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0580
  • 国内刊号:21-1234/R
  • 影响因子:1.40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二等奖(99)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肿瘤特异性凋亡基因对人淋巴瘤细胞诱导作用

    目的观察肿瘤特异性凋亡基因(Apoptin gene)对人淋巴瘤细胞U937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用含有肿瘤特异性凋亡(Apopt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瞬间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瘤细胞U937;采用台盼蓝染色法、RT-PCR及DNA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其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对人淋巴瘤细胞U937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Apopin基因瞬间转染的人淋巴瘤细胞U937可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而且凋亡细胞的数量与Apoptin的转染时间有关.结论Apoptin基因具有诱导人淋巴瘤细胞U937凋亡的作用.

    作者:贲松彬;赵洪礼;聂晶;宋承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对红斑狼疮易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α、β基因突变及其单倍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易感性影响.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对99例SLE患者、116例健康对照进行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基因分型,进行分层分析,同时进行单倍型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在我国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与未携带突变等位基因的TNFα1-TNFβ1基因型相比,TNFα1-TNFβ2和TNFα2-TNFβ1突变基因型患SLE的危险性均有所升高(OR=2.31,95.0%CI=0.99~5.57;OR=2.60,95.0%CI=0.47~13.86),而TNFα2-TNFβ2突变基因型个体患SLE的危险性升高接近10倍(OR=9.53,95.0%CI=1.88~61.17).同时,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患SLE的危险性随着携带突变基因增加明显增加(x2趋势=10.16,P=0.001).两位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精确P=0.000),病例和对照中TNFα2-β1和TNFα1-β2以及TNFα1-β1单倍型分布不同,TNFα2-β1和TNFα1-β2可能为SLE的易感单倍型(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和β基因突变及其易感单倍型可能增加了SLE的易感性.

    作者:付朝伟;孟炜;江峰;沈福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彗星实验检测吸毒人群淋巴细胞DNA

    目的应用彗星实验方法对吸毒人群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进行检测.方法在湖北省某市戒毒所随机抽取123名吸毒人员作为暴露组,同时选择79名非吸毒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彗星实验.结果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彗星细胞拖尾率分别为10.03%和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彗星细胞拖尾的尾长分别为(2.35±0.88)和(2.05±0.7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毒年限长者彗星细胞拖尾率(11.49%)显著高于吸毒年限短者(2.9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毒人群DNA损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吸毒对人体淋巴细胞DNA有一定损伤,吸毒时间越长,DNA损伤越严重.

    作者:王凤婕;林健燕;罗兰;吴磊;谭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浓度牛磺酸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牛磺酸对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生长及存活的影响.方法建立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技术,加载不同浓度牛磺酸对培养皮层神经元进行干预,观察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适当浓度的牛磺酸能够促进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存活,突起生长,促进神经元间网络的形成.结论牛磺酸能够促进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生长.

    作者:杨烽;李积胜;杨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青海湖环境中放性核素水平与卫生学评价

    为摸清青海湖环境中放射性核素水平,于2001~2002年对青海湖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庆录;刘文华;朱婀娜;马磊;熊成育;王合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对硝基苯酚与杂交中DNA的相互作用

    目的探讨对硝基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方法运用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DNA分子杂交技术、量子化学方法,研究pH为7.4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硝基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DNA在杂交过程中与对硝基苯酚形成DNA加合物,对硝基苯酚的荧光光谱曲线、紫外光谱曲线的吸收峰改变较大,氧化峰电流下降,量化计算表明对硝基苯酚位于DNA的碱基附近.结论在DNA杂交过程中对硝基苯酚与DNA碱基可能以П-П方式结合.

    作者:宋远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甲醛致V79细胞DNA交联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甲醛对V79细胞DNA的交联作用,探讨甲醛的基因毒作用及可能的形成机制.方法中国仓鼠肺细胞(V79)分别暴露于浓度为75,150,300,600,1 200μmol/L的甲醛溶液中1,2,4 h,以紫外线照射作为标准断裂剂,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浓度、不同暴露时间甲醛诱导的V79细胞DNA-交联作用进行体外实验.结果在本研究所用的剂量范围内,除75 μmol/L组外,其它4个浓度组3个染毒时间点甲醛均可引起显著的V79细胞DNA的交联作用,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显著低于紫外线照射的对照组(P<0.01),随着甲醛浓度的增加,交联作用加强,彗星尾长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P<0.01).且细胞暴露在甲醛中4,2 h;150,300,600 μmol/L浓度组彗星尾长和彗星细胞率显著低于暴露于1h的相应浓度组(P<0.01).结论甲醛是一种DNA交联剂,具有诱导V79细胞DNA交联的作用,并有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

    作者:张美荣;周建华;时锡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

    目的建立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真核表达系统并观察其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RT-PCR方法自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扩增hIL-10 cDNA,将其克隆至pMD18-T中,测序正确后,再定向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中,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HO细胞,检测其在细胞内外的表达和分泌并进行活性检测.结果RT-PCR扩增的hIL-10 cDNA序列与GenBank中hIL-10cDNA序列一致;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Ineo-hIL-10;转染CHO细胞后可检测到具生物活性的hIL-10的转录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IL-10真核表达系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打下基础.

