(39.22%)、31例(60.78%)、42例(82.35%).对照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分别为5例(10.20%)、8例(16.33%)、18例(36.73%)、30例(6l.24%);试验组溶栓治疗后30、60、90、120 min的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的总再通率(P<0.05).试验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休克5例、心脏破裂2例、死亡3例;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0例、心力衰竭14例、心源性休克9例、心脏破裂4例、死亡5例.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轻度出血5例、中度出血2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轻度出血11例、中度出血6例、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3例.试验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溶栓再通率高于尿激酶,并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与尿激酶相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黄丹;王慧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肝纤维化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后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恢复情况的比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则单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在各组治疗第3、6、9、12个月时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6、9、12个月,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9、12个月,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CD4+/CD8+比值上升,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第3、6、9、12个月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和Ⅲ型前胶原肽四项指标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研究组各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更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帅;刘泽世;赵景;陈正立;耿玉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系统的架构及编制要点

    为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系统的建立和文件编制提供参考,本研究参照国内外的实验室管理规范性文件,结合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实际工作的特点,分析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架构及内容要点.结果显示,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规模、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的特点设计策划其管理体系文件系统的架构和层次,应保证文件具备系统性强、覆盖全面、内容适宜可操作性强、能充分发挥见证性等方面的特点.可见,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是通过管理体系文件系统来实现的,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文件是为了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与权限,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项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地实施.

    作者:肖镜;陈旻;廖斌;王冠杰;王青;张河战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帕金森病患者骨代谢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水平变化和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予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286例PD患者为PD组,选择年龄、性别、民族与PD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人29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为(80.30±20.62)U/L,对照组为(83.49±15.84)U/L,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组血清总钙水平为(2.26±0.10)mmol/L,对照组为(2.37±0.06) mmol/L,两组血清总钙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D组的不同分期中,H-Y1、H-Y2、H-Y3患者和对照组比较,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钙水平在H-Y分期1~5患者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1~<71岁的PD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D组中血清总钙水平在所有年龄段与同年龄段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水平均低于健康者,PD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总钙水平可能作为PD的诊断指标.

    作者:杨文平;华键;李奇;杨璐;陈伟贤;丁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火针结合正骨治疗颈椎性高血压50例

    目的 探讨火针结合正骨方法治疗颈椎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颈椎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运用火针结合正骨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测血压变化情况,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结论 火针结合正骨治疗颈椎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继续研究并推广应用.

    作者:王国立;陈晓强;范正全;贾广波;邹亚利;周志敏;田海明;白如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医务社工介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务社工介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2012年3月入住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务社会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护理,共进行8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SDSS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评分[(3.27±0.54)分比(6.71±1.32)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81,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评分[(6.85±1.16)分比(3.27±0.54)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01,P< 0.01).②ITAQ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18.81±3.51)分比(12.73±4.20)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1,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评分[(4.75±1.06)分比(18.81±3.51)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7,P< 0.01).③GQOLI-74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躯体功能[(65.22±6.42)分比(51.22±6.54)分]、心理功能[(68.12±8.41)分比(50.30±6.35)分]、社会功能[(63.93±6.52)分比(51.12±6.51)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71,P<0.01;t=7.83,P<0.01;t=6.55,P<0.01),但物质功能[(50.12±5.77)分比(48.04±6.47)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干预前上述四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务社工的介入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本研究为其他精神病医院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郑丽松;朱转娥;陈瑞莲;黄小辉;黄双火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ROY适应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入住广东省第三荣军医院住院治疗的产后抑郁症患者82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干预组41例(采用ROY适应模式的护理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Zung SDS评分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12周后得分[(45.68±4.21)分比(57.10±12.25)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682,P< 0.01);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4.074,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AMD评分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12周后[(6.87±2.01)分比(21.15±4.86)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341,P<0.01);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074,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CSQ得分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12周后积极评分[(21.50±5.20)分比(18.71±5.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积极和消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257、6.754,均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④SF-36得分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12周后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对照组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组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得分比较,除生理职能、活力改善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ROY适应模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增强患者对各种刺激的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梁银珠;袁洁;袁明珠;周映平;倪明军;陈瑞莲;周东胜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且年龄60-79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组(ES组)和对照组(C组).其中ES组患者行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并持续静脉微泵依托咪酯麻醉维持,C组患者行丙泊酚+芬太尼全麻诱导并持续静脉微泵丙泊酚麻醉维持.观察并记录围术期的血压和心率,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7、12、24、48、72小时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试.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麻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 0.05),且ES组心率明显高于C组(t=3.846,P=0.000),而插管后即刻ES组心率明显低于C组(t=3.547,P=0.001),ES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也低于C组(t=3.463,P=0.001).术后第1、7小时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且术后12 h ES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C组(t=3.257,P=0.001),其中ES组有8例出现术后认识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20.0%,C组共有11例出现POCD,发生率为2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地应用于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不会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胡峥嵘;魏兵华;李长科;詹潮勇;谭江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临产室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临产室护理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3例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分别为(7.21±1.62)、(1.03±0.27)、(0.57±0.14)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0.34±1.67)、(2.01±0.36)、(0.75±0.1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产妇总产程[(7.79±1.73)h]显著低于对照组[(13.34±1,67)h],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第三产程(207.18±48.36)mL、产后2h[(43.68±6.42)mL]、产后24 h出血量[(102.89±10.05)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78.49±63.07)、(65.48±9.31)、(164.19±19.35)mL],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9.48±0.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6±1.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室产妇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出血量,改善分娩结局,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顾珺;蒋兰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外科门诊手术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外科门诊手术的2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137)和实验组(n=13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脉搏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合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综合分析舒适护理对手术结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舒张压与收缩压,以及术中和术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中、术后收缩压[(149.43±12.11)mmHg、(127.36±11.34)mm Hg](1 mm Hg=0.133 kPa)及术中心率[(86.4±3.5)次/min]明显高于实验组[114.25±10.17)mmHg、(103.48±9.74)mm Hg,(70.2±4.3)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SAS及SDS评分[(28.5±4.5)、(20.8±3.6)分]与对照组[(30.3±3.2)、(22.6±2.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术后的SAS及SDS评分[SAS:(49.2±5.3)、(31.7±3.5)分;SDS:(50.2±3.8)、(31.3±2.8)分]均低于对照组[SAS:(61.4±2.5)、(34.4±2.8)分;SDS:(60.4±3.1)、(33.4±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术中紧张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不仅可以缓解外科门诊手术患者的紧张焦虑,而且还能够改善患者血压、心率等,为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红;吴进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社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北京市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183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上述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入组人员SCL-90总均分为(1.46±0.26)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焦虑[(1.75±0.49)分]及抑郁得分[(1.85±0.58)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抑郁[(1.3±0.43)分]及焦虑得分[(1.50±0.59)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社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硕士及以上人员的SAS、SDS评分、SCL-90中抑郁与焦虑因子以及精神病性项目得分明显低于本科及大专学历的人员,三者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社区全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开始受到整体医疗环境的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的全科医师具有良好的应对能力.

