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察复方过氧化氢消毒剂杀菌作用及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采用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以含2500mg/L过氧化氢与2500mg/L碘化钾组成的复方消毒剂,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杀灭率均为100%.以含5000 mg/L过氧化氢与5000 mg/L碘化钾组成的复方消毒剂,按每8 ml/m3的该复方消毒剂对室内空气中人工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进行气溶胶喷雾,密闭作用30 min,杀灭率均达到99.99%.用该复方消毒剂进行气溶胶喷雾对医院普通手术室等房间内空气中自然菌作用30 min,杀灭率达到96%以上.结论,复方过氧化氢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用气溶胶喷雾方法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杀灭效果可达到消毒合格要求.
作者:沈建中;彭玉兰;钱万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KP-800X型床单位消毒器以臭氧为杀菌因子,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仪器分析方法对其杀菌效果及其它消毒相关性能进行了观察.结果,该床单位消毒器在室温下,启动运行45 min,床单位内臭氧浓度为76.4 mg/m3~1522.3 mg/m3;停机后自然静置解析145 min,床单位内臭氧浓度逐渐降至≤0.2 mg/m3;从消毒开始至结束,距床罩周围1 cm处空气中臭氧浓度<0.2 mg/m3.床单位消毒器启动消毒45 min、静置自然解析145 min,对床单位内载体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现场消毒作用相同时间,对被褥表面上自然菌杀灭对数值均>1.00.结论,该床单位消毒器可使密封的床单位内产生较高浓度的臭氧,杀菌效果较好,臭氧泄漏在安全范围之内.
作者:魏兰芬;林军明;陆龙喜;潘协商;朱一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克大克消毒液以聚六亚甲基胍为主要杀菌成分,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对其杀菌效果和毒理学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以含2000 mg/L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作用3 min,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平均杀灭率达99.99%以上;用3750 mg/L该消毒液作用5 min,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达99.99%以上.菌悬液内含体积分数25%小牛血清对杀菌效果有轻度影响.该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0 mg/kg.bw;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蓄积系数K>5;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阴性.结论,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口服毒性属于无毒类物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
作者:张玮;史晓滨;孙燕晓;李子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观察内镜消毒机及其配套的固体过氧乙酸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法和模拟现场试验对其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以含58.95 mg/L过氧乙酸和386.30 mg/L过氧化氢的固体过氧乙酸消毒剂溶液,对不锈钢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7 min杀灭率均达100%;以含过氧乙酸1179 mg/L、过氧化氢7726mg/L的该消毒液作用1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率达100%.模拟现场试验中,将含过氧乙酸1179mg/L、过氧化氢7726 mg/L固体过氧乙酸消毒剂置于专门内窥镜消毒机内,按机械规定程序进行循环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和干燥等处理程序共20 min,对污染在模拟载体及胃镜、支气管镜内腔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消除率≥99.99%.结论,该内窥镜消毒机与其专用固体过氧乙酸水解化合生成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进行消毒,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作者:廖如燕;林锦炎;钟昱文;张里君;骆福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研究金银花复方洗手液体外抗菌作用,选用抑菌环试验和手消毒现场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试验检测.结果,金银花复方洗手液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1.98、13.65、11.47和11.03mm.该洗手液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等细菌繁殖体分别作用1、3、5和10 min,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以该洗手液原液进行擦拭1 min,对手上自然菌平均减少对数值分别为1.42和1.38.该洗手液原液对家兔皮肤、眼刺激反应积分均为0.结论金银花洗手液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和杀菌作用,对试验动物皮肤和眼无刺激性.
作者:王桂亭;王皞;宋艳艳;冯月秋;王志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杀菌性能及其毒性,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含250 mg/L二氧化氯溶液作用5 min,对绿脓杆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5.00;含50 mg/L二氧化氯溶液作用2.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5.00;含200 mg/L二氧化氯溶液作用5 min,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为4.56.用含25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木质台面、瓷碗及黄瓜上污染的人工菌消毒作用5~3 min,均可达到消毒合格指标.游泳池水经5 mg/L二氧化氯作用30 min,水中自然菌总数均低于1000 cfu/ml,大肠菌群值均低于18 cfu/L.该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584 mg/kg.bw,属低毒;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作用.其含5000 mg/L二氧化氯水溶液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致敏率为0%,致敏强度为极轻级.结论,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灭微生物性能,毒性低,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物品及水体的消毒.
