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国际刊号:80-596
  • 国内刊号:1673-7202
  • 影响因子:1.26
  • 创刊:200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596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世界中医药杂志   2011年1期文献
  • 复方中药强骨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愈合程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强骨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愈合程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中药强骨饮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脱氧吡啶酚(DPD)水平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P、DPD水平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腰椎L1~L4、大粗隆骨密度和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L1~L4、大粗隆骨密度和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期间,观察组再发椎体骨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中药强骨饮治疗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及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且可有效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东生;苏先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的影响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Hp阳性CAG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Hp阳性CAG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Hp阳性CAG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PG(PGⅠ、PGⅡ、PGⅠ/PGⅡ)、炎性反应递质水平、胃液pH值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数变化情况,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H值、炎性反应递质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PG(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pH值、炎性反应递质水平(IL-6、TNF-、hs-CRP)、血液流变学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G(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四联疗法可以对Hp产生抑菌作用,有效控制Hp阳性CAG患者的PG、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保护胃黏膜,发挥良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庞海江;许家艳;丁守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肾炎康复片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炎康复片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肾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sPGN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疲倦乏力、口干、盗汗、浮肿、蛋白尿及血尿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尿蛋白(UAER)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治疗MsPGN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肾功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疗效明显.

    作者:董艳华;朱桂栋;王琳琳;王凤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调肝补肾消积分期疗法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调肝补肾消积分期疗法对稳定期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免疫功能、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队列设计的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一线化疗结束后病情稳定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调肝补肾消积分期疗法.分析比较2组治疗后卡氏评分(Kanofsky Score,KPS)、生命质量评分(EORTC-QLQ-C3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水平、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结果:观察组KPS评分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EORTC-QLQ-C30)评分中躯体、角色、情绪功能及总体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证候总分、情志抑郁、不寐、心烦易怒、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口干舌燥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水平、CD4+水平、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FS、M-PFS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中医调肝补肾消积分期疗法能缓解稳定期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及抑郁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改善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孙学然;杨克;吕玲玲;陈敬贤;郭元彪;阮铭;应海峰;沈小珩;郑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健脾固肾化瘀组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及肾脏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化瘀组方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肾脏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病房的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口服,3次/d)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固肾化瘀组方,1次/d,2组患者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2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肌酐(Scr)、胱抑素C(CysC)、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CⅣ)指标以及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蛋白、Scr、CysC、TIMP-1、TGF-β1、CⅣ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固肾组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降低尿蛋白,还可以有效改善血清肾功能指标与肾脏纤维化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吕树泉;宋慧丽;韩中千;张淑芳;苏秀海;王元松;于文霞;刘爱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补元聪脑汤联合针灸对老年痴呆(肾虚痰瘀型)患者疗效及MMSE、Hcy、Aβ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元聪脑汤联合针灸对老年痴呆(肾虚痰瘀型)患者疗效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肾虚痰瘀型老年痴呆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元聪脑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MMSE、Hcy以及Aβ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76%显著高于对照组69.39%(P<0.05);治疗后2组倦怠乏力、智能减退、肢体困重、言语颠倒、小便失禁、头晕耳鸣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定向力、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cy和Aβ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元聪脑汤联合针灸能够有效提高改善肾虚痰瘀型老年痴呆患者Hcy和Aβ水平,提高认知功能和临床疗效.

    作者:高翔;白瑞;景蓉;韩雪萍;臧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方联合三联疗法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炎性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方联合三联疗法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炎性反应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CAG患者16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益气活血方,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炎性反应递质、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观察组痞满、脘痛、纳呆、嗳气、乏力、上腹压痛及舌象的总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32(IL-3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CAG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安全有效,并对其机体的炎性反应和血液流变学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国庆;刘红军;梁素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递质和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递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4例,依据随机对照试验(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7d.比较2组疗效,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炎性反应递质及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咯痰、喘息、咳嗽、哮鸣音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低于对照组而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占预计值、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炎性反应递质和肺功能.

    作者:朱建军;张远军;朱建华;张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湿疹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肤轻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应用复方紫草油治疗.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机体免疫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在调整用药后缓解,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紫草油治疗小儿湿疹效果理想.

