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315
  • 国内刊号:12-136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5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03年5期文献
  • 成功空运一批特重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随着现代社会和医学的发展,烧伤界对成批烧伤病员由原地抢救,逐渐改变成原地抢救与外地转运疏散并举的处理原则,使成批大面积烧伤病员的救治率明显提高.我地区在2001年6月下旬发生火药燃爆事故,致特重烧伤25例,经抢救和空运转送外省市医院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绪生;刘毅;贺冠宪;唐毅;陈壁;彭毅志;周一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环孢菌素A、康力龙与复方皂矾丸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CsA)、康力龙、复方皂矾丸联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分为2组,CsA、康力龙、复方皂矾丸联合治疗组为组Ⅰ;康力龙、复方皂矾丸联合治疗组为组Ⅱ.CsA 5 mg/(kg*d),分2次口服,服用3个月后每月减1 mg/kg,至3 mg/(kg*d),作维持治疗;康力龙6~8 mg/d口服,复方皂矾丸每次7粒,每日3次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组Ⅰ总有效率为93.3%,组Ⅱ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9例CAA患者基本治愈22例;缓解22例;明显进步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8%.结论 CsA、康力龙、复方皂矾丸三药联合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复方皂矾丸与康力龙联合治疗组,且不良反应轻微、可逆.是CAA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赛音其木格;韩丽萍;刘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白毒伞蕈中毒24例临床分析

    白毒伞蕈中毒临床较少见,但病情凶险,且无特效解毒药.1998~2000年,我院共收治24例白毒伞蕈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报告如下.

    作者:毕超;黄修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道部分吻合加牵引治疗后尿道断裂的体会(附18例报告)

    目的总结我院近7年收治的18例因外伤致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通过对18例严重的骨盆骨折并后尿道完全断裂、膀胱前列腺上浮,采用尿道前壁(部分)吻合加牵引方法,观察术后排尿、性功能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拔管后均能正常排尿,第2天及1周后各行尿道扩张一次,以后根据排尿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扩张;随访14例,排尿情况均良好.性功能情况:4例完全不能勃起;3例勃起不坚,但能完成性交;7例与受伤前无差别.结论采用尿道前壁(部分)吻合加牵引,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又能清除、引流断端周围血肿及尿外渗,术后引起尿道狭窄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低.

    作者:林忠应;陈从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累及关节骨折与脊柱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关节内骨折和脊柱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累及关节骨折和脊柱损伤患者进行X线、CT横断扫描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关节内骨折和脊柱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多方位、直观地显示关节和脊柱损伤部位骨结构的三维立体形态,对其损伤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关节内骨折和脊柱损伤的诊断、分型,为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作者:赵家驹;高振涛;李奇志;吴阳;张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改良脾部分切除术

    目的总结改良脾部分切除术治疗重度脾破裂的效果.方法对47例重度脾破裂患者视其破裂部位不同,分别采用保留脾胃韧带或脾结肠韧带及其相连的脾上极或脾下极,比较其疗效.结果 B型超声波与CT复查,平均8.6个月,所保留的脾组织生长均良好.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所保留脾组织的血供可靠,是Ⅲ、Ⅳ度脾破裂患者治疗的有效术式.

    作者:宋耀明;赵海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35例与母婴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经饮食控制或加胰岛素治疗前后其血糖变化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5例GDM患者根据饮食控制或加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情况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9例,经治疗血糖控制满意;B组16例,治疗时已≥36孕周,失去治疗良机,或治疗不规范,致血糖控制不满意.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均极显著(P<0.01),B组因孕期血糖控制不良母婴并发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GDM要早期诊断,治疗应以饮食疗法为基础,放宽使用胰岛素,使孕妇血糖控制于理想范围,以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潘尚萍;葛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伊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服用伊贝沙坦150 mg,1次/d,根据疗效调整用量为75~300 mg,1次/d,疗程4周.结果降压疗效:显效14例(35.0%),有效21例(52.5%),无效5例(12.5%),总有效率87.5%;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36例,心电图疗效:显效8例(22.2%),有效13例(36.1%),无效15例(41.7%),总有效率58.3%.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坐位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171.5±13.6)/(96.2±8.2)mm Hg,治疗后(135.8±7.6)/(75.9±6.7)mm Hg,P<0.01],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检测24小时动态血压计算降压谷峰比值率>6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耐受治疗,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伊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安全有效.

