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行肝外胆管切开探查取石结合胆管分支胆道镜取石36例,肝外胆管切开探查取石结合肝部分切除19例,其中肝左外叶切除14例,左叶切除3例,右肝段切除2例.肝实质切开取石结合肝外胆管切开探查取石2例.肝内胆管狭窄切开取石后放置支架管引流5例.取石后胆肠内引流23例.结果术后残石率为9.68%.经0.5~5年的随访,结石复发率7.5%.结论肝胆管结石的病变复杂,应根据个体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结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忠;曾达才;邹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GPL)的诊断及手术指手征.方法对B超和(或)病理诊断的胆囊息肉样病变2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病变表现为多发性(87.5%),平均直径<5mm,肿瘤性息肉(腺瘤,癌,腺肌瘤)倾向于单发,直径在5mm-35mm.1例腺瘤伴有粘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结论 (1)B超是诊断GPL的有效方法.(2)单发,年龄>50岁,直径>10mm或合并胆结石,出现相应并发征的GPL应行外科手术治疗.(3)有明显临床症状者,经内科正规治疗无效且症状影响工作,生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4)对无症状,肿块直径<5mm者,可随访B超进行定期观察,发现病变有增大趋势,轮廓不清者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庄志祥;尹华;赵中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D44v6与胆囊癌发生及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CD44v6在29例胆囊癌、16例胆囊腺瘤及8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胆囊组强保未见表达,胆囊癌与胆囊腺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2.1%和19%,CD44v6的表达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未分化及低分化胆囊癌CD44v6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胆囊癌(P<0.05).结论 CD44v6参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彦明;李玉民;曹农;杨伟林;周文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讨论胆道探查术中探条所至胆总管下端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胆道探查中探条所至的4例胆总管下端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造成损伤原因主要是对胆总管下端的解剖认识不足,术中探查使用暴力所至.对2例胰腺管段未穿出胰腺的损伤,行T管充分引流.穿出胆管至腹膜后间隙的1例行局部修补加T管引流,另1例因术中遗漏,术后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结论胆总管下端损伤重在预防.损伤后以局部修补、上方的充分引流为主.
作者:周建华;赵家瑜;赖敬业;周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壶腹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总结23例壶腹部癌的MRCP及MRI影像资料,对磁共振影像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的定位诊断率为100%,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也达91.3%.结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是一种非介入性胆胰管成像技术,具有不需要对比剂、无创伤及图像清晰的优点.对壶腹部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斌;吴力群;郭卫东;张顺;张炳远;卢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癌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对1993~2000年间15例行壶腹癌局部切除的患者与同时期手术条件相近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8例壶腹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局部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组比较:并发症分别为13.3%和38.8%,(P>0.05).1年内、2年内、5年内复发率分别为26.7%、53.3%、66.7%和0、16.6%、27.8%(P<0.01).结论壶腹癌局部切除虽然并发症较少,却无法做到根治,有较高的复发率,远期疗效不佳.
作者:郭卫东;张顺;张斌;吴力群;牛兆健;杨金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在B超、CT、腹腔镜等引导下,使用RF2000射频仪,对38例肝癌患者共46个结节进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AFP、瘤体血供及大小的变化.结果术后7 d肝功能恢复正常,69.2%的AFP阳性病例术后7 d即出现AFP下降,其中42.3%术后30 d降至正常范围(P<0.05).彩色B超及CT复查显示,瘤体直径<5 cm者,其术后1~6月内瘤体血供消失,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瘤体直径≥5 cm者,术后1~6月内部分病例瘤体血供减少、体积缩小.结论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疗效确切、简便安全.
作者:朱一宁;阎文;庞志东;刘江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晚期肝门胆管癌减黄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3例晚期肝门胆管癌施行不同的内引流术并进行分析及随访.结果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7例,无胆瘘及腹腔感染,无死亡病例.术后两周黄疸明显减轻30例,完全消退7例,随访36例,术后生存期短4个月,长43个月,至今存活6例,生存期分别达21、16、11、9、8和7个月.结论术前影像检查为术式的选择提供直接的依据;术式选择视患者营养状况及梗阻部位和术中探查情况而定;置管架桥内引流术操作简单,肝断面空肠Roux-Y吻合减黄效果好.
作者:李运福;叶观瑞;李美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止血率100%,无死亡率,5年生存率81%.结论急诊门奇断流术可抢救部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生命.合理选择相关手术适应症,掌握手术时机,确切断流,注重围手术期处理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德守;东玺新;聂玉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的5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死亡1例,术后重要并发症9例,包括胆瘘、膈下感染、肝功不全、胆道出血;残留结石4例、残留胆管狭窄3例、胆管细胞癌3例.随访8~78个月,结石复发5例;死亡5例(2例肝衰,3例胆管细胞癌).结论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且能消除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危险,优于传统手术.对肝硬化患者,是否行右肝切除应据患者情况而定.
作者:邹波;马祖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客观地比较针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NLC)和普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应激反应程度,随机选择24例NLC患者和22例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种术式术后的疼痛程度,体温变化,肠蠕动恢复时间,激素水平变化.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 NLC组的术后发热反应和术后镇痛剂用量均明显地于LC组;NLC组的急性相蛋白反映物中的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较LC组小;两组激素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NLC组的应激反映程度明显轻于LC组,恢复明显早于LC组.
