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步骤为:①标记;②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③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④完整剥离病变.结果:本组32例病变中,食管病变12例,胃内病变20例,27例(84.4%)完整切除,借助圈套器切除4例,1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穿孔2例,其中食管1例,胃1例,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灶,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大,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开展.
作者:杨晓钟;王琼;高成城;刘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使用乳腺托架的乳腺癌患者锁骨上区外照射时正常肺组织的受照情况,寻找能明显减少肺受照体积和剂量的新方法.方法:选取乳腺癌根治术后和保乳术后需照射胸壁和锁骨上区的10例患者,使用CMS XiO治疗计划系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新方法为转床90°,锁骨上野机架角向患者脚侧倾斜,保证射野中心线垂直于乳腺托架底板,统计同侧肺受照绝对体积,以及V5和V20情况,并观察125例使用新方法照射锁骨上区与胸壁野衔接处患者局部皮肤的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锁骨上区照射时,使用常规方法14.9%同侧肺被照射,而新方法仅5.3%同侧肺被照射.比较常规方法,新方法的V5减少53.6%,V20减少59%.125例使用新方法照射锁骨上区与胸壁野衔接处的患者,局部皮肤未出现严重急性皮肤反应.结论:新方法在不改变患者的治疗体位情况下,只通过旋转床,给一个小角度倾斜的锁骨上野,就能保证锁骨上区靶体积的照射剂量,但却能大大减少同侧正常肺照射体积,可能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波;董征;Ma CM;杨伟强;张福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对2001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29例老年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3例采用溶栓+抗凝治疗,25例采用抗凝治疗,1例拒绝抗凝治疗.经治疗共有18例症状明显好转,3例症状改善不明显,8例死亡.结论:老年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史菲;张向霞;傅应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后电脑验光仪、像差测量仪和综合验光仪3种屈光检查测量法准确性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2月~2009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门诊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78例,154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平均14.2周)的球镜量、散光量及轴向分别用3种检查法测量(均未予睫状肌麻痹),并将电脑验光仪和像差测量仪平均所得数据分别与综合验光仪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分别测量同一患者术前和术后的高阶像差、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比较同一眼术前及术后的差值,并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球镜量、散光量及散光轴向分别与术前和术后的高阶像差、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差值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种方法在准分子激光术前所测球镜量、散光量及散光轴向比较,只有电脑验光仪散光度数与综合验光仪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电脑验光仪与综合验光仪球镜量、散光量及散光轴向比较P均<0.01.球镜量像差测量仪与综合验光仪比较P<0.01,而散光量及轴向两者比较P>0.05.术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回归及多因素回归相关分析,电脑验光仪与综合验光仪球镜度差异与准分子激光术前及术后角膜曲率差值相关,回归系数为-0.073,P=0.009,而像差测量仪与综合验光仪的球镜量差异则分别与术前及术后高阶像差C7(垂直彗差)和C12(四阶球差)及角膜曲率差值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475、0.489、-0.004,P值分别为0.001、0.001、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近视散光测量像差测量仪准确性要优于电脑验光,特别是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同一眼在准分子激光术前术后测量准确性的差异主要与激光手术后角膜曲率及高阶像差的改变相关.
作者:顾刘伟;袁志兰;周行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水平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00例患者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根据心率分为两组:第1组,50次/min≤心率<70次/min(n=99);第2组,70次/min≤心率<90次/min(n=111).用双盲法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结果:第1组患者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410个(94.95%),其中1 123个(79.65%)节段图像质量优秀,253个(17.94%)节段图像质量为良,34个(2.41%)节段图像质量为差;第2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571个(94.35%),其中1 208个(76.89%)节段图像质量优秀,309个(19.67%)节段图像质量为良,54个(3.44%)节段图像质量为差,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在90次/min以下的患者能进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
作者:常军;唐健;侯海燕;王均干;朱海涛;姜建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利尿、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平均治疗次数为(2.4±0.37)次(B超示少量腹水时停止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该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腹水多形核白细胞数和改善患者MELD评分,取得很好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次研究为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向,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探讨使用.
