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姜凡;罗平;解翔
目的研究游泳运动、二甲双胍及两者联合干预对肥胖大鼠附睾脂肪、皮下脂肪、肌肉组织chem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机体的内在联系。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NC组,n=10)和高脂饲料喂养组(HD组,n=60)。16周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建模成功(n=40),随机分为4组:高脂饲养对照组(HF组,n=10)、游泳运动干预组(SWI组,n=10)、二甲双胍干预组(MET组,n=10)、游泳运动+二甲双胍联合干预组(SAM组,n=10)。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附睾脂肪、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各组别chem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高脂饲养22周后,HF 组附睾脂肪、皮下脂肪及肌肉组织的chemerin蛋白表达较NC组增加(P<0.05);与皮下脂肪及肌肉组织相比,附睾脂肪的chemerin蛋白表达增加更为显著(P<0.05);②经过干预后,SWI组、MET组、SAM组附睾脂肪和皮下脂肪chemerin蛋白表达较HF组降低(P<0.05);与SWI组和MET组相比,SAM组的chemerin蛋白表达降低更为显著( P <0.05);在肌肉组织中,无论干预前后,SWI组、MET组、SAM组与HF组chemerin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正常SD大鼠高脂饲养后可引起肥胖及脂肪和肌肉组织中chemerin蛋白表达增加;②游泳运动和二甲双胍及两者联合干预均可显著降低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中chemerin蛋白的表达。
作者:刘燕;戴武;王长江;胡红琳;代芳;夏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逆向电刺激(ADES)大鼠单侧脊神经背根对不同部位的远距离抗炎效应。方法选用大鼠背部皮神经交互兴奋和足底注射2%福尔马林(FM)为2个不同部位的炎症模型。以皮神经交互兴奋后神经纤维的放电频率及机械阈值变化和FM诱发脊髓背角磷酸化cAMP应答原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增高为观测指标。分别观察ADES单侧脊神经背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ADES单侧脊神经背根可以使背部脊神经皮支C类和A啄纤维交互兴奋受到抑制,并抑制对侧足底FM诱发的脊髓p-CREB的表达增高。结论ADES大鼠脊神经背根具有远距离抗炎效应。
作者:王军;陈明亮;马少杰;郭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Twist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在人体多种实体肿瘤中过度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有关。现就Twist的结构、功能及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特别是其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磊(综述);吴继锋;孙景洲(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D34+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对柔红霉素的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CD34+AML细胞株KG1a 和 Kasumi-1为研究对象, CD34- AML 细胞株U937作为对照,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Bax、Bcl-2在CD34+AML、CD34-AML 细胞株的蛋白表达;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柔红霉素作用后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比较CD34+AML 和 CD34-AML 对柔红霉素敏感性差异。采用RNA干扰沉默Bcl-2基因,MTT法观察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后KG1a和Kasumi-1细胞对柔红霉素敏感性变化。结果CD34+AML细胞KG1a和Kasumi-1 Bcl-2表达显著高于CD34-AML细胞U937,0.4μg/ml柔红霉素作用48 h可显著抑制KG1a和Kasumi-1细胞Bcl-2蛋白表达,而对U937细胞株无此影响。 Bcl-2 siRNA显著增加CD34+KG1a和Kasu-mi-1细胞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结论CD34+AML 细胞KG1a和Kasumi-1高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对柔红霉素诱导凋亡作用不敏感,而降低CD34+AML细胞KG1a和Kasumi-1的Bcl-2蛋白表达可恢复其对柔红霉素敏感性。 CD34+AML细胞对柔红霉素耐药机制与CD34+AML细胞高表达Bcl-2有关。
作者:饶佳;黄仁魏;陈国安;张荣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HA/CS/PL-LA)骨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初步探讨其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双侧桡骨制备长约15 mm的完全性骨缺损,实验组植入HA/CS/PLLA骨修复材料,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骨缺损部位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取标本,采用大体标本、X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测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结果18只兔子均纳入分析,复合材料植入区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区修复完整;对照组骨仍有缺损未修复。 X线片结果显示: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可见均匀分布的云雾状骨生成影像,随时间的延长,至12周时,植入体已与缺损处断端骨性愈合,皮质骨连续性较好;对照组12周时显示骨缺损区部分修复。组织学结果表明,4周时实验材料内部可见大量骨形成细胞集中,并开始相互连接成片,到12周时,材料内骨小梁成熟,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板状。结论HA/CS/P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能力。
作者:王云;董洲;张彩云;赵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噬菌体展示肽库可筛选出与靶向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靶向性。全细胞筛选的应用推进了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的发展并拓宽了其研究应用领域,现针对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的发展和在细胞特异性结合多肽筛选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概述。
作者:周玉琴(综述);吴明月(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明确Fas配体(FasL)介导的大鼠椎间盘细胞的确切凋亡途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分别与含不同浓度FasL (0、5、10、20、50 ng/ml)的1%胎牛血清(FBS)培养基共培养24 h,分别检测Fas,Caspase-8、9、3及Bid mRNA的表达水平,Caspase-8、9、3的酶活性以及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结果髓核细胞与不同浓度FasL共培养24 h后,经Hoechst 33258染色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 Caspase-8、3及Bid mRNA的表达水平,Caspase-8、3的酶活性均随Fas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50 ng/ml的FasL可明显增强Caspase-9 mRNA的表达、Caspase-9的酶活性和线粒体膜电势。结论FasL所诱发的椎间盘细胞凋亡主要通过膜途径进行,大剂量时可以激活线粒体途径。
