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706
  • 国内刊号:34-1190/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4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本刊“健康教育”栏目被评为安徽省科技期刊特色栏目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2017年8期文献
  • 后路经皮内镜下减压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优化方案

    目的 比较改良的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术与传统后路镜下减压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结果,探索后路镜下减压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优化方案.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共有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改良内镜组30例(观察组)和传统内镜手术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减压范围、VAS和ODI评分(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手术时间、术中项痛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4.37±1.20)分、(2.59±1.30)分、(1.29±1.21)分,对照组(4.45±1.22)分、(2.67±1.36)分、(1.17±1.10)分,均显著优于术前观察组的(7.93±1.56)分、对照组的(8.22±1.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F值分别为1089.798、281.948,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DI评分分别为:观察组(48.64±19.59)分、(27.66±10.22)分、(10.69 ±8.87)分,对照组(47.22±20.96)分、(25.17±11.93)分、(10.16 ±7.89)分,均显著优于术前观察组的(75.20 ±23.20)分、对照组的(70.35±28.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F值分别为1 254.387、512.762,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t=2.088、2.124、3.021、3.173;ODI:t=2.366、1.079、1.694、1.573,均P>0.05).观察组项痛发生率、手术时间分别为20.69%、(63±7)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7.50%、(15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1,t=2.167,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椎管中央矢状径改变、椎管中央横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60、3.694,均P>0.05).结论 改良的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术比传统后路镜下减压术,减压速率更快,手术时间更短,项痛等发生率更低.可选择作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较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洋;刘郁林;顾楷;刘粤;尹伟忠;林飞;常跃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纳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特纳综合征(T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妇女儿童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特纳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6个月患儿GV、IGF-1[(9.4 ±2.7) cm/a、(433.9±164.9) μg/L]显著高于治疗前[(2.5±0.4)cm/a、(186.7±73.3)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62 5、5.061 0,均P<0.05);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治疗初始年龄与GV无明显关系,治疗前GH峰值与GV无明显相关性;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纳综合征可达到较好的疗效,可增长身高,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胰岛素生长因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以期实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萍萍;方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发病时间≤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组,31例)和对照组(阿替普酶组,30例).两组在急性期均给予降糖、他汀类药物、维持血压、24 h后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则均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先予注射用阿替普酶,后予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照组只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I指数).结果 在治疗后24h、14 d和3.5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02、-1.964和-2.444,P=0.037、0.018和0.012).观察组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27%和4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3.5个月的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6,P=0.029).结论 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对于发病4.5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是治疗发病4.5h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瑛;戴方瑜;唐维国;寇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斑点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作用

    目的 观察超声斑点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AMI患者30例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均接受超声斑点技术检查,比较AMI患者与对照组心功能超声斑点技术测量指标的差异.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为金标准,观察超声斑点技术与其测量值的差异,并分析AMI患者三维斑点超声测量结果与SPEC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AMI患者左室相关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62.2±6.4) mL比(80.3±7.5)mL]、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21.7 ±5.6)mL比(35.4±7.2)mL]及左室射血分数(LEVF)[(62.6±5.9)%比(72.8±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1.1±0.2)cm比(0.9±0.2)cm]、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1.2±0.2)cm比(0.8±0.1)c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431、9.865、3.651、8.798、6.654,均P<0.05).在AMI患者中,超声斑点技术对左室参数LVEDV、LVESV、LVEF测量值与SPECT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SPECT为金标准,AMI患者超声参数LVEDV、LVESV及LVEF与SPECT测量参数正相关(r =0.912、0.903、0.899,均P<0.05).结论 超声斑点技术能够很好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

