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s,ONs)是一类大小不超过20个碱基的短链核苷酸,它已用于家族遗传病及癌症的治疗,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寡核苷酸入胞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成为其临床使用的大障碍.细胞膜穿透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种能够以既不影响生物活性分子的活性也不会损伤细胞的方式携带货物入胞的运载工具,是非常理想的ONs运载工具.但CPPs的入胞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具体考量选择何种CPPs作为ONs的载体.目前已有各种定性、定量评估CPPs细胞转导能力的策略,其中经典的评价手段是荧光分析法.但鉴于其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现实情况,特别推荐将其与链接校正ONs相结合进行应用,以更准确的分析CPPs-ONs入胞情况.
作者:李海涛;周华军;田书梅;张晓磷;赵云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热休克蛋白27(HSP27) mRNA表达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槲皮素抗前列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给予二甲亚砜(DMSO);高剂量组:给予0.6 mg/mL槲皮素150μL;低剂量组:给予0.3 mg/mL槲皮素150 μL.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C-3细胞HSP27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检测给予槲皮素后PC-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T-PCR检测各实验组PC-3细胞的HSP27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8%、110%、50%和60%,2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槲皮素可明显降低HSP27阳性细胞染色强度;TUNEL结果显示,给药组可见大量PC-3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槲皮素可抑制HSP27 mRNA的表达和诱导PC-3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抗前列腺癌的机制之一.
作者:于峰;邸彦橙;姜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汉防己甲素对脊柱损伤模型大鼠miRNA-24和Bim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1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正常组35只,模型组36只,干预组43只.采用加速压迫型Allen's打击法对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造成脊柱损伤模型.3组大鼠在相同环境下饲养,造模成功后给予干预组大鼠静滴汉防己甲素20 mg/(kg·d),2周为1个疗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比较3组大鼠miRNA-24和Bi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1、5、10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体内miRNA-2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体内miRNA-2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0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干预组大鼠Bim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大鼠Bim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防己甲素可有效降低脊柱损伤模型大鼠miRNA-24的表达,提高Bim蛋白表达,是治疗脊柱损伤大鼠的有效药物.
作者:邓必权;侯铁胜;傅强;胡华;熊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本文旨在构建STAT6-ORF表达载体,包装成慢病毒颗粒.方法 应用嵌套PCR法从生长状态良好的293FT细胞的cDNA中扩增STAT6的完整读码框片段(2544 bp),根据需要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Cla Ⅰ和Mlu Ⅰ酶切位点,将PCR产物克隆到pMD20T载体上,得到pMD20T-STAT6-ORF克隆;测序验证后,用Cla Ⅰ和Mlu Ⅰ双酶切pMD20T-STAT6克隆,回收酶切产物得到的STAT6-ORF片段,通过T4 DNA连接酶连接到pLVTHm表达载体上,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正确,获得pLVTHm-STAT6-ORF表达载体.结果 构建带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标记的STAT6-ORF表达载体,包装成慢病毒颗粒,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及包装带STAT6-ORF目的片段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结论 pLVTHm-STAT6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以进行慢病毒包装与鉴定.
作者:刘锦宙;杨燕;谢而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4HPR对膀胱上皮细胞T24细胞表面分子E-Cad表达的影响,研究其是否能通过调节该分子表达从而降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方法 培养膀胱上皮细胞T24细胞,利用MTT方法确定合理的药物处理浓度,提取细胞全蛋白、mRNA,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E-Cad表达.采用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药物处理前后E-Cad表达量的变化及β-Cat表达位置变化.结果 采用10μM的4HPR处理T24细胞48 h后,E-Cad基因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同时β-Cat表达位置也由细胞核转向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内侧.结论 4HPR可使T24细胞E-Cad基因表达增加,其可能通过调节E-Cad的表达,实现其降低肿瘤细胞的浸润性,而起到预防、治疗癌症的目的.
