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温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7-1954
  • 国内刊号:33-1196/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07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本刊已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外科学
肝胆胰外科杂志   1999年4期文献
  • 原发性胆囊癌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60例原发性胆囊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胆囊癌肿瘤细胞P53蛋白的阳性反应率为33.3%(20/60),慢性胆囊炎及癌旁正常粘阳性反应率均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 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低分化胆囊腺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05),提示P53基因的表达参与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邬剑华;王鲁;蔡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ERCP合并螺旋CT三维成像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ERCP后加做肝胆胰螺旋CT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胆胰疾病所致的阻塞性黄疸,经ERCP造影后,立即行肝胆胰螺旋CT,采用三维成像技术中大密度投影及表面掩盖法投影成像,以充分显示十二指肠壶腹部、胰头、总胆管及其周围情况.结果 24例胆总管结石、2例壶腹部恶性肿瘤、3例胰头部恶性肿瘤和1例胰头部囊肿,均经手术证实,无假阳性及假阴性.结论 ERCP结合螺旋CT三维成像应用于阻塞性黄疸,可获得清晰的胆胰影像,提高诊断正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

    作者:刘伟林;张海阳;程瑞新;钱建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胰头后侧径路切开主胰管取石术

    目的探讨胰头部主胰管结石(PHDS)取石手术的这一临床难题.方法总结3例PHDS病人的医疗教训,设计并施行了经十二指肠降部及胰头后侧径路切开胰头部主胰管的取石手术(PPRS手术).结果施行PPRS手术的首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治愈.结论 PPRS手术是治疗PHDS病人的一种简易、方便、安全的手术,但应根据共存于病人的其它病理情况,组合施行其它手术,如胰体、尾部主胰管明显增粗,则尚需行胰-空肠Roux-Y吻合术等.

    作者:王钦尧;曹伟家;曹亦军;倪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PGGT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鉴别梗阻性黄疸的价值

    目的介绍PGGT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及探讨其对梗阻性黄疸鉴别的价值.方法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人胰源性γ-谷氨酰转移酶(PGGT)单克隆抗体,并采用间接混合夹心法(Elisa)检测临床103例黄疸病人和40例健康人血清.结果恶性阻黄组阳性率为59.09%,其中胰头癌组阳性率为100%,良性阻黄组、黄疸性肝炎组及健康人组均为阴性.结论 PGGT单克隆抗体在黄疸的鉴别诊断中特别是对胰头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芮理;沈洪薰;陈玉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栅栏状缝扎胃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目的探索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佳止血术式.方法对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实施了栅栏状环扎胃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标准的Hassab术式离断贲门周围血管,附加平行交锁环扎胃壁浆肌层阻断壁内返流血管.结果手术平均时间2小时左右,急诊手术近期止血率100%,术后再出血率2.04%;急诊手术死亡率3.45%,择期手术死亡率0;腹水及肝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本手术目的性强,不污染腹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作者:黄合超;潘建胜;宋迎春;余启松;孟兆超;蒋保亚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肝外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肝外胆道残余结石.方法分析100例肝外胆道残余结石的情况.结果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残余结石27例,胆总管探查后残余结石73例.经T管窦道取石25例,内镜下经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10例.出院65例中,3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再置T管,18例作胆肠吻合术,10例作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结论常规T管造影、B超、ERCP、MRCP是诊断的有效措施;根据不同情况,作相应的治疗.

