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HA/CS/PL-LA)骨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初步探讨其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双侧桡骨制备长约15 mm的完全性骨缺损,实验组植入HA/CS/PLLA骨修复材料,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骨缺损部位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取标本,采用大体标本、X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测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结果18只兔子均纳入分析,复合材料植入区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区修复完整;对照组骨仍有缺损未修复。 X线片结果显示: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可见均匀分布的云雾状骨生成影像,随时间的延长,至12周时,植入体已与缺损处断端骨性愈合,皮质骨连续性较好;对照组12周时显示骨缺损区部分修复。组织学结果表明,4周时实验材料内部可见大量骨形成细胞集中,并开始相互连接成片,到12周时,材料内骨小梁成熟,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板状。结论HA/CS/P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
作者:王云;董洲;张彩云;赵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日本血吸虫无机焦磷酸酶(SjIPP),分析SjIPP的蛋白特征。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克隆SjIPP,重组入pET28a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入E. coli BL21,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特异性,进一步分析SjIPP的蛋白特征和同源性。结果克隆和表达出的SjIPP均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被小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jIPP为胞内蛋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B细胞表位丰富,且与人和小鼠的IPP高度同源。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出SjIPP,为进一步利用SjIPP奠定基础。
作者:曹红荣;徐云侠;丁淑琴;钟政荣;罗庆礼;沈继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肺腺癌A549细胞维甲类X受体α(RXRα)、小窝蛋白1(CAV1)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ATRA对 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RXRα、CAV1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ATRA处理A549细胞后对RXRα、CAV1表达的影响。结果ATRA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ATRA处理A549细胞3 d后,RXRα表达降低并有向细胞核集中的现象,CAV1表达量降低且在胞膜分布增加。结论ATRA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影响RXRα和CAV1的表达和分布,下调RXRα和CAV1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并分别使其向核内和胞膜转移,从而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增殖。
作者:王浩;桂淑玉;周青;陈飞虎;汪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逆向电刺激(ADES)大鼠单侧脊神经背根对不同部位的远距离抗炎效应。方法选用大鼠背部皮神经交互兴奋和足底注射2%福尔马林(FM)为2个不同部位的炎症模型。以皮神经交互兴奋后神经纤维的放电频率及机械阈值变化和FM诱发脊髓背角磷酸化cAMP应答原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增高为观测指标。分别观察ADES单侧脊神经背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ADES单侧脊神经背根可以使背部脊神经皮支C类和A啄纤维交互兴奋受到抑制,并抑制对侧足底FM诱发的脊髓p-CREB的表达增高。结论ADES大鼠脊神经背根具有远距离抗炎效应。
作者:王军;陈明亮;马少杰;郭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体外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运用成熟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获得SD大鼠的脊髓NSCs及外周血EPCs,再将二者置于Transwell小室进行体外共培养,以单纯的NSCs培养为对照,于第4天对神经球的数目、直径进行测算,测算后将载有EPCs的Transwell小室上层移去,对下层的NSCs进行诱导分化培养,第7天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抗原表达并计算NSCs分化神经元百分率,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培养的NSCs球数目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平均数目为(10.3±2.2)个,直径也呈现出大于对照组的趋势,平均直径可达(48.0±5.3)μm;共培养的NSCs神经元分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百分率为(32.2±1.9)%。结论EPCs在体外能促进NSCs增殖并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
作者:杜公文;杜怡斌;张辉;尹宗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毛细淋巴管在肾脏的分布及淋巴管超微结构,以明确肾脏转运大分子物质和组织液进入淋巴循环的生理基础。方法Wistar大鼠20只,每只动物取肾组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即Podoplanin和CD34分别标记淋巴管和血管,应用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并拍照,以观察鼠肾起始淋巴管在肾脏分布。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淋巴管超微结构,包括毛细淋巴管的一般特征、内皮细胞的连接、质膜小泡的形态和分布。结果经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光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呈红色、毛细淋巴管呈绿色,区别明显。淋巴管形态不规则,管腔大,壁薄。淋巴管主要位于富含结缔组织区,大鼠肾脏皮质淋巴管明显多于髓质。电镜下见毛细淋巴管的形状极不规则,毛细淋巴管的管壁较薄,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无窗孔,基膜很薄,不连续或缺如,可见细胞内通道样结构,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富含细胞器和质膜小泡。内皮细胞以重叠连接为主,在内皮细胞的连接处可见有黏着装置。毛细淋巴管的内皮细胞中含有极其丰富、大小不等的质膜小泡。质膜小泡多数游离于细胞质内。结论大鼠肾脏淋巴系统内大量质膜小泡和通道样结构的存在,正是肾脏转运大分子物质和组织液进入淋巴循环的生理基础。
