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中专生网络成瘾与睡眠障碍、焦虑的相关关系,为中专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合肥市某中专学校对7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713名调查对象中,有67名同学有网络成瘾倾向,占总数的9.4%,且男生相对女生多(1.91∶1);出现焦虑症状的有140人(19.6%),有睡眠障碍者168人(23.6%).网络成瘾的中专生比无网络成瘾者在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方面要差,且网络成瘾的中专生存在睡眠障碍和日间障碍,并且比无网络成瘾者更加焦虑(P<0.01).结论 中专生网络成瘾与焦虑、睡眠障碍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中专生的正确引导,有效利用互联网.
作者:张秀军;吴红燕;崔光辉;张伟;张栋栋;孙业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大学生心理测试软件也相应诞生.现在许多传统的心理测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被试进行测试,使传统的纸笔心理测验时间缩短,减少了主试失误给测验带来的误差.那么计算机测试是否能替代传统的纸笔测验呢?国内有人采用瑞文推理测验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不论是计算机测试还是纸笔测试,都不会影响瑞文推理测验的总分[1].现代高校更多地运用大学生心理测试软件大批量地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因此,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探讨计算机测试与纸笔测试,得出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
作者:金艳;郑纯;李浩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以心理低落为特征的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自杀.贫困大学生由于沉重的经济压力,抑郁心理比较明显.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状态表现为生活上的窘迫感、交往中的自卑感、对家人的内疚感、对现实的无奈感和对未来的无望感等[1].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极大地困扰着他们,影响着大学生活的质量.本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状态进行干预,旨在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向群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或发展为心理疾病,严重的可导致自杀.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危机发生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杀率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学生高于一般大学学生;自杀已成为20~30岁年轻人死亡的首位原因[1].
作者:李永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受虐待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特点,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的自我评定,并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由家长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评定.结果 受虐待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未受虐待小学生,其中男生分别为42.9%和20.7%(χ2=4.11,P<0.05),女生分别为44.3%和18.2%(χ2=6.39,P<0.05).各行为因子与自我意识呈负相关(r=-0.236~-0.490,P<0.05或P<0.01);除女生的性问题和残忍因子外,其余男、女生行为因子与儿童虐待呈正相关(r=0.217~0.513,P<0.05或P<0.01).自我意识对行为问题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21~-0.517,t=-2.071~-5.994,P值均<0.05);虐待对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86~0.426,t=2.003~4.169,P值均<0.05).结论 受虐待小学生行为问题较明显,自我意识水平和受虐待经历可显著预测儿童的行为问题.
作者:朱相华;李娇;陶敏;杨永杰;乔娟;田玉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现代社会健康观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健全人格的塑造、良好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近几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0%~30%[1].为了解银川城市与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笔者对银川市城市与近郊农村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牛晓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国现有畲族人口约70万,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居住地多属江南山区丘陵地带.畲族群体与周围汉族杂居共处,并在汉族社会中呈插花式分布.由于畲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很容易受到当今文化思维方式的感染,原有的畲族特有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
作者:曾长佑;梅少林;陈敏;李慧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应对(coping)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视为超出自身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1].已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或策略的发展既存在年龄或年级的差异,也有性别之间的差异[2-8].另外,应对的应用研究及其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9-11].参照Lazarus的认知评估的过程理论[12],假定在特定情境或生活事件中,作为个体人格认知单元的归因倾向会影响其应对方式的选择,笔者对哈尼族、傣族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研究,考察了生活事件、归因特点、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发稳;韩忠太;李丽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检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Ⅱ版(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 -Ⅱ)的信度和效度,为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的评价及健康促进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方法 对哈尔滨市412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检验HPLP-Ⅱ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采用因子分析考察其结构效度,共提取出6个因子,与英文原版及日文版HPLP-Ⅱ的各维度组成及问题划分一致,各问题条目可进行合理的归因与解释.全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各分量表为0.63~0.82),全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91,说明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4周后重测相关系数为0.73(各分量表为0.60~0.81)(P值均<0.01).饮食营养、体力活动、心理压力控制3个维度与生活方式自评量表中的饮食习惯、锻炼和体能、应激控制均呈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结论 HPLP-Ⅱ问卷用于描述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作者:王艳娟;武丽杰;夏薇;孙彩虹;魏长年;上田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压力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某大学2 681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和研究生压力问卷进行测试.结果 研究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5.15%,其中博士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7.96%)高于硕士生(4.74%),女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3.38%)低于男生(5.98%).研究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症状.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其次是成就压力、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身心健康的压力小.结论 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和成就压力.
