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与感染、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为临床特点.近年来中医采用以中药内服为主,辅以外用熏洗等治疗本病,在解除疼痛、防止畸形和改善功能方面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就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孙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消化性溃疡(PU)是常见多发病,积极的药物治疗使溃疡的愈合问题已经解决,易于复发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Hp)不仅可以降低溃疡病的复发率,而且可以改变溃疡病的自然病程,治愈溃疡[1].现将根除Hp治疗PU的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庞树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同疾病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早在宋代就已制成丸、散、膏、丹等剂型.由于中药是生物样品,所含成分复杂,加之生产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给质量控制带来很多困难.过去由于分析检测技术相对滞后,影响了质量分析的进展,仅凭传统经验感观检查,难以达到控制中成药质量的目的.为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并不断完善,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作者:郭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经皮吸收(percutaneous absorption)是描述化合物穿透皮肤的过程,它没有表明化合物的转归.应当指出,化合物从皮肤表面穿透进入角质层不是吸收人体内,角质层本身还有一层贮库功能[1].透皮给药,离子透入疗法作为一种新的经皮吸收的方法,具有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而系统吸收少的特点,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在皮肤科中使用该法.本文对该法近年在皮肤科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蒋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脊髓损伤是外力的作用致使脊髓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受损平面以下截瘫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康复较为困难.针灸对该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治疗皆有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糖复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入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糖复康低剂量组、糖复康高剂量组、苯那普利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检测指标有尿蛋白排泄率(UTP)、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终产物(AGEs)、TGFβ1、Ⅳ型胶原蛋白(Ⅳ-C)、纤维连接蛋白(FN).结果:糖复康可下调UTP,与苯那普利作用相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糖复康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AGEs表达而苯那普利无此作用;糖复康也可降低肾皮质TGFβ1表达,减轻Ⅳ-C、FN的聚积.结论:糖复康下调TGFβ1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郭卉;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平哮合剂对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及气道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致敏法制造动物模型.末次给药后24 h记录诱喘潜伏时间,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用于细胞记数及分类.结果:平哮合剂能显著延长哮喘豚鼠的诱喘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P<0.05,并能明显减轻哮喘豚鼠气道内(EOS)的浸润,与模型组相比P<0 05.结论:平哮合剂具有明确的平喘、抗炎作川.
作者:郝月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养肝柔筋方对疲劳运动训练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游泳训练疲劳法制作运动疲劳模型,观察灌胃养肝柔筋方对大鼠肝、肌糖原、血糖、骨骼肌和血液LA、BUN、LDH含量的影响,并与传统糖原填充法对比.结果:大鼠运动性疲劳时,肌、肝糖原含量和血糖浓度下降,肌LA、血LA和血BUN含量增加,血LDH活力升高(均P<0.01),而灌胃养肝柔筋方组和糖原填充组则可显著改善上述状况.结论:糖原填充法和养肝柔筋方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运动训练阶段骨骼肌能源物质的贮备和代谢状况,但作用机制有别.
作者:马东明;胡利民;马玉兰;史丽萍;郭义;吴仕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二至丸水提物、女贞子、墨旱莲的保肝作用.方法:通过检测血清酶学指标,观察二至丸对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用药各组均具有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用,以二至丸超声水提液和水煎液作用强,女贞子皂甙和墨旱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混合物可作为复方保肝降酶的有效部位,但两者不同混合比例的保肝降酶作用应作进一步研究,以寻找佳配比,达到佳保肝效果.结论:用药各组均具有保肝降酶作用,女贞子皂甙和墨旱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混合物可作为二至丸复方的保肝降酶的有效部位.
作者:窦志英;宋坤;丁安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赵良仁,元末明初医家,字以德,江浦(今江苏江浦)人,迁居浙江.少试吏宪司,即弃去.从丹溪朱彦修学医,治疗多有奇效,名动浙西东,以高寿终.著有<金匮方论衍义>(以下简称<衍义>)、<医学宗旨>、<丹溪药要>等书,后两种已佚[1,2],而<衍义>一书亦流传甚少.从现存文献看,<衍义>乃注释<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之第一部书[3],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其版本稀少,鲜为人知,实有发掘研究之必要.本文试就<衍义>一书的版本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为整理<金匮>及其注本,为正确理解认识<金匮>的经旨等提供新的内容.