作者:张桃艳;柳刚;关广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肝脏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 PPARγ)表达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和厄贝沙坦组[高脂饲料+50 mg/(kg·d)厄贝沙坦灌胃]。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指数、肝功能、血脂、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饲养8周后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肝指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厄贝沙坦组体肝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饲养4、6、8周后,模型组大鼠HO-MA-IR(lg)逐渐增高(P<0.05)。饲养8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8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大鼠肝组织PPARγ mRNA和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γ mR-NA含量(rs =-0.823)及蛋白含量(rs =-0.608)与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脂肪肝和IR,可能与激活PPARγ有关。
作者:陈靖;江家骥;郑琦;肖琴;朱月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D34+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对柔红霉素的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CD34+AML细胞株KG1a 和 Kasumi-1为研究对象, CD34- AML 细胞株U937作为对照,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Bax、Bcl-2在CD34+AML、CD34-AML 细胞株的蛋白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柔红霉素作用后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比较CD34+AML 和 CD34-AML 对柔红霉素敏感性差异。采用RNA干扰沉默Bcl-2基因,MTT法观察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后KG1a和Kasumi-1细胞对柔红霉素敏感性变化。结果CD34+AML细胞KG1a和Kasumi-1 Bcl-2表达显著高于CD34-AML细胞U937,0.4μg/ml柔红霉素作用48 h可显著抑制KG1a和Kasumi-1细胞Bcl-2蛋白表达,而对U937细胞株无此影响。 Bcl-2 siRNA显著增加CD34+KG1a和Kasu-mi-1细胞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结论CD34+AML 细胞KG1a和Kasumi-1高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对柔红霉素诱导凋亡作用不敏感,而降低CD34+AML细胞KG1a和Kasumi-1的Bcl-2蛋白表达可恢复其对柔红霉素敏感性。 CD34+AML细胞对柔红霉素耐药机制与CD34+AML细胞高表达Bcl-2有关。
作者:饶佳;黄仁魏;陈国安;张荣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明确Fas配体(FasL)介导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确切凋亡途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分别与含不同浓度FasL (0、5、10、20、50 ng/ml)的1%胎牛血清(FBS)培养基共培养24 h,分别检测Fas,Caspase-8、9、3及Bid mRNA的表达水平,Caspase-8、9、3的酶活性以及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结果髓核细胞与不同浓度FasL共培养24 h后,经Hoechst 33258染色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 Caspase-8、3及Bid mRNA的表达水平,Caspase-8、3的酶活性均随Fas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50 ng/ml的FasL可明显增强Caspase-9 mRNA的表达、Caspase-9的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势。结论FasL所诱发的椎间盘细胞凋亡主要通过膜途径进行,大剂量时可以激活线粒体途径。
作者:韩敦富;解立俊;吴海燕;胡法梅;尹荷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Aβ1-42寡聚体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损害, NALP1、细胞凋亡蛋白酶-1(Caspase-1)在AD模型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表达。方法将Morris水迷宫初筛后的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D-半乳糖组、Aβ1-42纤维组、Aβ1-42寡聚体组、假手术组。分别以Aβ1-42纤维和Aβ1-42寡聚体双侧海马注射建立 AD大鼠模型,D-半乳糖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假手术组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经Morris水迷宫检测其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RT-PCR法观察NALP1、Caspase-1在大鼠海马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以Aβ1-42寡聚体组明显;免疫组化法显示Aβ1-42寡聚体组海马Caspase-1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RT-PCR法显示与Aβ1-42纤维组、D-半乳糖组和假手术组比较,Aβ1-42寡聚体组海马Caspase-1和NALP1 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β1-42寡聚体海马注射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上调NALP1及Caspase1表达。 NALP1及Caspase1可能在Aβ1-42寡聚体介导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婧霞;陈雪;蒋常文;曹翠丽;门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切面顺序扫查法对11036例胎儿进行心脏检查,部分胎儿进行STIC技术容积数据库采集及脱机分析,CHD胎儿引产后进行尸体解剖或出生后随访结果对照。结果单纯二维超声心动图筛查出176例胎儿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结构异常(不包括心律失常),其中97例在二维超声基础上进行 STIC 技术检查,92例两种方法检查结果一致(其中1例合并心内畸形漏诊);检出的CHD胎儿中,87例记录二维筛查时间,平均每个胎儿心脏用时(9.68±2.13) min,79例记录STIC技术扫描时间,平均每次STIC扫描用时(7.76±2.42)min;不同孕周二维超声心动图与STIC技术各重要切面显示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IC技术可作为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有效补充手段,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胎儿CHD的产前诊断率。