    作者:孙辉;韩福生;周令望;高彦辉;张新宇;刘立志;王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脑血管疾病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关系

    目的对某军区8所干休所老龄人群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探讨饮食与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对血清PSA的影响.方法以>50岁老龄男性为研究对象,以面试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等信息,参照国际规定的Tandem R试剂盒为标准,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PSA含量.结果血清PSA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多体力劳动者(1.236±0.037)ng/ml;多脑力劳动者(1.570±0.083)ng/ml,素食者(1.128±0.027)ng/ml;肉食者(2.523±0.053)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脑血管疾病者(1.261±0.023)ng/ml;患心脑血管疾病者(2.246±0.026)ng/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SA含量与年龄呈正相关.体力劳动与素食有利于降低血清PSA,预防前列腺癌.

    作者:年春志;王立强;戈全治;于淼;吴扬;贺顺喜;王洪军;赵雪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卡氏肺孢子虫病鼠发病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后氧自由基产生组织氧化损害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大鼠感染卡氏肺孢子虫后,肺、脑组织感染虫数、病理以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3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病鼠肺组织印片中有大量原虫,镜下见肺泡壁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有大量炎性渗出液,一些病灶呈实变.肺组织和脑组织中MDA和XOD升高,而GSH下降.结论卡氏肺孢子虫病鼠发病除与虫体本身所致肺组织的炎性损伤外,还可能与该虫体在宿主组织内引发多种氧化酶类产生严重的氧自由基损害有关.

    作者:崔昱;秦元华;陈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驻岛礁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

    目的了解驻岛礁部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36名驻岛礁军人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驻岛礁军人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而且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也明显高于军人常模;(2)驻岛礁部队军人在面对应激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较多,消极应对方式较少;(3)他们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弱正相关(y=0.153),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y=0.567),与抑郁因子相关程度高(y=0.569);(4)进一步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R2=0.318),尤其是以下4种消极应对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分别是试图忘记整个事情,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和接受现实.结论驻岛礁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地方人群和军队总体水平,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肖蓉;张小远;冯现刚;解亚宁;梁剑芳;刘欢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单克隆抗体制备与应用

    目的制备抗B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单克隆抗体.方法纯化B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O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及克隆化,共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B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了鉴定.结果6株单克隆抗体除两株属于Ig G2A外,其余均属于IGG1亚类,其培养上清和腹水的滴度分别为1:256~1:512和1:12 800~1:25 600,6株单克隆抗体均不与SEA发生交叉反应,仅有2株与SEC1有弱交叉反应.WESTERN-BLOT实验显示出一条特异性带,位于分子量28.5KDA处,证明了其特异性.结论成功获得抗B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单克隆抗体,为检测SEB打下了基础.

    作者:龙军;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预热对白血病患者胸腔渗出细胞H2O2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热对肿瘤细胞过氧化氢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白血病患者胸腔渗出细胞(K562)在40℃预热不同时间,诱导细胞热应激蛋白70(HSP70)高表达,用RT-PCR检测细胞HSP70 mRNA水平;将细胞暴露于0.1,0.2,0.4,0.8 mmol的H2O2 16 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观察预热对不同水平H2O2敏感性的影响;保持H2O2浓度为0.2 mmol不变,观察不同预热时间对细胞H2O2敏感性的影响.结果40℃预热后细胞的HSP70含量升高,在预热120 min后达到高,以后缓慢下降,可维持10 h以上;预热细胞对不同浓度H2O2的敏感性均显著低于未预热细胞;对于相同浓度的H2O2而言,预热120 min的细胞对敏感性低.结论预热可以引起细胞HSP70表达增高,降低细胞对H2O2的敏感性.

    作者:王枫;徐文;于芳;曹瑞;曹子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番茄汁对人前列腺癌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番茄汁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DNA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于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番茄汁40,80,120μl/ml,培养48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番茄汁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番茄汁可引起PC-3细胞DNA链断裂,细胞尾长与拖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番茄汁能导致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DNA损伤.

    作者:庞雅琴;罗琼;李卓能;陈芳芳;闫俊;杨明亮;曾秀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杀未遂影响因素与高危人群的分类树分析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和高危人群,为自杀行为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20对自杀未遂与对照进行分类树(CART)分析.结果抑郁、情感冲突、给予了朋友精神支持、载脂蛋白E(ApoE-E),2/3、低人均月收入、对现在生活不满意、吸烟、内向性格是自杀未遂的重要分类因素.高危人群有:(1)情感冲突+抑郁;(2)情感冲突+无抑郁+较低人均月收入;(3)无情感冲突+抑郁+没有给予朋友精神支持;(4)无情感冲突+抑部+给予朋友精神支持+ApoE-E2/3;(5)情感冲突+无抑郁+较高人均月收入+内向性格+不吸烟;(6)情感冲突+无抑郁+较高人均月收入+非内向性格+对现在生活不满意.所含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0%.结论为降低自杀行为发生率,临床医生及社区中相关人员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防治.

