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203
  • 国内刊号:11-307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年10期文献
  • 浅谈医院护理管理

    文章就医院护理部如何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护理人员队伍等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李学芝;邱廷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5D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借鉴

    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文章通过5D管理模式,探讨了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如何平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以达到合理分配管理职责的目的.

    作者:王霞;何丽娜;王耀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完成科室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长要做好病区管理,除了要有着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及精通业务技术外,还应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法律意识.

    作者:刘朝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病案书写对学生中医辨证思维形成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思维形成的方法.方法:把同专业同年级的两个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病案书写教学法,对照组进行传统病案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取匿名形式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学生在中医辨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运用类比、演绎、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和形象思维方式.结论:病案书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的形成.

    作者:符逢春;王萍;林辉;彭桂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区医院近年中药使用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推行中医药进社区这一政策下,社区医院近年来中药使用状况.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管理软件的数据统计及随机抽样统计分析相结合,对朝晖街道社区医院近年来中药处方的处方数、剂量、药味和金额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区医院中药使用逐年增加,同时中药处方也存在剂量偏大、药味偏多、金额偏高等情况.结论:为了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需求,推行中医中药进社区,更好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需要社区医生、药师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作者:季日丽;朱整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加强供应室管理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及分析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整个医院的敷料、医疗器械、药品以及灭菌等方面的供应,在医院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医院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院医生治疗、护理人员护理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作为医院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并且预防医院受到各种病菌或是污染物的感染.文章主要阐述了医院供应室如何进行管理,提出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

    作者:邬飞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加强基层医院病案管理促进医护患关系的和谐统一

    病案作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载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基层医院病案利用范围亦不断扩大,利用量也逐渐增多.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病案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人员不足、病案质量不高以及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没得到足够的尊重等问题,致使存在多方面的医疗纠纷的隐患.文章通过分析病案管理中易产生医疗纠纷的环节,提出加强病案管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确保医疗安全,并终达到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统一的目的.

    作者:杨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

    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诸多方面,但关键的是人才.文章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了我国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此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赵臻;邓文萍;常凯;王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ISO医药标准化对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启示

    目的:通过研究ISO现代医药标准化和中医药标准化现状来分析IS()医药标准化对我国中医药标准化的启示.方法;文献检索、互联网搜索、实地调研和人物咨询有机结合.结果:发现ISO医药标准化工作中有一些对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有益的因素值得思考与借鉴.结论: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要善于学习ISO医药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以加快我国中医药国家标准的国际化步伐.

    作者:董国锋;李俊德;刘平;王奕;武晓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治未病”社区工作模式探讨与实践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当前中医“治未病”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卫生机构、社区基层组织和社区居民“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治未病”社区推进工作“和睦模式”.方法:①分析背景与问题,②模式框架设计,③进行社区实验,④实验效果观察.结果:干预效果明显,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治未病”知晓率提升,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政府主导的“和睦模式”一是凸显了区域推进优势,使“治未病”理念形成了区域覆盖;二是整合了区域资源优势,提升了“治未病”服务水平;三是调动了区域各类组织的积极性,使“治未病”理念和技术服务呈现多元化拓展;四是顺应了区域人群的需求意愿,使中医药服务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和互动;五是体现了区域投入综合效应,使中医药服务的投入产生了绩效的大化.

    作者:杨帆;李航;黄雯琪;俞志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十二五”时期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思考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对中医药而言,服务需求增长提供了发展良机,政策扶持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文章就“十二五”时期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打造与上海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发展相适应的中医药事业高地的战略目标.

    作者:沈远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探索以联动育人的勤工助学模式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工作并获得一定经济报酬的特殊工作形式.文章论述了以学校后勤部门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为载体,并依托学校学工部勤工助学中心,开展大学生勤工助学联动育人新模式的尝试,收效良好.并总结了发挥后勤和学工部门各自优势,以新模式将勤工助学运用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做法,调研探讨了勤工助学对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以及联动育人新模式的实效性.