作者:肖蕾;王玲;闻小林;崔亚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可弯曲喉罩(FLMA)与气管导管(ETT)在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小儿鼾症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FLMA组和ETT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FLMA/ETT。记录诱导前(T0)、置入后1(T1)、3(T2)、5 min (T3)、拔出后1(T4)、3 min (T5)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置入FLMA/ETT后5 min( T6),置入开口器后10( T7)、20 min (T8),移除开口器后5 min(T9)的呼吸动力学指标:气道峰压( Ppeak )、平均气道压( Pmean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记录1次置入成功率,返流和误吸发生率,拔管时和拔管后呛咳、喉痉挛、喘鸣、躁动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ETT组T1、T2、T3、T4、T5时MAP, HR均高于T0及FLMA组(P<0.05)。 FLMA组T1、T2、T3、T4、T5时MAP,HR较T0时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eak、Pmean在ETT组高于FLMA组(P<0.05)。 ETT组拔管时间较FLMA组明显延长且较多术后并发症( P <0.05)。结论与传统的 ETT 相比,在不影响外科操作的前提下, FLMA通气体现出诱导及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平稳,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无明显呛咳躁动,出血少;气道损伤少,术后咽痛率低,舒适度提高。
作者:侯媛媛;张野;翁立军;王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监测正常妊娠中晚孕胎肺生长规律。方法599例18~40周正常单胎,按每两周分组,测量右肺在矢状面、横断面径线,描绘生长曲线。计算不同孕龄右肺面积(RLa)与头围(Hc)、胸围(Tc)及胸腔面积(Ta)的比值。应用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结果RLa/Hc及RLa/Tc与孕龄的增长呈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RLa/Hc:姚Y=0.948X-1.221,r2=0.898,RLa/Tc:姚Y=0.944X-1.800,r2=0.894),不同孕龄胎儿RLa/Ta在恒定范围内(0.42~0.55)。胎肺在矢状面及横断面上的径线随孕龄增加,且生长速度前后径(横断面)>上下径(矢状面)>左右径(横断面)。结论产前超声能评价正常胎肺的生长规律,为胎肺成熟的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张洁;姜凡;罗平;解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酪氨酸磷酸酶(LMW-PTP)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分析HaCaT、C33A、SiHa和CaSki细胞系中LMW-PTP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宫颈患者1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期患者18例、CIN II~Ⅲ患者46例和宫颈鳞癌患者76例的组织切片中 LMW-PTP的表达。结果LMW-PTP mRNA及蛋白在 C33A、SiHa及 CaSki宫颈癌细胞系中表达明显高于人永生化正常表皮细胞系HaCaT;临床组织样本中,正常宫颈上皮LMW-PTP几乎不表达,在正常宫颈上皮到CIN继而发展成宫颈癌的进展过程中LMW-PTP的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LMW-PTP表达高于中分化组织(P=0.025),中分化宫颈癌组织中LMW-PTP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织(P=0.045);宫颈癌组织中LMW-PTP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LMW-PTP在宫颈癌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提示LMW-PTP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汉杰;周颖;桂云;周虎;李晓妍;赵卫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体检人群中超重、肥胖者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的血压及心踝血管指数(CAVI),分析腰围(WC)、体质指数(BMI)在评价动脉硬化和高血压中的意义。方法测量675例体检人群的身高、体重和WC,计算出其BMI,使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出CAVI值与血压,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进行评价。结果①体检人群中,男性中心性肥胖率为74.9%,女性中心性肥胖率为61.0%,男性超重者占48.1%,肥胖者占16.4%,女性超重者占35.6%,肥胖者占9.3%。于超重、肥胖者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血压明显高于BMI正常者和WC正常者。男性组中心性肥胖者CAVI值低于WC正常者,而肥胖者CAVI值低于超重及BMI正常者。结论超重和肥胖尤其中心性肥胖者比BMI正常和WC正常者更具有患高血压的风险,男性CAVI值与WC、BMI呈负相关趋势,女性差异无统计意义,提示单纯的BMI或WC尚不能够准确的反映动脉硬化与肥胖的关系。
