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0580
  • 国内刊号:21-1234/R
  • 影响因子:1.40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优秀期刊二等奖(99)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2005年7期文献
  • 牛磺酸与大鼠视网膜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膳食添加牛磺酸大鼠在光照和暗环境中视网膜代谢型谷氨酸受体6亚型(mGluR6)的mRNA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36只断乳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牛磺酸低剂量组及牛磺酸高剂量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3%和0.6%的牛磺酸),营养干预4周后,再随机分为光照组和暗环境组,继续喂养3 d.用RT-PCR技术检测光照和暗环境下大鼠视网膜mGluR6的mRNA表达.结果暗环境下mGluR6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光照环境.在光照及暗环境中牛磺酸高、低剂量组mGluR6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以光照状态下的增加更为明显;光照时,高剂量组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暗环境下,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光照及暗环境中,牛磺酸可明显增加大鼠mGluR6的mRNA表达,有助于其参与调节视网膜的视杆信号传递.

    作者:许红霞;糜漫天;朱俊东;郎海滨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苯吸入染毒大鼠致多组织器官氧化损伤作用

    目的研究气态苯(106 mg/m3)吸入染毒大鼠致组织器官氧化损伤作用,探讨苯对机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机体的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通过建立气态苯动式吸入染毒大鼠的实验动物模型,连续染毒7 d,每天4 h;染毒结束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织器官(肺、脑、肝和外周血)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苯吸入组大鼠肺、肝、脑组织及外周血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其中大鼠肺组织SOD活力,肝组织GSH-PX和MDA及脑组织的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GSH、GsH-Px和MDA及T-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也表现增加趋势.结论推测苯可诱发大鼠机体发生一系列的氧化应激损伤,并且具有多器官性的特点.

    作者:杨丹凤;袭著革;晁福寰;张华山;刘焕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β3-A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糖人群膳食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β3-A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糖人群膳食干预效果的关系,为糖尿病的膳食干预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从南京市8个社区抽取233名汉族高血糖者,随机分为复合干预组(154人)和对照组(79人).干预组给予粗粮干预和进行健康进座,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试验周期6个月.结果干预组Trp/Trp基因型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Trp/Arg基因型组BMI、WHR、FBG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Arg/Arg基因型组无明显变化.此外,Trp/Trp型人群的BMI、WHR和FBG下降的干预效果明显大于Trp64Arg型和Arg/Arg型,而Trp64Arg型人群的这3项指标下降又明显大于Arg/Arg型(P<0.05).结论高血糖人群膳食干预效果因β3-AR基因型不同而有差异,其中,Trp/Trp人群对膳食干预效果佳,Trp/Arg次之,而Arg/Arg效果较差.

    作者:左辉;翟成凯;姜玲;赵宝华;王翠华;陈燕明;冯妙仁;王兆麟;许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达斡尔族农村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目的了解达斡尔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5个达斡尔族人群聚居的自然村,对25岁以上常住居民1 468人进行调查.结果达斡尔族人群高血压的患率病为21.25%,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增加,45岁以后更加明显.标化患病率为16.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斡尔族人群高血压患病与年龄、性别、超重、吸烟、饮酒和糖尿病等因素有关联.结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达斡尔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在达斡尔族人群居住的社区中重点开展控烟、戒酒,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活动,以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作者:王丽敏;富琳岩;韩云峰;钱学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增进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SF-36量表评价441名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被调查对象的个人特征和患病情况.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对每一种影响因素分别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在岗、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医疗费用负担形式、医疗花费、家庭住房面积、疾病的炎症程度、病程、住院次数、病情进展情况、是否共患其他疾病等15种因素与生活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在排除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后,对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职业、病情进展情况、病程、婚姻状况.结论对疾病本身的积极治疗,遏制过高的医疗费用,建立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倡导和谐稳定的婚姻观念,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郝新洁;宋文质;王金台;程月兰;王丽云;王铁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OPV疫苗感染性滴度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影响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感染性滴度检测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96孔组织培养板微量细胞病变法进行感染性滴度检测,分析对检测有影响的各种因素.结果细胞浓度在5~40万个/ml时,所测滴度差异不明显;当细胞浓度在2.5万个/ml时,所测滴度明显降低;33.5℃及35.5℃温度下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0~300代细胞所测滴度均低于150~160代细胞所测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olioⅡ+Ⅲ多克隆血清对Ⅰ型病毒的交叉抑制值为0.120±0.116;PolioⅠ+Ⅲ多克隆血清对Ⅱ型病毒的交叉抑制值为0.161±0.179;PolioⅠ+Ⅱ多克隆血清对Ⅲ型病毒的交叉抑制植为0.227±0.145.结论温度及细胞浓度不是影响检测结果的敏感因素;细胞代次是影响检测结果的敏感因素;分型滴度检测时不同血清之间交叉抑制值的高低,取决于病毒与血清之间的比例,血清含量越高,交叉抑制值越大.

