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莉;梅雪;江华
目的:了解中医院护士目前的健康教育培训需求,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不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在一次院内护士健康教育讲座后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不同层次护士对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途径的看法.结果:护士认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前三位依次是沟通交流技巧、专科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培训途径重要的前三位是外出学习、院内培训、院内和科室讲座.护师认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前三位依次是专科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沟通交流技巧、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培训途径重要的前三位是外出学习、院内培训、科室讲座.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士认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前三位依次是专科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沟通交流技巧、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指导技巧;培训途径重要的前三位是院内讲座、院内培训、外出学习.结论:不同层次护士均关注沟通技巧、专科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培训,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还关注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护士对健康教育培训的途径要求多种多样,以外出学习、院内培训、院内和科室讲座为主.
作者:许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文章就中药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市场需求、在校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应取得的职业证书、需要解决的知识缺陷以及中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向医药行业企业及行业专家、本校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为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作者:蔡扬帆;陈裕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研究ISO现代医药标准化和中医药标准化现状来分析IS()医药标准化对我国中医药标准化的启示.方法;文献检索、互联网搜索、实地调研和人物咨询有机结合.结果:发现ISO医药标准化工作中有一些对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有益的因素值得思考与借鉴.结论: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要善于学习ISO医药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以加快我国中医药国家标准的国际化步伐.
作者:董国锋;李俊德;刘平;王奕;武晓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药材市场上经常存在非道地药材(甚至伪劣药材)冒充道地药材,造成市场混淆,给道地药材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道地药材市场的混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经济有效的识别手段.地理标志制度为此提供一个经济有效的识别手段.文章从道地药材市场混淆人手,分析道地药材市场混淆的危害性及其原因,提出运用地理标志消除道地药材市场混淆,阐述了地理标志制度在道地药材市场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姚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工作并获得一定经济报酬的特殊工作形式.文章论述了以学校后勤部门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为载体,并依托学校学工部勤工助学中心,开展大学生勤工助学联动育人新模式的尝试,收效良好.并总结了发挥后勤和学工部门各自优势,以新模式将勤工助学运用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做法,调研探讨了勤工助学对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以及联动育人新模式的实效性.
作者:孙传新;佟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公立医院的社会职能更趋明显.医院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应对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提供预防保健的职能.面对有限的医疗资源,各医疗单位为维持自身发展需要,呈现激烈且多元化的竞争模式.从原先的硬件竞争,逐渐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转变.在现行医院管理评价体系指导下,大部分医院由单纯的基础医疗服务,发展为医、教、研同步提升.作为医院管理的中坚力量,中层干部队伍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医院决策的执行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队伍,已经成为共同关注的中心工作.
作者:岑利波;张洁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科学素养的培育是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育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点.文章探讨了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育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从优化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人手激发学生科学实验兴趣,提升科学意识,有效拓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以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倡导科学精神.
作者:张小莉;梅雪;江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介召了绍兴市人民医院根据科研经费管理流程研发了网络化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应用体会.
作者:曹剑峰;苏晓英;王勋英;秦锋;丁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对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海燕;段华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媒体宣传对中医医疗机构患者就诊行为的影响,探寻中医宣传推广的方法.方法:通过深入访谈,了解中医医疗机构就诊病人的就医行为,及其受到媒体影响的情况以及对媒体的态度.结果:电视、互联网、报刊书籍为患者接触了解中医的主要渠道,其中电视媒体因为形式多样,较其它形式更形象生动等特点成为主要的渠道.结论:以电视和互联网为主的宣传推广,将提高中医的影响,促进中医的发展.
作者:曲圣坤;武锋;闻楠;高成;胡凌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行,对于合同制员工的管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文章认为应重视合同制员工的职业成长体系的构建,建立长效竞争激励机制,积极推行同工同酬等一系列措施.
作者:王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整个医院的敷料、医疗器械、药品以及灭菌等方面的供应,在医院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医院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院医生治疗、护理人员护理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作为医院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并且预防医院受到各种病菌或是污染物的感染.文章主要阐述了医院供应室如何进行管理,提出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
作者:邬飞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总结精神病专科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探索经验.从患者入院,门诊,医疗、护理、康复回归等各方面,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精神病人服务,解决精神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李海霞;周东升;胡珍玉;陈彦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文章回顾分析了富阳市中医院中药房近年来在药品管理、人员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深入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及研究改进对策.提出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问题主要是:人员管理欠严格,药品入库管理及储藏管理欠科学,药房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改进的相应对策为:严格执行人员的上岗制度,提高药品入库、储藏及销售管理,加强对中药房的信息化管理.
作者:孙娜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十分重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面向农村和基层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近几年诊疗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50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项目的实施,一是把更多的基层单位、实用的技术纳入了研究;二是对适宜技术的研究方案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探索了推广型、验证性研究的方式;三是研究的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探索大范围协作、多区域合作,探索了课题承担单位组织第三方验证、协作单位实施方案优化和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中心实施第三方统计的管理机制.
作者:杨德昌;孙塑伦;莫用元;王思成;葛常祝;魏伟;任小巧;范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医药文化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章论述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在中医院发展中的必要性,指出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存在抱怨多、信心少,雷同多、创新少,表浅多、深入少,内容多、经费少,盲干多、交流少,管理多、收效少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作者:杨豪;王禄;刘会勋;宋龙涛;杜旭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做好多中心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工作,课题组在完成52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临床研究课题数据管理过程中,分析存在问题,对数据管理模式进行适应性设计与实施,总结经验与策略,形成了适宜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研究的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规范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
作者:刘萍;胡镜清;王静;赵婷;刘北松;连凤梅;董宇;乔洁;莫用元;杨德昌;任小巧;范劲松;葛常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对中医药而言,服务需求增长提供了发展良机,政策扶持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文章就“十二五”时期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打造与上海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发展相适应的中医药事业高地的战略目标.
作者:沈远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文章通过5D管理模式,探讨了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如何平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以达到合理分配管理职责的目的.
作者:王霞;何丽娜;王耀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诸多方面,但关键的是人才.文章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了我国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此为中医药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赵臻;邓文萍;常凯;王茂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