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1组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为7-10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作者:邢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重症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19例.采取肠外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完全胃肠道休息,治疗4周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重症UC经过4周治疗后临床痊愈36例(39.3%),好转65例(54.6%),无效18例(15.1%),总有效率84.9%.初发型,复发型和持续型UC内镜下和组织学存在一定差异,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差异.结论:初发型,复发型和持续型UC内镜下和组织学存在一定差异,肠外静脉高营养疗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绍安;邱玉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不同发病阶段的激光治疗疗效.方法:按病程将患者分为A组:1个月≤病程<3个月(40例);B组≥3个月(38例),两组均采用象限和/或后极部格栅样光凝法,记录两组的阻塞部位,激光前后视力,眼部新生血管消退率,黄斑水肿吸收情况及光凝参数.结果:两组在光凝次数及点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光凝后两组视力均有提高;B组光凝前眼底新生血管总发病率为41%,10%伴有少量玻璃体出血,A组为0;光凝后B组新生血管消退率为90%,A组无灌注区(NPA)消退率100%;黄斑水肿的好转率:A组为82.5%,B组为79%,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结论:病程在1-3个月之间NPA≥5PD光凝安全有效.
作者:陶源;周丽霞;张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3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病人行胸腔镜手术切除.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操作套管根据肿瘤位置而定,如肿瘤过大,可辅助小切口取出.结果:11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其余6例附加6cm小切口完成手术;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节细胞瘤4例;肿瘤直径平均3.6cm(2cm-8cm);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2.2d(1-7d),术后平均住院6d(3-13d).轻微并发症3例,无死亡.结论:胸腔镜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孙铁伟;葛洪刚;于伟;王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舌侧制备鸠尾并唇侧洞缘制备斜面固位法修复上前牙缺角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患者缺角缺损上前牙119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舌侧制备鸠尾唇侧洞缘制备斜面固位法治疗组(48例61颗患牙);B组(对照组)为传统的自攻自断螺纹钉固位方法组(43例58颗患牙),分别于术后第三年复查进行疗效对照观察,所获资料作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远期修复成功率81.97%(50/61颗牙),B组远期修复成功率58.62%(34/58颗牙)(P<0.01).结论:结果初步表明:舌侧制备鸠尾并唇侧洞缘制备斜面的固位法修复上前牙缺角缺损固位远期疗效优于传统的自攻自断螺纹钉固位法.
作者:刘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气道高反应情况及对多索茶碱的反应.方法:检测40例患者和40例健康人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入院时1s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吸入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后,检测吸入舒张剂后1s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患者均予抗感染治疗,I组患者加用多索茶碱,于入院后3日检测用药后1s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Vt及ILR.结果:入院时CAP患者RR值明显增高,Vt及FEV1'%显著降低;吸入舒张剂后,CAP组FEV1''%较FEV1'%有显著增加.经治后I组RR值明显降低,vt及FEVl'''%显著增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FEVl'''%改善明显.结论:CAP患者有可能存在气道高反应,多索茶碱可改善CAP患者肺通气功能及住院时间.
作者:陈菊屏;熊瑛;李国平;周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聚丙烯网塞及网状补片治疗腹股沟疝96例,对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术式的优点,并发症及术中注意事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全组均痊愈,手术时问平均48.5min,术后疼痛轻微,平均6h后即可下床活动,无感染病例,主要并发症为4例尿潴留和3例阴囊积液.42例出现术后低热.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腹股沟区生理解剖特点,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复发.
作者:苗俊革;范长清;亢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直视手术.经翼点入路,以Mayfild头架固定头部,取自耳屏前方、颧弓上缘至中线发际内做弧形切口.根据需要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再解剖瘤颈.结果:12例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成功,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评分好的10例,差的1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路径短,视野角度大,是治疗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
作者:代永庆;刘艇;王治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膀胱三角区隆起性疾病的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膀胱三角区隆起性病变患者50例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腺性膀胱炎10例,膀胱癌20例,凸向膀胱的前列腺肥大20例三组),观察其形态回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并测量其血流参数.结果:三组病变血流特点各有不同.膀胱癌组静脉的显示率比其它两组低,膀胱癌动脉大血流速度(Vmax)和小血流速度(Vmin)比其它两组高,前列腺肥大组的阻力指数(RI)比其它两组高,以上三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膀胱三角区隆起性病变的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鉴别诊断比较经腹壁超声有一定优势.