作者:张天宝;岳木生;黄晓波;彭明军;唐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强化戊二醛消毒液经过气化消毒柜气化用于临床物品消毒,为研究其实际杀菌效果,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及现场消毒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以20g/L强化戊二醛消毒液经AJSJ消毒柜内温度44℃条件下气化熏蒸,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繁殖体作用2 h,杀灭率达100%,并可完全破环载体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血清的抗原性.结论,20g/L强化戊二醛在专用设备内进行气化消毒,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灭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作者:尹湘毅;张国琇;丁艳;张皖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GS-CD型床单位消毒机为床单位和室内空气两用消毒机.为了解其消毒性能,采用现场消毒试验和仪器测定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启动床单位消毒器10 min后,臭氧浓度为2496mg/m3.满载卧具情况下,启动消毒机消毒10 min,对纸质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及床单上自然菌的杀灭率均为100%.在20m3气雾室内启动消毒机作用45min,对污染在空气中的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在65 m3房间内启动消毒机作用90min,对空气中自然菌消除率均达到90%以上.结论,GS-CD型床单位空气两用消毒机可在短时间内产生较高臭氧浓度,对细菌繁殖体杀灭效果较好,对床单位和室内空气都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作者:陈贵秋;朱应凯;李世康;黄威;高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碘伏消毒液杀菌效果及相关性能,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和现场考核.结果,以含25 mg/L有效碘的碘伏消毒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10 min,杀灭率为100%;用100 mg/L有效碘的该消毒液对白色念株菌作用10 min,杀灭率为100%.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对志愿者手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min,可使手上自然菌平均减少率为97.61%.碘伏消毒液在37℃存放3个月,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7.75%.经碘伏消毒液浸泡72 h,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铝中度腐蚀,对碳钢和铜有重度腐蚀.结论,碘伏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都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储存稳定,但腐蚀性明显.
作者:谢帆;张巧玲;付大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二氧化氯反应器是长效缓释二氧化氯的器具,为观察其释放二氧化氯时间和速率控制效果和杀菌作用,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该反应器采用的A组份150 g,B组份300g反应剂量,释放率设计为15 mg/h,释放二氧化氯的时间可以连续均匀的长达6个月,释放速率保持在15.21~15.01 mg/L.试验柜内空气中二氧化氯浓度维持在3 mg/L,熏蒸作用3 h,对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5.含5 mg/L二氧化氯水溶液浸泡作用10 min,对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5.以含100 mg/L二氧化氯水溶液作用1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芽孢杀灭对数值>5.结论,该二氧化氯反应器可持续均匀缓释6个月,对空气和水中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具有比较好的杀灭效果.
作者:郑进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比较6种快生长的分枝杆菌对含氯消毒剂的抗力,筛选分枝杆菌消毒试验菌株,并选择出抗力较强者.结果,以作用5 min、杀灭率达到99.9%为标准,偶发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需要用含有效氯80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草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迪氏分枝杆菌和变黄分枝杆菌需要40mg/L有效氯.结论,偶发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对含氯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可以作为含氯消毒剂效果评价参考菌株.
作者:王国庆;张朝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剂使用时不需要活化和另加入缓蚀剂.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理化分析及动物毒性试验方法,对其杀菌效果和消毒相关性能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以含3000 mg/L戊二醛该复方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达到3.0以上;以含25g/L戊二醛该复方消毒剂对龟分枝杆菌作用5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9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超过3.0.用该消毒液浸泡止血钳5 h,对污染在止血钳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可达到完全杀灭.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大于5000 mg/kg体重,属于无毒类物质;该消毒剂原液产品在37℃下储存90d,其戊二醛含量下降率小于10%.结论,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剂稳定性良好,对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杀灭作用较强.
作者:温宪芹;陈璐;孟蔚;孙启华;刘文杰;冯宁;朱汉泉;崔树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观察超声波与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微生物的协同杀灭作用,采用悬液法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单独使用超声波处理10min,对大肠杆菌杀灭率为89.9%;单独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30 s,对大肠杆菌杀灭率为100%;超声波与氧化水协同作用15s,杀灭率亦达到100%.单用超声波处理10 min、单独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作用1.5 min,可将悬液内HBsAg阳性血清的抗原性完全灭活,二者协同作用仅需30 s即可达到完全灭活.结论,超声波与酸性氧化电位水具有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张弥左;张红雨;李迎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过氧丁二酸属过羧酸类化合物,为了解其杀菌效果及稳定性,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以含500 mg/L过氧丁二酸消毒液对布片上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 min,杀灭率均达99.99%.以含5000 mg/L过氧丁二酸的消毒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0 min,杀灭率均达99.99%.该消毒液原液在37℃环境下放置3个月,过氧丁二酸含量平均下降率为1.5%.结论,过氧丁二酸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性能稳定.