    作者:李虎羽;赵喜燕;杨俊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健脾生血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索健脾生血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同济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患者1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片治疗,3片/次,3次/d,疗程3个月;对照组给予生血宝合剂治疗,15 mL/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调素(Hepcidin)、血清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和不良事件.并随访2组心血管事件次数,住院次数与全因死亡率.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完成了前3个月的治疗,随访期间脱失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1例患者退出研究,随访期间脱失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贫血有效率98.6%,对照组有效率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β、血清TNF-α、血清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异常,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随访,观察组心血管事件人均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2组住院次数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片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伴贫血,减少心血管发生次数,并且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与提供准确足量铁元素、抑制铁调素表达,抑制慢性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李贵平;欧阳慧;杨晓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身痛逐瘀汤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治疗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股骨头坏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方案上加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1剂/d.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SF-36生命质量量表)、髋关节Harris评分、Mc-Millan疼痛评估表、骨密度、骨钙素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2组治疗后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增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S-R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骨密度、骨钙素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增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低切还原黏度(LRV)、全血中切还原黏度(MRV)、全血高切还原黏度(HR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对股骨头坏死有理想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

    作者:张有为;杨军琪;李小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排石汤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术对肾结石患者肾功能、尿液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排石汤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对肾结石患者肾功能、尿液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2组均行ESWL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排石汤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统计手术前后2组患者肾功能及尿液代谢状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14 d 2组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各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仍高于术前(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内2组患者高尿钙症、高草酸尿症、高尿酸尿症、低尿量及低镁尿症等尿液代谢异常发生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排石汤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可保护患者肾功能,降低尿液代谢异常状况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彭仁德;金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痰热互结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氧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痰热互结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反应递质、免疫功能、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VMC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补液、营养心肌等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陷胸汤合丹参饮方剂,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氧自由基、炎性反应递质、免疫功能、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清丙二醛(MDA)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功酶(CK-MB)、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6、IL-2、TNF-α、INF-γ、CD8+、AST、LDH、CK、CK-MB、ET-1、MDA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CD4+、CD4+/CD8+、CD3+、NO、SOD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减可通过降低血清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痰热互结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管志伟;陈小松;宋桂华;于素平;张岩;吕伟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2组均行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围手术期基本预防措施,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舒筋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14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统计2组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观察术前及术后2组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降低,术后14 d观察组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降低,PT、APTT明显升高(P<0.05),且2组术后3~14 d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升高,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法(VAS)显著降低,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周海涛;闫志刚;李永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麻杏石甘汤对重症肺炎肺功能及微观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化裁辨治对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微观指标、病情进展影响性,为重症肺炎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12例,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化裁辨治.2组均连续治疗2周(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大呼气中段流量(maMMF)、氧合指数(IO).微观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RWD)、血小板分布宽度(PWD)、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病情变化指标: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PIS评分情况.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结果:2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P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RR、FVC、FEV1、maMMF、IO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观察组RWD、PWD、HMGB1、TNF-α、PCT、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0 d内死亡4例,死亡率7.14%,对照组死亡7例,死亡率12.50%,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辅助西药化裁治疗重症肺炎能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呼吸功能,减缓病情进展,更具优势,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程永华;彭书玲;王元元;杨自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银屑灵片对银屑病肥胖患者血清瘦素动态表达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银屑灵片对寻常型银屑病肥胖患者血清瘦素动态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男性银屑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银屑灵片,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后1、2个月评价中医证候积分、皮损程度及体重指数(BMI),以及血清瘦素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较对照组的73.3%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2个月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MI与皮损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2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BMI与皮损PA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组间比较以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组间比较以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银屑灵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BMI,减轻银屑病皮损斑块的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瘦素水平以调节机体的代谢状态,通过调节瘦素水平从而降低IFN-γ水平,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作者:邓家侵;何伟;危建安;刘全知;伍慧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乌梅丸对胃肠感染模型小鼠血浆Th1、Th2淋巴细胞因子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胃肠感染模型小鼠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对小鼠血浆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淋巴细胞因子和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小鼠30只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接受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灌胃制作感染性腹泻模型,空白组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制备成功后实验组每日用乌梅丸水溶性生物碱灌胃,剂量按照按人/鼠公斤体重的等效剂量换算,空白组及模型组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0 d.比较3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3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小鼠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较模型组快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外周血Th2比例、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明显增高,但实验组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实验组Th1比例、IL-2、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干扰素-γ(IFN-γ)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升高,但模型组及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可有效改善胃肠感染模型小鼠的胃肠传输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介导机体的体液免疫为主.