作者:严璞;吕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在大鼠下颌骨中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区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各5只,全部将右侧下颌骨表面皮肤切开,放置下颌骨牵张器,调整塑形并固定.而后将大鼠左侧下颌骨骨折行钛板内固定手术以作对照.随后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0、3、6、9、12、15、18、21 d)将大鼠麻醉处死,解剖大鼠双侧下颌骨后,小心刮取右侧牵张间隙骨痂及左侧骨折处骨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 40只大鼠伤口均愈合正常,手术耐受性良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DF-1在成骨细胞和微血管周围表达较多,且在DO的新生骨痂中的表达较骨折处骨痂中的表达明显升高.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显示:无论在DO区或是骨折区,SDF-1术后3d的表达量增加了3倍,术后1周后,SDF-1在骨折区的表达情况呈逐渐下降趋势,在DO区的表达在进入牵张期内其再次上升,高达原有水平的5倍,牵张结束后缓缓下降,SDF-1在2区的表达情况比较分别在9、12、15d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DF-1在牵张成骨区和骨折区的表达差异明显,为日后研究SDF-1在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周恩瑜;李天泉;李保康;邬玉林;刘亮;屈依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人参多糖(panaxan)、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对大鼠退变软骨细胞葡糖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7只Wistar大鼠(SPF级),分离提取其软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IL-1β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人参多糖低、中、高和极高剂量组、黄芪多糖低、中、高和极高剂量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内GAG含量、细胞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Ⅰ(galactose-β-1,3-glucuronosyltransferase Ⅰ,GlcAT-1)mRNA含量.结果 人参多糖各及黄芪多糖浓度组对大鼠软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0.01、0.1 mg/L浓度的人参多糖和100 mg/L的黄芪多糖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内GAG的合成(均P<0.01);0.1 mg/L浓度的人参多糖和1、10、100 mg/L的黄芪多糖能够显著增加GlcAT-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人参多糖、黄芪多糖的主要作用是对经IL-1β作用后,并进行体外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中GAG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GlcAT-1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杨国志;李振武;赵瑞强;尹锐峰;李志安;常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将EPO dimer分别连接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umin,BSA)、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几个不同的载体蛋白构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结合特定的ELISA检测系统,来优化选择抗EPO dimer单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EHSA法鉴定杂交瘤细胞的特性;分析比较不同载体蛋白构建单克隆抗体的差异与效果.结果 共筛选获得了5株杂交瘤细胞,5株杂交瘤细胞均能分泌EPO dimer抗体.经过进一步的特异性鉴定、亚型鉴定以及效价鉴定后,有4株杂交瘤细胞被挑选进行大量抗体制备,为后期临床基础实验提供材料.4株杂交瘤分别为克隆S-18-2,其亚型为IgG2b,κ;克隆S-369-7,其亚型为IgG1,κ;克隆S-410-3,其亚型为IgG1,κ;克隆S-514-7,其亚型为IgG2b,κ;其中克隆S-18-2、S-514-7分泌抗体EPO dimer的能力稳定,其抗体对载体蛋白OVA、KLH、BSA均无效价,且它们抗原抗体反应只针对EPO dimer;克隆S-369-7、S-410-3分泌抗体EPO dimer的能力也很稳定,对载体蛋白OVA、KLH、BSA也均无效价,尤其其抗原抗体反应可以同时针对EPO dimer以及EPO dimer-PEG,即本实验获得的这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既可检测EPO dimer又可检测EPO dimer-PEG.比较连接BSA、OVA、KLH这几个不同载体蛋白构建单克隆抗体的差异与效果,发现以EPO dimer连接载体蛋白OVA获得的单克隆抗体效果佳.结论 本实验用偶联载体的方法增强了小分子EPO dimer的免疫原性,得到了稳定分泌EPOdimer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作者:邱贞琴;邰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本论文以多核螯合Pt(Ⅱ)抗肿瘤金属配合物为中心,重点开展了三氮螯合单功能三核铂(Ⅱ)配合物的DNA结合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工作.方法 将30 μM配合物[Pt3L1 Cl3] Cl3(Ⅰ)与0.09 mM的5'-GMP溶解在水中,37℃条件下孵化24h,当反应进行到2h和24h时,取出反应液,利用电喷雾质谱方法检测反应产物;配制不同浓度比rb(drug-to-nucleotide ratio)的配合物[Pt3 L2Cl3] Cl3 (Ⅰ)和配合物[Pt3L103] 03(Ⅱ)与pUC19质粒DNA(200 ng)的反应液,37℃下避光孵化12 h,然后在1×TAE buffer(40 mMTris acetate,1 mM EDTA)中,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在电泳中的迁移情况;配合物[Ph L1 Cl3] Cl3 (Ⅰ)和Ⅱ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用白血病细胞株(HL-60)、肺癌细胞株(A-549)和肝癌细胞株(BEL-7402)进行测试.结果 电喷雾质谱方法检测反应产物时配合物[Pt3L1Cl3] Cl3(Ⅰ)极易与5'-GMP快速反应,形成单加合物、双加合物以及三加合物,表明Ⅰ与5'-GMP较强的结合能力;凝胶电泳实验中测定的配合物[Pt3L1Cl3] Cl3 (Ⅰ)、Ⅱ的rb值分别为0.099和0.66,配合物[Pt3L1 Cl3]Cl3(Ⅰ)使DNA完全解旋所需浓度大大低于配合物[Pt3L2Cl3]Cl3(Ⅱ);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配合物[Pt3L2Cl3] Cl3(Ⅱ)在浓度10-4 M保持了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但是在10-5~10-8 M范围内,Ⅰ、Ⅱ和顺铂对此细胞株几乎全无毒性,抑制率全部低于40%.结论 三氮螯合单功能三核铂(Ⅱ)配合物的DNA结合对提高药物在生物内的稳定性和降低不良反应有利.
