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在全面剖析了笔者所在医院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实现军队医院科学发展的四个策略选择:坚持优势集中化策略,保重点强特色做大做强大器官疾病综合救治平台;坚持管理精细化策略,加强细节管理提升医教研工作质量,强化军事医学特色;坚持成本领先化策略,通过增加收益从根本上提高医院总体收入;坚持服务人性化策略,增进情感交流创建和谐医院.
作者:孙汉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作为我国武警边防部队规模大的医院,本院近年来在医院建设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医院建设取得了跨跃式发展.主要做法:①扩大医院医学科委会的职能;②院务信息全面公开;③实行集中采购管理;④全面推行公开招标,阳光操作;⑤改革为部队服务内容;⑥解决历史遗留营房及对外合作问题.
作者:马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从医院管理模式、管理地位、管理职能及管理手段的改进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医院经营理念作了阐释:树立医院经营理念要建立一套涵盖经济补偿、竞争、分配激励、自我约束与质量保证机制的科学的管理经营机制.并在医院管理经营实践中采用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分级核算及资本运营等先进的经济管理模式.
作者:张永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转变,群众就医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医疗服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面对新情况,提高医疗服务满意率,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生存力和竞争力是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作者:林平冬;郑溪水;颜小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基于如何构建和谐医院,从内涵及标准、内容、措施三方面,全面阐述了构建和谐医院的内涵,指出了构建的标准和内容,提出了构建和谐医院应采取的措施.
作者:王凌波;伍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医疗质量既决定患者的命运,也决定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抓住了医疗质量这个的生命线.本院在打造质量品牌过程中,积极培养医务人员的质量观念,塑造其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同时,健全各种机制,加大质量考核,将品牌效益提升贯穿始终
作者:梁时荣;谢多双;马毅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健康体检作为就业前预防性法定检查,其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延伸为单位、个人定期查体和预防保健行为.许多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把体检作为就业许可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体检人数和范围.体检机构应运而生,发展迅速,成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拓展业务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邱耀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法规的实施和医疗纠纷的递增,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临床实践教学面临许多问题.针对各种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加强临床实习生的管理,在临床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加大投入,制订相应法规和制度以保障临床实践教学.
作者:莫立根;谢裕安;崔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医学信息丰富多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继续医学教育途径,能有效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效果.本文介绍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平台、WEB技术、网页技术、远程技术丰富继续医学教育信息资源,拓展继续医学教育途径的方法和获得的效果.
作者:王玲;徐正雄;王洪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在院内建设数字化影像病案系统,提高了病案的共享性、安全性及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诊疗、法制和管理的需求.影像病案是病案数字化走向电子病历这一目标过程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病案管理现代需求的较好形式.
作者:张康莉;刘召平;蒋志伟;刘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医院通信设备也随着更新,通信站同时装有电信、数据通信和互联网等多种设备.通信电源供电系统是通信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通信需要依靠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通信电源作保证.传统的电源供电建设和维护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通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机房动力系统未来的发展将向一体化工程建设的方向发展.这种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一般应包括:通信站交流低压配电系统;直流不间断供电系统(+24V和-48V供电系统);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380V/220VUPS系统);机房环境调节空调系统;动力设备、机房环境及安全监控系统(PSMS);机房防雷接地系统等等[1,2].
作者:刘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实践的新模式和医疗决策的新思维,标志着临床医学将从经验医学阶段进入循证医学阶段.文章简述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现状,以及临床医学图书馆员的新服务模式.从当前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临床医师的需要、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3个方面,分析了在循证医学环境下,临床医学图书馆员参与循证医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临床医学图书馆员作为循证医学佳证据的提供者之一,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及EBM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参与到循证医学工作中,并主动为临床医师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
作者:张爱芳;袁万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机关办公效率和质量,利用工作流管理技术,结合医院现有资源,对医院机关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关键技术等进行研究,从而为开发该系统奠定基础,由此实现医院机关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
作者:安志萍;敖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院务保障作为医院正常运营的基础性保障部门,涉及到水、电、气(蒸汽、暖气、冷气)的供应和洗涤、营房维修等方面.随着医院治疗水平、城市环保要求以及工作人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医院在院务保障方面的成本投入呈大幅度的增长态势.当前院务保障成本核算滞后,正成为医院全成本核算、奖金分配和军队会计核算系统的瓶颈所在,加强院务保障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地凸现出来.从院务保障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着手,建立院务保障成本核算体系,从可行性方法上挖掘其经济效益.
作者:张庆波;杨信利;刘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长期以来,军队疗养院在公益性、福利性的定位和思维模式下,既不用充分的考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成本核算,也不用考虑扩展服务范围、扩大经营规模等生存发展问题,游离于市场之外,在自有的体系中封闭运行,普遍缺乏对效益的系统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军队疗养院的管理思维应跳出计划经济的逻辑框架,考虑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考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疗养院的经营运行方式.因此,定性定量分析军队疗养院的效益,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课题[1,2].针对新的历史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军队疗养院的效益分析应从三个方面加以考量:即军事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作者:金芸;王淑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新的编制体制调整后,军队疗养院一定要转变工作思路,要坚持以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为指导,以姓军为兵,能征善战,实现保障有力为目标,抓住发展机遇,建设应急机动卫勤力量,加强疗养院全面建设[1,2].
