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于1994年10月~1998年7月间运用手法整复,结合必要的内踝微切口手术,小夹板固定,袜套牵引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8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80例,男性47例,女性33名;年龄17~76岁,平均31.7岁.受伤时间:2周以内61例,2周以上19例,长28天,短3小时,平均3.5天.骨折类型[1]:内翻Ⅲ度骨折37例,外翻Ⅲ度骨折21例,外旋Ⅲ度骨折13例,纵向挤压骨折4例,侧向挤压骨折5例.2 治疗方法
作者:谢韶东;黄狄;陈志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自1994~1998年收治陈旧性外踝韧带断裂病人30例,应用腓骨膜瓣反转移位,重建踝关节稳定性,收到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18~26岁,平均21岁.伤后时间10月~5年,平均2年11月.均为足内翻位踝关节扭伤.5例早期采用踝关节外翻位石膏固定,其余早期采用按摩、冷敷、外敷膏药等治疗,均遗留有踝关节不稳、复发性扭伤.28例反复扭伤在5次以上.术前足内翻位X线片显示,距骨倾斜角均大于12°,平均17.2°.距骨向前半脱位均大于6mm,平均10.3mm.
作者:郭洪旺;李裕学;王世界;宋福立;尹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治疗上常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我院自1995年9月起,采用股方肌骨蒂骨瓣移植加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4例,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18-45岁,平均35岁.骨折类型:头下型6例,经颈型8例;新鲜骨折9例,陈旧性骨折5例.伤因:交通事故伤8例,坠落伤6例.
作者:修玉才;任先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3年1月到1999年5月我们手术治疗60岁以上骨创伤合并糖尿病患者37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治疗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1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69.3岁.骨折类型:粗隆间骨折14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髁及髁上骨折3例、踝关节骨折5例、骨干骨折3例.糖尿病与合并症:本组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大多数入院前未诊断糖尿病及行饮食控制,未行正规治疗.病史长23年,术前空腹血糖高为24.26mmol/L,餐后血糖高为26.7mmol/L,尿糖(++++).合并高血压9例,肾功能不全4例,脑血栓5例,心功能不全2例,酮症酸中毒2例(尿酮体+~++).
作者:刘晓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3年至1998年作者在收治的股骨颈骨折病人中,选用空心加压螺丝钉固定治疗16例病人.该方法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容易管理,病人易接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在22~75岁,平均45岁;右侧股骨颈骨折8例,左侧8例.均在一周内就诊治疗.其中伴脑出血后遗症者5例,股骨颈骨折均发生在偏瘫侧.骨折分型: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Ⅰ型2例,GardenⅡ型4例,GardenⅢ型8例,GardenⅣ2例;按骨折线部位分型:头下型骨折3例,头颈型骨折3例,颈中型骨折5例,基底部骨折5例.
作者:王文革;富爱丝;孙辉;赵志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我们对不稳定型双踝及三踝骨折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即在塑形夹板保护下早期有限活动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的综合治疗手段,达到了使骨折对位好,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治疗目的,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右45例,左13例;年龄20~50岁42例,50~65岁16例;双踝骨折42例,三踝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47例;伤后来诊时间:早半小时,迟7天.
作者:丛远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近端的常见病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如内固定、髓芯减压等等,因切口较大,暴露时间长,创伤较大,使高龄和患有其他疾病者成为手术的禁忌症.为了减小手术损伤,扩大手术适应症,就必须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手术打击程度.自1998年5月至2000年8月共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5例,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痛苦小,经随访,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5例(8个髋),其中左侧股骨颈骨折4例,右侧股骨颈骨折2例,左侧股骨头坏死3髋,右侧股骨头坏死5髋.男7例,女4例.患者年龄22岁~81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59岁,股骨头坏死患者平均41.2岁.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型1例、Garden Ⅳ型5例,股骨头坏死2期4个髋、3期4个髋.