    作者:范文斌;张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尼莫地平联合卡巴拉汀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卡巴拉汀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为该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51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被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被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卡巴拉汀治疗.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估痴呆程度,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价日常活动能力;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P300试验,测定P300潜伏期(P300-PL)和波幅(P300-A);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的MMSE均高于治疗前,两组的CDR、AD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353、18.289、6.627、2.463、10.681、5.201,均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MMSE[(23.17 ±3.9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88±4.43)分],观察组的CDR、ADL[(1.47±0.26)分、(39.87 ±7.4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0±0.34)分、(41.16 ±6.40)分](t=4.823、6.725、5.278,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P300-PL均低于治疗前,两组的P300-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12.051、6.429、2.477、2.104,均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P300-PL[(321±39) ms]显著低于对照组[(356 ±44) ms](t=5.180,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9%,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1,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卡巴拉汀能有效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活动能力,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肺癌疼痛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肺癌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吗啡10 mg,口服,1次/12 h.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吗啡治疗,对镇痛效果差者以50%剂量逐渐进行加量治疗.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2.5±0.7)分比(3.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60,P<0.05).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1%比75.6%),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x2 =3.920,t=20.681,P<0.05).总体吗啡用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43.5±21.3)mg比(238.7±38.3) mg](t=14.572,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86.5±14.3)分比(79.6±15.7)分](t=2.179,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215.4±38.7) pg/mL比(240.5±41.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9,P<0.05).结论 在肺癌癌性疼痛的治疗中,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白利君;刘晓燕;岳利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女性感染宫颈上皮细胞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金华市人民医院门诊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法对就诊的妇女进行26种HPV亚型检测,对各亚型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84例就诊患者中共检出25种HPV亚型,检出率排在前三为16型、58型、52型.HPV总阳性率为36.89%.其中高危型检出率为25.91%,低危型检出率为5.69%,多重感染率为5.28%.21~30岁、>30~40岁、>40岁3个年龄组中HPV检出率分别为42.33%,35.23%,35.94%.其中3个年龄组在HPV高危型检出率、低危型检出率及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58,P<0.05).结论 HPV16、58、52型是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女性感染的主要高危基因型;HPV基因分型对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治疗、病因学及HPV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维东;李月;滕贤麟;郑晨;张新平;吴翡斐;李池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放疗、化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放疗、化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8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放疗、化疗及放化疗联合治疗,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化疗组112例,放疗组108例,放化疗组108例.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浆EGFR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治疗前化疗组、放疗组、放化疗组血浆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4.82% (39/112)、31.48% (34/108)、32.41% (35/108),均显著高于治疗后的20.54% (23/112)、18.52% (20/108)、19.44% (21/108)(x2=5.709、4.840、4.725,均P<0.05).化疗后患者血浆中突变型EGFR基因频率为20.5% (23/112),明显低于化疗前突变型EGFR基因频率的34.8% (39/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09,P<0.05).放疗治疗后,患者血浆中突变型EGFR基因频率为18.5% (20/108),明显低于放疗前突变型EGFR基因频率的31.5% (34/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0,P<0.05).放化疗治疗后,患者血浆中突变型EGFR基因频率为19.4% (21/108),明显低于放化疗治疗前突变型EGFR基因频率的32.4% (3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5,P<0.05).结论 放疗、化疗及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均会影响EGFR基因突变状态,且均呈显著性下降.

    作者:蔡忠芳;金芳玲;吕国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甲硝唑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甲硝唑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口服美沙拉嗪,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甲硝唑保留灌肠法,4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DAI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以及外周血中红细胞沉降率(ESR)、IFN-y、IL-4、IL-8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AI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中腹泻、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便血、医师评估等方面症状积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32、0.08、0.03、0.05,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积分均大幅度下降,观察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5、5.80、11.25、14.12,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ESR、IL-4、IL-8、IFN-y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0.95、0.03、-0.06,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ESR、IL-8、IFN-γ的水平均有所下降,IL-4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外周血中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4.70、10.23、22.82,均P<0.05).结论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口服单药美沙拉嗪,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DAI疾病活动指数,有可能是通过调节IL-8、IFN-γ及IL-4发挥作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养;金捷;朱丽明;朱方超;宋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服药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168例,采用掷币法结合随机对照表分为两组,即:予以延续性护理者归为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者归为对照组,观察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不良情绪、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 对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出院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增加明显,SAS、SDS评分则降低明显,差异均统计学意义(t=1.432、2.781、5.683、2.451、2.504、3.783,2.761、4.621、4.884,均P<0.05).进一步对数据进行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分析可见,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SAS、SDS评分差异渐趋显著(F=30.258,P <0.01;F=2.673,P<0.05;F =2.024,P <0.05).住院时,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0、1.250、1.654、1.334、0.694、1.113、2.463,均P>0.05);出院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和锻炼、人际间关系、营养、健康责任、自我实现、压力管理评分均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3、3.146、2.904、2.982、2.633、2.115;均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可较好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国虹;林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6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10次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对照组单用文拉法辛缓释片.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测定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即刻记忆、延时记忆、言语功能、视觉广度、注意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注意得分为(109.96±19.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32±17.13)分(t=2.062,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HAMD评分为(7.23 ±4.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7±5.99)分(t=2.273,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x2=6.546,P<0.05);研究组痊愈率为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7%(x2=10.901,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单药治疗.