作者:韩敦富;解立俊;吴海燕;胡法梅;尹荷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体外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运用成熟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获得SD大鼠的脊髓NSCs及外周血EPCs,再将二者置于Transwell小室进行体外共培养,以单纯的NSCs培养为对照,于第4天对神经球的数目、直径进行测算,测算后将载有EPCs的Transwell小室上层移去,对下层的NSCs进行诱导分化培养,第7天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抗原表达并计算NSCs分化神经元百分率,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培养的NSCs球数目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平均数目为(10.3±2.2)个,直径也呈现出大于对照组的趋势,平均直径可达(48.0±5.3)μm;共培养的NSCs神经元分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百分率为(32.2±1.9)%。结论EPCs在体外能促进NSCs增殖并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
作者:杜公文;杜怡斌;张辉;尹宗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正常胎儿肺动脉主要分支血管搏动指数(PIPA )变化规律在胎肺成熟度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7例不同孕周正常发育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每例胎儿的左、右PIPA ,分析其与孕龄的关系。结果正常胎儿左、右肺PIPA在37孕周前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孕周与左、右肺动脉PIPA显示呈正相关性(左肺动脉r=0.521,P<0.01;右肺动脉r=0.292,P<0.01);37周后孕周与左、右肺动脉PIPA无相关性(左肺动脉 r =-0.110,P =0.492;右肺动脉 r =-0.005,P=0.977)。结论中晚孕胎儿肺动脉搏动指数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可能成为无创性评估胎肺成熟度的指标。
作者:方凌峰;姜凡;彭梅;罗平;顾莉莉;张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克隆并原核表达日本血吸虫无机焦磷酸酶(SjIPP),分析SjIPP的蛋白特征。方法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克隆SjIPP,重组入pET28a质粒,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入E. coli BL21,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特异性,进一步分析SjIPP的蛋白特征和同源性。结果克隆和表达出的SjIPP均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被小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jIPP为胞内蛋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B细胞表位丰富,且与人和小鼠的IPP高度同源。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出SjIPP,为进一步利用SjIPP奠定基础。
作者:曹红荣;徐云侠;丁淑琴;钟政荣;罗庆礼;沈继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首先用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CD3+CD4+T淋巴细胞。分选后的细胞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纯度鉴定和形态观察对分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很好的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前CD3+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51.9±9.6)%,分选后CD3+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95.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分选后的细胞存活率为(95.8±1.2)%,细胞的形态保持完整。
作者:康伟芳;蒋就喜;王雪雯;洪雪;容桂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CD58)在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表达,并探讨联合CD19、CD34、CD20、CD10和 CD45等免疫分子用于成人B-ALL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可行性,以及CD58对于成人B-ALL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CD10/CD58/CD19/CD45和CD34/CD20/CD45抗体组合,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6例缺铁性贫血治疗后(对照组)和39例 B-ALL初诊及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骨髓标本。根据抗体表达规律将对照组正常分化的B系前体细胞分成早期、中期和成熟3个阶段;实验组白血病细胞按CD58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别比较CD58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阶段或组别表达强度差异。结果正常分化的B系前体细胞CD58表达强度整体呈现低表达水平。高表达组异常细胞 CD58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同时低表达组异常细胞CD58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共有32例患者定期监测骨髓MRD,监测12个月数据表明:高表达组8例MRD阳性, CD58 MFI为(25.19±3.57),15例MRD阴性,CD58 MFI为(5.25±1.23);低表达组7例MRD阳性,CD58 MFI为(6.96±0.94),2例MRD阴性,CD58 MFI为(6.80±1.27)。结论CD58在异常细胞的表达强度稳定,联合 CD19、CD34、CD20、CD10和CD45抗体组合可以用于CD58高表达组B-ALL患者MRD的监测,其表达强度的高低对于治疗效果评估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即CD58低表达提示化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良。
