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法 选取赣南地区3个县市300名留守学生,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留守学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留守女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学生.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结论 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较多.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使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龙军;沈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中的应用,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 应用参与式研究方法,对某理工科大学一~三年级15名网络成瘾和16名非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访谈.结果 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方便沟通交流;消极影响主要是危害身体健康.网络成瘾大学生认为网络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的吸引力大;而非网络成瘾学生则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活空虚.大学生认为控制网络成瘾必须由学校、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结论 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晟;钮文异;高文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教师离职倾向特点及其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离职倾向和工作倦怠量表对茂名市83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教师的离职倾向从整体上看还未达到中等水平,分别有39.3%和22.5%的教师存在中等和高的离职倾向;小学和初中教师的离职倾向高于高中教师;教龄21 a以上教师的离职倾向低,显著低于其他教龄的教师,教龄1~5 a的教师离职倾向高;教师的情绪衰竭和疏离感程度越严重,离职倾向越高.结论 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疏离感与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李志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女性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青少年相关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样本抽样方法,对北京、济南、广州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门诊就诊的1391名10~24岁未婚女性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女性青少年相对于非在校青少年更倾向于内控(t=3.179,P=0.002).不同地区女性青少年内外控制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81,P<0.01),但北京与济南地区内外控制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5);北京和济南地区(P=0.015)与广州地区(P<0.01)女性青少年相比,更倾向于内控.发生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比未发生性行为的更倾向于外控(t=2.756,P=0.006).结论 内外控制源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应提高青少年的受教育机会,并帮助青少年改善过于外控的心理状态.
作者:卫薇;余小鸣;宫露霞;冯琼;宋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超重、肥胖对北京地区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全面评价体重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地区13~16岁初中学生505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肥胖组较正常和超重组表现出更多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男生在伙伴关系上得分与正常组男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女生在伙伴关系和总的社会适应部分得分与正常组女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随超重的出现,男女青少年都表现出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女生社交问题更明显,需全面加强心理辅导.
作者:徐轶群;季成叶;马军;李月芳;李勇;何忠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汉、藏族男女大学生对烦恼行为认知程度的差异,为大学生异性交往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选取的143名藏族和157名汉族师范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在轻浮、行为没有预期、公共场合不良仪表和举止、自大和公共场合不良习惯5类烦恼行为上汉、藏族大学生均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对前4类行为的讨厌程度显著低于女大学生,对后一类行为的讨厌程度则高于女生;在轻浮、公共场合不良仪表和举止、自大和公共场合不良个人习惯4类烦恼行为上存在民族差异.藏族大学生对这些行为的讨厌程度显著低于汉族大学生.结论 应加强师范生异性交往的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
作者:阎晓军;常丹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解畲族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状况,笔者于2006年12月对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的畲族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进行了调查,并与同期调查的丽水市城市和农村汉族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刘希标;陈卫平;叶根花;吴怀能;柯雪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解中专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笔者采用SCL-90对合肥市某中等职业学校的249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芳玉;方向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单维度工作压力量表和马斯勒职业倦怠量表,对重庆市高校医院(卫生科)的医护人员53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5.43±7.13),(15.80±8.21),(35.59±9.39)分;53.6%的被试压力轻微,28.0%的被试压力较大;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P<0.01),0.341(P<0.01),0.020(P>0.05).结论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2个维度呈正相关,尤其是工作压力可以很好地预测情感耗竭.
作者:潘文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求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建立更全面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对282名成都地区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理科生比文科生有更高的时间价值感(t=-2.55,P<0.01),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学科差异(t=2.56~3.24,P值均<0.01),高、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在解决问题(t=-2.35,P<0.05)、退避(t=2.84,P<0.05)以及自责(t=3.04,P<0.01)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对解决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β=0.452和0.189,P值均<0.01),时间价值感对退避有显著预测作用(β=-0.340,P<0.01).结论 时间管理倾向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高校贫困生神经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制定贫困生精神心理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地区3所高校653名贫困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多元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贫困生神经症现患率为13.32%,神经质、人际关系因子、负性生活事件总分、自责、幻想是危险因子,而内外向、家庭成员关系、支持利用度和主观支持是保护因子.结论 高校贫困生神经症发病 率高于一般群体,且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防治应从针对人格特征,提高积极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及有效利用入手.