作者:张齐;赵成军;陶立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帕洛诺司琼浓度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Hypersil GOLD (150.0 mm×4.6 mm,5 μm)柱,流动相为0.2%醋酸铵水溶液(含0.1%甲酸)-甲醇(50:50),质谱条件为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源),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碱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测定.结果:血浆样品中帕洛诺司琼浓度在0.04~20.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下限为0.04 n∥ml;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本测定方法学要求.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帕洛诺司琼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吴德芹;陈安九;张宏文;葛萍;王永庆;欧宁;孟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中Ⅲ型p-微管蛋白(ClassⅢβ-tubulin)、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对化疗药物紫杉醇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检测54例胃癌原代细胞对紫杉醇的体外药物敏感性,RT-PCR法检测胃癌细胞内ClassⅢβ-tubulin、MAPT和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细胞对紫杉醇的体外敏感性与上述生物学指标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ClassⅢβ-tubulin的mRNA表达水平为1.04±0.22,与分化程度有关(P=0.029);MAPT的mRNA表达水平为0.80±0.17;survivin的mRNA表达水平为1.00±0.19,与分化程度有关(P=0.009).药敏指数与ClassⅢp-tubul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72,P=0.006),与MAPT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92,P=0.032),与survivin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40,P=0.012);ClassⅢβ-tubulin与MAPT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84,P=0.037),与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9,P=0.000).结论:胃癌细胞中ClassⅢβ-tubulin、MAPT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可能对紫杉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何雯婷;陆明洁;喻存俊;施伟;束永前;刘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VVI模式下右室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1年后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只能接受VVI单腔起搏治疗且起搏依赖的患者,分为右室间隔部起搏组(RVSP组,n=30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组(RVAP组,n=30例).于术前及术后1年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获取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时间-容积曲线,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结果:术前两组左室收缩的同步性及LVEF无显著差异;随访1年后,RVSP组与RVAP组相比,LVEF稍有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msv 16-SD%、Tmsv 12-S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SP较RVAP左室收缩的同步性好,左室收缩功能影响小,更接近于生理起搏.
作者:崔俊友;张华;高春恒;殷泉忠;易桂斌;陆叶;李健;王东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D24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食管鳞癌标本中CD24的表达,CD24表达量以阳性率表示.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D24在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浆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95%(51/63)、88.88%(56/63)、85.71%(54/63);癌旁组织中CD24仅在细胞膜、细胞核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56%(35/63)、5079%(32/63).CD2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随着肿瘤浸润程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及TNM分期的升高,CD24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浆表达的阳性率均随之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分化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CD24表达与食管鳞癌细胞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CD24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詹必成;陈亮;朱全;张石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根治性放疗采用正向调强计划的方法和规律.方法:总结2005年3月~2010年8月共92例鼻咽癌患者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计划设计方案,均采用基于轮廓优化技术,根据靶体积和危及器官预设不同射束的主野形状,手工补野,正向优化设计完成调强计划.结果:剂量分布及剂量体积直方图满足临床要求,PGTVnx(92/92)的D95≥70 Gy,FTVI(85/92)的D95≥60Gy,PTV2(82/92)的D95≥54 Gy,脊髓大剂量≤45 Gy(90/92);子野数29~65,平均值39,中位数41;总跳数586.9~1 050.7,平均值720.5,中位数758.6;2006年m月之后的65例患者单次治疗时间为11.6~23.5 min,平均值15.7 min,中位数16.5 min.结论:调强放疗技术给鼻咽癌的放疗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和理念,基于轮廓正向优化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得到与逆向优化相当的剂量分布,并且有效地降低了总跳数和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
作者:李兵;朱锡旭;於文雪;沈君姝;罗立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伴高滴度HBV-DNA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伴高滴度HBV-DNA HCC术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切除,5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拉米夫定(LAM)100 mg/d.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期间肿瘤复发73例(78.49%),死亡65例(69.89%).单纯手术切除组和手术切除联合抗病毒治疗组1、3、5年的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6.74%、44.19%、13.95%和88.25%、69.78%、28.7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3).结论:肝癌根治术后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肿瘤复发率,对术前HBV-DNA高水平复制肝癌患者,宜尽早联合抗病毒治疗.