作者:单诗山;李建国;张颖;刘月洁;张万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左胸颈二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至2006年间216例左胸颈两切口食管胸中上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16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有转移者123例,总转移率为56.94%(123/216),分组标记证实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4%(7,216)、56.02%(121/216)、22.69%(49/216).2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24/216).结论:左胸颈二切口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具有病灶切除彻底、切端癌残留阳性率低,严重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的优点.
作者:王勇;刘伟良;许建华;张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123例AML患者,年龄大于55岁的称为老年组,85例.另38例年龄小于55岁的作为年轻组.同时根据FAB协作组分型诊断标准进行分型.应用标准化疗方案即3d蒽环类药物加7d阿糖胞苷进行诱导缓解治疗,达临床完全缓解(CR)后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HDAC)加柔红霉素(D)和HDAC加米托蒽醌(M)交替强化治疗.结果:年轻组2年、4年预期无病生存(DFS)分别为72.54%、27.45%,老年组分别为15.62%、3.12%.其中M2,M3生存期长.结论:年龄、AML亚型的分类,对AML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很大.当前的治疗方向,应当是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作者:张志南;申晓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晨尿、随机尿微量白蛋白(mAIB)排出率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性.方法: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和42例糖尿病患者,按24h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分为无肾病组(UAER<30mg/24h)、早期肾病组(UAER30-300 mg/24h).所有受试对象留取24h总尿量及晨尿、随机尿,检测尿mALB、尿肌酐.以UAER为对照,建立ROC曲线,评估晨尿直接法(MU)、晨尿肌酐矫正法(MC)、随机尿直接法(RU)、随机尿肌酐矫正法(RC)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晨尿、随机尿四种方法的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是,MU法:14.0mg/l、83%、82%、0.934;MC法:1.51mg/l.g、85%、81%、0.915;SU法:20mg/l、75%、64%、0.616;SC法:2.1mg/l,g、82%、71%、0.862.结论:晨尿mALB排出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价值优于随机尿;随机尿肌酐矫正法优于直接法,但是肌酐矫正法提高尿mAIB假阳性.
作者:谷廷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早期声门癌CO2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声带恢复,术后复发情况的对比观察.方法:A组:CO2激光治疗42例,B组:早期声门癌传统手术54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一年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2.3%,B组11%;三个月声带恢复情况,复发情况A组4.7%,B组7.4%,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癌术后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
作者:莫柏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临床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成了新的热点,迄今尚无重大突破,方法虽多,疗效不肯定,还需临床探讨.自2004-2005采用血液净化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述春;雷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且存在着众多的HBsAg携带者,易导致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此已引起国内学者的瞩目.但在以往的报道中,大多从实验室的角度加以探讨.现将住院病人中所发现的30例HDV感染者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张素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非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规类型,自1955年~2005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共检查出非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900例;伴有活动性出血及有近期出血痂者应用肾上腺素及喷洒凝血酶混合液内镜下前部注射止血敏治疗,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尹桂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于2002年至2006年共收治1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后16例痊愈出院,死亡2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8.5岁,发病数小时~3d入院,全部病例符合SAP的诊断标准(APACHEⅡ评分≥8分),其中4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证(AIEDS),8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3例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例合并急性心功能衰竭(ACF),3例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3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SAP的原因:胆石症12例,酒精性3例,高血脂症2例,原因不明1例.
作者:罗华荣;陈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胸腰段骨折临床上常见,常导致脊柱严重失稳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采用施行前路切除骨折椎体、椎管减压、在上下椎体间置入钛网融合器或者整块自体髂骨,并用前路钛板固定或附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共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并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12例.
