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技术应用在白内障的临床治疗,对患者血清、泪液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和眼部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经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实验组46例,均为行超声乳化治疗的患者,对照组42例,均为经过囊外摘除术治疗的患者,观察两组血清、泪液炎性因子变化及眼部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术后血清IL-1β(12.62±2.16)pg/mL、TNF-α(12.56±2.07)pg/mL、IP-10(112.85±7.1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泪液(15.62±2.6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泪液IP-10(120.52±9.25)pg/mL、TNF-α(4.08±0.7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VF-14评分(84.85±2.7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24±2.26)分,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适用于白内障的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清、泪液炎性因子浓度,促进眼部功能的恢复.
作者:柏晓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在PICU有创动脉压监测患儿中应用加压输液袋治疗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5年7月~2018年9月本院PICU收治的72例患儿,均接受有创动脉压监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n=36)应用加压输液袋用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n=36)应用加压输液袋用抗凝治疗.评价及比较两组的导管堵塞现象、穿刺置管的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的导管堵塞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的穿刺置管的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U有创动脉压监测患儿中应用加压输液袋用生理盐水与肝素治疗,两种方式的疗效比较相当,生理盐水可以代替肝素.
作者:陈艺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总结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使用安全提出建议.方法:对2012~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MAUDE数据库中153例人工椎间盘假体有关伤害病例报告和1994~2015年96篇涉及不良事件的国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工椎间盘假体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沉陷、移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结论: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加强风险意识,健全监测相关的工作制度,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作者:曹帆;卞蓉蓉;李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自本院正常体检者32例,使用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对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其中包括结膜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等,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受试者结膜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等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右眼微血管密度、长度、直径上方、下方均较鼻侧、颞侧减小;受试者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右眼上方、下方均较鼻侧、颞侧明显增加,以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左眼以及总眼数情况同右眼.结论: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可有效检测正常成人结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毕潜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不同样品制备方法所获得的供试液对其热原质检测的影响.方法:参照GB/T14233.2-2005和GB/T16886.12-2005的试验原则,对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不同生产企业的不同批次不同规格,运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进行了热原检测.结果与结论:模拟临床使用的样品制备方法适合灌流器的生物相容性试验.
作者:曾裕;李伟松;杨立峰;田胜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针对股薄、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采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选取80例本院需要进行股薄、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单一的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治疗,研究组治疗方法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进行配合治疗,研究观察指标选取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Lysholom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Lysholom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存在明显差别.结论:针对股薄、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治疗时可以配合应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作者:穆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手术的教学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泌尿科接受临床实习的60例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30例实习医生作为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应用创新型手把手教学模式的30例实习医生作为研究组.观察教学结果,评估教学模式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输尿管软镜术知识掌握度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研究组教学模式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手术应用创新型手把手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实习医生对手术的掌握程度,教学模式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作者:刘尧;赵永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在结肠镜检查之前通过使患者进行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来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继而为找出更好的肠道准备创造条件方法.方法:在本次试验过程中选择200例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本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时,给予服用甘露醇的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时给予患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在结肠镜检查之前的肠道清洁程度、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肠道气泡的出现情况进行对比,判断两种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结肠镜检查之前,通过相关数据表明,两组患者都较好的完成了肠道准备工作,但是,在肠道的清洁程度方面,观察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11.00%,而在对照组中则有27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27.00%;此外,在肠道气泡的出现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出现的肠道气泡也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少,因此,在进行肠道图像观察时,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要比对照组的清楚很多.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使患者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来进行肠道准备工作将会极大程度的使肠道清洁程度更高、肠道气泡数量减少,同时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因此,在今后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应该更多的使患者通过此方式来进行肠道清理工作.
作者:李春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不同企业生产的医用外科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质量参差不齐.文章应用BFE系统对不同企业的医用外科细菌过滤效率进行检测,评价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颗粒的阻留效果.结果提示,2017年6~12月与2017年6~12月的检测结果比较,细菌过滤效率合格率呈上升趋势;BFE系统评价医用外科口罩细菌过滤效率性能稳定,筛选出了不合格产品,检测部门加强抽查监管和规范检测方法对规范医用外科口罩的生产及质量的提高有帮助.
