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0411-9584
  • 国内刊号:36-1095/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51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5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中医学
江西中医药杂志   2005年8期文献
  • 动静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推拿手法治疗应有所变化,如果手法不变化,不但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笔者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学为基础,根据力学原理,应用动静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荣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骨伤油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骨伤油的制备及应用.方法:对骨伤油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该制剂工艺简单,设计合理,稳定性好,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骨伤油制剂可消肿止痛,祛腐生肌,对烫、火伤疗效显著.

    作者:冯韵琴;吴爱荣;汤聘珊;梁惠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脑卒中后抑郁早期干预性治疗的临床分析

    脑卒中是一种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情感障碍,特别是卒中后抑郁症严重影响病人康复,降低其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越来越多,早期诊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对426例脑卒中患者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及早期干预性治疗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学全;胡文胜;郭景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长腿石膏托加弹力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68例

    我院骨科近年来采用长腿石膏托加弹力圈外固定,结合临床辨证分期内服中药,对68例髌骨骨折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兴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青黛散加味治疗尿布皮炎42例

    发生在尿布遮盖部位的局限性皮炎叫尿布皮炎,是婴儿的常见病,我们应用青黛散加味治疗尿布皮炎42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雨;杨红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萆薢五味消毒饮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性男性不育症36例临床观察

    解脲支原体(UU)引起男性泌尿生殖系感染而导致男子不育症所占比例较高,单纯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自2001年11月~2004年9月,我科采用萆薢五味消毒饮治疗UU感染性男性不育症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刚;李承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79例分析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自患者角膜缘上或下方取一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移植到胬肉切除部位,术后使用中药退翳灵以阻止胬肉复发.结果:79例116只眼中有78例115只眼自觉症状消失,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胬肉未复发.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中药退翳灵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可靠,取材方便,无排异性,防止了胬肉的复发.

    作者:刘锋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保胃气、存津液在肝癌化疗栓塞后综合征中的应用

    近年来,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TACE)已成为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大部分经过化疗和栓塞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的表现.Chuang氏等将上述症状称为栓塞后综合征[1].我科自2001~2003年根据中医理论中保胃气的治则,对TACE患者采用传统食疗、针灸、耳穴贴敷等方法以减轻栓塞后综合征的程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姬华;范亚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糖尿病(DM)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药理及实验研究表明,血液粘度的增高与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积极改善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是防治DM慢性并发症有效途径之一[1].笔者采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观察治疗44例Ⅱ型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洁;张洪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百合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8例

    自2003年1月~2004年7月,笔者应用自拟百合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长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自拟九味消毒饮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0例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疗法,笔者试用自拟九味消毒饮为主,辅以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该病40例,并与单纯西药组38例相对照,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王慎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骨增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中药骨增合剂和甲氨喋呤(MTX)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97例AS病员随机分为两组,骨增合剂组93例,MTX组104例.两组均联合使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美洛昔康分散片7.5 mg,1次/日.结果:骨增合剂组总有效率80.6%,MTX组总有效率76.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增合剂的药物不良反应为16.9%,MTX不良反应为48.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骨增合剂治疗AS和MTX相比,疗效相似,而安全性好.

    作者:周正球;吴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指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间歇性的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症候群.我科2004年应用六味安消胶囊(银涛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6例,并与应用莫沙比利组对照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青;樊俊芳;毛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小儿发热30例

    发热是小儿常见症状,不论外感、内伤,均极易引起发热甚至壮热,若高热不退还易引发小儿惊风、抽搐,甚则危及小儿生命,故及早辨证施治尤为重要,笔者于2003年10月~2004年10月以益气养阴法治疗该病3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立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黄芪煎液熨烫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褥疮82例