    作者:吴铿;钱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以骨关节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

    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剧,往往以高热、进行性贫血、显著出血倾向为早期症状,亦有部分病例起病缓慢,症状表现多样,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以骨关节病变为首发症状的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

    作者:左安兰;王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胎儿脐带绕颈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儿的预后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交换的通道,脐带异常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脐带绕颈为常见,占分娩总数的13%~25%.为了探讨胎儿脐带绕颈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围生儿的预后,我们对1999年1月~2002年6月689例脐带绕颈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敏;李淑萍;丛江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伊曲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疗效评价

    念珠菌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阴道炎症之一.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都会发生一次.一年中反复发作4次或以上者称为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RVVC),因RVVC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故对其诊治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多数文献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长期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为了探讨低廉有效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案,我们对2000年8月~2002年5月收治的RVVC进行两种方案的治疗,现分析如下.

    作者:邢军;朱玉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非酒精中毒性Wernicke脑病

    目的探讨非酒精中毒性Wernicke脑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2例非酒精中毒性Wernicke脑病非典型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无酒精滥用史,无其他营养不良如癌症或长期住院史.但1例有剧吐或反复静脉输液史.临床上均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精神紊乱.早期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用维生素B1治疗数小时~数天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在非酒精中毒患者中Wernicke脑病少见且为易被忽视的威胁生命的疾病.临床诊断依赖于医生的高度警惕性,维生素B1治疗后症状可快速逆转.

    作者:徐平;雷显泽;张骏;胡泳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奥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19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予奥美拉唑及丽珠胃三联治疗;B组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甲硝唑治疗;C组予雷尼替丁、呋喃唑酮及甲硝唑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溃疡愈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并于6个月和12个月后随访A、B两组患者,观察溃疡复发率.结果 A、B两组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均显著大于C组(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溃疡治愈后6个月时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12个月时的复发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比较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蓉;闻勤生;黄裕新;赵海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索他洛尔对冠心病心衰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索他洛尔组)58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索他洛尔,从40 mg/d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满意疗效后服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变化.当出现不能耐受的副作用或死亡时即停止观察.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室性早搏明显减小(86.2% vs 56.8%,P<0.01),LVEF提高[(48.7±5.7)% vs(44.2±5.2)%,P<0.01]、LVESV降低[(158.7±40.6)ml vs(187.7±38.7)ml,P<0.01)]、LVEDV降低[(210.3±49.8)ml vs(235.5±43.8)ml,P<0.05].结论索他洛尔有效地控制室性早搏的同时可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

    作者:王怀新;窦丽娟;梁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巨大腹膜后原发恶性肿瘤的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巨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的方法,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1年收治的25例巨大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术前准备和手术技巧.结果多数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1例术后死亡,1例出现胆瘘、胰瘘,3例出现肺炎,3例伤口液化.结论为提高巨大腹膜后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要正确处理大血管和联合切除受累脏器.

    作者:姜福亭;李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段(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肝切除术治疗13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并对其结石部位和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残石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为主(91例),肝切除也以左肝叶段切除为多(119例);27例(19.85%)有肝内胆管狭窄,经肝门胆管成形后再与空肠吻合;26例(19.12%)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残石11例(8.09%),119例随访6个月~10年,效果优良者达92.43%.结论肝切除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永恒;葛卫军;韦杨义;黄秉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P物质含量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P物质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30例哮喘患者与3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P物质含量,同时检测肺功能.结果哮喘组血浆P物质含量(75.49±7.7)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2.97±7.7)p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哮喘组P物质升高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P物质作为发病因素之一,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直接影响肺通气功能.

    作者:曾凡军;丁文柏;陈世雄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及散射比浊法对52例ACS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CRP、MMP-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ACS组CRP、MM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与UA组CRP、MMP-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MMP-2的风险比值(0R)均大于1,是ACS的危险因素.经Forward法观察CRP、MMP-2在ACS中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结论 ACS患者CRP、MMP-2水平升高,二者是AC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锦;刘铭;王恒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感知阈值和动力学的改变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疼痛、排便等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低充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3.33%(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矛盾收缩.结论 CIC患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安忠;杨崇美;刘吉勇;叶远红;王洪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接力皮瓣修复足部远端皮肤缺损

