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汉语特定阅读障碍(SRD)儿童的语音加工、快速命名速度和正字法意识能力,探索汉语SRD儿童的语言能力缺陷.方法 依据ICD-10和CCMD-3诊断标准,确诊SRD儿童28人;同时,以年龄、年级、性别、父母文化及职业、家庭经济情况等条件,按1:1配对从某普通小学选择正常儿童28人为对照组.应用挑异音(辨声母、韵母、声调)、语音短时记忆、颜色和数字快速命名、辨真假字测验等对2组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SRD组儿童语音意识总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15.50±5.09 vs21.82±5.85,P<0.01),其中辨声母、辨韵母、辨声调3项测验的成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6.25±2.29 vs 8.2l±1.20,P<0.01;4.18±2.44 vs 6.75±2.34,P<0.01;5.07±1.98 vs 6.86±3.43,P<0.05);语音短时记忆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5.43±1.14 vs 6.64±1.13,P<<0.01).综合来看,SRD组儿童的语音技能比对照组差(F=8.844,P<0.01).在快速命名测验的2项分测验--颜色和数字快速命名中,SRD组的命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长(42.89±14.54 vs 29.49±5.65,P<0.01;22.24±6.14 vs 16.55±4.04.p<0.01).SRD组儿童辨真假字测验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34.86±4.51vs 37.11±2.94,P<0.05).对各类不符合规则的假字的判断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汉语SRD儿童的语言能力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存在语音技能、快速命名速度和正字法意识等语言能力缺陷.
作者:黄旭;静进;吴汉荣;邹小兵;王梦龙;李秀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小学生社会技能与同伴接纳的关系,为研究小学生社会适应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小学生社会技能同伴行为描述问卷和班级限定提名法,对460名小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在社会技能方面,女生的积极行为技能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分别为(1.04±0.14)分和(0.48±0.19)分(P<0.01);在消极行为水平上,女生显著低于男生,分别为(0.44±0.18)分和(0.70±0.22)分(P<0.01).积极行为技能对受欢迎同伴接纳、消极行为技能对被拒绝同伴接纳、积极行为技能与消极行为技能对被忽视同伴接纳和一般型同伴接纳具有明显的预测效应.结论 小学女生社会技能水平高于男生,其社会技能对4类同伴接纳类型均有显著预测效应.
作者:徐云;周宗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安徽省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调查表(BSSI)、症状自评量表(SCI-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安徽省某医学院校一一五年级2 16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1周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6%,女生、单亲家庭的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率以及较高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不良人际关系、较高的抑郁、焦虑和精神症状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高校教育者和相关部门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力求把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降到低.
作者:范引光;肖琴;李文先;宋玉梅;叶倩舲;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俗,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也有所区别[1].白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古老而又文化发达的民族之一.白族人崇尚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不断追求新知,有自己的语言、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习俗[2].该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师范院校的565名白族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白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尚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与本科院校大学生比较,他们一般学习习惯较差,文化基础较弱,还有一些学生是由于高考失利,极不情愿地来到高职高专院校,再加之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压力大,又不能直接考研,所以学生的心理活动有其特殊性.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有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4 参考文献[1]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65-69.
作者:王凤荣;李占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初中生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行为现状和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对北京市三里屯中学初中生1 34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5%的初中生在过去12个月连续2周以上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不同性别学生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想过自杀,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企图自杀;2.0%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有过自杀行为.以上4种行为在父母高学历不同的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3%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曾想过离家出走,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初中生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曾离家出走,父亲高学历不同的学生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中生自杀及离家出走的问题值得关注.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预防和纠正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者:郭向晖;段佳丽;赵静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验证心理保健操对不同智力等级中小学生学习疲劳的缓解作用,为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瑞文联合型智力测验将芜湖市某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学生和中学部初一年级学生共170名分为5个智力等级,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心理保健操训练前后译码成绩提高情况.结果 实验班训练后的译码测验成绩优于训练前的成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处理的主效应差异显著,智力等级的主效应不显著,实验处理和智力等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 学生课问心理保健操有利于缓解不同智力等级中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作者:刘鹃;崔立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身利用所有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人们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会影响活动的选择,并决定着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维持度[1].
