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壶腹部肿瘤诊治现状

张延龄

关键词:壶腹部肿瘤, 诊断, 治疗
摘要:壶腹部肿瘤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内胆管、乳头内胰管、胆胰管壶腹或十二指肠大乳头区域的肿瘤,其组织学分型与胰腺其他部位的肿瘤相同,如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胰腺外分泌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指粘液性囊腺瘤或者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实性-假乳头状瘤)和恶性三大类.在良性肿瘤中,又分成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和成熟性畸胎瘤等几种,在诊治上问题不多,主要在于鉴别其良恶性性质.
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43例分析

    目的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病关系.方法回顾14年我院收治6000例胆囊结石并发43例胆囊癌,此43例具有结石病史长、结石大并多次发作胆囊炎症.病理见胆囊上皮增生合并癌变.结果胆囊结石对胆囊长时间刺激是致癌因素之一.结论为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预防胆囊癌,对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应行有选择的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作者:赵伟;马祖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远端胆管癌根治术中行扩大淋巴结清扫的预后评价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胰腺结石致上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腹膜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农民,住院号:280034.反复上腹疼痛伴呕血、黑便6月入院.腹痛为绞痛,多在进食后.伴腹泻,体重下降10 kg,无黄疸.既往健康.在当地医院行B超、CT等检查后转入我院.

    作者:杨世昆;邬明;胡筑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胆道探查至胆总管下端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胆道探查术中探条所至胆总管下端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胆道探查中探条所至的4例胆总管下端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造成损伤原因主要是对胆总管下端的解剖认识不足,术中探查使用暴力所至.对2例胰腺管段未穿出胰腺的损伤,行T管充分引流.穿出胆管至腹膜后间隙的1例行局部修补加T管引流,另1例因术中遗漏,术后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结论胆总管下端损伤重在预防.损伤后以局部修补、上方的充分引流为主.

    作者:周建华;赵家瑜;赖敬业;周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

    目的总结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的5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死亡1例,术后重要并发症9例,包括胆瘘、膈下感染、肝功不全、胆道出血;残留结石4例、残留胆管狭窄3例、胆管细胞癌3例.随访8~78个月,结石复发5例;死亡5例(2例肝衰,3例胆管细胞癌).结论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且能消除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危险,优于传统手术.对肝硬化患者,是否行右肝切除应据患者情况而定.

    作者:邹波;马祖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肝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研究38例肝癌标本和10例肝硬化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38例肝癌标本中23例表达Survivin蛋白,其中16例高、中分化肝癌,9例表达Survivin,22例低分化肝癌组织14例表达Survivin蛋白,而在癌周非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未检测到Survivin的表达.结论 Survivin在肝癌中高度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朱虹;罗顺峰;张万广;张必翔;陈孝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奥曲肽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人肝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及其抑制机制.方法以奥曲肽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以人成纤维细胞株HF为正常细胞对照,以5-Fu为阳性药物对照,通过噻唑蓝比色实验(MTT实验)、细胞增殖生长反应及传代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在体外,奥曲肽对SMMC-7721细胞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和饱和性.奥曲肽与5-Fu对SMMC-7721的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别,且对HF细胞无影响.结论奥曲肽对SMMC-772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吕文才;耿小平;孟翔凌;吕文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胆道再手术原因分析

    1 一般资料1995年6月至1998年6月,共施行各类胆道手术3054例,接受33例患者再次手术,现就再手术原因及预防措施讨论如下.男15例,女8例,年龄15~82岁,平均48岁.急诊手术8例,择期或限期手术25例.胆道再手术原因附表:

    作者:何盟国;王智翔;李政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残胰的处理方法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手术方法,该手术复杂、创伤大,残胰处理方法是否适当,与胰瘘的发生有相当重要关系.我院从1974年12月至2000年12月共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64例,胰瘘发生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区奕猛;傅浩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右腹腔神经节切断治疗晚期壶腹周围癌顽固性腹痛

    目的探讨解决晚期壶腹周围癌顽固性腹痛的方法.方法手术切断右腹腔神经节.结果 8例中5例腹痛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为预防性切断.结论该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作者:王忠裕;时连权;金实;赵作伟;巩鹏;殷朔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合理选择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

    门静脉高压症(PHT)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术式选择是否合理,特别是第一次手术,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必须特别重视.由于PHT的病因、肝脏代偿能力、全身和内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等不尽相同,故根据PHT患者的个体特点结合术者的经验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高PHT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吴志勇;邱江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胆管损伤和狭窄的临床分型与外科处理原则

    胆管损伤或狭窄多与上腹部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手术有关,其中80%以上发生在胆囊切除术[1].国外文献[2]报告胆囊切除术出现严重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3%~0.55%,而出现胆瘘或轻微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3%~0.53%[2].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开展,接受胆囊切除术人数的增多,有关胆管损伤的报告或文章也逐渐增多.鉴于国内一些报告中采用的临床分型标准不甚一致,本文着重介绍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胆管损伤临床分型及其处理原则.

