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01
  • 国内刊号:34-1206/R
  • 影响因子:0.97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65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科技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2003年2期文献
  • 胸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预防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作用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中等量结核性胸腔积液(B超示胸液包裹及胸膜肥厚>2 mm)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按2HRZS/4HR化疗,抽液后治疗组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 2.5 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2.5 ml,分别于注药前后72 h检测胸水常规和蛋白定量.胸腔积液吸收后2 wk及3 mon作肺功能测定.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胸穿次数减少,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显著变短(P<0.05);肺功能指标FEV1% 和FV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胸膜厚度注药前0.92±0.11 cm与注药后 0.57±0.13 cm的变化显著,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注药后72 h胸水蛋白定量和胸水白细胞数明显低于注药前 (P<0.05).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注射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有防治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的作用,无不良反应.

    作者:周爱莲;郭兰萍;唐良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甘糖酯对豚鼠乳头状肌动作电位和收缩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甘糖酯(PGMS)对豚鼠乳头状肌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乳头状肌的快反应动作电位、慢反应动作电位及收缩力.结果:PGMS浓度依赖性地使FAP的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和FC减弱,但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及0期大除极速率均无显著影响.PGMS浓度依赖性地使BaCl2诱发的SAP的Vmax和APA降低,APD缩短.PGMS浓度依赖性的使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SAP的APA降低,APD缩短,FC减弱.提高细胞外Ca2+浓度后,以上各项参数基本恢复正常.结论:PGMS对乳头状肌动作电位和收缩力的影响可能是选择性抑制慢内向电流.

    作者:段东晓;朱红灿;汤树本;姚运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缺血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心脏功能及心肌存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LR)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bFGF-FG)联合应用对缺血心肌存活性及心脏局部和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3组,即急性心肌缺血组(AMI组)、激光打孔组(TMLR组)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bFGF-FG组).所在实验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扎后30 minTMLR组和bFGF-FG组行激光心肌打孔,bFGF-FG组于打孔后即刻将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胶埋植入心肌激光隧道.15只犬在冠脉结扎后2 mon进行了常规及脉冲组织多普勒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另外3只犬(每组1只)分别于术后42、56和60 d死亡.结果:左房室腔径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左室局部及整体功能参数TMLR组和bFGF-FG组较AMI组改善,部分指标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AMI组静脉输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左室功能参数恶化,部分指标的变化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TMLR组按5 μg*kg-1*min-1静脉输注多巴酚丁胺后,左室功能参数改善,剂量增大到10 μg*kg-1*min-1,上述功能参数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bFGF-FG组按5 μg*kg-1*min-1静脉输注多巴酚丁胺后,左室功能参数改善,剂量增大到10 μg*kg-1*min-1,上述功能参数基本维持在5 μg*kg-1*min-1时的水平(P>0.05).结论:TMLR能够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灌注,与bFGF-FG联合应用加强心肌灌注的改善,以维持缺血心肌的存活性,阻止心脏局部及整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谢明星;王新房;朱向明;杨娅;吕清;陈立新;聂绍平;蒋桔泉;曹林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花青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40 min,复灌120 min后复制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PC对大鼠心肌酶学、心梗面积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PC能减少心肌细胞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心肌和血清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论:P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汪晨净;高明堂;时小燕;吴勇杰;李文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苯地平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血浆中硝苯地平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取血浆 1.0 ml,以尼群地平为内标,用乙酸乙酯及环己烷(31)提取两次,有机相在55 ℃水浴中氮气吹干, 残渣用流动相复溶后进样分析.结果:本法在5~200 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 (n=6).高、中、低三种浓度硝苯地平的回收率为 90.13%~99.43%,日内精密度为 1.43%~6.61%,日间精密度为 3.85%~8.79%,硝苯地平和内标的平均绝对回收率分别为 90.58%和 91.59%.内源性物质对测定无干扰.结论:本法灵敏度及特异性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硝苯地平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周茂金;焦建杰;董伟林;孟林;郑尧;高卫真;刘艳霞;张才丽;娄建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KATP通道介导的油茶皂甙对在体大鼠心肌产生的缺血预适应样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油茶皂甙(SQS)对大鼠心肌产生的缺血预适应样保护作用及与KATP通道的关系.方法:以ISO诱发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为模型,使用KATP通道特异性阻断剂gliberclamide (GLI 5 mg*kg-1).实验分为四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ISO诱发损伤组(I/R组)、SQS组(I/R+SQS 0.2 mg*kg-1)和GLI组(I/R+GLI+SQS).在注射ISO前,从阴茎静脉预适应注射各被试药物或NS,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给药后立即皮下多点注射ISO.NS组皮下注射等量NS.分别测定大鼠ECG及末次给药后血清CPK活性,FFA和腺苷含量.结果:预适应 iv SQS能有效地保护ISO所致大鼠心肌损伤;先iv GLI 后再给予SQS,则SQS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SQS对ISO所致心肌缺血大鼠可产生药理性预适应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由KATP通道所介导.