    作者:贾存显;贾桂英;赵仲堂;赵书英;潘永峰;栾贻爱;任祥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豆蛋白对人体血浆胆固醇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大豆蛋白对正常人体血浆胆固醇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大学生30名,男女各半,按血浆总胆固醇浓度、体重和性别均衡的原则,分为3组,在统一食谱、集中就餐的基础上,每天分别另外摄入30 g酪蛋白,30 g大豆分离蛋白,30 g酪蛋白加880 mg钙,共14d.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量身高和体重;采血,测定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实验结束前,收集3d粪便,测定粪脂肪、钙、磷、镁和胆汁酸的排出量.结果(1)同实验开始时比,酪蛋白组血浆胆固醇浓度显著升高,而大豆蛋白组和酪蛋白加钙组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不明显.(2)同酪蛋白组比,大豆蛋白组粪钙、磷和镁的排出量均显著增加;粪脂肪和胆汁酸排出量分别增加33.6%和45.3%.(3)粪胆汁酸排出量与粪钙、磷、镁和脂肪的排出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血浆胆固醇浓度随粪胆汁酸排出量增加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大豆蛋白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的机制可能是由于增加粪胆汁酸的排出量而导致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胆汁酸的增加,从而使血浆胆固醇浓度下降.

    作者:徐超;庞保柱;王晓红;高英;郭连营;全延东;周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人血浆维生素K和D水平的季节变化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血浆维生素K和维生素D水平的季节变化.方法对85名健康老年人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春秋两季血浆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维生素K含量.结果血浆维生素K水平女性在春秋两季均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和女性各自无季节性差异.无论男女秋季血浆维生素(25(OH)D)水平明显高于春季,同一季节内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D缺乏率:女性春季为63.4%,秋季为7.3%.男性春季为65.9%,秋季无缺乏者.春季维生素D缺乏率显著高于秋季(P<0.05).男女秋季血浆PTH浓度明显低于春季.老年女性春季血浆25(OH)D浓度和血浆PTH浓度之间呈负相关(r=-0.426,P<0.001).结论该人群血浆25(OH)D和PTH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血浆25(OH)D水平低.而血浆维生素K没有季节变化.

    作者:王晓红;周波;王松涛;郭连营;徐超;阚志英;Liya Yan;Ann Prentice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细跑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和维生素E(VE)对人B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的诱导凋亡作用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VES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体外观察VES和VE对Raji细胞的作用.结果VES和VE对Raji细胞均有程度不一的诱导凋亡作用,VES处理后6 h,在DNA直方图上G1峰前出现一个明显的凋亡峰,并随着VES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具有时间效应关系,而VE诱导凋亡的作用则相对较弱,同时VES作用后,细胞内磷酸化型JNK蛋白于6 h开始增高,12 h达到高峰,并持续24 h,而非磷酸化型JNK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VES是JNK的激活因子,JN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VES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肖浩文;叶建锋;高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道路交通伤及其他主要死因的减寿对比评估

    目的对比评估交通伤及其他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前死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寿命损失年数(YPLL)及有关的期望寿命前死亡评估指标.结果2000年,辽宁省城市居民死亡中男性交通伤死亡仅占2.3%,但其所致的YPLL及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在全死因所致YPLL及WYPLL中的构成比则分别升高至9.2%及7.8%.女性交通伤死亡仅占死因构成的1.1%,但其所致的YPLL及WYPLL在全死因所致YPLL及WYPLL中的构成比分别升高至3.8%及4.6%.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YPLL及WYPLL在全死因所致的YPLL及WYPL中的构成比明显低于其死因构成比.男性人群中肿瘤所致的YPLL及WYPLL在全死因所致的YPLL及WYPLL中的构成比与其死因构成比接近,而女性人群中则高于死因构成比.每一人道路交通伤亡所致的YPLL/d及WYPLL/d均明显超过其他主要死因.每一人道路交通伤死亡所致的VYPLL/d为正值,而其他主要死因的VYPLL/d均为负值.结论交通伤对期望寿命前死亡的影响非常明显地大于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及肿瘤等,已成为导致人群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继光;郑力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组腺病毒方法的改建

    目的对构建重组腺病毒的AdEasy载体系统的操作过程予以改进,使其更加简便、高效.方法将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用电穿孔法转化大肠埃希菌BJ5183,获得含pAdEasy-1的大肠埃希菌BJ5183/p菌株.氯化钙法制备大肠埃希菌BJ5183/p感受态细胞,并转化含绿色荧光蛋白的穿梭载体,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以限制性内切酶Pac Ⅰ酶切,得到重组腺病毒DNA分子,转染293细胞.结果293细胞出现细胞病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有绿色荧光.结论成功获得一种以AdEasy系统为基础的简便、高效构建重组腺病毒的新方法.

    作者:张梅;何金生;朱梅;汪红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拟除虫菊酯对大鼠皮层腺苷酸环化酶水平影响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deltamethrin,DM)和氯菊酯(permethrin,PM)对雄性SD大鼠大脑皮层及纹状体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s,AC)蛋白含量和纹状体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溴氰菊酯、氯菊酯对雄性SD大鼠进行经口灌胃给药后,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层及纹状体AC蛋白含量,及放射免疫方法检测DM和PM对大鼠纹状体cAMP水平的影响.结果连续灌胃10 d染毒后,大鼠皮层的AC水平和纹状体的cAMP水平明显被抑制.结论拟除虫菊酯能明显降低大鼠皮层AC含量和纹状体cAMP水平.