作者:成峰;吕凌;孙倍成;李国强;李相成;张峰;王学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及其影响.方法:T2DM患者40例,T2DM并NAFLD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体格检查,测定静脉血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FINS)以及血清FFA和CK18,并行肝脏B超检查.结果:①T2DM组的体质指数(BMI)、FPG、FINS、A1C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G、ALT、AST、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并NAFLD患者的BMI、FPG、FINS、TC、TG、ALT、AST、GGT水平和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FA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2DM并NAFLD组FFA和CK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T2DM相比,T2DM并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更加显著,肝细胞的凋亡增加,对于进一步研究T2DM并NAFLD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陆卫平;刘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瓣膜病房颤患者右心耳组织中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5-HT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28例,分为窦性心律(SR)组和房颤(AF)组.术中取右心耳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5-HTT的表达.结果:AF组5-HTTmRNA表达水平是SR组的(2.20±1.75)倍(P<0.01):Western blot测定的AF组5-HTT蛋白水平是SR组的(2.13±0.46)倍(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AF组光密度明显高于SR组.结论:5-HTT可能在瓣膜病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芮俊;曹海龙;王健;吴延虎;陈亦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主要吸人性变应原,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7月就诊的南京地区1~12岁变应性鼻炎和(或)支气管哮喘患儿4 355例,应用13种吸人性变应原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各种变应原阳性率、阳性反应程度及阳性种类数与性别及年龄相关性.结果:在4 355例患儿中,2 618例(60.1%)具有特应性(SPT≥1个变应原阳性),屋尘螨和粉尘螨阳性率高,分别为52.0%和50.9%,其阳性程度亦居首位.随年龄增长,变应原阳性率、阳性程度及阳性种类均增加,性别特应性差异更加明显(男女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幼年期40.9% vs 38.9%,P=0.686;学龄前59.0% vs 55.8%,P=0.100;学龄期76.2% vs 65.9%,P=0.000).结论:南京地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患儿大都具有特应性,其中尘螨是主要吸人性变应原,随年龄增长,特应性程度增加,性别差异更显著.
作者:黄霞;赵德育;姜艳荷;王全;刘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l(histone deacetvlase 1,HDAC-1)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和对照组20例乳腺增生症乳腺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以及常规检测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2,HER-2)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DAC-1高表达43例(35.83%),对照组20例乳腺增生病变中HDAC-1低表达或不表达,两者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中HDAC-1高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HER-2表达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即与患者年龄>50岁组(49.50%)和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64.28%)及HER-2(55.26%)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有无、以及癌组织间及癌旁组织中有无淋巴细胞的浸润无相关(P>0.05),与ER(33.89%)、PR(39.28%)的表达无相关(P>0.05).结论:HDAC-1在乳腺癌和良性增生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参考意义;HDAC-1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DAC-1抑制剂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向药物.