    作者:莫亚莉;金曼;方彩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双相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双相抑郁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双相抑郁障碍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喹硫平口服,观察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的评分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6周后的总有效率为70.8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6,P=0.037);观察组治疗6周后的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结果为(14.01 ±2.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07 ±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7,P=0.03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结果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可有效抑制双相抑郁发作,同时避免诱发躁狂发作,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倩倩;曹敏敏;齐文耀;汤义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B型脑钠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价值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价值,并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55例作为治疗组,心功能分级,Ⅱ级48例,Ⅲ级56例,Ⅳ级51例.选取同期门诊健康者12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BNP水平,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组血清BNP为(738.67±61.32) pg/mL,高于对照组的(22.36 ±21.8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8,P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NP为(329.58±90.74) pg/mL,低于对照组的(738.67±161.3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8,P<0.05);Ⅱ级、Ⅲ级、Ⅳ级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清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5、15.18、17.39,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BNP均随着分级的增加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61、21.33、11.06、16.40,均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上升,呈相关性,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治价值,并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伟群;张小明;陶红;孙韬;张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重对阑尾炎症及腹腔镜手术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超重对阑尾炎症程度及腹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腹腔镜阑尾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重组与非超重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与阑尾炎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超重组与非超重组相比较,手术操作时间[(56.19±30.42) min比(48.40±21.0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0,P=0.043);超重组住院时间较非超重组住院时间[(5.35±2.04)d比(4.52±1.49)d]延长(t=3.219,P=0.002).超重与阑尾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OR=0.149,P=0.000).结论 超重患者易形成复杂性阑尾炎,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应引起外科医师重视.

    作者:毕恩旭;于泉淼;夏涛;张瑞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对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IgA肾病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泼尼松,起始剂量1 mg·kg-1 ·d-1,治疗2个月后开始减量,每2周减5 mg,减至10 mg/d时维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用量20 mg/d,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胆固醇、甘油三酯、胱抑素C水平、尿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尿VCAM-1)及白细胞介素-18(IL-8),并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5.0%(x2=4.501,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血浆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尿VCAM-1、IL-8均显著改善(t≥1.945,均P<0.05);治疗后两组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2、1.30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尿VCAM-1、IL-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2,均P<0.05).观察组Lee分级为Ⅳ级、Ⅴ级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 =4.269、4.600,均P<0.05),两组Lee分级为Ⅰ、Ⅱ级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00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7,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尿VCAM-1及血清IL-18水平有关.