作者:甘跃力;陆立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治疗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我院1987年以来收治的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周围区癌64.4%(29/45),乳头下部癌占22.2%(10/45),乳头上部癌占13.3%(6/45).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71.4%(15/2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节段性肠切除术2例,单纯癌肿切除术3例,胃肠、胆肠吻合术12例,剖腹探查术4例,手术切除率为62.8%(27/43).结论对于早期可疑高危病人,应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以提高手术切除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首选术式,节段性肠切除术和单纯癌肿切除术根据具体情况可酌情应用.
作者:何平;石景森;孙学军;杨毅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前脾动脉栓塞对原位肝移植的应用价值.方法终末期肝硬化伴脾亢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一月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脾动脉栓塞可有效缓解脾亢症状,并使患者免于手术切脾,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为肝移植创造条件;但脾栓塞并发症则可对肝移植产生不利影响.结论脾动脉栓塞作为原位肝移植的术前准备措施,具有实用价值,但应严格掌握栓塞范围.
作者:谢敖文;陈亚光;曹文声;全凌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近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78~1996年24例近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全组均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作19年远期随访.每年由基层保健站随访,每5~10年由外科医生对其存活率、死亡原因和并发症登记.结果死亡1例(4.2%),除1例失访外,余22例(95.6%)随访长19年,平均为18年;1例(4.3%)复发出血,1例(4.3%)发生脑病.存活率5~10年,~15年,~20年分别为87%、78.3%,74%.结论近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为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我们推荐其广泛使用.
作者:钱志祥;应嘉钧;何毓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双氯灭痛栓与曲马多对晚期肝癌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52例晚期肝癌重度疼痛病人(男性43例,女性9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56.8岁).随机分为双氯灭痛栓组(双氯灭痛栓100 mg,塞入肛门内5cm,q12h)和曲马多组(曲马多100 mg,肌注,q12h),两组各用药4天,再交换用药4天.结果双氯灭痛栓组止痛作用优于曲马多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76.92%(P<0.05).双氯灭痛栓组平均镇痛有效持续时间为10.4±4.7h,优于曲马多组7.2±3.1h(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双氯灭痛栓治疗晚期肝癌疼痛疗效满意,可作为治疗重度肝癌痛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加升;马元华;张雷;许正国;张立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解决晚期壶腹周围癌顽固性腹痛的方法.方法手术切断右腹腔神经节.结果 8例中5例腹痛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为预防性切断.结论该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作者:王忠裕;时连权;金实;赵作伟;巩鹏;殷朔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发生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二步法,检测47例胰腺癌组织、12例胰腺导管内肿瘤(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同时检测胰腺癌增殖细胞核原(PCNA)作为胰腺癌增殖状态的指标.结果β-catenin蛋白主要定位于正常胰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的连结处,8例正常胰腺组织均呈正常表达;胰腺导管内肿瘤异常表达率为50%(6/12);胰腺癌异常表达率为68.1%(32/47),与胰周淋巴结和肝脏癌转移和1年生存率显著相关(分别P<0.05,0.01和0.05),而与胰腺癌大小、分化程度、增殖状态及浸润无关(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也是判断胰腺癌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李玉军;张顺;吴力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疗效,探讨联合应用肝叶切除的意义和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91年9月至2001年9月10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肝叶切除的情况.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中有重要意义.其选用概述术中探查,及肝功能情况等综合考虑,肝动脉,门静脉受浸润仍有可能考虑行根治术.
作者:郭建平;孔令言;龚时文;何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病关系.方法回顾14年我院收治6000例胆囊结石并发43例胆囊癌,此43例具有结石病史长、结石大并多次发作胆囊炎症.病理见胆囊上皮增生合并癌变.结果胆囊结石对胆囊长时间刺激是致癌因素之一.结论为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预防胆囊癌,对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应行有选择的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作者:赵伟;马祖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一般资料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共施行各类胆道手术3054例,接受33例患者再次手术,现就再手术原因及预防措施讨论如下.男15例,女8例,年龄15~82岁,平均48岁.急诊手术8例,择期或限期手术25例.胆道再手术原因附表:
作者:何盟国;王智翔;李政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胆管损伤或狭窄多与上腹部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手术有关,其中80%以上发生在胆囊切除术[1].国外文献[2]报告胆囊切除术出现严重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3%~0.55%,而出现胆瘘或轻微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3%~0.53%[2].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开展,接受胆囊切除术人数的增多,有关胆管损伤的报告或文章也逐渐增多.鉴于国内一些报告中采用的临床分型标准不甚一致,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胆管损伤临床分型及其处理原则.
