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感染是引发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易发生脱水和酸中毒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与脾胃虚弱有关,北宋名医钱乙所创七味白术散一直被推崇为治疗小儿腹泻的经典名方。前期研究[1]证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等炎性介质变化在轮状病毒肠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七味白术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丽芳;魏洪平;吴莉萍;吴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以产生自身抗体和形成免疫复合物来攻击全身多脏器和组织的结缔组织病。SLE好发于青年女性,我国患病率为70.41/10万,其中女性患病率为113.33/10万[1]。SLE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心脏是SLE常累及的脏器之一,但心脏损害常因临床症状多而容易被忽视。1976年就有学者[1]提出SLE病死率的曲线成双峰模式,早期患者多死于SLE病情活动和感染,晚期则主要死于心脏损害。随着SLE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心脏损害是造成SLE患者死亡重要的原因之一,对SLE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有重要影响[2-3]。本文对159例SLE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分析,对SLE患者合并心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和评价。
作者:王丽娟;杨旭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并逐年上升。据美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于2012年公布的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报告,新发病例数已增长至1409万,新发病率为57%;死亡人数从760万增至820万,死亡率分别为65%。化疗已成为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但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组织也造成损害,其常见的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表现为血三系减少,尤以白细胞、粒细胞减少为常见,往往使化疗难以达到所需的剂量强度和完成正常治疗所需的疗程,这成为癌症难治及复发、转移的原因之一。笔者采用龟鹿二仙胶治疗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珏;徐凯;高聚伟;冉冉;张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喉源性咳嗽是1987年由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首先正式提出,主要表现为咳嗽位于咽喉部,咽喉痒则咳,呈阵发性,遇冷热、刺激性气味则症状加重[1]。止嗽散载于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具有宣散风寒,止嗽化痰的功效,是临床治疗咳嗽的名方。本文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风寒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丽平;蔡晓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A-AKI)是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及肾毒性药物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肾衰的第三大常见原因[1]。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CA-AKI不仅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而且也对患者预后不利[2-3]。目前依靠血清肌酐及尿量诊断CA-AKI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滞后性。因此,寻找能够早期诊断与监测CA-AKI的生物标志物,是早期干预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本研究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胱抑素(cystatin C,Cys-C)水平动态变化,评估联合检测血清NGAL和Cys-C在急诊PCI患者术后CA-AKI早期诊断中价值。
作者:盛西陵;徐文博;祝玉娟;李佳寅;翟昌林;唐关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TIA和脑梗死,多见于老年人,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豫[1]。PCI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肢体无力、行走不稳或跌倒、短暂性意识丧失、视觉障碍;常见体征有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肢体共济失调、吞咽障碍、声嘶、Homer综合征等。眩晕是PCI的常见主要症状,属中医“眩晕”范畴,李飞泽老师采用补益肝肾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洁;李飞泽;陈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主要表现为跳跃、负重、突然加速及变向跑时髌骨下方疼痛的一种慢性创伤性病变。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技术特点决定了其与此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治疗与康复比较困难,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竞技水平。贴扎技术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肌内贴对容易损伤的肌肉、关节、韧带予以贴扎保护,对运动训练、损伤康复进行辅助支撑、保护。笔者采用针刀配合贴扎技术治疗运动员髌腱末端病取得较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江飞;姚新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肝细胞型肝癌(hepati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 CA125)肿瘤指标临床已应用于HCC的诊断与预后评价。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 Al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等生化指标在评价肝功能中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本研究旨在联合检测多种生化指标与肿瘤标志物,以期为HCC的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
作者:张慰;刘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色素性疾病是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其中以黄褐斑为多见,发病率高达30%~70%不等[1]。黄褐斑俗称妊娠斑、肝斑,临床表现多见于面颊、前额和上唇部等呈不规则的棕色或浅灰棕色的色素沉着,以中青年女性多见[2]。由于黄褐斑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同时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特点,故其治疗较困难,而且对疗效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方法欠缺。本研究应用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中西医药物治疗黄褐斑,报道如下。