    作者:孙传新;佟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某医院中层干部队伍现状及其问题与对策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公立医院的社会职能更趋明显.医院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应对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提供预防保健的职能.面对有限的医疗资源,各医疗单位为维持自身发展需要,呈现激烈且多元化的竞争模式.从原先的硬件竞争,逐渐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转变.在现行医院管理评价体系指导下,大部分医院由单纯的基础医疗服务,发展为医、教、研同步提升.作为医院管理的中坚力量,中层干部队伍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医院决策的执行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队伍,已经成为共同关注的中心工作.

    作者:岑利波;张洁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重视合同制人员的职业发展完善医院人事管理建设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行,对于合同制员工的管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文章认为应重视合同制员工的职业成长体系的构建,建立长效竞争激励机制,积极推行同工同酬等一系列措施.

    作者:王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育

    科学素养的培育是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育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点.文章探讨了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育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从优化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人手激发学生科学实验兴趣,提升科学意识,有效拓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以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倡导科学精神.

    作者:张小莉;梅雪;江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职中药专业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

    文章就中药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市场需求、在校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应取得的职业证书、需要解决的知识缺陷以及中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向医药行业企业及行业专家、本校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为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作者:蔡扬帆;陈裕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商品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探讨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药商品学》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探讨.对中药商品形式,药材的规格、等级,价格分析以及《中药商品学》与《中药鉴定学》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见解.

    作者:田连起;李凯;李娴;张振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探究式阅读教学法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将“探究式阅读”教学法应用于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结果表明“探究式阅读”教学法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兴趣,使其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将专业英语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过渡到临床,为学生熟练应用专业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探究式阅读”教学法在医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探索适合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有积极意义.

    作者:梁鹤;吴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医学大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因素并寻找相应对策,为降低学生焦虑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205名医专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出现焦虑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一、二、三年级学生间焦虑情绪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专业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学习焦虑情绪受性别、年级、专业等因素的影响,应予重视并解决.

    作者:喻菁;黄路路;黄永清;李小林;王国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师承型博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06年底上海开办了“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高级研修班”.开创性地将师承教育与学位教育相结合,改革和创新了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师承教育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3年的培养,继承人在结业的同时获得博士学位.文章从教学理念、教学形式、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作了说明.

    作者:黄素英;方松春;毕丽娟;苏丽娜;张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试论中医药文化建设在中医院发展中的必要性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文化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章论述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在中医院发展中的必要性,指出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存在抱怨多、信心少,雷同多、创新少,表浅多、深入少,内容多、经费少,盲干多、交流少,管理多、收效少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作者:杨豪;王禄;刘会勋;宋龙涛;杜旭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精神专科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探讨

    总结精神病专科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探索经验.从患者入院,门诊,医疗、护理、康复回归等各方面,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精神病人服务,解决精神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李海霞;周东升;胡珍玉;陈彦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坚持“五化”发展道路打造“洛阳正骨”知名品牌

    目前,随着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日益提高、医疗市场的逐步扩大及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医疗单位尤其是中医医院正在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及模式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文章介绍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建院半个多世纪以来,根据自身实际及特点,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探索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五化”(专科化、特色化、品牌化、一体化、国际化)道路,并以此为基础着力打造“洛阳正骨”知名品牌.

    作者:谷文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医改形势下地市级公立医院发展战略思考

    新医改给地市级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文章从战略高度探讨实施全区域医疗、特色医疗、人才强院、内涵发展、人本服务等差异化战略,以促进医院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龚希若;余龙昆;罗云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医院护士健康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中医院护士目前的健康教育培训需求,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不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在一次院内护士健康教育讲座后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不同层次护士对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途径的看法.结果:护士认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前三位依次是沟通交流技巧、专科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培训途径重要的前三位是外出学习、院内培训、院内和科室讲座.护师认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前三位依次是专科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沟通交流技巧、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培训途径重要的前三位是外出学习、院内培训、科室讲座.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士认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前三位依次是专科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沟通交流技巧、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指导技巧;培训途径重要的前三位是院内讲座、院内培训、外出学习.结论:不同层次护士均关注沟通技巧、专科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培训,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还关注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护士对健康教育培训的途径要求多种多样,以外出学习、院内培训、院内和科室讲座为主.