作者:吴继军;胡华青;黄章伟;金小芬;谭月霞;韩卫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对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2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0)。两组均采取入住烧伤重症监护室,液体复苏,早期气管切开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于气管切开前、切开后每1~2 d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行局部灌洗等方法治疗,于住院后0、24、72、120 h测两组患者静脉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白介素-1β(IL-1β)含量;每12 h测动脉血气分析,计算两组的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记录乳酸值(LAC)。另治疗组常规经胃管注入多西环素片[第1天每12 h 1次2 mg/(kg·d),以后24 h 1次2 mg/(kg·d),共服用3 d],对照组经胃管注入安慰剂。比较两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OI、LAC、MMP-2、IL-1β值。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7 d内ARDS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2 h起治疗组较对照组OI值高(P<0.05), LAC值低(P<0.05),MMP-2、IL-1β低(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改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机制可能为发挥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拮抗细胞因子作用。
作者:苏卫国;王平丽;牛希华;娄季鹤;李永林;周一平;王丽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Musashi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Musashi2 mR-NA在112例肺癌纤支镜活检组织和18例良性肺病变纤支镜活检组织中表达的差异;随后利用免疫组化法验证Mu-sashi2蛋白在50例肺癌组织、32例良性病变肺组织和18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间表达的差异,并分析 Musashi2 mRNA和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Musashi2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肺病变肺组织(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Mu-sashi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病变肺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与mRNA表达相一致。肺癌组织中Musashi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 Musashi2 mR-NA在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类型相关,小细胞肺癌Mu-sashi2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肺鳞癌( P <0.05)。结论 Musashi2 mRNA和蛋白在肺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莫碧文;李劳冬;于会娜;王昌明;曾锦荣;李党育;王绩英;韦江红;陈峰;黄剑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 G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胰岛细胞功能与空腹血清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FGF21)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24~28周孕妇90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均分为GDM组和正常对照(NGT)组,并根据空腹血糖(FPG)是否大于7.0 mmol/L,将GDM组分为GDM1组(5.1 mmol/L≤FPG<7.0 mmol/L,n=27)和 GDM2组(FBG≥7.0 mmol/L,n=18)两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各组空腹血清FGF21水平,同时测定各受试者的体格指标及OGTT各点血糖、胰岛素和C肽等,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LU)和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30/△G30),分析FGF21与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GDM1组和GDM2组的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2组的FGF21水平高于GDM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GF21与孕前体重指数(BMI)、FPG、30minPG、1hPG、2hPG、HOMA-IR、AUCGLU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PG是影响FGF2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FGF21与 IR呈正相关,与胰岛细胞功能负相关,其可能在GD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丁璐;胡红琳;代芳;宣蓉;王长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的水平,以探讨其在RA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02例RA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 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X线片分期、骨质破坏程度、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 ESR)、C 反应蛋白( 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等各种临床及炎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中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且严重骨质破坏组 IL-32及趋化因子 CXCL13水平高于轻度或无骨质破坏组(P<0.05);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均与RA患者X线片分期、骨质破坏程度、DAS28、ESR、CRP、CCP、TNF-α、IL-6呈正相关,且RA患者血清中 IL-32及趋化因子 CXCL13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r =0.509,P=0.000),而与RA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血清中RF无相关性。结论RA患者血清中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与疾病活动度及相关炎症指标明显相关,提示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与RA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RA判断病情及疾病活动的新指标。
作者:张铭明;张锐;徐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骨钙素(OC)在中老年男性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水平变化以及与糖脂代谢相关性。方法将80例受试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比较不同组间各代谢指标及空腹血清OC的差异。结果OC在NGT组与IGT组及T2DM组内呈递减趋势(P<0.01);OC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WHR)、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三酰甘油(TG)及收缩压呈负相关,与脂联素呈正相关(P<0.05,P<0.01);WHR、HOMA-IR、2hPG、TG为 OC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OC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