作者:黄晓音;陈先建;王爱武;黄汉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音乐干预对减轻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女大学生操作考试前焦虑的影响,寻求缓解学生考前焦虑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个体化音乐干预操作考试,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测定考试焦虑.结果 实验组音乐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心理紧张主观感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比较,焦虑评分、舒张压、心率及心理紧张主观感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收缩压、呼吸及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个体化音乐干预可降低女大学生护理操作考试前焦虑.
作者:李丽娟;杨丽全;柯颖;黄琛琛;湛惠萍;吴桂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非贫困生之间的差异,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大专院校9所,对708名贫困大学生和380名非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专业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情感指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艺术>工科>理科>文科;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贫困生在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贫困生的均值都低于非贫困生.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专业、年级、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徐迎利;陈旭;杨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及二者的关系,了解同一性发展水平对择业价值倾向是否有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和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对内蒙古地区425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发展因素上得分(3.82±0.66)高,其次是保健因素(3.60±0.69),声望因素得分(2.92±0.82)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得分在将来的自我投入愿望上(17.67±3.07)高,其次是现在的自我投入得分(17.51±3.23),后为过去的危机得分(15.80±2.85).发展因素与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和将来的自我投入的愿望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值均<0.01),声望因素只与将来的自我投入的愿望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保健因素只与过去的危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个体的职业价值观.
作者:陈永艳;张进辅;李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解高校入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于2004-2006年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入学新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以便为高校制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规划提供参考.
作者:魏霞;薛昆;王欣铸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某高校学生性幻想发生情况及其相关特征,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某高校8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性幻想报告率为86.4%,其中男生为95.3%.女生为74.9%.性幻想的初发年龄为(15.5±1.40)岁,男生为(14.1±1.25)岁,女生为(18.3±1.73)岁.性幻想对象主要是陌生异性和自己的恋人;性幻想内容主要是性交、拥抱和接吻;性幻想后解决方法主要是转移注意力、自慰、与伴侣发生性关系.8.4%的学生性幻想后有犯罪、自责和恐慌感,3.0%的学生认为性幻想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困惑.结论 某高校大学生性幻想报告率较高.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不同方式的性健康教育.
作者:王维;陈青山;刘治民;林佩贤;严红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对药物滥用的认知态度和采取认知-动机-情商-抵御技能(CMER)教育模式干预后的效果,探讨预防高中生药物滥用的有效干预模式.方法 以武汉地区某高中一、二年级146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于CMER教育模式干预前后对药物滥用的认知、态度、抵制诱惑的技巧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高中生对毒品的基本知识与危害、对毒品的态度、抵制诱惑的技能等方面显著改善,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R模式能明显改善学生对药物滥用的认知和态度,应全面加强心理-行为教育.
作者:卢志南;郭蕊;王增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食品安全KAP调查问卷,对36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较低,平均得分为(15.36±4.28)分,电视和广播是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途径;77.3%的大学生愿意接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大学生在食品购买场所的选择和食品消耗方面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结论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作者:梁洁;向志锐;刘燕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评价深圳市实验学校口腔健康促进活动的效果,为学校口腔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实验学校2004年初中三年级学生中的外校转入学生(新生)与该校连读学生(本校生)的口腔健康调查和问卷调查资料,比较2组学生的龋病患病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水平.结果 本校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明显优于新生,本校生的平均龋坏牙数(0.38)显著低于新生(0.79,P=0.001),平均充填的牙数(1.25)显著高于新生(0.75,P=0.007).2组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和口腔卫生习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实验学校长期开展的口腔健康促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梁芮;肖悦;张勇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及相关认知,为高校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某医学院校一~三年级大学生1875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0%的学生赞同同性恋行为,46.2%的人反对,其他持无所谓态度.女性赞成婚前性行为的比例(3.1%)低于男性(14.5%),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比例(65.3%)高于男性(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比例为7.%,男生(10.3%)明显高于女生(4.5%)(P=0.000),其中二级学院学生发生比例(11.5%)明显高于普通本科(5.5%)(P=0.000);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有30.0%的性伴侣数超过2个,6.0%的人曾与陌生人发生过性关系,67.7%的学生第一次性行为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发生;44.4%的学生认为发生性行为是爱情需要,36.2%的男生为生理需要.在发生性行为时,从未用过安全套者占16.2%,不方便获得的原因是购买不方便和不好意思买(48.5%),而使用安全套的主要目的是用于避孕(91.8%).结论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婚前性行为、多性伴、性交易、从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为.应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并大力提倡正确使用安全套.