作者:王银屏;马菲;刘贤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溴氯海因消净剂是以溴氯海因为主要杀菌成分,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成分配制而成的复方消毒剂.为了观察该消毒剂杀菌效果及稳定性,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含有效溴氯550 mg/L的该消毒剂溶液作用15 mi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有效溴氯含量为5500 mg/L,作用135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4.71;有效溴氯含量为550 mg/L,作用7.5 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00.该消毒剂于54℃存放14 d,有效溴氯下降率为3.54%.结论,溴氯海因消净剂在实验室能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细菌芽孢,储存性能稳定.
作者:李彩苋;廖如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大量使用化学消毒剂,然而在对消毒剂的监测中常常发现消毒剂存在污染超标的现象,分析原因多由于操作者不正确使用所致.因此只有正确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才能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龚瑞娥;冯丽;吕一欣;王曼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加强临沂市消毒质量的管理,有效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002~2003年度对市直医院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了微生物污染监测.
作者:张莉;胡雅琴;季圣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婴儿洗澡室是新生儿洗澡和护理的重要场所,对空气细菌数、温度和湿度有严格的要求.针对婴儿洗澡室既要保持适当温度与湿度,又要控制微生物数量的环境,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和研究.
作者:符杏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常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在对浸泡注射器消毒液的浓度化学监测中,常发现配制后不久的消毒液浓度下降,观察发现是由于注射器残留的药物直接影响含氯消毒剂浓度.为了减少残留药物对有效氯浓度影响,保证消毒效果,试验观察了30种药物对有效氯浓度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旭畅;陶西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六安市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质量状况,提高医院卫生消毒工作质量.于2001~2004年对六安市医疗单位进行消毒质量监测.
作者:时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提高医院手术室空气消毒的质量,曾采用过氧乙酸薰蒸、普通紫外线灯照射、臭氧等传统消毒法消毒,但效果均不理想.后改用以紫外线为主要杀菌因子的多功能空气消毒净化机进行空气消毒,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消毒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桂莲;张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心负压吸引(墙式集中负压吸引)是医院的基本装置,目前负压吸引体系的储液瓶及其连接的吸引管的消毒已列为护理常规.但负压吸引装置中墙壁吸引管接口由于是固定装置难以拆卸,对其清洗消毒有所忽略,成为消毒盲区.
作者:侯凤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舟山市直属医疗机构重点科室的室内空气消毒主要使用紫外线灯照射,少数部分采用层流装置、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及臭氧.为加强对紫外线灯消毒使用情况检查监测,进一步规范空气消毒,我们对市级医疗单位的紫外线灯使用情况连续10年进行抽样检测.
作者:曹刚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空气清菌片主要由荆芥、迷迭香、丁香罗勒等十几种植物提取物制成的片剂,外观呈桔黄色,气味芳香.为了解其对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广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医院进行等级评审,是近年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推广的一项规范医院管理工作的新举措,不同等级的医院除其规模、综合管理及技术水平有着不同要求外,医院的消毒工作也应与之相适应.
作者:梁劭荣;樊国亲;樊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无菌物品法定有效期为7~14 d,凡超过有效期时限,必须重新灭菌.有些无菌包是备用的,如救护车、抢救车上的气管切开包、穿刺包等,这些物品在备而不用或很少使用的情况下,反复灭菌不仅费时耗力,而且加速了物品器械的损耗.
作者:王燕;刘薇;王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提高个体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了解海淀区不同规模个体口腔诊所消毒工作质量,我们对辖区个体口腔诊所进行了监测及分析.
作者:蔡伟;丁洁;鲁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输液反应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2002年8月我院某病区一天内连续发生8例输液反应,为查找引发输液反应的原因,我们对输液反应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作者:林慧萍;潘捷;阮菊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我们于2000~2004年对博州各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进行监督采样.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军;刘莉莉;范李阳;黄浩;许代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掌握驻兰州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于2004年对该部属16所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
作者:第五进学;梁锴;杨银书;杨俭;于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其消毒质量直接影响外科的医疗质量.为此,我们于2003~2004年对沈阳市33所医院手术室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吴旭;高丹;王大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院感染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是医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医院消毒工作质量,了解宁波市市级医院消毒工作开展情况及卫生状况,我们于2004年对宁波市12所医院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监测.