作者:黄晶;洪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αkinase 1,PICK1)抑制剂FSC231的镇痛作用,为开发可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PICK1抑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40只昆明种小鼠分别于右后掌皮下注射1.4%醋酸溶液、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制备醋酸致痛模型、左侧足趾注射20 μL完全弗氏佐剂(CFA)溶液制备炎症性疼痛模型,左后足趾注射辣椒素溶液制备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将以上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FSC231 3个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FSC231 3个剂量给药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FSC231 7.83、39.20、78.40 μg/kg,给药1次.对照组动物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1h后,分别测定小鼠后掌抬腿次数、抑制率、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潜伏期、小鼠热痛阈值、脚爪肿胀体积,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痛阈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FSC231可剂量依赖性(7.83 ~78.40)μg/kg减少小鼠5 min内抬腿次数和6~ 10 min内抬腿次数,6~10 min内抑制率分别为18.74%、32.59%和45.52%;与对照组比,不同剂量FSC231均可一定程度延长小鼠的致痛潜伏期,但仅高剂量组小鼠的镇痛潜伏期有显著增加(P<0.05);FSC231可剂量依赖性(7.83~78.40) μg/kg减少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作用为显著(P<0.01).左侧足趾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溶液后,小鼠出现舔患足,且患足出现红、肿等现象,表明成功制备了小鼠慢性炎性疼痛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FSC231后,给药组基础痛阈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后肢足肿胀体积显著增加(P<0.05).小鼠左后足趾注射辣椒素后其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表明成功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FSC231可剂量依赖性(7.83~78.40μg/kg)升高TWL及机械痛阈值(P<0.05,P<0.01).结论 PICK1抑制剂FSC231对化学刺激性疼痛、炎症性疼痛以及神经源性疼痛均具有明显镇痛作用,表明PICK1可作为镇痛作用的新靶点,而PICK1抑制剂FSC231可作为镇痛作用的候选药物.
作者:李铁军;郭小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在不同钙离子存在条件下二氧化硅的性质和对蛋白包裹能力有无变化,来确定其是否有作为口服载体的性能.方 法研究包裹多肽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包裹多肽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体外释放实验、包裹不同多肽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表征、包裹含有不同量的氯化钙和不同结构的多肽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性能.结果 以含有His标签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ortein,EGFP;PI 5.99)为模型,采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加入适量氯化钙,钙离子既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内部的氧原子形成离子键,又和His标签形成络合作用,这样就将蛋白质固定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内部,经过多次洗涤泄露较少.酶切、加热、尿素变性等试验均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通过在传统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包裹效果,且其在酸性条件下不易释放,而在碱性条件则相对容易释放,符合用于口服药物载体的基本要求.
作者:郭丰义;沈玉莲;吴胜本;张鹏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本文拟采用体外实验,探讨脑细胞色素P450 2E1(cytochrome P450 2E1,CYP 2E1)在尼古丁致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实验选用IMR-3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设置对照组,尼古丁小剂量组(0.1 nM)、中剂量组(1 nM)和大剂量组(10 nM),并选用中剂量尼古丁加入不同剂量CYP2E1特异性抑制剂二丙烯基硫醚(diallyl sulfide,DAS)(0.025、0.05、0.075 nM).尼古丁或尼古丁与二丙烯基硫醚处理细胞48 h.取处理后细胞,分别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CYP2E1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对CYP2E1蛋白表达水平与LDH活力、SOD活力、ROS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低、中、高剂量尼古丁处理后,IMR-32细胞增殖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39%、47%、52%(均P<0.05);细胞受到损伤,培养基LDH活力分别升高14%、50%、70%(均P<0.05);SOD活力下降至对照组的76%、58%、44%(均P<0.05);细胞CYP2E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至2.19、2.65及2.76倍(均P<0.05),未见CYP2E1 mRNA水平改变;ROS生成量升高48%、65%、136%(均P<0.05).与尼古丁(1nm)组相比,加入低、中、高剂量抑制剂后,SOD活力升高24%、47%、52%(均P<0.05);ROS含量下降至77.8%、57.8%、44.3%(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YP2E1含量与LDH活力呈正相关,与SOD活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和-0.584,与ROS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5(均P<0.01).结论 尼古丁处理可抑制IMR-32细胞增殖,诱导脑CYP2E1表达,明显诱导ROS生成,致神经细胞损伤.
作者:党帅;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积雪草苷对大鼠心梗后左室功能及左室胶原改建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雄性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模型组和积雪草苷治疗组,积雪草苷治疗组自造模当天灌胃给予积雪草苷连续6w,其他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3d、1w、2w、6w时点,采用动脉导管测定心功能;氯氨T法测量左室非梗死区心肌羟脯氨酸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左室非梗死区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结果 与同时点心梗模型组比较,积雪草苷组大鼠2w、6w时LVDP显著降低(P<0.05),+dp/dtmax显著提高(P<0.05),-dp/dtmax显著提高(P<0.01);2 w、6w时左室非梗死区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2w、6w时左室非梗死区心肌胶原Ⅰ/Ⅲ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积雪草苷可改善心梗大鼠左室功能,减少左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胶原异常表达,减轻大鼠心梗后心肌纤维化.