    作者:黄起壬;曹守仪;何明;李萍;彭维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两种光学异构体代谢的酶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用AUC对酶动力学模型参数进行估算的方法;用酶动力学模型对美托洛尔(Met)两种光学异构体在大鼠肝脏的药物代谢进行研究.方法:用数学方法推导参数估算法公式;用大鼠肝切片孵育技术,对Met两种光学异构体的三种不同剂量(5、10、30 μmol*L-1)的药物浓度进行分析,并用本文的参数估算法求出各自的酶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种异构体、三种不同剂量的AUC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1),R-( + )-Met的Vm、Km值分别为 5.7471 μmol*L-1*h-1和 6.7724 μmol*L-1,S-( - )-Met的Vm、Km值分别为 6.4350 μmol*L-1*h-1和 18.3404 μmol*L-1.结论:酶动力学模型适用于肝脏代谢的药动学研究;两种异构体的代谢具有明显差异,存在代谢的右旋异构体选择性.

    作者:丁勇;李嵘;沈建平;张银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复方甘草甜素与肝炎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复方甘草甜素与肝炎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给予复方甘草甜素100 ml+5% 250 ml*d-1,iv gtt,1 mon后改为复方甘草甜素片50 mg口服,tid,连用2 mon为一疗程.对照组43例,给予肝炎灵4 ml*d-1口服,3 mon为一疗程.同时两组均配合使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2个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以及在肝功能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0.9%,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55.8%,两者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明显,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经良;贾传春;栾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四氯化碳对大鼠肝毒性的时量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随用药时间和剂量的变化对大鼠肝脏功能与组织形态学的的损害的时量关系,进一步了解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理学作用,为研究护肝药提供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大鼠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花生油,每周2次,分别在实验1、3、5、7、9 wk观察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GO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血清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病理变化和内脏器官重量指数的改变,以判断肝脏受损程度.结果:四氯化碳对大鼠肝脏的影响表现在1 wk内可致大鼠血清ALT升高,3 wk时发生肝组织脂变,5 wk时肝组织轻度纤维增生,7 wk时肝组织呈纤维化改变,9 wk时肝组织发生明显的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结论:大鼠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随染毒时间延长,染毒剂量的增加,对肝脏的毒性也不断加重.

