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5-9400
  • 国内刊号:33-1386/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59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17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 浙江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1年05期文献
  • Rho激酶抑制剂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膀胱癌细胞株T24,采用CCK-8实验、体外细胞侵袭实验、细胞运动实验测Rho激酶抑制剂对细胞生长和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经Rho激酶抑制剂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株T24的侵袭和运动能力明显下降,呈浓度依赖性,且当药物浓度>75μmol/L后,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Rho激酶信号转导系统对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蒋磊;赵宏俊;王思齐;彭波;翁志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pelin对正常及低氧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新的小分子活性肽apelin对正常和低氧大鼠离体肠系膜小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NO)途径的关系.方法:3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与低氧组,采用离体小血管环灌流法,观察apelin对去甲肾上腺素(NE)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环的舒张效应;L -Nω-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阻断后,观察apelin对NE预收缩的两组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环的舒张效应.结果:①apelin对正常组和低氧组肠系膜小动脉均有舒张效应( P<0.05).②apelin对低氧组的舒张效应大于正常组( P<0.05).③L-NAME阻断后,apelin的舒张效应明显减弱,但正常组和低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apelin对正常和低氧大鼠离体肠系膜小动脉均有舒张作用;apelin舒张肠系膜小动脉环的作用部分是通过一氧化氮途径实现的.

    作者:张玉青;申屠杨萍;马建设;邓婕;范小芳;胡良冈;龚永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姜黄素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模型组、姜黄素组(2.5、5和10 mg/kg,p.o.)和氟西汀(10 mg/kg,i.p.)组,每组8只.采用21d慢性不可预知的刺激法建立大鼠应激模型,观察大鼠八臂迷宫和Y迷宫学习记忆成绩的改变,同时采用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应激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P<0.01),姜黄素组(5和10 mg/kg)能明显改善这一现象(P<0.05,P<0.01);应激模型组大鼠海马内BDNF和pCREB 的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姜黄素组(5和10 mg/kg)与模型组比较含量有所提高(P<0.05,P<0.01),这一结果与阳性对照药氟西汀组相似.结论:姜黄素可以逆转慢性应激对大鼠学习记忆的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增强cAMP -CREB-BDNF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影响神经元存活及其可塑性机制有关.

    作者:朱洁瑾;廖守法;赵乐萍;都霞;林蒙蒙;潘建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低氯对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反应性改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氯状态下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肠系膜动脉收缩功能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取11~12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MW组)和雄性SHR(MS组)的肠系膜动脉1~2级分支进行离体血管环实验,分别观察在常氯溶液和低氯溶液状态下,苯肾上腺素(penylephrine,PE)、咖啡因(caffeine,Caf)和高钾溶液对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与MW组相比较,MS组的肠系膜动脉环对PE、高钾溶液的收缩反应显著加强,其剂量 -反应曲线均明显向左上移位;MS组对Caf的收缩反应也显著加强.细胞外低氯状态可使MS组肠系膜动脉对这些缩血管物质的大收缩反应进一步增强.结论:氯离子可能参与高血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改变.

    作者:王颖;陈然;张玉青;余立群;金芃芃;郭益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姜黄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快钠流和L型钙流的影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快钠流(I Na)和L型钙流(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酶解分离法获得大鼠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快钠流(I Na)和L型钙流(ICa-L),观察50μmol/L姜黄素对I Na和ICa-L的影响.结果:50μmol/L姜黄素对I Na和ICa-L的抑制率分别是71.9%± 6.3%(P<0.01)和-1.7%±13.1%(P>0.05).它使I Na电流密度-电压曲线上移,但不改变激活电位和反转电位,对ICa-L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50μmol/L姜黄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Na 有较强抑制作用,对ICa-L无明显影响.