作者:孙福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把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融入军队医院平时的全面建设之中,形成相互牵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阐述了主要做法、成效和体会.一是要打牢保障能力基础,为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二是抓住军队医院的建设特点,走出特色发展路子;三是做好平时应用与战时保障的关系,全面提升以练为战的作风养成.
作者:吴满;周界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笔者设想的军事病理方舱,是一组功能全、性能稳定、重量轻、体积小的病理技术设备的整合,能在战争或突发事件中迅速对伤类和伤情作出诊断,争取时间,挽救官兵生命,保证部队战斗力.军事病理方舱建制在未来战争或突发事件中将发挥特殊和重要作用.
作者:刘庚勋;李正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空运后送在卫勤保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本文结合演习实践,对空运后送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空运后送的相关概念和特点,阐述了空运后送在卫勤保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构建信息化的组织指挥体系、研发现代化的空运后送装备、培养专业化的空中救护力量三个方面总结了空运后送的组织实施要旨.
作者:刘福祥;马中立;季一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根据未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需要,在军队医院抽组机动卫勤分队,就目前现状来讲,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1 机动卫勤分队抽组的特点1.1 人员素质要求高机动卫勤分队对组成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包括爱国奉献精神、政治思想觉悟、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水平等,不仅具有平时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而且要具有在战时情况下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作者:阳林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笔者结合本单位战备建设的实践,反思当前军队医院战备建设的经验和问题,对搞好医院战备建设应把握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黄泽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联勤体制建立,野战医疗所面临成员不稳定、人员构成不全面、全科人才缺乏、综合救治能力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综合保障效能的发挥.为此,医院一是强化战备教育,提高战备意识;二是建立规范的人员训练机制;三是改变现行人员抽组模式;四是建立卫勤指挥自动化系统.
作者:徐茂云;刘世君;徐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海军特种兵大队海上训练伤预防方法.方法:结合海军特种兵大队海上训练卫勤保障特点和要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做好各项准备、逐步完善防治救护措施等手段进行卫勤保障.结果:通过对海军特种兵大队海上训练卫勤保障,使参训官兵训练伤控制在0.13%以下,海上训练取得明显实效.结论:经过不断探索并加以实践,提高了卫勤保障能力,减少了海上训练伤.
作者:周玉坤;钟晓卉;聂岁锋;李泽;田金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卫勤分队布局优化研究是通过对布局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战时机动卫勤分队展开布局的优化方案.文章阐述了影响布局的多种因素及多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合成方法,并尝试通过现代管理和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
作者:王东胜;徐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利用古典哲学中他律、自律对立统一的原理,通过对医德建设、维系的论述,把医德他律、医德自律在军队医院医疗服务中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多元化、多类别、多层次、可操作的医德规范和价值体系辅以激励、约束、认同等措施,实现医德维系.
作者:金跃;冯爱民;李晓英;吴佩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对大型综合性医院药品采购与供应分离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该模式的特点是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和防止了腐败滋生,并初步形成了法制化和科学化药品管理的新体系,对改进药品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昆;王瑾;栾复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合格的处方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保证,为了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本文对医院2004年6-12月的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查,在抽到的6 000张处方中,完全合格5 620张,合格率为93.67%,不合格380张,占所查处方总数约6.33%,其中有些处方有多处不合格的现象存在(表1).
作者:张琳虹;张杏莹;谭凯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更好地推行军队医改,落实《军队合理医疗用药范围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促进合理用药、规范用药,提高处方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本文对门急诊处方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豫生;张俊虎;王杰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引进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用于门诊药房的调剂工作,达到迅速作业、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分析军人药房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的工作模式,并与传统发药模式相比较.结果: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能提高发药的速度和准确性,改善药房服务质量.结论:全自动药品单剂量分包机在药房应用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形象.
作者:刘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运用现代营销学有关产品整体理论对医疗卫生服务产品进行5个层面的分析,建议医院管理者以此审视本医院的服务水平,将这一理论的5个层面有机地应用于日常管理活动,使医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并保持优势地位.
作者:陈林;肖蕴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员工帮助计划(EAP)概述员工帮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通过专业人员为组织、员工提供诊断、评估、培训、专业指导与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1].19世纪末,一些美国企业建立了职业酒精依赖项目(0AP),开始关注员工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密切关系[2].1920-1930年,美国西部电气公司根据Hawthorne的建议,对员工提供社会和心理支持,诞生了EAP的雏形.此后,EAP的服务内容扩展到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等,对象也扩展到员工家属.目前,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90%以上建立了EAP.
作者:初晓;王诗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设立一套医院间护理终末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分类和排序法、典型调查法等管理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思想、方法和技术,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筛选.调研范围涉及68所军内外医院的135名医院管理、护理管理和医院统计专家.结果:设立12项指标,包括工作效率指标7项和工作质量指标5项.结论:医院间护理终末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更有助于客观、科学地在医院之间进行终末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作者:吕伟波;周秀华;张罗漫;李静;曹阳;王冬;陈羽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总结分析批量重度烧伤伤员的治疗投入和特点,着重论述烧伤预防性投入和建立相关制度的必要性,为平时治疗批量重度烧伤伤员提供预算参考,同时为实战条件下组织进行批量重度烧伤伤员的救治提供依据.
作者:刘琼;马学华;黄少平;张恩君;于光远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