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手术治疗Ⅲ型危重型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方法分析我院1990年4月至1999年3月 38例Ⅲ型危重型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切除胸腺及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术后因吸呼困难或危象行气管切开19例20次.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住院(48.6±36.6)d, 所有病人出院或转科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Ⅲ型危重型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极易发生危象,预防性或及时气管切开辅助呼吸是抢救危象病人有效而安全的措施.术前准备不必强调一定模式,伴发其他免疫性疾病(主要为甲亢)并非手术禁忌证.
作者:陈志明;姚亚其;庞烈文;陆轩;马勤运;毛履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受体(TCR)V区基因限制性取用.方法应用PCR特异性扩增、Southern blot及DIG杂交等方法检测在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TCR γ链、δ链V区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发现SLE患者在Vγ基因、Vδ基因均表现出限制性取用,在7例SLE患者中均未检测到VγⅡ、Vδ4、Vδ6.结论提示SLE患者TCRγδ链基因组的变化可能造成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表达异常而识别自身抗原,造成组织损伤.
作者:王树军;张冬青;王颖;马安伦;葛海良;顾越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mdrl基因表达与临床化疗的关系.方法选择44例白血病患者和5例正常对照者,运用RT-PCR方法检测mdrl 基因表达,同时评估患者对化疗的反应.结果白血病患者初治组mdrl阳性表达率为78.9%,缓解组为55.6%,难治复发组为93.3%,对照组无一人表达;mdrl阴性及低度表达者中有82.4%的人达到CR,而mdrl 中、高度表达者中仅37.0%的人达到CR(P=0.003).结论 mdrl基因表达增高与化疗耐药有关,可作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个辅助指标.
作者:吴培红;孔宪明;缪金明;邵念贤;方智雯;欧阳仁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重型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CVS) 发生发展及其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关系.方法对30例重型脑外伤住院病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8]进行头颅CT检查,根据Fisher改良分级评估SAH程度,并于入院24 h后,第3 d、5 d、7 d、10 d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进行脑血流速度检测.结果 13例病人为CVS,其中轻度6例,中度5例,重度2例,终发展为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CVS组病人MCA流速及Lindergaard Index伤后即升高,伤后3~5 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回落,但仍高于正常;严重SAH(Fisher Ⅲ)病人组中,重度CVS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Fisher分级组;CVS组与非CVS组伤后GCS之间未见异常.结论 CVS 是重型脑外伤后常见并发症,严重SAH亦可进一步增加CVS严重程度,严重CVS可造成脑缺血 ,影响预后.
作者:李宁;胡秉诚;李国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8(PMN- CD18)、中性粒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PMN-GR)在大鼠创伤性休克早期的动态变化及盐酸纳洛酮(NLX)的治疗作用.方法动物模型采用软组织损伤加颈动脉放血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PMN-CD18、PMN-GR的表达值.结果休克组休克45 m in PMN-CD18表达值明显增高,随后逐渐下降,但至休克7.5 h仍高于基础表达值,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MN-GR随休克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到复苏2 h后显著.肝、肺组织切片发现,复苏后2 h毛细血管内有大量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壁,复苏后6 h减轻.治疗组复苏后2 h、4 h、6 h PMN-CD18较复苏组同时相点的结果明显降低(P<0.01),而 PMN- GR则明显升高(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组复苏后毛细血管内白细胞附壁较复苏组同时相点明显减少.结论创伤性休克及复苏时,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 (PMN-EC)粘附明显增强,与PMN-CD18的表达增加有关,PMN-GR的减数调节是PMN-CD18表达增加的原因之一,纳洛酮(NLX)可通过增加PMN-GR位点及抑制PMN-CD18表达而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作者:梅冰;康舟军;杨瑞和;霍正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经动脉途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 2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经验.方法采用Magic-BD球囊导管和带标记乳胶球囊,在X线电视屏幕监视下 ,经股动脉插管.在球囊内注入适量等渗非离子造影剂闭塞瘘口.结果 2 0例全部治愈,1次栓塞成功16例.2次栓塞成功4例,颈内动脉通畅率70%,无并发症.结论本方法可作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方法,尽可能保留颈内动脉通畅,如侧枝循环好,亦可闭塞患侧颈内动脉.
作者:白如林;张光霁;胡国汉;黄承光;陈左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二尖瓣狭窄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后控制/辅助通气(A/C)与两种辅助通气模式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右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单纯二尖瓣狭窄行瓣膜置换术病人20例,恢复自主呼吸后,均随机使用A/C、SIMV和PSV各1 h.利用快反应热稀释漂浮导管法测定右室舒张期末容量指数(RVED VI)、右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RVESVI)、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与A/C相比,PSV时肺血管阻力(PVR)显著降低(227±49)vs(145±3 7)dyn.s.cm -5,P<0.01;RVEF显著升高(41±11)%vs(45±12)%,P<0.05;RVESVI显著降低( 47±3)vs(43±4)ml·m-2,P<0.05;REDVI显著降低(111±27)vs(92±24)ml·m -2,P<0.05.SIMV时PVR也显著降低(227±49)vs(166±48)dyn·s·m-5, P<0.05,RVEF、RVESVI、RVEDVI均有改善,但没有显著意义.研究中左室功能和血气分析的测定三者无差别.结论与A/C相比,PSV具有对右室功能影响小的优点,适用于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早期呼吸支持;SIMV同样也优于A/C,但不如PSV突出.