    目的总结接力皮瓣修复足部远端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采用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选择4种不同的小腿逆行岛状皮瓣做为二级皮瓣接力修复足背皮瓣供区,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小腿二级皮瓣供区.结果临床应用6例,所有皮瓣和皮片均100%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局部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以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做为一级皮瓣的接力皮瓣修复法是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刘毅;张诚;蔡黔;朱云;张绪生;张鲜英;肖斌;张斌;姜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经翼点入路联合颞下入路切除颅底巨大畸胎瘤1例报告

    1 病历简介女,47岁.因头痛13年,颈部不适2年,左侧面部麻木、行走不稳伴听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精神正常,构音差.视力、视野及瞳孔无异常,眼球活动自如.左侧面部麻木,右侧鼻唇沟变浅.双耳听力明显下降,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无异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MRI检查显示:以左侧桥小脑角为中心有一不规则形分叶、多囊性占位病变,以短T1及等T2信号为主,囊内可见线状、嵴状分隔;伸至左额叶的病变可见一结节状短T1及等T2信号;病变边缘光整,伸入桥前池、环池、四叠体池及左侧中、前颅凹,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病变无增强.CT示颅底低密度占位影.入院诊断:颅底巨大占位性病变(畸胎瘤).

    作者:陈琳;黄红云;王锐;修波;苟成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结核性纵隔炎1例报告

    1 病历简介男,41岁.因右侧胸痛、胸闷伴发热、盗汗1周收住院.既往体健.入院前曾做X线胸片未见异常.入院后查体:T 38 ℃,右肺下稍叩浊,呼吸音稍弱.入院后即复查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ESR为40 mm/h.PPD实验阳性.临床考虑结核性胸膜炎,并予以抗结核治疗,胸痛、胸闷减轻,但未完全缓解,后又复查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右侧纵隔积液,右侧叶间积液.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短期内积液量明显增多,曾考虑胸腔转移性肿瘤或胸膜间皮瘤,后经胸部CT检查除外上述可能,只提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纵隔大量积液,叶间积液,未发现占位改变.决定在B超导引下行纵隔穿刺抽液.抽出黄色混浊积液600 ml,并于胸腔内注入雷米封0.2 g、地塞米松2 mg.行积液的生化及常规检查,符合渗出液改变,继续按结核性胸膜炎及纵隔炎予以抗痨治疗,胸痛、胸闷、发热、盗汗缓解,复查X线胸片示:纵隔、胸膜腔及叶间积液明显减少,病情好转出院.随访两个月,未再复发,X线胸片示积液全部吸收.

    作者:吉鹏飞;王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电图无改变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1 病历简介女,66岁.头昏2天,持续性胸痛3小时.有高血压史8年.入院检查:T 36.5 ℃,P 84次/min,R 24次/min,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3 kPa),急性病容,双肺无改变,心界不大,心率 84次/min,心律齐,心尖部第一心音略低,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入院急查心电图未见ST-T改变.随后2小时查一次心电图并加做右胸导联和正后壁导联,均未见ST-T改变及Q波出现.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见表1.临床诊断:心电图无改变性急性心肌梗死.经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等对症治疗,5周后心肌酶谱恢复正常出院.

    作者:周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家族性自发性气胸3例报告

    家族性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1921年Faber首次报道2例同胞患者,国内自1986~2001年已有18个家族61例特发性气胸陆续报道,现报告同一家族两代3例.

    作者:詹炎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进展性脑干梗死10例临床分析

    进展性脑干梗死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多在2周内死亡,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们诊治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钟士江;谢鹏;罗天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39例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临床以来,成了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力工具.1983年3月~2001年12月我院339例患者因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病变而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占受检人数的12.73%(339/2 663).现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朱珊;刘运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低龄儿童应用一次性灭菌注射器进行腰椎棘突骨髓穿刺的体会

    1998年以来,我院对0~5岁低龄儿童应用7号针头与5毫升一次性灭菌注射器直接连接,代替传统的骨穿针进行腰椎棘突骨髓穿刺260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兰;范良;韩静;韩洁;武国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纤维胃镜对消化性溃疡即将出血的诊断价值(附32例分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亦是内科常见急症.在美国消化性溃疡出血病死率达6%~10%.因此早期诊断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我们回顾性总结32例患者的镜下表现,提出消化性溃疡即将出血镜下表现.