    作者:谢忠平;宋霞;崔萍芳;全文琦;熊秋霞;段维国;陈巍;陆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承德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性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承德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存在状况.方法于承德林区捕鼠、采蜱;巴伯-斯托纳-凯利培养基(BSK)分离蜱内病原体;PCR扩增蜱、鼠体内目的片段及序列测定;对林区居民及动物牛、羊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全沟硬蜱为优势蜱种,从中PCR扩增出目的片段,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提示此感染菌株与欧亚大陆常见的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种具有高度同源性.林区居民及动物牛、羊血清抗体检出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3.3%,23.3%,30%.结论全沟硬蜱是承德地区的优势蜱种;并发现其感染有致病性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afzelii种.林区羊、牛为重要的贮存宿主.林区人群存在莱姆病螺旋体自然感染,可初步认定承德地区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作者:杜娈英;陈晓宁;孙毅;郭天宇;鲁亮;张泮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锰的神经毒性机制探讨

    目的通过染毒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探讨锰致细胞的氧化损伤,为进一步研究锰的神经毒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用0.00,0.25,0.50,0.75 mmol/L的锰化合物染毒细胞24 h,检测锰染毒的细胞中的抗氧化酶活力,包括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抗氧化剂谷胱苷肽(GSH);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染锰细胞膜微粘度;用单细胞电泳检测细胞DNA链断裂情况;用0.50mmol/L锰染毒细胞24,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锰染毒各组细胞抗氧化酶活力和抗氧化剂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有所升高;染锰细胞膜微粘度升高;锰染毒细胞各级彗星细胞数不同损伤程度增多,并与染锰浓度呈正相关;锰染毒24,48 h的细胞,均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细胞周期的分布也发生改变,S期细胞增多.结论锰可导致细胞处于氧化应激态和细胞损伤,这可能是锰的神经毒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吴萍;张杰;李洁;宣登峰;赵峰;褚金花;李国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山东农村典型膳食儿童人体锌吸收率研究

    目的研究山东农村典型膳食锌(Zn)在农村儿童人体吸收率及Zn吸收相关营养素的日摄入量.方法受试者为4~6岁身体健康的农村儿童.标记稳定性同位素67Zn 3.0mg,晚餐前一次经口给予,采用原子吸收法(AAS)和热电离质谱(TIMS)分别检测膳食和粪便中总锌含量与67Zn/68Zn比值,计算锌的吸收率,并对膳食铁、钙、脂肪、蛋白、植酸、纤维素和维生素C(VC)含量测定,将结果与我国儿童日推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RNIs)比较.结果锌的吸收率为(12.94±3.32)%,锌的平均日摄入量为11.16 mg,占RNI的96.7%,蛋白质和抗坏血酸的日摄入量分别为31.2g与13.3 mg,占RNI的62.4%和19.0%.结论在目前山东农村的膳食模式下,儿童体内锌的吸收率偏低,蛋白质和抗坏血酸的日摄入量不足.

    作者:崔晞;孙晶;蔺新英;赵长峰;刘振军;徐贵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氯丙嗪和异搏定对镉致大鼠肾毒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氯丙嗪(CPZ)和异搏定(Ver)对镉中毒大鼠肾损伤及肾皮质蛋白激酶C改变的影响.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第1组为对照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第2组为单纯染镉组皮下注射7μmol/kg的氯化镉溶液,第3、4组分别是腹腔注射氯丙嗪(5 mg/kg)和异搏定(4 mg/kg);1 h后皮下注射7μmol/kg的氯化镉,注射容量均为2mg/kg.染毒6周后,测定尿乳酸脱氢酶(LDH)、尿蛋白、尿镉、肾镉和肾皮质中的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结果单纯染镉组与对照组比较,尿LDH、尿蛋白和尿镉含量明显升高,肾镉及肾皮质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Z干预组与单纯染镉组比较,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LDH、尿蛋白和尿镉含量明显下降(P<0.05);Ver干预组细胞膜PKC活性低于单纯染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LDH、尿蛋白和尿镉含量有下降趋势.结论氯丙嗪和异搏定均对镉中毒大鼠肾损伤及蛋白激酶C的改变有拮抗作用.

    作者:徐斌;徐兆发;杨敬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肿瘤病人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综合性医院2001年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病例,按1:2配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暴露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累计病程、入院时并存感染、住院总天数、感染前应用抗生素累计天数、护理级别、应用抗生素目的等22个关联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前应用抗生素(无并存感染)、住院总天数≥28 d、切口类型、术后并发症等4个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前应用抗生素(无并存感染)、住院时间≥28 d、切口污染、术后有并发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增大;尤其是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更大.

    作者:黄辉萍;许能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河南省商丘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河南省商丘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法对商丘地区2个行政村18周岁及其以上常住居民816人,进行健康体检和高血压危险因素问卷调查;采用SA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标化患病率52.3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饮酒、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家族史等与高血压患病有关.经Logisti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饮酒、高血压家族史为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在调查中仅有5%的人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结论此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注重加强高血压防制知识宣传,从饮食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预防高血压.