    作者:刘恭平;石年;上官致洋;李彦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山湖区环境改变对姜片虫病流行的影响

    目的研究南水北调后微山湖生态环境改变对姜片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调查湖区微山县的自然环境、水面积变化并对动植物感染姜片虫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居民的卫生状况,应用改良加藤氏(Kato-kata)厚涂片法粪检易感人群.结果南水北调后湖区水面积扩大,污染得到治理,有利于中间宿主水生动植物繁殖和扩散.本次调查水生动植物及猪体未查到姜片虫幼虫和成虫.居民普遍缺乏姜片虫病防治知识,人群姜片虫感染率为0.06%.结论微山湖区生态环境的改变,居民不良卫生习惯可能导致姜片虫病流行和扩散.但是通过姜片虫病防治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防止姜片虫病在湖区流行.

    作者:缪峰;付兆义;刘新;严先增;程万春;赵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医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现况分析

    医院内感染是指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感染的疾病,其感染途径有空气、手、医疗器械及药品.医院常见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消毒不严、隔离控制放松、污染物处理不当以及严重滥用抗生素[1].本文对河南省部分医院的医护行为进行了现况调查,探讨医护行为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

    作者:李省;贺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司机消化不良发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消化不良是以胃为主的一组症候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国内外均引起密切关注[1].为了解北京地区出租车司机的消化不良患病情况及其发病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2003年12月对北京市出租车司机消化不良患病情况及其发病因素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立;孙晓东;王萍;李蓬;李永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龙川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调查

    龙川县地处于广东省的东北部,全县人口85万,辖区内30个镇.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为20.5℃,年平均降雨量为1 695 mm.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火成岩与变质岩相互交错.北半部为山地,南半部多为丘陵地带,土地面积3 089km2.地氟病区分布在3个镇的22个自然村,人口8 572人.全县饮用水源是浅层井水、河水和山泉水,饮用人口比例分别为60.9%,35.6%,3.5%.

    作者:吴锦权;陈伟雄;王勇;张志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海市1999~200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感流行特征,探讨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流感监测点,采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进行调查.结果1999年流感样病例春秋两季高峰明显,2000年以来季节发病高峰减弱.流感病毒优势株为B型和H1N1型,分别占总病毒分离数的62.81%和32.23%,H3N2亚型活动弱,仅4.96%.1999年主要流行株为B型,2000年为H1N1亚型,2001年以来H1N1亚型和B型交替成为优势株.H1N1亚型病毒抗原性存在某些变异,B型病毒抗原性未发生变异.一般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保持较高水平,H3N2、H1N1和B型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70.00,67.33和87.67,但小年龄和老年龄组的抗体水平低于成年人.结论上海市近5年流感发病高峰减弱,以B型和H1N1亚型为优势株,其抗原性末发生明显的变异.与我国北方等省H3N2亚型为优势株不同.小年龄和老年人为易感人群.需加强H3N2亚型流感病毒监测,注意H3N2亚型病毒变异引起流行的可能性.

    作者:李燕婷;陈健;孔利群;高烨;何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KCl生产环境γ辐射及工人受照剂量调查

    氯化钾(KCl)是我省主要盐湖工业产品之一,生产过程中由于40k的存在而使生产环境有一定的γ照射剂量.为了摸清KCl生产过程中γ辐射剂量及工人的受照剂量,我们对我省某生产KCl的企业进行了电离辐射水平及工人受照剂量的调查.

    作者:倪建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云南大理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分析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但Ct在边远地区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国内少有报道.为了解Ct在大理地区人群及少数民族中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状况,评估Ct在该地区人群中传播的危险性,本文调查了2000~2003年云南大理地区406例临床疑诊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Ct抗原,分析Ct感染率以及年龄、性别、民族分布及合并其它主要性病病原体(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丽;申元英;王晶;王涛;郭利军;潘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围绝经期妇女就诊及激素替代治疗态度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围绝经期妇女的医疗保健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年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珠江三角地区、山区、东西两翼地区的地市级、县级的围绝经期妇女4 489人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我省围绝经期妇女有更年期症状的比例较高,但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就诊率仅为19.9%,其中36.2%的妇女就诊于内科,34.1%的妇女就诊于中医科,仅20.3%的妇女就诊于妇产科;在被调查人群中使用激素替代(HRT)治疗的比例仅1.4%;围绝经期妇女的医疗保健行为受文化程度、职业、经济发展、是否绝经及不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结论需要进一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山区等地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

    作者:夏建红;田丰莲;赵庆国;何少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调查及耐药分析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常出现于痰标本中,占78.7%,其次是脓汁和分泌物标本;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病房为主,尤以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分布多,其次是神经外科病房;该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碳青霉烯类药物、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左旋氧氟沙星.结论应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值和播散.

