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组成为杏仁、白蔻仁、生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朴、半夏,近几年来我采用三仁汤治疗眼科虹睫炎10例,角膜炎12例,慢性结膜炎20例,中心型浆液性视网膜10例,疗效确切,举例如下.
作者:郭晋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乌梅丸加减治疗眼干口干一例2004年9月27日,陈某,女,60岁,双目干涩,目困喜闭,视物模糊,口干,动则好转,静则干涩异常,夜间尤甚,不喜饮水,尿频,腰困重,呼吸气短,舌红干裂无苔,脉弦,病已一年,服杞菊地黄丸无效,诊为肝经气化不利,拟乌梅丸加减:乌梅20g,川椒12g,黄连6g,黄柏9g,肉桂6g,炮姜6g,党参10g,当归10g,白芍15g,吴萸6g,山萸肉10g,潼蒺藜15g,刺蒺藜10g,细辛2g,3剂.
作者:何运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舍脉(包括舌)从症法,是临床上认症识病过程中一种较高层次的,准确把握疾病的一种识症手法.多见于症情复杂,寒热交错,真假难觅,脉症不一,而施治又必须有所取舍之时.若运用得当,常能取得较好疗效,资举隅数案如下.
作者:吴燕燕;乔艳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靳三针对小儿脑瘫脑血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小儿脑瘫患儿在靳三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做多普勒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收缩峰流速(Vs)均有明显加快,与治疗前比较,P<0.001,阻力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01.结论:靳三针可改善颅内血供高阻力状态,增加脑血流量,有利脑功能恢复.
作者:刘卫民;袁海斌;王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据统计,脑卒中幸存者中约有70%-80%残留不同程度的偏身肢体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4年7月-2006年4月笔者运用中医点穴方法治疗本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永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调神、温经、通督三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调神、温经、通督三步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法,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8.0%、治愈率为72.0%,对照组分别为84.8%,52.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调神、温经、通督三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卫东;王丕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们自1995年8月以来,共收治难治性肾病39例.经中西医结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突出补肾活血的疗法,迄今随访1至4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志强;马静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胎儿生长受限,围生儿死亡率为正常儿的4-6倍,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远期也影响儿童及青春期的体能和智力发育,鉴于传统西医的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旨在寻找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以改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提高人口素质.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104例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显著,对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及提高人口素质有积极意义.
作者:兰素华;解葆冬;李立功;陈秀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祛疣汤联合聚肌胞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洗并配合聚肌胞针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聚肌胞肌注治疗,每1周为一个疗程,6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4.125,对照组为70.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祛疣汤配合聚集胞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新;王学军;杨静娟;朱艾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颈椎和腰椎的骨质增生常导致颈强直及行动不便,甚至疼痛麻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质量,我们研制的骨刺合剂达到了治疗颈强直及腰背疼痛的效果,经临床使用总有效率达91.9%,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晋巧;郭强;郑先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自2005年3月开始我们依据中医药学理论,针对高脂血症患者中形盛体胖、消谷善饥、腹胀中满、大便秘结、疲乏无力的胃热脾虚型的肥胖患者试制了降脂汤.两年来,在临床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卫建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虹睫炎是一种常见的前葡萄膜炎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程多在3月以上.
作者:徐峰;朱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独肾再发结石的中医中药治疗与保健.方法:用北京研究院拟定的排石溶石验方随证加减治疗8例独肾再发结石患者,结石大者辅与1-2次碎石治疗.结果:5例用排石溶石验方治愈,3例辅与碎石后治愈.病程短者3天,长者21天.结论:排石溶石验方对独肾再发结石的治疗和保健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若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妇科慢性附件炎症为临床多发病,其中因经久不愈形成包块者也较常见.西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自拟公英汤临床加减运用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季春红;尹中信;路臻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烘热面赤、潮热汗出、烦躁易怒、情志异常等一系列症候群.笔者在2000-2006年间,应用加味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7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志;高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院自2002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自制腰腿痛合剂、腰椎间盘外敷1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0例,其中80%患者随访3-6个月,无复发,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磊;司道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关节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时称为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足趾部,患部的异常肿痛常使患者感到疼痛难忍.自1995年,作者应用四妙丸加味内服为主配合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顺文;那玲丽;杨建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好发于8岁左右儿童.常因上呼吸道感染、颈部炎症等引起[1].临床表现为突发或缓发斜颈、颈痛和运动受限[2].脱位复位后,由于小儿好动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家长又忽视了进一步对颈椎的保护(如提前解除颈围领的保护等),故造成寰枢椎半脱位的复发.