作者:王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香菇多糖对5-FU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AGS胃癌细胞,分为CON组(未加入香菇多糖和5-FU)、LEN组(仅香菇多糖培养)、FNM组(仅5-FU培养)和L+F组(香菇多糖和5-FU培养),比较4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凋亡率、多重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s,MRP)表达的差异.结果 LEN组和CON组D1~D7吸光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FNM组和L+F组吸光值(P<0.05),且L+F组细胞D1 ~D7的吸光值均显著低于FNM组(P<0.05).CON组和LEN组AGS胃癌细胞G0/G1期和凋亡率均显著低于FMN组和L+F组(P<0.05),S期和G2/M期均显著高于FMN组和L+F组(P<0.05);L+F组AGS胃癌细胞G0/G1期和凋亡率均显著高于FNM组(均P<0.05),S期和G2/M期低于FNM组(均P<0.05).CON组和FNM组AGS胃癌细胞MDR1和MRP表达均显著高于LEN组和L+F组(P<0.05);L+F组MDR1和MRP表达均显著低于LEN组(P<0.05).结论 香菇多糖可显著增强5-FU对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耐药基因MDR1和MRP表达有关.
作者:关秀文;韦炳邓;杨军;杜寒松;张万里;牛彦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1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出生24h之内的SD乳鼠10只,提取分离成骨细胞,并经细胞形态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化学染色法以及Giemsa染色法鉴定.根据加入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b1将成骨细胞分为0、10-8、10-7、10-6、10-5 mol/L 5组;采用CCK-8法检测加药24、48、72 h后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PNPP法检测成骨细胞中ALP活性,分析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b1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Real-Time PCR法检测增殖标记基因PCNA、Ki67和分化标记基因COL1、BGP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分离获得成骨细胞,经细胞形态学鉴定和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满足后续实验要求.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0 mol/L组相比,人参皂苷Rb1不同浓度组对成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增殖作用(P<0.05,P<0.001);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与0 mol/L组相比,人参皂苷Rb1 10-7、10-6、10-5 mol/L浓度组分别培养3、5、7d后,及10-8 mol/L培养7d后,成骨细胞活性均有显著升高(P <0.05,P<0.001),佳效果浓度组为10-6 mol/L;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与0 mol/L组相比,人参皂苷Rb1 10-7、10-6、10-5 mol/L各浓度组均能显著提高成骨细胞PCNA、Ki67、BGP、COL1 mRNA表达水平,10-8 mol/L可显著提高COL1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01),其中以10-6 mol/L浓度组效果佳.结论 不同浓度(10-8、10-7、10-6、10-5 mol/L)人参皂苷Rb1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王伟;黄坤;郑雷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泛素交联酶UBE2D3(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D3)在端粒酶介导的放射敏感性调节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针对UBE2D3基因序列,设计3条干扰序列,通过筛选选取1条干扰效率优的序列并合成pshRNA-UBE2D3;在MCF-7细胞中,转染过表达质粒pEGFP-UBE2D3以及干扰质粒pshRNA-UBE2D3,Western blot检测UBE2D3对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转染pEGFP-hTERT,Western blot法检测hTERT蛋白表达对UBE2D3的影响;通过转染pshRNA-UBE2D3抑制UBE2D3的表达,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MTT法检测MCF-7细胞周期的变化,CCK-8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情况,克隆形成法检测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成功筛选出一条针对UBE2D3的优干扰序列,干扰UBE2D3能显著降低MCF-7细胞的放射敏感性;UBE2D3能参与hTERT调控放射敏感性的调节,抑制UBE2D3的表达可能通过上调hTERT和Cyclin D1的表达、增加hTERT的活性、加速G1期向S期转变以及提高MCF-7细胞的增殖从而降低MCF-7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然而,过表达UBE2D3未能检测到hTERT的表达差异.结论 抑制UBE2D3可能通过上调hTERT以及Cyclin D1的表达参与hTERT调节的放射敏感性的过程.
作者:朱强;王丕琳;张铁;尹子毅;曲更宝;殷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恩替卡韦耐药突变株表达质粒并对其体外复制病毒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以含1.2倍HBV DNA全基因的质粒pUC-HBV1.2-WT为模板,应用PCR定点诱变技术构建恩替卡韦耐药突变株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建立HBV体外复制细胞模型,分析耐药突变株复制水平及表达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恩替卡韦耐药突变株表达质粒pETv1(rtL180M+ M204V+ I169T+ M250V)和pETV2(rtL180M+ M204V+ T184G+ S202I).HBV体外复制细胞模型培养上清可检测到HBsAg和HBeAg及HBV DNA,细胞内可检测到HBV复制中间体;耐药突变株复制能力分别为野生株的47.4%和38.6%.结论 成功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恩替卡韦耐药突变株表达质粒.不同突变形式的ETV耐药突变株体外复制能力较野生株下降.