作者:杨书云;朱兴华;陈亚丽;何松;张建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对老年患者髋部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年龄65~85岁,体重52~83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20)和AHH(H组,n=20).硬膜外麻醉前,经右颈内静脉H组以15~20 ml/(kg·h)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C组按0.7~0.8 mi/(kg·h)速度输注生理盐水,补液时间均为1 h.分别于入室开放静脉后(T0)、术毕(T2)、术后1 d时(T3)抽取两组肘静脉血样,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浓度、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另每组于补液1 h后(T1),抽取静脉血2 ml测定HCT.术中记录T0及T1时两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于术前1 d及术后7 d时探测两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检查是否有下肢DVT形成.结果:T0及T1时两组CVP、HCT均在正常范围内.与T0比较,T2及T3时H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C组T2及T3时血浆黏度降低且T3时D-二聚体升高(P<0.05).与C组比较,H组T2及T3时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T3时H组D-二聚体降低(P<0.05).术后7 d时,彩色多普勒超声下,C组DVT发生率为55%,H组为15%,H组DVT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术前AHH能改善髋部手术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作者:孙琳婧;陆圣华;缪永辉;唐锦荣;仇惠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灌注4℃含氧冷血和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符合条件的心脏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肺保护组(n=15):CPB期间经肺动脉间断灌注4℃含氧冷血,并在灌注期间给予间断肺通气;对照组(n=15):常规行心脏手术.记录呼吸机支持时间;分别在CPB前和CPB结束及结束后1、6 h测算氧合指数(0I)、呼吸指数(RI)、肺气道阻力(Raw)和肺静态顺应性(Cstat).结果:术后肺保护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肺保护组CPB结束后1、6 h OI、Cst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RI、Raw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肺动脉含氧冷血间断灌注及间断肺通气对CPB肺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任王胜;吴延虎;王晓伟;刘翔;梁永年;朱锦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方案(DOF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5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入组DOF方案组(n=33)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组(n=32),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DOF方案组的有效率(RR)为51.5%,中位无进展时间(TTP)为8.6个月,1年生存率为57.3%;FOLFOX4方案组的RR为46.9%,TTP为5.8个月,1年生存率为41.2%.统计学分析提示,两组客观有效率相似(P>0.05);DOF方案组的TTP和1年生存率优于FOLFOX4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F方案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脱发的发生率高于FOLFOX4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陆海林;李燕;宁志强;曹婷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对门诊初诊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测定的影响.方法:32例初诊T2DM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晚定时皮下注射1次,剂量为0.2~1.0 U/(kg·d),治疗3个月后观察体重、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的变化.结果:3个月后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体重没有明显变化,甘精胰岛素使用后,胰岛素分泌曲线较前上升,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后呈典型的胰岛素分泌曲线,即治疗后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改善,胰岛素早期相分泌前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胰岛素分泌曲线及高峰与C-肽一致.结论:甘精胰岛素短期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且不影响糖耐量试验下胰岛素分泌的检测,提示血浆检测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具有不同的免疫原性.
作者:卢英;雍永宏;丁娇;杨瑞雪;刘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应用门控核素心肌灌注SPECT显像(G-MPS)相位分析技术(SyncTool)评价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和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对左室非同步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行G-MPS的LBBB、RBBB和正常对照(NL)患者各30例,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均正常.由Philips Cardio MD QGS自动计算出患者的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将重建后的G-MPS短轴图像由SyncTool进行室壁相位分析,以得到左室非同步参数相位标准差(phase standard deviation,PSD)和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HB).结果:与RBBB组以及NL组相比,LBBB组的PSD和PHB显著增加(P<0.01);EDV、ESV显著上升(P<0.01);LVEF显著下降(P<0.01).与NL组相比,RBBB组的上述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1).若以PSD>12.4℃作为判断左室非同步的标准,则LBBB组、RBBB组和NL组的左室非同步发生率分别为70.0%、16.7%、0.0%;若以PHB>43.7℃作为判断左室非同步的标准,则LBBB组、RBBB组和NL组的左室非同步发生率分别为63.3%、13.3%、33%.PSD(或PHB)异常的LBBB亚组的左室功能明显低于PSD(或PHB)正常亚组(P<0.01).结论:G-MPS相位分析技术能够准确评价束支传导阻滞对左室非同步的影响,LBBB更易引起明显的左室非同步及心功能下降.