作者:王庆甫;张卫;孙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自1997~1999年采用克氏针双钩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大61岁,小18岁,平均32岁,均为锁骨中外1/3交界处骨折,粉碎18例,横断4例,均有不同程度成角、短缩移位.2 治疗方法臂丛麻醉下,以骨折端为中心,常规锁骨上切口,克氏针逆行穿针,先向远端髓腔击入,从背外侧穿出,出针点做小切口约2cm,在针头近端平骨折端时,将骨折端复位再向近端进针,从锁骨中1/3前侧穿出,将远端针体折弯咬去多余针体,使折弯针体长约1cm,将针体继续推进至针尾达皮下约3cm,将近端折弯120°,折弯处须距出针骨孔处1cm以内,咬去多余针体使折弯部分长约0.5cm.再从远端将针抽出使近端勾住皮质,此时,背侧针尾距皮下有2cm以上,注意使远近端针尾朝下,近端针尾用骨膜或胸大肌止点部分缝合掩盖,防止旋转.骨片尽量少剥离,用丝线或钢丝捆在骨折面即可,术后以锁骨固定带固定3周,1周后即开始患肩锻炼.
作者:周晓波;周立飞;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1994年元月至1998年12月,采用胫骨外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31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人都是本院住院病人,将纳入观察的病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奇数为治疗组,偶数为对照组,对照组病例数17例,后余下的作为治疗组,纳入临床观察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48例,其中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9~51岁,平均28.9岁,车祸伤15例,坠落跌伤11例,重物压砸伤5例,上段骨折6例,中段骨折16例,下段骨折9例.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8至53岁,平均29.9岁,车祸伤9例,坠落跌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上段骨折4例,中段骨折8例,下段骨折5例.
作者:何进阶;何中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胫骨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我院自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陈旧性骨折1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大42岁,小22岁,平均32.4岁.左侧7例,右侧5例.均为外伤性胫腓骨骨折,病程长2.5年,短8个月,平均1.6年.受伤原因:车祸伤7例,坠落伤3例,压砸伤2例,4例为开放性骨折.5例曾在当地医院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发生断钉2例,螺钉松动3例,钢板折弯2例.7例经保守治疗失败而转为陈旧性骨折.
作者:费骏;毕大卫;顾军;郑琦;魏威;谢水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骨盆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多为稳定性骨折,预后较好,而不稳定性骨折,因所受暴力严重,往往导致骨盆移位变形以及合并其它部位或脏器损伤,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易遗留骨盆畸形等后遗症.我院自1988年12月至1998年12月10年间共收治此类病人78例,现将应用牵引方法治疗的63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3例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17~55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7例,塌方砸伤14例,坠落伤12例.均为移位变形骨盆骨折.44例下肢短缩畸形,短缩5~33mm,平均16mm.骨折分型:B1型4例,B2型14例,B3型8例;C1型19例,C2型11例,C3型7例.合并伤:肝破裂2例,脾破裂3例,肾挫伤4例,小肠破裂1例,直肠损伤1例,膀胱尿道损伤10例,颅脑损伤2例,胸外伤2例;3例合并坐骨神经不完全损伤,23例发生失血性休克,21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其中2例合并同侧股骨上段骨折,1例骨盆环5处骨折错位,合并肝脾破裂、胸椎骨折、肋骨骨折.受伤距就诊时间1小时至3天,距牵引时间平均7天.住院时间35~84天,平均56天.
作者:周国明;杨光群;孙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肘部肿胀较重,皮肤出现张力性水泡、破溃、甚至感染,骨折移位明显,末稍血运差.大多是损伤较重,失去佳复位时机或多次反复及暴力复位所致.笔者从1989年8月~1998年4月收治5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6~15岁,平均9岁.伤后2次以上复位28例,盲目粗暴复位20例;就诊时间2~6天,均为单侧骨折,右34例,左18例;伸直型49例,屈曲型3例;尺偏型28例,桡偏型9例,前后移位型15例;闭合性50例,开放性2例;就诊时合并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4例.
作者:欧长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踝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青壮年易发生.我院自1995~1998年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踝部骨折,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15例.年龄20~51岁,平均31岁.损伤部位,右侧34例,左侧17例,均为单侧.开放伤11例,闭合伤40例.致伤原因:坠落伤21例,交通事故伤12例,砸伤6例,其它12例.治疗时间,2小时~6天.骨折分类[1]内翻内收型8例;外翻外展型16例;内翻外旋型17例;外翻外旋型10例.
