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55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骨桥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32例淋巴结转移癌,28例无淋巴结转移癌)和13例正常肠黏膜中的OPN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80.0%(48/60)结直肠癌中、84.3%(27/32)淋巴结转移癌中和75.0%(21/28)无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mRNA在81.7%(49/60)结直肠癌、90.6%(29/32)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及其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正常黏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骨桥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任传利;桂淑玉;卜丽佳;张孝林;吴强;李永怀;朱华庆;周青;汪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体软骨细胞立体培养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立体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的效果.方法 24只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标记,首先在股骨下端建立动物软骨φ3.5 mm缺损模型,获取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3代后获取足够细胞数量,制成1×108/ml细胞悬液,植入细胞载体Ⅰ型胶原海绵培养,两周后移植到自体φ3.5 mm的软骨缺损面上,分别1、2、3个月处死观察.结果软骨细胞与细胞载体Ⅰ型胶原海绵有良好组织相溶性,两者培养形成自体组织工程软骨能完成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第1个月修复组织初步具备纤维软骨特征,第2个月初步具备透明软骨特征,第3个月修复组织具备透明软骨的生物学特性.结论细胞载体Ⅰ型胶原海绵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的组织工程软骨,能完成关节软骨的修复,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

    作者:秦骥;蔡道章;欧肇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2~12.5 d SD大鼠胚胎的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神经干细胞模型.用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细胞对数增长期加入不同浓度的AlCl3(400、200、100 μmol/L),接触24 h后,用DMEM(含1% B27)培养基培养7 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各组MAP2阳性细胞率.用生物图像处理系统(包括Nikon E800u显微镜,Spot2冷彩色数码摄像系统,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神经元树突分枝的数量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 μmol/L AlCl3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率(%)、神经元树突分枝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没有明显差异(P=0.082,P=0.117,P=0.086),但200 μmol/L和400 μmol/L Al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AlCl3不仅能够抑制大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还减少了神经元分枝和延缓了其成熟.这可能在铝导致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琼;王取南;李嘉嘉;王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颅颈交界区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 15例(30侧)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差异,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上、下枕下三角是保护椎动脉第三段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确认颈静脉孔后外侧缘的标志、二腹肌后腹是保护面神经的标志.枕髁后1/3~1/2的磨除可获得对枕骨大孔腹侧和腹外侧的满意显露.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对于增加枕骨大孔上方病变的显露非常重要.结论颅颈交界区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掌握该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和解剖学标志,可增加该区手术的安全性.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可增加手术视野.

    作者:付爱军;朱军;李建珉;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丹参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清IL-6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烫伤早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丹参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30%Ⅲ度烫伤模型,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平衡液复苏组(B组,40只 )和丹参治疗组(C组,40只).B 、C 两组烫伤后立即按Parkland公式腹腔注射平衡液120 ml/kg ,C组在同样治疗的基础上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3 ml/kg,B 、C 两组分别于伤后3、6、12、24、48 h检测血清IL-6的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复苏组血清IL-6的含量在伤后3h即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后12 h达高峰,伤后48 h仍高于保持在较高水平.②丹参治疗组在各相应时相点与对应的复苏组比较,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复苏组,伤后3h起显著低于复苏组.结论严重烫伤早期血清IL-6即明显升高;丹参注射液可通过降低血清IL-6 而行使其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

    作者:刘玉玲;陈侠英;陈旭林;孙业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豚鼠离体腹腔神经节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目的应用计算机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系统地研究豚鼠离体腹腔神经节细胞电生理特性.方法离体神经节灌流,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结果豚鼠CG细胞静息电位(RP)为(-62.26±11.27) mV (n=110),膜电阻(Rm)为(79.17±27.16) MΩ,膜电导(G) 为(14.40±5.60) nS (n=63),膜电容(Cm)为(231.53±105.24) pF,膜时间常数(τ) 为(2.01±1.07) ms (n=36);直接胞内刺激引起的锋电位幅度(APA)和时程(APD)分别为(63.41±12.18) mV和(2.12±0.46) ms,锋电位后超极化电位幅度(AHPA) 和时程(AHPD)分别为(16.37±3.72) mV和(16.1±5.24) ms (n=75);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幅度和时程分别为(13.26±6.74) mV和(45.20±10.6) ms (n=34),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APA 和APD分别为(69.71±15.38) mV和(2.13±0.55) ms (n=54),AHPA和 AHPD分别为(8.58±2.77) mV和(12.8±0.85) ms (n=48).结论计算机信号采集和处理技术在细胞电生理研究方面的应用,为全面地分析细胞生物电的变化及其形成机制,亦为深入研究递质、调质以及某些药物对细胞生物电的影响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