作者:王俊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自拟益气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通过益气和胃,敛疡生肌,促进溃疡愈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杨宪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实验动物学与中医药学关系密切,实验动物学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药学反过来亦可丰富实验动物学内容.事实证明,现代中医药学与实验动物学相结合有利于科学化、客观化、定量化地阐明中医药理论,从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杨镇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生态学基础原理与中医学的关系.方法:根据相关文献、科研成果,对议题进行论述.结论:生态学基础原理与中医理论两者极为相似,部分理论不谋而合,互相渗透;生态群落有分层现象,中医作用于机体也分层次;生态学有动态循环,中医也有恒动观念;生态学有生态平衡,中医也有阴阳平衡.故可用生态学理论解释和阐明中医学某些理论,也可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中医药.
作者:容景瑜;李毅敏;陈壮忠;容景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心身医学是当今社会一门新兴学科,而祖国医学对其认识已有两千年历史.中医学从独特角度解释了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预防及治疗方法,丰富了医学的诊断手段,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去研究.
作者:马冲;陈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一般用手术切除治疗者多,用中医药保守治疗者报道甚少.从2002年-2006年我们用自拟方二甲消癥散治疗卵巢囊肿30例,并以20例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为对照组,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德全;杨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贴穴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中药灌肠配合贴穴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妇乐冲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灌肠配合贴穴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妇乐冲剂.
作者:施丽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加地塞米松静滴迅速缓解嵌顿痔剧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顺应当今痔症治疗新理念;治疗目的的重在消除症状而非根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100例嵌顿痔患者作为研究对对象,分为治疗组(双黄连粉针加地塞米松)50例,对照组(双黄连粉针)50例.两组均配合自拟痔疮坐浴液局部熏洗,用药1-2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并量化评分比较.结果:对疼痛单项症状明显缓解,治疗组用药1.5-2 h疼痛开始缓解,用药后3-12 h疼痛完全缓解,疼痛积分下降率达100%,两组间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疼痛证候临床痊愈率为88%,对照组临床痊愈为32%,治疗组疼痛证候临床痊愈率效优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天数比较,治疗组用药1天占54%,对照组用药1天占2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加地塞米松能迅速缓解嵌顿痔的剧痛.双黄连粉针治疗嵌顿痔疗效确切,但其安全性末能完全保证,个别有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邬裕琼;朱涛;黄慧琳;郝建军;郑磊;关文秋;罗湛滨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切除术后引起含胆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临床常见病程迁延,久治不愈.
作者:刘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131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及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黄疸型肝炎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王红霞;席玉红;李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复元活血汤合消肿止痛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7年2月踝关节扭伤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运用复元活血汤合消肿止痛膏治疗踝关节扭伤32例,对照组予西药氯唑沙宗片、乙酰螺旋霉素片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6.88%,对照组治愈率93.7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合消肿止痛膏治疗踝关节扭伤中医治疗效较好.
作者:周俊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喘息性肺炎是严重威胁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病情严重,以往主要靠经验法运用抗生素治疗,近年来,抗生素的应用逐渐升级,不但经济负担加重,而且其毒性和过敏、耐药性等副作用愈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关注.
作者:牟建珍;杨志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能衰退、神经内分泌失调所出现的生殖系统变化和一系列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笔者在临床中使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本病42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蔡东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程长、易反复,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振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在1997-2004年间,笔者应用仙方活命饮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朱家炎;范淑明;李淑贞;蒋倩如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入银黄注射液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ary otitis media,SOM)的效果.方法:于2001年1月-2004年1月共治疗60例(76耳)SOM患者,其中对30例(40耳)SOM患者行鼓膜穿刺,并向鼓室内注射银黄注射液,配合中医辨证治疗作治疗组;对照组30例(36耳),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口服抗生素等.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疗效,对两组的总有效率和治疗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9%,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经统计学处理P值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结论:本疗法可提高SOM治愈率,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荐.