作者:贾传广;陈绪文;王林华;梁广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科自1990年以来,应用Ender针治疗胫骨骨折1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6例,男74例,女42例.年龄10~57岁,平均31.5岁.均为外伤所致,86例为车祸伤,20例为跌倒或扭伤,10例为打击伤.按OTA的骨折分型[1]:A1型24例;A2型25例;A3型18例;B1型14例;B2型18例;B3型11例;C型6例;闭合性骨折86例,开放性骨折30例.
作者:罗家良;郭硕华;张志钧;何胜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肱骨髁间骨折是青壮年严重的肘部损伤,50~60岁的伤者也时有可见.对严重移位的肱骨髁间骨折趋向于手术治疗.笔者1996~1999年采用尺骨截骨入路多钉固定治疗该类病人21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9岁;按AO/ASTF分类[1],均为C型骨折,其中C1型8例,C2型6例,C3型7例;手术时间2周以内16例,3周以上5例.
作者:杨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对于骨折因感染所形成的骨不愈合,因其病情复杂,不易控制,是骨科领域的重要难题之一,以往的分期疗法由于疗程长给患者带来了过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近年来采取了扩创,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加抗生素灌洗,同期植骨的方法治疗感染性骨不愈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共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1~47岁,平均34岁.感染性骨不愈合部位及治疗情况见表1.
作者:张爱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Maisonneuve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踝部旋前外旋型骨折,包括下胫腓联合分离,内踝骨折,腓骨高位螺旋型骨折,位置可高达腓骨颈.我院自1994年至今共手术治疗1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大48岁,小21岁.扭伤5例,交通事故6例,运动损伤2例.受伤到就诊时间30分钟~6天.2 治疗方法本组13例全部采用连硬外麻醉下,行手术切开复位.先固定腓骨,再固定下胫腓联合,后固定内踝.8例腓骨骨折端重叠超过5mm,用4孔或5孔钢板固定;5例骨折端重叠移位在3mm以下,行克氏针固定.用1~2枚螺钉固定分离的下胫腓联合和胫腓下段,内踝骨折用1枚螺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4周,8周开始拄拐逐渐负重锻炼,10~12周取出内固定物.
作者:赖选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髋部骨折这里仅指股骨颈骨折或股骨粗隆骨折,加之又合并股骨上段骨折,更增加了治疗上的难度.我科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6例患者,采用股骨上段骨折切开复位,钢板、钢丝、螺钉内固定,髋部骨折行闭合穿针治疗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大者45岁,小25岁.以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上段骨折为Ⅰ类;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上段骨折为Ⅱ类.其中Ⅰ类5例,Ⅱ类1例.均为新鲜骨折.
作者:谭健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9年12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的方法,治疗闭合复位外固定失败后的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左侧10例,右侧15例;年龄在10~68岁之间;其中车祸9例,跌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均为新鲜骨折.1.2 X线检查全部病例均常规摄肩关节正位及穿胸位X线片,根据X线片分型,内收型骨折16例,外展型骨折9例.
作者:张文斌;李宏杰;蔡钰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们自1992年3月至1998年3月采用克氏针加桡侧钢丝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经1~6年,平均3年6个月的随访,发现该固定方法能较大限度地控制肘内翻的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小者3岁,大者12岁,平均7.8岁;左侧43例,右侧25例;伸直尺偏型56例,伸直桡偏型9例,屈曲型3例;伴桡神经损伤者2例.6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均经反复手法复位,失败后才采取手术治疗.离手术时间短者8天,长者23天,平均12天.