    作者:林永强;赵润英;蔡小巧;林胜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皮穿刺牛角扩张微创气管造口术在ICU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牛角扩张微创气管造口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关键点,探讨微创手术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中25例经皮穿刺牛角扩张微创气管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经皮穿刺牛角扩张微创气管造口ICU患者中,21例手术顺利完成(无切口溢痰、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2例术后渗血较多,2例置管困难,其中有1例放弃置管,改为常规气管切开.结论 经皮穿刺牛角扩张微创气管造口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ICU患者病情重,易变化,要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掌控好手术中的关键步骤,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金晓玲;包聿祥;周洁;张要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致神经系统损害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FRS)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取真菌性鼻窦炎患者7例,对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影像学、病理学等回顾性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均使用腰穿脑脊液检查(CSF);影像学使用CT检查或MRI检查.结果 7例患者的既往史中,均无鼻窦炎记录;其中5例免疫力功能低下,2例无特殊病史.患者入院后,均在神经科确诊神经系统被损害;在镜下,检测出曲霉菌4例、毛霉菌2例、隐球菌1例;影像学检查中,患者均有鼻窦病变,4例出现颅底骨质破坏;应用外科手术干预和内科药物干预进行治疗,6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死亡.结论 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患有糖尿病、肿瘤等的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其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高,并常损害神经系统,是导致患者死亡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冬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及溶栓后24 h、1周、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29例(65.9%),对照组28例(63.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9,P=0.958);对照组发生脑出血1例,再梗死1例,其他不良反应1例(尿血),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 (3/44);观察组发生出血2例(其中脑出血与消化道出血各1例),再灌注损伤与再梗死各1例,其他不良反应2例(包括尿血与过敏性皮疹各1例),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 (6/44).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5,P=0.597).结论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ACI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方面效果相当,阿替普酶在安全性方面略具优势,但价格相对昂贵,尿激酶用于基层医院ACI患者的治疗仍然可取.

    作者:赵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对ICU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10例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和苯唑青霉素钠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头孢噻肟钠、苯唑青霉素钠治疗,共治疗7d,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TNF-α、IL-6、环加氧酶-2和超氧岐化酶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和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治疗后对照组CRP、TNF-α、IL-6值分别为:(46.50±17.74) ng/L,(339.50±112.61) ng/L,(141.20±42.66)ng/L;观察组CRP、TNF-α、IL-6值分别为:(35.60±16.89) ng/L,(268.20±98.47) ng/L,(118.70±39.81) ng/L;对照组t值分别为7.329、9.682、6.038;观察组t值分别为11.012、14.335、14.335;P值均小于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3.300,P<0.01).同时两组患者血清COX-2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治疗后对照组COX-2和SOD值分别为:(189.50±34.52) ng/L,(203.60±67.26) U/mL;观察组COX-2和SOD值分别为:(118.20±25.36) ng/L,(162.30 ±59.78) U/mL;COX-2:对照组,t=15.021,P<O.01;观察组,t=32.931,P<0.01;SOD:对照组,t=4.183,P<0.01;观察组,t=7.682,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显著(t=3.404,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ICU重症肺部感染效果优于抗生素单用,其主要机制是抑制环加氧酶-2和超氧岐化酶活性来改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金康平;张华东;彭荣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12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2例/每组),观察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副作用,并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1%(x2 =9.042,P<0.05).两组治疗后2周、4周、8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9.391、19.349、26.349、5.026、12.610、19.518,均P<0.05),MA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8.646、22.190、33.101、4.986、13.185、25.959,均P<0.05),CG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7.471、29.482、42.256、13.136、28.358、35.66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093、4.537、5.655,均P<0.05),MAD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622、9.740、7.490,均P<0.05),CG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608、11.024、12.59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NE及DA水平分别为(148.5±4.9) ng/mL、(60.6±4.2) ng/L、(78.0 ±4.1) ng/L,均较治疗前的(79.8±4.3) ng/mL、(30.3±4.0) ng/L、(43.5±4.0) ng/L显著升高(t=82.977、41.134、46.837,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5-HT、NE及DA水平分别为(125.4±4.1)ng/mL、(40.2±4.0)ng/L、(50.3±4.3)ng/L,均较治疗前的(79.2 ±3.9) ng/mL、(30.5 ±4.1) ng/L、(43.2 ±3.6) ng/L显著升高(t=64.287、13.334、9.969,均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t=28.469、27.695、36.28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时TESS评分分别为(3.0±1.0)分、(4.3±1.2)分,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时TESS评分分别为(2.8±1.2)分、(4.1±1.3)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0、0.846,均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效果较好,安全性高,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作者:王国民;周波;王梅;倪燕飞;杨开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舍曲林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合并抑郁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舍曲林治疗冠心病(CHD)介入术后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HD介入术后合并抑郁症患者73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CHD常规治疗及浅层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一氧化碳(NO)及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Z=-5.541,P=0.000).两组HAMD、SDS评分均显著下降(t观察组HAMD=10.600,P=0.000;t对照组HAMD=5.214,P=0.000;t观察组(SDS)=14.844,P=0.000;t对照组sDs=6.863,P=0.000),且观察组显著均低于对照组(tHAMD=-6.539,P=0.000;tsDs=-8.254,P=0.000).观察组SP-selectin(t=3.759,P=0.000)、hs-CRP水平(t=2.956,P=0.004)及两组IL-6(t观察组=9.969,P=0.000;t对照组=5.059,P=0.000)、TNF-α(t观察组=10.596,P=0.000;t对照组=2.615,P=0.011)、ET-1水平(t观察组=4.670,P=0.000;t对照组=2.264,P=0.027)均显著下降,NO水平(t观察组=-5.482,P =0.000;t对照组=-4.027,P=0.00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SP-selectin(t=-2.715,P=0.008)、hs-CRP(t=-2.089,P=0.040)、IL-6(t=-4.975,P=0.000)、TNF-α(t=-6.832,P=0.00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舍曲林治疗CHD介入术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HAMD、SDS评分,改善抑郁症状,降低SP-selectin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后,对血清CRP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评介.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120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抑制血小板、改善脑代谢及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治疗2周后,将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RP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下降,而对照组各指标水平情况较干预前降低较小,观察组患者CRP水平(2.54±0.79)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6±1.78) mg/L(t=12.4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x2=6.1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d后NIHSS评分(8.62±1.89)分、1周NIHSS评分(4.21±1.76)分、2周NIHSS评分(5.79±1.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84、11.93、6.67,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减轻炎性反应,明显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效性分析

