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影响

胡琼;王取南;李嘉嘉;王岩

关键词:铝/毒性, 大鼠, 干细胞/细胞学, 神经元/细胞学,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2~12.5 d SD大鼠胚胎的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神经干细胞模型.用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细胞对数增长期加入不同浓度的AlCl3(400、200、100 μmol/L),接触24 h后,用DMEM(含1% B27)培养基培养7 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各组MAP2阳性细胞率.用生物图像处理系统(包括Nikon E800u显微镜,Spot2冷彩色数码摄像系统,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神经元树突分枝的数量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 μmol/L AlCl3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率(%)、神经元树突分枝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没有明显差异(P=0.082,P=0.117,P=0.086),但200 μmol/L和400 μmol/L Al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AlCl3不仅能够抑制大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还减少了神经元分枝和延缓了其成熟.这可能在铝导致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软骨细胞立体培养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立体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的效果.方法 24只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标记,首先在股骨下端建立动物软骨φ3.5 mm缺损模型,获取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3代后获取足够细胞数量,制成1×108/ml细胞悬液,植入细胞载体Ⅰ型胶原海绵培养,两周后移植到自体φ3.5 mm的软骨缺损面上,分别1、2、3个月处死观察.结果软骨细胞与细胞载体Ⅰ型胶原海绵有良好组织相溶性,两者培养形成自体组织工程软骨能完成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第1个月修复组织初步具备纤维软骨特征,第2个月初步具备透明软骨特征,第3个月修复组织具备透明软骨的生物学特性.结论细胞载体Ⅰ型胶原海绵与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的组织工程软骨,能完成关节软骨的修复,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

    作者:秦骥;蔡道章;欧肇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骨桥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32例淋巴结转移癌,28例无淋巴结转移癌)和13例正常肠黏膜中的OPN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80.0%(48/60)结直肠癌中、84.3%(27/32)淋巴结转移癌中和75.0%(21/28)无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mRNA在81.7%(49/60)结直肠癌、90.6%(29/32)淋巴结转移癌中表达,正常黏膜不表达;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同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及其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正常黏膜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骨桥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转移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任传利;桂淑玉;卜丽佳;张孝林;吴强;李永怀;朱华庆;周青;汪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铝对大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孕12~12.5 d SD大鼠胚胎的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神经干细胞模型.用Nes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在细胞对数增长期加入不同浓度的AlCl3(400、200、100 μmol/L),接触24 h后,用DMEM(含1% B27)培养基培养7 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各组MAP2阳性细胞率.用生物图像处理系统(包括Nikon E800u显微镜,Spot2冷彩色数码摄像系统,MetaMorph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神经元树突分枝的数量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 μmol/L AlCl3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MAP2阳性细胞率(%)、神经元树突分枝和MAP2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没有明显差异(P=0.082,P=0.117,P=0.086),但200 μmol/L和400 μmol/L Al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AlCl3不仅能够抑制大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还减少了神经元分枝和延缓了其成熟.这可能在铝导致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琼;王取南;李嘉嘉;王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科治疗成人法洛四联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成人法洛四联症(TOF)的临床特点,对比成人与儿童患者手术方法的差异.方法分析15例成人与49例儿童TO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体外循环和手术方法的差异.结果成人组术前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儿童组(P<0.05),心肌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手术时间成人组显著长于儿童组(P<0.05),两组间跨环补片率无明显差异(P>0.05),自动复跳率成人组显著低于儿童组(P<0.05), 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意成人与儿童TOF手术方法的差异, 成人TOF矫治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作者:林敏;周汝元;葛圣林;石开虎;葛建军;张士兵;张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20例内镜甲状腺手术,探讨内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经胸骨前径路,利用内镜外科手术可长距离操作的特点,在颈前区建立手术操作空间,利用超声刀止血切割,实施内镜甲状腺手术.结果 16例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行甲状腺囊肿切除术, 1例行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例行病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中转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2~20个月,无特殊不适.结论内镜甲状腺手术既有开放手术治疗的效果,又能使手术瘢痕不外露,达到佳美容的效应,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汪宏;涂从银;吴立胜;邹兵兵;刘玉海;翟荣幸;朱丹木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冻融卵母细胞赠送的初步研究

    目的为要求接受赠卵的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人卵母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供卵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自愿捐献的多余的成熟卵母细胞29个,慢冻快融后采用受者丈夫精子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观察受精、卵裂及发育过程,选择形态好的胚胎移植.结果 29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22个(存活率75.86%),17个正常受精(受精率77.27%),形成胚胎12枚(胚胎形成率70.59%),移植9个胚胎.4例接受赠卵者中1例获临床妊娠.结论慢速冷冻快速融冻人卵母细胞是一种可行的卵母细胞的冻融方法.并获得赠卵临床妊娠成功.

