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和探讨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本院正常体检者32例,使用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包括结膜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等,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受试者结膜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等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右眼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上方、下方均较鼻侧、颞侧减小;受试者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右眼上方、下方均较鼻侧、颞侧明显增加,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以及总眼数情况同右眼.结论: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可有效检测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毕潜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对小儿乳牙龋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小儿乳牙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40颗龋齿,采用随机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龋齿为76颗,对照组龋齿为64颗.给予对照组低速涡轮转修复法治疗,给予观察组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合作率为89.74%,对照组的合作率为5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小儿乳牙龋的效果强于采用低速涡轮转修复法的治疗效果,患儿更易合作,且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李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估CT在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腹部创伤患者,均接受CT影像检查,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症治疗.比较CT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中60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CT诊断相符率为93.33%(56/60),4例和临床病理检查不符的原因是腹部多发损伤,血管损伤的CT诊断较为困难.结论:CT能较为精确地诊断腹部损伤,进而有助于指导疾病临床治疗工作.
作者:杨聪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及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将其依据手术方案分为神经内镜组、显微手术组,每组各30例,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经治疗的术中出血量为(50.33±10.05)mL,手术时间为(1.91±0.52)h,血肿清除率为(89.66±10.2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均优于显微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143.46±35.87)mL,手术时间为(3.21±1.02)h,血肿清除率为(71.64±7.97)%,并发症发生率26.67%,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效果较显微手术更为显著,其手术时间较短,可对血肿大限度的清除,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与金属铸造桩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对患者远、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73例,按照不同桩核材料分成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4例),研究组采取玻璃纤维桩治疗,对照组采取金属铸造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1年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牙齿抗折裂强度(0.67±0.15)kN显著高于对照组,SBI(1.08±0.42)、TM(0.09±0.03)?、GI(0.56±0.1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成功率(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并发症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P<0.05.结论:对于牙体缺损修复,相比于金属铸造桩,使用玻璃纤维桩修复能有效促进牙齿抗折裂强度恢复,降低SBI、TM、GI,且并发症发生较少,修复成功率高.
作者:赵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膝关节疼痛患者60例,采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采取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基于此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3.33%明显较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关节功能,还可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患者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1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纳入课题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记录并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息肉一次性切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患者51例,平均手术时间(29.55±1.95)min,失血量(5.01±0.12)mL;共有消化道息肉共67枚,67枚息肉均经胃肠镜下高频电凝一次性切除,切除率为100%(67/67);术后1例有出血现象,以金属钛夹等治疗成功止血,未见消化道穿孔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96%(1/51).结论: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且安全有效.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配合药物治疗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在某医院收集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医院治疗过的重症哮喘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分组治疗样本.将60例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由医务人员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等各项身体指标,确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著率(90.1%)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治疗组在治疗后的分压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二氧化碳分压指标中,治疗组在治疗后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FEV1/FVC)/%明显提升,且治疗组效果要优于观察组.结论:无创呼吸机配合药物治疗重症哮喘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病情改善有帮助.
作者:杨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对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平均年龄为(67.3±4.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8.1±3.7)岁.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内固定治疗方式,实验组则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参与本次研究之后,使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实验组在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并发症的控制情况方面优于实施传统内固定治疗术的对照组(P<0.05).研究之后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之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情况也较好.
作者:李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前行超声检查诊断,术后行病理学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检查良性病变检出率为92.22%,恶性病变检出率为3.33%;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93.33%,恶性病变检出率为5.56%;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超声诊断有1例良性病变误诊,有2例良性病变漏诊,有1例恶性病变漏诊.超声和病理学诊断对于甲状腺囊肿、乳头状癌、增生结节、滤泡性腺瘤、炎性结节等病理分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结果能够为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提供准确性较高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佟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临床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及预后安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镜下切除组:59例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开腹切除组:56例患者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镜下切除组术中与预后各项指标对比开腹切除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②镜下切除组术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开腹切除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③镜下切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开腹切除组明显较少P<0.05.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显著,能够提高预后恢复,还可降低术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预防术后感染以及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玉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硬膜外麻醉和分娩镇痛仪应用于无痛分娩效果对比.方法:将本院1年内收治的120例无痛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行硬膜外麻醉为观察组,60例行分娩镇痛药分娩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引导助产率以及缩宫素干扰率.结果:观察组60例产妇疼痛均为0级,对照组5例0级、51例1级,4例为2级疼痛.宫口开全的时间观察组短30min,长4h,对照组短1h,长4h.两组均使用缩宫素,其中对照组25例使用,观察组41例使用.阴道助产率观察组9例使用,比例15%.对照组3例使用,比例5%.结论:两种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不过就目前看,硬膜外麻醉更理想,镇痛仪只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同时,两组均可缩短第一产程,保障母婴安全,但硬膜外无痛分娩的阴道助产率及缩宫素干扰率较高.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在血液透析中造成透析器凝血的原因以及必要的解决举措.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干预.结果:经过干预之后,患者的凝血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根据血液透析器凝血产生的实际原因进行合理的干预,以此达到降低患者血液透析中透析器凝血现象的发生,保障血液透析效果.