作者:潘春奇;李殿富;周艳丽;冯建林;袁冬兰;赵中强;曹克将;陈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膀胱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测定在儿外科腹胀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腹胀患儿的IAP测定及简化小儿危重病评估的测评,发现三者的关系,并分析腹腔内高压与补液的关系.结果:56例腹胀患儿中危重者29例占51.8%.其中IAP≥12 mmHg有21例,21例中危重者17例占81.0%.IAP<12 mmHg有35例,35例中危重者12例占34.3%.腹腔高压组与非高压组中的危重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危重者24 h液体平衡分析,腹腔高压患儿与非高压患儿第1天液体正平衡比无统计学差异,第2、3天液体正平衡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胀患儿IAP不一定都增高,IAP更能反映腹胀患儿的危重情况.准确的IAP测量对病情危重的评估、补液等采取积极的治疗处理及死亡的风险预测均有较大意义,应该受到临床的认识和重视.
作者:孙斌;黄磊;易军;李晓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2-(4-吗啉基)-8-苯基-4氢-1-苯并吡喃-4-酮(LY294002)对人甲状腺未分化癌HTH-15细胞中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及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HTH-15细胞用不同浓度(O~100 μmol/L)LY294002处理,以DMSO处理作为对照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F)试验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百分比;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p-Akt)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性.结果:LY294002能抑制HTH-15细胞的增殖,且呈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经LY294002处理组后细胞停留在G1期的百分比明显高于DMSO对照组(P<0.05);LY294002能明显抑制p-Akt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且应用LY294002后,能降低HTH-15细胞的侵袭性.结论:甲状腺未分化癌HTH-15细胞中存在有活性的PI3K-Akt通路,表达高水平的p-Akt蛋白,LY294002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的表达抑制HTH-15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侵袭能力.
作者:方海生;马晔;刘柳;沈美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内脂素(visfatin)对胆管癌细胞QBC939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培养胆管癌细胞QBC939,在不同浓度的内脂素作用不同时间后,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内脂素(200ng/ml)24 h后对胆管癌QBC93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内脂素对QBC939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内脂素可以促进QBC939细胞的增殖(P<0.01),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内脂素(200ng/m1)处理24 h后,QBC939细胞穿透聚碳酸酯膜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Westernblot显示内脂素(200ng/m1)处理24 h后,QBC939细胞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内脂素可以明显提高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MP-2水平的增高有关.
作者:张俊华;傅赞;吴新权;石毅;白剑峰;孙跃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unitinib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factor,PDGF)-BB刺激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uman 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s,ERK)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ASMCs分为6组:对照组、PDGF-BB组、sunitinib与PDGF-BB联合干预组、sunifinib组、U0126组、PDGF-BB与U0126联合干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HASMCs细胞周期,Transwell法观察细胞迁移,Westernblot法检测ERK的磷酸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GF-BB(20 ng/ml)显著诱导HASMCs增殖和迁移(P<0.01),sunitinib(3nmoL/L)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HASMCs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与U0126相当(P>0.05).PDGF-BB组ERK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unitinib干预后可使PDGF-BB诱导的ERK磷酸化程度下降,其对PDGF-BB诱导的ERK磷酸化的抑制作用与ERK特异性拮抗剂U0126对PDGF-BB诱导的ERK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相当.结论:sunifinib抑制PDGF-BB诱导的HASMCs的增殖和迁移,可能是通过调节ERK通路起作用.
作者:刘媛;黄茂;李涛;刘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上皮细胞激酶(EphA2)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VM)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HIF-1α、EphA2干扰质粒分别转染食管癌Eca109细胞和TE13细胞;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中HIF-1α、EphA2的抑制效率;体外三维培养模拟血管生成拟态模型观察HIF-1α、EphA2抑制后细胞管状结构数量变化.结果:HIF-1α表达抑制伴随有EphA2表达下调,而EphA2表达抑制对HIF-1α表达无明显影响.HIF-1α、EphA2 miRNA干扰质粒能有效抑制Eca109和TE13中HIF-1α、EphA2的mRNA表达,无论HIF-1α或EphA2表达抑制,均能导致三维培养中管状结构数量下降.但HIF-1α抑制对管状结构的影响要强于EphA2.结论:HIF-1α、EphA2与食管癌血管生成拟态密切相关.EphA2表达调控可能是HIF-1α参与肿瘤细胞VM的形成机制之一,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调控途径.