    作者:邹丽宜;吴铁;崔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力康与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观察胃力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胃力康胃力康组40例,用胃力康颗粒10 g,po,tid;多潘立酮多潘立酮组40例,用多潘立酮10 mg,po,tid,疗程均为6 wk.结果:胃力康在治疗6 wk 后打嗝、反酸、反食、胃部不适和吞咽后胸痛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85.0%;多潘立酮总有效率为 60.0%(P<0.05).结论:胃力康能明显缓解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多潘立酮,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作者:陈赞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目的:对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消融方法.方法:利用RFCA技术阻断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45例,其中显性旁道25例,隐性旁道20例.结果:消融总成功率为 97.8%.随访1~20个月,1例左侧旁道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复发率为 2.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地靶点标测及熟练的导管操作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作者:韩金旺;杨浩;曹蘅;王安才;俞国华;芮世宝;黄家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甘露醇诱导大鼠血脑屏障开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动脉内输入甘露醇诱导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开放的影响因素.方法:经大鼠颈外动脉插管将不同浓度甘露醇(20 %和25 %)以不同速度和不同时间用微量输液泵输入大鼠的颈内动脉,考察在输入25%甘露醇后不同保留时间(0、2、4、6、8 min)注入伊文思蓝时显示的BBB开放佳时间点;考察输入甘露醇的浓度、输入速度和时间变化对甘露醇诱导BBB开放的影响;并按性别和体重分别统计死亡率,观察性别和体重对大鼠输入甘露醇耐受性的影响.结果:以 0.12 ml*s-1,30 s输入25%甘露醇 3.6 ml后2 min时BBB开放程度好,20%甘露醇几乎无开放BBB的作用,输入25%甘露醇的速度减慢或输入时间缩短将降低BBB的开放程度.体重影响大鼠对甘露醇的耐受性,体重较大时耐受性较高.结论:影响甘露醇诱导BBB开放的因素有:甘露醇的浓度、输入甘露醇的速度和时间及输入甘露醇后的保留时间.对输入甘露醇的耐受性与动物的体重有关而和性别无关.

    作者:时小燕;吴勇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剂量阿奇霉素长期使用治疗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方法:观察了76例慢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口服阿奇霉素 0.25 g,每日1次;62例慢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口服阿莫西林 0.5 g,每日3次;疗程6 wk.结果: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副作用的发生率为 10.5%,与阿莫西林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莫西林组皮疹发生率高(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是安全的.

    作者:金玲湘;颜雪琴;翁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苯妥英锌对烧伤的临床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苯妥英锌治疗烧伤的作用.方法:选择烧伤部位的面积和深度相近的19例Ⅱ度烧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苯妥英锌和磺胺嘧啶银的软膏(25%)外用治疗,观察创面肿胀程度、发炎、创面结痂、局部疼痛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并进行烧伤后创面组织学检查.结果:苯妥英锌组创面的渗出比对照组少,疼痛明显减轻(P<0.05),创面细菌的转阴率1 wk后为30%(对照组为 33.3%),创面愈合时间为 16.1±2.8 d(对照组为 16.8±2.7 d),创面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苯妥英锌对Ⅱ度烧伤的治疗优于磺胺嘧啶银.

    作者:蒲其松;李保国;张翔;陈发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合用盐酸黄连素前后环孢素A的健康人体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合用盐酸黄连素(Ber)前后环孢素A(CsA)的动力学过程,以分析两药相互作用发生的部位.方法: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在单剂口服CsA (6 mg*kg-1)后开始连续服用Ber 13 d(300 mg*bid-1),然后再单剂口服CsA (6 mg*kg-1),每次口服CsA后即按时采血,并用FPIA法测定全血CsA浓度,并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结果:合用Ber前后Cs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Ka分别为 0.91±0.30 h-1和 1.09±0.35 h-1; T1/2β分别为 6.18±0.94 h和 6.86±1.27 h;AUC0-24 分别为 11.0±1.6和 10.6±1.6 mg*h-1*L-1;CL(s)分别为 34.3±6.7 L*h-1和 36.6±9.3 L*h-1;Tpeak均为 1.5±0.6 h;Cmax分别为 1.8±0.4 mg*L-1和 1.9±0.3 mg*L-1.结论:在健康志愿者合用Ber前后CsA的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差异,推测Ber对CsA的影响部位可能主要在肠道.