作者:梁九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25所学校中的1 802名学生进行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中国问卷调查.结果 在过去12个月里,分别有14.5%和6.9%的学生认真想过自杀和制订过自杀计划.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初中生自杀倾向的相关因素有:家长是否理解、是否感到孤独、是否常失眠、是否受欺负等.结论 初中生自杀倾向率较高,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初中生自杀非常必要.
作者:张雪海;张新卫;章珍珍;徐越;苏丹婷;王磊;王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济宁市6~14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自制问卷调查济宁市1 300名6~14岁儿童的一般情况,运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对儿童的睡眠紊乱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得分为(37.9±15.4),睡眠紊乱发生率为40.3%;不同性别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主要与饮食习惯、睡眠姿势等因索有关.结论 济宁市儿童睡眠紊乱发生率较高,性别、饮食习惯、睡眠姿势、父母的睡眠习惯等因素可影响儿童睡眠紊乱的发生.
作者:杨本付;宋红梅;邦立燕;高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童年期不良经历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成年期生活满意度的提高提供早期防控资料.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青少年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童年期虐待经历、生活满意度等内容.调查对象来自郎溪县某农村中学的2 082名中学生.结果 青少年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反复中度躯体虐待和反复情感虐待的报告率分别为12.2%,66.3%和50.3%.不同年龄、年级和自评学习成绩的学生生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虐待经历是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总体生活满意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童年期反复中度躯体虐待、反复情感虐待是朋友满意度、住所满意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 童年期反复躯体虐待和反复情感虐待经历是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负性影响因素.
作者:赵媛媛;陶芳标;苏普玉;许韶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性行为及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匿名自填的方式,对浙江省杭州市某高校一~四年级3 395名全日制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2%的学生有性行为经历,在大学生人群中存在商业性性行为现象,首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在近1 a中获得的健康教育服务主要为宣传材料、咨询、参加知识讲座、培训等;大学生既往获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来源主要为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求基本相似,但对健康教育的方法均有不同选择.结论 大学生人群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通过提供卫生服务促成和强化大学生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到不同性别、采取其愿意接受的行为干预方法.
作者:陈钢;潘晓红;马瞧勤;杨介者;徐云;蔡高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超重与肥胖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减肥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单纯性肥胖学生30名为对象,进行为期10个月的有氧运动实验,对超重与肥胖学生的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及心理进行实验前、中、后的比较.结果 经过10个月的有氧运动干预实验,单纯性超重与肥胖男生的体质量指数由实验前的28.23降至26.43,腰臀比由0.86降至0.83;女生的体质量指数由实验前的28.24降至26.48,腰臀比由0.84降至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的50 m跑、1 000 m跑、立定跳远、握力、引体向上成绩明显提高(p<0.05);女生的握力、50 m跑、80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成绩在实验中、后期与实验前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结论 有氧运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体重、改善形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作者:李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高校性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云南省6所高校1 14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生理解剖、生殖避孕、性病等知识的匿名调查.结果 能正确回答月经周期的男、女生分别为56.2%和64.1%,能正确回答排卵期的男、女生分别为48.1%和59.8%,能正确掌握女性易孕期的男、女生分别为55.0%和60.0%,知晓精卵结合在输卵管的男、女生分别为23.3%和34.5%.93.0%的学生认为适合青年人的避孕措施是安全套,76.4%的男生和64.4%的女生听说过紧急避孕,但仅有38.3%的男生和34.3%的女生能掌握紧急避孕的时间,44.3%和53.8%的男生以及31.4%和40.4%的女生知晓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尖锐湿疣是性传播疾病.结论 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正确率较低.学校开展系统、科学的性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刘跃华;张河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长时问上网者血常规的变化情况,了解网络成瘾对人体的危害.方法 抽取在校本科大学生35名进行持续上网试验,对其中的23名(男生15名,女生8名)进行跟踪血常规检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连续56 h上网的受试者血常规中间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血小板体积及数量等多项指标出现应激性升高,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性降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百分比明显增高.结论 长时间连续上网会导致受试者血细胞代谢功能紊乱,降低红细胞的运氧能力,增大血栓形成的趋势,危害人体健康.
