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近端高能量损伤因软组织损伤广泛、骨折粉碎、关节面骨折错位及关节不稳定等因素使得治疗较为困难,闭合方法不能有效复位,钢板内固定需要在受伤的软组织表面较长切口并广泛剥离软组织,容易造成感染.作者使用自行设计的可动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克氏针内固定克服了上述弊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作者:张伯锋;李衡;李增力;侯志勇;焦振清;任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前对Ⅲ型及以上的肩锁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手术治疗已基本达成共识[1,2].总结我院从1986年1月至2001年12月的此类病例,由于固定方式不同,其预后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朱小虎;林卫海;罗建光;陈石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来,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所致的旋转及垂直不稳定型的骨盆骨折患者不断增多.患者伤情危急,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常危及伤者生命,其死亡率为5%~20%,而开放性骨盆骨折可高达30%~50%,重度骨盆骨折仍是一个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1].尤其是骨盆粉碎性骨折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非常困难,我院创伤骨科在1994年4月-2002年3月,共收治21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游剑明;罗玉琛;饶新;杨水华;陈博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们采用钩形针尾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收到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张道岩;田焕云;苗明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们自行设计了微型钩刀配合扩张导管在半直视下松解腕管的新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1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林生;王文彪;杨素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单纯性急性腰痛为骨科临床常见疾病,约占腰痛患者总数的12.5%[1].单纯性急性腰痛主要因机械性外力导致腰部软组织损伤以腰痛伴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为主要症状.一般分为肌肉筋膜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后关节紊乱,不涉及椎间盘、椎骨及神经的损害.传统中医手法推拿在治疗急性腰痛中因其方法独特,疗效快捷明确而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现代医学从力学角度出发,认为急性损伤应以制动为原则,卧床休息为主.国外有报道认为理疗及手法治疗仅限于缓解症状,并无治疗作用[2].笔者通过临床72例单纯性急性腰痛的治疗,对上述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句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距骨体后脱位的Ⅲ度距骨颈骨折,临床少见,此型骨折,应急症复位固定,减轻损伤,降低距骨坏死率,但闭合手法整复困难,即使开放复位固定,距骨体也不易还纳,有时需切断跟腱,方能复位,加重了组织创伤,我院自1999年11月-2002年5月共收治此类损伤6例,采用术前X线片分型,术中结合相应手法,协助手术复位固定,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胥忠贤;赵振洪;陈诗本;陈书本;孙金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自1996年10月-2001年3月我们收治的56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0例改良研究组获得手术前后的完整资料和随访;36例对照组其中有14例资料不全或失访,得到随访20例,资料如下.
作者:张大勇;李重茂;沈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保守治疗是临床有效的方法,我科从1999年开始选用醋酸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胶原酶盘外注射和醋酸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再加透明质酸钠三种硬膜外注射方法治疗181例,对于髓核突出<0.5 mm,髓核突出≥0.5 mm或者髓核脱出和伴有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各有明显的适应证和显著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周茹建;卢立炳;沈新云;王宝虎;付瑞阳;黄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995年3月-2001年5月我院应用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下肢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46例,效果良好.
作者:李爱民;秦海军;刘瑞存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自2001年1月-2001年12月,共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5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来元;刘文军;徐华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1990-1996年采用皮牵引配合成骨通络丸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林乔龄;孙克民;郑亚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科自1997年开始用带锁髓内钉共治疗下肢不稳定骨折5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根;郦志文;李杰;蔡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自1997-2001年,应用撬式架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0例,有效地控制了肘内翻的发生,疗效较满意.
作者:胡成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月骨前脱位是腕关节损伤常见病之一,外固定方法有:将腕关节石膏托固定于掌屈位2~3周;将腕关节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3周;将腕关节石膏托固定于掌屈位45°,1周后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等各种方法.我院从1991年10月至2001年10月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对照,发现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轻度尺偏5°~10°,固定2~3周是比较理想的外固定方法.
作者:冯旭东;张庆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踝关节骨折术后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出现踝关节的红肿、活动障碍乃至关节僵硬,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药汽疗结合运动疗法治疗30例病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涛;张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院从1999年11月-2001年5月应用带锁髓内针治疗38例股骨、胫骨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邵忠;庞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研究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对体外破骨细胞骨吸收过程的影响.方法由一日龄SD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并接种于象牙骨片上共同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乙酰唑胺,观察3天和9天时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的变化,从而证实Ⅱ型碳酸酐酶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影响.结果 10-6M乙酰唑胺使骨吸收陷窝数和吸收面积均显著减少,浓度为10-8M时只对骨吸收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Ⅱ型碳酸酐酶阻断剂通过调整破骨细胞内pH值影响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及活化进而影响骨吸收.可以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疾病的治疗发挥早期、连续、持久作用.