    作者:朱化刚;耿小平;孟翔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近端脾腔分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

    目的探讨近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78~1996年24例近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全组均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作19年远期随访.每年由基层保健站随访,每5~10年由外科医生对其存活率、死亡原因和并发症登记.结果死亡1例(4.2%),除1例失访外,余22例(95.6%)随访长19年,平均为18年;1例(4.3%)复发出血,1例(4.3%)发生脑病.存活率5~10年,~15年,~20年分别为87%、78.3%,74%.结论近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为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我们推荐其广泛使用.

    作者:钱志祥;应嘉钧;何毓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Y型管支架内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2例

    我们自1994年开始用自制Y型管作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32例,得到了退黄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术后生存时间长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庆标;刘全德;王小黑;甘泉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治疗问题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治疗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我院1987年以来收治的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周围区癌64.4%(29/45),乳头下部癌占22.2%(10/45),乳头上部癌占13.3%(6/45).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71.4%(15/2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节段性肠切除术2例,单纯癌肿切除术3例,胃肠、胆肠吻合术12例,剖腹探查术4例,手术切除率为62.8%(27/43).结论对于早期可疑高危病人,应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以提高手术切除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首选术式,节段性肠切除术和单纯癌肿切除术根据具体情况可酌情应用.

    作者:何平;石景森;孙学军;杨毅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壶腹部肿瘤诊治现状

    壶腹部肿瘤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内胆管、乳头内胰管、胆胰管壶腹或十二指肠大乳头区域的肿瘤,其组织学分型与胰腺其他部位的肿瘤相同,如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胰腺外分泌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指粘液性囊腺瘤或者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实性-假乳头状瘤)和恶性三大类.在良性肿瘤中,又分成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腺瘤和成熟性畸胎瘤等几种,在诊治上问题不多,主要在于鉴别其良恶性性质.

    作者:张延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经皮肝穿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在B超、CT、腹腔镜等引导下,使用RF2000射频仪,对38例肝癌患者共46个结节进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AFP、瘤体血供及大小的变化.结果术后7 d肝功能恢复正常,69.2%的AFP阳性病例术后7 d即出现AFP下降,其中42.3%术后30 d降至正常范围(P<0.05).彩色B超及CT复查显示,瘤体直径<5 cm者,其术后1~6月内瘤体血供消失,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瘤体直径≥5 cm者,术后1~6月内部分病例瘤体血供减少、体积缩小.结论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疗效确切、简便安全.

    作者:朱一宁;阎文;庞志东;刘江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Vater壶腹癌的手术治疗

    Vater壶腹癌是指源于十二指肠乳头、乳头附近的粘膜、壶腹内的粘膜、胰腺大导管口及胆管十指肠壁间间部粘膜上皮的癌肿,因其解剖位置特殊,发病早期即可出现临床症状,所以,其手术切除率较高,总的手术切除率为76.5%[1]~100%[2].5年生存为34%[2]~55%[3],预后较好.目前,胰十二指切除仍是治疗Vater壶腹癌的佳方式.

    作者:孙诚谊;潘耀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发生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研究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胰腺癌发生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icTureTM二步法,检测47例胰腺癌组织、12例胰腺导管内肿瘤(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同时检测胰腺癌增殖细胞核原(PCNA)作为胰腺癌增殖状态的指标.结果β-catenin蛋白主要定位于正常胰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的连结处,8例正常胰腺组织均呈正常表达;胰腺导管内肿瘤异常表达率为50%(6/12);胰腺癌异常表达率为68.1%(32/47),与胰周淋巴结和肝脏癌转移和1年生存率显著相关(分别P<0.05,0.01和0.05),而与胰腺癌大小、分化程度、增殖状态及浸润无关(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也是判断胰腺癌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李玉军;张顺;吴力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LNCX-TNFα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LNCX-TNFα基因过表达对人胆管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构建LNCX-TNFα复合体,培养人胆管癌细胞,LNCX-TNFα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得到稳定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凋亡等情况.结果重组体LNCX-TNFα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后,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流式细胞技术证实,LNCX-TNFα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G2-M期和S期比例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数也明显增加.结论 TNFα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巩鹏;王忠裕;王洪江;马哲夫;谭广;殷朔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