作者:顾朋颖;叶山东;康冬梅;陈燕;王卫东;郑辉;汪兰兰;赵卫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19片段(CYFRA21-1)、鳞癌相关抗原(SCC-Ag)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血浆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57例NSCLC患者、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SCC-Ag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NSCLC 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SCC-Ag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P <0.01)。Ⅲ~Ⅳ期 NSCLC 血清中 CEA、CYFRA21-1 SCC-Ag含量明显高于I~II期(P<0.05);多项指标联合检测时,以CEA、CYFRA21-1、SCC-Ag组合获得的敏感性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 CEA、CYFRA21-1、SCC-Ag可起到互补作用,从而明显提高NSCLC的阳性检出率,且肿瘤标志物水平随病情的进展而升高。
作者:聂弘;杨骏;高从荣;夏俊;裴韶华;黄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犬尿氨酸(KYN)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DO、KYN诊断活动期UC的价值。方法60例UC组、18例疾病对照组和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C组结肠黏膜中IDO的表达,ELISA法检测3组血清中 IDO、KYN 和 C 反应蛋白(CRP)水平,利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① UC组血清中IDO和KYN水平与结肠黏膜IDO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② UC组患者血清IDO及KYN水平高②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③ UC组中,活动期患者血清IDO、KYN水平高②缓解期(P<0.01),并随炎症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④活动期UC组IDO、KYN水平与疾病活动度、CRP水平呈正相关;⑤ IDO、KYN、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6、0.856和0.864;佳截断值分别为53.66 U/L、2.34 nmol/L 和1.75 mg/ml;灵敏度分别为90.5%、78.65%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94.4%、83.3%和61.1%;Youden指数分别为0.8492、0.6190和0.6111。结论UC患者血清IDO和KYN水平可以作为判断UC患者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血清IDO、KYN和CRP水平对活动期UC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中 IDO 诊断价值高② KYN 和CRP。
作者:卞秀梅;吴正祥;陶科明;李为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LATS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40例子宫颈鳞癌组织中LATS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宫颈鳞癌之间的关系。结果LATS2在宫颈鳞癌中的细胞核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宫颈上皮( P <0.05);LATS2的表达降低与患者的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LATS2在宫颈鳞癌中表达降低,其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陶峰;徐汉杰;李晓妍;程勇;杨春梅;冯定庆;赵卫东;吴大保;胡卫平;周颖;凌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肺动脉主要分支血管搏动指数(PIPA )变化规律在胎肺成熟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7例不同孕周正常发育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每例胎儿的左、右PIPA ,分析其与孕龄的关系。结果正常胎儿左、右肺PIPA在37孕周前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孕周与左、右肺动脉PIPA显示呈正相关性(左肺动脉r=0.521,P<0.01;右肺动脉r=0.292,P<0.01);37周后孕周与左、右肺动脉PIPA无相关性(左肺动脉 r =-0.110,P =0.492;右肺动脉 r =-0.005,P=0.977)。结论中晚孕胎儿肺动脉搏动指数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可能成为无创性评估胎肺成熟度的指标。
作者:方凌峰;姜凡;彭梅;罗平;顾莉莉;张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泼尼松(Pred)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骨吸收的变化及α-D3的干预效果。方法①选择确诊为PNS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Pred治疗前(PNS治疗前组)、治疗6周后(PNS治疗6周后组)分别留取血、尿标本检测血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钙及尿脱氧吡啶啉(DPD),并与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健康组)28例对照。②30例PNS患者在Pred治疗6周后随机分为Pred组和Pred+α-D3组,2周后两组分别留取血、尿标本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结果① PNS治疗前组,尿DPD排泄率明显高②健康组(P<0.05),血iPTH浓度明显高②健康组(P<0.01);血钙浓度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 PNS治疗6周后组尿DPD排泄率明显高②PNS治疗前组(P<0.01),血 iPTH 浓度明显高② PNS 治疗前组( P <0.01);血钙浓度无明显变化。