    作者:宋春花;张慧珍;段广才;郗园林;胡东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河北保定地区甲亢危险因素分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以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伴甲状腺功能亢进为多见,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为探索甲亢的危险因素,本文对保定地区50例男性甲亢病人和50例对照;90例女性甲亢病病人和94例对照进行了甲亢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首英;曹艳霞;代瑞廷;庞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残疾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残疾流行现状及其可能致残因素.方法依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对北京市18个区县的28 709名0~6岁儿童采用概率比例、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北京市2004年听力残疾现患率为1.04‰,假阴性率为0.14‰.致残因素:怀孕期间母亲饮酒(OR值为48.9);妊娠次数(OR值为4.4);怀孕期间受重大刺激(OR值为57.8);孕期使用计算机(OR值为85.4);父亲文化程度低(OR值为14.2).结论北京市儿童听力残疾现患率低于国内同类调查的水平.与北京生活水平较高,各类致残病原因得到有效控制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北京市在妇幼保健、儿童保健等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同时,应该提高青年人文化水平,加强婚前、孕期、育儿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避免婴儿听力残疾的发生.

    作者:贺鹭;孙喜斌;施继良;曲成毅;巴重惠;陈益清;刘树燕;孙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分析

    自1989年Esterban首次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丙型肝炎病毒(HCV)以来,HCV感染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1].研究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的关系,将有助于探讨HCV的发病机制,对于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对11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比较与HCV RNA的关系,从而评价其在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李颖;王雪莲;刘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碘缺乏病重点干预项目县居民碘营养监测分析

    为了解青海省9个碘缺乏病重点干预项目县居民碘营养水平,评价干预项目的防治效果,2002年4~5月对项目县居民碘营养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传龙;罗松达卫;文海;青海西宁;肖俊贵;陈黎琳;孟献亚;马晓翠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固原市儿童碘缺乏病调查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是碘缺乏病重病区.为了掌握碘缺乏病防治情况,我们于2003年12月在全市范围内,对儿童进行了甲状腺肿大率、尿碘、盐碘监测和健康教育效果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阜阳市45岁以上人群慢性疾病现况调查

    为了解心脑血管病患病危险因素,为防治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阜阳市3类地区的人群进行体重、血脂、血压及血糖的现况调查,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与年龄各类慢性疾病的检出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辉;郭玲;明贺田;郝加虎;叶冬青;刘学钦;曹化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哈尔滨市1995~2003年城区居民伤害死亡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条件的改善,慢性非传染性病的危害相对突出,同时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各种伤害的发生也不断增加,已构成本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伤害的死因居死亡顺位的第5位,而在劳动力人群中,其造成的危害则居首位[2].为全面了解哈尔滨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我们对1995~2003年哈尔滨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卫生统计年报资料进行分析,为开展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国华;张典丰;隋丛兰;张绍艳;孙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有关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昆山市2家工厂1 558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性病/艾滋病病种知晓率为58.8%,性病/艾滋病感染途径的知晓率为67.1%,50.0%的人相信避孕套能预防性病/艾滋病,37.8%的人使用过避孕套.文化程度与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均为正相关.结论昆山市流动人口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待提高,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低文化层次的群体.

    作者:张开金;周玲;梁国钧;张君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北京市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积尘量监测分析

    为了解北京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的积尘量污染情况,2004年3月对部分四星级以上宾馆饭店进行测定,针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单位,建议对管道进行清洗,并对清洗后积尘进行复测.结果表明,清洗后管道内的积尘达到了目前我国制定的标准要求.

    作者:张锐;李心意;于慧芳;赵金辉;邵开建;赵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同地区中年女性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中年女性健康状况,对于提高女性整体生活质量、制定有关妇女政策,合理指导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家庭和谐、提高女性健康和发展社会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采用国际生命质量评价组织推荐使用的健康测量量表(SF-36)比较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中年女性人群的生存质量状况,探讨影响不同城市中年女性生存质量差异的可能因素,为改善卫生保健状况、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中年女性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罗晶;欧爱华;邓冰;王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基层妇保人员母婴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日趋严重,感染者中妇女和儿童的比例逐渐增大[1],而母婴垂直传播是婴儿及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但是,我国目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较其它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对滞后[2].为了发现妇幼保健系统在防治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本研究对山西省艾滋病高发县(区)妇幼保健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了调查评估.

    作者:王济;金永生;程莉;曹玉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居民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是临床上常见的、对人类健康有较大损害的病症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便捷的交通运输,使该类疾病的传播途径更易实现且速度加快,致使人群总体发病率上升.为了解该类疾病的发病现况及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做好居民的预防保健工作,自2003年12月~2004年10月对南京市3个城区5个社区共计125户居民家庭进行了有关呼吸道感染的随访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胡晓江;王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广州市已婚职业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广州市已婚职业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职业3 014例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及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检查.结果广州市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累计发生率为59.36%.影响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子是妇科普查时间>2年、人流次数多等;保护因子是医疗保障形式为公费、已绝经等.结论应通过加强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等途径,促进妇女的生殖健康.

    作者:武秋林;黎秀芳;曾芳玲;曾晓琴;李萍;朱长艳;张碧云;岑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广东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广东省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点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情况.方法采集2001年1月~2004年6月内科或儿科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发病3d内)的咽拭子或咽漱液标本,流感病毒分离采用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CanineKidney,MDCK);流感病毒亚型鉴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或咽漱液样本17313份,流感病毒阳性1508株,分离率为8.71%,其中A1型(H1N1)92株、A3型(H3N2)1138株、B型278株,分别占总分离数的6.1%,75.5%,18.4%.3种毒株在5~15岁组分布多,占44.7%;2001年优势流行株为B型,2002~2004年优势流行株均为A3(H3N2);流感病毒分离高峰为每年3~7月,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未分离到A1(H1N1)亚型流感病毒;A3(H3N2)型流感病毒除主要在流行季节分离外,在非流行高峰期也均有一定数量分离;B型流感病毒则主要集中分离于冬季(11、12、1月份).结论感染人群中流感毒株A1(H1N1)、A3(H3N2)、B型交替出现,A3(H3N2)亚型活动较强.应密切注意A3型(H3N2)流行株的活动情况,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变异株.