作者:杨雪花;张环;温卫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民族贫困地区的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中学生群体,具有民族和贫困两个特殊性.笔者对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为民族贫困地区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心理辅导和今后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
作者:刘毅;赵白帆;王迎春;焦卉;李云康;格茸拉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攻击行为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为预防和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对武汉市1 05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攻击行为青少年的家庭矛盾性得分高于无攻击行为青少年,而亲密度与知识性得分低于无攻击行为青少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青少年的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得分较高,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攻击行为青少年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因子得分较高,掩饰性和社会成熟水平因子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社会风气、矛盾性、精神质、神经质是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为1.10~1.98),知识性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保护性因素(OR=0.80).结论 改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降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作者:史俊霞;余毅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智力的关系,为开展儿童智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测量115名6~16岁学龄儿童智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BDNF Val66Met多态性,方差分析各基因型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之间的关联.结果 女童VIQ和FIQ与BDNF Val66Met基因型有显著性关联,Met纯合子者得分显著高于Val纯合子;男童BDNF Val66Met与智商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女童VIQ和FIQ.
作者:张悦;季成叶;甄宏;王莹;陈天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适合学生的伤害预防与控制方法,客观评价健康教育在学生伤害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以健康教育课为主、宣传为辅的干预策略,对在校小学生开展集体干预.干预结束后随机选取2所小学的958名学生进行伤害发生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伤害发生率为53.0%,与干预前的62.2%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害知识的了解情况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些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均有所减少,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小学生伤害的发生,其伤害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黄艳丽;崔永强;刘玉红;王会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卫校现吸烟男生行为转变阶段分布、不同戒烟意向者的转变方法及其决策平衡、自我效能感发展变化,为现吸烟男生戒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根据跨理论模式设计的调查问卷或量表,对益阳卫校50名现吸烟男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 50名男生中有26名(52%)准备戒烟,13名(26%)为前意向戒烟者,11名(22%)为意向戒烟者.各阶段决策平衡、自我效能感和与认知有关的转变方法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前意向期→意向期→准备期, 吸烟有害的决定均分和各项认知相关转变方法均分逐步抬高,情境诱惑和吸烟有利决定均分逐渐降低,行为相关转变方法均分保持稳定.结论 在行为转变的不同阶段,男生情感、认知等有明显差异.戒烟干预应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措施.