作者:徐永平;王志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一项美国研究显示,包括百日咳疫苗、破伤风类毒素、减毒白喉类毒素、无细胞性百日咳在内的Tdap疫苗接种后保护效力衰减至2~4年,或致青少年百日咳发病率升高。论文5月4日在线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 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WD患者由于ATP7B基因突变引起铜的跨膜转运障碍,过量的铜在肝、脑、肾、角膜等多个组织脏器沉积,临床主要表现肝、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症状及角膜K-F环等[1]。近年发现,WD脑损害症状还可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甚至以认知功能减退为首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等生活质量。基于此,我们以首次住院治疗的120例W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MoCA)量表评分对其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占秋;杨任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以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而又无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检验异常的综合征[1]。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是IBS的一个常见亚型,目前西医治疗IBS-C以促进胃肠动力、纠正肠功能紊乱为主,但疗效一般[2]。中医治疗该病常运用内服、外治多途径疗法,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笔者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IBS-C,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志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源性因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1],临床上常伴有颈肩部酸胀痛、头痛、呕吐等症状,是骨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理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也没有特异的治疗手段。笔者应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联合颈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颈性眩晕66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升峰;李展振;张海存;吴沧陆;黄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DN除肾小球受损,尚存在肾小管间质的病变[1]。肾小管受损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与肾功能恶化有关[2]。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可反映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是目前常用的测定肾小管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百令胶囊主要成分是人工虫草菌粉,可以减少蛋白尿,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3]。本研究观察百令胶囊对早期DN肾损伤标记性蛋白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每次5~10mg,1天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黄饮子胶囊,每次2g,1天2次口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两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用Blessed行为量表(BBS评分)评价患者行为能力,采用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75.44%,对照组为58.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升高[观察组MMSE总分:(22.40±3.99)分比(16.60±3.89)分,记忆力:(4.66±1.49)分比(3.11±0.89)分,定向力:(8.07±2.22)分比(6.57±2.01)分,计算力和注意力:(3.26±1.05)分比(1.91±0.78)分,语言理解:(6.94±1.80)分比(5.06±1.60)分;对照组MMSE总分:(19.88±3.95)分比(16.52±3.38)分,记忆力:(3.95±1.24)分比(3.12±0.95)分,定向力:(7.44±2.15)分比(6.55±1.97)分,计算力和注意力:(2.67±0.88)分比(1.88±0.89)分,语言理解:(6.04±1.70)分比(5.01±1.61)分;P<0.05,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观察组BBS总分:(14.47±3.69)分比(19.67±4.25)分,日常生活能力:(6.27±3.31)分比(8.98±3.42)分,习惯:(4.25±1.96)分比(6.51±2.24)分,个性:(3.12±1.61)分比(4.73±1.82)分,中医症状积分:(12.10±3.48)分比(20.03±4.72)分;对照组BBS总分:(16.81±3.28)分比(19.72±3.98)分,日常生活能力:(7.67±3.21)分比(8.84±3.02)分,习惯:(4.89±1.95)分比(6.76±2.05)分,个性:(3.92±1.02)分比(4.86±1.42)分,中医症状积分:(17.01±4.37)分比(19.92±4.64)分,P<0.05,P<0.01];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地黄饮子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能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患者认知能力,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者,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诗国;戴圣伟;李群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LC43)评估益气养阴法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41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益气养阴法配合化疗(DP/GP方案);对照组21例予DP/GP方案化疗。