    作者:曹云霞;许孝凤;章志国;丛林;赵济华;魏兆莲;周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Tec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细胞信号的影响

    目的构建人Tec酪氨酸蛋白激酶真核表达载体;研究Tec参与肝细胞再生的可能信号途径.方法经PCR扩增、酶切、连接等基因重组技术将人Tec插入pCDNA3.1(his-myc-Tec)真核表达载体中,并经酶切、PCR、测序鉴定;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la细胞,用Western方法检测Tec蛋白是否表达.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Tec是否参与HGF刺激信号途径的活化.结果构建的Tec真核表达载体使Hela细胞高表达Tec蛋白;并发现Tec在HGF介导下,对Elk信号分子活化的报告质粒中荧光素酶的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结论构建了Tec真核表达载体,并能使HGF介导的MAPK途径活化,提示Tec可能参与HGF介导肝细胞增殖的信号调控.

    作者:李菲菲;刘雷;郑红;周颖;余科科;程洁;王本忠;汪思应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肺通气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目的比较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6例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A组:吸入100%氧气,B组:吸入氧浓度(FIO2)70%,观察各组双肺通气(TLV)期间,侧卧位开胸 40 min时OLV的动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TLV时A组PaO2较B组明显升高(P<0.01),Qs/Qt也明显升高(P<0.05).单肺通气时,A组PaO2、Qs/Qt较B组明显升高(P<0.01),SVO2、CvO2也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OLV时较TLV相比,PaO2、SV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1),CaO2明显下降(P<0.05),B组PVO2明显下降(P<0.05).结论 OLV期间吸入高浓度氧时,PaO2、SVO2、CvO2和Qs/Qt较吸入低浓度氧时明显升高,适当降低FIO2,可以减少Qs/Qt,降低肺内分流.

    作者:陈士寿;方能新;李磊;陈燃;曾一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检查分析

    目的研究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探讨其发病原因及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采用前列腺液普通细菌培养和STD系列检查.结果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感染菌,同时也有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结论淋病治疗前脓性分泌物全面的病原体分析,合理并正规地使用抗生素,对提高治愈率、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无疑是治愈淋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林国书;杨森;张安平;王红艳;张学军;徐远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脏起搏患者血浆利钠肽水平与生理活动量的关系

    目的了解心脏起搏术后患者生理活动量与血浆心房利钠肽(ANP)、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及不同等级生理活动量之间血浆ANP、BNP水平的差异.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2例起搏患者的血浆ANP、BNP浓度,其中DDD17例,VVI39例,VVIR2例,VDD4例,根据特定活动量等级问卷调查来判断起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选择Ⅰ级、Ⅱ级及Ⅲ级入组进行研究.结果起搏患者生理活动量与血浆ANP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r=0.39,P<0.01),生理活动量与血浆BNP水平相关性更显著(r=0.63,P<0.01).血浆ANP水平在生理活动量Ⅲ级>Ⅱ级(P<0.05),>Ⅰ级(P<0.01),血浆BNP水平在生理活动量Ⅲ级>Ⅱ级(P<0.001),>Ⅰ级(P<0.00 1).结论起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与血浆ANP、BNP水平显著相关,可以用血浆ANP、BNP水平大致判断起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间接判断患者的心功能.且以血浆BNP水平衡量患者的生理活动量较血浆ANP水平更敏感.

    作者:王邦宁;张凤祥;陈大年;骆志刚;黄其植;徐岩;刘荣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颅颈交界区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区各结构毗邻关系,为临床安全处理颅颈交界区病损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 15例(30侧)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湿性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枕下段椎动脉测量左右两侧直径有显著差异,以左侧大于右侧为主.上、下枕下三角是保护椎动脉第三段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确认颈静脉孔后外侧缘的标志、二腹肌后腹是保护面神经的标志.枕髁后1/3~1/2的磨除可获得对枕骨大孔腹侧和腹外侧的满意显露.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对于增加枕骨大孔上方病变的显露非常重要.结论颅颈交界区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掌握该区的显微解剖特点和解剖学标志,可增加该区手术的安全性.枕髁和颈静脉结节的磨除可增加手术视野.

    作者:付爱军;朱军;李建珉;程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HLA-DRB1基因与螨性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HLA-DRB1位点基因与螨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0例螨性哮喘患者、30例非螨性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作吸入尘螨激发试验,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分析螨性哮喘发作期HLA-DRB1*07、*04和*14等位基因在三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螨性哮喘患者组DRB1*07等位基因频率(23.33%)较非螨性哮喘患者组(6.66%)和正常对照组(3.33%)均显著增高(χ2=7.94,P<0.01;χ2=12.27,P<0.01);DRB1*04和 DRB1*14等位基因频率在螨性哮喘患者组(分别为6.66%、5.00%)较正常对照组(23.33%、23.33%)明显降低(χ2=7.94,P<0.01;χ2=9.93,P<0.01).结论 HLA-DRB1*07是螨性哮喘的遗传等位易感基因,DRB1*04和*14基因可能在螨性哮喘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朝品;杨庆贵;陶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调查及心理分析

