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8例)采用经螺旋型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B组(22例)采用经鼻胃管进行早期EN+PN;C组(19例)采用经鼻胃管进行早期PN-EN的序贯营养方法,对3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组患者血清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后14 d,A组血清白蛋白(Alb)为(32.36±4.72)g/L,转铁蛋白(TNF)为(1.60±0.38)g/L,前白蛋白(PA)为(178.22±25.63)mg/L;B组Alb为(31.54±3.67)g/L,TFN为(1.59±0.22)g/L,PA为(174.63±28.33)mg/L;C组Alb为(30.88±2.55)g/L,TFN为(1.59±0.29)g/L,PA为(171.85±30.62)mg/L;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①鼻肠管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早期EN支持过程中的胃肠道耐受性及降低并发症有积极作用.②早期EN+PN的营养方法更符合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叶若兰;祝禾辰;朱会耕;楼浩明;徐良;沈蕾;曹同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即对照组,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 ml/kg,持续3 min;B组:静脉输注较低剂量肾上腺素2μg/kg,持续3 min;C组:静脉输注较高剂量肾上腺素20μg/kg,持续3 min.大鼠心脏稳定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Langendorff灌流模型下缺血40 min、再灌注90 min.结果B组缺血后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左心室压差为(82.96±5.60)mm Hg,左室舒张末压为(4 95±0 96)mm Hg,A组心脏功能恢复较差,左心室压差为(70.16±5.07)mm Hg,左室舒张末压为(6.60±1.04)mm Hg,B组较A组明显增高(P<0.05);B组灌注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值较低,B组梗死面积为(28.70±3.41)%,较A组的(37.90±6 29)%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剂量肾上腺素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施东伟;高峰;姚晨玲;童朝阳;黄培志;陈百华;洪慧慧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2在多发伤及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中创伤后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8年8月~2000年4月多发伤患者36例,根据入院时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值,将患者分为A、B两组,ISS<16分为A组,15例;ISS≥16分为B组,21例;选取与多发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相当的健康人1 5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多发伤及合并MODS患者入院后第1、3、7及14天不同时段外周静脉血中IL-12水平变化进行检测.结果A、B两组各时段外周血中IL-12水平较对照组高.合并MODS患者外周血中各时段IL-12水平较未合并MODS者高(P<0.05).结论IL-12参与机体创伤后引起的免疫反应过程,外周血中IL-12的水平变化可作为多发伤严重程度和判定患者是否合并MODS的早期指标之一.
作者:李侠;孙志扬;刘建军;崔世涛;武钧;刘养洲;刘中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amson's法造成兔失血性休克(血压为6 kPa,1 kPa=7.5 mm Hg),1.5 h后再经颈静脉回输所失血液,分别于失血前(对照组)、失血1.5 h(休克组)、再灌注3 h后(再灌注组)抽血分离中性粒细胞(PMN),并测定其粘附分子CD18.结果对照组PMN CD18的表达为(1.62±0.26)×10-3A@min-1@μg蛋白-1,休克组的表达为(1.76±0.34)×10-3 A@min-1@μg蛋白-1,再灌注组的表达为(3.24±0 28)×10-3A@min-1@μg蛋白-1.再灌注组PMN CD18的表达与休克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是由PMN粘附分子CD18表达增加所致.
作者:康舟军;梅冰;杨瑞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按入院时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值(ISS)分组,A组14例,ISS≥16分;B组21例,ISS<16分.所有患者均于人院当时及第2、3、5、7天,用ELISA法测定血浆TM水平.结果A组患者血浆中TM水平为(55 45±13.14)ng/ml,明显高于B组的(41.81±16.31)ng/ml(P<0.05).17例预后不良者与18例预后良好者相比,血浆TM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动态检测血浆TM水平对判断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黄豪;孙志扬;沈中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紧急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老年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老年急危重症患者77例,其中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Ⅱ)计分>14分者65例.所有患者共行102例次紧急纤支镜操作,其中肺泡灌洗、气道分泌物吸引76例次;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19例次;异物吸出6例次.结果102例次紧急纤支镜操作抢救总有效率为80.3%,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紧急纤维支气管镜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病变紧急处理的有力武器,高龄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不是纤支镜操作的禁忌证.