    褥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要的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常发生于长期卧床病员以及危重病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疾病的转归,所以在临床上对褥疮进行及时得当的治疗是临床皮肤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我们采用黄芪煎液熨烫,配以红外线照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峰;王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成角定点旋转复位治疗寰枢椎半脱位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6岁,于2003年4月24日在幼儿园练舞蹈时,不慎额部撞击墙面,当时仅感额部疼痛,几天后,出现多部位刺痛,时觉头部、胸背部、手心和脚底针刺感,为时短暂,但出现频繁.于5月6日就诊某医院,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两侧块距离不等.诊断:寰枢椎半脱位可疑.予牵引与手法治疗.1周后,未见病情好转.5月16日转院治疗,再次摄片检查,确诊为寰枢椎半脱位,住院治疗.采用颈围固定,牵引推拿等方法,但效果仍欠佳.

    作者:周才生;祁金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顽固性湿疹1例

    笔者曾遇1例顽固性湿疹,后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杨某某,男,70岁,退休工人,2004年8月5日就诊.患者1年前从大理到丽江老家居住,食牦牛肉后出现双手前臂、双小腿起红色丘疹,散在小水疱,瘙痒剧烈.经丽江地区医院、诊所等多处诊为湿疹,经中西医内服、外洗及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显,反复发作.1周前无明显诱因上症加重,右小腿下1/3并足部轻度浮肿,予西医输液5天治疗(具体不详),

    作者:蒋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内外兼治治疗乳腺增生病30例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外贴膏药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作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娄海波;楼丽华;赵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前列腺素E1注射液联合软肝灵冲剂治疗肝硬化顽固性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软肝灵冲剂治疗肝硬化顽固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顽固性黄疸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前列腺素E1注射液+软肝灵冲剂)30例,对照组(苦黄注射液+熊胆胶囊)32例,观察两组治疗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46.9%.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软肝灵冲剂治疗肝硬化伴顽固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艳;郑艳华;王建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初探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不孕发生率为30%~40%.此病一般见于育龄妇女,以经期及行经前后下腹部胀痛、肛门坠胀、疼痛剧烈、进行性加剧,经量过少或过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作者:肖美满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癌毒的病因病机及临证治法的概念探析

    现代中医根据历代文献论述,结合现代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生学和实验医学等的研究成果,对恶性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可用四个字概括:毒、虚、痰、瘀.现将癌毒的病因、病机概念及其在恶性肿瘤的预防、治疗上的意义探析如下:

    作者:李俊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芪贞七莦散加减治疗乙型肝炎体会

    芪贞七莦散组成:北芪15 g,龙胆草10 g,淫羊藿10g,猪苓15 g,蛇舌草30 g,菟丝子15 g,鹿衔草20g,虎杖20 g,贯众15 g,茵陈30 g.水煎服,每日1剂,服5个月.

    作者:曾金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体征浅谈

    中医体征研究应立足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作为临床体征研究的重要部分,必须首先确立辨证体征体系的基本框架,界定重要的体征概念和范围,重视辨证体征的特征及内在规律.

    作者:阎昭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历代运用益智方药规律的探讨

    古往今来,保持旺盛的意志、充沛的精力、超人的记忆思维力为每个人所企望.历代不少中医学家也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料,本文试图通过对历代益智药物和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为益智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线索.

    作者:刘维宾;刘维政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高聚生加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提高,我国报道[1]占所有胸腔积液的40%.目前治疗疗效多不甚理想,我们用高聚生(原商品名高聚金葡素)加顺铂,向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明显疗效,且毒副反应未增加.

    作者:陈金平;程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痛必应方治疗再发性腹痛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疏肝理脾、清热祛湿为治法的腹痛必应方治疗再发性腹痛综合征(RA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6~12岁RAPS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4例,服腹痛必应方)和西药对照组(27例,用培菲康散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为70.3%,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腹痛必应方治疗再发性腹痛综合征有效、安全.