    作者:胡金兰;马嵘;宋洁;李忠稳;周华;黄九龙;柯道平;祝延;孔德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窥镜辅助胼胝体前纵裂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内窥镜辅助胼胝体前纵裂锁孔入路到达鞍区的显微解剖学,探讨其入路特点及为临床提供形态学数据.方法分别在11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及4例新鲜成人尸头上,行前缘距眉间3 cm,大小为3×2.5 cm骨窗,交替使用显微镜和内窥镜模拟胼胝体前纵裂锁孔入路手术操作,进行解剖研究;并同眶上、翼点锁孔入路及以往大骨瓣开颅进行比较.结果此锁孔入路可以近似垂直地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视交叉、终板等鞍区重要结构,暴露充分,操作简便,通过内窥镜又可弥补手术显微镜的盲区.结论经胼胝体前纵裂锁孔入路可适用于纵裂内、三脑室前壁、中线处鞍内、特别是鞍上、甚至部分鞍后区域病变的切除.

    作者:王斌;李长元;冯春国;万经海;韩卉;杨永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Tec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细胞信号的影响

    目的构建人Tec酪氨酸蛋白激酶真核表达载体;研究Tec参与肝细胞再生的可能信号途径.方法经PCR扩增、酶切、连接等基因重组技术将人Tec插入pCDNA3.1(his-myc-Tec)真核表达载体中,并经酶切、PCR、测序鉴定;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用Western方法检测Tec蛋白是否表达.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Tec是否参与HGF刺激信号途径的活化.结果构建的Tec真核表达载体使Hela细胞高表达Tec蛋白;并发现Tec在HGF介导下,对Elk信号分子活化的报告质粒中荧光素酶的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结论构建了Tec真核表达载体,并能使HGF介导的MAPK途径活化,提示Tec可能参与HGF介导肝细胞增殖的信号调控.

    作者:李菲菲;刘雷;郑红;周颖;余科科;程洁;王本忠;汪思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豆异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收缩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收缩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低剂量SI治疗组(L-SI)、中剂量SI治疗组(M-SI)、高剂量SI治疗组(H-SI)、尼尔雌醇治疗组(NT).后5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DM模型.第7周起,NC、DC组予0.5% CMC-Na 10 ml/(kg·d),L-SI、M-SI、H-SI组分别予大豆异黄酮30、60、120 mg/(kg·d),NI组予尼尔雌醇混悬液0.1 mg/kg(2次/周)灌胃,以上以体重计,第12周末采集心室内压并分析.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大鼠左室收缩压、左室发展压、平均压、室内压大上升/下降速率、室内压上升达大速率所需时间和心肌纤维大缩短速度等心功能指标,DC组明显低于NC组(P<0.01); M-SI、H-SI组、NT组均明显高于DC组(P<0.05,P<0.0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DC组肌小节失去正常结构,肌原纤维坏死、溶解;线粒体水肿,嵴消失.中、高剂量SI可明显逆转上述改变.结论中、高剂量SI可提高糖尿病鼠左心室功能,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作者:马善峰;关宿东;汪思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城疫病毒在鸡胚中增殖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NDV)Ⅱ系弱毒株在鸡胚内增殖产生血凝素的佳条件.方法将NDV按一定浓度稀释接种到鸡胚内孵育48~72h,收获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结果选择9~11日龄鸡胚,种子病毒稀释10-2~10-3、接种剂量为0.2~0.3 ml;在36℃培养48~72 h时,其鸡胚尿囊液量多且血凝效价高.弱毒系产生的NDV血凝效价高于强毒系和C30克隆系病毒.鸡胚培养较鸡成纤维细胞培养产生的NDV血凝效价高.结论鸡胚的病毒接种量和孵育温度对NDV的血凝效价的影响很大,在研究NDV的血凝能力时应注意到这些问题.