作者:朱化刚;耿小平;孟翔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目前文献报道也不多.作者通过总结我科近23年胰管结石患者,发现仅8例同时合并胰腺癌.现将作者发现这部分特殊患者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邓友松;何振平;马宽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情进展凶险,治疗不及时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等.老年ACST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不平行,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我科1992~2000年间收治了60岁以上ACST73例,围手术期死亡23例,死亡率31.5%.本文结合有关临床资料对老年ACST的手术时机和死亡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陆伟;胡泽民;周载平;余元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手术方法,该手术复杂、创伤大,残胰处理方法是否适当,与胰瘘的发生有相当重要关系.我院从1974年12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64例,胰瘘发生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区奕猛;傅浩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据文献报道,Mirizzi综合征在胆道手术中的发生率为1.8%[1],因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前诊断难,提高对Mirizzi综合征的警惕性,争取术前诊断或术中发现并正确处理尤显重要.
作者:徐成新;沈健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自1991年12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胰腺炎116例,其中有资料可查的儿童胰腺炎11例,我们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硷(654-2)给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薛华桥;章军;罗建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们自1994年开始用自制Y型管作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32例,得到了退黄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术后生存时间长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庆标;刘全德;王小黑;甘泉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由于胰腺癌患者严重的营养不良,胰腺癌手术操作较复杂,涉及的组织器官较多,因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旨在尽量减少胰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手术病死率[1].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重视并发症的诊治,并用APACHEⅡ和POSSUM评分进行术前评估,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
作者:张群华;张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Vater壶腹癌是指源于十二指肠乳头、乳头附近的粘膜、壶腹内的粘膜、胰腺大导管口及胆管十指肠壁间间部粘膜上皮的癌肿,因其解剖位置特殊,发病早期即可出现临床症状,所以,其手术切除率较高,总的手术切除率为76.5%[1]~100%[2].5年生存为34%[2]~55%[3],预后较好.目前,胰十二指切除仍是治疗Vater壶腹癌的佳方式.
作者:孙诚谊;潘耀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术式的进一步完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并发症有下降趋势,但某些严重并发症仍是围手术期处理的的重要课题,也是直接影响疗效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问题.
作者:石景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自1963年Strzl成功实行了第一例人体原位肝移植以来,肝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肝移植在临床上的大规模应用,供肝的缺乏及移植排斥反应已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而在这两个领域,基因技术可望发挥其独特作用.利用基因技术,可使某些动物器官表达人类基因产物或抑制其动物抗原的产生,从而减弱甚至消除其抗原性,使异种移植成为可能.而基因技术在克服同种异体排斥反应方面的优势更是传统免疫抑制治疗无法比拟的.
作者:林浩铭;李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门静脉高压症(PHT)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术式选择是否合理,特别是第一次手术,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必须特别重视.由于PHT的病因、肝脏代偿能力、全身和内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等不尽相同,故根据PHT患者的个体特点结合术者的经验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高PHT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志勇;邱江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农民,住院号:280034.反复上腹疼痛伴呕血、黑便6月入院.腹痛为绞痛,多在进食后.伴腹泻,体重下降10 kg,无黄疸.既往健康.在当地医院行B超、CT等检查后转入我院.
作者:杨世昆;邬明;胡筑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壶腹部肿瘤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内胆管、乳头内胰管、胆胰管壶腹或十二指肠大乳头区域的肿瘤,其组织学分型与胰腺其他部位的肿瘤相同,如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胰腺外分泌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指粘液性囊腺瘤或者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实性-假乳头状瘤)和恶性三大类.在良性肿瘤中,又分成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和成熟性畸胎瘤等几种,在诊治上问题不多,主要在于鉴别其良恶性性质.
作者:张延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5-Fu对肝癌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诱导作用,探讨Survivin在肝细胞癌化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加入低浓度的化疗药物5-Fu,分别在加药前、加药后24 h和48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给予低浓度的5-Fu可诱导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mRNA在加药后24 h和48 h分别较加药前提高了1.2倍和3.9倍,蛋白在加药后24 h和48 h分别较加药前提高了0.9倍和4.7倍.结论 5-Fu可诱导肝癌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增加,抵抗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罗顺峰;朱虹;张万广;张必翔;陈孝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人肝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及其抑制机制.方法以奥曲肽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以人成纤维细胞株HF为正常细胞对照,以5-Fu为阳性药物对照,通过噻唑蓝比色实验(MTT实验)、细胞增殖生长反应及传代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在体外,奥曲肽对SMMC-7721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和饱和性.奥曲肽与5-Fu对SMMC-7721的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别,且对HF细胞无影响.结论奥曲肽对SMMC-772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吕文才;耿小平;孟翔凌;吕文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LNCX-TNFα基因过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构建LNCX-TNFα复合体,培养人胆管癌细胞,LNCX-TNFα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得到稳定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凋亡等情况.结果重组体LNCX-TNFα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后,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流式细胞技术证实,LNCX-TNFα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G2-M期和S期比例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数也明显增加.结论 TNFα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巩鹏;王忠裕;王洪江;马哲夫;谭广;殷朔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研究38例肝癌标本和10例肝硬化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38例肝癌标本中23例表达Survivin蛋白,其中16例高、中分化肝癌,9例表达Survivin,22例低分化肝癌组织14例表达Survivin蛋白,而在癌周非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未检测到Survivin的表达.结论 Survivin在肝癌中高度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朱虹;罗顺峰;张万广;张必翔;陈孝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