作者:伍锡栋;丁琦;张芸;张五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Cortisomol糊剂与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90颗患牙)牙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45颗患牙).对照组采用Cortisomol糊剂填充根管,观察组采用iRoot SP糊剂填充根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治疗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3d的NRS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的治疗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7d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ortisomol糊剂与iRoot SP糊剂用于根管充填均有效,但iRoot SP糊剂远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Cortisomol糊剂.
作者:孙振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医用X射线防护设备在介入导管室中的应用及其管理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介入导管室投入使用的医用X射线防护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情况.结果:在介入导管室中使用医用X射线的防护设备和管理经验的总结.结论:在介入导管室使用过程中,医用X射线防护装备数量庞大,价格昂贵,使用频繁,合理使用和有效的管理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尚守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性能测试,实时了解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理参数.方法:采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对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温度压力检测仪检测的结果与设定的灭菌参数存在差异,灭菌器自带的温度传感器因长期使用而出现偏差.结论:应定期采用温度压力检测仪对灭菌参数测试,便于掌握灭菌器性能和灭菌包裹内部温度、时间,精确地检测灭菌质量,同时检测仪可以用于灭菌器故障原因分析.
作者:田泽芳;杨小燕;吴伟;朱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依据25000系列国家标准对医疗器械软件信息安全性测试开展研究.结合检测实际案例阐述了医疗器械软件网络信息安全性的常见检测项目和要求,探讨目前医疗器械产品在网络信息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以推动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
作者:刘茹;刘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介绍新版标准GB/T 13810-2017与旧版标准差异,阐述主要技术变化及背景.以期相关人员加深对新版标准的理解,以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应用新版标准.
作者:杨群;陈长胜;马忠贤;王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文章主要基于技术审评中关于人体成分分析仪产品发现的常见问题提出应对分析,为企业产品注册申请时提供参考,以保证人体成分分析仪产品的安全有效性.
作者:陈虹蓁;许晓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对小儿乳牙龋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小儿乳牙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40颗龋齿,采用随机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龋齿为76颗,对照组龋齿为64颗.给予对照组低速涡轮转修复法治疗,给予观察组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合作率为89.74%,对照组的合作率为5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小儿乳牙龋的效果强于采用低速涡轮转修复法的治疗效果,患儿更易合作,且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李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采用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确诊的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并对两组患者超声影像表现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没有显著的骨赘产生,滑膜没有增生的情况出现,关节腔内没有积液,软骨总体透声性较好,关节软骨厚度处于正常水平,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低回声;观察组患者增生性与退行性变化显著,关节炎表现为唇样突起,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滑膜显著增厚,关节软骨厚度比对照组患者的薄.观察组患者的滑膜厚度(3.16±0.02)mm大于对照组的(0.87±0.01)mm(P<0.05),观察组患者的软骨厚度(0.62±0.23)mm小于对照组的(1.54±0.43)(P<0.05);能量表明增厚的滑膜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线、分支状的血流,关节腔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积液,软骨低回声带较薄,或者有缺损的情况出现,软骨毛糙,且边缘不清晰.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准确诊断患者的关节软骨、关节腔积液以及滑膜等病变情况.
作者:宁春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院资源规划管理系统是支持医院整体运行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本文旨在探讨医院应用HRP信息系统对手术室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策略.HRP系统中建立手术室耗材二级库房管理模块,与一级库房对接.HRP系统分别与医院OA系统、HIS系统、财务系统、市阳光采购平台做接口,管理部门在HRP系统内完成高值耗材的申购、入库、保管、出库、记账及盘点工作.植入性耗材通过二维码扫描技术完成了全流程监控和使用追溯.医院综合运用HRP信息系统和二级库管理方法达到对手术室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核算要求,极大提高了医院耗材管理能力.
作者:陶麒麟;张晓波;朱宏敏;耿静;倪佳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根据医疗机构医用耗材使用的特点,结合耗材在院内流通的方式,提出存在其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物流信息化管理解决的手段,对医用耗材管理进行科学规范性管理并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刘丹;黄青;房坤;谷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60Co-γ辐照常用于食品和医疗器械的灭菌,但辐照在有效地杀灭微生物的同时也显著影响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的理化性质.因此,正确评估60Co-γ辐照灭菌的风险有利于降低其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文章介绍了60Co-γ辐照灭菌的相关分子机制,重点关注其对食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的影响.
作者:张伟;韩颖;张娇娇;张柏林;罗育浩;王亚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