    作者:邓卓晖;鄢心革;倪汉忠;张欣;罗会明;邓爱萍;欧春泉;陈平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河南省1978~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点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为进一步掌握我省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我们对1978~2003年河南省钩体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晓燕;吕家锐;张彦平;郝宗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深圳市吸毒人群针具共用相关高危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吸毒人群中针具共用和与性相关的危险行为方式,及其对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表方式,对深圳市戒毒指导中心内300名戒毒人员进行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3%.结果在262份有效问卷中,约76%的调查对象有静脉吸毒史,40%共用过注射器(男性为21.7%,女性为18.3%);44%的男性和57%女性学员(71.7%女性静脉吸毒者)在入戒毒所6个月前有过商业性行为,其中,仅有11%的男性和33%的女性在与商业性伴性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将来感染HIV和性病的可能性较小.被调查者的知识水平与针具共用(OR=0.398)、未来行为改变(OR=2.89)和坚持使用安全套(OR=0.156)等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深圳市吸毒人群中针具共用和无保护性性行为情况较严重,是HIV流行的高危人群,也是使HIV从吸毒人群向性传播人群扩散蔓延的桥梁人群.本研究提示,应及时采取措施对从事商业性行为的静脉吸毒者进行行为干预,在吸毒人群中实施降低危害计划已刻不容缓.

    作者:黄露香;冯铁建;刘德辉;陈琳;王庆生;王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沈阳市厂矿企业有害因素检测现状及对策

    为了解沈阳市各厂矿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现状,制定全市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职业中毒突发事件的发生,现将2003年沈阳市厂矿企业生产环境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汀;张赤眉;沈航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1].近年来,对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较多,但缺乏对不同时期危险因素以及相互间的比较研究.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危险因素及同一暴露在不同年龄阶段对2型糖尿病作用的差异,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惠文;阳国丽;廖文;谢培岳;肖小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4 461名0~5岁儿童细菌性痢疾监测结果分析

    据WHO不完全统计[1],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每年有1.632亿5岁以下儿童发生志贺细菌性痢疾腹泻,其中近110万死亡.河南省疫情资料表明,2002年0~5岁儿童报告发病率为64/10万,但城市幼托机构和农村中小学连续发生痢疾暴发,情况不容乐观.为了解本省0~5岁儿童实际发病率和流行菌型,本文于2002年7~10月对部分农村地区0~5岁儿童的志贺菌感染情况进行了连续3个月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夏胜利;张锦;马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吸入甲醛对大鼠肝、肺、肾细胞的DNA交联作用

    居室低剂量甲醛长时间污染的潜在危害,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环境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体外实验已证实甲醛具有致突变性,但吸入甲醛在哺乳动物体内实验有无致突变性结果不一[2],而且吸入甲醛对肺、肝、肾等脏器遗传损伤的体内实验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吸入甲醛染毒,采用溴乙锭荧光法,检测其对SD大鼠肺、肝、肾组织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甲醛的遗传毒性效应提供依据.

    作者:童智敏;赵进顺;孔璐;杨红;曾美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铅诱导小鼠脾细胞DNA损伤的彗星试验研究

    铅作为主要工业和环境污染物之一,对机体免疫细胞DNA损伤及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慢性低水平铅暴露引起体内细胞DNA损伤及免疫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机体许多相关免疫疾病发生及免疫毒性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探讨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转换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淑英;卢明俊;单毓娟;管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鹰嘴豆精粉对高脂大鼠的血脂代谢的影响

    鹰嘴豆(Chickpea)是世界上第二大豆类,起源于亚洲和近东地区,在我国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均有种植.鹰嘴豆是珍贵的豆类植物,营养成分全、含量高,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鹰嘴豆的药用功能广泛,文献报道(记载)具有润肺、消炎、养颜、强骨、健胃、解毒等功效,在祖国传统医学中,也常被用作治疗糖尿病、降血脂的药物[1~3],但未见其降血脂的基础实验资料.为了验证其降血脂的功效,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本实验研究.

    作者:肖辉;张月明;于亚鹭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无铅松花蛋中铅含量测定

    松花蛋是我国著名土特产之一,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世人皆喜食之.松花蛋除供食用外,也有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松花蛋具有明目、护肝、降血压之功效.但旧法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要添加黄丹粉(氧化铅).因此松花蛋的铅含量甚高,经常食用含有过量铅的松花蛋,便有可能引起铅中毒,尤其是儿童对铅较敏感,吸收率也高,铅中毒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并可损害人体免疫系统,使抗体水平明显下降.如今旧法已被明令禁止,新法生产的无铅松花蛋,铅的含量已大大降低.但迄今关于市售无铅松花蛋铅含量测定的报告不多,方法不规范,也未对蛋清和蛋黄分别进行测定[1,2].