    作者:吴笑春;仲明远;辛华雯;李罄;余爱荣;周秋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将92例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100 mg*d-1,疗程52 wk.治疗前后作肝功能﹑HBV-二对半﹑HBV-DNA的测定.结果:治疗12 wk时,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HBV-DNA阴转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52 wk时,治疗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79.4%、74.0%,而对照组为 46.9%和 7.1%(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李文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黄蜀葵总黄酮对大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黄蜀葵总黄酮(TFA)对大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TFA组和EGB阳性对照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脑血管通透性和病理学改变.结果:50,100 mg*kg-1 TFA和100 mg*kg-1 EGB,可明显抑制脑水肿的发生,与NS组相比,可明显改善脑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论:TFA对不完全性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杉;范丽;董六一;岑德意;江勤;方明;陈志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清热宁与小儿速效感冒灵联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目的:探讨小儿清热宁联合小儿速效感冒灵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6例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泰诺酚麻美敏组.联合治疗组105例用小儿清热宁配合小儿速效感冒灵口服,泰诺酚麻美敏组101例用泰诺酚麻美敏口服溶液,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 d.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94.3%)较泰诺酚麻美敏组(78.3%)明显.3 d内热退稳定并不回升,联合治疗组(97.1%)明显优于泰诺酚麻美敏组(63.3%)(P<0.01).结论:小儿清热宁联合小儿速效感冒灵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经济实惠,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胡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吗啡抑制人外周血TNF-α和IL-6的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吗啡对人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免疫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全血收集在试管内,分装在EP管中,每管取100 μl全血.实验分为吗啡200 mg*L-1组(A1组)、吗啡2 mg*L-1组(A2组)、吗啡200 mg*L-1+脂多糖(LPS)(B1组)、吗啡2 mg*L-1组+LPS(B2组)、对照组(C1组)和LPS组(C2组)共6组(n=7).各组加入上述试剂,用PBS补齐体积后,在37℃下孵育6 h.用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结果:单独药物组(A1和A2组)TNF-α的浓度分别为240和251 ng*L-1,与空白对照组(C1组,TNF-α的浓度为279 ng*L-1)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IL-6的浓度分别为444、490和561 ng*L-1,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组(B1和B2组)和LPS组(C2组)分别为490、534和1226 ng*L-1 (TNF-α); 1177、1310和1563 ng*L-1 (IL-6).B1和B2组明显低于C2组(P<0.01或P<0.05),且B1组低于B2组.结论:吗啡对静息状态下TNF-α的表达无影响,但可抑制LPS诱导的TNF-α表达,且高剂量的吗啡对LPS诱导的TNF-α的抑制作用大于低剂量吗啡的作用.

    作者:饶艳;王焱林;段军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检测丹参注射液静脉用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大鼠iv丹参注射液,以丹参酸甲为检测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不同时间血浆药物浓度.计算丹参酸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iv丹参注射液(相当于丹参酸甲40 mg*kg-1),药动学参数:T1/2α 0.29±0.23 h, T1/2β 1.75±0.99 h, Vd 0.83±0.70 L*kg-1, Cl 0.33±0.16 L*h-1*kg-1, AUC(0-inf) 148±66 mg*h-1*L-1.结论:大鼠iv丹参注射液,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

    作者:王娟;马张庆;宋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氟西汀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目的:评估氟西汀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反应.方法:10例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的OSAHS患者,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后,开始应用氟西汀(每日20 mg口服)治疗,4 wk后重复检查PSG及ESS.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氟西汀治疗4 wk后,患者REM睡眠比例平均减少 9.2%,ESS评估平均降低2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0.05);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平均下降 24.8*h-1,平均血氧饱和度和低血氧饱和度分别升高 3.2%、16.6%,氧减饱和指数平均下降 18.2*h-1(P<0.01),平均暂停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AHI下降超过一半,治疗有效率为50%.结论:OSAHS患者短期服用氟西汀可部分改善睡眠质量和缺氧状况,减少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

    作者:李玉柱;刘又宁;郝峰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阿克他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比较阿克他利和甲氨喋呤(MTX)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75例.治疗组(45例)阿克他利100 mg,每天3次;对照组(30例 )用MTX10 mg*wk-1.12 wk为一疗程.结果:阿克他利与MTX均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2 wk总有效率分别为 73.3%和 83.3%.两组疗效在12 wk时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4.4%)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对照组有7例(23.3%)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阿克他利耐受性好于MTX(P<0.05).结论:阿克他利对RA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小.