作者:王文军;李建军;李小春;冷向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不同直径螺钉固定时添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CPC)对骨质疏松股骨颈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24个股骨上段标本,随机分为三组:深螺纹强化组、中等螺纹强化组和浅螺纹强化组.结果三组均灌注CCPC,深螺纹组、中螺纹组和浅螺纹组的螺钉初始松动加载力分别为(328.9±34.9)N、(335.7±26.6)N、(284.8±25.9)N;大轴向拔出力分别为(369.5±21.9)N、(364.0±17.5)N、(305.6±24.5)N,深螺纹组、中螺纹组均和浅螺纹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螺钉直径与骨质疏松股骨颈强化后的稳定性有关.
作者:张旭辉;裴国献;魏宽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长骨液对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实验家兔12只造成左胫骨中段骨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术后第二天开始喂含中药长骨液的颗粒饲料,对照组则喂普通饲料.定期耳缘静脉采血,测定血清锌、铜、铁含量.结果①对照组血清锌、铁明显下降;实验组血清锌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清铁虽呈下降趋势,但较为缓慢.②血清铜两组均较术前增高.结论长骨液能够明显减缓血清锌、铁的丢失,可能是其促进骨延长区新骨形成与成熟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邹培;李主一;周中英;李峻辉;林月秋;阮默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患者女,33岁,农民.因右膝关节疼痛8年、右髋部腹股沟区疼痛6年、加重半年于2001年12月入院.起病以来无发热、消瘦,无嗜酒史及糖皮质激素服用史,无外伤史.在外院曾诊断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于1999年诊断为右髋关节结核后口服抗痨药物半年,因症状无好转自行停药.入院前行走100米后即感右髋疼痛.
作者:纪泉;路奎元;郭志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假体植入后松动是许多行关节置换术病人面临的严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人工关节置换的疗效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导致假体植入后松动的主要原因是关节活动使得假体表面之间长期摩擦,因此产生大量磨损微粒,微粒在骨-假体界面之间迁移,诱发局部环境中细胞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导致假体周围的骨溶解.为此,本文主要研究磨损微粒的产生过程以及微粒的产生对关节假体使用寿命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减少微粒的产生以及限制其在假体周围的迁移,以此来预防骨溶解发生.
作者:王骏骅;赵建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对于中年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治疗的选择需要慎重考虑.
作者:傅捷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骶髂关节错位近年来文献资料频繁报道,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自1997-2001年笔者应用旋转腰椎法和调整骨盆法整复骶髂关节错位189例,疗效满意.现在谈谈自己对骶髂关节错位的机制、诊断和治疗的几点体会.
作者:张九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腋下型肱骨头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作者在临床中遇到5例报告如下.
作者:范少地;钟桂午;闫自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4种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疗效.方法随访采用翻转造盖术24例(30髋)、插入造盖术23例(30髋)、Salter截骨术25例(30髋)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24例(27髋)治疗CDH患者96例117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5年10个月,疗效从临床功能和X线形态两方面评估,术后髋臼指数(AI)的改善分别是(20.2±7.27)°、(21.9±6.33)°、(15.0±4.56)°、(11.4±5.1)°,术后臼头指数(AHI)分别是(0.92±0.24)°、(1.00±0.18)°、(0.80±0.19)°、(0.82±0.14)°;四种术式临床优良率分别是90%、86.7%、73.4%和66.6%,共发生再脱位3例,关节僵硬10例,股骨头坏死7例.结论临床疗效及对髋臼形态改善翻转、插入造盖术优于Salter截骨术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翻转造盖术、插入造盖术安全有效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作者:臧虎;唐成林;张翘;孙丹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移位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按Letournel-Judet分型简单骨折23例,复杂骨折31例,骨折移位≥3 mm,合并髋关节后脱位16例,中心性脱位13例,股骨头软骨面损伤1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伤后2周内手术42例,3周后手术1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Matta关节评分>15分、Liebergall影像学评价A、B的病例43例,优良率79.6%,3年后全髋置换5例,占9.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能使髋臼恢复正常解剖形态,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远期疗效较好;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股骨头软骨面是否损伤、骨折后手术时间以及复位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提示髋臼创伤骨折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其预后.