    作者:施通;吴辉;高元兴;岳军;刘付丽;徐旭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榄香烯对K562细胞株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的细胞K562株的体内外作用.方法:不同浓度榄香烯体外作用K562细胞不同时间,CCK-8法检测体外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DAPI染色进行细胞核形态学分析,动物实验观察榄香烯对K562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榄香烯对K5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量效和时效关系;榄香烯能诱导K562细胞凋亡,呈量效关系;DAPI染色显示榄香烯诱导K562细胞并显示特征性的凋亡细胞核形态;榄香烯明显抑制K562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增殖.结论:榄香烯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对K562细胞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庄彦;徐希;章圣辉;俞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体外诱导分化的多能成体祖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后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分离的多能成体祖细胞(MAPCs)移植后在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分化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制作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将在体外纯化、增殖和用5 -溴-2脱氧尿苷(BrdUrd)处理过的MAPCs注入PD大鼠脑内.3个月后,对移植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电镜等方法鉴定和分析MAPCs在大鼠脑组织内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结果:MAPCs在中脑黑质和纹状体区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电镜下观察到MAPCs所分化的神经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结论:骨髓间质分离的MAPCs移植后能在大鼠脑组织微环境中自主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有效地与其他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因此MAPCs有望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体移植治疗的佳候选干细胞之一.

    作者:周辉;盛汉松;张弩;林坚;尹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核苷(酸)类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基因耐药的变异分析

    目的:了解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耐药变异特点.方法:收集163份长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测序法获得HBV全长逆转录酶区序列,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查该区内6个经典耐药变异位点并鉴定基因型,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特征及与HBV基因型关系.结果:163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有64份(占39.26%)发现了已知耐药位点变异.拉米夫定(1amivudine,LAM)治疗组耐药性变异比例高于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ADV)治疗组.单用LAM组和单用ADV组发现已知耐药位点变异比例分别为39.40% 和12.90%.19例LAM和ADV序贯治疗的患者中出现5例(占26.32%)多药耐药变异特征,而LAM与ADV联合治疗的16例患者中未发现后续ADV耐药变异.耐药变异与HBV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显示,存在RT基因耐药位点变异的单用LAM组、单用ADV组、LAM和ADV序贯治疗组和LAM治疗后加用ADV组间的HBV基因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耐药变异复杂,对LAM 耐药的患者,改用ADV比加用ADV更易导致多重耐药变异.核苷(酸)类药物耐药变异与HBV基因型别无关.

    作者:徐玲娟;盛秀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浙江畲族群体X染色体四个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目的:了解浙江畲族群体4个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X-STR)基因座DXS7132、DXS6804、DXS6799、DXS9898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方法:从无血缘关系的260名浙江畲族个体的抗凝血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PAGE)并银染.结果:4个基因座检出6、6、6、7个等位基因,4个基因座基因型频率分布(女性个体)均符合Hardy -Weignberg平衡(P>0.05);观测杂合度大于0.4759,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0.4663,女性个体识别力均大于0.7096,男性个体识别力均大于0.4147.结论:4个基因座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系统,为浙江畲族人群法医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吴淑珍;夏露;陈引蕾;庞玲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p38MAPK信号通路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急性期心肌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5只清洁级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心肌炎组60只,观察各时间点(第1、3、7和14天)心肌细胞磷酸化p38MAPK含量、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血清cTn-I水平的动态变化.对照组15只作总体对照.结果:病毒接种后第1天即出现心肌细胞p38MAPK明显活化,第3天达高峰,后渐降至对照组水平;这一变化早于炎症细胞浸润及血清cTn -I升高.结论:急性VMC早期存在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提示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VMC的发病.