    作者:乐淳;高宗礼;林擎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单纯胆囊切除术失误六例报告

    作者:任建军;田清明;武建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二例报告

    作者:祝水平;代成甫;夏荣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延迟性脾破裂17例诊治分析

    作者:叶金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伞状导鞘管和猪尾巴导管在PTCD/PTGBD中的应用

    PTCD/PTGB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段,这一治疗措施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是避免导管的滑脱,伞状导鞘管和猪尾巴导管比较满意地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将有关技术和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龙;谭文翔;毛卫;席力罡;王晓光;丛培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手术方法比较分析

    近年来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有增加的趋势,但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因为胰头、胆管癌的症状隐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待做出诊断时多已丧失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仅能做一些姑息性的引流术.我院自1990年2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51例,现就应用不同引流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刘永存;杜瑞添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89例诊治体会

    作者:许文斌;孔迪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Mirizzi综合征是指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引起胆管狭窄、梗阻或胆囊胆管瘘,并发胆管炎、阻塞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胆囊结石发病率的提高本病亦时有可见.现将我们医院的资料,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综合报道.

    作者:竺扬文;於仕江;张立人;孙建华;邹寿椿;吴志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吻合治疗胰腺癌致阻塞性黄疸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可导致阻塞性黄疸(以下简称阻黄).1990~1998年底,我院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胰腺癌致阻黄的病人32例,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书峰;刘加升;张雷;马元华;顾瑞磊;许正国;孟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肝外伤49例临床分析

    40年来肝外伤的治疗手段经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其病死率不断下降.我院自1960年至1998年共收治肝外伤100余例.其中资料完整者4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标;霍宏兴;高志清;贺少雄;单光明;赵劭英;杨晓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姑息手术联合腹腔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

    [编者按]笔者推荐的腹腔灌注化疗在适当病例可考虑应用.本文报道的结果:转流+腹腔化疗组平均存活10.5个月,而单纯转流组平均存活8.5个月,存活期似稍能延长.但读者要注意二组的基础不同,选择化疗者体质尚好,血清白蛋白、肾功能正常,年龄较轻.

    作者:蔡中仁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胆囊疾患1000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高永盛;刘文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并发脾动脉破裂出血(附二例报告)

    急性胰腺炎并发脾动脉破裂出血的报道很少.我院收治急性胰腺炎并发脾动脉破裂出血病人2例,现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康骅;孙家邦;贾建国;陈宏;杨磊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肝外伤非手术治疗62例体会

    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月四年间共收治肝外伤154例,其中采用非手术治疗62例,占肝外伤总数的37.6%.现就该62例肝外伤非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继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实验性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2.5ml/kg建立大鼠ANP模型,测定血淀粉酶、内毒素、IL-1、IL-6、IL-8和TNF-α.观察肾病理变化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同时用RT-PCR测定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的疗效.结果 ANP早期体内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过度升高,与肾损伤程度有关.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可以降低肾TNF-α mRNA表达,减轻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减轻ANP的肾组织的炎性反应.结论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通过降低ANP炎性介质的过度释放,减轻SIRS,抑制肾组织的炎性反应,对ANP时肾损伤有重要保护作用.

    作者:蔡端;殷保兵;张群华;张延龄;侯兰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抑制NO生物合成对肝硬变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NO在肝硬变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备肝硬变门脉高压(CPH)模型,正常鼠做为对照组.每一组实验动物再分成三个亚组:NO生物合成抑制剂L-NMMA组、L-NMMA+NO生物合成底物L-arginine组和生理盐水安慰剂组.血流动力学研究用放射性微球检测技术.结果 CPH鼠出现心输出量和内脏血流量增加,平均动脉压、外周和内脏血管阻力降低等高血流动力学特征.L-NMMA可以纠正CPH鼠的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各指标达到正常鼠基础水平.先给予L-arginine,则L-NMMA对CPH鼠的作用消失.结论肝硬变门脉高压中NO过量形成在高动力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承泰;戴坤扬;林擎天;邝耀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猪异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特点

    目的观察猪异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同窝猪建立右肝下异位肝移植模型,从右颈浅静脉切开插管,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出量(CO)、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异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门静脉开放后HR明显升高、MAP下降(P<0.01),CO、SVR、PVR轻度增加,幅度不大(P>0.05);开放腹主动脉后MAP下降(P<0.01);CVP、PAWP、MPAP等于术中各期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猪异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是:门静脉开放再灌注后HR明显升高、MAP下降.