作者:杜兆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中小学生恶性肿瘤防制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长期效果,为肿瘤防制的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随机抽取的海安县598名中小学生进行肿瘤防治知识调查,将结果与1998年621名中小学生肿瘤健康教育基线调查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肿瘤健康教育干预后知-信-行的变化.结果 与基线资料相比,干预后的学生对预防恶性肿瘤的知识、信念、行为的正确率有显著改变,且中小学生肿瘤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防制恶性肿瘤的健康教育,可增加其预防恶性肿瘤的知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吉华萍;周春锋;尤华;王玉邦;王坚;李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交通事故、溺水、火灾、触电、运动损伤、磕碰伤等都属于伤害.伤害是1~3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且青少年是高发人群[1].小学生在学校内发生伤害时,教师是早出现在现场的成年人,如果具有相应的救护常识,可对轻度伤害进行紧急处理,对比较严重的伤害实施正确急救,可以防止再创伤,从而降低危重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把损伤降低到低限度.因此,小学教师掌握急救知识和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急救知识的现状,为师范生的职前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张燕翔;张立云;王雪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预防狂犬病知识水平及其家庭养犬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嘉定区11所中学的初、高中一二年级部分班级的全体学生,采用匿名问卷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2 668名中学生,学生对狂犬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17.05%的被调查学生家中养犬,犬的免疫率为57.58%;被调查的学生家庭中,1 a内有228人被犬咬伤,仅76.75%咬伤后到医疗机构就诊.结论 中学生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家庭养犬率高,犬的免疫率低,被犬咬伤率高,就诊率低.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
作者:钟培松;戴依群;崔志伟;钱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学生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表,对南京市21所中学4 01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较为普遍,过去30 d内每天至少喝1次或以上汽水饮料的比例,男女生分别为19.8%和14.8%;过去7 d内至少有3 d在西式快餐店吃饭的男女生分别为4.2%和5.8%;牛奶食用和吃早餐的比例尚可,过去7 d内至少有5 d喝牛奶的比例在50%以上,吃早餐比例在90%以上.中学生饮食行为与母亲文化程度、学生是否寄宿、学习成绩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结论 应重视中学生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针对不健康饮食行为开展有效的营养干预.
作者:罗海燕;潘小群;刘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结核病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好发于冬春季,人群普遍易感.学校是高危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为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根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2005-2006年先后开展了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肺结核病的筛查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正才;郑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2006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诸暨市某中学发生多名学生腹泻事件.6月28日诸暨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后,会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取证.经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证实为一起由于自备井水受污染而引起的群集性腹泻事件.
作者:翁惠华;周天平;刘彩芬;陈深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的脂代谢、糖代谢和血压状况,研究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初中生966名,进行身体测量和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测定.结果 不同营养状况青少年血压(SBP和DBP)、血脂(TC,TG,LDL-C)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随体重指数(BMI)增加而上升;空腹血糖(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FPG,HDL-C外,其余MS指标异常检出率均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肥胖与MS发生密切相关.肥胖青少年已经出现代谢紊乱,应重视并积极防治.
作者:王海俊;马军;尹遵栋;徐轶群;潘勇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鹰潭市区中学生常见病患病程度、规律及特点,为有效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3所不同等级市直属中学共7 239名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跟踪监测.结果 视力低下患病率为61.42%,居学生常见病首位,且随学生年级和学段增高而上升;龋齿患病率为4.34%,其规律及特点正好与视力低下情况相反;沙眼患病率为13.58%,初一年级、市重点中学比其他年级和普通中学要高.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视力低下是该市区中学生常见病的防治重点,主要应抓好省市级重点中学及高年级阶段的防治工作;龋齿和沙眼均应主要抓好初一及初中阶段的防治工作.
作者:汪仕文;聂志学;赖建萍;陈克非;应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广西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流行特征,以便提出针对性控制对策.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4-2006年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04-2006年发生在校园内的传染病爆发疫情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乡村小学;发生爆发事件较多的传染病由高至低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甲型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风疹、甲型肝炎、麻疹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呼吸道传染病爆发事件为主,占74.85%;每年3-4月和10-12月为爆发季节.结论 学校传染病爆发事件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吴秀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本地及外来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学校制定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上海市长宁区接收外来学生的13所公办小学中,整群随机抽取5所学校四、五年级全体学生1 467名进行健康体检.结果 外地男、女生视力正常率均达到71.6%,好于本地学生组.本地及外来学生龋患率均达到50.0%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地男生贫血检出率(20.0%)较高,与本地男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根据本地及外来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特点,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泽申;庞红;徐建兴;许衍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固原市实施全民食盐加碘等综合防治措施后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固原市所辖的县区随机抽取3个县区进行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不同层次碘盐、不同人群健康知识等指标的现状调查.结果 6~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8年的23.8%下降至2005年的6.2%,儿童尿碘合格率由44.4%上升至95.1%;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由22.1%提高到96.3%;健康知识问卷小学生及格率为91.9%,家庭主妇及格率为55.1%.结论 固原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儿童碘缺乏病状况已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蔡菊敏;方鸣;杨桂玲;高俊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芳村区部分小学生血铅水平,验证金属硫蛋白口服制剂的驱铅效果.方法 测定308名一~六年级学生的血铅水平,并将其中152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将金属硫蛋白口服制剂和安慰剂派发给实验对象,持续29 d.停止服用15 d后测定血铅等微量金属元素.结果 小学生血铅浓度低为0.24 μmol/L,高为1.40 μmol/L,均数为(0.54±0.28)μmol/L,中位数为0.43 μmol/L.儿童血铅浓度超标比例为41.9%,均为轻、中度铅中毒.干预组儿童血铅浓度由干预前0.63 μmol/L下降为0.37 μmol/L,且对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影响不明显.结论 金属硫蛋白口服制剂可有效降低儿童血铅水平,对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代谢无影响.