    作者: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单曙光;钱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3-硝基丙酸预处理诱导沙土鼠脑缺血耐受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目的:探讨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关系.方法: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前脑缺血模型,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海马锥体细胞死亡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对照组海马CA1区已失去正常结构,锥体细胞大部分丧失,存活神经元计数显著低于假手术组.3-NPA预处理组存活神经元减少,但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海马CA1区仅见少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染色较弱,突起不明显.对照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增多,多为弱阳性.3-NPA预处理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染色较深,突起增粗.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机能的改变可能与3-硝基丙酸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有关.

    作者:朱红灿;孙圣刚;李红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姜黄素对心脏压力过负荷大鼠主动脉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心脏压力过负荷大鼠主动脉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部分结扎致大鼠心脏压力负荷增高,姜黄素灌胃3 wk后测定大鼠单位长度主动脉湿重/体重比值;Woessner法测主动脉胶原含量,酶谱半定量测定法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活性.结果:模型组主动脉湿重/体重比值增加、组织胶原含量增高、主动脉MMP2活性下降.姜黄素灌胃3 wk后降低主动脉湿重/体重比值,主动脉胶原含量降低,MMP2活性改变不明显.结论:姜黄素可逆转心脏压力过负荷大鼠主动脉的肥厚,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胶原合成有关.

    作者:叶敏利;李庆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与黄芪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和黄芪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6例)给予氧疗、改善通气、控制感染、祛痰、平喘等常规治疗.丹参黄芪组(5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黄芪.结果:经过治疗,丹参黄芪组显效率为 57.6%,总有效率为 98.3%;常规治疗组则显效率为 33.9%,总有效率为 89.3%(P<0.05).结论:复方丹参和黄芪联合治疗可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血液微循环障碍,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

    作者:刘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异丙酚对PC12细胞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PC12细胞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其全麻作用机理.方法: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以脂质体作为生物膜模型,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离体动态地检测30 min内异丙酚对PC12细胞各向异性r、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η及脂质体微粘度η的影响,分析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各浓度的异丙酚均可引起PC12细胞膜的各向异性r、荧光偏振度P和微粘度η的显著性降低, 尤其在前5 min内r、P、η值下降迅速,5 min后各指标下降的趋势渐渐平缓.与PC12细胞相类似,除了1 mg*L-1组外,10、100 mg*L-1的异丙酚均显著降低脂质体微粘度η值.结论:异丙酚能显著增加PC12细胞和脂质体的膜流动性,提示其全麻作用原理可能是通过改变神经细胞膜的功能或结构产生.

    作者:张晋蓉;林财珠;杨锡馨;吕凯荣;盛国庆;戴体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尼莫地平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生长的影响及探讨其相应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剂量尼莫地平对HCT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经尼莫地平作用的HCT细胞是否发生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亚二倍体峰;DNA凝胶电泳检测HCT细胞DNA的梯度条带;瑞士-姬姆萨染色观察HCT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在尼莫地平作用下HCT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及分布状态的变化.结果:MTT法示尼莫地平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HCT的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尼莫地平作用后,HCT细胞亚二倍体峰面积增大,且凋亡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尼莫地平组可见典型的DNA的梯度条带;细胞形态呈现细胞的胞膜泡化,胞质浓缩,染色质断裂等变化.Fluo-3荧光标记显示尼莫地平作用于HCT细胞后,细胞内Ca2+浓度[Ca2+]i升高,PI荧光标记的细胞核型发生变化.结论:尼莫地平作为钙拮抗剂对结肠癌HCT细胞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胞凋亡作用的.