    作者:李京培;毕克菊;苏世云;胡勇;方海红;王明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与酶学变化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研究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酶组织化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动物模型,应用摄像拍照、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以及透视电镜观察法,分别于术后2、4、6、8、10、16、20周动态研究双侧甲杓肌结构、酶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去神经后,随病程的延长,患侧甲杓肌肌肉外形萎缩,肌纤维呈纤溶性改变,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健侧甲杓肌肌肉外形代偿性肥大,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透视电镜下见随时间延长,患侧甲杓肌肌纤维变性、断裂、溶解;而健侧肌纤维变粗.结论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患侧甲杓肌功能下降,而健侧功能代偿.

    作者:何双八;孙敬武;孙东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川芎嗪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影响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 45 例.其中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30 例;肺动脉压正常 15 例.分为川芎嗪治疗组 (A组,n=15)及对照组 (B 组,n=15).肺动脉压正常者为空白对照组(C组,n=15 ).围术期不同时点测定血浆中ET-1、NO、cAMP、cGMP 含量,治疗组于用药前及术中测定肺动脉压.结果① A组及B组各时点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C组,NO、cAMP、cGMP含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 A组术前1 d及术后72 h血浆ET-1含量分别低于用药前及术后24 h,NO、cAMP、cGMP含量分别高于用药前及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 A组及B组比较:用药前及术后24 h血浆中各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A组术后72 h 血浆ET-1的含量明显下降,cGMP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NO及cA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芎嗪降低血浆中ET-1的含量,增加NO、cAMP及cGMP的含量,提示川芎嗪可降低肺动脉张力及肺动脉压力,减少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张飞;周汝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血肿冲洗液冲洗,对69例患者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再出血率11.76%、致残率18.38%、病死率8.9%、有效率91.2%.对照组再出血率11.42%、致残率36.43%、病死率22.7%、有效率48.6%.两组比较致残率、病死率、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再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病死率低、致残率低、预后好.

    作者:吴君仓;汪凯;余本富;童立鹤;李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的一期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一期外科治疗及预防术中灌注肺的方法.方法 26例患者,5例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外分离双重结扎PDA,5例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16例深低温体外循环辅助心脏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1例出现围手术期肺灌注,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4年,恢复良好,无晚期死亡.结论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或阻断主动脉前结扎或缝闭PDA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

    作者:葛建军;周汝元;葛圣林;林敏;高晴云;张士兵;张飞;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脏起搏患者血浆利钠肽水平与生理活动量的关系

    目的了解心脏起搏术后患者生理活动量与血浆心房利钠肽(ANP)、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及不同等级生理活动量之间血浆ANP、BNP水平的差异.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起搏患者的血浆ANP、BNP浓度,其中DDD17例,VVI39例,VVIR2例,VDD4例,根据特定活动量等级问卷调查来判断起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选择Ⅰ级、Ⅱ级及Ⅲ级入组进行研究.结果起搏患者生理活动量与血浆ANP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r=0.39,P<0.01),生理活动量与血浆BNP水平相关性更显著(r=0.63,P<0.01).血浆ANP水平在生理活动量Ⅲ级>Ⅱ级(P<0.05),>Ⅰ级(P<0.01),血浆BNP水平在生理活动量Ⅲ级>Ⅱ级(P<0.001),>Ⅰ级(P<0.00 1).结论起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与血浆ANP、BNP水平显著相关,可以用血浆ANP、BNP水平大致判断起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间接判断患者的心功能.且以血浆BNP水平衡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较血浆ANP水平更敏感.

    作者:王邦宁;张凤祥;陈大年;骆志刚;黄其植;徐岩;刘荣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内异症30份在位内膜、34份异位病灶中VEGF的表达.以17例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比较VEGF表达有无差别.结果无论在位与异位内膜,VEGF蛋白主要存在于腺上皮细胞胞浆中,可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检测到,同时也分散存在于周围间质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在位内膜分泌期VEGF表达显著增高(P<0.05),异位内膜VEGF表达显著增高(P<0.01).腹膜内异症与腺肌样结节之间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分泌期VEGF的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组织发生有关;异位内膜VEGF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病有关.