作者:刘晓岚;周江南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对109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进行总结,其中采用Cloward环锯法手术20例,采用颈椎体次全切除治疗62例,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27例.前路手术同期均采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109例中95例获12~7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36个月,优良率81.1%,改善率3.7%~84%,平均73.4%,无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后路各种术式有着各自不同的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十分重要.
作者:苏明海;张建湘;杨庆国;申才良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应用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从而降低术后髋关节脱位、僵硬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自1989年8月-1999年8月,用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7~14岁)先天性髋脱位46例(58髋),随访2~9年,平均5年3个月.辅助手段包括:①髂腰肌及内收肌切断,股骨髁上骨牵引;②股骨粗隆下旋转加短缩截骨;③单髋人字石膏制动;④髋关节早活动,晚负重;⑤术后被动活动髋关节加主动功能锻炼.结果髋关节完全复位率100%,髋关节屈曲小于90°者4髋,占6.9%,按Salter提出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46例(58髋)中,股骨头坏死6髋,占10.3%,明显降低了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术后髋关节僵硬、股骨头坏死率.结论 Pemberton手术为主多种辅助手段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疗效确切,优良率高.
作者:李福如;王斌生;高文平;周志琪;梁建全;刘玉琴;陆宸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急诊扩髓腔及髓内钉固定是否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依据下列标准选择病例:①年龄在17~65岁;②住院不少于48 h;③病史中无明显影响全身状况的疾病,如糖尿病,慢性心、肺、肾功能不全等;④必须为开放性股骨干骨折,且进行了髓内钉固定.然后按受伤至手术时间划分为两组,A组为≤24 h手术者(定为急诊扩髓组),B组为>24 h手术者,再进行两组间合并伤情况、开放损伤严重度、ISS评分、住院时间、ICU时间、并发症、死亡及合并休克情况比较.结果有147例符合上述标准,其中A组有68例,B组有79例,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仅在合并休克率(A组占55.9%,B组占22.6%,χ2=13.060,P<0.001)及住院时间(A组为(15.8±6.3)d,B组为(27.8±9.1)d,t=9.140,P<0.01)、开放伤严重程度(以Ⅲ型比较A组19例,B组7例,χ2=8.032,P<0.01)上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在其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能控制休克,保证生命体征平稳,严格清创,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急诊扩髓及髓内钉固定不增加患者的感染率和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率,并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少费用.但对Gustilo分类Ⅲ型骨折处理仍应慎重.
作者:唐三元;杨辉;蔡贤华;徐永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射确炎舒松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64例AS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被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确炎舒松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腰部痛点注射确炎舒松的方法.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2次.观察首次注射后到症状开始缓解时间,注射10 d后腰痛缓解积分,Schober试验增加的距离,晨僵改善积分,并经t检验.结果上述观察指标中腰痛缓解积分、晨僵缓解积分治疗组(7.2±1.6,7.0±1.3)明显高于对照组(3.9±1.2,4.0±1.1),两组相差有显著性意义(P<0.001);注射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比对照组快(P<0.001);治疗组腰部活动度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硬膜外腔注射确炎舒松可以快速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背部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活动范围,防止或纠正脊柱畸形.
作者:燕春山;颜倜;田常炎;郝风廷;冯芳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对比性地研究膝骨性关节炎中西医诊断相关性.方法对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三型:Ⅰ型,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21例);Ⅱ型,脾肾两虚,湿注骨节型(18例);Ⅲ型,肝肾亏虚,痰瘀交阻型(21例).然后进行关节镜下病理改变观察,同时进行组织学病理改变观察.结果 60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软骨面退行磨损或剥脱.18例Ⅱ型的滑膜增生或炎性变与Ⅰ、Ⅲ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1例Ⅲ型的骨赘增生与Ⅰ、Ⅱ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脾肾两虚、湿注骨节型与镜下滑膜增生及炎性变有较密切临床诊断意义;肝肾亏虚、痰瘀交阻型与镜下骨赘增生有较密切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文顺;沈冯君;易洪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我科自1998年4月开始采用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瑾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狭窄性腱鞘炎为一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的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可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近年来各地相继报道了运用传统小针刀或一些自创刀具经皮切割、松解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成功经验[1-6].然而同时这类松解治疗手术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屈指肌腱断裂、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7].我院骨科从1990开始,在借鉴传统小针刀经皮切割疗法的基础上,研制了推割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400余例,未发生一例由于推割刀松解术所引起的屈指肌腱及周围组织副损伤的理想疗效.为了能全面、准确地阐述推割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模拟推割刀松解术后对屈指肌腱鞘及其腱鞘滑车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罗涛;张晓辉;郭振江;侯世鸣;司银楚;郭玉庆;李德伟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