作者:迟琳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者98例为研究对象,选用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检查,再对ST-T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动态改变,再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A组(有动态变化)与B组(无动态变化),每组患者49例,再分别给予2组患者行冠脉造影,比较结果.结果:经过冠脉造影检查后,A组与B组患者的冠心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51%与30.61%,发现A组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价值,存在心电图ST-T改变的准确率比心电图ST-T无改变的准确率高,说明心电图ST-T改变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指标.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接诊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经阴道组(43例)和腹腔镜组(40例).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排气恢复时间及肌瘤残留情况、复发情况.结果:经阴道组排气恢复时间(15.69±0.14)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75±0.31)h显著高于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77.28±3.45)mL、住院费用(3581.37±121.45)元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经阴道组子宫肌瘤残留率(9.30%)、复发率(2.33%)和腹腔镜组(7.50%)、(5.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在子宫肌瘤的应用中各有利弊,经阴道手术在失血量和住院费用方面较低,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较慢,此外,两组具有大致相当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临床医师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栾晓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针对股薄、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采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选取80例本院需要进行股薄、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单一的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治疗方法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进行配合治疗,研究观察指标选取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Lysholom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Lysholom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别.结论:针对股薄、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治疗时可以配合应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作者:穆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S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MRI诊断,观察组采用MSCT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恶性病变检出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而良性病变检出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观察组的诊断敏感度(93.33%)、准确率(97.78%)、阳性预测值(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高.
作者:李春艳;张若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相比在治疗脊柱骨折中对生物力学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病例来源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脊柱骨折经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骨折复位固定方式不同,随机分成2组,为经伤椎组(n=38)和跨伤椎组(n=36),比较治疗1年后两组生物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结果:经伤椎组在治疗后1年矫正丢失度(1.36±0.29)、矢状面Cobb角(5.37±0.78)显著低于跨伤椎组,伤椎前缘高度比(93.72±7.6)、骨折椎椎管面积比(90.18±5.82)显著高于跨伤椎组(P<0.05);经伤椎组并发症率(7.89%)和跨伤椎组(16.6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使用经伤椎固定能够有效改善脊柱骨折患者多项生物力学指标,对促进远期预后有良好效果.
作者:郝家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对照组采纳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纳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比较血液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PTH、Scr、BU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降低不良反应,效果显著.
作者:吴杰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在电子气管镜检查中应用的具体效果,寻找一种更加适合的电子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雾化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后的复合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以及患者呛咳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0%;观察组有20例患者无咳嗽,而对照组只有1例患者无咳嗽;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8%,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复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更加理想,麻醉的优良率更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呛咳程度,提高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效果.
作者:单立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Cortisomol糊剂与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90颗患牙)牙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45颗患牙).对照组采用Cortisomol糊剂填充根管,观察组采用iRoot SP糊剂填充根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治疗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3d的NRS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的治疗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7d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ortisomol糊剂与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充填均有效,但iRoot SP糊剂远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Cortisomol糊剂.
作者:孙振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对于口腔修复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本诊所就诊的牙列缺损的患者,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进行此次调查,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覆盖义齿修复的方式进行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总结.对患者口内余留的牙齿或者残留的根残冠进行分析,以便于为患者安置磁性附着体进行义齿修复,具体的安装过程需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基牙的预备、制作根帽、制作义齿、试戴及完成义齿等相关的步骤,对于患者治疗前后牙齿的固定力和咀嚼的效率等进行评价,并作比较.结果:评价本研究所有患者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之前和口腔修复以后的牙齿固定力和咀嚼的效率,治疗前后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时候,为患者选择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可有效提高患者口腔修复的效率,能够帮助患者进行义齿的固定,提高了患者咀嚼的效率.
作者:宋晓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