    作者:池学洋;吴业清;康瑞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过敏性结膜炎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包含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有多种细胞和分子参与病理损伤机制.细胞主要有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分子主要包括多种抗体、细胞因子、生物活性介质、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等.本文主要讨论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方面研究现状,对参与发病及病理损伤机制的各种细胞和分子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免疫功能做一概述.

    作者:陈大复;于琨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是有核细胞内重要的传导通路之一,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影响细胞凋亡.本文就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影响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冬冬;张红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的比较

    目的 对比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与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了解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28例肺癌患者,分别行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和胸部CT,分别对纵隔淋巴结做定性诊断,并与病理诊断比较,确定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和胸部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9.86%,准确度为88.17%,阴性预测值为74.07%,阳性预测值为93.93%.胸部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72.46%,准确度为73.11%,阴性预测值为48.65%,阳性预测值为10.71%.两者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的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优于CT,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99Tcm-MIBI SPECT/CT同机融合亲肿瘤显像对肺癌纵隔淋巴结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胸部CT,在肺癌的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立广;王爱辉;张志民;李青山;高东奇;张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荧光定量PCR检测大叶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的效果

    目的 探讨大叶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支原体DNA (MP-DNA),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FQ-PCR检测BALF MP-DNA阳性55例(91.6%),血清MP-IgM阳性29例(48.3%),BALF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MP-IgM阳性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增加,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检测的阳性率增加(P< 0.05);BALF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的阳性率不随病程变化(P>0.05).结论 FQ-PCR检测BALF中MP-DNA是诊断早期支原体肺炎的可靠方法,优于血清MP抗体检测.

    作者:章伟;李姗姗;谷强;张丽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冲击波医学将重建骨科治疗体系——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邢更彦教授

    “冲击波医学”,对于很多人而言,还是个很陌生的名词,然而,这门医学学科在我国已经发轫20余年,并取得了诸多丰硕成果.领衔国内冲击波医学学科发展的专家,便是现任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主任的邢更彦教授.他被业内誉为“中国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的开创者”;他不仅创立了首届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还发起制定了国内国际首部《骨肌疾病体外冲击波疗法专家共识》,以此推动了我国体外冲击波疗法临床诊治的规范化和普及率.

