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源之一.现将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支原体感染急性肺炎44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附件炎性包块是目前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妇科药物难以治愈的顽症之一.笔者于1996年3月~2003年3月,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性包块30例,并与对照组单用西药抗生素治疗30例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由于缺氧、酸中毒及各种医源性或非医源性原因,常可出现电解质紊乱.我院1990年1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重症肺炎合并电解质紊乱患儿18例,分析如下.
作者:相彩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其表现特征是进行性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容易向白血病转化.新的WHO分型将MDS归为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根据1982年国际FAB协作组分为5个亚型:RA、RAS、RAEB、RAEBT、CMML.现对入住我院的37例MDS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分析如下.
作者:朱慧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简称4S)是由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皮肤病.全身皮肤红肿,大片剥脱,像烫伤一样,暴露出无皮区,婴幼儿多见,及时恰当治疗,能迅速痊愈.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7月治疗4S27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彭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病情不稳定,易发展为AMI,危及患者生命,故有效控制UA的频繁发作非常重要.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葛根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伟玲;缪石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可引起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因其发病时间在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神经病变之间而被称为中间综合征(IMS).其中呼吸肌麻痹(RMP)具急救意义.这一综合征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呼吸机抢救尤为重要.我院自1999年1月~2002年7月,共收治IMS25例,其中RMP21例,发生率84%.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尹冬彩;江月蓉;姚惠芳;陈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上泪道阻塞是引起溢泪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泪道阻塞的常见原因有外伤、炎症引起的上泪道狭窄或闭塞;泪小点或泪小管息肉以及泪小点附近新生物所致的泪小点狭窄等.上泪道阻塞的常见部位包括泪小点和泪小管,尤以下泪小点和下泪小管为主.手术主要针对下泪小点和下泪小管.我们采用泪小管切开术治疗上泪道阻塞,26例(34眼),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梅;高进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994~2001年期间我们采用中药补肾壮骨、活血祛瘀、祛风通痹、解痉止痛的方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鹏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鼻中隔粘膜糜烂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鼻中隔little's区粘膜糜烂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硝酸银、三氯醋酸局部烧灼,或鼻中隔粘膜划痕术等,但存在术后粘膜愈合慢,又复出血情况.笔者用复合生长因子治疗鼻中隔粘膜糜烂导致的鼻出血80例,经3天~1个月的随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颖;陈衍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对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贝复舒滴眼液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其在角膜组织细胞分化功能维持和组织修复方面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生物学作用[1].与此同时,贝复舒在眼科的临床工作中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我院自2001年5月~2003年5月应用贝复舒治疗麻风性角膜溃疡(Leprotic Corneal Ulcer),与光安滴眼液(Acetylcysteine Oculogutta)治疗作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娟;李华;虞鸿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甘露醇(MannitoL)属脱水药,临床上用20%甘露醇高渗溶液快速静脉滴注可产生强大的脱水和利尿作用,从而降低颅内压及眼内压.常用于脑水肿、青光眼、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治疗.笔者自1996年5月~2003年6月,从415例呼吸系统疾病伴高热的患者65例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短时、小剂量、快速静脉滴注辅助退热,在临床上取得明显的疗效,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建华;施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993年至今我们收治大肠癌肝转移患者16例,经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6~65岁,病程3个月~1年.表现为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胀10例;表现为腹痛、腹泻、消瘦或解大便困难6例.B超检查提示肝内有占位病变7例;CT检查提示肝内有占位病变5例;术中探查发现肝内有病变4例;误诊为痔疮、菌痢、肝炎、肝脓肿、肠炎、大肠息肉6例;误诊为乙状结肠癌4例,横结肠癌1例,直肠癌11例.