    作者:谢妮;徐强;陈庆阳;王玉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吸入二硫化碳对小鼠生殖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二硫化碳吸入对小鼠生殖细胞的损伤.方法以浓度为0,200,400,800 mg/m3的二硫化碳蒸气给小鼠做静式吸入染毒5周,每天2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硫化碳对精子细胞的损伤.结果低、中、高染毒组与对照组小鼠精子细胞彗星的拖尾率分别为48.50%,71.00%,86.50%和23.50%,经x2检验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彗星头部百分比分别为(62.994 9±8.624 2)%,(56.658 0±10.599 0)%,(36.543 2±12.000 2)%和(86.892 6±5.021 9)%,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彗星头部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尾长分别为(8.681 2±4.333),(14.039 2±4.168),(28.6601±8.369)和(5.991 3±1.924)μm,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生殖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53%,14.93%,29.09%和11.97%,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慢性吸入二硫化碳对小鼠精子细胞DNA产生损伤.

    作者:吴磊;谭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老年痴呆症小鼠视觉诱发电位的实验观察

    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多见为阿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此病是大脑皮层的慢性原发性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eases of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可以用学习与记忆能力作为评价智能的老化程度[1].AD引起的中枢神经病变以及神经电生理改变早于临床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2].本文研究AD小鼠成模前后学习记忆功能以及脑干视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visual evoked potential,BVEP)潜伏期(latent period,LP)的变化,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动物实验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秀明;黄文豪;刘冬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药半枝莲总黄酮含量分析

    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是唇形科的一种草本植物,全草有很多的药用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效[1].半枝莲中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生物碱、糖类及黄酮类化合物[2].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印黄芩素(又名野黄芩苷Scutellarin)、红花素(Carthamidin)、异红花素(Isocarthamidin)等,其中含量多的是野黄芩苷[3].现代生物医学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体内、体外均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4],并能清除自由基[5,6].近年来由于需求量增大,野生资源减少.市场销售的半枝莲主要是种植产品,为了保证半枝莲药品的质量,作者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野生半枝莲和种植半枝莲药材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且从半枝莲中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成分总黄酮化合物,为半枝莲药效的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省;杨保华;陈悦;许启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依布哂啉的稳定性及杂质和急性毒性试验

    目的了解合成的依布哂啉(Ebs)的稳定性和杂质及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及室温下和0~4年中的Ebs的含量;亚硝酸盐氮和苯胺分别用比色法测定,成年小鼠3次/24 h灌胃的死亡率.结果 Ebs在2~8℃中可保存3年,亚硝酸盐氮和苯胺的含量为4.83 μg/kg和1.78 mg/kg,小鼠3次经口的LD50为2 355.05 mg/kg.结论 Ebs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可供开发研究.

    作者:林凯;赵美英;张宏宇;张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甲苯二异氰酸酯对DNA分子的损伤作用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中常使用的一种,主要应用于聚氨酯树脂泡沫、油漆、涂料、塑料等工业生产中.长期接触和使用,可造成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等损害,尤其是呼吸系统,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甲苯二异氰酸酯的遗传毒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用紫外吸收光谱位移法,观察甲苯二异氰酸酯与DNA分子的结合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甲苯二异氰酸酯与DNA的结合位点,探讨其遗传毒性的分子机制,为评价甲苯二异氰酸酯毒性提供根据.

    作者:王蕴佳;张旸;李百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对大鼠肺损伤机制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空气中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污染程度与人群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相关.动物实验研究证实,TSP使肺巨噬细胞存活率下降、吞噬功能降低,在吞噬异物或毒物的同时,释放出一系列细胞因子和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核转录因子,作用于肺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等,使各种炎症细胞聚集,导致炎症发生[1].本文通过大鼠气管染尘,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数,测定血清和BALF中生化指标的水平及酶的活性,从而探讨TSP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及其机制,为治理大气污染、保护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任群;赵肃;王灿;金焕荣;肖纯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野生山葡萄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葡萄(Vitis yinifera L)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1]等多方面重要的生物活性.野生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远高于种植葡萄[2].本文在其抗氧化作用[3]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它对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维明;焦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铅对妊娠期及新生期大鼠神经细胞DNA的损伤

    目的研究妊娠期及新生期母体铅暴露对新生仔鼠神经细胞DNA损伤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铅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6组,妊娠第1 d至新生仔鼠出生后第28 d进行醋酸铅[Pb(CH3COOH)2]0,50,80,120,200 mg/(kg·bw)连续经口灌胃染毒.取出生8 d的新生仔鼠的海马和皮层细胞,进行单细胞分离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检测细胞,观察DNA迁移长度及拖尾细胞百分率.结果各剂量醋酸铅均可引起神经细胞DNA的单链断裂,出现彗星拖尾,其拖尾细胞百分率DNA迁移长度均随醋酸铅剂量的增加而增长,各剂量与阴性对照的结果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铅可引起神经细胞DNA损伤,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单细胞凝胶电泳是检测神经细胞遗传毒性及细胞凋亡的有效方法.

