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述春;雷玲
例1 男患,76岁,经纤支镜确诊为右肺中央型鳞癌,合并右侧胸膜转移.于2006年12月22日行CT引导下经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中少量肺出血及气胸(压缩10%),无咯血.联合化疗3次,术后一月复查CT肿瘤缩小,胸水吸收.半年复查肿瘤无明显增大.
作者:封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常见临床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成了新的热点,迄今尚无重大突破,方法虽多,疗效不肯定,还需临床探讨.自2004-2005采用血液净化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述春;雷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直肠炎属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亚型,为距齿状线10cm以内的直肠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在肛肠科临床中较多见.近年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及内服,疗效满意.
作者:陈知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非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规类型,自1955年~2005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共检查出非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900例;伴有活动性出血及有近期出血痂者应用肾上腺素及喷洒凝血酶混合液内镜下前部注射止血敏治疗,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尹桂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1组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为7-10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8.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
作者:邢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乳腺铝靶X线摄影,是针对乳腺本身的组织结构以腺体和脂肪为主,密度对比小的特点,以金属钼为靶面,在管电压40KV以下,产生低能X线.是一种专门应用于乳腺检查的特殊X摄影技术.
作者:梁红伟;王永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急腹症.由于临床表现不如非妊娠时期典型,常延误诊断,导致围产期母儿死亡率、发病率增加.通过收治的妊娠合并阑尾炎32例,对有关诊断、治疗和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总结和探讨.
作者:关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前部视神经包括视乳头(视盘)和筛板后区,其血供来源主要是后睫状动脉,而视盘表面的神经纤维层则由视网膜中央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供应.所以以上血液供给发生障碍则出现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ne neumpathy AION).
作者:周丽霞;王颖;陶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1,男,28岁.腰部麻木、疼痛8年伴左大腿麻木无力3月为主诉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凶出现腰部麻木、疼痛,逐渐加重,伴间歇性跛行,经按摩、理疗后无明显效果,口服止痛药物及休息后略有缓解.近3月症状加重,左大腿麻木无力.查体:腰4~骶1左侧椎旁区深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实验阳性.
作者:尚敏;王马乃;曹宗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慢性支气管炎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于受凉感冒、过度疲劳、寒冷季节或吸烟等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长期反复发作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2005年至2006年对6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病人用盐酸氨溴索(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生产,15mg/支,进口注册证号H20030351)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黄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123例AML患者,年龄大于55岁的称为老年组,85例.另38例年龄小于55岁的作为年轻组.同时根据FAB协作组分型诊断标准进行分型.应用标准化疗方案即3d蒽环类药物加7d阿糖胞苷进行诱导缓解治疗,达临床完全缓解(CR)后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HDAC)加柔红霉素(D)和HDAC加米托蒽醌(M)交替强化治疗.结果:年轻组2年、4年预期无病生存(DFS)分别为72.54%、27.45%,老年组分别为15.62%、3.12%.其中M2,M3生存期长.结论:年龄、AML亚型的分类,对AML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很大.当前的治疗方向,应当是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作者:张志南;申晓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下腰椎不稳是中老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腰椎滑脱是引起下腰椎不稳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和相关器械及技术的进步,在腰椎滑脱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手术除了消除症状和体征,应用器械还可以使滑脱椎体复位,消除滑移椎体存在的剪切力,通过植骨融合达到长期稳定.
作者:李晓红;高士华;姜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伤在急诊急救比较常见,积极的抢救治疗及伤后早期对病情的判断,加强救治中的护理环节,提高护士对伤情现象的敏锐性和预见性,主动、及时、有效的进行医护配合,为伤者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与机会,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1].
作者:周京清;高士华;洪玉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胸腰段骨折临床上常见,常导致脊柱严重失稳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采用施行前路切除骨折椎体、椎管减压、在上下椎体间置入钛网融合器或者整块自体髂骨,并用前路钛板固定或附加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共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并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12例.
作者:郑旭东;刘松鹤;孙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且存在着众多的HBsAg携带者,易导致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此已引起国内学者的瞩目.但在以往的报道中,大多从实验室的角度加以探讨.现将住院病人中所发现的30例HDV感染者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张素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冰敷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用冰袋冰敷可用于发热病人的物理降温或心肺复苏时的低温脑保护.临床上冰袋制作时需护士自行冻冰块,使用时先去除冰块棱角,装入橡胶冰袋中使用,其存在的弊端有①冰袋内冰块太硬,使用时容易造成皮肤压伤,病人感觉不适.
作者:刘红军;王力红;任丽;金松花;赵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湿和湿化的作用,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湿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湿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降低缺氧加重,肺部炎症加重;另外可使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导致窒息.作为人工气道,传统的间歇性气道内滴药法存在不少缺点.从2006年-2007年,通过止痛泵(WZ-6523C-09型)为30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持续性的气道湿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玉红;张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临床常见,由于切口下方各层次解剖关系不清,手术难度大,术中出血多,自1996年-2006年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次手术55例临床进行分析.
作者:张天;杨晓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良性局限性组织细胞增生.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和肿块,少数病人可出现全身症状.1 病例介绍2 例病人中,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岁、21岁,分别发生于股骨和颅骨,均因发病部位疼痛、肿胀就诊.
作者:蔺田芳;李春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重症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19例.采取肠外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完全胃肠道休息,治疗4周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重症UC经过4周治疗后临床痊愈36例(39.3%),好转65例(54.6%),无效18例(15.1%),总有效率84.9%.初发型,复发型和持续型UC内镜下和组织学存在一定差异,但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差异.结论:初发型,复发型和持续型UC内镜下和组织学存在一定差异,肠外静脉高营养疗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绍安;邱玉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