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 2006年7月对榆次区33家医疗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2005年7月1日~2006年6月30日法定报告传染病15种(乙类11种、丙类4种)1 557例,漏报率为0.26%.乙类传染病1 200例,无漏报病例.丙类传染病357例,漏报率为1.12%.流行性腮腺炎漏报率为3.42%.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10.53%.结论 榆次区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乡镇级高于市区级.
作者:李翠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汉中地处秦岭山脉以南,气候潮湿,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900mm以上,水资源特别丰富.汉中市共有自来水厂16家,仅能满足城市人口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许多单位和村镇用水大多采用自主打井,自备分散式供水的方式,供生产生活用水.对全市水源水的卫生状况和供水水质进行了连续8年的跟踪监测调查,现将结果统计分析.
作者:张木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暴发和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流感监测和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网络实验室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实验对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6年春季本市共报告局部暴发流感疫情11起,流感样病例193例,对7起疫情采集鼻咽拭子标本43份,分离流感病毒26份,分离阳性率为60.47%(26/43),均为乙型流感病毒株(Victoria系).结论 无锡市2006年春季流感暴发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暴发时间集中在2006年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引起流感暴发的毒株为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
作者:缪小兰;尤凤兴;吉杏生;丁珊;季亚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曾是邹城市流行较广、发病较多、危害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多年防治,1992年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并通过山东省、济宁市卫生、畜牧部门的考核验收.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济宁市的梁山县局部地区的人、畜间出现了布病疫情.
作者:孔德怡;解瑞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全市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12个区、县疾控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传染病诊断符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存在差异.核实569例乙肝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4.32%;核实328例菌痢病例,诊断符合率为65.55%.结论 传染病诊断准确性已经成为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应加强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和传染病的核实诊断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严钏元;包风云;张克俭;田辉;郭晓琨;陈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建筑业农民工健康知识需求情况.方法 对600名武汉建筑业农民工进行调查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作内容完全相同的问卷调查,对需求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农民工健康教育需求增加,获得和希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节目、报纸、杂志或其他读物.结论 在开展农民工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知识宣传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的健康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作者:吴莉莉;李俊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历史上呼伦贝尔市肺结核疫情非常严重,历年调查资料显示:在牧区、农村和少数民族集居区,肺结核患病率高达2 000/10万,甚至达3 000/10万.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1 040/10万,是全国平均患病率(367/10万)的2.83倍;涂阳肺结核患病率212.06/10万,是全国平均患病率(122/10万)的1.74倍;菌阳肺结核患病率264.10/10万,是全国平均患病率(160/10万)的1.65倍.呼伦贝尔市肺结核疫情正处于高流行期间.
作者:李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对全省煤炭、化工、冶金、建材职业病多发企业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较多问题: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率分别为42.67%、9.58%、25.08%;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为34.34%,存在有职业禁忌症人员未调离职业病危害岗位现象;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率、竣工验收率分别为46.67%、10.94%,情况不容乐观.提出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对策: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和培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以提高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作者:高锦辉;李玉兰;卢建凌;杨智民;张泽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探讨认真开展餐饮业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必要性,笔者于2007年1~3月对随州市1 323家餐饮业单位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及餐饮业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在随州市餐饮业当中几乎是0开展(0.83%),食品卫生状况十分令人担忧,也说明,现行卫生监督工作的方针和策略是错误的;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应放在认真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上,应放在严把卫生许可关上.
作者:徐启安;陈秀丽;冷军;魏全富;方长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对医疗机构的监督1.1 疫情报告和监测按照《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时应按要求及时上报;国家还建立了艾滋病的专项监测,如哨点监测、行为监测、自愿咨询监测等,医疗机构应按要求履行监测职责.
作者:王书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当地性病流行状况和趋势.方法 通过对当地性病疫情报告卡进行整理、统计,采用前后对比和比例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林芝地区性病疫情逐年增长,发病率已高于全国和西藏自治区的平均水平,除HIV/AIDS外其它7种性病均有报告.结论 林芝地区的性病疫情流行状况和趋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塔嘎;果洛;曹艳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随着麻疹疫苗广泛使用,昭通市麻疹发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横向比较,昭通市麻疹发病率仍较高,局部地区还有爆发.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结合疫情探讨麻疹的控制策略及措施.