    作者:陈晓刚;沈凌;胡小英;李宜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清热解毒祛湿法治疗肾小球肾炎体会

    近年来,湿热在各类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湿热伤肾是肾小球肾炎病机的一个基本环节,且贯穿于整个肾病病程的始终,因此本人认为清热解毒祛湿法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基本大法.现论证如下:

    作者:张赛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伤寒论》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体会

    本人在既往学习<伤寒论>理论的同时,结合骨伤临床实践,日久形成了一点个人的认识与心得体会,略述于下:

    作者:涂兴明;徐必达;苏燕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慢性结肠炎临床用药浅识

    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症状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中夹有粘液脓血为特征.其病程较长,常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具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特点,临床上较难治愈.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菌、免疫抑制、对症治疗等方法.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理想疗效.

    作者:冯静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食饵性腹泻8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食饵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中医辨证分型并以保和丸、参苓白术散为主随证加减,配合中药脐敷、西药复方地芬诺酯片口服.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96.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食饵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姚金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育龄妇女泌尿道感染68例

    泌尿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因滥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因素,导致泌尿道感染的细菌更加复杂,且耐药性日渐增强,治疗亦日渐棘手,为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和再感染,自拟益气解毒汤配合抗生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黄柳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消瘀抗瘤方配合化疗治疗肿瘤合并血瘀证63例

    目的:观察中药消瘀抗瘤方对晚期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观察8周后两组血液流变学以及血瘀证有关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液粘度降低(P<0.05),症状好转.结论:消瘀抗瘤方能改善血瘀证症状及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

    作者:连强;李雁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妊娠呕吐研究进展

    妊娠剧吐发生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了,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急剧上升有关.中医学认为妊娠呕吐的发病机理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作者:刘淑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疗效及机理分析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疗效及其机理探讨.方法:采用针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32例,并设药物治疗组30例作为对照.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6.88%,显愈率(痊愈+显效)81.25%;药物组有效率86.67%,显愈率53.33%,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检验,P<0.05).结论:针刺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神经、精神症状.

    作者:钟英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36例

    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的治疗比较困难,患者家属常因久治不愈而失去信心,致使患儿终身残废.笔者运用头针、体针治疗该病,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谭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频发早搏69例

    本人于2001~2003年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频发早搏69例,效果比较理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9例中,男性48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30岁者15例,30~40岁者32例,40~60岁者10例,60岁以上者12例.69例患者均系我科住院病人.其中冠心病22例,肺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心肌炎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其它原因者4例.

    作者:张珍先;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补中五味汤的临床应用

    补中五味汤由补中益气汤和五味消毒饮组合而成.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橘皮、甘草组成,具有补益脾胃、升举阳气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少气懒言、体倦脚软及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下陷诸证;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天葵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疗疮之功,主治火毒结聚的痛疮疖肿.笔者将两方组合,随症加减,治疗产后尿潴留、念珠菌性阴道炎、直肠粘膜脱垂等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骆洪道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王国三分型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著名老中医王国三,学识渊博,深谙医术,许多领域均有独到之处.我们侍诊在侧,聆听教诲,获益颇多.就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治疗而言,所涉脏腑为肺、脾、肾,其发展变化规律,王老认为当分4型,即脾肺气虚湿阻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虚衰型.而脾虚又是各型中的共性,所以治疗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正常运化功能,这是病愈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现分别叙述如下.

    作者:王洪林;张雪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王海龙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经验介绍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其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故称为小儿秋季腹泻.由于秋季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用抗生素多无效.王海龙老师从事临床诊治工作30多年,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诊治可谓灼见粲然,足以启迪后学.介绍如下:

    作者:喻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梁冰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经验

    介绍梁冰教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经验,指出该病当从虚实夹杂论治,其发生一是因外感邪毒,二是因正气不足;临床施治时应扶正祛邪治疗,治以解毒凉血、益气滋阴、气血双补、健脾补肾;补骨脂、仙灵脾、肉桂等对正虚属阳虚型者有明显升白效果,且作用持久,鸡血藤、当归在各型均可选用.

    作者:周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中医复兴之路何在?(四)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