    作者:王倩;邓宇欣;刘阳;江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255例吸毒者HIV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艾滋病(AIDS)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在我国已呈蔓延趋势[1].贵州省自1993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增多,截止2002年底,已报告感染者515例.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及资助下,本文在贵州省9个县(市)进行了吸毒人群HIV感染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孙良先;杨宏远;钟华;申莉梅;姚永明;孙显光;李豫;童毅;李志坚;王丁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海某区1954~2003年尘肺病例死亡情况分析

    尘肺是危害工人健康的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尘肺病占职业病发病数的70%左右,年病死率高达1.2~1.4[1],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职业人群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尘肺的病情发展和病死的特点和规律,对上海市长宁区1954~2003年登记在册的尘肺病例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防治尘肺,延长病人寿命,提高尘肺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夏庆华;徐妙珍;王丽明;唐传喜;徐慧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报告质量分析及建议

    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从手工统计报告发展到医疗机构通过网络进行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期间经过几次不同报告方式的变化;随着疫情报告方式的改进,疫情报告质量也不断提高.但目前医疗机构通过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本文依据相关资料,对目前疫情报告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勇;黄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艾滋病病毒1型流行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HIV-1亚型的流行规律及其与国际参考株的同源性.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08例广东省HIV-1感染者淋巴细胞富集液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使用ABI377型测序仪对扩增产物测序后,对其外膜蛋白(ENV)基因C2-V3段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8份血样中,44份为AE重组亚型,与国际参考株01AE.TH.90.CM240近,基因离散率为(8.644±1.273)%,组内离散率为(7.302±4.639)%;40份为07-BC重组亚型,与国际参考株CN.97.C54A近,基因离散率为(2.163±1.313)%,组内离散率为(3.388±1.686)%;14份为08-BC重组亚型,与国际参考株97CNGX-9F近,基因离散率为(2.757±2.027)%,组内离散率为(3.728±1.971)%;10份为B亚型,其中9份为泰国B',与国际参考株RL42近,基因离散率为(5.687±2.232)%,组内离散率为(5.879±2.542)%;1份为欧美B,与国际参考株US.86.JRFL近,基因距离为8.50%.结论广东省HIV-1流行株以AE和07-BC重组亚型为主,也存在08-BC重组亚型、泰国B亚型和欧美B亚型.

    作者:颜瑾;王玉;李杰;马鹏飞;林鹏;邢辉;刁丽梅;邵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天然β-胡萝卜素拮抗化学致癌物致突变性

    目的观察天然β-胡萝卜素对化学致癌物致突变性的拮抗作用.方法选用改进的体外哺乳类细胞(V79/HGPRT)基因突变试验、改进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在V79/HGPRT基因突变试验中天然β-胡萝卜素可抑制AFBi(+S9)和丝裂霉素C(-S9)对V79细胞的致突变作用;在体内试验中天然β-胡萝卜素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和丝裂霉素C诱发的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天然β-胡萝卜素对化学致癌物致突变性有明显的拮抗效果,可用于肿瘤防治.

    作者:田明胜;郭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白念珠菌二相性与致病性关系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二相性与致病性的关系.方法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念珠菌与人口腔颊粘膜细胞(BEC)进行粘附试验,比较二相性白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用兔抗人sIgA血清和人唾液sIgA,125I-sIgA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唾液中sIgA的浓度,比较含sIgA及不含sIgA的唾液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粘附BEC的影响;分别用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PMN)、巨噬细胞(Mφ)对二相性白念珠菌进行吞噬实验,研究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结果菌丝相白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P<0.001);含sIgA的唾液抑制孢子相及菌丝相白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不含sIgA的唾液(P<0.005),且唾液中sIgA抑制孢子相白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抑制菌丝靠相白念球菌粘附BEC的能力(P<0.05);PMN、Mφ对孢子相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强于菌丝相白念珠菌(P<0.01).结论菌丝相白念珠菌的致病力强于孢子相白念珠菌的致病力.

    作者: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王正蓉;吴承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5己二酮对大鼠大脑组织骨架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2,5己二酮(HD)对大脑组织中神经丝、微管、微丝等骨架蛋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经腹腔染毒,剂量分别为200和400 mg/(kg.d),连续8周(每周5次),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脑组织匀浆28000g、30 min离心后所得上清和沉淀中低分子量神经丝(NF-L)、中分子量神经丝(NF-M)、高分子量神经丝(NF-H)、β-肌动蛋白、α-管蛋白和β-管蛋白的相对含量.结果上清中NF-L和NF-M未能检测到,其它神经丝亚单位的含量在沉淀和上清中均明显降低,下降至对照组的33%~73%,且呈现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β-肌动蛋白、α-管蛋白、β-管蛋白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HD导致大鼠大脑中神经丝含量的降低,神经丝含量的改变和其神经毒性有关.

    作者:张天亮;赵秀兰;谢克勤;朱振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残留农药对小鼠肾脏氧化损伤作用

    为选择杀虫效果好,且残留物毒性较小的农药,本文以蔬菜生产中使用广的含磷有机杀虫剂辛硫磷、氧乐果、甲胺磷为研究对象,比较残留在蔬菜中的3种杀虫剂对小鼠肾脏的氧化损伤作用,为农药的合理选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莹辉;王艳国;闫秀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螺旋藻对动物矽肺模型体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螺旋藻对动物矽肺模型体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染尘组和染尘螺旋藻组,用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方法复制大鼠矽肺模型,饲养12周.结果螺旋藻能够显著提高染尘大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肺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的含量.结论螺旋藻具有提高矽肺动物模型体内抗氧化水平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抑制矽肺病变的发展,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Se)和β-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有关.