作者:张永瑞;曾义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中一项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历来是党和政府重视、关怀的工作.国务院、卫生部和市卫生局都制订了结核病防治的中长期规划,每年召开各类专题会议,下发有关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文件,使结核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闵行区卫生局依据国家和上海市结核病防治规范和要求,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经济的管理措施,提高了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作者:王跃;许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黑龙江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因素,总结麻疹防控经验,对黑龙江省2006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显示,2006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麻疹病例3 428例,报告发病率8.93/10万.0岁组儿童815例,占总病例的23.8%;15岁以上成人病例为1 558例,占总病例的45.4%,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现象.易感人群的积累、流动人口增加、院内感染等是造成麻疹流行的主要因素.
作者:马玉杰;安志杰;薄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县辖区内医疗机构对可疑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转诊情况,从而提高转诊到位率.方法 对2005年收到的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卡、病人的转诊单、结核病人登记本与各医疗机构门诊核对到位情况等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到结核病疫情报告卡325张,转诊单220张,转诊率67.69%;县级医疗单位共转诊200例,转诊到位113例,到位率56.5%;乡镇卫生院转诊20例,到位9例,到位率45%.结论 县级医疗机构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来源,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结核病疫情报告及转诊制度,规范转诊程序,防止截留结核病人现象的发生,以提高转诊到位率.
作者:王娅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龙岗区是深圳市的一个大区,下设13个街道办事处,全区人口三百多万,企业七千多家.为了解龙岗区的职业卫生现状,通过收集龙岗区2003~2005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行业分布、接触各种有毒有害作业工人数量、职业病发生情况、职业病多发行业等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曹乐胜;段小贝;林琳;张茂棠;刘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对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需求的提高,对免疫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探索适合不同地区常规免疫需求的免疫服务模式,改进常规免疫服务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为全省制定适宜的免疫服务策略提供依据,在全省选择3个县开展儿童常规免疫不同服务模式实施效果研究.
作者:陈超;林琳;郑文毅;张运祥;田新;曹风瑞;刘影;李大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儿童麻疹的发病特点与危险因素,以利有效预防和早期控制直至终消灭麻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2000年诊治的麻疹206例,将确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72例为接种组,无接种史的134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麻疹疫苗接种组较未接种组症状轻,病程短,合并症少,恢复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麻疹发病年龄后移,发病季节高峰呈动态变化,潜在危险因素主要为症状及并发症变迁、免疫空白、无效接种、社会环境因素等.结论 加强基层预防接种的监管力度,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杜绝免疫空白及无效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直至消灭麻疹发生的基本的措施.
作者:薛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邹城市卫生防疫站扎实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发挥民主管理作用,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促进了全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
作者:刘开军;程学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定技术规范,在国际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但正式在我国的食品行业实施不到十年时间.
作者:董鹤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样品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方法 在原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软件上连接条形码技术,用于样品受理、送检、接收的整个样品收发工作流程.结果 样品条形码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减少了差错,方便检验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获取信息.结论 条形码技术是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样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邱晓枫;赵敏;程彬;李学梅;魏根娣;姚怀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印发〈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昆政发[2004]32号)和市编委《关于同意在开发区和各镇设立预防保健所的批复》(昆编[2004]25号)精神,市卫生局分别印发《昆山市镇级预防保健所组建方案》、《昆山市市镇两级公共卫生机构层级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者:朱培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为评价合理投入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目标的卫生经济学效益.方法 对天津市某区2005年1~6月的流行性腮腺炎爆发进行分析.随机抽取就诊的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61例,结合治疗情况,电话调查其相应的家庭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结果 接种1剂次MMR与2剂次MMR的成本-效益比(即:接种MMR三联疫苗的成本与患病后损失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之比)分别为1:2.38和1:1.23.结论 MMR疫苗对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而且显示出经济效益优势.
作者:高俐;左丽娟;来宝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根据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大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05年在全市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推行了卫生安全管理员制度,对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管理员实行了资格审查、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监督检查、表彰奖励制度[1].经过二年运作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雁宏;孙占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食物中毒事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它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影响性大的特点,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食物中毒事件在处理或干预时,如果方法偏差、处理不及时、应对不正确,往往会诱发社会问题,从而导致危机,演变为社会安全事件,将对社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在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时,卫生监督机构如何快速准确地收集食物中毒信息,正确、科学地制订干预方案,避免中毒事件演变为社会安全事件,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唐德军;聂刚;彭淑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就政府层面设立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一探索分析.1 政府层面建立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的必要性1.1 政府层面建立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但农村公共卫生的地位和作用在地方政府的全局工作中显得不太突出和重要,由此决定了农村公共卫生在地方政府中仍被看成是卫生部门的事,造成部分工作无法启动或打不开局面.