作者:张建昌;李国跃;李和教;江俊生;林岳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崇左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和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从崇左市管辖的7个县(市、区)随机抽取县级中学13所、乡级中学23所、县城及乡镇小学22所,按调查表设计的内容,进行现场调查、询问有关人员并填写调查表,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崇左市58所中小学校卫生室设置率为56.9%,校医配备率为72.4%,校医与学生的比例为1∶1 610.已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的占77.6%,相关制度完善的仅占10.3%,建立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的仅占29.3%,学校自供水不经任何消毒处理的占58.3%.结论 崇左市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较差,难以应对传染性疾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于建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各类人群都可能由于不同原因造成体内铁不足或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儿童的贫血发病率为25%,其中90%以上是缺铁性贫血[1].缺铁性贫血在我国普遍存在,尤以儿童少年患病率较高[2],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为改善和降低儿童少年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干预措施,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10月开展了6个月的铁强化酱油干预儿童少年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黄运坤;黎明强;秦景新;周磊;王萍;张海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18~25岁医学生的膳食结构,为进一步进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记帐法结合24 h膳食回顾法、称重法对252名医学生进行连续5 d的膳食调查.结果 医学生膳食构成的食物种类较齐全,以谷类、薯类为主,但男、女生蔬菜摄入量分别达到参考摄入量的32.8%和30.4%,男生水果类、乳类摄入量分别只能达到参考摄入量的12.0%和49.0%,女生鱼禽肉类、蛋类摄入量分别只能达到参考摄入量的70.7%和65.0%,男、女生三餐外纯能量食物摄入量分别占全天纯能量食物摄入量的15.1%和18.2%.结论 医学生膳食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应以树立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理念教育,结合必要的营养强化补充为思路.
作者:姚进喜;张印红;张格祥;冯菡;马剑华;王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性问题.肥胖会导致代谢改变,包括血压升高、低密度胆固醇增多以及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增强等,从而造成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病危险增高[1-2],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与成人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及糖尿病等的发生密切相关[3].为了解北京市大兴区青少年肥胖与超重状况,笔者在全区所有中小学中随机抽取8所小学、1所初中、1所高中,对7~18岁青少年肥胖与超重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洪文;秦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377名,采用膳食记录法进行5 d的膳食调查,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推荐摄入量(RNI)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暗适应仪测定学生暗适应时间.结果 男、女生膳食中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为472.0 μɡ视黄醇当量(RE)和409.4 μɡ(RE),仅达RNI的59.0%和58.5%;暗适应时间延长者占20.0%~22.2%,未发现夜盲症.结论 学生维生素A营养水平较低.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食物的摄入.