    作者:林建华;贺旭;李朝龙;周占春;林智琪;朱玮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绞窄性腹内疝一例

    作者:刁同进;尹成才;李冬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恶性神经鞘瘤一例

    病人,男,42岁.自1997年初因右上腹外伤后疼痛,并持续加重,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肝右后叶占位性病变.体检:右上腹可扪及一约7cm×7cm的质地中等、表面光滑的肿块,肝区有扣击痛.

    作者:方学军;李朝龙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一氧化氮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刁同进;吴孟超;姚晓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肝血管瘤88例分析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我院从1960年1月至1998年6月收治肝血管瘤88例,其中手术治疗6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国泰;李绍强;郑朝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电化学疗法治疗多发性肝海绵状血管瘤

    多发性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我们将电化学疗法(EChT)用于5例多发性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共14个瘤灶,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蒋平;许家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162例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抗复发对策,及以再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自1960年1月至1996年5月间162例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行再切除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3、 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8%、66.7%、43.6%和21.8%.中位生存期3年9个月,平均生存期4年5个月;其中肝内复发组126例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9.2%、71.3%、46.6%和19.1%,二次肝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38.2%和19.6%,三次肝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44.9%和25.0%;肝外转移组30例首次肝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 、61.0%和32.6%,二次肝外转移灶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4%、29.0%和15.6%;兼行肝内复发癌和肝外转移灶切除组共6例,现存活3例,手术至今分别为1年10个月,3 年9个月和9年9个月.另3例相继于术后3年11个月、5年8个月和6年11个月死亡.结论复发的原因与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多中心性生长有密切关系;及时切除肝内复发癌和单发的肝外转移灶可达到延长生存期甚至治愈的目的.

    作者:陈汉;吴孟超;尉公田;林川;顾方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29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并不少见.其发病突然,治疗棘手,预后较差.我院自1982~1997年共收治29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礼侠;陈勇;程凤英;何国璋;陶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对原发性肝癌细胞的敏感性.方法应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选择17种化疗药物对20例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检测.结果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平均抑制率大于50%的化疗药物为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VM-26(威猛)、TAA(泰素)、环磷酰胺及DDP(顺铂).结论根据联合化疗的原则,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建议选用的化疗方案为:以氟脲嘧啶为主、配合顺铂等其他一种或二种敏感的化疗药物.

    作者:丁国善;徐冠南;付志仁;李先兴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6例治疗体会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我院自1995~1998年共收治1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18~56岁,平均41.5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右上腹隐痛或闷胀不适12例,肝区肿块1例,健康查体时发现3例.

    作者:刘会峰;陈乾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治回顾分析

    小儿肝母细胞瘤早期无特殊症状,发现时肿瘤已较大,加上既往医生对肝脏解剖不熟悉,对肝部分切除缺乏信心,故肝部分切除率很低,仅作探查肿物活检或劝家属放弃治疗,故疗效差.1985年以后,随着肝脏外科飞速发展,同时B超、CT、MRI的广泛应用,肝部分切除率明显提高,疗效大为改观,联合化疗,2年成活率达72%.本文回顾分析了1955~1999年收治的67例,旨在提高疗效.

    作者:林进汉;李家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门静脉压力动态监测对肝癌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报价值

    目的评价直接动态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对肝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报价值.方法剖腹手术肝癌患者97例,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至门静脉主干,将导管与埋置式给药装置(IDDS)联接后埋置于腹壁皮下,术后定期经IDDS测量FPP并分析FPP与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联系.结果共完成FPP测量1270例次,其中23例FPP≥35cmH2O的患者中有16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而另外74例FPP<35cmH2O病例无出血发生.结论 FPP≥35cmH2O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必要危险因素,动态监测FPP可以及时预报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并指导出血的防治.

    作者:王在国;杨治康;易延静;陈晓琴;王小瑜;丁福全;刘光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肝脏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作者:秦环龙;吴肇汉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