21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采用EORTC QLQ-LC43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功能领域和总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总健康状况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92±17.70)分比(58.33±26.63)分,P<0.05];症状子量表领域及肺癌模块中绝大部分评分较治疗前呈降低趋势,提示症状减轻,其中疼痛、气促、失眠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7.50±10.08)分比(22.50±23.12)分,气促:(8.33±14.81)分比(26.67±31.72)分,失眠:(15.00±22.88)分比(35.00±33.29)分,P<0.05];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子量表领域中除疼痛、气促、腹泻外,评分均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提示加重,其中恶心呕吐、食欲丧失、便秘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29.37±32.45)分比(3.97±8.98)分,食欲丧失:(53.97±32.45)分比(30.16±25.62)分,便秘:(39.68±35.93)分比(19.05±27.02)分,P<0.01,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健康状况、恶心呕吐、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肺癌模块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咳嗽、气促(散步时)及周围神经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咳嗽:(28.33±32.94)分比(50.79±35.93)分,气促(散步时):(29.99±28.41)分比(52.38±34.27)分,周围神经病变:(6.67±13.68)分比(20.63±24.67)分,P<0.05]。结论通过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测定量表(E原ORTC QLQ-LC43),证实了益气养阴方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提高临床症状缓解率、改善生存质量等优点。
作者:徐晓翌;周素芳;赵桂侠;钟津津;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素对人胆囊癌的生物效应及机制。方法将人胆囊癌细胞系SGC996用黄芩素处理48h,采用MTT法检测治疗后SGC996的细胞活力;通过对透过tran-swell膜的SGC996细胞进行计数,评估黄芩素对胆囊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芩素处理后,SGC996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锌指X染色体蛋白(ZFX)的表达。结果40、80、160、320μmol/L黄芩素组对SGC996细胞活力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3.8)%、(37.9±5.8)%、(61.6±7.8)%、(84.2±10.2)%比0,P<0.05]。40、80、160μmol/L黄芩素组对SGC996细胞的凋亡诱导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2)%、(16.3±1.9)%、(31.2±2.8)%比(0.5±0.5)%,P<0.05]。40、80、160μmol/L黄芩素组对SGC996细胞转移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6±6.6)%、(57.3±7.9)%、(84.1±11.9)%比0,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黄芩素对ZFX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素有良好的抗胆囊癌生物活性,其抗肿瘤效应的机制可能与下调ZFX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陈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淮山药灌胃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48只3~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淮山药灌胃预处理组(淮山药组,n=24)和缺血再灌注无菌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24)。淮山药组、生理盐水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连续灌胃5天。分别于再灌注损伤后2、12、24、48h四个时间点随机选淮山药组、生理盐水组各6只大鼠再次手术行下腔静脉采血和收获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肾组织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参照Paller评分标准进行评分,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再灌注后12、24、48h,同时间点淮山药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其血清Scr、BUN含量显著下降[BUN 12h:(15.30±2.60)mmol/L比(22.07±4.57)mmol/L,24h:(19.56±3.89)mmol/L比(34.75±6.32)mmol/L,48h:(14.72±2.99)mmol/L比(20.16±2.40)mmol/L;Scr 12h:(56.38±8.70)μmol/L比(98.72±12.37)μmol/L,24h:(81.53±10.17)μmol/L 比(128.52±17.30)μmol/L;48h:(55.01±9.71)μmol/L比(80.72±11.13)μmol/L;P<0.05,P<0.01]。再灌注后2、12、24h,淮山药组血清MDA含量较同时间点生理盐水组显著下降[2h:(4.74±0.50)nmol/L比(7.45±1.03)nmol/L,12h:(6.19±0.68)nmol/L比(10.52±1.57)nmol/L,24h:(5.16±0.58)nmol/L比(6.93±1.32)nmol/L;P<0.05,P<0.01]。肾组织学评分于再灌注后12、24、48h,同时间点淮山药组较生理盐水组有显著减低[12h:(7.50±0.55)分比(8.50±0.55)分,24h:(6.17±0.75)分比(7.50±1.05)分,48h:(4.17±0.75)分比(5.50±1.05)分;P<0.05]。再灌注后2h就有凋亡细胞出现,12h时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脱落到肾小管腔中,此时间点淮山药组凋亡细胞数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10.17±2.14)个/HPF比(13.67±2.94)个/HPF,P<0.05]。结论淮山药灌胃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肾组织氧化损伤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降低血清Scr、BUN和MDA水平,有效保护肾功能。
作者:洪志华;周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生脉饮、失笑散对阿霉素心脏毒性心衰模型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8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生脉饮高剂量组、生脉饮低剂量组、失笑散组,每组18只。阿霉素腹腔注射制备心脏毒性心衰模型,各药物组予相应药物灌胃(曲美他嗪组、生脉饮低剂量组、失笑散组均为临床等效剂量,生脉饮高剂量组为临床等效剂量4倍),1天1次;正常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4天后及28天后分别采集标本。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①灌胃28天,模型组SOD(1.992±0.245)ng/mL,与其余各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生脉饮低剂量组SOD(4.142±0.362)ng/mL高于失笑散组的(3.643±0.366)ng/mL (P<0.05);生脉饮高剂量组SOD(5.475±0.155)ng/mL,高于低剂量组(P<0.05);②灌胃28天,模型组MDA(4.345±0.170)nmol/mL,与其余各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生脉饮低剂量组与失笑散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生脉饮高剂量组MDA(2.929±0.206)nmol/mL,低于低剂量组的(3.122±0.144) nmol/mL(P<0.05);③各药物组灌胃28天均较灌胃14天SOD提高、MDA明显降低(P<0.05)。结论生脉饮、失笑散均能通过提高心衰模型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阿霉素心脏毒性心衰模型大鼠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生脉饮作用优于失笑散。