作者:孟庆刚;罗勇;王树云;陈红娣;陈津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96年5月~2001年5月我科加强监护病房(ICU)收治的ARDS患者30例,分为存活组(A组,21例)和死亡组(B组,9例),对照组为18例右心室功能正常志愿者.采用REF-1TM右心功能监测仪和HP监护仪,结合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室壁应力(RVWS)、充盈早期大流速(E)与晚期大流速(A)之比(E/A)、充盈早期大流速减速时间(Dte)、动脉压(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中心静脉压(CVP)、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心排指数(CI)、肺动脉嵌压(PAW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室每搏作功指数(RVSWI)和右心室作功指数(RCWI)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RVEF、E/A、Dte、RCWI和RVSWI分别为(0.36±0 08)%、0.68±0.09、(142.56±16.25)s、(29.81±6 53)g/m2和(1.59±0.44)g@m-1@m,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5);B组患者分别为(0.28±0.07)%、0.61±0.07、(129.37±18.95)s、(27 24±5.92)g/m2和(1.38±0.41)g@m-1@m-2,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A组患者RVWS、mPAP、PCWP、PVRI和RVEDVl分别为(0 34±0.07)mN/cm2、(3 87±0.40)kPa、(1.47±0.27)kPa、(2.87±0.52)dyn@s@cm-5@m-2和(118±43)ml/cm2,较对照组增加(P<0.05);B组患者分别为(0.37±0.07)mN/cm2、(4.80±0.53)kPa、(1.60±0.53)kPa、(3.12±0 63)dyn@s@cm-5@m-2和(121±39)ml/cm2,较对照组增加(P<0.01).A、B两组患者AP、CVP、CI和RVESV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所有ARD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功能减退,右心室功能不全是加重患者病情及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一个原因.
作者:李文放;陈杰;杨兴易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在进行抗感染、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予持续静脉滴注可拉明及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4 h.观察血气分析变化和临床结果.结果经可拉明治疗4 h后,患者血pH值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4 h后,PaCO2明显下降(P<0.01),pH明显上升(P<0.01).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有明显增高(P<0.01),且Bi-PAP呼吸机治疗4 h较经可拉明治疗4 h的PaO2增高更明显(p<0.01).结论Bi-PAP呼吸机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患者,其改善二氧化碳储留和低氧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呼吸兴奋剂,且使用方便,患者易接受,还可缩短治疗时间,使部分患者能免于气管插管.
作者:顾俭勇;黄培志;童朝阳;陈斌;钱宇;顾国嵘;姜燕飞;蔡映云;钮善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评估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急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急诊遇到的闭合性、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应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必要时配合皮瓣转移或移植、骨移植进行治疗.结果1992~1995年,我院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新鲜胫腓骨骨折1000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外固定支架对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对无理想固定器械又不宜作内固定的粉碎性骨折、伴有软组织缺损的复杂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光汉;于仲嘉;鲍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TRAGE METER快速心肌梗死检测仪检测50例高度疑为AMI的患者在发病2 h内的CK-MB、CTnI及Mb,同时标准实验室检测CTnT.结果50例患者中有26例被诊断为AMI.Mb、CTnI、CK-MB和CTnT的特异性分别为95.83%、95 83%、100.00%和95.83%,敏感性分别为100.00%、92.30%、73.08%和96 1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96.00%、100.00%和96.1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2.00%、77.42%和95.83%.Mb、CTnI和CTnT的阴性预测值及敏感性均高于CK-MB(P<0.05).美国TRAGE METER快速心肌梗死检测仪检测CTnT采样报告时间为(20.00±1.45)min,标准实验室检测采样至报告时间为(72.00±3.48)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快速心肌梗死检测仪检测CTnI和标准实验室检测CTnT,两者间各项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发病早期(2 h内),血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诊断价值高于CK-MB,如此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检测均为阴性,可基本排除AMI.TRAGE METER快速心肌梗死检测仪克服了常规标准实验室检测耗时长、采血多的缺点,临床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为确诊提供依据,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顾国嵘;黄培志;童朝阳;周春晓;顾俭勇;葛均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对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重构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将实验兔造成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前3 d开始分别使用小剂量(20 mg@kg-1@d-1)及大剂量(40 mg@kg-1@d-1)水飞蓟宾,服药至术后28 d处死,取病变血管染色,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内膜及中膜厚度、血管腔面积、平均动脉面积(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L)的变化.结果小剂量水飞蓟宾对血管腔面积、血管内膜及中膜厚度、平均动脉面积无明显影响;大剂量水飞蓟宾可使血管腔面积扩大、平均动脉面积明显增加、血管内膜厚度减少.结论水飞蓟宾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血管重构,有可能用于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
作者:郁晓明;顾水明;葛兆莺;梁瑞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神经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方法选择Sprague Dawley大鼠2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即假手术组4只,复苏后3、6、12、24 h组各6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制备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停跳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观察复苏后神经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复苏后bcl-2在海马区的表达不断上升,但明显弱于bax的表达,bcl-2/bax比例失衡.结论bcl-2/bax比例失衡可能是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潘曙明;杨兴易;林兆奋;陈德昌;管军;郭昌星;徐建生;李修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极化液(GIK)及加镁GIK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心脏缺血(停灌)30 min、再灌注120 min.27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9只,A组(对照组)给予Krebs-Henseleix(NKH)灌注液;B组于缺血前5 min及再灌注全程给予GIK(葡萄糖300 g/L、胰岛素50U/L、氯化钾80 mmol/L);C组于缺血前5 min及再灌注全程给予GIK+硫酸镁(1.5 mmol/L).结果B、C两组心脏功能等容收缩期及舒张期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左心室压差恢复均显著优于A组(P<0.05);B、C两组再灌注2 h后心肌梗死范围分别为(27.30±8 80)%和(19.99±3.83)%,较A组的(39.93±13.88)%减小(P<0.05),C组较B组梗死范围减小更明显(P<0.05);B、C两组肌酸激酶(CK)活性分别为(1.00±0.17)U/mg蛋白和(1.02±0.16)U/mg蛋白,高于A组的(0.75±0.11)U/mg蛋白(P<0.05).结论GIK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加镁GIK的保护作用更优越.