作者:陈建华;程祖耀;倪俏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前房积血由眼球钝挫伤引起,笔者自1993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7例(47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苗素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门静脉高压性肠病(Portal Hypertensive Enteropathy,PHE)是指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伴有的由高门脉压所致的肠粘膜病变.临床上常表现为左下腹隐痛、排便及粪便性状改变、便血等症状.现对我院门脉高压症5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佐南;张勇;蒋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伤寒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与不典型性常导致误诊.我院自1992年10月~2002年12月共收治伤寒9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倪爱群;徐胜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翼状胬肉传统的手术复发率很高.本院自1993~2000年对46例翼状胬肉进行胬肉上皮搔括后转移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翼状胬肉共46例(61眼),男28例,女18例,年龄42~73岁,平均54.6岁.右眼28例,左眼33例,双眼15例,复发胬肉5例(5眼).
作者:方华;吴兆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深度烧伤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烧伤整形科从1996年以来用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手及前臂深度烧伤、化学伤、热压伤、电灼伤及软组织撕脱伤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18~54岁.所有病例均有肌腱、骨和关节外露,不能用游离皮片移植修复创面.烧伤分类及部位:64例中烧伤25例,化学伤4例,电灼伤8例,热压伤18例,撕脱伤9例;前臂5例,手背24例,手掌5例,手指18例(25指),手背+手指1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作者:仇佩庆;王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自1998年收治难治性肺结核患者15例,在应用统一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强化期加服中药百合固金汤,使疗效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宏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应用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加服阿斯匹林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7例,疗效优于纯西医组,报道如下.
作者:郑凤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下呼吸道感染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应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华;楼天正;杨振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2001年12月~2003年2月应用微波辐射仪对需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施行微波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转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2001年1月以来,笔者用鱼腥草注射液配合西药(青霉素钠加病毒唑)治疗呼吸系统感染74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粱金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睾丸损伤为常见急症之一.利用高频超声能够清晰显示阴囊内部结构,对判断睾丸损伤程度有很大价值.笔者对睾丸损伤12例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赵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采用全硫酸沙丁胺醇(特宁)、爱喘乐和普米克令舒混悬液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曹兰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α-糖苷酶抑制剂卡博平和拜糖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用拜糖平片50~100mg,1日3次,口服;另一组加用卡博平片50~100mg,1日3次,口服.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FBG、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PBG、GHbA1c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是餐后血糖变化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副作用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如腹胀、腹泻及低血糖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卡博平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降糖效果与拜糖平组相似,副反应轻微,未见肝肾损害.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使用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袁放;吴天凤;江缨;俞晓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65岁以上老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以及年龄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对118例住院老年患者按年龄段分三组进行TT3、TT4、FT3、FT4、TSH检测,并与本院40例65岁以下住院患者作对照.结果:随着年龄增加,TT3、TT4、FT3、FT4、TSH逐渐下降.85岁以上老年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各组间TT3对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下降.
作者:江缨;吴天凤;袁放;俞晓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ZQ700超声诊断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129例上肢、下肢、颈部动脉进行检测.记录患者年龄、病程、血压,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凝血功能、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眼底、肌电图检查.结果: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的病程长,年龄大,血压、血纤维蛋白原、尿酸、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高,其糖尿病眼底病变及神经病变发生率高.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高尿酸、凝血功能异常,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是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眼底病变、神经病变与大血管病变相关.
作者:钮雁文;陈勇;励丽;何坚;崔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将FD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中药组、西药组.西药组给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给予加味逍遥散汤剂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同时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逍遥散汤剂口服,疗程2周.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优于西药组的73.33%,及中药组的7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能显著提高FD患者的疗效.
作者:李洁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脑卒中是我国的第2号杀手,我国每年新发现完全性卒中120~150万例.死亡80~100万例,现有幸存者>600万例.存活者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中度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是老年人致残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因此,如何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死亡率,是当今医学界尤其是神经科医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在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模式和预防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胡智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HA)配合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在膝关节腔内注射HA,每次2ml,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手法治疗每周2~3次;功能锻炼主要锻炼肌力.结果: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平均评分52.5分,治疗后90.7分.随访6~14个月,87.6%病例保持治疗后评分.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结合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作者:王济纬;魏尧森;张凯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枳术颗粒加肠道微生态药物对老年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作用.方法: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用相应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和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贫血改善及血清白蛋白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枳术颗粒加肠道微生态药物对老年D-IBS临床疗效明确,未见不良反应.既能调整老年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又能调整肠道运动功能失调.