    作者:周白;曹云霞;沙玉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成人法洛四联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成人法洛四联症(TOF)的临床特点,对比成人与儿童患者手术方法的差异.方法分析15例成人与49例儿童TO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体外循环和手术方法的差异.结果成人组术前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心肌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手术时间成人组显著长于儿童组(P<0.05),两组间跨环补片率无明显差异(P>0.05),自动复跳率成人组显著低于儿童组(P<0.05), 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意成人与儿童TOF手术方法的差异, 成人TOF矫治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作者:林敏;周汝元;葛圣林;石开虎;葛建军;张士兵;张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国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Meta分析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内含子16插入(Ⅰ)/缺失(D)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统计量,应用REVMAN 4.2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相关文献未发现显著发表偏倚.研究共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729例,糖尿病对照组903例,数据合并结果DD/(ID+Ⅱ)OR值为1.80,95%可信区间(CI)为1.29~2.50.Ⅱ/(ID+DD)OR值为0.67,95% CI为0.54~0.84.结论汉族人群ACE I/D多态性与DR有关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D基因型增多,Ⅱ基因型减少.

    作者:钟兴;许娴;王长江;王佑民;黄大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室性早搏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室性早搏(PVC)的高危因素,以期更合理地处理早搏患儿.方法对收治的256例住院或门诊患儿进行观察,通过临床和普通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心功能检测的对比观察.结果单纯性PVC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单纯性PVC与病理性PVC在发作频率、昼夜节律改变、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及PVC形态分析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婴幼儿时期PVC多为病理性,且频发、昼夜节律改变不明显、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以及多形性、多源性、联律形成被认为是PVC的高危因素.

    作者:都鹏飞;项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肺通气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目的比较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A组:吸入100%氧气,B组:吸入氧浓度(FIO2)70%,观察各组双肺通气(TLV)期间,侧卧位开胸 40 min时OLV的动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TLV时A组PaO2较B组明显升高(P<0.01),Qs/Qt也明显升高(P<0.05).单肺通气时,A组PaO2、Qs/Qt较B组明显升高(P<0.01),SVO2、CvO2也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OLV时较TLV相比,PaO2、SV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1),CaO2明显下降(P<0.05),B组PVO2明显下降(P<0.05).结论 OLV期间吸入高浓度氧时,PaO2、SVO2、CvO2和Qs/Qt较吸入低浓度氧时明显升高,适当降低FIO2,可以减少Qs/Qt,降低肺内分流.

    作者:陈士寿;方能新;李磊;陈燃;曾一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调查及心理分析

    目的调查PCOS患者临床特征,以期从心理学角度对PCOS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按女性PCOS诊断标准确立PCOS患者73个,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专人详细调查患者及其发病原因.结果 PCOS组月经初潮正常的22人,自述有明显学习、工作压力等诱因的20人,占初潮正常患者的90.1%;月经初潮紊乱的51人,自述有明确家庭压抑等诱因的29人,占月经初潮紊乱的56.9%.结论 PCOS的发病多有诱因,结合其临床特征分析PCOS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

    作者:王玉蓉;曹云霞;丛林;魏兆莲;周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LA-DRB1基因与螨性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HLA-DRB1位点基因与螨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0例螨性哮喘患者、30例非螨性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作吸入尘螨激发试验,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分析螨性哮喘发作期HLA-DRB1*07、*04和*14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螨性哮喘患者组DRB1*07等位基因频率(23.33%)较非螨性哮喘患者组(6.66%)和正常对照组(3.33%)均显著增高(χ2=7.94,P<0.01;χ2=12.27,P<0.01);DRB1*04和 DRB1*14等位基因频率在螨性哮喘患者组(分别为6.66%、5.00%)较正常对照组(23.33%、23.33%)明显降低(χ2=7.94,P<0.01;χ2=9.93,P<0.01).结论 HLA-DRB1*07是螨性哮喘的遗传等位易感基因,DRB1*04和*14基因可能在螨性哮喘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朝品;杨庆贵;陶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冻融卵母细胞赠送的初步研究

    目的为要求接受赠卵的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人卵母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供卵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自愿捐献的多余的成熟卵母细胞29个,慢冻快融后采用受者丈夫精子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观察受精、卵裂及发育过程,选择形态好的胚胎移植.结果 29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22个(存活率75.86%),17个正常受精(受精率77.27%),形成胚胎12枚(胚胎形成率70.59%),移植9个胚胎.4例接受赠卵者中1例获临床妊娠.结论慢速冷冻快速融冻人卵母细胞是一种可行的卵母细胞的冻融方法.并获得赠卵临床妊娠成功.