作者:王频;王璐;丁宗励;曾楷峰;金海林;朱宏;施瑞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NKI及CBM等数据库搜索关于MCP-1/CCR2基因多态性与CAD关联性的文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21篇文献,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和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分别有6 835例CAD患者、11 142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以及2 801例CAD患者、5 789例正常对照受试者入选.综合数据表明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和CCR2基因G190A位点多态性与CAD的发生存在关联[G2518A(P=0.04),G190A(P=0.005)].根据分层分析观察到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在非亚洲人群中与CAD存在关联性(P=0.04),而在亚洲人群中与CAD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CAD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朱军;蒯正平;严建军;王泽穆;唐建金;杨志健;王连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犬胆总管横断、胆道支架管引流、胆总管端端吻合的动物模型,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35只犬随机分成对照组(n=5)、一期缝合组(n=10)和实验组(n=20).实验组分为4个亚组,于术后3、5、7、9 d胆道造影,取吻合处胆总管做羟脯氨酸、断裂强度检测.观察术后血清总胆红素、肝酶、有无胆漏,评估胆道支架管引流、胆总管端端吻合术的安全性.结果:一期缝合组4例胆漏,实验组术后无胆漏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一期缝合组术后血清胆红素、肝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未见明显升高.羟脯氨酸含量:实验组术后3 dvs5 d、7 d、9 d、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断裂强度检测:实验组术后3 dvs 5 d、7 d、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 vs 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胆道造影未见胆道狭窄,未见造影剂外溢.结论:胆道支架管引流、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安全可行,置管时间短、术后无胆漏,具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青;戴赛民;张勇;吴二斌;过建工;周鹏;周俊晶;郭子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miR-125b在胃癌SGC7901/VCR细胞多药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miRNA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25b在SGC7901/VCR细胞与母代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差异,运用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VCR细胞与母代SGC7901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MCL1的表达差异,分别构建BCL2、MCL1 3'UT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验证miR-125b的靶基因,在耐药细胞株中瞬时转染miR-125b模拟物以检测上调miR-125b对SGC7901/VCR细胞BCL2、MCL1蛋白表达及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耐药细胞对长春新碱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miR-125b在SGC7901/VCR细胞中呈低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MCL1在SGC7901/VCR细胞中呈高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BCL2、MCL1是直接受miR-125b调控的靶基因,在耐药株中上调miR-125b显著抑制BCL2、MC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细胞对长春新碱、顺铂、阿霉素、依托泊苷的敏感性,并显著增加细胞对长春新碱诱导的凋亡.结论:miR-125b靶向抑制BCL2、MCL1表达可增加胃癌SGC7901/VCR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智慧;朱伟;王同杉;王建;束永前;刘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shRNA干扰质粒在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模型中对大鼠移植肾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初步探讨OPN在慢性移植物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行原位异体肾移植术,建立大鼠CAN模型(Allo组),以Lewis大鼠做供、受体作为同系移植对照(Syn组),以基于流体力学为基础的肾脏基因转染方法转染质粒到移植肾(RNAi组),采用空质粒作为对照(EV组),于术后12周处死各组动物,取移植肾标本进行HE和马松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移植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进行观察.同时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肾组织OPN的表达,并对其灰度比作统计分析.结果:RNAi组OPN表达显著低于Allo组.Allo组和EV组大鼠移植肾组织形态学符合慢性移植肾肾病改变.RNAi组移植肾形态学变化较Allo组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yn组相比,Allo组主要在肾小管上皮及肾间质强表达α-SMA,而肾小管上皮E-Cadherin表达较Syn组明显下降.与之相比,RNAi组α-SMA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结论:OPN在大鼠CAN模型移植肾中表达上调,OPN体内RNA干扰能够减少OPN在移植肾的表达,并且OPN的RNA干扰能缓解移植肾的病理学改变,抑制移植肾小管上皮细胞EMT.提示OPN与CAN的发生有潜在相关性,其可能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发生EMT途径影响CAN发病.