    作者:项华;潘尽草;章晓玲;寇宇;查捷;俞国强;王衡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二氧化氯消毒水效果的微孔滤膜抽滤法检测

    随着消毒学的发展,研究用于水消毒的产品日益增多,采用正确的检测技术鉴定其消毒效果非常重要.以往用抽样活菌计数法检测水消毒效果,存在漏检水中少量存活菌的现象,为科学、准确地检测消毒产品对水中微生物的杀灭作用,我们采用微孔滤膜抽滤法对二氧化氯杀灭水中大肠埃希菌的效果进行了检测,并观察温度、pH值改变、有机物存在时对二氧化氯杀菌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燕;陈越英;吴小成;谈智;周品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沈阳市结核病控制DOTS覆盖情况及对策分析

    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1992年在沈阳市启动后,采取了结核病科学管理方法-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DOTS管理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的状况,存在一些落实不利的因素.本文就我市近10年DOTS覆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实施总体水平.

    作者:孙铭;刘瑾;黄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速冻米面食品卫生质量调查

    为使食品更耐贮藏,并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色香味,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速冻米面食品.为探讨速冻米面食品卫生质量,我们于2003~2004年对杭州市萧山区生产销售的速冻米面食品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作者:陈学威;姜松法;吕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持续性被动运动康复效果评价

    持续性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概念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1].主要是骨关节术后早期进行持续性被动运动,可加速临床愈合及有效避免以自动为主的康复原则所导致的不良后果等.CPM概念提出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上四肢关节及其他关节手术以后的康复治疗.尽管CPM应用价值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肯定,但目前仍缺乏对CPM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价的资料.为此,本研究对在我院应用CPM康复治疗的162例膝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以探讨CPM康复治疗的效果.

    作者:代军;陈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化妆品中砷样品预处理方法探讨

    在化妆品的砷含量检测中,样品处理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目前,国标方法中有2种预处理方法:湿法消化和干式灰化法,但都有一定的缺陷,前者试样中如含有过多的甘油等物质,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存在安全隐患;为防止炭化,操作者需不断地进行监视和补加混合酸,不利于同时处理多份样品;同时有害气体对操作者健康有损害.后者样品处理费时费电,有些样品炭化过程中易结块,影响灰化效果,往往使结果偏低.为了寻找一种检测化妆品中砷化物适用的简便方法,我们进行了本项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勇;王桢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保定市农村医疗机构存在问题与建议

    随着农村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农村居民键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农村乡镇卫生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乡镇卫生院在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及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我们对保定市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以期发现问题并强化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

    作者:乔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齐齐哈尔市1996~2003年性病调查分析

    为了解齐齐哈尔市性病发病情况,对1996~2003年各县区报告的性传播疾病21 325例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强晖;董清学;冯化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误诊率调查

    乙型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现已证明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有直接关系[1,2].尽早明确诊断是治愈的前提,但要严格区分感染者和现症病人.其中有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被临床误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病人.为了解误诊情况,我们对辽宁省部分城市的2 141例急性乙型肝炎的报告疫情病例,进行回查病志和原始检验记录核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春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营口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行分析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及时地收集和分析、评价常规免疫接种率资料,加强常规免疫实施情况的监测,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计划免疫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分析、预测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发展及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年营口地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吴恩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接触射线职业人群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分析

    为了加强对射线工作者的健康防护,为辐射损伤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盘锦市内从事不同射线人群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峰;王秀兰;张秋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时间序列模型拟合艾滋病发病趋势预测

    疾病预测技术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发展趋势,提醒流行病学专家和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控制对策.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是在已知某疾病的流行过程、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用数学表达式定量地阐述流行过程的特征,是反映疾病生态学的量的制约关系的数学关系式,是疾病传播过程的数学模拟.本文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对艾滋病的发病趋势进行了拟合研究和预测,为深入开展疾病预警预测奠定基础,也为制定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超;白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血细胞分析仪外周血显微镜检复核标准探讨

    近年来,血细胞分析仪的迅速普及,提高了血液常规检测水平,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当前,国内在对待这类仪器的过筛作用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完全信赖这种仪器,不管有无出现异常结果,一律不作显微镜复检;另一种倾向认为这类仪器不可靠,全部都要镜下复检.如何科学地处理好血细胞分析仪筛查与显微镜复核确认之间的关系,在不使白血病等血液病漏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血细胞分析仪的功能,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劳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3].本文利用Beckman-Coulter公司HmX血细胞分析仪,对400例各类血液系统疾病初诊时的血液常规参数进行分析,结合显微镜检查,试图建立起一个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复核的参数标准.

    作者:胡铁石;程苏琴;袁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粮谷中除草剂残留的甲基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检测

    除草剂在全球农药销售中约占一半的市场份额,而酸性除草剂作为除草剂重要的种类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许多国家都针对这些除草剂制定了高残留限量(MRLs).国外关于酸性除草剂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大多集中在表面水应用方面,而粮谷方面的文献报道甚少.国外文献报道的表面水中酸性除草剂检测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1-3]、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4,5]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6-9]方法,这些方法的缺点是仪器昂贵,操作复杂,不利于方法的普及和推广.因此,建立粮谷中酸性除草剂多残留检测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酸性除草剂含有羧基、羟基、亚胺基(-COOH、-OH、-NH-)等强极性基团的特点,以重氮甲烷甲基化,提高了其挥发性,衍生化产物用配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GC-ECD)检测,结果准确、灵敏且重复性好,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振霖;赵守成;卫锋;蒋景阳;姜文凤;谢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水中钒和钛的线性扫描催化极谱法连续测定