作者:郑旭东;刘松鹤;孙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急腹症.由于临床表现不如非妊娠时期典型,常延误诊断,导致围产期母儿死亡率、发病率增加.通过收治的妊娠合并阑尾炎32例,对有关诊断、治疗和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总结和探讨.
作者:关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直肠炎属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亚型,为距齿状线10cm以内的直肠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在肛肠科临床中较多见.近年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及内服,疗效满意.
作者:陈知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不典型病例多,极易漏诊或误诊.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收集1993年-2006年经EVB-VCA-IGM检测诊断的IM患儿17例,分析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如下.
作者:刘慧清;陈玉琴;任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者,病死率、病残率高,位居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冠,自2000年至2005年12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80例,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140例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周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是由于鼻道及鼻咽腔阻塞而致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因此,确定病因对治疗有重要价值,CT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永杰;王锋;黄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临床常见,由于切口下方各层次解剖关系不清,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多,自1996年-2006年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次手术55例临床进行分析.
作者:张天;杨晓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卒中后尿失禁已成为其临床常见后遗症之一,卒后尿失禁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直接的痛苦,也是褥疮、泌尿系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作者:赵英子;范小红;胡庆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进展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梗死的20~40%,其死亡率高,预后差.2003年欧洲卒中促进会对急性脑卒中的处理建议中明确指出;进展性脑卒中为卒中后肝素治疗指征[1].
作者:赵红;杨正奇;王一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外周动脉狭窄闭塞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所导致的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硬化斑块形成,其次是大动脉炎引起的动脉内膜弥漫性增厚.本文旨在应用彩超显像技术,观察外周动脉出现严重狭窄(血管横断面积减少70-99%)及闭塞时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陈建国;吴邦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肛门瘙痒症临床上常见,多为慢性过程患者生活工作不便,应用盐酸异丙嗪局部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症40例收到了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男34例,女6例年龄20-60岁病程1-15年,应用药膏治疗28例,中药熏洗12例效果不佳,或好转后复发.
作者:郑培臣;张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对新生儿的影响成为一个受人关注而又有争议的问题.为此,对刮宫产分娩的180例新生儿进行观察,并与同期胎头负压吸引产儿及经阴道分娩的臀产儿(以下称阴道难产儿)进行对比分析.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刘宏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乳腺铝靶X线摄影,是针对乳腺本身的组织结构以腺体和脂肪为主,密度对比小的特点,以金属钼为靶面,在管电压40KV以下,产生低能X线.是一种专门应用于乳腺检查的特殊X摄影技术.
作者:梁红伟;王永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于受凉感冒、过度疲劳、寒冷季节或吸烟等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长期反复发作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2005年至2006年对6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病人用盐酸氨溴索(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生产,15mg/支,进口注册证号H20030351)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黄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肠梗阻是普外科急腹症的多发病之一,粘连性肠梗阻又是机械性肠梗阻的首位[1].从1980年至2000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43例,就其诊疗体会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王维礼;吴洪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肾病综合征合并重度浮肿通过内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加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重度浮肿患者,疗效明显增加,疗程缩短,病人依从性好.
作者:余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仍有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如心绞痛、再次梗塞和猝死.有些报告指出梗塞后期动态心电图(H01ter)记录发现,室性早搏和以后发生的冠心病呈正相关.然而也有报告认为两者无一定关系[1].
作者:孙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康复医学已发展成为伤残者克服各种功能障碍,重返社会的一门新兴学科.从2000年5月-2002年3月将收入院的50名中风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表明实验组病人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作者:陈松;周雪松;汪梦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前肾脏移植手术是治疗尿毒症的佳方法,由于肾源的不足,亲属供肾移植既解决了肾源短缺的问题,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便成为了治疗尿毒症的佳方法.自2006-2007年成功完成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8例,先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红;复兴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严密观察病情,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尤其在夜间,由于特定的环境和病人的病理,生理的变化的特点,任何放松警惕和麻痹大意,都会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张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寒冬时节,病人容易引起高热.高热是指外感成内伤时,体温升高在39℃以上为主症的多种急性发热.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之一,但高热患者病情一般较重,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还可引起肌体损害,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影响,故须采取措施及早治疗,并精心进行综合护理.