作者:刘洪珍;陈建;寻常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伤害死亡对杭州市5~14岁学龄儿童健康的影响,为学生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分析1996-2005年杭州市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及人口数年报表,采用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等指标来描述伤害死亡在杭州市城乡学龄儿童中的流行特点及疾病负担.结果 杭州市1996-2005年5~14岁学龄儿童的伤害平均死亡率城市为7.59/10万,农村为17.03/10万.学龄儿童伤害死亡占同期学龄儿童死亡总人数的比例城市为40.94%,农村为61.02%.学龄儿童伤害死亡的死因顺位为淹溺、交通伤害、跌落和自杀,4种主要伤害占同期同人群伤害总数的比例城市为92.11%,农村为89.19%.淹溺分别占城乡伤害总数的43.42%和55.41%,交通伤害分别占26.32%和27.36%.学龄儿童的伤害死亡YPILL为33 490人·年,占全人群伤害死亡YPLI的8.97%;WYPLL上为22 240人·年,占全人群伤害死亡WYPLL的9.39%.结论 伤害是杭州市5~14岁学龄儿童健康损失的主要因素,也是其重要致死原因,尤其是淹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工作.
作者:朱晓霞;金达丰;方顺源;刘庆敏;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十堰市城区小学生弓形虫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十堰市城区小学生弓形虫JgG抗体,同时问卷调查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结果 共检测城区小学生750名,检出弓形虫IgG抗体阳性78名,阳性率为10.40%;其中男生为10.51%,女生为1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宠物者阳性率为16.24%,未饲养宠物者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良好者与不良者之间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弓形虫感染与家庭饲养宠物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作者:郭鄂平;李君娣;张光玉;王绍基;宋明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南昌市0~17岁儿童伤害的流行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昌市住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调查0~17岁儿童9 155名.结果 1 a内伤害发生436例,发生率为4 762.4/10万.男性的伤害发生率(5 600.8/10万)高于女性(3 679.6/10万,P=0.001).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1 627.5/10万)、动物致伤(1 093.3/10万)和道路交通伤(644.5/10万).结论 南昌市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儿童自身的安全意识教育,并且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陈海婴;熊志伟;范义兵;甘启芦;熊文艳;周义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7~18岁儿童青少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脂肪肝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的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22所中小学校7~18岁儿童青少年2 286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肝胆B型超声波等检查,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正常组、肥胖组及超重组,采用Person相关分析、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7~18岁儿童青少年的BMI与脂肪肝独立正相关(r=0.318,P<0.01);脂肪肝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7.2%,15.4%和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儿童青少年的体质量指数(BMI)与脂肪肝显著正相关;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是预防脂肪肝及成年期疾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邬盛鑫;赵雪梅;杨巧玲;方新林;安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蛲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易在小学、幼儿园等儿童集居的地方流行,其主要危害是雌虫在肛周产卵,刺激引起肛周和会阴部皮肤瘙痒.患者可有烦躁不安、易怒、失眠、食欲减退、消瘦、夜间磨牙、夜惊等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1].为了解渭南市儿童蛲虫感染状况,笔者于2006年5-6月对渭南市4所幼儿园幼儿和4所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曾蕴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营口市小学生午餐膳食营养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食物称重法,对营口市区6个小学生集体用餐单位的午餐进行膳食营养调查,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标准>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lS)>进行评价.结果 营口市小学生午餐食物品种单调,蔬菜、海产品、豆制品、奶类等摄人明显不足;能量供给不能满足需要,脂肪供给比高于30%;维生素A、维生素B、钙和锌明显摄入不足;铁的摄入基本满足要求,但多为植物性铁,吸收率较低.结论 应加强学生营养午餐的宣传与推广,改善学生午餐膳食结构,加强学生营养知识教育与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作者:张媚颖;孙赫今;吴稚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广东大中学生膳食硒摄人状况,为合理安排学生的膳食结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3所中学和广州大学城5所大学的学生为对象,采用记帐法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学生人均每日膳食硒的摄入量.结果 南海区3所中学学生人均每日膳食硒摄入量分别为29.36,42.08和25.71 μg;广州大学城内5所大学学生人均每日膳食硒摄入量分别为26.97,25.29,23.59,22.79和21.34μg.人均摄入的动物性食物占总食物的比例越高,膳食硒的摄入量也越高;但学生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偏低.结论 广东大中学生在调查期间的膳食硒摄入量均未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摄入量,应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
作者:吴小勇;陈粤婷;高永清;胡坤;方少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膳食特点,为有效解决中小学生营养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对山西省太原市中小学生1 350名和中阳县、天镇县、保德县3个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3 501名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同时从中抽取太原市学生和贫困地区学生各180名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城乡学生营养状况存在差异,膳食结构也有较大的差异,城市学生41.2%的蛋白质来自谷类,乡村学生蛋白质以谷类为主(89.3%).学生早餐普遍摄入相对较少.结论 学生营养状况不理想;膳食构成乡村以粮谷类为主,城市学生肉类摄入已超过推荐量的50%;能量和蛋白质的摄人量基本能满足需要,但乡村学生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较少.