    作者:许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农村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对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海燕;段华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媒体对中医门诊病人就诊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媒体宣传对中医医疗机构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探寻中医宣传推广的方法.方法:通过深入访谈,了解中医医疗机构就诊病人的就医行为,及其受到媒体影响的情况以及对媒体的态度.结果:电视、互联网、报刊书籍为患者接触了解中医的主要渠道,其中电视媒体因为形式多样,较其它形式更形象生动等特点成为主要的渠道.结论:以电视和互联网为主的宣传推广,将提高中医的影响,促进中医的发展.

    作者:曲圣坤;武锋;闻楠;高成;胡凌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加强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作为医疗卫生单位,医院会计人员是医疗经济管理工作的主体,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形成良好的医疗经济秩序,树立医院安全、诚实、可信的社会形象,有着高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提升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任重道远.

    作者:刘璐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网络化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介召了绍兴市人民医院根据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研发了网络化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应用体会.

    作者:曹剑峰;苏晓英;王勋英;秦锋;丁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中心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临床研究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为做好多中心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工作,课题组在完成52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临床研究课题数据管理过程中,分析存在问题,对数据管理模式进行适应性设计与实施,总结经验与策略,形成了适宜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研究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规范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

    作者:刘萍;胡镜清;王静;赵婷;刘北松;连凤梅;董宇;乔洁;莫用元;杨德昌;任小巧;范劲松;葛常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创新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研究质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十分重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面向农村和基层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近几年诊疗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50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项目的实施,一是把更多的基层单位、实用的技术纳入了研究;二是对适宜技术的研究方案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探索了推广型、验证性研究的方式;三是研究的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探索大范围协作、多区域合作,探索了课题承担单位组织第三方验证、协作单位实施方案优化和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中心实施第三方统计的管理机制.

    作者:杨德昌;孙塑伦;莫用元;王思成;葛常祝;魏伟;任小巧;范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特征的图表分析方法

    文章结合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基本特征和管理评价的具体需求,详细介绍了在现状描述、报告期与基期比较、趋势分析3种管理分析需求情况下,针对于有、无内部构成的数量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等3种指标特点的图表分析方法.提出图表分析是基于管理评价指标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数字展示形式,是中医医院数字化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季聪华;裘华森;洪雪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文章回顾分析了富阳市中医院中药房近年来在药品管理、人员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深入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及研究改进对策.提出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问题主要是:人员管理欠严格,药品入库管理及储藏管理欠科学,药房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改进的相应对策为:严格执行人员的上岗制度,提高药品入库、储藏及销售管理,加强对中药房的信息化管理.

    作者:孙娜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饮片处方应付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药饮片处方应付用药出现的问题已难以回避,为制定、规范全国统一的中药饮片处方应付标准提供参考,探讨中药饮片处方应付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文章提出:中药饮片包装标签(合格证)混乱、处方应付不统一、地区差异、传统用药习惯、教材及规范不严谨等因素造成处方应付混乱、甚至相互矛盾.不但给跨辖区调配中药的患者带来困难,而且很难确保中药处方应付的正确性.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成为目前制约中药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瓶颈问题.修订、完善并建立既达到国际标准,又符合中药实际状况,具有中药自身特色的处方应付质量标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杰;尹蔚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运用地理标志制度促进道地药材市场健康发展

    药材市场上经常存在非道地药材(甚至伪劣药材)冒充道地药材,造成市场混淆,给道地药材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道地药材市场的混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经济有效的识别手段.地理标志制度为此提供一个经济有效的识别手段.文章从道地药材市场混淆人手,分析道地药材市场混淆的危害性及其原因,提出运用地理标志消除道地药材市场混淆,阐述了地理标志制度在道地药材市场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姚苗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