作者:黄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PTCA)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方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有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共完成PTCA支架术308例,308例中发现有外周血管并发症28例,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1例,冠状动脉无血流3例,严重心律失常32例,过敏反应2例,肾功能损害2例,死亡3例.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不可忽视,只要及时处理,绝大多数并发症预后良好.
作者:程典陞;潘伟民;陈晓敏;叶红华;孙静;王胜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的肾移植术前准备效果.方法:在4年内,PD组和HD组各20例患者同期采用同一肾源或用同一批肾源的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后均接受强的松,硫唑嘌呤、环孢素A标准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PD组和HD组患者在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人/肾存活时间、发生排异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D与HD均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的术前准备.
作者:张迪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三系细胞(一系或二系)增多或减少,白细胞分类异常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近3年收治的60例外周血三系细胞(一系或二系)增多或减少,白细胞分类异常患者进行反复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结合临床及其他的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外周血化验三系减少患者25例,二系减少12例,血少板减少3例,贫血6例,粒细胞减少2例,血少板增多4例,白细胞增多8例(包括白细胞分类异常,其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80%3例),均作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活检病理检查,部分结合染色体、单克隆抗体、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造血系统疾病51例,非造血系统疾病9例,骨髓穿刺涂片诊断符合率70%,骨髓活检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84%.结论:外周血细胞异常改变应结合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明确诊断.
作者:陈峪;陈小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和35例对照组足月新生儿于生后3天抽取静脉血,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状腺功能,即血清T3、T4、TSH、FT3、FT4,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T3、T4、TSH、FT3、FT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以重度窒息组为甚;TSH则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甲状腺素降低程度与窒息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适量使用甲状腺素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佩华;滕懿群;吴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肺心病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利尿、改善通气、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气分析PH、PaO2、PaCO2.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气分析治疗组PaO2、PaCO2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葛根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子庆;黄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常见、使用广泛的田间杀虫剂.在喷施中因防护不当而发生经皮肤、呼吸道中毒屡有发生,其治疗与口服中毒不尽相同.现将我院从1997年6月~2002年11月收治的36例病例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魏志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失眠(insomnia)是一种症状而非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笔者近年为应用复方丁香细辛散调制后产生的挥发油治疗失眠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喻茂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1年12月~2002年10月我院采用中西药及外用药物治疗面部扁平疣患者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颜正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从2000~2002年共治疗犬咬伤后患者1028例,现将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蒋建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对急性胰腺炎在内科对症治疗中结合中药治疗,并予以相应的护理,提高了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01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5~67岁.
作者:来文萍;沈梅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气管切开是危重病人抢救手段之一,临床应用较多.气管切开后,气道与外界相通,极易造成肺部感染,加上呼吸运动,使气道干燥形成痰痂.因此,保持气道湿润、通畅,防止肺部感染,是护理的主要任务.我们自1998年6月~2003年2月,对32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简称微泵)调速滴药,湿化气道,收到较好的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毛寒月;金玉华;汤祝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由于多次静脉穿刺或化疗药物的刺激使局部静脉硬化或痉挛临床较为常见,虽然静脉穿刺成功,但存在滴速缓慢、输液时间延长,影响治疗或增加病人痛苦.如用深静脉穿刺,感染机会较多,穿刺费用高,手术较普通静脉穿刺复杂,安全系数也较普通静脉穿刺为低,病人也不愿意插管.我院利用普鲁卡因扩张血管的作用,增快输液速度效果甚好,报道如下.