作者:陈宇;唐月英;张国庆;谢秀平;曾屹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更安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以更安汤(处方:生地黄、熟地、白芍、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炒枣仁、龙骨、牡蛎、知母)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更年安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治愈15例,有效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中治愈8例,有效3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93%.二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更安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肯定.
作者:王燕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医外治法治疗变形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2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72)给予中药布袋热敷法配合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n=70)给予吲哚美辛口服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军君;金远林;王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疗效及进展.方法:对几年来临床上采用中西医治疗痛风的方剂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及结论:中医药治疗痛风方法多样,疗效可靠,副作用小,从而达到长期用药,终根治的目的,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中西医结合则扬长避短,值得推广.
作者:何文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主要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评估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并得出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疗效显著,副反应小等优势.
作者:曾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总结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从文献报道来看,疏血通注射液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梗死,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血栓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李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升陷汤是张锡纯在对《黄帝内经》宗气理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而成的,载于《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卷中.方中药物虽然只有五味,但其组方却极其严谨,用于临床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智伟;黄晶;赵瑞;陶功定;穆俊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糖尿病脑梗死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结合西医对糖尿病脑梗死的认识及古今用药规律,目前治疗多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本文把临床上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总结如下:
作者:丁为国;姚庆萍;张景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小檗碱(berberine),常用名黄连素,多为毛莨科黄连属植物,常由黄连、黄柏、三棵针的根茎中提取,其主要成分,属异喹啉类生物碱.其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各型流感病毒、阿米巴原虫、钩端螺旋体也有效.[1]
作者:刘欣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与红斑性胃炎等)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比较难治病之一.从中医诊治慢性胃炎有清胃泻热、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理气解郁与化痰和中等方法.
作者:孙秀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白天精神不振,夜间失眠的一组症候群,我们采用分昼夜调阴阳之法,运用白日方和夜晚方两种中药方来治疗此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作者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的葛根芩连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黄芪建中汤、肾气丸、旋覆花汤等为基本方治疗各型肠易激综合征,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沈卫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前列腺炎虽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未见前列腺炎的记载,但在零散的医籍中有对该病证的描述.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现代中医泌尿、男性科及男性前阴病范围.主要是指男性排尿道路阻塞不畅,尿频、尿少、尿急、尿痛,余沥不尽,尿口滴白或有灼热感,会阴不适等.
作者:孔凡涵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中老年人气虚的生理特点和血瘀的病理变化与冠心病心绞痛密切相关.分析了气虚血瘀、气虚寒凝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补气法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及药物配伍.
作者:陈云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李鲤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暨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其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李老临证推崇寓补于消法,擅长保和丸加减一方多用,独具匠心,疗效卓著.兹将其学术思想及保和丸化裁治验整理如下.
作者:何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运用中医学理论和药膳学理论.对妇科疾病进行辨证施膳,以提高妇科疾病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分析妇科疾病药膳的特点,确定药膳的基本原则,辩病与辨证相结合,予以施膳,以健康教育形式指导患者配合.结果:系统提出妇科不同疾病,不同证型药膳的原则,药膳的常用食品、药物,饮食宜忌等.结论:对妇科不同疾病,不同证型患者实施辨证施膳,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康复和防止复发.
作者:岳炜;陈润清;吴静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以神蜂精刮痧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神蜂精刮痧为主配合针刺、火罐疗法、理疗等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2例.结果:通过1-5个疗程治疗,132例中治愈81例,好转43例,无效8例.结论:以神蜂精刮痧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见效快,疗效好.
作者:程林兵;戴景育;陈远泉;陈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多为因长时间的坐,或站,或不当弯腰作业,或在站、坐和运动时身体的姿势不当,动作不协调而致,或受扭伤或闪挫、震动伤而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致病机理是由于上述因素使腰椎间盘不断受到挤压牵引、扭转等的外力作用而变形,逐渐发生退化,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而失去弹性,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潘胤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因腹腔内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所致.笔者从1989年以来,每遇腹痛病人,都试用推拿背俞穴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将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所治268例腹痛病人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对NF-k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C57小鼠复制Lewis肺癌模型后,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十全大补汤及CTX处理,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NF-kB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十全大补汤组及CTX组NF-kB基因呈低表达(P<0.05).结论:抑制NF-kB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十全大补汤抑瘤作用的机理之一.
作者:张永军;包素珍;孙在典;张爱琴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