作者:于梅;郑剑;林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使供应室内空气质量达到Ⅱ类环境消毒标准,我院采用KDSJ型多功能动态杀菌机,经过两年的使用及生物学检测证明杀菌效果满意.
作者:宋艳丽;罗李之;昝东华;黄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因此,为了解我院各科室制作的清洁待灭菌包的卫生质量,对全院198件清洁待灭菌包进行质量监测.
作者:樊红卫;游卫红;张明磊;朱清;曲慧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前内窥镜的消毒多数采用戊二醛.戊二醛消毒液的有效浓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用于内窥镜消毒的碱性戊二醛消毒剂的使用期限为配制后14 d内.为观察戊二醛使用过程的有效性,对浸泡过内窥镜的碱性戊二醛消毒液进行有效浓度的跟踪测定.
作者:黄曼丽;林瑞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口腔医疗机构在传播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方面的情况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辖区内口腔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消除交叉感染发生隐患,我们于2004年对26家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军;柳艳静;刘朝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传统的针灸针消毒是用75%酒精进行擦拭,由于针灸要穿过皮肤进入无菌组织内,属高危医疗器材,针灸针必须达到灭菌.近几年来对针灸治疗进行了质量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
作者:曹力;许建阳;武媚;袁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接触的人数众多,极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传播疾病.因此,搞好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消毒工作至为重要.为了解桂林铁路地区公共用品的消毒情况,于2003年对辖区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和理发、美容店公共用品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刘柳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我区托幼机构卫生消毒工作状况,加强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我们于2002~2004年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消毒状况进行了监测.
作者:金晓霞;裘立晓;陈美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的质量对预防控制儿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掌握重庆市南岸区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工作现况,我们于2004年对区属119家公私立幼儿园、学前班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餐饮具、幼教人员手及常用消毒液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抽样监测.
作者:田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院门诊急诊多,病种复杂,患者流量大,是污染相对较严重的部位.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天跟病人打交道,必须执行各种操作,如输液、注射、各种检查及处理各种被污染的物品等.空气污染、利器伤、接触感染等危险因素随时都要面对,病毒和细菌就像无形的杀手,时刻威胁着门诊护士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职业防护,不能有丝毫松懈.在穿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的同时,应做好以下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于海云;于春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口腔专科医院常用消毒剂质量情况,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对口腔医院各类消毒剂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结果,638份受检样品中,使用3 d,合格率为96.08%;使用1周合格率为84.40%.检出的细菌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霉菌、需氧芽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消毒剂的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 d,应进一步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对常用的消毒剂进行目标性监测.
作者:刘治清;唐休发;曾淑容;马晓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国产化学指示剂质量情况,在实际条件下对其与进口产品及生物指示剂进行比较.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进行3组试验比较,生物指示剂监测结果合格率均为100%;国产化学指示剂在辅料包中合格率为93.3%、金属器械包内合格率为70.0%、玻璃器械包内合格率为76.6%;进口1250化学指示剂在辅料包中合格率为96.6%、金属器械包内合格率为80.0%、玻璃器械包内合格率80.0%.结论,国产与进口化学指示剂在不同物品灭菌中的监测效果相同,但化学指示剂与生物指示剂存在差异.
作者:邵素玲;李东升;谢延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肇庆市各级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情况,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肇庆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总合格率为67.22%,均未检出致病菌.从综合性医院、基层医院、专科门诊、企事业单位医疗室至乡村卫生室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依次降低,高为80.31%,低者为36.70%,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肇庆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质量合格率较低,有待于加强管理,进一步改善.
作者:黄雪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卫生消毒质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消毒供应中心空气无菌区卫生合格率100%、清洁区91.7%、污染区75%.灭菌器材、无菌敷料灭菌效果合格率均为100%;注射器和针头热源检测合格率为95.8%、蒸馏水合格率为84.0%.使用中消毒液全部合格.结论,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卫生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存在死角,需要加强管理.
作者:田桂登;田雍;侯秋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细菌学评价方法对两种方法保存无菌镊子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含20g/L戊二醛消毒剂湿式保存1周,合格率可保持在95.8%;用干式保存法,2 h后即出现阳性,6 h后合格率只有84.9%.结论,用灭菌剂湿式保存无菌镊子比干式保存法有效时间长,但灭菌剂保存使用时需要冲洗,比较麻烦.