    目的调查PCOS患者临床特征,以期从心理学角度对PCOS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按女性PCOS诊断标准确立PCOS患者73个,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专人详细调查患者及其发病原因.结果 PCOS组月经初潮正常的22人,自述有明显学习、工作压力等诱因的20人,占初潮正常患者的90.1%;月经初潮紊乱的51人,自述有明确家庭压抑等诱因的29人,占月经初潮紊乱的56.9%.结论 PCOS的发病多有诱因,结合其临床特征分析PCOS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

    作者:王玉蓉;曹云霞;丛林;魏兆莲;周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硬腭黏骨膜瓣修复软腭部分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硬腭黏骨膜瓣修复软腭部分组织缺损的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带蒂硬腭黏骨膜瓣一期修复软腭组织缺损22例及其优缺点.结果随访3~6个月,本组转移瓣除1例外均完全成活,软腭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供区创面Ⅰ期愈合.结论该瓣可用于软腭部分缺损的修复,且为效果可靠、方法简便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潘涛;张令达;颜雨春;后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国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Meta分析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内含子16插入(Ⅰ)/缺失(D)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统计量,应用REVMAN 4.2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结果相关文献未发现显著发表偏倚.研究共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729例,糖尿病对照组903例,数据合并结果DD/(ID+Ⅱ)OR值为1.80,95%可信区间(CI)为1.29~2.50.Ⅱ/(ID+DD)OR值为0.67,95% CI为0.54~0.84.结论汉族人群ACE I/D多态性与DR有关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D基因型增多,Ⅱ基因型减少.

    作者:钟兴;许娴;王长江;王佑民;黄大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鼠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20).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喂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灌胃(10 ml/kg).动态观察血清TG、TC、ALT、AST、MDA、SOD、FFA和肝脏TG、TC、MDA、SOD、FFA的变化,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2周后,随机处死模型组中的10只,与正常组相比,发现血清TG、TC、ALT和肝脏MDA均明显升高,而肝脏SOD则明显降低,病理显示有2只轻度脂肪变性,尚无炎症病灶出现.第3周处死剩余动物,发现肝指数、血清脂质、ALT、AST、MDA、FFA和肝脏TG、MDA、FFA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而SOD则明显降低;光镜下所见模型组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炎症病灶.结论通过3周脂肪乳剂的喂养,形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作者:倪鸿昌;李俊;金涌;臧洪梅;张骏艳;黄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定量分析

    近年来随着自由基研究的深入,发现自由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由基的致癌作用已被肯定[1].自由基作用于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其产物脂质过氧化物(LPO)经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作用[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在细胞防护及肿瘤防治中起积极作用.由于目前直接检测氧自由基要求的条件难以达到,因此,实际应用中常用LPO和SOD代表体内的自由基水平,本研究通过检测口腔癌患者血清LPO含量和红细胞SOD活力,探讨氧自由基及其清除剂与口腔癌的关系.

    作者:王元银;李颂;程继光;蒋猛;杨晨;范蓬;阮敏;朱传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室性早搏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室性早搏(PVC)的高危因素,以期更合理地处理早搏患儿.方法对收治的256例住院或门诊患儿进行观察,通过临床和普通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心功能检测的对比观察.结果单纯性PVC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且单纯性PVC与病理性PVC在发作频率、昼夜节律改变、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及PVC形态分析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婴幼儿时期PVC多为病理性,且频发、昼夜节律改变不明显、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以及多形性、多源性、联律形成被认为是PVC的高危因素.

    作者:都鹏飞;项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与酶学变化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研究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甲杓肌结构、酶组织化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建立单侧喉返神经麻痹动物模型,应用摄像拍照、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以及透视电镜观察法,分别于术后2、4、6、8、10、16、20周动态研究双侧甲杓肌结构、酶学以及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去神经后,随病程的延长,患侧甲杓肌肌肉外形萎缩,肌纤维呈纤溶性改变,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健侧甲杓肌肌肉外形代偿性肥大,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透视电镜下见随时间延长,患侧甲杓肌肌纤维变性、断裂、溶解;而健侧肌纤维变粗.结论单侧喉返神经切断后患侧甲杓肌功能下降,而健侧功能代偿.

    作者:何双八;孙敬武;孙东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介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初步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5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微腺瘤6例,大腺瘤39例;其中PRL腺瘤10例,GH腺瘤5例,混合性(PRL+GH或PRL+ACTH)腺瘤27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结果 2例因蝶窦发育及鞍底解剖形态异常行术中形臂定位,其余病例显露满意;术后一过性尿崩10例,经治疗一周左右恢复.无死亡、脑出血、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 d,全组病例术中未输血;长病例跟踪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单鼻孔经蝶窦入路较传统经蝶入路具有操作快捷﹑鼻腔结构损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张义泉;李志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