作者:刘子山;王永善;龚洪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我院从1984年至1997年采用皮牵引甩臂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大73岁,小6岁,平均年龄44岁,左侧25例,右侧23例,外展型骨折28例,内收型骨折20例,伴有患侧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2例,合并全身其它部位骨折6例,双侧肱骨外科颈骨折1例.近半数病人骨折有向前成角.2 治疗方法
作者:张瑞云;王爱明;邱正国;王伟;王国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醇提取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制作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再灌注组和治疗组.取骨骼肌测定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磷酸肌酸含量和线粒体ATP酶活性.结果 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骨骼肌能量代谢障碍及其线粒体ATP酶活性降低.使用冬虫夏草后,骨骼肌各项测定指标较再灌注组相比明显改善.结论 冬虫夏草对缺血再灌注损伤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蓝旭;刘雪梅;葛宝丰;许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颅盖骨来源成骨细胞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CGRP促进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二次酶消化法培养的成骨细胞,加入含不同浓度CGRP的条件培养液,24小时后通过MTT比色,3H-TdR掺入以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的测定来观察CGRP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CGRP可以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而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CGRP对细胞内ALP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CGRP能够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并通过促进其增殖而有利于骨形成.
作者:廉凯;杜靖远;张银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程长且难以治愈.传统上的慢性骨髓炎所致大段死骨形成并病理骨折,均主张采用保守治疗,待新生骨桥形成后,才做一次或多次死骨摘除术,该方式其病程需数月至数年之久.在这漫长的病程中,炎症反复发作,体质长期被消耗,给患者精神上、经济上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在治疗上,国内尚征书[1]曾用32P对骨髓炎进行治疗,但其机理不详.而绝大多数慢性骨髓炎病例均需行手术.1 慢性炎症的控制
作者:樊晓海;刘兴炎;甄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生物材料研究的进步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各种金属材料的内植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降低了病残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是植入体内的人工关节、内固定装置等内植物可因生物学、生物力学及电化学方面的原因而腐蚀,表现为内植物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释放降解产物[1~4].内植物降解产物与机体组织间的相互反应,以及腐蚀产物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干扰,目前国内报道尚少见,本文将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以期引起重视.1 金属内植物腐蚀的机制
作者:陈光;王庆贤;张英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89年2月~1999年6月,采用折顶复位法复位、旋后位固定治疗有严重移位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63例,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41例,女性22例,年龄3~13岁,平均为7.2岁;均为新鲜骨折,就诊时间:长72小时,短为20分钟,平均36小时.
作者:金明胜;辜志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小多角骨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自1988年起收治6例患者,经医治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28~48岁;左手2例,右手4例.6例都有外伤史,车撞伤4例,摔倒2例.损伤时间30分钟~15天.局部都有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可触及突起骨块,3例伴有皮肤裂伤及并发其它部位骨折.X线片示:4例小多角骨完全背侧脱位,第二掌骨基底向近端移位,解剖关系异常,2例不全脱位,经X线透视下从侧、斜位方向证实为小多角骨脱位.
作者:张小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88年1月~1999年6月,我们应用袜套持续外展牵引法,成功整复难复性肩关节脱位32例.其中2例来院就诊时间超过48小时.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18~62岁.前脱位31例,后脱位1例,就诊时间6~58小时不等.其中18例在院外多次复位失败而转入我院就诊.14例为在我院采用Hippocrates及Kocher等方法复位失败者.32例中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3例,同侧肋骨骨折2例,伤前患有冠心病者4例.
