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外科学总论不同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对交大医学院2005级法文班、英文班和教改班的126名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接受不同教学模式的学生外科学总论考试的成绩.教改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好于英文班和法文班,而英文班和法文班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故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作者:费健;何琳;宋艳艳;胡伟国;郑民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学生评教已经成为不少高校积极采取各种监控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此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评教效果的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公正性、可靠性,使学生评教真正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者:赵文兰;于建云;张学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文章从华中科技大学医科实施PBL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入手,详细介绍了实施PBL四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和各阶段的重点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BL的顺利实施,思想观念是先导,师资培训是关键,教案编写是核心,评价方法是导向.
作者:厉岩;马建辉;雷红英;蔡瑞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针对目前临床教学资源不足以及整体护理理念融入教学的现状,通过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高端智能模拟系统进行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整体护理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护理素质.
作者:梁文丽;陈沁;杨玉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实施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管理,必然是高职院校质量立校,寻求内涵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建波;许复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模拟教学在妇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策略.方法:以正在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的8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经过模拟教学训练的学生,其操作能力明显优于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盆腔检查的学生.结论:进行模拟操作强化训练对刚进入妇科实习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玉珍;范应元;吕秀萍;封硕;刘雪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全面熟练的掌握物理诊断学基本技能,我校加强了诊断学技能训练的考核,并成功将临床多站式考试引入物理诊断学技能考试之中.结合我校临床教学改革成功经验和我校办学实际,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物理诊断学多站式技能考核方法.该考核方法,能够客观、可信、全面、公平地评价医学生的技能操作,拓展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作者:刘亚伟;戴兵;姚定康;朱樑;蔡瑞宝;梅长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文章拟在我院五年制口腔医学生中建立口腔内科实习医生综合能力考核评估体系,采用文献检索法和专家咨询法,通过界定临床基本能力内容、确立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指标、制定指标评定标准,建立一套本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评估体系,并分析了该体系的可行性和评价的效度、信度.通过设立具体的考评细则,以期更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口腔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工作技能,引导学生高度重视临床实习,促进实习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促进前期教学和临床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红艳;张黎;赵赐;李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实习医师在实习初期状态焦虑的情况.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r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T-From Y)对100名实习医师在实习初期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对可能产生焦虑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实习医师状态焦虑总得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习医师在临床实习初期存在有焦虑、紧张感,产生的原因与角色转换、就业压力等问题有关.
作者:史宁;贾兴芳;牛琼;刘成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通过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师的人文素质,在理论课、技能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可以很好地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妇产科临床实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许张晔;池美珠;赵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和谐人格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应然的目标追求,是个体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内在驱动力.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加强医学生的和谐人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医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既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整个家庭和社会.
作者:胡春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的改革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在学校重视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培训师资、改善教学条件、重视实践教学;第二,相关部门要细化应用心理学学科门类,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作者:林贤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通过对在本院工作未满三年的低年资护士的调查,找出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通过风险教育管理的实施,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及时干预,能有效的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曹妙君;杨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丙泊酚是临床常用的镇静药物,广泛用于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以及ICU的镇静.长期大剂量使用丙泊酚可引起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opofol infusion syndrome,PRIS),其发生率低,但致死率极高.进一步提高对丙泊酚输注的认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PRIS.
作者:方军;姜慧芳;连燕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表现,以提高术前超声诊断率.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声像图特征.结果:1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主要超声表现为腹盆腔积液和宫腔积液;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宫旁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宫旁分隔状囊性肿块伴双肾积水;宫旁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实质内有血流信号,伴胸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超声表现结合典型的临床特征,可为此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徐晓飞;许旭东;杨守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先经对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手术取栓,术后采用抗凝、腓肠肌按摩治疗.结果:全部病人无肺栓塞发生,13例患者于术后1-3天患肢肿胀消退,6例患者肿胀消退稍慢约需7-10天.全组病例得到随访者17例,占73.9%,远期疗效好.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静脉取栓然后抗凝、腓肠肌按摩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炜;王李华;徐天生;钱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沙进展期胃癌术中中人氟安区域化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进展期胃癌术中中人氟安区域化疗35例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行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获随访病人63例,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和68%.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植入中人氟安行区域化疗疗效肯定,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军;应荣彪;瞿海江;翟瑾洁;姚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性的提出了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在分析试行教育标准的基础上,侧重阐述了医学院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确保医学生的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化.