作者:皋源;杭燕南;孙大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酰胺类新局麻药罗比卡因对脊髓神经阻滞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罗比卡因对急性分离新生SD鼠(0~7 d)脊髓背角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结果在电压钳的状态下(钳制电压Vh-80 mV,刺激电压Vt 0 mV), 罗比卡因(10~400 μmol)对钠电流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IC50为117.32 μmol,明显高于相同电压钳条件下布比卡因的IC50(53.701 μmol);罗比卡因对钠电流的抑制具有电压依赖性.当Vh -60 mV,Vt 0 mV时,其IC50为74.28 μmol,明显低于罗比卡因在电压钳Vh -80 mV,Vt 0 mV条件下的IC50(117.32 μmol);罗比卡因对钠电流的抑制具有频率依赖性,重复刺激(5 Hz,20 ms)可增加罗比卡因的抑制作用;罗比卡因不影响钠电流的激活曲线,但可使钠电流的稳态失活曲线产生超极化移动(11 mV).结论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罗比卡因对背角神经元钠电流有抑制作用 ,且呈电压和浓度依赖性,其抑制效力弱于布比卡因;罗比卡因优先作用于钠通道电流的失活状态.
作者:刘宝刚;庄心良;徐国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模型的建立及自制带阀门血管内支架堵闭装置在巨大PDA动物模型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10只动物建立巨大PDA(内径8~12 mm)实验模型,然后经股动脉插入血管内支架堵闭装置,完成堵闭PDA.结果所有的实验动物,堵闭均一次成功,术毕心脏超声、动脉造影均未见有残余分流;于术后1~180 d行动物解剖,见PDA堵闭完全,一个月以上动物的PDA两端内皮生长完全,达到永久性闭合.结论该装置有可能应用于6岁以下的婴幼儿或内径为12~20 mm的巨大PDA患者.
作者:王永武;沈建秀;黄国长;G.FOURNIAL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5年随访期间比较各种因素对死亡率影响,探讨卡托普利早期长期治疗的预后意义.方法 822例首次急性心梗后72小时内入院且无心源性休克患者中,478例早期并长期持续应用卡托普利和常规治疗(治疗组),344例仅常规治疗(对照组).用Cox回归方法作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随访期累积生存率和心源性事件发生率.结果年龄、Killip分级(≥Ⅱ级)、前壁梗死、糖尿病、CPK高峰浓度相对危险性> 1,卡托普利、β受体阻滞剂、血小板拮抗药和静脉溶栓相对危险性<1.治疗组随访各阶段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01),心源性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01) .结论早期长期卡托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预后具有益作用.
作者:蔡煦;沈卫峰;李明洲;龚兰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婴幼儿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 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自我院21例LVOTO,年龄11个月~2.9岁,体重8.7~13 kg,主动脉瓣上狭窄3例、瓣膜狭窄8例、瓣下狭窄6例、复合狭窄4例.结果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9.5%,存活病例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LVOTO系进展型疾病,易并发主动脉瓣返流、细菌性心内膜炎,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预后与术前左心功能、二尖瓣瓣环直径、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
作者:郑景浩;曹鼎方;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芬太尼对离体灌流心脏收缩力及心肌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研究其对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方法 (1) 以含不同浓度芬太尼的克-汉二氏重碳酸盐缓冲液(KHB)灌流大鼠心脏,测定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收缩压上升大速率 (+dp/dtmax)、左室舒张压下降大速率(-dp/dtmax);(2) 用Fluo-3AM钙荧光指示剂染色急性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用药前和用不同浓度芬太尼后,KCl诱发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1 ng/ml和20 ng/ml的芬太尼对心肌收缩力和心肌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较小,心肌收缩力的各项指标和钙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200 ng/ml芬太尼使心率减慢及+dp/dtmax、-dp/dtmax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芬太尼对心肌细胞钙离子的跨膜内流影响较小,而使心肌收缩力保持稳定.超临床使用浓度的芬太尼仍有抑制心肌的趋势.
作者:张莹;李士通;庄心良;李继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新生儿尸检资料中,有同胞三兄弟尸检病例,其中第2胎和第3胎均患先天性后外侧膈疝,报告如下.
作者:杜懿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例1]男,54岁.因突发左下腹痛,后遍及全腹6 h,于1998年5月7日入院.体检:神志清,精神淡漠,烦躁,BP 10/8 kPa,P 128次/min,R 22次/min.腹部稍隆起.