作者:杨丽祥;彭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刺激下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非糖尿病患者PDLSCs,分别用0mg/L(正常对照组)、1100mg/L(低糖组)、4500mg/L(高糖组)浓度葡萄糖刺激,MTT法检测PDLSCs增殖能力,矿化诱导后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和I型胶原(Col-1)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高糖组OD值较低糖组和正常对照组低(P<0.05);21天成骨诱导后,高糖组矿化结节面积少于低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 P<0.01);成骨诱导期间,高糖组ALP、Runx2和Col-1诱导前后相对倍增数低于低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抑制PDLSCs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
作者:夏佳佳;王岚;章燕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病程往往迁延难愈,致残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我科应用中药热蜡疗法治疗RA,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杏娟;胡国强;郑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跖跗关节(也称Lisfranc关节)是跖骨近侧与远排跗骨远侧构成的关节复合体的统称,其损伤临床上少见,约占全身骨折的0.2%[1]。以往大多主张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由于疗效较差,易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行走障碍[2],目前多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以降低远期并发症。2010年1月—2013年10月,采用切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聪祥;施正阳;王家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在妇科临床应用日益普及。但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腹腔镜手术并发症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腹壁穿刺孔出血即是并发症之一。笔者在腹腔镜下应用特制穿刺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220282034.0)行腹壁全层缝合止血,止血彻底,不增加穿刺孔,不扩大穿刺孔切口,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洪友;金卓杏;周丽红;周淑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锁骨远端骨折占锁骨骨折的21%~28%[1]。Neer将锁骨远端骨折分为3型[2]:其中Ⅱ型为骨折线位于喙锁韧带内侧或者中间,Rockwood[3]进一步将NeerII型骨折分为Ⅱa型(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均完整)和Ⅱb型(锥状韧带断裂,斜方韧带完整,少数骨折两者均断裂)两个亚型。NeerⅡb型骨折失去了喙锁韧带的稳定作用,骨折难以复位,复位后亦难以维持,属于不稳定骨折。由于非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骨不连率及畸形愈合率,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手术治疗[4-6]。笔者采用双缝合锚固定骨折近端,暂时替代喙锁韧带功能治疗NeerⅡb型骨折,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林勇;林伟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髓样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通常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髓质,而发生于肾上腺外者罕见。该病一般无相关临床症状,常在体检中偶然发现。笔者回顾性总结分析浙江省中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6例髓样脂肪瘤CT与MRI影像资料,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认识水平。
作者:陶新文;王世威;许茂盛;喻迎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诊断胰胆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技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也可出现各类并发症,特别是术后急性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1],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而预防并发症是保证ERCP术成功的关键。笔者观察预防性使用乌司他丁对行ERCP术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陈霞;夏晨梅;颜海帆;李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障碍常导致肠屏障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肠麻痹,加重患者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所以早期药物干预纠正微循环紊乱,控制炎症反应,促进肠蠕动,预防肠道功能衰竭和肠麻痹的发生,有益于患者疾病转归[1]。本研究采用活血通腑散腹部外敷,观察中药外敷对早期轻型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沈晓春;方悦;陈红;王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中跟腱损伤较为多见,一般分为闭合性与开放性损伤两种。跟腱断裂行手术吻合术目前已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肯定,但术后跟腱容易发生再断裂、肌腱粘连,成为影响踝关节功能的重要原因。我科2011年1月—2012年4月对30例跟腱断裂病例进行分组手术治疗,术中对照组选用生理盐水对创伤进行冲洗,治疗组选用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冲洗液冲洗,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切口愈合时间、跟腱粘连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根君;魏威;胡胜平;赖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导尿及其相关操作是临床工作中应用非常普通的操作。导尿操作时的刺激、牵拉或疼痛可诱发反射性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导致发生猝死和意识障碍等,虽然罕有发生,但因后果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及警惕。本文回顾本院1997年7月—2012年11月,5例导尿后或经尿道操作过程中诱发心脑血管严重不良反应或迷走反射的病例特点,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邰圣城;王宁;汪凯;孙吉;范祎;林连祥;杨玻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是肿瘤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关键。