作者:汪敏;刘利排;谢大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社区护理教学,适合学生终生学习的需要.文章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点、协作学习、抛锚式教学、情境性教学方面探讨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一致的教学方法.
作者:陈萍;鲁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进人新世纪,高等学校在连续扩大招生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才培养质量带来的巨大压力、经济全球化要求高校必须拓宽视野,把人才培养放在国际大平台上,立足于培养国际化高素质的多元化人才.文章通过对医学院校培养教育学生传统模式的分析,提出医学生培养要多元化模式发展,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培养口径宽、适应力强、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翠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需要,2002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建立了国内首个功能齐全的临床技能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在现代医学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对于本科医学教育,临床技能中心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基本技能的平台,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桥梁.通过改革教学体系,将临床各专业的基本技能整合成一门全新课程--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中,大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使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明显提高,近3年,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稳定进入全国前5名.其次,临床技能中心为临床医师和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基地,提高他们的临床诊断、处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与此同时,改革评估考核方法,在每届毕业生中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后,中心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成为国内医学教育的一个模版.
作者:许杰州;罗敏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外国留学生已逐渐进入中国临床医学教育市场,因其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给临床医学教育带来挑战,包括语言、文化、宗教、流行病学、及教材等.合理应对这些挑战就能将挑战变成机遇,将有利于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
作者:李明松;龚伟;姜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文章介绍了医学概念图以及概念图在医学教育中进行有意义学习的途径,阐述了概念图技能的获得以及概念图技能在医学教育和医学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作者:桑玉明;王立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介绍了美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从课程形式、学时学分划分、课程内容以及网络教学等方面介绍了美国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为我国的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建设提供经验依据.
作者:崔爽;段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文章分析了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99名学生创新性研究选题报告评阅结果,评估了选题报告的创新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指出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不足.
作者:曾庆仁;张顺科;兰玲梅;孙科柱;张新平;张建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为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寻找教育策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测量表(CTDI-CV)对我校在读医学硕士研究生257名进行横断面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的CTDI-CV总分平均为290.61±30.54分,说明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二年级医学硕士研究生在评判性思维的总分、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和求知欲的得分低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评判性思维教育方面,医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存在薄弱环节,甚至可能阻碍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必要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加强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和教育实践.
作者:李慧;唐四元;孙玫;杨如美;张开利;王井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建立研究生导师评估体系,对于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医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医学院校导师评估的必要性,提出建立导师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对实施项目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欣;张志毅;倪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通过对国内外多所大学教学运行模式的调查与研究,结合中医药院校教学运行特点,提出教学运行新模式的框架构想,并就实施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作者:孟繁洁;于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摆在非直管附属医院面前的重要任务,临床学院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运行模式等方面对非直管附属医院进行了改革,对医院从以前的单一医疗管理工作转变为医疗、教学和科研管理的三重职能做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作者:陈鸿雁;任国胜;肖明朝;雷寒;陈力;缪李丽;谢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事法专业是一门新兴交叉专业,当前主要在医学院校开设.医学和法学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由此决定了医事法专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医学院校要发挥其办学优势,关键是提升实践教学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完善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杨芳;周新生;潘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中得到的经验,文章总结为三条,即拓展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尝试撰写小论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上述探索,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作者:郑鸣之;蒋建平;朱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建立统一管理的,包括公共教学、基础医学教学、临床技能教学及医学专业教学在内的医学实验教学大平台,为推进基础和临床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提供了基础.该模式的探索为综合性大学体制下医学实验教学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作者:陈省平;陈琼珠;夏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02-03级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阶段培养过程的现状,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采用抽样调查、座谈会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从多角度了解七年制学生培养过程的现状.结果:各培养环节平均得分都在8.0分以上.结论:医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及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过程规范、有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符合人才培养要求,但在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过程记录的完整性等方面尚有待改进.