    目的 探究耳鼻喉内窥镜检查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效性.方法 选择进行内窥镜检查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62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然后对比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护理前两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2、0.526,均P>0.05).两组患者均存在轻度焦虑和抑郁症状,护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7.51±0.25)分]和HAMD评分[(9.30±0.10)分]明显降低,显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明显得到改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1、4.798,均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为96.77%,而常规组满意度仅为82.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28,P<0.05).结论 对耳鼻喉科内窥镜检查患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采纳.

    作者:刘艳;刘华芬;李静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7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原发性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6例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痛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各支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值(Vs)、各支血管脉动指数值(PI)、止痛时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21%和94.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和双锥动脉(VA)的Vs值和PI值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5、6.834、7.407、6.651、4.032、5.716、6.203、5.016,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止痛时间分别为(5.37 ±5.65)d和(8.56 ±3.26)d,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t=4.785,P<0.05),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7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4,P>0.05).结论 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在原发性血管性头痛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脑循环和血流量,降低止痛时间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巧沛;戚梦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原发于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心脏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报告1例原发于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后特征.结果 患者,女,64岁,主要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紧,心脏彩超提示右房内占位,心电图提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右心房肿物摘除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瑞滨、吡柔比星、泼尼松)方案化疗,行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目前已接受3个疗程化疗,处于化疗间歇期.结论 原发心脏淋巴瘤罕见,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一般对化疗敏感,但肿瘤的特殊位置导致其预后差.

    作者:胡敏;袁凯锋;陈燕;马涛;李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扁桃体炎引起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研究急性扁桃体炎引起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98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使用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用x2检验对单因素进行分析,再选择有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8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并发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其中扁桃体周围蜂窝组织炎52例,扁桃体周脓肿176例,感染率为25.4%;共检出107株病原菌,排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1.5%、19.6%、15.9%;单因素分析显示,有年龄、糖尿病、急性发作期吸咽及酗酒、疲劳、营养状况低、抗生素使用类别、教育程度、扁桃体周围炎病史、急性扁桃体炎类型及首诊时间长的患者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51、8.818、89.041、87.266、30.417、21.499、13.472、64.548、12.223、62.871、70.749,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急性发作期吸咽及酗酒、疲劳、首诊时间及急性扁桃体炎类型为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73、5.311、5.876、0.290、2.244、2.369,均P<0.05);而营养状况及教育程度是独立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0、0.461,均P<0.05).结论 急性扁桃体炎易引起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治.其主要致病菌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过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应采取一定措施可减少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间导致的扁桃体周围间隙感染.