    作者:王丹;姜建斌;陈其;李禇茂平;钱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头颅侧位片2D和CBCT3D头影测量的可靠性及精确度比较

    目的:比较Cone beam CT(CBCT)三维头影测量和X线片二维头影测量线距及角度的可靠度和精确度.方法:30个研究对象同时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CBCT.用winceph 7.0软件对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2D头影测量,用Simplant Pro 13.0软件对CBCT图像用MPR法定点(轴向、矢状向、冠状向联合定点)和3D头影测量.两种方法均测量41个项目值,由3位测量者每人测2遍,2遍时间间隔1个星期.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2D和3D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的测量信度,用配对 t检验分析2D测量和3D测量的差异.结果:对于操作者内ICC,58.5% 2D测量项目ICC>0.9(24/41),65.9% 3D测量项目ICC>0.9(27/41),2D和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8).对于操作者间ICC,90.2% 2D测量项目ICC>0.9(37/41),85.4% 3D测量项目ICC>0.9(35/41),2D和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02).2D测量和3D测量差异比较中,角度测量值除L1 to Go-Gn角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线距测量值Ar-Go、Go- Me、S-Go、B-Go、ANS-PNS、Go-PNS、PNS-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例测量值PFH/AFH 2D明显小于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 3D头影测量可靠度和精确度优于X线片2D头影测量.CBCT 3D头影测量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但某些点的定位有待统一.

    作者:秦化祥;叶洁;阳福;胡荣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D TOF与3D CE MRV在3.0T磁共振脑静脉窦成像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2D TOF与3D CE MRV在3.0T磁共振脑静脉窦成像中应用价值.方法:45例患者在 3.0T磁共振行颅脑常规MRI、2D TOF及3D CE MRV,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学医生评价两种MRV序列对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及乙状窦的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10例(22.2%)患者在2D 和3D CE MRV上均清晰显示各静脉窦的正常解剖形态及信号;2例(4.4%)患者在3D CE MRV上静脉窦增强信号较差而在2D TOF MRV上显示良好;33例(73.3%)患者在2D TOF MRV上静脉窦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差于3D CE MRV,包括10例正常静脉窦、3例一侧横窦发育不良、1例一侧横窦闭锁、16例静脉窦血栓、3例颅内脑膜瘤.结论:在3.0T磁共振,2D TOF可作为MRV首选序列,但是,当2D TOF MRV上见到静脉窦信号或管径大小异常时,应增加3D CE MRV序列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杨登法;李又成;黎金林;余鑫锋;吴恩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Z-ATAD-FMK预处理对癫痫持续状态后大鼠海马Caspase-12表达的影响和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Caspase-12抑制剂(苄氧羰 -丙氨酰-苏氨酸-丙氨酰-天冬氨酰-氟甲基酮,Z-ATAD-FMK)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Caspase-12表达及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8只)、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B组,24只)、SE组(C组,24只)、Z -ATAD-FMK预处理组(D组,24只).后3组按时间点分成3个亚组,分别为12 h组、24 h组、72 h组,每亚组各8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法制作SE大鼠模型,B、C、D组均于造模前2 h分别于右侧脑室内注入DMSO 5μL、DMSO 5μL、Z-ATAD-FMK 5μL.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变化;光镜和电镜下分别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学和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A组和B组大鼠海马CA1区均有少量Caspase-12蛋白表达,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海马CA1区Caspase-12蛋白表达在SE后12 h开始增加,24 h进一步升高,于72 h达高点,且均较A和B组各时间点显著增高(P<0.01);D组24 h、72 h时间点Caspase-12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与C组相似,但均较C组明显降低( P<0.05或P<0.01).