    作者:曹琦珍;谭焕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氯氮平在体内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 1A2-2964位点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代谢和细胞色素P450 1A2 -2964位点多态性关系,指导临床对不同患者合理使用氯氮平.方法:采用固定剂量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分析基因型.结果: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之间比较,吸烟组血浆氯氮平浓度低,去甲氯氮平/氯氮平比值高(P<0.05,P<0.01).P450 1A2-2964位点等位基因G的频率为 0.75,A的频率为 0.25.在非吸烟患者中,去甲氯氮平/氯氮平在w/w基因型与非w/w基因型(w/m+m/m)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患者中,w/w基因型去甲氯氮平/氯氮平要高于非w/w基因型(P<0.05).在吸烟患者和非吸烟患者中w/w基因型之间比较,吸烟患者的去甲氯氮平/氯氮平明显高于非吸烟患者(P<0.01);而非w/w基因型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能诱导P450 1A2的活性.P450 1A2-2964位点等位基因均为G(w/w)时诱导能力强;发生G→A突变时,诱导能力降低.分析患者P450 1A2 G -2964A的多态性,对合理使用氯氮平有意义.

    作者:滕建荣;张顺泉;陈岳明;张红河;杨仲国;赵芷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临床个体化用药的研究现状和评价

    本文概述了临床个体化用药的研究现状,如标准体重给药法、治疗药物监测给药法及目前的药物基因组学基因检测法,并对各种理论及方法进行了评价,为临床药物治疗学提供参考.

    作者:和喜梅;刘学武;李逊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有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了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凋亡异常和影响其凋亡的因素如凋亡基因和细胞因子等,并简要阐述了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的信号转导途径.了解此方面内容的研究进展必将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

    作者:刘继红;李卫东;林志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谷氨酸转运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谷氨酸是哺乳动物脑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主要灭活方式是依赖谷氨酸转运体的摄取进入细胞.当谷氨酸转运体失表达、停止转运或反向释放谷氨酸时,引起突触间隙或胞外谷氨酸大量蓄积从而导致神经毒性反应.研究表明,谷氨酸转运体的摄取功能障碍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 PD)等许多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这一发现对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病因学和治疗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彦玲;胡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临床试验中对照选择的国际伦理要求

    在人体生物医学研究中,对照组的受试者应得到公认有效的干预.然而,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使用安慰剂、不治疗或其他替代的方法作对照在伦理上是可接受的.本文从伦理学角度对这些特定的情况做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小化风险的方法.

    作者:卜擎燕;熊宁宁;吴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药临床等效性分析方法及其评价

    临床等效性检验是临床试验中评价新药疗效的一种方法,用于比较两药的疗效是否相当.它弥补了生物等效性评价的不足之处,目前已被推广使用.本文论述了临床等效性评价中等效界值确定方法、临床终点的选取、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等一些关键性问题,并分析了其研究现状.这对于临床等效性评价方法的正确应用与发展有现实意义.

    作者:闫宇翔;王洪源;王仁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基于EXCEL软件的二室模型静脉推注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多剂量二室模型静脉推注给药的给药方案设计方法.方法:在获得中央室血药浓度和有关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后,采用EXCEL软件中单元格引用和函数引用的方法实现与给药方案有关的各种数值的计算.结果:输入参数α、β、K12、V1,以及给药间隔Ts、低有效浓度(MEC)或小中毒浓度(MTC)后,电子表格显示大给药剂量Dmax(或低有效剂量Dmin);输入选定的维持量、给药周期n后,电子表格显示第n周期(或稳态)任一次给药后的峰谷浓度、瞬时血药浓度、达坪分数、负荷剂量及有效血药浓度累积时间(Tec).结论:方法设计简单,使用直观、简便,既能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的剂量,又能对某一用药方案作出评价.

    作者:苏银法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