作者:陈大权;王立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关于虚证和补法的概念,本文从略.笔者仅就针灸治疗虚证的特点谈一下个人看法.自古即有针治多泻、灸治多补的说法,但验之临床,无论是针刺还是艾灸都可补可泻,主要是根据具体操作方法(手技)的不同而异.
作者:刘公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有关冲脉的记载散见于<内经>诸篇.以后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冲脉作了颇多阐述.笔者重温经文,感到冲脉有值得研究之处,并作初步探讨.
作者:王健;朱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以中风五绝症为题,对中风发作期的生死预后进行探讨,论述如下.
作者:于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手术后可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局部的炎症刺激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胃肠道功能,造成暂时性肠麻痹.妇科腹腔镜手术穿刺部位在下腹部、盆腔操作多,如果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术中排开肠管、暴露子宫、附件困难,影响视野,易导致肠损伤.因此,对大承气汤颗粒剂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的作用进行了观察.
作者:刘笑梅;曹保利;李萍;邹富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一般资料42例病人,男24例、女18例,年龄大70岁,小17岁,平均(38.5+-12.6)岁。
作者:刘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关节疼痛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运动性损伤、等多种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重者疼痛难忍,行动不便,功能障碍,以致影响工作与生活.笔者自拟乳姜散治疗关节疼痛6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锡琴;赵联社;米金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脑梗死是近年来临床上常见的、病残率很高的疾病,其发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现将笔者1998-2001年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丁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4年来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获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新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症.笔者自1996年至1998年采用脐胫散填脐法治疗面肌痉挛40例,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
作者:薛媛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胃癌是中国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前列,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4左右.胃癌很少直接从正常的胃粘膜发生,而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演变而来,这种发展到胃癌之前的病理变化阶段称为胃癌前期病变.
作者:雒明池;许洪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采用自拟生化止血汤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QT散度(QTd)是反映心肌节段性复极不均一性程度的一项可靠指标.近年的研究表明,QT间期延长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中,QTd明显增加.冠心病(CHD)患者,QTd间接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1],心肌缺血时QTd增大,缺血改善后QTd减小.
作者:许俊萍;刘晓红;张晓琪;陈光辉;王士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1世纪大学英语>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的一套新的大学英语教材.全套教材共分4册,每册教材含<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另有配合教学使用的学生练习册,教师参考书及听力录音磁带.
作者:曹立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特别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
作者:董南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文献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迅速增长的文献及其信息量,不断涌现的文章类型和载体,以及持续上涨的文献价格等现实,任何一个图书情报部门都无法将所需要的出版物以及各种资源收集齐全.对于高校图书馆,由于资源、经费的紧张,面对教师和学生各个专业,各种层次的需求,更是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世界图书馆业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现代图书馆的办馆思想[1].
作者:陈延春;张震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复方丹参滴丸是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研制的一种纯中药滴丸剂,是药典复方丹参片的改良剂型,但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却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已经在全国多家医院临床验证和推广使用,在中国30多个省市上千家医院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为主多种疾病的治疗.1997年12月9日,复方丹参滴丸首次以药品的身份通过美国FDA的临床用药申请,实现了中药正式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并被国家列为临床急救必备的药物之一.现将其药理与临床综述如下.
作者:王怡;高秀梅;张伯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症状以肢体疼痛、麻木为主,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通过针灸与刺五加注射液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凤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作者:李平;关卫;王芳;陈冰;诸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子午流注理论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受自然季节、气候与环境的直接影响.人体气血随着昼夜12个时辰的推移而流行灌注于全身,它是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计时配合脏腑经络,以推算出气血流注经络、输穴开阖的准确时间,按时间取穴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包含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时穴开阖等基本论点.
作者:王忠文;王午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以体针与耳针并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05例,并随访1年,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巴经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风一证,经过临床积极抢救治疗神志清醒以后,常常留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痛苦与不便.因此对这些后遗症,必须究其病因病理,按照辨证施治原则抓紧时机酌情选用活血化瘀、通行经络之品,积极治疗,并配合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等其他疗法,以提高疗效,使患者早日康复.现将辨治心得报告如下.