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E后D组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较C组减轻.结论:Z-ATAD-FMK能选择性地阻断Caspase-12的活性,并使神经元损伤减轻,提示Z -ATAD-FMK对惊厥性脑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娄鹏程;王海萍;李光乾;焦颖;林忠东;叶秀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口腔拭子在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基因组DNA在药物性耳聋基因A1555G及C1494T突变检测中的应用,寻求基因检测中更简单快捷并无损的样本来源.方法:采集97例来自温州特殊教育学校非综合征型耳聋学生的口腔拭子和外周血,分别提取基因组DNA,进行浓度与纯度的测定、基因扩增及产物测序,比较2种样本来源及2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的浓度、纯度、扩增成功率,并将测序结果与人类线粒体DNA 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口腔拭子DNA的手工法提取浓度(42.5±41.7)ng/mL与试剂盒法DNA浓度(44.8±43.4)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法DNA纯度(1.45±0.73)低于试剂盒法(1.87±0.8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扩增成功率与外周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口腔拭子DNA的药物性耳聋基因扩增产物长短一致,测序结果完全相符,均显示A1555G突变阳性2例,阴性95例;C1494T突变97例均阴性.结论:无损性样本口腔拭子扩增成功率高,诊断结果可靠,可替代外周血作为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的DNA来源,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琼敏;郑静;宋攀攀;朱翌;陈晓云;管敏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胎盘早剥8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胎盘早剥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产前漏诊、误诊的42例为不典型组,产前确诊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母婴结局.结果:不典型组剖宫产、死胎、早产、重度胎盘早剥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子宫卒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组妊娠期高血压、阴道出血、腹痛、子宫肌张力增高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胎膜早破比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血性羊水、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识别胎盘早剥的不典型征象,及时发现胎盘早剥,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张爱慕;沈旭娜;严育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影像学和支气管镜表现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影像学特点和支气管镜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间在我科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8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表现及支气管镜下表现.结果:86例病例临床以咳嗽和(或)咯血和(或)发热就诊,2例合并脓胸.45例可供分析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为:26例(占57.8%)为间接征象:以肺部渗出、实变为主,严重者合并脓胸;12例(占26.7%)为直接征象,即支气管腔内占位,其中9例(占20%)可表现为支气管腔内钙化阴影,为骨性异物的特征性表现;2例(占4.4%)肺门肿块影;1例(占2.2%)CT报告为结核;2例(4.4%)提示右侧胸腔积液;2例(占4.4%)影像学上未见异常.86例病例支气管镜特点:直接窥见异物74例(占86.0%)、周围可见肉芽组织62例(占72.1%)、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37例(占43.0%)、黏膜充血水肿39例(占45.3%)、黏膜糜烂和溃疡3例(占3.5%).3例病例经第 2次支气管镜检查才发现异物,所有病例异物均经支气管镜取出.结论: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影像学上以间接征象和腔内占位为主要表现,支气管腔内钙化阴影为骨性异物特征性表现,非骨性异物早期影像学可无异常;支气管镜下86.0%可直接见到异物,72.1%异物周围见肉芽组织形成,少数异物被肉芽覆盖,易误诊.