作者:程志华;许国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准确把握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作者:杨维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2月25日下午,厦门市思明区发生一起涉及5所幼儿园32名教师的食物中毒事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证实这是一起食用未煮熟菜豆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邓辉强;陈颖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由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引发的法律纠纷日渐增多,依法妥善处理好这类纠纷,对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使一些不良反应纠纷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难以保障,影响了国家免疫规划目标的实现.
作者:李振伟;董爱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概念1.1 期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卫生行政执法活动中行政机关(复议机关、人民法院)、行政相对人(申请人、当事人)应当遵守的时限.
作者:方冬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公正执法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为正确有效地实施卫生法律法规,保证卫生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作者在阐明卫生行政执法公正性含义的同时,对影响公正执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公正执法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从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和加强队伍建设四方面入手,以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卫生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作者:安雨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食品卫生行政处罚证据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食品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依法收集的、用以证明食品卫生违法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材料.调查取证是食品卫生执法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的质量,甚至会因证据不足而使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诉讼中败诉.
作者:梁懿;王宝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针对北京市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的现状,分析出二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选择:厘清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的关系,成立社区公共卫生专门管理机构,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扭转医疗、卫生服务主体的状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制度相结合的思路.
作者:戴卫东;陶秀彬;王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自社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以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意外伤害、癌症、心理疾患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环境污染、职业性危害、社会压力增加、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运动量减少等因素均有密切的关系[1].与此同时,一些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也与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有密切的关系[2].作为承担促进和守护公众健康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面临新的威胁健康的形势时,如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健康问题,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高公众健康素质至关重要.
作者:彭朝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高校医护人员向学生提供性/生殖健康服务的知识、态度、能力及面临的困难,探讨如何改进满足学生性/生殖健康需求的优质服务.方法 以不记名问卷方式对昆明市10所高校234名高校医护人员进行性健康服务KAP调查,并用SPSS 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66.67%的被调查人员支持对大学生开展性健康优质服务,90.17%的人表示愿意积极主动给予学生帮助,但76.07%被调查者反映缺乏生殖健康相关知识,19.66%羞于开展此项服务(无男女差异).结论 在HIV高流行的云南开展性健康优质服务已势在必行;高校医护人员生殖健康服务能力急待提高.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满足青年性/生殖健康需求多层面服务平台将是高校PHC努力的方向.
作者:马承鹏;张河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对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增进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鼓楼区已初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培养制度,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唐伯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本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发展不均衡等,提出了综合医院参与卫生服务,社会各界支持社区卫生发展,从政府部门、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社区居民三方面改变自身意识、行为,打破阻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怪圈的建议.
作者:任涛;胡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据2005年朝阳区死因统计结果显示,仅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就达5 947人,占全部死亡总数的72.91%.
作者:徐晓莉;杨军;刘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仅要关注人的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提高.随着本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完善,市民健康素质也得到了较快、较好地提升.
作者:何恩奇;王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通过对美国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简要分析,结合非典后我国卫生应急体系的建设阐述了如何通过政府职能,实现社会资源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者:郑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苏州市区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系统.方法 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技术储备,加强体系建设.结果 监测应急预案主要涉及预防、分级、上报、协调、检验、完善、后勤保障、健康评价等环节.苏州市区饮用水突发事件检测组织体系、仪器设备、监测方法基本完备.结论 应急监测工作是饮用水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基础,是应急处理的决策依据.
作者:李建;李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学校构成情况,抽取4个设区市及其所辖的6个县,调查学校200所,老师400名,学生998人,学校疫情报告人146人.调查内容主要为饮食饮水、卫生保健、生活环境、疫情监测、应急工作、宣传与培训等.结果 26%的学校设置了医务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足量保健医生的学校仅占14%.住宿学生多寝室的人均面积小于2m2的学校占42%.78%的学校饮用水为非自来水,仅有1%的学校饮用水消毒工作完全合格.61%的学校食堂不合格.38%的学校疫情报告人不了解晨检工作.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应配备足量保健医生,加强对学校疾病控制技术指导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袁辉;程慧健;罗利群;王健;付俊杰;唐松;胡佳;刘磊;贾忠彬;王小文;宗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调查分析.方法 对疾控机构人员数量分布、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综合分析.结果 疾控人员总量(1.96/万人)基本满足要求,但人员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分布不平衡.结论 太原市疾控机构对年青、高素质疾控人才有较大需求量,对在职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和项目培训等以提高专业素质.
作者:郝福华;杨俊梅;赵桂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