作者:张合喜;张国富;梁淑英;顾颜胜;轩志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小学校人群密集,容易形成传染病爆发流行.有资料表明,传染病疫情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8.75%[1],有的地区90%以上爆发疫情发生于中小学,疫情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学校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不仅影响学生健康和教学秩序,甚至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学校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为掌握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特点,探讨疫情爆发危险因素,笔者对成都市2006年中小学生发病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马林;庹晓莉;苏应雄;吴德彬;奚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贫血是中小学生常见病之一,不但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体力及免疫功能均可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学生贫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歙县地处皖南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水平相对偏低,中小学生贫血防治工作尤显迫切.为掌握该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发病规律,以便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更好地指导和改进学校的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笔者对2002-2006年歙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宏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科学合理补碘,是预防碘缺乏病和缺碘性甲状腺肿有效的措施.为了解洋县中学学生缺碘性甲状腺肿患病情况,笔者在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专项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述祥;杨彦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应急性预防接种的近期卫生经济学效果,为腮腺炎爆发预防措施的经济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对昆山市1所小学腮腺炎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收集腮腺炎爆发的成本资料,建立Reed-Frost模型,并预测其他班级经应急性预防接种的理论腮腺炎发病人数,推算应急性预防接种的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益.结果 该小学腮腺炎的理论显性发病例数为193例,应急性预防接种减少了腮腺炎发病187例;应急性预防接种预防1例腮腺炎的成本为443.75元,成本效益比为1:1.57.结论 应急性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爆发经济有效的措施.在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时,应尽早进行腮腺炎疫苗的应急性预防接种.
作者:王文明;徐定郁;薛黎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1.0)对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其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时间、上网时间、体重指数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学生SRHMS量表总分为(339.28±41.19);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男生为(144.90±11.41),女生为(142.73±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级、专业、每天上网时间不同的学生,其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天学习总时间不同等级的学生在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每月生活费不同等级的学生社会健康子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BMI的学生在生理健康子量表总分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SRHMS量表总分与每天学习总时间、每天上网时间和BMI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性别、学习负担、每天上网时间和BMI等是对医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作者:谢娟;刘莉;苗汝娟;张晓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为预防乙肝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我国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优先保证了新生儿的接种.在乙肝疫苗价位尚高的情况下,为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和流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选择重点人群,扩大免疫接种对象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利用卫生经济学理论,分析廊坊市寄宿中学生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成本效益,为寄宿学生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冯占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2006年11月20日,西峡县某高中少数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至12月4日全校大部分班级均出现症状相似的病人,学校未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12月12日10:00,西峡县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调查,在省、市疾控部门的协助下,紧急接通自来水饮用,迅速采取控制措施,于12月16日控制了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是一起因生活饮用水(自备井水)被生活污水污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爆发.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正高;赵印刚;李海洪;封彦松;章素月;李明;李雪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周口市中小学生哮喘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哮喘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周口市15岁以下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对哮喘的诱因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中小学生哮喘患病率为2.04%,男、女生之比为2.15:1,首次发病年龄<4岁者占75.8%.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有呼吸道感染,劳累、运动后、气味和天气变化.发病季节多在冬、春季.结论 生活环境污染是中小学哮喘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对中小学生哮喘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健康教育是减少发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申运动;李彦勋;李华;张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傣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教学班为单位,整群随机抽取西双版纳州调研点校傣族中小学生2599名进行体质健康测评.结果 傣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5.46%,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0%;恒牙龋齿患病率为15.9%,女生高于男生;乳牙龋齿患病率为56.5%;视力低下检出率为8.3%,女生高于男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8.0%,中学生高于小学生;蛔虫感染率为12.39%.结论 各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健康教育和学生常见病监测工作力度,以有效控制傣族学生常见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周鑫;康钧;范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中学生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为控制肺结核病在学校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马鞍山市2007年中考、高考学生体检中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和3a前该批学生PPD检查结果以及随后的预防性治疗与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PPD试验总阳性率为11.07%,强阳性率为5.12%.强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均为大学新生>高一学生>初一学生.PPD试验强阳性学生自愿接受预防性治疗率为14.54%.3 a后体检,未经预防性治疗的PPD试验阳性学生肺结核检出率为5.08%,经过预防性治疗的 强阳性学生肺结核检出率为0.结论 应加强PPD强阳性学生的预防性治疗,防止结核病在学校爆发流行.