    作者:官岚;吴欢欢;李玉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脑脊液中蛋白含量与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危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与疾病危重度及预后的关系,以便及早对其进行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化脓性脑膜炎(普通组)和重症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根据患儿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患儿入院后第一次及住院规范治疗2周后的脑脊液蛋白定量数据.结果:重症组患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组;预后不良组的患儿脑脊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结论:脑脊液中蛋白测定对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疾病危重程度及了解预后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潘怡然;林忠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MTA应用于根尖诱导成形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年轻恒牙因牙髓坏死后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进行根尖封闭诱导根尖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7~15岁因前牙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来本院就诊的患者,使用MTA进行根尖诱导治疗.定期随访进行临床评价,包括MTA根尖封闭后的临床症状、牙的松动度、根尖是否发生吸收以及根尖孔发育情况.结果:在观察8个月后,其中19例患者根尖情况较好,1例患者因根尖阴影扩大予以拔除.结论:MTA在用于牙髓坏死的年轻恒牙时能较好地诱导根尖孔的发育.

    作者:陈威;王莹;张秀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向干预疼痛及睡眠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向干预疼痛及睡眠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诊断胆总管结石择期手术患者40例,根据术后是否同时干预疼痛和睡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3 d采取持续静脉镇痛,实验组术后3 d采取持续静脉镇痛和睡前使用催眠镇静药.调查术后疼痛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监测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疼痛评分和术后7 d PSQI明显减低.实验组患者术后3 d血B细胞数增高较对照组更明显,对照组患者术后3 d、7 d血IgG水平较实验组降低更明显;对照组患者术后3 d血T细胞数和术后3 d、7 d血NK细胞数较实验组减少明显,实验组患者术后3 d、7 d血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增高明显.结论:双向干预疼痛和睡眠能有效缓解胆道探查术后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术后近期机体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张川蓉;任瑞芳;赵晓文;张小莉;张茜;林秀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三种吻合环形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泪道鼻腔环形置管术(大O型)、鼻内全泪道环形置管术(P型)、上下泪点间环形置管术(小O型)3种不同置管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疗效.方法:对36、33、45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分别用泪道鼻腔环形置管术、鼻内全泪道环形置管术、上下泪点间环形置管术3种方法治疗,于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1年进行随访,行泪道冲洗,观察术后泪道冲洗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留置硅胶管对患者心理、生活的影响情况.对术后有效率采用x2 检验,主观评分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O型、P型和小O型有效率分别为91.7%、93.9%和93.3%,3种方法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部影响、鼻部影响、外形影响、拔出风险的主观评分,大O型分别为3.42±0.73、4.58±0.73、5.69±0.95、6.36±0.59;P型分别为3.15±0.76、6.46±0.67、1.21±0.65、2.03±0.59;小O型分别为2.20±0.59、0.80±0.55、1.07±0.54、1.40±0.62.3种方法的眼部影响、鼻部影响、外形影响、拔出风险比较,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89、789.691、492.220、762.232,P<0.01);两两相比时,大O型和P型的眼部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型和小O型的外形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泪道鼻腔环形置管、鼻内全泪道环形置管、上下泪点间环形置管三种泪小管断裂吻合置管术,对于恢复泪道功能,安全有效,疗效相当.上下泪点间环形置管术(小O型),材料消耗少、患者术后眼部鼻部刺激性少、耐受性好、外观影响小、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泪小管吻合置管的首选术式.

    作者:袁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马铃薯联合喜辽妥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马铃薯、喜辽妥软膏两者合用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新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1例,随机分为3 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为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常规处理组,喜辽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辽妥软膏外敷,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马铃薯加喜辽妥软膏联合外敷.观察3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在12个月内发生栓塞、狭窄、局部血管硬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喜辽妥组及联合组患者内瘘闭塞、内瘘狭窄、血管硬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内瘘狭窄、内瘘血管硬化的发生率低于喜辽妥组患者(P<0.05).结论:马铃薯与喜辽妥软膏合用能有效预防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及内瘘血管硬化的发生.

    作者:徐政全;陶建萍;漏建美;樊伶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临床应用长期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原发病变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8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经单一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并予长期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次要研究终点为术后长期随访中的各种不良事件及平均14个月冠脉造影判定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88例患者105处病变共植入131枚支架,术后1年内有3例患者复发心绞痛住院,复查造影2例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其中2例患者非心源性死亡,2例心源性死亡,无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ARC)定义的血栓事件发生;31例(35%)患者(45处病变)术后平均14个月接受冠脉造影复查,定量冠脉造影测量4处靶病变再狭窄,再狭窄率为8.8%.结论: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用于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介入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作者:唐欧杉;陈钟良;成银宏;陈丽娜;周浩亮;陶枫;秦丰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检查对外科腹腔镜手术所致输尿管损伤的意义

    目的:评价输尿管镜检查对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诊断意义,及输尿管镜引导下的输尿管内支架管置入术对腹腔镜术中输尿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8月间51例腹腔镜术中输尿管损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除1例出现输尿管不完全性梗阻外,余50例未出现肾积水.结论:对腹腔镜术中的输尿管损伤,输尿管镜检查对诊断有较大临床意义,输尿管镜引导下的输尿管内支架管置入术疗效较好.