作者:刘翠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又名套管针.因它不易刺破血管发生液体渗漏,且与静脉切开流量相近,减少切口感染,并可在病人血管内留置3-4d,减少多次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现已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近一年多,消化血液科病房,对200例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取得良好的效果,无1例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发生.
作者:张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湿和湿化的作用,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湿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湿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降低缺氧加重,肺部炎症加重;另外可使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导致窒息.作为人工气道,传统的间歇性气道内滴药法存在不少缺点.从2006年-2007年,通过止痛泵(WZ-6523C-09型)为30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持续性的气道湿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玉红;张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护理工作要求以患者为中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做为领导科室护理工作的护士长是科室具有决定性的管理者之一,为适应现代护理管理的需要,护士长除运用特定的管理方式实施科学管理外,还应具备多种管理技能.
作者:邓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理是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至右心衰竭,增加心脏后负荷的同时加重组织缺氧,继发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和心肺功能衰竭.因此,低氧血症,组织缺氧时红细胞增加和因此而起的血粘稠度增加是加重心肺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
作者:薛丽娟;杨惠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几年来我院共施行体外循环换瓣术69例,其中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例,占4.3%.3例均为女性.年龄32-51岁.2例为一次换瓣,1例为2次换瓣,均采用上海产侧倾型碟瓣.
作者:冷淑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伤在急诊急救比较常见,积极的抢救治疗及伤后早期对病情的判断,加强救治中的护理环节,提高护士对伤情现象的敏锐性和预见性,主动、及时、有效的进行医护配合,为伤者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与机会,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1].
作者:周京清;高士华;洪玉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加)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老年舢由于病情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做好心电监护及护理十分重要.自1999年-2004年为止,共收治老年AMI病人189例,现将本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冰敷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用冰袋冰敷可用于发热病人的物理降温或心肺复苏时的低温脑保护.临床上冰袋制作时需护士自行冻冰块,使用时先去除冰块棱角,装入橡胶冰袋中使用,其存在的弊端有①冰袋内冰块太硬,使用时容易造成皮肤压伤,病人感觉不适.
作者:刘红军;王力红;任丽;金松花;赵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下腰椎不稳是中老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腰椎滑脱是引起下腰椎不稳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和相关器械及技术的进步,在腰椎滑脱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手术除了消除症状和体征,应用器械还可以使滑脱椎体复位,消除滑移椎体存在的剪切力,通过植骨融合达到长期稳定.
作者:李晓红;高士华;姜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前部视神经包括视乳头(视盘)和筛板后区,其血供来源主要是后睫状动脉,而视盘表面的神经纤维层则由视网膜中央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供应.所以以上血液供给发生障碍则出现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ne neumpathy AION).
作者:周丽霞;王颖;陶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良性局限性组织细胞增生.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和肿块,少数病人可出现全身症状.1 病例介绍2 例病人中,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岁、21岁,分别发生于股骨和颅骨,均因发病部位疼痛、肿胀就诊.
作者:蔺田芳;李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例1 男患,76岁,经纤支镜确诊为右肺中央型鳞癌,合并右侧胸膜转移.于2006年12月22日行CT引导下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中少量肺出血及气胸(压缩10%),无咯血.联合化疗3次,术后一月复查CT肿瘤缩小,胸水吸收.半年复查肿瘤无明显增大.
作者:封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1,男,28岁.腰部麻木、疼痛8年伴左大腿麻木无力3月为主诉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凶出现腰部麻木、疼痛,逐渐加重,伴间歇性跛行,经按摩、理疗后无明显效果,口服止痛药物及休息后略有缓解.近3月症状加重,左大腿麻木无力.查体:腰4~骶1左侧椎旁区深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实验阳性.
作者:尚敏;王马乃;曹宗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自2003年至2006年共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或刷取标本(TBLB)做病理检查,确诊肺癌50例.结合患者症状、胸部X线表现及纤支镜下形态学表现、病理检查癌细胞类型分析如下:
作者:李富东;高骏骅;曹金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多见,包括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出血性的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
作者:崔丽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