作者:周似春;何慧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雷竹笋汁对糖尿病大鼠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用等容量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雷竹笋汁灌胃,每日1次,连续28天,取健康大鼠作正常对照.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后处死大鼠;测定心、肝、胰、肾、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大剂量雷竹笋汁观察组能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肝、胰和肾组织的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0.01.对心和脑组织的SOD和MDA无明显影响,作用明显优于小剂量雷竹笋汁.结论:大剂量雷竹笋汁有较好的抗糖尿病大鼠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刘彤云;舒思洁;舒慧;林永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C)组、肠缺血-再灌注(IIR)组和肠缺血-再灌注+川芎嗪治疗(IIR+LGT)组.通过生理记录仪连续观察缺血前、缺血后1h和再灌注后4h内不同时间点左心功能的动态变化.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SC组比较,IIR组大鼠肠缺血后左心室内压大变化速率(LV±dp/dtmax)、左心室内压力峰值(LVSP)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再灌注后,LV±dp/dtmax和LVSP下降更加明显,LVEDP更加升高,IIR+TMP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三组大鼠心肌组织的SOD、GSH-PX、XO和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左心室功能的下降,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脏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抗内毒素及强心作用有关.
作者:金可可;王卫;王万铁;宋张娟;林艳红;潘景业;陈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空腹采集静脉血,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UAP)、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0.01;UAP组与AMI组比较,P<0.05.结论:CRP不但与冠心病发生有关,且与冠心病的发展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CRP浓度高表明冠状动脉损伤重,炎症范围大.
作者:龚杏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于1999年9月~2002年9月诊断冠心病120例,对冠心病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姚惠芳;尹冬彩;胡建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探讨小儿厌食症的相关因素,笔者对422例厌食症患儿作如下分析.1 资料来源和采集422例患儿均来自厌食症专科门诊380例.厌食症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以厌食为主诉就诊、厌食症状超过2周、进食量较原来减少50%以上为观察对象,除外正在患病服用抗生素等药物者.入选患儿的抚养者能较准确地填写问卷.另42例来自本地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问卷调查中班幼儿(平均年龄5岁)和3年级学生(平均年龄9岁)各300名,由本院两位医师到学校具体指导老师处填写问卷,符合纳入标准的厌食症患儿.
作者:陈捷;金立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降压药种类较多,如何避免盲目使用,降低降压药所致的一些副作用有重要意义.现将笔者对降压药使用过程中的观察、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作者:方冬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1~2003年采用电针加耳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并与常用针刺31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冠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外科以手术为主治疗腱鞘囊肿.近2年来,我们采用针灸围刺加温灸膏贴敷治疗腱鞘囊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子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于2002年1月~2002年12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抗菌、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辅以小儿神阙温灸贴贴敷神厥穴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之冬;俞虹;胡秀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采用针灸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已引起国际运动医学界高度重视.关于针灸提高运动能力早在我国古代便有所记载,为了引起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探讨,现将我所应用针灸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针灸提高运动成绩的机制、方法和途径.
作者:李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小儿体质虚弱是儿科常见病症.笔者在临床医疗中用简便易行的捏肌疗法有效地改善了一大批反复就诊患儿的体质,使其恢复正常生长发育速度,现对本病症54例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慧芳;王晓安;龚海燕;朱银燕;刘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病程很长(30~50年),其病程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后期或终末肝病期(End of stage of liverdisease).每阶段持续约10~20年.慢性HBV感染有三种临床血清学类型,Ⅰ型为HBeAg长期阳性,血清HBV DNA水平很高而ALT正常,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至少50%慢性HBV感染系母婴传播,多属于此一类型;Ⅱ型为发生HBeAg血清转换或发展为ALT升高的HBeAg阳性的慢乙肝,Ⅰ型患者在病程中大多会发展为Ⅱ型;Ⅲ型常见于成年期感染HBV的个体,HBV DNA水平高,主要见于以性传播为主的发达国家.
作者:刘克洲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