作者:高孝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股骨干骨折包括粗隆下2~5cm及股骨髁上2~5cm股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6%.平衡固定牵引架治疗股骨干骨折,改变了过去单一牵引传统治疗方法,在股骨髁上牵引同时,可早期功能锻炼,防止了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李春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但治疗不当,日久不愈,易转喘证、肺胀等病.笔者仅就外感咳嗽的治疗,谈谈个人浅见.
作者:张建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药物热敷疗法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疗保健方法,通经暖胃镇痛型中药保健热宝是近年来针对市场需求,由天津中医学院与生产企业联合开发研制的新型保健品.该产品兼具热敷理疗与中药代灸的多重效应.该项研究因其独特、实用、新颖而获ZL98 2 521375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通经暖胃镇痛型保健药片系该热宝专用药片,兹就其中药配方作用及保健功效总结如下.
作者:孙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形成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整体护理观.整体护理做为现代新型护理模式,已在我国众多医院进行试点,护理观念已为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中医学理论与整体护理观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结合中医学发展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有利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模式,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从而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杨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个人、家庭均可造成负面影响.慢性疼痛持续时间很长,甚至在愈合后仍持续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给予病人相应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常能有效地控制疼痛.本院除痛中心自2001年~2002年应用经皮电热神经祛痛仪(简称TEHNS)辅以心理护理治疗慢性疼痛息者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莹;张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婴儿湿疹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多于出生后第2、3 d出现,处理不及时,可继发感染.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2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婴儿湿疹,通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文兰;周春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其发病特点是不同程度地出现昏迷、半身不遂、意识障碍、口眼歪斜、饮食水反呛、语言蹇涩等.为此本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兹介绍如下.
作者:朱春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重型胰腺炎又称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地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常能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维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病率很高,尤以老年多见.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如偏食、素食、节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患慢性胃肠疾患,肿瘤等,或继发于其他慢性病等.我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哲新;姚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咽炎中医称为喉痹.据文献统计[1],急性单纯性咽炎的发病率占咽喉部疾病的7%~17%,慢性单纯性咽炎的发病率占咽喉部疾病的10%~12%.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临床疗效肯定.现举例说明.
作者:张淑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黄芪,早见于<本经>,原作黄耆.别名有王孙、口芪、绵黄芪、箭芪、百本、独椹等.味甘,微温,入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其作用多表现为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张金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白虎加人参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组成,有清热、益气、生津之功,用于阳明气分热盛.人参,味甘微苦,其性微温,其功能大补元气,养心安神,补脾益肺,是补虚济弱之良药.温病系因感受温热、温毒、湿热等病邪而发生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其病多起自上焦,盛于中焦,伤及下焦,该病每以热盛为特点,易化燥伤阴,治疗初期宜辛凉解表,中期宜清泄实热,末期拟滋养阴液为大法变通.于此,人参何宜?吴鞠通之<温病条辨>示上、中、下焦之病证巧用白虎加人参于关键时刻,确起沉疴霍然,昭示后学.
作者:金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辛巳仲冬,余赴吉隆坡讲学期间,有幸阅到马来西亚中医药史料,遂藉闲暇予以摘录,今择其大事以公元纪年系之,意在使马来西亚中医药发展历程一目了然.
作者:王玉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决明子中降压降脂、保护肝脏的有效成分结合大黄酚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SUPELCOSI-LTMLC18Column(5 μm,4.6 mm×250mm)色谱柱,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254 nm,柱温40℃.以大黄酚的含量为测定指标,流动相选甲醇-5%醋酸水溶液(75:25).结果:进样量在(0.08~3.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7).加样回收率:游离大黄酚为97.45%,RSD为2.21%;总大黄酚为102.14%,RSD为1.85%.结论:本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决明子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戚爱棣;阎雪梅;王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科学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提出和验证假说的发展历史.假说作为一种科研方法,对其概念、特征与作用的探讨,对建立科学的中医科研假说,提出新理论,明确目标,找准切入点或方向,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促进现代中医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建立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
作者:申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参加公开竞标申请科研经费是我国科技人员获得科研资助的主要渠道之一,为提高申报效率,笔者分析了近5年来我院申请失败的标书,常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冯莉;刘向红;徐宗佩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