作者:王雪艳;蒋栋;费然;魏来;陈红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以介孔硅包覆磁颗粒M-MS 50与SHU-555A对比,标记永生化神经干细胞C17.2.方法 采用了核磁共振,普鲁士蓝染色,流式细胞仪,原子发射光谱,弛豫仪等一系列检测手段,测定细胞对磁颗粒的吞腹量,磁颗粒对细胞毒性的影响,及其在细胞内的代谢情况,选择细胞标记的优条件.结果 在神经干细胞对荧光介孔硅包覆铁氧化物的吞噬行为实验结果来看,随着孵育时间增长,SHU-555A和M-MS 50都更多的被C17.2神经干细胞所吞噬,这表现出细胞标记的时间依赖性.而M-MS 50在较短时间内便可以对细胞有一定的标记率.在标记神经干细胞的MRI和ICP-OES定量分析中可以得出,C17.2神经干细胞对SHU-555A和M-MS 50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SHU-555A和M-MS 50与C17.2细胞孵育,都存在标记率随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的增加而提高,直到平衡这一现象.而通过荧光介孔硅包覆铁氧化物细胞内分布和代谢研究,发现随着标记时间的增长和标记浓度的增加,C17.2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率逐渐增加;磁颗粒有没有从细胞中代谢出来,并且在培养多长时间之后,细胞对M-MS 50的代谢达到平衡.结论 介孔硅包覆氧化铁纳米颗粒M-MS 50在标记神经干细胞C17.2上相对SHU-555A有较明显的优势,而其多功能,特殊的介孔结构,又为以后进一步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M-MS 50能够有效地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提高弛豫信号强度,是一种非常优越的造影剂.
作者:张波;戚利坤;李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相关的基因,构建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预测结肠癌的microRNA、转录因子和相关药物.方法 首先通过倍数关系值分析255个结肠癌相关的微阵列芯片样本中的表达基因,然后使用蛋白质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后应用MSigDB 3.0分析法并结合WebGestalt在线软件,对3组数据中的表达基因进行microRNA、转录因子和药物预测.结果 本研究识别了4763个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并采用表达显著的前200个基因构建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此外,本文又采用前200个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得到了与结肠癌有关的22条microRNA、58个转录因子和9种药物.结论 本研究识别了结肠癌的表达基因,构建了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预测了其microRNA、转录因子和结肠癌有关药物,为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记.
作者:邵学谦;孙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Jurkat细胞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x metallo preteinases-9,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转录因子NF-κB与MMP-9在白血病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Jurkat细胞随机分为6组,包括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PDTC),试验组(培养基中分别含有50、100、150 μmol/L PDTC、1 μg/mL VCR、1μg/mL VCR+ 150μmol/L PDTC);MTT法测定PDTC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PDTC联合长春新碱(vincristine oncovin,VCR)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情况;使用半定量RT-PCR检测Jurkat细胞中MMP-9基因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PDTC(50、100、150 μmol/L)作用不同时间(12 ~48 h)后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PDTC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但在PDTC处理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无明显增加.在不同浓度的PDTC分别处理细胞48 h后,随着PDTC浓度增高,Jurkat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各实验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VCR组相比,VCR+ PDTC组Jurkat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PDTC可以增强VCR诱导的Jurkat细胞凋亡作用.不同浓度的PDTC分别处理各组细胞48 h,RT-PCR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细胞MMP-9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细胞中存在MMP-9基因高表达,导致细胞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了白血病的浸润和转移,并引起化疗耐药,而这一过程可被NF-κB抑制剂PDTC所抑制,为临床上白血病的治疗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付利;李业成;苏毅;孙浩平;帅燕容;夏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透骨消痛颗粒含药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以临床等效剂量0.145 g/(kg·d)、0.29g/(kg·d)、0.58g/(kg·d)制备各浓度透骨消痛颗粒含药血清,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20 mL,不同浓度透骨消痛颗粒含药血清各20 mL,连续灌胃3d,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分化的形态变化并计数;RT-PCR检测骨髓基质干细胞中Sox9、CollagenⅡ、Runx2 mRNA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细胞呈梭形,漩涡状,单一生长;透骨消痛颗粒含药血清各组BMSCs形态发生转变,至接种7d后,其细胞生长达到高峰;透骨消痛颗粒含药血清可促进软骨细胞数量,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透骨消痛颗粒含药血清可增加Sox9、CollagenⅡ和Runx2 mRNA表达水平.结论 透骨消痛颗粒含药血清可有效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作者:贾峰;王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天然中药提取物姜黄醇(turmeric alcohol)单独使用或者与放疗联用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MCF-10A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分布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4组,分别为: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姜黄醇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对照组;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姜黄醇组;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对照组.2组姜黄醇组分别使用姜黄醇处理,其余2组对照组不作处理.采用细胞增殖检测方法CCK-8检测姜黄醇药物毒性;另外,分别单纯给予姜黄醇,或者姜黄醇与放疗联合,通过集落克隆形成实验(clone-forming assay)观察姜黄醇是否影响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处于G1、S、G2的比率);在机制研究方面,测定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在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 姜黄醇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与时间和剂量相关,并在72h达到平台期;而采用姜黄醇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增殖未受到明显影响.克隆形成能力方面,经过姜黄醇处理后即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即合用姜黄醇可显著降低放疗后MCF-7细胞的集落形成率,计算姜黄醇的放射增敏比SERSF2为1.31,SERD0为1.32.而姜黄醇对MCF-10A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姜黄醇可以增加MCF-7人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放射增敏的机制可能与端粒酶活性下调、端粒缩短以及影响细胞周期分布有关.同时,姜黄醇对MCF-10A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增殖、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分布无明显影响.姜黄醇可能作为未来临床上可行的乳腺癌治疗放射增敏剂.