③ Pred+α-D3组与Pred组比较,尿DPD排泄率明显降低(P<0.01),血iPTH浓度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α-D3能有效减少PNS患者的骨吸收,从而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作者:吴雪平;郝丽;刘桂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CD58)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并探讨联合CD19、CD34、CD20、CD10和 CD45等免疫分子用于成人B-ALL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可行性,以及CD58对于成人B-ALL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CD10/CD58/CD19/CD45和CD34/CD20/CD45抗体组合,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6例缺铁性贫血治疗后(对照组)和39例 B-ALL初诊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骨髓标本。根据抗体表达规律将对照组正常分化的B系前体细胞分成早期、中期和成熟3个阶段;实验组白血病细胞按CD58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别比较CD58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阶段或组别表达强度差异。结果正常分化的B系前体细胞CD58表达强度整体呈现低表达水平。高表达组异常细胞 CD58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同时低表达组异常细胞CD58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共有32例患者定期监测骨髓MRD,监测12个月数据表明:高表达组8例MRD阳性, CD58 MFI为(25.19±3.57),15例MRD阴性,CD58 MFI为(5.25±1.23);低表达组7例MRD阳性,CD58 MFI为(6.96±0.94),2例MRD阴性,CD58 MFI为(6.80±1.27)。结论CD58在异常细胞的表达强度稳定,联合 CD19、CD34、CD20、CD10和CD45抗体组合可以用于CD58高表达组B-ALL患者MRD的监测,其表达强度的高低对于治疗效果评估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即CD58低表达提示化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良。
作者:张睿;熊术道;王会平;陶千山;于倩倩;陈天平;张家奎;翟志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游泳运动、二甲双胍及两者联合干预对肥胖大鼠附睾脂肪、皮下脂肪、肌肉组织chem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机体的内在联系。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NC组,n=10)和高脂饲料喂养组(HD组,n=60)。16周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建模成功(n=40),随机分为4组:高脂饲养对照组(HF组,n=10)、游泳运动干预组(SWI组,n=10)、二甲双胍干预组(MET组,n=10)、游泳运动+二甲双胍联合干预组(SAM组,n=10)。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附睾脂肪、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各组别chem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高脂饲养22周后,HF 组附睾脂肪、皮下脂肪及肌肉组织的chemerin蛋白表达较NC组增加(P<0.05);与皮下脂肪及肌肉组织相比,附睾脂肪的chemerin蛋白表达增加更为显著(P<0.05);②经过干预后,SWI组、MET组、SAM组附睾脂肪和皮下脂肪chemerin蛋白表达较HF组降低(P<0.05);与SWI组和MET组相比,SAM组的chemerin蛋白表达降低更为显著( P <0.05);在肌肉组织中,无论干预前后,SWI组、MET组、SAM组与HF组chemerin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正常SD大鼠高脂饲养后可引起肥胖及脂肪和肌肉组织中chemerin蛋白表达增加;②游泳运动和二甲双胍及两者联合干预均可显著降低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中chemerin蛋白的表达。
作者:刘燕;戴武;王长江;胡红琳;代芳;夏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对20例肾脏肿瘤患者(肿瘤直径<4 cm)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使用V-LocTM缝合线进行无结式连续肾实质贯穿缝合术。结果显示2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缝合过程中无需打结操作,平均热缺血时间仅21 min(17~23 min)。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使用V-LocTM缝合线行无结式连续肾实质贯穿缝合术安全可靠,有效地缩短了热缺血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唐亮;方卫华;廖贵益;施浩强;江山;梁朝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选择20例人工全髋翻修病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翻修。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的评估。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年,至末次随访时间为止,髋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 X线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及假体移位、假体周围骨溶解等现象。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对各种原因所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失败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朱仲廉;尹宗生;周建生;朱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将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即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12、24、48 h及7 d测定各组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入院后两组HIF-1α水平均逐步升高,12 h左右达高峰,后逐渐下降;hs-CRP水平在入院后逐步升高,于24 h后达高峰,24 h后逐渐下降。治疗组HIF-1α和hs-CRP水平在入院后12、24、48 h和7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作者:程景林;万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比较气管内全麻(T组)或硬膜外复合全麻(ET组)这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血浆褪黑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苏醒躁动的相关性分析。记录麻醉前(T0)、手术结束(T1)2个时点的血浆褪黑素浓度,并对患者苏醒期情况按躁动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与T组比较,ET组患者术后躁动评分明显降低(P<0.01),术后患者血浆褪黑素浓度明显增高(P<0.01);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与术毕褪黑素浓度呈负相关(r=-0.429,P<0.05)。