作者:顾鸣敏;唐红梅;朱明德;张美娇;夏蕙;李小波;黄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学分制的实施有利于医学教育突出人文素质教育,能促进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新的课程体系应当构建核心课程模块,加大人文课程比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淡化学科界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压缩总学时,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苏晓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学院与综合性大学深度融合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以暨南大学医学院为个案,总结了暨南大学医学院公共选修课课程资源平台、实验条件平台、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信息平台等三个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经验与共享的效果,从教学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医学院与综合性大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黄育妆;柏志全;宿宝贵;陈利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当前医学院校非临床专业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为学生更清晰地分析当前就业形势,以便为广大学生的就业准备作参考,同时也为各院校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抽取了中山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医学院中的250位非临床专业学生,以匿名形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校生对自己所就读专业较为满意,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定的关注,但真正落实的情况则不太乐观,大部分只是头脑中想过,但没有付诸行动,而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反映普遍认为做得不够.结论:当前在校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没有更深入的了解,就业准备普遍不足,学校就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性.
作者:梁海燕;李英柱;郭一强;曾婕;黎锦生;谭雁池;陈继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文章对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机能进行测试,并和全国大学生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以掌握我院大学生体质状况,找出差距和原因,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果发现:除了男、女生立定跳远、女子仰卧起坐和男子50米跑指标外,我院男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和男子引体向上测试结果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说明我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
作者:郑松源;何萍;皮富华;丛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实习阶段是一个医学生所要经历的至关重要阶段,实习生要从一个只具备理论知识的医学生转变成初步具有临床经验和处理能力的准医师,其角色扮演如何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实践医学基础,决定了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质量.研究临床实习生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对策,不仅能帮助其了解自身的工作倦怠状况,并能及时主动地进行调适或寻求帮助,而且还为临床实习生的管理者有的放矢采取工作倦怠的预防与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燕贞;杨棉华;刘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问题,其根源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文章从大学就业能力概念入手,筛选提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七个核心就业能力构成因子,并就其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教学体系、职业规划体系、能力专项训练三个方面提出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作者:马军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学习目标能为教师助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为学习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对学习目标的特点、设计原则和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一个设计案例.
作者:初国良;汪华侨;彭映基;郭开华;曲怀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就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目标、教材及课时配备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探索其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寻求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特色医学人才之有效途径.
作者:武文慧;彭树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方向)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专业教学、实践与科研互动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理念,利用动态网站技术构建了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旨在为医药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有效的途径.
作者:曹锦丹;孙丽;米扬;范轶;杜甲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为了提高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文章对135名2003级学生分别予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和以授课为基础的(LBL)教学法进行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并比较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BL教学法组学生考核平均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LBL教学法组,提示PBL教学法提高了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LBL教学法,值得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叶乐平;李昌崇;罗运春;阮积晨;傅优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互动式与提问式教学相结合在外科教学查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互动式与提问式教学这两种形式有机的融合进外科教学查房中.检验其教学效果.结果:改良模式教学组临床能力的测验分数高于传统模式教学组.学生的主观评价:改良教学模式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结论:互动模式与提问模式相结合的外科教学查房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郭卫平;卫洪波;李玺;郑峰;陈图峰;黄江龙;刘建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从将劣构问题引入临床教学着手,通过描述劣构问题的概念和特征、对儿科循环系统疾病教学特征分析、设计劣构问题并应用于儿科学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劣构问题教学模式在儿科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为拓展PBL教学设计、开展临床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实践,提出该教学法在循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认为其在儿科学整体教学中的运用值得深入探索.
作者:刘瀚旻;母得志;杨凡;华益民;康超英;毛萌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