    作者:廖国栋;何翔;于志坚;潘毓鸣;俞蔚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647例小儿外科送检标本细菌学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外科住院患儿的脓液、引流物、尿液等标本的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小儿外科送检的患儿脓液、引流物、尿液等标本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并结合我院病例查询系统回顾性调查相关病例.结果:647例小儿外科患儿标本中,检出403株细菌,阳性率达62.3%;其中,革兰阳性球(G +)菌149株,占37%,革兰阴性杆(G-)菌213株,占52.9%;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小儿全身不同部位感染的主要细菌种类及分布率不同:头、面、颈部感染分布率为19.6%,腹腔感染分布率为 49.4%,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头、面、颈部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5%),腹腔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种细菌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各年份细菌种类及数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小儿全身不同部位感染的主要细菌种类不同,各种细菌的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上应根据患儿病情、炎症指标等情况先按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抗菌药物滥用.

    作者:吕文强;陈聪德;林杰;刘洋;李仲荣;陈肖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宫颈癌根治手术康复指导的专业化思考

    随着健康教育的发展、深入,传统的护理康复指导模式无论从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医学发展呼唤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严谨化的健康教育[1].本研究通过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指导的内容分析,探讨护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2],旨在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傅雪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路径在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应用中的管理效果

    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手术,是骨科领域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少的优点 [1].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疗机构提出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是一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2] .2007年起我院骨科将临床路径引入临床医疗工作中,对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制订标准的医护流程,提供有序、有效的照顾,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一定的模式接受医疗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文娴;蒋乐佩;胡静;苏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注意力转移法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25例临床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患有骨关节炎等疾病的人数不断上升,因此需要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而疼痛是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症状,往往也是阻止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因素, 所以要重视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的疼痛问题.因此,我们将注意力转移法应用到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中,探讨注意力转移法对疼痛的影响.

    作者:邢小利;杨胜武;吴文栩;陈鑫;李悦;徐晓静;王娜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患者32例护理体会

    射频消融术(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利用电极导管在患者体内释放射频使病灶处产生高温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介入治疗措施,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肯定等诸多优点 [1],但由于临床应用时日尚短,故射频治疗的护理措施和要点有待探索.我院2007年1 月-2010年1月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32例晚期肺癌患者,现将其临床护理资料作一总结回顾,以供借鉴.

    作者:陈瑜;叶萍;林海云;徐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激光共聚焦显微重建鲜红斑痣三维结构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重建鲜红斑痣三维结构可行性,初步建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重建鲜红斑痣三维结构的方法.方法:鲜红斑痣石蜡标本切取30 μm厚的切片,用鼠抗人anti-cd34、羊抗鼠FITC标记二抗免疫荧光染色,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建鲜红斑痣三维立体结构图像.结果: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完成了对10μm及30μm厚鲜红斑痣组织的三维结构重建,获得了鲜红斑痣三维结构的高清图形.结论: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重建鲜红斑痣三维结构组织图像是可行的,对进一步了解鲜红斑痣的结构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田克斌;韩丽林;江银华;周国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及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做的研究揭示: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而且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脂肪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途径在各种复杂的代谢过程中发挥作用,如糖尿病、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等都与脂肪因子有关.

    作者:孙霞;汪大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microRNA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垂体腺瘤的人群年发病率高达7.5~15/10万人,正常人群随机MRI检查时垂体腺瘤发现率为10%~38.5%(平均22.5%)[1].因其在临床上可引起严重的内分泌症状或(和)瘤体占位效应,且存在耐药及术后复发等相关难题,是故对垂体腺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对促进其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2].

    作者:陈云祥;王成德;苏志鹏;吴哲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乳腺癌合并原发性输卵管癌1例报告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3%~1.1%[1] ,平均发病率为2.9/10万~3.6 /10万妇女.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2/3病例发生在绝经后,1/3发生在更年期.临床上以阴道流液或阴道不规则流血为常见表现.现报告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该患者同时合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并不存在任何妇科症状,仅仅在乳腺癌术后随访时因为腹部B超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经之后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后病理证实.

    作者:潘蕾;陈述政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