    作者:王晓春;胡文绵;唐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部手术后急性阑尾炎6例分析

    术后急性阑尾炎少见,一般约占同期阑尾炎病例的0.1%~0.2%,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1,2].因其常被首发病术后腹部反应掩盖,或误诊为术后并发症而延误诊治,可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近年遇见6例,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王毓璈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延颈交界区病变的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为延颈交界区病变早期诊断和精确定位以及正确与及时的治疗提供了便利条件.延颈交界区由于其周围骨质及附近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复杂,手术显露困难,病变不易完全切除,且手术病残、病死率较高.由于颅底显微外科的深入开展,新的手术入路的应用,使其神经外科手术难题开始得到解决.现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吴锋;蔡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新进展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主要是由于来自颅外或颅内的血栓栓子或者脑血管局部血栓形成,阻塞脑部动脉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坏死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是一种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基于电生理、PET及MRI技术发现了局灶性脑缺血中心坏死区周围存在可逆性损伤区域--半暗带(penumbra),这部分脑组织因缺血电活动已经停止,但能维持跨膜离子平衡和结构上的完整,恢复血供可以恢复其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应用全身或局部的溶栓治疗,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脑组织有希望的有效疗法.虽然该方法曾因为出血频发而停用,但是随着溶栓方法和药物的改进,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人们又重新研究此方法,现就溶栓的治疗时机、药物种类、途径及并发症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远锦;肖卫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现状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o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内科常见急诊之一,传统内、外科治疗病死率为46.7%~90%和67.9%[1],功能恢复率低.近年来国内广泛开展了HICH微创血肿清除术,病死率降至11%~30%[2,3].我们复习有关文献,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邱继忠;范春明;韦凤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曲马多不良反应

    曲马多(tramadol)是一种合成的非吗啡类镇痛剂,其镇痛作用较强,药物依赖性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但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现复习有关文献对其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殷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体表血管瘤的药物治疗

    血管瘤是常见的血管系统疾患,因不同种类而存在不同的自然病程.血管瘤在本质上可以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基础的良性肿瘤,也可以是一种中胚层发育异常造成的血管畸形[1].其在出生时或儿童时即可出现,但有60%~70%的血管瘤可能在8岁前消退,其余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常发生在头、面、颈部,次为四肢、躯干等部位.正确判断血管瘤的性质,根据其类型及分期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尽早治疗,大部分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种类繁多,在部分病例的治疗效果满意,尤其对病灶范围过大、过深,波及整个肢体,出现明显肢体畸形、功能障碍或血流动力学严重异常,失去手术治疗时机的病例,往往有较好疗效.本文就体表血管瘤的药物治疗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做一综述.

    作者:张斌;刘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糖尿病高血压治疗进展

    高血压常与糖尿病相伴发生,超过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常有心、脑、肾、血管和眼底多种并发症存在,而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糖尿病心肌病变加重高血压心脏舒张功能损害,使收缩功能减退提前出现.高血糖、高胰岛素及高脂血症可加重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使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良好的血压控制可延缓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1].1997年JNC-Ⅵ公布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目标为130/85 mm Hg,此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对JNC-Ⅵ目标进行了评估,目前多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及长期随访(超过3年)的临床研究,提出了糖尿病新的血压控制目标,即130/80 mmHg的控制目标更有助于阻止糖尿病肾病进展及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对于有糖尿病肾病,尿蛋白高于1 g/d者,血压应低于125/75 mm Hg.本文就近年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松筠;刘文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幼年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特征

    幼年脊柱关节病(juvenile-onset spondyloarthropathics,JSPA)是一组病因不清,发病与HLA-B 27相关、16岁以前好发的风湿性疾病.主要分为连续性或相互重叠两个亚型,即早期以炎症为主的未定型和之后具有临床某些疾病特征性改变的疾病型,包括幼年强直性脊柱炎、幼年瑞特综合征、幼年反应性关节炎、幼年银屑病关节炎和幼年炎性肠病关节炎[1~3].但Malleson等[4]认为幼年银屑病关节炎可能与此类疾病不同.本文仅就未定型幼年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特征综述如下.

    作者:任少敏;张岸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皮肌炎并肺损害12例误诊分析

    皮肌炎并肺损害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并认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当皮肌炎以肺损害为首发症状时,极易误诊.现就我院1986年3月~2000年11月收治的12例皮肌炎并肺损害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温慕东;赵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长期乏力、憋闷伴高血压

    1 病历简介女,13岁.因乏力、阵发性憋闷半个月,于2002年2月13日入院.以夜间较频,发作时不能平卧.近2天来病情加重,遂来院就诊.既往有过敏性紫癜史.平素不如同龄儿活泼,营养状况差,按时预防接种,否认结核接触史.

    作者:伊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