作者:王颖;殷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干扰素-λ(interferon-λ,INF-λ)对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干扰素-λ激发肥大细胞P815,收集激发后2、6、16h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及其上清液.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干扰素-λ对肥大细胞P815的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4和IL-13的释放量;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干扰素-λ对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TLR2和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干扰素-λ对肥大细胞P815的细胞活力均无显著性差异;ELISA结果表明,干扰素-λ能刺激肥大细胞P815释放IL-4和IL-13细胞因子,并且其释放量与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干扰素-λ激发肥大细胞P815后,不同时间点的给药组均可上调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当给药时间为16h时,其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性上调(P<0.01).结论 干扰素-λ刺激肥大细胞P815释放IL-4和IL-13细胞因子可能是通过上调Toll样受体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
作者:兰亚明;何韶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顺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子宫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行假手术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标准,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异位病灶的形态特点,在光镜下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病理特点,检测不同方法处理后异位病灶腹腔液中VEGF、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异位病灶的上皮细胞明显变薄,间质细胞和腺体明显减少,腺体样结构增大;模型组异位病灶腹腔液VEGF、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异位病灶腹腔液VEGF、TNF-α的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注射顺铂后,异位病灶腹腔液中VEGF、TNF-α的浓度明显降低,异位病灶中炎症细胞被抑制生长,异位病灶腹腔的微环境得到改善.
作者:肖丽;李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胃十二指肠疾病易感性与IL-1B-31和TNF-α-1031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之间的表达关系,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新的治疗理念.方法 使用等位特异PCR法和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方法检测52例慢性胃炎患者、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胃癌患者与100例健康对照组的IL-1 B-31和TNF-α-1031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IL-1B-31和TNF-α-1031位点均存在C/T多态性,有C/C、T/T、C/T 3种基因型,IL-1 B-31基因PCR扩增产物可见282 bp的条带,限制性内切酶Alu Ⅰ切割后,C/C型为282 bp,T/T型为100 bp和182 bp,C/T型为100bp、182 bp和282 bp,TNF-α-1031基因的PCR扩增产物T/C型是T引物和C引物均可见452 bp的条带,C/C型是加上C引物可见452 bp的条带,而T引物未见条带,T/T型是加上T引物有452 bp的条带,而C引物未见条带;本次实验中的所有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的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且经x2检验分析可知,观察组的IL-1B-31基因各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NF-α-1031基因各基因型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在胃炎伴H.pylori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伴H.pylori感染患者中和胃癌伴H.pylori患者中的频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组风险性的比较中,携带TNF-α-1031 C/C者发生慢性胃炎的危险性OR =5.69(95% CI:1.00 ~33.84),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危险性OR=6.87(95% CI:1.19 ~40.63),发生胃癌的危险性OR =5.98(95% CI:1.09 ~35.36).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IL-1B-31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879,r2=0.826,r3=0.901;TNF-α-1031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0.426,r2=0.328,r3=0.645.结论 IL-1B-31各基因型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不存在相互关系.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易感性与TNF-α-1031基因型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小永;邵伟斌;孙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PC3细胞中泛素连接酶NEDD4-1 (neural precursor cell 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4-1,NEDD4-1)对酪氨酸蛋白激酶A(tyrosine kinase A,TrkA)泛素化作用的研究,探讨NEDD4-1调节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及迁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NEDD4-1质粒转染入前列腺癌PC3细胞中,应用蛋白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结合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IB)法,观察外源的NEDD4-1和TrkA的相互作用;共表达NEDD4-1和ubiquitin,用Co-IP结合IB法检测NEDD4-1对TrkA的泛素化作用;共表达NEDD4-1和ubiquitin的同时,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观察TrkA水平的改变.结果 转染NEDD4-1质粒后,外源性表达的NEDD4-1可与TrkA共沉淀;共表达NEDD4-1和ubiquitin后,NEDD4-1对内源的TrkA有泛素化作用,TrkA能与泛素共沉淀;共表达NEDD4-1和ubiquitin,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l32处理后,TrkA的泛素化降解被抑制.结论 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TrkA是NEDD4-1的底物之一;NEDD4-1可调节TrkA的泛素化作用,促进其在蛋白酶体降解.