作者:张书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d 24h回顾法,调查浙江省1196名贫困学龄儿童的膳食摄入情况,并测量身高、体重.结果 与推荐摄入量相比,学龄儿童膳食能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钙、锌摄入偏低;奶类和水果的消费率及摄入量低,蔬菜摄入量低,豆类消费率低.结论 应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营养教育,开展营养干预,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黄李春;丁钢强;何升良;楼晓明;章荣华;韩关根;方跃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初中生的营养状况、血脂水平及其相互关系,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营养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南宁市市区和农村2所中学共271名初中生,分别对其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血脂测定和分析.结果 与我国RNI相比,南宁市初中生能量摄入较低,脂肪摄入占能量比例偏高,体型以正常和消瘦为主.城市学生在能量和产能营养素摄入、BMI、腰围、肥胖率、TC 和TG值方面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而消瘦率则明显低于农村学生;男生腰围高于女生,血清TC和HDL-C值则低于女生.血清TC,TG和HDL-C平均值分别为(4.88±0.86),(1.16±0.51)和(1.3l±0.25)mmol/L,其中代异常率高,为29%;超重与肥胖者血清TG值明显高于体型正常和消瘦者,BMI和血脂TG水平之间有明显正相关.结论 南宁市初中生存在低能量高脂肪的营养模式,体型偏瘦,血脂异常率较高,营养状况整体一般.
作者:鲁力;刘军;肖德强;阮青;黄柯;廖敏;吴珊芸;秦秋兰;孙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学生的营养状况会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学习生活、甚至心理健康[1].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以及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疾患.为了解日照市东港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营养改善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2006年日照市东港区学生健康体检资料中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汇总,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牟善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西三江侗族中小学生的营养现状,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对三江侗族2021名7~16岁中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1.08%,超重、肥胖率为4.54%;营养不良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中学生明显高于小学生.结论 三江侗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现象并存,营养干预重点应在青春发育中晚期.
作者:黄大元;徐林;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邓琼英;魏博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中心性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马鞍山市初三年级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结果 月经初潮年龄偏早组的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与月经初潮年龄适中和偏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三年级时体型为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其月经初潮年龄偏早,在青春中后期的BMI、腰围和腰臀比也较高.结论 儿童期的肥胖、月经初潮年龄和青春期的肥胖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作者:齐秀玉;陶芳标;万宇辉;邢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遗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身高发育状况的关系,为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青春期学生身高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绍兴市212名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对VDR基因进行PCR扩增,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多态性,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遗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对青春期身高发育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smⅠ,Tru9Ⅰ,ApaⅠ位点基因多态性及性别、父母身高、身体状况、体育锻炼情况、睡眠状况、喜欢肉类食品、非独生子女、母亲职业等与身高发育密切相关(P值均<0.05),其中性别和父母身高可解释青少年身高总变异的71.9%,而BsmⅠ,Tru9Ⅰ,ApaⅠ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引起的变异只占身高总变异的2.8%.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遗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的改变均会影响青少年身高发育,但单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对身高的影响是微小的.
作者:胡明月;包其郁;杨新军;沈调英;李嫱;钱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因素对我国大学生体格发育的影响,比较男女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方法 以上海市某大学学生2524名(男生838名,女生1686名)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城乡、纬度、海拔、气温及降水量与体格发育的关系.结果 与纬度、气温及降水量相比,城乡因素及人均收入对男女体格发育造成的差异要大;城乡因素及人均收入对身高、体重及BMI产生的影响男性大于女性;纬度、气温及降水量对体重及BMI产生的影响男性大于女性,但在身高方面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自然环境因素对男女体格发育影响相比,社会经济因素对男性的体格影响比女性大.
作者:尹小俭;季成叶;李世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小异源二聚体伙伴基因(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 gene,SHP)多态性与出生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检测SHP基因的SNP位点rs7504多态性.方法 采用DNA鉴定393对双生子(其中单卵双生子256对,二卵双生子137对)卵型,问卷询问出生体重,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衡量胰岛素敏感性,PCR-RFLP检测SHP基因SNP位点rs7504多态性,非参数连锁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出生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双生子人群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9%,14.1%和1.0%.状态一致(identity by state,IBS)为2时双生子同胞间血糖和HOMA-IR组内相关系数大于IBS为1时;携带C突变等位基因者BMI、血糖和出生体重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HP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及出生体重有关,作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王莹;李秀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于胎龄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儿童早期体格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选取的212名小于胎龄儿和对照儿童定期测量身长和体重,并计算生长速率;以个体身长别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方法筛选超重、肥胖;用标准差分(Z分)筛选4种中重度营养不良.结果 小于胎龄儿体重增长速率2岁内高于足月正常儿,身长增长速率1岁内高于足月胎龄儿;3岁内身长、体重、身长别体重Z分均值均明显低于足月胎龄儿;小于胎龄儿1,3岁时中重度营养不良率均显著高于足月正常儿(P值均<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体重2岁内呈现追赶生长,身长1岁内呈现追赶生长;3岁时生长水平仍落后于适于胎龄儿.