    水中钒、钛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无火焰原子吸收法、催化示波极谱法等,但均为分别测定.本文根据极谱学理论及钒钛在铜铁试剂-六次甲基四胺-硫酸钠体系中分别具有其灵敏尖锐的催化波特性,通过研究及筛选条件,建立了线性扫描催化极谱法连续测定水中钒和钛的新方法.该法与钒、钛分别测定的方法相比,具有同时测定2种元素的优越性而且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成本低、检测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廖庆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尿铅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目前测定尿铅的方法较多,双硫腙光度法是经典方法,灵敏度较低,操作繁琐费时,且使用有毒试剂;极谱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的稳定性较差[1~3];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不够高[4];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又存在铅的挥发损失及较严重的基体干扰[5];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但手工操作是其缺点[6].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已用于水样和生物样品中砷硒的测定[7,8],但未见用于测定铅;本文将该法用于尿铅测定,对测试条件、干扰情况、精密度、准确度等进行研究,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和彦芩;刘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新旧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眼刺激性反应分级比较

    为了确保化妆品的作用安全性,控制化妆品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卫生部于1999年在<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制订了<化妆品卫生规范>(1999年版),此规范实施2年后,卫生部再进行修订,于2002年1月开始启用新的<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对化妆品的卫生学指标进行检测,新的规范在某些检测方法和结果分级方面与旧规范有较大不同,特别是在急性眼刺激性试验反应评分分级方面改动较大.为了解新旧版卫生规范对急性眼刺激性试验反应评分分级是否有差异,我们对436个样品进行结果分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晓萍;熊习昆;谭小华;何国群;古梅英;郑穗生;李庆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干扰素抗病毒机制及其抗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长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目前IFN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治疗中.本文着重阐述IFN-α的抗病毒作用.

    作者:李洪权;刘英;李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纳米颗粒在生物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大小为纳米级(一般在1~100nm之间)、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区域内的粒子,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纳米微粒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加,表现出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界面与表面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从而导致纳米微粒的光、热、磁、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不同于正常粒子,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个侧面-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段惠莉;李君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食管癌发生的作用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1(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92例人食管癌组织中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结果92例食管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有30例,占32.6%.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无明显相关性;hML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1%;hMLH1基因蛋白表达阴性的22例病例中,17例发生了甲基化(77.6%);而70例hMLH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者中,只有13例发生甲基化(18.6%).结论食管癌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hMLH1基因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是导致其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军航;刘芙蓉;马琳;玉寒冰;张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多氯联苯与乳腺癌关系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人体内多氯联苯(PCBs)暴露与女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查询筛选合格的PCBs与人类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全文13篇(1999~2003年).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对具有同质性的资料采用M-H法估计总效应和95% CI,对异质性的资料采用D-L法估计总效应和95%CI.按生物样品种类、病例的绝经状态和易感基因分型3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13项研究结果一致性检验统计量Q=23.33>x2(0.05,12),研究间具有异质性(P<0.05),用D-L计算出OR综合=1.05,95%CI=0.99~1.20.非绝经组OR综合=1.40,95%CI=1.01~1.96;突变基因组的OR综合=1.89,95%CI=1.21~2.97.结论在非绝经妇女中PCBs高暴露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携带雌激素代谢酶CYP1A1突变基因型的人群可能是PCBs高暴露致乳腺癌的易感人群.

    作者:李佳圆;李卉;雷放鸣;吴德生;李双飞;李伟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食管癌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筛查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食管癌高危筛查模型,浓缩筛查高危人群,提高筛查效率.方法通过对222对病例和对照进行1:1配对研究,寻找与食管癌发病关联的因素,利用判别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建立食管癌筛查模型,选择指标建立判别方程,用隐血珠筛查结果和由模型所得的个体食管癌发生的后验概率进行验证,并结合现场实践进行判定.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躁型情绪类型、食用酱菜和盐腌制品频次、喜食辣食情况、有喜欢吃硬食、粗粮的习惯、近阶段是否明显消瘦、有癌症家族史为食管癌关联指标.隐血珠筛查阳性者食管癌的检出率可从3.01%提高到8.74%.结论食管癌的发病与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有关,这不仅为食管癌病因学预防提供依据,也为食管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的初级筛查提供建立模型的可能.

    作者:王仪;潘恩春;张广;杨文洲;胡旭;开海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内蒙古东部地区居民食管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食管癌遗传影响程度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使用遗传流行病学方法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果(1)食管癌一级亲属遗传度为(38.9±9.5)%.(2)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为饮酒年限(OR=5.4081,95%CI=3.8927~6.7921)、吸烟年限(OR=2.8159,95%CI=2.2671~3.1267)、黑便(OR=9.1724,95%CI=7.7860~10.8963)、精神刺激史(OR=6.6015,95%CI=5.0274~7.2164)、经济状况恶化(OR=4.7932,95%CI=3.1362~5.7233).结论食管癌具有明显的家庭集聚性;不良行为习惯及负性生活事件与食管癌的发生存在关联.