作者:白彩琴;王斐;刘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青春早期体成分对男童骨龄及性发育的影响,为儿童单纯性肥胖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取肥胖,中等、消瘦3组共63名10岁男童,按年龄、身高、第二性征发育情况进行1:1:1匹配,观察比较各组间骨龄和性器官发育水平.结果 肥胖组儿童骨龄和骨龄发育速度领先于消瘦组(P<0.05).阴茎长度短于中等和消瘦组儿章(P<0.01);瘦体重与骨龄呈正相关(P<0.05).与骨龄发育速度呈负相关(P<0.05);阴苇长度与体脂肪和体脂比呈负相关(P<0.01).与瘦体重呈正相关(P<0.01).结论 男童于青春早期肥胖可能会引起骨骼发育提前以及性器官生长滞后.
作者:白英龙;李春涛;翟玲玲;姚兴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状况及其发展规律,为加强高校体育卫生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资料对比法,将2005年山西省19~22岁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的监测结果与1985年同年龄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05年与1985年资料比较,山西省大学生身高、胸围、体重等以增长为主要趋势,但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显著下降;城乡大学生的身体匀称度(维克维尔指数)和人体质量指数均有显著改善,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20 a间显著增加.结论 山西省大学生形态指标和身体匀称度等均有显著改善,但身体生理功能状况令人堪忧,值得有关管理部门予以重视.
作者:王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发育指标的遗传度,探讨遗传对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发育的影响.方法 测量603对6~18岁同性别双生子(单卵双生431对,二卵双生172对)的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计算2处皮褶厚度之和、体脂率、体脂量和瘦体重.用组内相关系数法,计算调整年龄后各指标遗传度.结果 各指标组内相关系数均为单卵双生子大于二卵双生子,遗传度均在0.72以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脂率遗传度男为0.77,女为0.73;体脂量男为0.79,女为0.78;瘦体重男为0.87.女为0.86.结论 遗传因素对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其影响程度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作者:何鲜桂;季成叶;李玉玲;张悦;熊敏;陈天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理州7~18岁白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为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理州白族学生1985年、1991年、2000年和2005年4次体质调研数据指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1985,1991,2000,2005年体质调研结果表明,男生身高分别为(144.25± 6.03),(146.09± 5.68),(147.49±6.20),(149.00.±6.25)cm;女生分别为(141.33±5.61),(142.25 ±5.30),(143.96 ±5.70),(145.23±5.63)cm.体重男生分别为(35.55±4.19),(37.29±4.35),(38.36±5.26)和(39.38±6.34)kg;女生分别为(34.71±4.13),(35.14±4.37),(37.19±5.44)和(37.36±5.01)kg.胸围男生分别为(68.00 ±3.53),(70.99 ±3.82),(70.82 ±4.40)和(70.06±5.10)cm,女生分别为(66.42±3.41),(69.38±3.89),(68.99±5.01)和(67.16±4.66)cm.肺活量男生分别为(2 509±414),(2 359±423),(2 459±432)和(1 997±418)mL;女生分别为(2 036±342),(1 790±339),(1 884 4±40)和(1 486±269)mL.身高、体重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而胸围并没有随身高、体重的增长而增长;肺活量男、女生均呈下降趋势.皮褶厚度除男生外,女生2005年较2000年下降.结论 应对白族学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其身体素质水平.