    作者:张中兴;杨莉;吴开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麦胚芽营养成分分析及其降脂作用

    近来小麦各种等级粉的深入加工发展很快,但其加工副产品如麦麸、麦胚等的研究工作还很落后,造成营养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就胚芽的营养价值做了初步研究.

    作者:陈黎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湿度对胶合板中甲醛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湿度对胶合板中甲醛释放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0.25m3模拟舱,在温度为(23±0.1)℃,通风速率为1.0L/min,装载度为(1±0.03)m2/m3的舱环境中,对不同湿度条件下胶合板中甲醛释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不同湿度条件下舱内甲醛浓度随时间变化均符合对数曲线关系,当相对湿度超过50%以上时,舱甲醛浓度增高幅度明显加大.不同湿度条件下舱稳定浓度变化符合一阶指数曲线关系.结论湿度对胶合板中甲醛释放影响显著,湿度升高甲醛释放增加,且符合一阶指数曲线关系,在高湿环境下,胶合板中甲醛释放量显著增高.

    作者:王小恒;刘兴荣;吴汉奇;裴文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牛磺酸对汞致肾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汞致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阴性对照组,第2组为单纯染汞组,第3组为牛磺酸干预组.单纯染汞组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的氯化汞溶液,对照组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注射容量为0.2ml/10g.牛磺酸干预组于注射3.0mg/kg的HgCl2前2 h腹腔注射4mmol/kg牛磺酸溶液.24 h后将小鼠颈椎错位处死,制备透射电镜标本,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bax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细胞百分数分析.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小鼠肾近曲小管细胞形态规则,单纯染汞组表现微绒毛排列紊乱,染色质聚集成块,核破碎释放出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邻近细胞吞噬等典型细胞凋亡形态.牛磺酸组显示接近正常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仅见到少量的线粒体嵴溶解.流式细胞仪分析染汞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牛磺酸干预组均显著低于染汞组.免疫组化检测牛磺酸干预组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染汞组;bax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染汞组.结论牛磺酸可以抵抗汞所致的肾细胞凋亡,使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下调.

    作者:于佳明;徐兆发;徐斌;杨敬华;王家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生长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桑黄提取物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佳剂量的筛选.方法将清洁级C57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建立肝癌H22皮下移植瘤模型,在普通饲料饲喂的基础上采用灌胃法,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给以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以不同剂量桑黄提取物,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利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检测巨噬细胞功能,乳酸脱氢酶法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性,噻唑蓝(MTT)法检测LAK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活性等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观察其对脑、胸腺、肝、脾组织脏器指数的影响.结果桑黄提取物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瘤体比、抑瘤率及细胞免疫功能方面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主要脏器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抗肿瘤作用的佳剂量为200 mg/(kg·bw).结论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可显著增强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其抗肿瘤作用的佳剂量为成人日常推荐摄入量3g/d的4倍.

    作者:车会莲;孟繁岳;杜杰;李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番茄红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抗氧化酶影响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的调节作用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0只纯种雄性健康Wistar按体重和血脂水平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正常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加番茄红素(低、高剂量分别为10,20mg/kg)灌胃处理.5周后取血测定血脂及抗氧化酶含量.结果与高脂模型组大鼠相比,给予番茄红素可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血清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上升,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高脂饲料饲喂的大鼠血脂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佣,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

    作者:潘洪志;万丽葵;常东;王军;曹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苯并[a]芘对小鼠肺细胞的DNA损伤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多环芳烃类(PAHs)化合物,是目前公认的人类致癌物.动物实验证明苯并[a]芘可诱发肝癌、肺癌.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接触较高浓度苯并[a]芘的钢铁厂炼焦车间工人肺癌患病率明显增高.

    作者:李晓燕;余日安;鲁文清;朱建林;梅云华;陈秀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锌和维生素E对糖尿病大鼠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锌(Zn)和维生素E(VE)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及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补充Zn和VE,6周后观察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丙二醛(MDA)、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内皮素(ET)变化.结果Zn和VE可以降低血糖、MDA、TXB2和ET水平,同时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T-AOC和血浆6-k-PGF1α水平.结论补充Zn和VE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保护内皮细胞,影响血浆TXB2、6-k-PGF1α和ET水平.