作者:王安龙;郭卫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男,15岁.因粘液血便反复发作1年,加重1个月,收住入院.直肠镜检查:直肠多发性息肉伴出血.纤维结肠镜检查:全结肠、直肠多发性息肉病.GI检查:食管、胃、小肠未见器质性病变.
作者:赵秀芳;仲剑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性,40岁,因阵发性心悸,气急10余年,加重半年收入院.既住有肺结核史.入院体检心律为窦性,肺动脉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分裂,心界略向左移位.
作者:孙晓晖;郑更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畸形,发生率不到先天性心脏病的0.5%.它系指全部或部分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而不是主动脉根部发出,其中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常见,占90%,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等其他类型更为罕见.我科收治左、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各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忠群;刘锦纷;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朱德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46岁.6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进食固体食物时有梗噫感,经纤维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平滑肌瘤,因认为是良性病变未予以重视.近半年来梗噫症状明显加重伴进食困难,且出现胸骨中段后方疼痛,阵发性加剧牵涉至肩背部伴有呕吐,间歇性胃寒发热.
作者:鲍永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通过对我院1992年5月~1998年4月间4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病例的回顾总结,就如何预防和诊治LC术并发症进行分析.
作者:高伟陈;牛伟新;秦新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外科自1986年至1996年共收治急性胰腺炎98例,其中胆源性胰腺炎46例,现结合其临床表现对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进行讨论.
作者:陆华清;沈光荣;刘海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结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由于结肠分布在腹腔的不同位置,且结肠癌本身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所以客观上容易误诊为阑尾炎、胆囊结石、结肠炎等其它消化道疾病[1-4].因此,对结肠癌误诊预防的探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陶健;邬寿贞;汤睿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外伤性颅内血肿继发脑疝者病情危重,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由于开颅手术准备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我们对5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继发脑疝患者在急诊室紧急钻孔减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光;于景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较常见,手术亦不复杂,有较多文献报道[1-3].但哑铃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较少见,而且切除时易误伤脊髓或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我科自1980~1998年共手术治疗41例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病人,现着重报道其中7例哑铃型肿瘤的治疗经验.
作者:朱江;沈振亚;徐五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自1987年3月至1997年6月,我们对369例阑尾切口,采用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双环形一次缝合法,间断缝合切口,均获一期愈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平;丁福浩;陈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妊娠期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比较少见.我们收集瑞金医院1964年10月~1996年9月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58例,其中妊娠期的4例,其临床表现形式复杂,能早期认识及诊断,对保障孕期母子平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美英;罗邦尧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随着对多发伤诊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水平仍在不断探索中.现将我院 1991~1998年对14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燕;陈健民;韩崇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随着临床工作的需要,麻醉学科蓬勃发展.现将本学科的发展现状、新药应用和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孙大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明显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明显增加.由于冠心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成为威胁生命的头号杀手,也成为心血管外科亟待解决的危重疾病.
作者:萧明第;吕志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剖宫产手术往往比较紧急,要求麻醉起效快,以便能迅速解除胎儿宫内窘迫状况.既往剖宫产术用盐酸利多卡因作低位硬膜外麻醉,其起效时间已较使用丁卡因明显缩短.
作者:董国良;苏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年来,骨肿瘤和骨肿瘤样病变影像检查的新技术已不断涌现,但在合理应用各种检查和检查顺序方面仍存在一些混乱现象.为此,我们对近两年我院78例骨肿瘤和骨肿瘤样病变患者的各种检查方法,如常规X线、CT和MRI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比较,以便探索一条骨肿瘤和骨肿瘤样病变的简便和有效的检查技术路线.
作者:王皖;许建荣;杨世埙;靳激杨;何鸿渊;李钟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Down综合征(DS)在人类主要表现为特殊面容、智力落后和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700.病儿中纯21三体型为95%,嵌合型为1%,易位型或部分21三体型4%[1].本科实验室自1981年~1997年共检出59例.现将其染色体核型及临床表现作一分析.
作者:江静;傅曼芬;王伟;(亻儿)继红;陈凤生;王德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10‰.1986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26.6 5‰.上海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5.6‰[1].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母婴保健的重要环节.
作者:牟建华;祁雅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自Schneider等[1]首次报道急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ACCS)以来,A CCS在脊髓损伤领域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病种.但在损伤的原因、机制、发生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在此,本组对26例ACCS患者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
作者:叶晓健;贾连顺;戴力扬;袁文;倪斌;李家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重复应用有一定的局限.彩超 (CDFI)无创检查,能较准确地提供下肢动脉疾病的解剖及功能信息,越来越受到医师和患者的欢迎.为此我们就彩超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与动脉造影相对照,再与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秋华;燕山;龚雷萌;陆信武;蒋米尔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重度颅脑损伤后出现高血糖严重影响预后,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科自1995年6月~1997 年6月对284例GCS评分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空腹血糖监测,探讨其与预后及GCS评分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水均;张建军;瞿炬;张俊;宣宏飞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