    作者:刘志学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甲基强的松龙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高迁移率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 (HMGB1)在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剂干预后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54只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正常对照组(N组):每只大鼠经尾静脉途径给予生理盐水2 mL/kg,1h后再经尾静脉途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②急性肺损伤组(ALI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6 mg/kg,1h后再经尾静脉途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③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MPN组):每只大鼠经尾静脉途径给予脂多糖6 mg/kg,1h后再经尾静脉途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三组分别于注射后12、24、36 h麻醉处死后采集标本,每个时相点取6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各时相点大鼠肺组织HMGB1表达水平,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定干湿重比(W/D).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N组中大鼠肺组织有少量HMGB1mRNA及其蛋白表达,ALI组和MPN组大鼠肺组织中HMGB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4 h表达达峰值;同一时相点ALI组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高于M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大鼠与MPN组不同时相点W/D增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MPN组与ALI组比较W/D下降(P< 0.05或P< 0.01).与N组比较,ALI组和MPN组组织病理学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MPN组比ALI组坏死程度轻,炎症细胞浸润少.结论 HMGB1在炎症后期持续性高水平表达,在ALI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ALI后期失控性炎性反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剂通过影响HMGB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对脂多糖所致的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慧伟;彭再梅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中药桑叶固体发酵前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桑叶固体发酵前后7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应用“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以桑叶为药性基质,冠突散囊菌为发酵菌种,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对发酵物用70%乙醇进行提取.并以维生素C(Vc)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阳性对照,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OH自由基、铁还原能力及与Fe2+螯合能力5个指标对发酵前后桑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发酵前后总黄酮、总酚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未发酵桑叶70%乙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及铁还原能力优于固体发酵7d后桑叶的70%乙醇提取物,但对于Fe2+螯合能力而言,发酵后的桑叶70%乙醇提取物较未发酵前有所升高.其中未发酵桑叶70%乙醇提取物DPPH、ABTS、Fe2+螯合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4.69、2.03、20.89 mg/mL,而固体发酵7d后的桑叶70%乙醇提取物三者的IC50值分别为:17.63、1.87、9.20 mg/mL;同时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发酵后桑叶中总多酚含量较发酵前明显下降,而发酵后桑叶中总黄酮含量却高于发酵前总黄酮含量.其中发酵前桑叶中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为4.39、3.95 mg/mL,而发酵后桑叶中总黄酮含量上升至5.37 mg/g,总酚酸下降为1.55 mg/g.结论 固体发酵7d,能够降低桑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铁还原能力,但却能升高其螯合能力.

    作者:王吉成;刘轩;徐志伟;车冠达;程宣;唐劲天;翟延君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药物制剂专业中有重要应用,改革物理化学教学,加强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药物制剂专业的融合,为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从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优化实验教学、开设与专业课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开阔学生视野、开设有专业特色的专题讲座;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现代教学理念,开展问题导向教学、反转课堂式教学;提高物理化学教师的药学知识修养等方面思考和探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提高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魏泽英;高慧;谢小燕;李树全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老年围麻醉诱导期不同时机应用右美托咪定的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围麻醉诱导期不同时机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收治老年肠胃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各30例,分别以0.9%氯化钠溶液、诱导前右美托咪定、诱导时右美托咪定、诱导后右美托咪定进行处理.比较各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5 min (T3)、插管后10 min (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的变化.比较各组用药前、用药后5min、用药后10 rnin麻醉效果的RSS评分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患者T0时,SBP、DBP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SBP、DBP、MAP均有所下降(P<0.05),Ⅰ组下降幅度大;T3、T4时四组SBP、DBP、MAP均上升(P<0.05),Ⅰ组上升幅度大.Ⅱ、Ⅲ、Ⅳ组患者于应用右美托咪定后HR均明显下降(P<0.05),Ⅱ组的下降幅度大.Ⅱ、Ⅲ、Ⅳ组用药后5 min、用药后10 min的RSS评分均明显高于Ⅰ组,而Ⅱ组的RSS评分明显高于Ⅲ、Ⅳ两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加麻醉镇静深度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麻醉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军;胡慈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肝样腺癌4例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4例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综合文献报道探讨肝样腺癌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结果显示,4例患者中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仅因影像学肝占位收入院;3例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异常并持续增高;2例伴有肝转移;3例伴淋巴结多发转移;4例患者存活均<1年.肝样腺癌的临床症状无特殊性,容易忽视;血清甲胎蛋白多为阳性,是肝样腺癌确诊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同时肝样腺癌易转移,治疗及预后较其他腺癌差,需引起医生的特别重视.

    作者:黄明敏;郭爱斌;陈晓琳;孙琦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五脉绿绒蒿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及其成分分析

    目的 研究五脉绿绒蒿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挥发油化学成分,同时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对五脉绿绒蒿挥发油部分进行萃取,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三因素对五脉绿绒蒿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得率的影响,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 确定优选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萃取压强25 mPa,五脉绿绒蒿药材中萃取物经GC-MS分析,通过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检索一共鉴定出66个化合物的具体结构,其中正十六烷酸、亚油酸、正二十九烷、新植二烯、芳樟醇等在该药材萃取物中占的比例较高.结论 该方法提取条件优良,初步揭示了该药材萃取物成分,对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打下基础,为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杨仕兵;袁明;徐达宇;陈湘宏;康文娟 刊期: 201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