作者:张挺;徐东亮;周强平;鲁佩;殷长军;张炜;徐正铨;顾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capsulefibroblasts,HTFs)的增殖作用及紫杉醇对该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TGF-β1(0~50 ng/m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TFs,CCK-8法检测其增殖;用紫杉醇(0~10 000 nmol/L)作用于HTFs 2~24 h,Hochest 33342染色检测其凋亡.结果:2.5~25.0 ng/mlTGF-β1作用2~24 h均可以促进HTFs增殖,10~10 000 nmoL/L紫杉醇能抑制TGF-β1促HTFs的增殖作用,其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Hochest 33342染色证实10~10 000 nmol/L紫杉醇对于增殖的HTFs有促凋亡的作用并与浓度成正比.结论:TGF-β1可刺激HTFs增殖,紫杉醇可抑制TGF-β1促HTFs的增殖作用,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荔;孙红;杨翎;袁志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用Meta分析法探讨糖尿病是否增加肝外胆管癌发病风险.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及Medline,EMBASE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从建库至2010年9月的所有关于糖尿病与肝外胆管癌发病关系的中英文文献;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RR值及其95%CI值;进行亚组分析以探究异质性来源并分析出版偏倚.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7篇(病例对照研究4篇,队列研究3篇).经Meta分析,与未患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肝外胆管癌发病的风险增加,相对风险值分别为OR=1.62(95%CI=1.05~2.49)(病例对照研究);RR=1.54(95%C1=1.06~2.23)(队列研究);亚组资料分析显示研究有显著异质性,但无明显发表偏倚(Egger检验,P=0.798;Begg检验,P=0.548).结论:本研究提示糖尿病可能是肝外胆管癌的致病危险因素.
作者:刘春兴;邹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转基因技术建立稳定表达hrCEMP1的成纤维细胞株.方法:利用高效率的阳离子聚合物,将含有hrCEMP1编码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rCEMP1转染入NIH3T3细胞中,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以RT-PCR检测hrCEMP1基因转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rCEMP1蛋白表达.结果:转染细胞株内有hrCEMP mRNA的转录,并可检测到hrCEMP1蛋白的表达.结论:通过转基因手段,可以将外源性hrCEMP1基因成功导入成纤维细胞内,为进一步研究hrCEMP1对成纤维细胞的诱导作用建立基础.
作者:刘玉;杨洁;孙卫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调查江苏骨髓库志愿者HLA-B*15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可能对临床供体选择的影响以及相关疾病.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碱基序列直接测序(PCR-SBT)方法对3 238例江苏人群HLA-B位点的2、3、4外显子序列进行分型,计算HLA-B*15等位基因频率,并与不同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检出的21种HLA-B*15等位基因有:B*1501(B62),B*1502(B75),B*1503(B72),B*1505(B62),B*1507(B62),B*1508(B75),B*1510(B71),B*1511(B75),B*1512(B76),B*1513(B77),B*1517(B63),B*1518(B71),B*1521(B75),B*1525(B62),B*1527(B62),B*1529(B15),B*1532(B62),B*1535(B62),B*1546(B72),B*1558(B62),B*1568(B35).其中以B*1501(4.69%)常见,其次为B*1511(2.55%),B*1502(2.10%),B*1518(1.34%),B*1527(1.27%).结论:在江苏汉族人群中HLA-B*15等位基因水平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利用其分布特点,为临床移植供者选择和HLA相关疾病分析提供了依据.
作者:樊苏;潘芹芹;王晓艳;潘猛;赵星;汪承亚;沈捷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