    作者:陈志彪;葛俊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扶正抗癌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肺癌基因Bcl-2、抑癌基因Bax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对小鼠Lewis肺癌抗转移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C57BL/6小鼠50只,雌雄各半,每只小鼠腋窝下接种肿瘤细胞0.2 mL造模,24 h后,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扶正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药21 d后取出完整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ewis肺癌组织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Lewis肺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WB法)检测Lewis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扶正抗癌方药可以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显著升高Lewis肺癌组织中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MMP-9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在升高Lewis肺癌组织中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表达方面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模型组Lewis肺癌组织中VEGF、EGFR表达显著升高,扶正抗癌方药可显著降低Lewis肺癌组织中VEGF、EGFR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铂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扶正抗癌方总体上较顺铂作用偏弱,但依然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抑制肺癌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激活Bax的高表达,下调肺癌细胞中VEGF、EGFR、MMP的表达.

    作者:周婷婷;茆俊卿;张传名;陈永昶;张蕾;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确定预后因素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人群,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三科收治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74例,根据治疗手段分为化疗组19例,中药组21例,中药联合化疗组34例.结果:中药组、化疗组和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61、521和769 d,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39、195和245 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9%、67%和67%,3年生存率分别为27%、16%和37%,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17%.单因素分析得出中药静脉治疗≥8疗程或口服中药≥6月(P<0.01,r=0.48)、靶向治疗时间≥1年(P<0.01,r=0.33)和并发症(P<0.01,r=-0.28)为预后影响因素.对靶向和化疗进行分层后,仍得出中药干预为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同样得出中药干预(OR=0.09)和靶向治疗(OR=0.15)为预后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群体带来获益.

    作者:黄婉怡;赵丽红;田建辉;徐蔚杰;周蕾;姚逸临;慕晓艳;肖凌;刘吟絮;朱丽华;侯宛昕;尤圣富;李和根;周之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WHO国际植物药监管合作组织(IRCH)第二工作组章程介绍

    国际植物药监管合作组织是由WHO与多国政府发起成立的国际性合作组织,致力于通过完善植物药监管规章,保护并促进公众健康与安全.我国为该组织下属第二工作组(WG2:Quality control of herbal materials and products(including reference standards)的主席国,针对植物药对照物质开展合作和交流,以加强植物药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本文对作者起草的WHO国际植物药监管合作组织(IRCH)第二工作组章程的英文全文加以介绍,以期为相关国际交流和合作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聂黎行;戴忠;马双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97例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针对高发病率结肠息肉在病理类型明确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布规律调查,以期在辨证分型基础上指导其治疗和预防复发.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电子肠镜检查和有明确病理活检结果的患者606例进行发病率统计,选择其中97例炎性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结肠息肉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依次为管状腺瘤(62.38%)>炎性息肉(16%)>绒毛状腺瘤(13.87%)>增生性息肉(4.95%)>锯齿状腺瘤(2.81%).炎性息肉发病率男性(61.86%)>女性(38.14%);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20%、33.33%、46.67%;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51%、27.03%、59.46%.炎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瘀阻证(38.96%)>脾肾阳虚证(31.17%)>脾虚夹瘀证(19.48%)>肝郁气滞证(10.39%).湿热瘀阻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54.77%)>女性(45.23%),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9.13%、43.48%、17.39%,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36.84%、34.78%、21.05%.脾肾阳虚证结肠炎性息肉患者的发病率男性(61.11%)>女性(38.89%),其中男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67%、30.43%、56.52%,女性青年、中年、老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4.29%、35.71%、50%.结论: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以老年人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同一年龄段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中医证型以湿热瘀阻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湿热瘀阻型结肠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中青年大于老年的趋势.脾肾阳虚型炎性息肉的发病率呈现出男性大于女性,老年大于中青年的趋势.

    作者:脱璐尧;杜文章;吕琨;徐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肠管状腺瘤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辨识易发体质类型.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结肠管状腺瘤患者449例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同时统计被调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管状腺瘤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结肠管状腺瘤患者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管状腺瘤检出发病年龄高峰段在51~60岁,占36.75%,男女在结肠管状腺瘤检出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体质为结肠管状腺瘤患者易患体质类型,其次为湿热质、痰湿质,不同年龄调查对象的阳虚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和气郁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与不吸烟结肠管状腺瘤患者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以及气郁质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是结肠管状腺瘤的易患体质类型.

    作者:吕琨;杜文章;脱璐尧;徐巍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