    作者:曹云霞;许孝凤;章志国;丛林;赵济华;魏兆莲;周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7例和正常对照46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空腹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水平,同时测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脂联素水平减低,脂联素水平在糖尿病超重组低于糖尿病正常体重组和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水平与BMI呈负相关,与ISI正相关.结论脂联素做为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血清水平降低,且与肥胖相关,因此提示脂联素水平增加对于肥胖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胡红琳;王佑民;王长江;周剑;代芳;佘其美;时照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检查分析

    目的研究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采用前列腺液普通细菌培养和STD系列检查.结果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感染菌,同时也有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结论淋病治疗前脓性分泌物全面的病原体分析,合理并正规地使用抗生素,对提高治愈率、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无疑是治愈淋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林国书;杨森;张安平;王红艳;张学军;徐远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寻找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对照组40人,排除有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血管血栓疾病者.采用碘化钾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基因型.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中β纤维蛋白原-455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β纤维蛋白原-455A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

    作者:王爱玲;余元勋;徐岩;陈森;程景林;吴继雄;张莉;刘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定量分析

    近年来随着自由基研究的深入,发现自由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由基的致癌作用已被肯定[1].自由基作用于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其产物脂质过氧化物(LPO)经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作用[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在细胞防护及肿瘤防治中起积极作用.由于目前直接检测氧自由基要求的条件难以达到,因此,实际应用中常用LPO和SOD代表体内的自由基水平,本研究通过检测口腔癌患者血清LPO含量和红细胞SOD活力,探讨氧自由基及其清除剂与口腔癌的关系.

    作者:王元银;李颂;程继光;蒋猛;杨晨;范蓬;阮敏;朱传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20例内镜甲状腺手术,探讨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经胸骨前径路,利用内镜外科手术可长距离操作的特点,在颈前区建立手术操作空间,利用超声刀止血切割,实施内镜甲状腺手术.结果 16例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行甲状腺囊肿切除术, 1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例行病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中转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2~20个月,无特殊不适.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既有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又能使手术瘢痕不外露,达到佳美容的效应,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汪宏;涂从银;吴立胜;邹兵兵;刘玉海;翟荣幸;朱丹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硬腭黏骨膜瓣修复软腭部分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硬腭黏骨膜瓣修复软腭部分组织缺损的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带蒂硬腭黏骨膜瓣一期修复软腭组织缺损22例及其优缺点.结果随访3~6个月,本组转移瓣除1例外均完全成活,软腭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供区创面Ⅰ期愈合.结论该瓣可用于软腭部分缺损的修复,且为效果可靠、方法简便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潘涛;张令达;颜雨春;后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2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0 ml/kg).动态观察血清TG、TC、ALT、AST、MDA、SOD、FFA和肝脏TG、TC、MDA、SOD、FFA的变化,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2周后,随机处死模型组中的10只,与正常组相比,发现血清TG、TC、ALT和肝脏MDA均明显升高,而肝脏SOD则明显降低,病理显示有2只轻度脂肪变性,尚无炎症病灶出现.第3周处死剩余动物,发现肝指数、血清脂质、ALT、AST、MDA、FFA和肝脏TG、MDA、FFA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而SOD则明显降低;光镜下所见模型组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炎症病灶.结论通过3周脂肪乳剂的喂养,形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作者:倪鸿昌;李俊;金涌;臧洪梅;张骏艳;黄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和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和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对104株临床分离的肠杆菌属细菌进行高产AmpC酶检测,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为标准,与后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经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104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高产AmpC酶有15株,其中阴沟肠杆菌11株,产气肠杆菌3株,河生肠杆菌1株,总检出率为14.4%.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的符合率为91.3%,灵敏度为86.7%,特异性为92.1%.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的符合率95.1%,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95.5%.结论纸片耐药表型推断法和双纸片邻氯西林增效试验与三维试验相比有较高的符合率,且操作简便,适合在临床实验室检测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中应用.

    作者:周强;王中新;徐元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初步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5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微腺瘤6例,大腺瘤39例;其中PRL腺瘤10例,GH腺瘤5例,混合性(PRL+GH或PRL+ACTH)腺瘤27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结果 2例因蝶窦发育及鞍底解剖形态异常行术中形臂定位,其余病例显露满意;术后一过性尿崩10例,经治疗一周左右恢复.无死亡、脑出血、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 d,全组病例术中未输血;长病例跟踪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操作快捷﹑鼻腔结构损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张义泉;李志范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