作者:汪雪锋;方才;魏昕;柴小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对31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行4C1和9L4探头检测肝实质剪切波速度(SWV)。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4C1缺失值出现率均低于9L4,4C1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缺失值出现率、9L4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缺失值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4C1检测SWV均小于9L4;对照组4C1和9L4组内相关系数(ICC)较低,慢性肝炎组4C1和9L4的 ICC 一般;Bland-Altman 分析4C1和9L4探头 SWV 差值的均数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分别为-0.85和-0.64。目前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4C1和9L4探头测量肝实质弹性一致性较差。
作者:刘卫勇;隋秀芳;康冰飞;刘力;单立奎;叶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首先用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CD4+T淋巴细胞。分选后的细胞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纯度鉴定和形态观察对分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很好的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前CD3+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51.9±9.6)%,分选后CD3+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95.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分选后的细胞存活率为(95.8±1.2)%,细胞的形态保持完整。
作者:康伟芳;蒋就喜;王雪雯;洪雪;容桂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复合应激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老年小鼠为研究对象,实验分成应激组和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慢性应激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病理组织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的表达量;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老年小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延长(P<0.01);CA3区海马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1),排列疏松紊乱,脱失现象明显,核固缩,浓染;海马Aβ1-42和 BACE1蛋白的表达量升高( P <0.01);血清CORT浓度升高(P<0.01)。结论慢性应激可导致老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和海马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慢性应激引起老年小鼠BACE1升高,促进Aβ1-42生成有关。
作者:程娟;王涛涛;唐伟;姚余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对胎鼠妊娠率、死亡和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8周龄ICR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维生素D缺乏组(VDD组, n=20)。对照组喂养标准饲料(维生素D3>800 IU/kg),VDD组喂养维生素D缺乏饲料(维生素D3<25 IU/kg),适应性喂养2周后与雄鼠按4:2交配,以查到阴栓者认为交配成功,并定为受孕第0天(GD0),以完成整个妊娠过程的定为受孕成功,记录受孕成功数。所有孕鼠均于GD18剖杀,统计活胎、死胎和吸收胎数,称量活胎体重,测量活胎鼠身长,并对胎鼠骨骼发育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VDD组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VDD组平均每窝死胎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胎鼠均重和胎盘均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骼检查发现,母鼠维生素D缺乏饮食导致胎鼠肋骨畸形和尾椎骨骨化不全(P<0.05)。结论孕前和孕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引起妊娠率下降、胎鼠死亡和宫内生长发育迟缓。
作者:陈雪;于震;陈远华;徐德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Twist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在人体多种实体肿瘤中过度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关。现就Twist的结构、功能及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特别是其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磊(综述);吴继锋;孙景洲(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与转移,对提高食管癌5年生存率尤为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一类肿瘤细胞。目前富集CTCs应用广泛的方法是免疫磁珠富集技术,再通过形态学方法或分子检测法对其进行检测。目前尚无 CTCs 标准化的检测方案。将CTCs检测与TNM分期结合,在治疗前后动态检测CTCs水平,可反映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临床医师评估治疗手段疗效及更改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康宁宁(综述);张仁泉(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噬菌体展示肽库可筛选出与靶向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靶向性。全细胞筛选的应用推进了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的发展并拓宽了其研究应用领域,现针对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的发展和在细胞特异性结合多肽筛选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概述。
作者:周玉琴(综述);吴明月(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