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5-3(CA15-3)是比较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前者作为酸性糖蛋白,胚胎期在小肠、肝脏、胰腺等处合成,在胰腺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CA15-3作为乳腺细胞中表面糖蛋白变异体,近年被发现为检测乳腺癌的重要标志,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1-2]。本文探析CEA、CA15-3在乳腺癌临床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闻丽香;王丽丽;蔡小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重病医学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胃肠道是人体的中心器官,在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由于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和全身性的强烈炎症反应,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障碍又可导致肠源性感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从而使脓毒症进一步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导致死亡。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一般表现为在急性严重感染状态下突然或逐渐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咖啡样物质或便血[1]。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显著增加死亡率[2]。
作者:李闪闪;江荣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苦参碱类药物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也称羽扇生物碱(tetracyclo-quinolizindine alkaloids)]。苦参碱首先在1958年被分离确认,此后几十年里,陆续从苦参中发现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这些生物碱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目前临床上仅有肌注型苦参碱注射液及以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苦参素注射液应用于慢性肝炎,同时也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不高、不良反应多等问题。因此,如何减少苦参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实现其缓控释及靶向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苦参碱类药物近几年来的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周峰;蔡鑫君;倪坚军;曹佳薇;徐颖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和危险因素[1],是危害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对血压的良好调控,并将血压控制达标可以改善患者的动脉硬化度[2]。采取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能明显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这要求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即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制[3]。因此,控制高血压已成为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乌镇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情况和不遵医嘱的原因,与其管理方式及患者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的关系,探讨提高遵医嘱行为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建勋;欧立华;徐磊;沈国良;朱前良;钱凤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风药”之名首先由李东垣于《脾胃论》中提出,书中多次提及“风药”一词,常用风药有柴胡、升麻、防风、羌活、独活、藁本等。风药多为疏风解表药,但风主升、主散,其性多燥,与肝气相应,故风药不独用于外感病中,在脾胃病、肝病、肾病、妇科、眼科、外科等方面也多有应用。风药在带下病的治疗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就此作一浅述。
作者:阮月芳;彭草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胃食管反流病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而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所著的《临证指南医案》记载了大量有关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病证的医案及临证经验,今试从叶氏临证医案中探寻该类疾病的辨证论治及用药物规律,总结叶天士辨治胃食管反流相类病症主要法则。
作者:戎锦锦;叶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一项美国研究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与加速衰老相关,提示PTSD或不仅限于精神疾病范畴,而应隶属于全身疾病。论文5月7日在线发表于《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Am J Geriatr Psychiatry)。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病情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治疗手段有限,患者生活质量往往较差。目前国内外指南都认为治疗应注重稳定期的整体防治,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中医药在这方面有其独特优势[2-3]。浙江省中医院王真教授从事呼吸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经验丰富,疗效好,报道如下。
作者:陈瑞琳;杨珺超;王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5月8日,一种新型脊髓刺激系统(SCS)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躯干和/或肢体慢性难治性疼痛的辅助治疗。此系统可通过高频刺激(10kHz)和低频振幅减轻疼痛,但无感觉异常。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哮喘慢性持续期是指哮喘患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相对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慢性持续期临床更为多见。该病属中医“哮证”范畴,历代医家多把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治疗遵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而哮喘慢性持续期乃现代医家所提出,在中医古籍中并无具体论述。宋康教授是全国第四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尤其对治疗支气管哮喘颇有建树,兹举宋老师运用清肺平喘补肾法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经验与同道共飨。
作者:石亚杰;李柏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