作者:何少璋;周惠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建立苯扎溴铵消毒液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一种消毒液中苯扎溴铵含量进行了实际测定观察.结果,苯扎溴铵在波长262 nm处有大吸收峰值,消毒液中苯扎溴铵含量208.23 1249.38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对产品样品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1.42%.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消毒液中苯扎溴铵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作者:陈元俊;丁川;周金生;卢玉兰;连劲龙;邬冥;郑月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季铵盐类(QA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除具有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降低表面张力及在溶液中聚集等基本特性外,还具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等生物效应.发现季铵盐类表活性剂的杀菌作用并作为消毒剂应用已具有近百年历史,经过研究开发,现已有很多种季铵盐类(单链和双链化合物)消毒剂和卫生产品问世[1~3].
作者:赵旭娜;张高勇;丁进亚;赵薇;董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消毒效果的评价是消毒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将消毒处理后的样本转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后观察有无细菌生长或进行活菌计数,以定性或定量数据评价消毒效果.
作者:王庆培;张文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滤膜过滤技术是现代分离技术领域的分支,主要作用是从气相或液相物质中去除(截留)胶体、细菌和固体物质,以达到净化、分离和浓缩等工艺的目的[1].滤膜具有膜面光滑、无碎屑、厚度薄、吸附滤液少、孔隙率高、微孔结构均匀、过滤效果好和过滤速度快等诸多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能源、环保和检验等领域.
作者:宁培勇;丁津华;徐文体;沈芃;孙开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病毒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非细胞微生物,目前已发现有700余种与型别的病毒可使人致病,近年暴发的SARS和禽流感都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促进了全社会对病毒性疾病的重视.
作者:吴清平;张晓煜;阙绍辉;邓金花;张菊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消毒技术规范>对紫外线灯辐照强度的检测条件、方法及判定标准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如现场测定时影响因素多,测定条件难以控制,携回实验室测定工作量大且影响消毒工作.
作者:庞振清;祁业敏;王刚;宋玉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院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器械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和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自实施以来,在执行的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对规范中某些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供商榷.
作者:王海清;田光琼;刘琼珍;徐佳清;杨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的消毒现况,采用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对全市老年护理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大部分医院环境整洁,总体布局较合理,能做到清洁区与污染区分隔.90%医院安排专门消毒员,其中专职消毒员占23.15%,兼职消毒员占76.85%.72.5%医院使用肥皂和流动水的方法洗手,手消毒剂中,碘伏消毒液占34%,含氯消毒剂占60%.医院压力蒸汽灭菌设备和消毒设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空气消毒合格率只有66%~71%.结论,老年护理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较完善,但需要加强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严格洗手消毒制度.
作者:周艳冰;沈伟;苏怡;吴瑞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贯彻<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了解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采用现场检查和采样检测方法,对贵州省10所综合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6所省级医院软式内镜及附件采样83份,合格率56.63%;腹腔镜及各种器械钳采样67份,合格率95.52%.4所市级医院胃镜共监测126份样,合格率47.20%.从内镜采样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5.56%,大肠埃希氏菌11.11%,铜绿假单胞菌8.73%,HIV抗体初筛阳性1例.结论,医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不合格现象严重,其中软式内镜消毒效果检测合格率较低.
作者:杨锦玲;杨怀;黄山;龚廉坚;郑越萍;夏贵喜;刘若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影响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的因素,采用紫外线辐射强度测定仪对不同距离、不同电压和不同角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随电压增高辐射强度增加,电压每升高10 V,辐射强度升高10μW/cm2;随照射距离加大,辐射强度降低,二者呈指数负相关.测试点与紫外灯管纵轴夹角减小,辐射强度测定值下降,夹角由90°变为30°,辐射强度由92 μW/cm2下降到16 μW/cm2,且不与夹角的余玄值相关.结论,电压是影响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照射距离和辐射角度与紫外灯辐射强度有关,但可以通过合理安装加以调整.
作者:肖太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采用现场抽检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区医疗机构消毒后物体表面卫生合格率为97.02%~99.32%;医务人员手检测合格率为95.08%~100%;空气消毒质量合格率为77.26%~100%;消毒液检测合格率为95.77~100%;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合格率为83.69%~100%.各类医院污水检测合格率为66.67%~97.83%,未检出致病菌.结论,海淀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发展不平衡,管理存在死角,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靳凯歌;甄翠玲;蔡伟;李丹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