作者:姚晨玲;黄培志;高峰;马新亮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重度创伤后内脏器官血液的重新分布可使胃肠道血流量减少,胃肠黏膜处于低灌注状态,进而导致胃肠黏膜屏障破坏,发生应激性溃疡、细菌移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作者:赵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例1患者男,69岁,因发热4 d入院.入院前1月余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术后口服盐酸噻氯匹定(抵克立得)250 mg,每日2次,当时血常规无异常.
作者:冯轶;金文岚;郑明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男,60岁.因劳累后突然左侧胸痛,呈进行性加剧并放射到咽喉部,持续发作2 h来院就诊.
作者:周鸿雁;卞士平;常芬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患者女,21岁.既往无胸闷、胸痛、心悸、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入院当天凌晨5时15分睡眠翻身时突然口吐白沫,呼之不应.
作者:郑洁芳;冯刚;蒋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随着上海经济快速发展,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不断深入,拓宽了基本医疗服务覆盖面,医疗服务引入了多层次的全面服务和竞争的概念.
作者:杨涵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上海市院前急救任务由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为主体的院前急救系统承担,本研究对上海市灾难事件时院前医疗救援的现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绍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多发伤是常见病,虽然近几年该病的抢救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33%~42%)[1].
作者:沈震;杨涵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是一种剧毒杀鼠药,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中毒后死亡率高.
作者:冯刚;黄蕾;郑洁芳;蒋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及时、有效地挽救损伤病员的生命、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是急诊创伤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周彬;霍正禄;杨瑞和;仲剑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氟乙酰胺(FA)属有机氟农药,曾用作杀鼠或杀虫剂,因其毒性强且人畜均有二次误食被毒死家禽(畜)的肉而间接中毒致死的情况,现已被禁用[1].
作者:陈尔真;黄小林;陆一鸣;望亭松;鲍美娟;蒋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1985年,Baket等首先提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并应用于临床研究.
作者:陈淼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心脏破裂的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病死率极高,早期发现并行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途径.
作者:范慧敏;刘泳;陈国涵;卢蓉;郭建华;袁国庆;刘中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常呈序贯性脏器受累,一般为可逆性功能损害,病死率常高达50%~60%,4个以上脏器受累的病死率几乎达100%.
作者:史习勤;郑明芳;葛晓麟;徐侃;贡伟;赵冰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进行急诊和大中型手术时,极易诱发并加重各种心脏事件[1].
作者:马艳梅;王士雯;赵玉生;霍正禄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近年来,坠落伤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常见的损伤,仅次于交通事故伤,为第2意外死亡原因[1].
作者:朱根法;金晨;汪坚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较长时间心脏停搏后,用浅低温闭胸心肺转流(CPB)能提高心肺复苏(CPR)的存活率,但在CRP过程中,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及心、脑功能的恢复[1].
作者:黄培志;陈安青;顾国嵘;王哲;顾俭勇;张亚平;刘珊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近年来,由交通和建筑业及其他意外突发灾害事件所致的创伤伤员不断增多.据统计,大城市创伤者占总急诊人数的40%,多发伤、成批伤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
作者:霍正禄;周彬;张玲;程传苗;杨瑞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由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创伤和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抢救中日益增多,因其病情急、伤势重、伤情复杂,如救治不及时,则预后差、甚至死亡.
作者:孙志扬;刘中民;李侠;崔世涛;刘建军;刘养洲;姜辉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我院自1991~2000年采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不同原因的股骨头坏死79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国辉;惠小平;陆一鸣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牛肝菌为真菌类植物,大部分为可食用菌,少部分为毒菌,与普通食用蘑菇很难区别,易误食引起中毒.
作者:徐忠萍;杨涵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心血管病急症,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周龙女;方萍;朱纲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俗称疲肉精)是一种较强的选择性β2受体兴奋剂.本院2002年4月11日处理一起集体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建成;胡祖鹏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