    作者:王巨;张雄;李丹;张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食管癌端粒酶表达与其活性关系

    目的探讨食管癌端粒酶亚基因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检测2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47例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端粒酶各亚单位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亚单位基因端粒酶逆转录酶(mTERT)mRNA表达在食管癌、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端粒酶亚单位基因hTR或TP1 mRNA在3种食管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5例食管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ERT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hTR或TP1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hTERT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端粒酶有望成为食管癌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余红平;张必翔;李媛媛;苏艳华;王晓丽;鲁文红;徐顺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南岗区居民12年恶性肿瘤减寿分析

    目前,减寿年数(YPLL)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数(WYPLL)已广泛地运用于死因分析,尤其是用于对导致某人群早死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本文采用这2个指标分析了哈尔滨市南岗区主要恶性肿瘤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的危害,为明确重点防治对象及制定卫生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任建松;赵景波;王建炳;吴树岭;韩慧丽;李丹娜;曹淑荣;何慧;姜铁铮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肺癌易感性标记物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细胞色素CYP1A1、CYP2E1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广东籍新发原发性肺癌病人91例及同期非肺部疾患住院病人91例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病例和对照的CYP1A1、CYP2E1和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CYP1A1突变型(m2m2)与野生型(m1m1)比较,OR值1.51;CYP2E1C1C1型与C1C2型比较,OR值1.80;C2C2型与C1C2型比较,OR值5.48;GSTM1基因缺失型与正常型比较;OR值1.26.两种基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GSTM1基因缺失并携带CYP1A1 m2m2与GSTM1基因正常并携带CYP1A1 m1m1者比较,OR值2.29,GSTM1基因缺失并携带CYP2E1 C1C1型者与GSTM1基因正常并携带CYP2E1C1C2型者比较,OR值2.13,携带CYP1A1 m2m2型以及CYP2E1 C1C1型者与携带CYP1A1 m1m1型和CYPE1 c1c2型者比较,OR值3.00.3种基因联合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携带CYP1A1 m2m2型以及CYP2E1 C1C1型并且GSTM1基因缺失者比携带CYP1A1 m1m1型和CYP2E1 c1c2型且GSTM1基因正常者提高了患肺癌的危险性,OR值3.97.结论CYP1A1、CYP2E1和GSTM1在单因素分析中末显示出与肺癌风险的联系,2个基因和3种基因的联合作用似乎可以提高患肺癌的危险性,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这3种基因均不是肺癌个体易感性的主效基因,可能是次效基因.

    作者:曾勉;陈思东;谢灿茂;汪保国;冯怿霞;陈漫霞;李碧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Cox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992~2000年间接受手术治疗的97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进行研究.选择14个可能对食管癌切除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研究因素,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估计预后指数,以及用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结果全组3年生存率78.29%,5年生存率68.81%,中位生存期为97.49月.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临床分期、肿瘤部位、侵及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个数.结论全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较高,食管癌肿瘤临床分期是食管癌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病人,在临床分期的较早期实施手术,对患者预后及提高术后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作者:黄志刚;李学民;范增林;王世合;杨新生;李春章;张云杰;王伟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细胞粘附分子变异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变异体(CD44v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v6蛋白在120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CD44v6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7%(38/120);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且随着Dukes'分期的加深,CD44v6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CD44v6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1),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CD44v6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患者生存时间有关.CD44v6可能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郜文秀;杨艳芳;梁小波;李耀平;李佩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及一级亲属GSTM1基因型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谷胱甘肽转硫酶M1(GSTM1)基因型,探讨GSTM1基因作为肺癌遗传易感性标志物的意义.方法采用基于家庭和医院病例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双重PCR方法检测其GSTM1基因型.结果肺癌组GSTM1基因缺失率为71.43%(45/63),肺癌亲属组为74.19%(46/62),住院对照组为53.33%(16/30),健康体检组为51.06%(24/47).肺癌组、肺癌亲属组GSTM1基因缺失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和0.01);与健康体检组相比肺癌组的OR为2.4(95%CI=1.09~5.29):肺癌亲属组的OR为2.76(95%CI=1.23~6.180).肺癌亲属组的GSTM1基因缺失率也显著高于住院对照组(P<0.05),OR为2.51(95%CI=1.01~6.24).对肺癌病人及非病人吸烟、GSTM1基因缺失因素进行叉生分析,吸烟与GSTM1基因缺失对肺癌发生的危险有协同作用.结论 GSTM1基因可作为肺癌遗传易感性标志物.

    作者:罗晨玲;陈清;曹文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同地区小学师资函授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是面对激烈竞争,战胜各种生活压力,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1].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职业人群,特别是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小学教师,其心理健康状况还可直接影响小学生心理状态以及个性发展.为了解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海南和辽宁两地的小学教师函授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陈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社区居民预防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高血压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不但引起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而且病程长,预后差,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同时还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探索在社区居民中开展预防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从2004年6月份开始,对居民进行了预防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巧云;李景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环境卫生标准化的概念及制订

    环境卫生标准是从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和保证人类生活质量出发,对生活环境中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以法律形式做出的量值规定,以及为实现量值所作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经国家标准化主管部分批准,并以一定形式发布的法定卫生标准.简言之,环境卫生标准包括量值部门和用文字描述的技术行为规范2个部分.为使预防医学工作者对环境卫生标准有进一步的了解,现将环境卫生标准体系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尹先仁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