    作者:余爵波;程泽星;庄远岭;练状;魏毅玲;汪俊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深静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79例96条确诊为下肢静脉曲折患者的深静脉管壁及瓣膜回声、管腔形态、反流时间、反流速度及频谱多普勒显像情况,并与静脉X-线造影对比分析,深静脉完全正常者对对照组相比.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造影对比,深静脉完全正常诊断准确性为98.3%,单纯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诊断准确性为91.7%,深静脉血栓后遗症诊断准确性为100.0%,动脉-静脉瘘诊断准确性为100.0%.60条深静脉声像图表现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对60条大隐静脉行剥离手术,术后未出现下肢肿胀,复查彩超亦未见深静脉返流现象.96条患肢均可测及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静脉反流.其中股浅静脉瓣反流时间长,为(5.92±1.83)s,反流速度(50.28±19.48) cm/s,小腿交通静脉反流时间短,为(2.37±1.92)s,反流速度(27.92±17.28) cm/s.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瑞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探讨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21.30±6.70)分、影响活动程度(17.30±12.00)分、活动能力丧失点(1.80±0.70)点、痛经分级(0.60±0.20)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5、7.023、4.932、3.99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体积(56.20±2.00) mm3、CA125水平(32.1 ±2.1) U/mL低于对照组(t =4.024、4.413,均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57,P<0.05).随访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5.26%,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78,P=0.000).观察组停药≤3个月月经恢复比例为8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484,P=0.003).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有利于缓解子宫腺肌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缩小子宫体积,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江风;詹尧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合并高血压将其分成对照组(无合并高血压)与观察组(合并高血压)各50例,比较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并分析心脑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发生心脑血管病16例,发病率为32.0%,观察组发生心脑血管病33例,发病率为6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27,P<0.05);两组患者年龄、吸烟、饮食控制、运动、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年龄、吸烟、饮食控制、运动、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症等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诱发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文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反复社区获得性肺炎血清维生素D、免疫球蛋白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反复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变化,探索其相关性和意义,为科学预防反复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反复社区获得性肺炎婴幼儿(反复CAP组38例)及单次社区获得性肺炎婴幼儿(单次CAP组123例)和健康对照组(39例)血清样本,分别测定25-(OH)D3的水平、IgG、IgM、IgA和碱性磷酸酶(AKP)水平.结果 反复CAP组、单次CAP组、健康对照组25-(OH) D3水平分别为(47.87 ± 2.28) nmol/L、(84.43±4.12)nmol/L、(91.20±7.85) nmol/L,反复CAP组与单次CAP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6、8.881,均P<0.05).反复CAP组、单次C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gA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96、5.319、9.230,均P<0.05).反复CAP组、单次CAP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gG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5、1.887、1.090,均P>0.05);血清IgM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4、0.942、0.918,均P>0.05);血清AKP水平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7、0.661、0.866,均P>0.05).161例婴幼儿血清25-(OH) D3分别与IgG、IgM、IgA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3与IgG、IgM、IgA、AKP的检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反复CAP者25-(OH) D3、IgA显著低于单次CAP组婴幼儿及健康对照组,提示婴幼儿反复CAP与维生素D缺乏呈相关性.而25-(OH) D3与IgG、IgM、IgA、AKP的检测无明显相关性.