作者:何瑞玲;孙福祥;杨明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凯里市小学生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凯里市城区小学509名学生采集尿液,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结果 2004-2006年共检测尿样509份,尿碘中位数为332.80 μg/L,未检出尿碘<20 μg/L的样本,尿碘<50 μg/L的样本占0.20%,3 a尿碘≥100 μg/L的标本分别占当年检测数的99.00%,99.07%和99.00%.结论 凯里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但仍需继续做好合格碘盐的供应和监测,强化盐政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卫芳;单竹周;张羽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掌握甘肃省城乡汉族学生肺活量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6~22岁城乡汉族男女学生10 912名,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检测学生肺活量,再将2005年的肺活量均值与同年龄组、同一群体1985年的肺活量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5年与1985年比较,甘肃省城乡汉族男女学生的肺活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造成学生肺活量下降的原因主要与课业负担过重,忽视体育锻炼有关.结论 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帮助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作者:杲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区4所幼儿园的608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血红蛋白测定,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儿童生长发育接近全国城市儿童平均水平.贫血患病率为5.8%;生长迟缓率为2.5%,显著低于全国5岁以下城市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重和消瘦率分别为2.3%和2.1%,长期营养较差者占1.9%;超重和肥胖者达到10.2%和6.9%,显著高于全国儿童平均水平.结论 长沙市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良好,但仍面临着肥胖和营养不良双重问题.
作者:许丹;朱明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不同体脂含量儿童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差异,为控制体成分、增强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测量4 346名7~12岁儿童肱三头肌部和肩胛下角部皮褶厚度,推算体脂比(BF%),依据各年龄体脂比的第25和75百分位数,将受检儿童分为低体脂比组(BF%<P25)、中体脂比组(P25≤BF%≤P75)、高体脂比组(BF%>P75).分析3组儿童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差异.结果 3组儿童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和握力表现为高体脂比组>中体脂比组>低体脂比组,呈现随体脂比增长而梯次上升的趋势;肺活量/体重指数、速度(50 m跑)、立定跳远、力量(男斜身引体、女1 min仰卧起坐)和耐力跑(50 m×8往返跑)表现为低体脂比组>中体脂比组>高体脂比组,呈现随体脂比增长而梯次下降的趋势.结论 体脂含量过高对儿童身体素质有负面影响.应控制儿童体脂含量,增强身体素质.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招毕业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为指导学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普通中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与《技工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及执行细则》,对北京市海淀区2001-2006年118 115名中招毕业生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中毕业生中招体检合格率为31.43%,其中男生为34.81%,高于女生(27.80%).专业受限率平均为68.44%,女生为72.05%,高于男生(65.07%);专业受限的主要原因是视力低下.6 a共检出身体不合格考生420人,不合格率为0.36%,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和听力异常.结论 海淀区初中毕业生中招体检合格率较低,专业受限率较高,专业受限的主要原因是视力低下.
作者:邬盛鑫;杨巧玲;杨忠;安康;赵雪梅;刘淑娟;马受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冬季教室空气卫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奉贤区8所学校进行空气监测.结果 寒冷季节教室内CO2体积分数由课前的0.081%逐节上升,至上午第4节课后达到0.197%.空气细菌总数课前为0.2个/cm2,第4节课后上升至1.8个/cm2;教室内可吸入颗粒物课前为0.45 mg/m3,第4节课后为0.46 mg/m3;教室内温度课前为5.0℃,第4节课后保持为6.8℃;湿度课前为66.2%,第4节课后上升到75.0%.CO2体积分数、细菌总数课前与第1,2,3,4节课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冬季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教室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主要是由教室结构在卫生学设计上不合理、学校没有通风换气的规定及学生在冬天长时间滞留在教室造成.
作者:易可华;汤海英;谢晓红;钱耀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卫生安全隐患,防止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6年8-9月对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市万州区辖区的学校食堂和周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卫生学现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定珍;孙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了解太原市学校食品卫生现状,落实管理责任,保障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对该市所属的市属学校、民办学校、乡镇学校食堂进行抽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琴;赵新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情况的原始凭据,是既往免疫情况的记录依据.为了解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提高学校和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和持有预防接种证重要性的认识,笔者对石嘴山市某区2 889名入托入学儿童进行了调查.