    作者:李涛;黄连珍;高围(氵凯);杨雷锋;张旭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氯化锂对大鼠体重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锂对大鼠脑发育、体重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不同剂量氯化锂(LiCl)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含LiCl(3,30,300,3000mg/kg)的饲料,喂养60d.测量大鼠体重和进行Y-迷宫实验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之间体重增量,学习记忆能力和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数的差别.结果3及30 mg/kg LiCl组大鼠体重增量和Y-迷宫实验成绩均明显好于正常对照组(P<0.01),300及3 000 mg/kg LiCl组大鼠则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30及300 mg/kg LiCl组大鼠大脑皮层NOS活性较对照组增强,3 000 mg/kg LiCl组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较低浓度的锂能促进大鼠体格发育,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而高浓度锂会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杨芳;李积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酸铜对黄鳝白细胞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以黄鳝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酸铜对黄鳝外周血白细胞数目、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鱼类致突变实验方法,以0.25,1.00,3.00,9.00,15.00,30.00mg/kg不同剂量乙酸铜处理黄鳝.结果在低剂量范围内,随着乙酸铜剂量的增加黄鳝外周血白细胞的数目下降,而CAT活性升高;至1.00mg/kg时白细胞的数目达低值,至3.00mg/kg剂量时CAT活性达大值;剂量再增加,白细胞的数目上升、CAT活性下降.结论一定剂量乙酸铜能明显影响黄鳝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及CAT活性,且乙酸铜的作用具有双向性.

    作者:钱晓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快速诊断方法在流感暴发疫情调查中的应用

    在流感的暴发疫情中能快速地进行病原检测,对患者及时正确的治疗及流感疫情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及时控制及快速扑灭疫情赢得宝贵的时间.2003~2004年初,本市部分学校相继出现了几起流感样疫情的暴发,为快速查清疫情,尽快采取合适措施,我们尝试一种快速诊断方法并在几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调查中应用,同时用细胞培养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进一步对疫情进行确诊及亚型的鉴定,并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逢蛟;张姝;方挺;傅燕;高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哈尔滨出入境人员128例梅毒感染者分析

    本文分析了2001~2003年哈尔滨口岸在出入境人员中检出并收治的128例梅毒感染者.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128例均在出境人员出国常规健康体检中检出.(2)方法:实验室检查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铅对女工妊娠及子代健康影响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铅对女工妊娠及子代健康的影响,2003年我们对辽阳市从事铅作业1年以上496名女工妊娠经过转归和子代健康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清兰;王国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硝基苯污染井水调查

    2003年11月中旬,锦州市太和区大许村村民反映近半年来井水中有苦杏仁味,尤其雨后异味加重.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马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亚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目前没有国家标准方法,卫生部推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其前处理共同之处是将过氧化苯甲酰经碘化钾还原为苯甲酸,进行色谱测定.碘化钾作还原剂被氧化成碘,碘具有氧化性,不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且碘会腐蚀检测器,影响仪器使用寿命.本实验采用亚铁氰化钾作还原剂,亚铁氰化钾对仪器无任何不利因素,而且色谱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回收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芳;谢宏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铜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分析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以2,2'-二硫代二苯胺为电活性物质,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为增塑剂,聚氯乙烯(PVC)为电极支持体研制出一种新型Cu(Ⅱ)离子选择性电极,该电极制作简单、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及选择性比较高、测定速度快等优点,可满足实际分析之需求.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未肖;段惠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及快速测定方法-酶抑制法.气相色谱法是国家标准方法,要求条件较高,必须具备气相色谱仪并配有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或氮磷检测器(NPD),有适合的色谱柱等.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较准确的定量检测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的浓度及种类.快速检测方法虽不是国标法,但具有检测快速设备和试剂简单、成本低特点,适合水果蔬菜上市前农药残留毒性的检测.

    作者:吴晓芳;可成友;张国棋;周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冷原子吸收测定水中汞的方法改进

    冷原子吸收测汞法为水质国际检验方法[1].但该方法在样品消化上存在着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2].本实验通过改进样品消化方法,使消化过程中因爆沸现象而致的样品损失降低,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士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黄曲霉毒素B1诱发肝癌的生物标记物检测技术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除乙型肝炎病毒外,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在瑞士进行的一项肝癌发病率调查[3]显示,作为肝癌的决定性影响因素,AFB1的暴露比HBV感染更严重.在中国南方进行的一个相似性研究发现,在25~64岁的男性人群中5年以上癌症总死亡率的51%是由原发性肝癌引起的,而其中由AFB1诱发的肝癌占多数[4].

    作者:姜丽娜;杨杰;李君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插入序列IS6110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结核菌耐药性增强、人口流动增加、艾滋病发病率升高以及有些国家和地区忽视对结核病的控制,使结核病又成为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加强结核菌的分型研究对于追踪传染源、传播途径的阻断、结核病的调查和监测、发病机制的研究、有效控制结核病的流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立新;万康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弓形虫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广泛感染人和动物,呈世界性分布.猫是其终宿主,受感染的猫从粪中排出卵囊,人误摄入后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虫血症,然后播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人类对弓形虫普遍易感,成年人感染后一般不能破坏弓形虫缓殖子,但产生的免疫可限制感染的发展.用常规方法不易检得病原体,故常被忽视.胎儿及免疫抑制者感染后可表现出严重症状.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显示弓形虫感染率有上升趋势,且该原虫没有专一宿主和固定的寄生部位,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为此,对弓形虫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欧阳琳;李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番茄红素生物学作用及与慢性病的关系