作者:汪治宇;李幸;郭晓金;邢联萍;刘雅;单保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大麻素受体2(type 2 cannabinoid receptor,CB2受体)对肥胖小鼠体质量、血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n=4)、肥胖组(n=16),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6周,成功制作肥胖小鼠模型.再将肥胖组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S组,n=4)、CB2激动剂JWH-133干预组(J组,n=4)、CB2拮抗剂AM-630干预组(A组,n=4)、JWH-133+ AM-630干预组(AJ组,n=4).N组、S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1次/天,共28 d;J、A、AJ组分别腹腔内注射JWH-133、AM-630、JWH-133+AM-630,10 mg/kg,1次/天,共28 d.药物干预前后测定小鼠的体质量、血TG、TNF-α、MCP-1水平.结果 给药第4周J组小鼠体质量、血TG、TNF-α、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S组,A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S组(P<0.05),AJ组指标与S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2受体在肥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激活CB2受体会增加肥胖小鼠体质量、血TG、TNF-α、MCP-1水平,抑制CB2受体会减低肥胖小鼠体质量、血TG、TNF-α、MCP-1水平.
作者:陈彦;陈刚;余惠珍;吴冰;许桂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经Tat多肽,适配体TTA1,聚乙二醇(PEG)联合修饰的新型纳米载体明胶硅氧烷纳米粒子(gelatin-siloxane nanoparticles,GS NPs)跨血脑屏障及靶向到达胶质瘤的能力.方法 通过两步溶胶-凝胶法合成GS NPs,然后在其表面依次修饰上PEG、TTA1、Tat,并以荧光染料Cy5.5-NHS标记.建立胶质瘤裸鼠原位模型20~2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GS NPs组,PEG-GS NPs组,TTA1-PEG-GS NPs组,Tat-TTAl-PEG-GS NPs组.尾静脉注射各种修饰的纳米粒子,观察其在大鼠体内分布情况;将裸鼠处死后取脑、肝、脾,观察纳米粒子在各器官的分布.结果 活体成像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TTA1-Tat-PEG-GS NPs在脑部的荧光强于Tat-PEG-GSNPs、PEG-GS NPs、GS NPs组,且在肿瘤部位的荧光强于脑内其他部位,而在肝脏脾脏的荧光弱于其他3组.结论 TTA1-Tat-PEG-GSNPs能够逃逸内皮网状吞噬系统(reticuloe endothelin system,RES)的吞噬,还能跨过血脑屏障,而且对胶质瘤具有靶向性,是一种潜在的胶质瘤治疗基因及药物的靶向载体.
作者:张龙;胡洋;林晓宁;魏峰;丰伟;田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针对67 LR设计高效的shRNA干扰质粒研究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深入探讨67LR蛋白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对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进行培养与转染,再进行细胞增殖检测实验,并使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测定mRNA的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检测67LR对MAPK信号通路中蛋白的影响.结果 当转染下调67LR蛋白的干扰质粒48 h后,恶性胶质瘤细胞系U251增殖能力显著减弱,与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qRT-PCR结果显示,下调67LR的表达,导致U251细胞中MKPs变化,并且不同类MKPs的变化情况不一致.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在脑胶质瘤细胞U251中,下调67LR的表达,导致磷酸化ERK1/2的表达下降;67LR对PI3 K-mTOR信号通路没有影响.MMP-2是67LR的一个靶基因,在U251细胞系中,MMP-2参与了由67L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结论 在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下调67LR的表达会引起MMP-2表达的下降,表明MMP-2是67LR的一个靶基因,在U251细胞系中,MMP-2参与了由67L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作者:师丽娜;臧峰;尤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阳离子色谱法测定盐酸考来维仑片中有机胺杂质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对盐酸考来维仑片中有机胺杂质进行定量研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范围、检测限的确定以及准确度、精密度验证,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 该方法可以在33 min内,同时定量测定癸胺(decylamine)、杂质A(aminoquat)、杂质B(aminodihexylquat)和杂质C(decylaminoquat)4种有机胺类杂质.各个杂质在6.32~ 58.5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8.盐酸考来维仑片中测定有机胺杂质的回收率为102.9% ~114.6%,RSD为1.8%~2.4%(n=9).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盐酸考来维仑片中有机胺杂质的测定.