作者:刘宇珠;黄丽花;柯春荣;施吉昌;陆梅泾;许欣荣;游义婷;丁继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不同住宿方式学生的体质状况,为引导学生选择科学生活方式、增进体质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南宁卫校学生846名进行体格检查.结果 住学校普通宿舍和走读学生的身高上等、中上等比例高于另2种住宿方式学生(χ2=10.15.P<0.05).住学校学生公寓和走读学生的体重上等、中上等比例高于另2种住宿方式学生(χ=8.96,P<0.05).住学校普通宿舍和走读住家学生的体型不合格率(含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与肥胖)之比例低于另2种住宿方式学生(χ2=12.14,P<0.01).4种住宿方式学生的发育状况以住普通宿舍学生好(良好和较好者占67.8%),校外租房学生差(良好和较好者只占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33.79,P=0.000).结论 不同住宿方式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同,应限制学生校外租房.
作者:赵红深;陈雄新;李健芝;何武;李雨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6年和1980年沈阳市皇姑区监测点校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和1980年沈阳市皇姑区监测点校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6年与1980年比较,监测点校学生的肺活量下降明显,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只有中学生50 m跑、力量素质成绩有所提高,而柔韧性、耐力等身体素质均下降;身体形态发育有所改善,身高,体重、胸围显著增加.结论 应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作者:虞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生来源复杂、活动范围广,如果学生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学校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及相关的防病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易引起传染病爆发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为有效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为政府制定和调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006年笔者对北京市崇文区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疫情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联君;孙浩;常志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进一步加强柳州市学校卫生工作,2006年11月笔者对全市10县(区)的1 316所学校开展了现场卫生监督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覃忠书;伍传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卫生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昌平区18所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对学校基本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学校经过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占23%,均未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教室面积小、学生人数多、课桌椅分配不合格情况为突出,教室的采暖温度不够.厕所卫生状况差.结论 要加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的管理,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应积极加强整改.
作者:王会松;崔永强;刘玉红;宋亚平;黄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饮食工具容器混放混用、交叉污染是导致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工具容器卫生管理应作为饮食业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环节,也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执法内容.
作者:刘劲枫;李东光;李建发;赵振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瘦素(leptin)是一种肥胖基因编码的、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类激素.维生素A是一类源于β-紫香酮的衍生物,包括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视黄酯,其中视黄酸(retinoid aciel,RA)是维生素A中活性强的衍生物.瘦素可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本文就维生素A对leptin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嵘;徐济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1981年世界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间,艾滋病已经在全球肆虐流行.而我国自1985年出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07年10月31日,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55~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0.04%~0.07%),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8~9万);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4~6万)人,因艾滋病死亡2万(1.5~2.5万)人[1].我国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虽然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高,但其病死率紧随狂犬病而位列第二.
作者:关振园;郭浩岩;孙江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新入学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谱分布规律,为高校制定卫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学生健康体检表>要求,对2002-2006年共35 065名新生进行了康检查,统计分析疾病谱.结果 5 a各类疾病检出率为16.79% ,疾病谱集中在消化系疾病,占5 a总发病人数的44.24% ;心血管疾病占31.19% ,眼科疾病占7.05% ,泌尿系疾病占4.33% ,运动系疾病占2.09%,五大类疾病检出率占总检出率的88.9%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学校应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生理教育和膳食指导,强化体格锻炼,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杨军;陈晖;彭翠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风疹俗称痒疹,也称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采用西药治疗多易复发,且逐次加重.用中药养血祛风汤加减治疗加穴位刺血拔罐法,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萍;罗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青春期(adolescence)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关键时期,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到骨骺完全融合、躯体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而结束,其间人体的形态、功能、性征、内分泌以及心理和行为等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作者:史慧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参照AIN-93G纯化饲料要求略加改良配制的维生素A缺乏饲料,建立维生索A缺乏大鼠模型型,观察其营养状况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SD大鼠(n=16)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维生素A缺乏组.实验至12周,测量血、肝脏维生素A含量 及血常规、血生化和血中锌、铁、铜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维生素A缺乏大鼠的总摄食量、血清及肝脏维生素A含量、白细胞总数、血清锌、铜含量明显下降.血清AST、铁含量、锌铜比值显著升高.结论 使用该维生素A缺乏动物饲料,可以成功建立维生索A缺乏动物模型,尤其对血中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王嵘;敖淑清;徐济达;程健;赵人(王争);陆小梅;张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高强度体育运动可以影响到人体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尤为突出.该研究旨在探讨力竭运动前后大学生血压和红细胞、血小板电泳的变化情况,为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运动后的理疗以及提高运动能力等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承水;徐芸;王文房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