    番茄红素是人们膳食中的一种主要的类胡萝卜素.虽然番茄红素不具备芷香酮环结构,不表现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但研究发现它具有比其它类胡萝卜素更为优越的性能,如其抗氧化性能在类胡萝卜素中强,还能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调节机体免疫力.一些资料显示,人体内番茄红素含量过低与某些慢性病和癌症如前列腺癌、子宫癌、动脉硬化等的发生有关,还与人的寿命有关(1,2].本文将国内外有关番茄红素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解瑞宁;沈新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安溪县食管癌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调查

    目的探讨福建省安溪县食管癌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食管癌高发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研究方法,对237例食管癌患者及与之在年龄、性别和居住地相匹配的非癌人群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安溪县食管癌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盐量(OR 3.704)、性格内向(OR 13.511)、吸烟量(OR 1.667)、一级亲属食管癌家族史(OR 5.687)、病前10~20年前常食用油炸食品(OR 2.577)、霉变红薯(OR 4.803)、腌菜(OR 2.285)是安溪县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常饮茶(OR0.234)、饮用清洁水(OR 0.142)、常吃豆制品(OR 0.407)、水果(OR 0.255)是保护因素.结论食管癌是一种由多种致癌因素引起疾病,即在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因此,对其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彭仙娥;周紫荆;史习舜;李国梁;潘培川;陈子龙;李文明;吴清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733例食管癌流行病学分析

    食管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3.5%,仅次于胃癌[1].为了探索食管癌在青海省的发生规律,本文回顾性地分析省附属肿瘤医院1994~2003年间的食管癌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贺菊香;耿排力;赵久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调查本溪地区胃癌发生危险因素,为胃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2002年2月~2004年2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新发胃癌298例,对可疑致癌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与胃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压抑、吸烟量大、喜食烟熏食品、喜食重盐饮食、过量摄入动物肉类、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恶性肿瘤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值依次为2.181,19.502,2.920,6.985,3.013,12.882,32.624,13.006,5.550.喜食香菇和蘑菇(OR=0.443)、喜食新鲜水果(OR=0.665)是胃癌的保护因素.结论本溪地区胃癌发生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抑、胃溃疡史、过量摄入肉类、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应开展幽门螺杆菌检测,提倡保持心理平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经常进食香菇、蘑菇和新鲜水果,以有效预防胃癌.

    作者:张忠;韩春丽;车欣;代俊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YP1A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1A1、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STM1)的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关系,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收集新发食管癌患者89例(病例组)及同期非食管疾患患者98例(对照组),调查与食管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CYP1A1的MspI多态、Ile/Val多态和GST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联合作用分析.结果Msp I多态的突变型杂合子m1/m2(基因型B)和突变型纯合子m1/m2(基因型C)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B值为1.93(95%CI=1.01~3.84),ORC值为3.62(95%CI=1.61~8.14),Ile/Val多态的突变型和GSTM1缺失型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pⅠ多态的突变型和GSTM1缺失型对食管癌发生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3.57(95%CI=1.36~9.41);Msp Ⅰ多态的突变型与摄入较多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类呈拮抗作用,联合作用指数(S)分别为0.26和0.48,MspⅠ多态的突变型与食管癌家族史呈协同作用,S为2.36.结论MspⅠ多态的突变型与食管癌易感性有关,它与摄入较多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类及食管癌家族史对食管癌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具有MspⅠ突变基因型和或食管癌家族史的个体属食管癌高危险人群,在肿瘤防治方案中应加以注意.

    作者:韩艳波;冯向先;李佩珍;牛志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癌的环境与遗传危险因素及归因危险度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的环境与遗传危险因素并进行归因危险度评价.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南京地区121例原发性胃癌病例进行环境危险因素调查,并对相关酶系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环境危险因素及遗传危险性在胃癌发生中的归因危险度.结果在南京地区人群中,吸烟、食用腌制食品等两种环境危险因素与遗传危险因子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2E1(CYP2E1)和N-乙酰化酶(NAT2)的基因型的人群综合归因危险度达69.7%.胃癌的发生主要是环境危险因素与内在遗传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对胃癌的干预应同时考虑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危险性,在了解个体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对其相应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达到Ⅰ级预防的目的.

    作者:沈孝兵;张娇;浦跃朴;朱良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已婚育龄妇女所获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分析

    社会支持被看作是决定心理应激与健康关系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具体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个人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社会支持一方面对生活中的应激反应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还对维持良好的情绪具有重要意义[1,2].本文应用领悟社会支持调查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t Scale PSSS)对育龄妇女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育龄妇女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

    作者:宋爱芹;杜召云;李玉梅;王泰晗;隋云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科概念探讨

    预防医学是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内外环境以及社会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制定预防、控制、消灭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对策,着眼于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和维护有利子人类身心健康的佳劳动和生活条件,保护劳动力,增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命价值的科学和技术.这个概念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到我国以来,众多的学者将其和公共卫生完全视为一体.

    作者:谭晓东;彭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大国际会议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措施分析

    2004年6月中下旬,青岛市承办了亚洲合作对话第三次外长会议(以下简称ACD会议),这是青岛历史上接待规格高、政治影响大的一次国际会议,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将公共卫生列为会议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对ACD会议期间所采取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显凯;刘颖;靳晓梅;高汝钦;胡义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