作者:张伟;任连杰;周长明;吕雯;韩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常压蒸制和高压蒸制对酒黄精化学成分的影响,为优选酒黄精的简易炮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黄精及其炮制品的特征图谱,比较黄精生品以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 与黄精生品相比,常压蒸制和高压蒸制酒黄精后,化学成分均发生改变,既有新成分产生,也存在已有成分的消失;常压蒸制与高压蒸制酒黄精品间的化学成分差异明显.结论 酒黄精经蒸制后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高压酒蒸黄精可达到传统蒸制的要求,且节省时间,操作简单.
作者:王永禄;王丽瑶;朱欣佚;王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三乙酰更昔洛韦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为企业决定是否回收三乙酰更昔洛韦提供依据.方法 三乙酰更昔洛韦稀释后进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为COSMOSIL 5C18-PAQ Packed Column(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检测波长:255 nm;柱温:25℃.结果 该方法测得回归方程为ΔA=1156C(μg/mL)-262,相关系数r为0.9999.线性范围为1~40 μg/mL,定量限为1μg/mL,精密度RSD为0.6%,重复性RSD为0.2%.母液中浓度为23.2 μg/mL.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简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作者:郝六平;魏转;薛娜;黄文杰;马丽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本文对东北地区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柞蚕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纯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super 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echnology-CO2,SFE-CO2)提取东北柞蚕蛹油,采用尿素包合法对蚕蛹油混合脂肪酸进行纯化,并利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纯化条件.结果 SFE-CO2萃取东北柞蚕蛹干粉中蛹油的萃取率为17.93% (w/w),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占混合脂肪酸含量为22.73%.以脂肪酸-尿素-甲醇(1∶3∶10,w/w/v),包合温度-10℃,包合时间为18h为包合条件,经一次包合后,不饱和脂肪酸纯度达到84.08%,二次包合后纯度达95.70%.结论 尿素包合法纯化柞蚕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是进一步开发柞蚕蛹油不饱和脂肪酸产品的可靠纯化方法.
作者:曲晓宇;张四喜;周利婷;宋燕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黄河滩枣大枣多糖胶囊制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方法 通过对所提取的大枣多糖的处方前性能评价以及多糖与辅料的配伍研究,开发了黄河滩枣大枣多糖的胶囊制剂;以验证过的苯酚-硫酸多糖测定法和所开发的体外溶出方法对胶囊制剂进行了大枣多糖的含量和体外溶出度分析测定;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等研究技术,对所制备的大枣多糖胶囊制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质量考察.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的辅料对大枣多糖含量测定无影响,所制备的大枣多糖胶囊割剂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所采用的苯酚-硫酸测定多糖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92)、良好的日内日间精密度以及回收率;3个批次的胶囊制剂经带有感应封口的药用聚乙烯塑料瓶包装后在40℃/75% RH条件下,3个月内主药含量及其他检查项目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所开发的黄河滩枣大枣多糖胶囊处方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便易行,终制剂产品质量稳定,易于产品质量控制.
作者:赵忠熙;程惠玲;杨民;刘新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壳聚糖/卵磷脂/β-环糊精微球的工艺优化及特性研究.方法 喷雾干燥法制备壳聚糖/卵磷脂/β-环糊精微球,并采用Lq(34)正交设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术(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傅立叶变化红外线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UV)表征微球的理化特性,优化微球制备工艺.结果 壳聚糖/卵磷脂/β-环糊精微球喷雾干燥的佳工艺条件:进口温度为150℃,进料速度为8 mL/min,空气流量为300 L/h,壳聚糖/卵磷脂/β-环糊精的比例为1∶1∶0.33;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微球的形态圆整,表面有少许皱褶,无粘连;红外结果表明卵磷脂的羰基与壳聚糖的氨基及β-环糊精的羟基形成氢键;差热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卵磷脂/β-环糊精微球的热稳定性降低;优化工艺制得的壳聚糖/卵磷脂/β-环糊精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为(5.08±0.18)%和(9.53±0.69)%.结论 根据上述条件对壳聚糖/卵磷脂/β-环糊精微球喷雾干燥工艺优化后得到的结果较满意,为壳聚糖/卵磷脂/β-环糊精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可行的依据.
作者:孙玉卿;冯占芹;李志韧;郑增娟;李志坚;张维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以芦丁提取量为响应值,优化沙棘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加热回流法,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选取回流时间、乙醇浓度、溶剂倍量3个因素,对沙棘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结果 沙棘的佳提取条件为:回流时间为70 min,乙醇浓度为60%,溶剂倍量为12,在此提取条件下平均提取量为(0.268±0.005) mg/g.结论 采用本实验方法优化沙棘的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
作者:游广辉;董娟;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