预防性给予补充维生素D,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防治反复CAP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作者:樊慧苏;雷后兴;曲春生;丁友发;蓝秀聪;李慧竹;吴杰;吕建飞;雷文芬;林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瞬时弹性波扫描仪的应用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波扫描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4例,采用瞬时弹性波扫描仪对患者进行肝脏硬度(LSM)测量,取连续1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并对患者的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检查和上腹部核磁共振成像并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重度肝纤维化患者LSM值(24.65 ±8.54),显著高于轻度肝纤维化患者的(5.46 ±2.11)和中度肝纤维化患者的(8.96±6.75)(t=12.871、8.254,均P<0.05).LSM值与血清学肝纤谱之间诊断符合率为87.8%,行上腹部MRI检查的患者中,检查结果提示二者诊断肝硬化的符合率为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66,P<O.05).结论 瞬时弹性波扫描仪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患者无创伤,诊断符合率高,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凋亡相关蛋白3及活化T细胞核因子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3(Apoptosis associated protein 3,APR3)及活化T细胞核因子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NFAT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92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其中恶性肿瘤患者23例,交界性肿瘤患者24例,良性肿瘤患者4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所有人组患者肿瘤组织中APR3和NFAT3表达,比较不同类型卵巢上皮性肿瘤的APR3和CaN-NFAT3的表达差异,分析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APR3和NFAT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APR3和NFAT3的表达相关性.结果 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APR3阳性表达率(78.26%)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41.67%)和良性肿瘤(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864、7.632,均P<0.05);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APR3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腹腔脏器和淋巴转移及腹水均明显相关(x2=7.425、7.262、8.421、5.031,均P<0.05).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NFAT3阳性表达率(56.52%)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29.17%)和良性肿瘤(1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829、7.547,均P<0.05);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NFAT3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腹腔脏器和淋巴结转移均明显相关(x2=5.253、6.367、8.021,均P<0.05).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APR3的表达与NFAT3的表达呈正相关(r=0.032,P<0.05).结论 APR3和NFAT3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腹腔脏器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且两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可能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詹颖瑛;王武玲;钱江虹;宋琦;梅慧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微型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和骨吸收标志物在口腔正畸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和骨吸收标志物在口腔正畸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口腔正畸患者178例,根据微型种植体负载后周围组织状况将患者分为稳定组(n=160)和松动组(n=18),分别在微型种植体种植后1、2、3个月时检测患者微型种植体周围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测定微型种植体负载前后周围骨密度.结果 与稳定组比较,松动组患者负载后1、2个月和3个月时IL-1β显著增高[(35.48 ±4.39)比(29.48±3.92) pg/mL,t=3.348,P=0.004;(41.45 ±5.39)比(26.29 ±4.12) pg/mL,t =6.493,P =0.000;(54.39±12.82)比(23.58 ±3.62) pg/mL,t=11.589,P =0.000].与稳定组比较,松动组患者负载后1、2和3个月时MMP-9水平显著增高[(5.68±3.54)比(1.74 ±0.88) ng/mL,t=8.496,P =0.000;(6.84±2.82)比(1.25 ±0.62)ng/mL,t=9.835,P=0.000;(9.84 ±4.39)比(1.21±0.58) ng/mL,t=12.548,P=0.000].与稳定组相比,松动组患者负载前和负载后3个月种植体周围颌骨骨密度均显著降低[(620.48±67.82)比(694.39±84.58) HU,t=2.459,P=0.015;(597.39±58.93)比(693.59±83.29) HU,t=2.909,P=0.008].结论 微型种植体周围骨密度降低与微型种植体负载后松动有关,其周围液中IL-1β和MMP-9可以反映患者种植体周围炎情况.