作者:栾相明;陈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解高校学生皮肤病的发病情况,笔者对2006年1-12月来华中科技大学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首诊病例进行了统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擎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温州市某中学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要求,每年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健康体检.通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常见病、传染病患病情况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影响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现将该校2003-2005年学生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吴若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2006年11月3日,某市幼儿园发生一起儿童误食紫藤种子引起的中毒事件,共有10名儿童中毒.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该幼儿园有大、中、小及托幼班共14个班级.中毒发生在中(3)班,该班当日来园幼儿37人,年龄为4~5岁.
作者:王文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多因胃、十二指肠的侵袭目标与粘膜自身防御/修复目标减弱所致,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此为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一般于治疗后1 a内复发率较高.延边大学福祉医院采用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合用治疗PU 39例,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南清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药疹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反应.近年来随着新药的广泛应用及患者自身滥用药物现象增多,药疹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临床上导致药疹的药物品种也有所改变.笔者收集2002-2006年浙江海洋学院校医院诊治的药疹病例共65例,回顾性分析其致敏药物及临床特征,为高校校医院的药疹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苏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膝关节伸面皮肤大面积擦伤是中小学生日常活动和体育课中常见的损伤,如治疗方法得当,可早日恢复膝关节正常的屈曲功能.近5 a来,笔者分别用红霉素软膏和湿润烧伤膏治疗膝关节伸面皮肤擦伤各40例,现对其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宣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对比因素对儿童分辨物体细节能力的影响,了解儿童对比视力的状况.方法 使用对比视力表,测量53名裸眼视力≥5.0的正常儿童92%,52%,30%对比水平处的对比视力.结果 儿童的对比视力随对比度的降低而显著下降,对比度与视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左、右眼的对比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的对比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对比的学习环境会增加儿童视觉负荷,在防治学生近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时粉周;田力;王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现行标准对数视力表用于高中学生视力检查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原测(5.0 m)对双眼视力均≤4.3的高中学生97人194只眼,采取变距测量(2.5 m),比较原测与复测值.差值≤-0.2的有背诵可能;差值≥+0.2的可能是逆反心理.结果 有背诵可能的占42.3%(82/194),背诵者中,背诵2行的较多,占53.7%(44/82).原测4.0组的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有背诵可能的为22.0%(20/91);4.1组有背诵可能的增高至57.63%(34/59);4.2组和4.3组的更高.另有4.1%(8只眼)可能存在逆反心理,故意称看不清楚.检查结果比较准确的占53.6%(104/194).未变距测量,而视力≤4.3的高中学生每只眼平均偏高0.120 6(1.2行).结论 检测高中学生视力,现行仪器设施及其使用方法需要改进.
作者:王智勇;李成芝;许放;吕向阳;王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龋齿是影响学生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为了解营口市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以便制订防治措施,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笔者于2005年4-6月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的要求,对营口市城区12所学校的10 0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龋齿患病情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金红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颈椎退行性变是老年退行性改变常见的一种.笔者通过对浙江大学908名教师颈椎摄片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颈椎退行性变在高校青年教师中比率很高,现分析如下.
作者:翁军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概述笔者从事发育和行为儿科诊疗工作多年,近年来发现害怕上学和拒绝上学的儿童少年病例明显增多.具体而言,导致这类儿童出现病症的原因复杂而繁多,但当前的应试教育压力下引发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国内学界通常认为,学校或幼儿园恐怖症可导致儿童拒绝上学.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远非如此简单,例如青春期后的青少年拒绝上学可能与该年龄段的叛逆心理、第二反抗期表现、人际适应困难或强迫性行为等因素有关,而非单一恐怖所致.
作者:静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广大营养、学校卫生专家的健康宣教、倡导,许多中小学生已养成喝牛奶的习惯,而更多的儿童青少年正准备进入该行列.然而,和许多日常生活行为一样,喝牛奶也需要科学知识的引导,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技能.
作者:季成叶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