作者:辛彦生;缴勇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肩关节前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传统整复方法有多种.我院自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采用肩关节零度位法整复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共计2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8岁~57岁.右侧脱位13例,左侧脱位9例;喙突下型12例,盂下型8例,锁骨下型2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6例.本组病例均为外伤所致新鲜肩关节前脱位.2 整复方法与结果患者仰卧于治疗台上,术者立于患侧,术者一手把持住肱骨头,另一手握住患肢前臂呈中立位,在轻度牵引下使患肢缓缓上举过肩呈155°上举位,此时术者移动至患肩的上外侧.持续牵引,轻轻内外旋转,当感到有肱骨头入臼的滑动感时复位即告成功,患肢贴胸搭肩固定.本组22例中,均未施麻醉,一次复位成功,经X线复查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者骨折块均满意复位.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由于复位所致的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石中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股骨干骨折或合并其它骨折,当出现Gurd早期诊断标准中任何1~2项症状并排除原发病及合并症时,立即按FES进行治疗,15例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中,除1例因肺部感染、心衰死亡,其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改善或消失.结论 早期诊治是阻止脂防栓塞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金华;张永良;王筱林;肖建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椎间盘切吸术在复杂性颈椎病治疗中应用的方法 、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主要病变节段切除植骨加次要节段椎间盘切吸的方法 ,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24例;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半椎板成形术的基础上,行后路径椎间盘穿刺切吸,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11例.结果 随访6个月~3年,根据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按40分法评分,优17例,良13例,可4例,无效1例,优良率85.7%.结论 应用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减压彻底、对颈椎稳定结构破坏小的特点,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涛;高延征;赵永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疗效不佳原因.方法 总结15例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取椎板减压,颈椎管成形术疗效不佳病例,找出影响疗效主要因素.结果 15例中术前诊断失误3例,术前脊髓萎缩或软化3例,合并颈椎畸形3例,术中定位错误减压不充分3例,术中损伤脊髓2例,术后并发神经麻痹1例.结论 后路手术适应症、颈椎畸形、脊髓萎缩软化、减压不充分、术中损伤脊髓,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作者:吴战勇;孙先泽;孔建军;郁来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方法 从1996年12月至今,采用交锁髓内钉经膝由髁间窝逆行闭合穿针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共24例.结果 24例经平均22.5个月的随访,23例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优良率87.4%.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坚强,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可有效防止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术后能早期膝关节活动,有利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王于治;夏军;陈文钧;马广文;刘其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同侧腓骨移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38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9例,均采用同侧腓骨移植,长约8~13cm,两端插入胫骨骨折两端骨髓腔内.单臂外固定支架分别在上、中、下三处,在不同平面和方向对骨折和植骨进行固定.同时将骨折粉碎骨块拼排在移植骨周围,术后早期活动.结果 3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骨痂形成时间6~8周.植骨与主骨愈合时间为6个月,无骨不愈合、骨髓炎感染发现.结论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骨缺损,采用同侧腓骨移植,既有移植骨功能,又可以起到支持和恢复肢体长度作用.骨折愈合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苏庚洵;冯宏伟;郭永良;惠华;鲁驷原;刘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从1989年1月~1999年10月共收治同侧肢体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股骨颈或股骨粗隆骨折35例.由于本组病例在伤因机制诊断治疗及命名上具有特殊性,现就其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13例,女22例.年龄18~83岁,平均57.22岁,其中18~30岁6例,31~50岁4例,51~80岁22例,81岁以上3例,本组资料表明伤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侧别分布:右侧17例,左侧18例.
作者:吴继昆;李律宇;张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创伤性骨折引起血糖尿糖急骤升高,称创伤性糖尿病或应激性糖尿病.其防治尚未引起临床骨科医师普遍的重视,现将我院近期100例新鲜骨折与血糖的关系,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来源于我院病案室每日骨科出院病历.随机选择2周内新鲜骨折、X线片证实骨折,具有入院后空腹血糖值患者,作为骨折组.随机选择本地区健康体检表,具有空腹血糖值者,作为对照组.
作者:王新民;尤杰;姜美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1991年起,我们随机对138例开放性损伤的病例在清创前取伤口血液和清创后缝合伤口前再取伤口血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1 临床资料本组138例,男性116例,女性22例;年龄8岁~58岁,平均年龄31.39岁.病例中有开放性骨折89例,按开放性骨折分类标准[1]:Ⅰ型15例,Ⅱ型35例,ⅢA型19例,ⅢB型13例,Ⅲc型7例.单纯肌腱断裂35例,软组织撕裂伤14例.
作者:韩乙庭;牛佩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3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材料学、生物学及计算机科学的进步,骨折治疗无论在理论上、原则上、方法上以及辅助设备上,都有长足的进展.1 AO内固定技术AO为德文Arbeit Fuer Osteosynthese的缩写,意为骨连接研究学会,因其总部设在瑞士故又曾被称为瑞士内固定学会.英文名称应是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缩写为ASIF,现正成为国际性组织,专门研究骨折内固定的原理与理论,推广应用及应用器材的研制开发.AO技术的核心是强调骨折块间的加压,通过AO内固定器材,具代表性的是加压钢板的加压固定,以实现AO派1958年提出的骨折治疗四原则:①骨折的解剖对位;②坚强的内固定;③无创操作技术;④伤肢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
作者:金鸿宾;尚天裕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