    作者:王珮珮;董加洪;叶文成;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004-2014年肺栓塞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梧州市2004-2014年住院肺栓塞患者的变化趋势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梧州市区4家综合性三级医院选出的住院肺栓塞病例为调查对象,其中将2004-2008年住院肺栓塞的病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肺栓塞的病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比例和病死率以及危险因素.结果 2004-2009年住院病例为257 370例,同期肺栓塞住院病例52例,占总住院病例的0.02%,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病例为367 728例,同期肺栓塞住院病例115例,占总住院病例的0.03%,两组肺栓塞占总住院病例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2008年,52例肺栓塞中24例(46.15%)死亡,其中16例(30.7%)死于肺栓塞,其余8例(15.38%)死于其合并症;2009-2014年115例肺栓塞患者中医院内死亡30例(26.08%),23例(20.00%)死于肺栓塞,其余7例(6.08%)死于其合并症.两个时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9,P<0.05).选取对照组肺栓塞52例研究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或基础疾病有11种,其发生频率以下肢静脉血栓高,其次为外科术后和长期卧床,再次为恶性肿瘤、吸烟、骨折、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和糖尿病等.结论 梧州市住院肺栓塞患者的住院比例和病死率变化趋势没有明显改变,研究其危险因素以便得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欧永强;王维箭;潘永昌;覃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小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泡腾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00 6,P<O.05).且观察组退热、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退热快、起效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查岭;谷玉行;李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液基细胞学联合人类乳头瘤病毒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早期预防和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经TCT检测且诊断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367例,再行HPV-DNA分型检测.对于可疑病灶行宫颈活检诊断.结果 检出HPV患者117例,HPV菌株135株,检出阳性率为36.78%.除HPV73外,其余22种亚型均被检出,高危型HPV亚型以HPV16、HPV18、HPV58、HPV53、HPV68较为常见,低危型HPV亚型以HPV6、HPV11较为常见.按TCT诊断分组,ASCUS、LSIL、HSIL、SCC组的HPV阳性率、高危型HPV阳性率均依次增高(x2=9.72、10.15,均P<0.01);LSIL、HSIL、SCC组的高危型HPV阳性率均高于低危型HPV阳性率(x2LSIL=10.25、xHSIL=21.43、xscc=16.36,P<0.01).结论 TCT可检测宫颈已经发生的细胞学改变,HPV基因诊断可明确HPV-DNA亚型,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可能是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较好方案,对宫颈癌前病变早期预防和精准干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卢丽华;章武战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复方鸦胆子联合香菇菌多糖片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鸦胆子联合香菇菌多糖片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选择黄州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尖锐湿疣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给予复方鸦胆子外搽,2次/d,同时内服香菇菌多糖片10 mg,3次/d;对照组60例,单用复方鸦胆子外搽,2次/d.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12周,观察组治愈率为90.5%,复发率0.95%;对照组治愈率为58.3%,复发率41.7%.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0.95、7.12,均P<0.05).结论 采用复方鸦胆子联合香菇菌多糖片治疗男性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徐学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院内外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院内外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院内外规范化健康教育干预,即住院时给予专门的哮喘知识教育,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的症状缓解情况,并对患者干预后疗效、疾病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比率、疾病防控意识比率、自我监测能力比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病情缓解率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思(x2=25.137 4,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疾病知识知晓率96.67%、遵医行为比率96.67%、疾病防控意识比率91.67%、自我监测能力比率95.0%,护理满意度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484 2、17.311 4、11.648 7、19.596 0、24.3033,均P<0.05).结论 院内外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郑丹红;吕聪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一例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因下腔静脉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性疾病,往往导致输尿管梗阻,需要手术矫正.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放的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改进和微创技术的熟练,后腹腔镜下输尿管成行术可能会成为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术式.现报告近期我科收治一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经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成功病例.

    作者:晏恒馨;刘振;娄世红;谭向金;钟传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胆囊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术式,但胆囊切除术后的高并发症及术后胆管结石的高发、诱发结肠癌的高风险因素等,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术成为近来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新的方法,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主要并发症为胆囊结石的复发,与胆囊切除术比较,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并保全了胆囊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把握好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并辅助药物治疗,可降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若能进一步降低结石复发率,将有望成为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治疗的优先方法.

    作者:谢芝海;陈汉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小组在促进医院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小组在医院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方法 护理部于2013年1月成立健康教育小组,通过基线调查收集全院健康教育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分析与归纳,设计新的健康教育手册、折页单张、宣教海报及检查表.结果 经过3年整改,新健康宣教手册增至250种疾病,图片222幅,字数36万余,增加全院共识性及检查治疗内容,制作专科健康教育单张51种,设计海报15张,2015年开展团体卫教492次,修订《健康教育检查表》,改革了检查方式.结论 护理部下设健康教育小组,能更全面、深入的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全院健康教育活动,产生积极效应.

    作者:王锡唯;徐军;王春英;徐虹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