作者:严双琴;顾春丽;李晴;杜宇青;汪素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4000g以上与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的关系,为探讨出生体重与青少年BMI及腰围的相关性提供参考.方法 共抽取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的13~18岁青少年3458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巨大儿组(n =514)和正常出生体重组(n=2944).结果 巨大儿组身高、体重、BMI及腰围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均<0.01).巨大儿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2%和10.5%,正常出生体重组分别为11.4%和6.5%.校正年龄和性别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巨大儿组超重和肥胖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出生体重组的1.404和1.552倍.以腰围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出生体重为腰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巨大儿组青少年BMI和腰围均存在异常.肥胖的预防应该从胎儿期抓起.
作者:陆强;尹福在;杨晓莉;刘博伟;娄东辉;马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解辖区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现况,更好地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丰台区教委体育卫生中心,共同于2006年12月对辖区内103所中小学校305间教室开展了教室照明现况调查,旨在有重点地改善辖区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状况.
作者:刘超;王继洲;王会;芦然;钟海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2003年前,江山市农村学校发生了几起学生饮用生水引起的群体性疾病.2003年江山市政府发动各部门资助农村学校实施生活饮用水改造工程,到2004年8月,全市农村学校完成45座机钻深井改造,井深达30~70 m,水井改造后均采用简易自来水供水.2005和2006年又增加深水井17座,水井改造覆盖率达69.66%.为了解农村学校改水后水质卫生现状,笔者于2004-2006年对全市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江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制度的健全、管理和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与卫生知识培训以及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法规守法意识的提高.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科学的管理办法,也是高校食堂在自我约束管理中可以参照的切实可行的办法.高校食堂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必须在师生的监管和积极配合中进行.
作者:张国海;甄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其中传染病类68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61起,占76.25%;全年都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61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6.2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6.5 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8,P=0.000.结论 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作者:李铁钢;王鸣;杨智聪;刘于飞;王玉林;秦鹏哲;刘维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解淮安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状况,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用餐卫生安全,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食堂卫生监管提供依据,笔者于2007年6月对淮安市学校食堂的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为业;谈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解沈阳市各中小学校卫生工作队伍现状,笔者于2006年4月对沈阳市皇姑区66所学校校医及保健教师配备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分析校医队伍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虞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带状疱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临床以成簇水疱、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及有明显的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内,当人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则复发.常规服用抗病毒类、维生素类及止痛镇静等药物疗程长,症状缓解慢.笔者采用口服新癀片联合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42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明;石松山;刘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为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西城区2002-2006年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女生(61.70%)高于男生(52.27%);5 a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明显,小学、初中、高中分别由2002年的24.01%,62.93%和79.30%上升至2006年的31.88%,76.45%和85.41%;视力不良率与年级成正比,随着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率由小学一年级的19.1%增至高三年级的81.6%.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呈上升趋势,防治近视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必须相互配合.
作者:王俊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国内外有一些关于纸张底色与近视关联的研究旨在反思纸张漂白对于视功能的影响[1-9].在医学范畴内,国外的研究较为有限,且仅限于理论上的探讨,认为不同色纸所提供的调节刺激量不同[1].
作者:李成芝;王智勇;韩姝坤;赵连;张峰;董纪福;高辽平;王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解辽宁省中小学生龋病状况及其规律,为口腔疾病的防治及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笔者对2005年和1999年辽宁省中小学生龋病调研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者:夏淑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工作生活质量(简称QWL)是指组织中所有人员通过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进而导致人们更多的参与感、更高的工作满意感和更少的精神压力的过程.
作者:康松玲;景玲;陈蓉兰;王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从胎儿期到儿童早期,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使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生长过快(巨大儿),出生后生长迟缓、赶上生长(catch-up growth)快,脂肪重积聚(adiposity rebound)时间早.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