作者:张睿;熊术道;王会平;陶千山;于倩倩;陈天平;张家奎;翟志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对20例肾脏肿瘤患者(肿瘤直径<4 cm)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中使用V-LocTM缝合线进行无结式连续肾实质贯穿缝合术。结果显示2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者,缝合过程中无需打结操作,平均热缺血时间仅21 min(17~23 min)。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使用V-LocTM缝合线行无结式连续肾实质贯穿缝合术安全可靠,有效地缩短了热缺血时间,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唐亮;方卫华;廖贵益;施浩强;江山;梁朝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可弯曲喉罩(FLMA)与气管导管(ETT)在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小儿鼾症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FLMA组和ETT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FLMA/ETT。记录诱导前(T0)、置入后1(T1)、3(T2)、5 min (T3)、拔出后1(T4)、3 min (T5)的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置入FLMA/ETT后5 min( T6),置入开口器后10( T7)、20 min (T8),移除开口器后5 min(T9)的呼吸动力学指标:气道峰压( Ppeak )、平均气道压( Pmean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记录1次置入成功率,返流和误吸发生率,拔管时和拔管后呛咳、喉痉挛、喘鸣、躁动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ETT组T1、T2、T3、T4、T5时MAP, HR均高于T0及FLMA组(P<0.05)。 FLMA组T1、T2、T3、T4、T5时MAP,HR较T0时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eak、Pmean在ETT组高于FLMA组(P<0.05)。 ETT组拔管时间较FLMA组明显延长且较多术后并发症( P <0.05)。结论与传统的 ETT 相比,在不影响外科操作的前提下, FLMA通气体现出诱导及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平稳,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无明显呛咳躁动,出血少;气道损伤少,术后咽痛率低,舒适度提高。
作者:侯媛媛;张野;翁立军;王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骨钙素(OC)在中老年男性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水平变化以及与糖脂代谢相关性。方法将80例受试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比较不同组间各代谢指标及空腹血清OC的差异。结果OC在NGT组与IGT组及T2DM组内呈递减趋势(P<0.01);OC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WHR)、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三酰甘油(TG)及收缩压呈负相关,与脂联素呈正相关(P<0.05,P<0.01);WHR、HOMA-IR、2hPG、TG为 OC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OC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
作者:顾朋颖;叶山东;康冬梅;陈燕;王卫东;郑辉;汪兰兰;赵卫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的水平,以探讨其在RA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02例RA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 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X线片分期、骨质破坏程度、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 ESR)、C 反应蛋白( 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等各种临床及炎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中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且严重骨质破坏组 IL-32及趋化因子 CXCL13水平高于轻度或无骨质破坏组(P<0.05);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均与RA患者X线片分期、骨质破坏程度、DAS28、ESR、CRP、CCP、TNF-α、IL-6呈正相关,且RA患者血清中 IL-32及趋化因子 CXCL13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r =0.509,P=0.000),而与RA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血清中RF无相关性。结论RA患者血清中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与疾病活动度及相关炎症指标明显相关,提示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与RA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RA判断病情及疾病活动的新指标。
作者:张铭明;张锐;徐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肝脏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 PPARγ)表达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和厄贝沙坦组[高脂饲料+50 mg/(kg·d)厄贝沙坦灌胃]。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肝指数、肝功能、血脂、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饲养8周后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肝指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厄贝沙坦组体肝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饲养4、6、8周后,模型组大鼠HO-MA-IR(lg)逐渐增高(P<0.05)。饲养8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饲养8周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大鼠肝组织PPARγ mRNA和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γ mR-NA含量(rs =-0.823)及蛋白含量(rs =-0.608)与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脂肪肝和IR,可能与激活PPARγ有关。
作者:陈靖;江家骥;郑琦;肖琴;朱月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与转移,对提高食管癌5年生存率尤为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一类肿瘤细胞。目前富集CTCs应用广泛的方法是免疫磁珠富集技术,再通过形态学方法或分子检测法对其进行检测。目前尚无 CTCs 标准化的检测方案。将CTCs检测与TNM分期结合,在治疗前后动态检测CTCs水平,可反映治疗效果和预后,对临床医师评估治疗手段疗效及更改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康宁宁(综述);张仁泉(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选择20例人工全髋翻修病例,均为单侧全髋关节翻修。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的评估。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年,至末次随访时间为止,髋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 X线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及假体移位、假体周围骨溶解等现象。人工全髋关节翻修对各种原因所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失败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朱仲廉;尹宗生;周建生;朱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