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1-6825
  • 国内刊号:41-1340/R
  • 影响因子:1.24
  • 创刊:195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6-11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3年6期文献
  • X线头影测量中硬组织标志点与SN平面的可靠性

    目的:研究X线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标志点和SN平面的可靠性.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颅颌定位X线片101张,分析SN平面与真性水平面的夹角;另从中随机选取5张X线片(无SN平面变异),由3位正畸医师每隔2周连续4次分别对其描图、定点,按照Stiner、Tweed要求项目测量、统计分析.结果:①101张X线片有4张SN平面存在变异.②不同描记者对相同X线片的描记结果显示:上齿槽座点(A)、眶点(Or)、颏前点(Pg)、颏顶点(Gn)、颏下点(Me)、下颌角点(Go)等差异较大;蝶鞍点(S)、上中下切牙切端点(UI、LI)等差异较小.③同一描记者对相同X线片不同时期描记结果显示:上齿槽座点(A)、眶点(Or)、颏前点(Pg)、上下中下切牙根尖点(UIA 、LIA)等差异较大;但其差异幅度较不同描记者描记差异小.结论:X线头影测量中硬组织标志点存在一定的定点误差,SN平面也可能出现变异,因而应注意X线头影测量的准确性,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蔡留意;兰泽栋;陈琳;解邦杰;刘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硒对氟致雄性大鼠生殖损害的拮抗作用

    目的:探讨硒对高氟所致雄性大鼠生殖损害的拮抗作用。方法: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氟(NaF 150 mg/L)组、氟加低硒(0.5 mg/L亚硒酸钠)组、氟(NaF 150 mg/L)加中硒(2.0 mg/L亚硒酸钠)组、氟(NaF 150 mg/L)加高硒(4.0 mg/L亚硒酸钠)组5组,通过饮水加氟、加硒的方法染毒10周。观察氟、硒对大鼠体重、睾丸和附睾质量及其脏器系数,精子计数、活动率及畸形率,睾丸、附睾生化标志酶,血清性激素,睾丸组织病理切片以及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形率的影响。结果:①右侧睾丸质量对照组为(1.80±0.22) g,氟加高硒组为(1.61±0.11) g,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精子计数:氟组(9.23×107ml-1)、氟加中硒组(37.67×107ml-1)与对照组(28.60×107m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精子畸形率:氟组(36.33%)氟加中硒组(12.70%)与对照组(14.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精子活动率:氟组(62.07%±6.50%)氟加中硒组(68.21%±4.99%)与对照组(73.67%±6.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 LDH:氟组((579.47±97.16)u/g)、氟加中硒组((726.13±115.55)u/g)与对照组((736.80±86.03)u/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Na+K+-ATPase :氟组((1.04±0.18)μmol*mg-1*h-1)、氟加中硒组((1.28±0.12)μmol*mg-1*h-1)与对照组((1.37±0.21)μmol*mg-1*h-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g2+-ATPase :4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睾丸酮:氟加中硒组(422.3 ng*L-1)、氟加高硒组(339.0 ng*L-1)与对照组(260.7 ng*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黄体生成激素:氟加低、中、高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氟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构较疏松,氟加低、中、高硒组与氟组比较结构相对完整。⑥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形率结果显示,4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可以拮抗高氟的雄性生殖毒性,尤以中等剂量硒效果好。

    作者:崔留欣;姜春霞;程学敏;王锡林;吕文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肽Y对成年大鼠睡眠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与睡眠-觉醒周期的关系.方法:4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侧脑室微量(5 μl)注射NPY(1 g/L)、α-1受体阻断剂育亨宾(30 μmol/L),育亨宾+NPY,α-2受体阻断剂哌唑嗪(30 μmol/L),哌唑嗪+NPY及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多导描记技术观察大鼠在清醒状态下,统计给药后各组大鼠6 h的慢波睡眠(SWS)、快眼动睡眠(REMS)及总睡眠(TS)时间.结果:单独注射NPY可以促进大鼠的SWS;先给予育亨宾再给予NPY,大鼠SWS、REMS及TS时间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单独给予育亨宾、哌唑嗪或哌唑嗪+NPY,对大鼠睡眠无明显影响.结论:NPY具有一定的促眠作用,且与α-2受体有关.

    作者:杨东伟;章茜;王志举;王书春;乔鹏;王雨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IL-2、sIL-2R水平测定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原因和机制.方法:选择21名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为研究对象,同时设22名强应答者为对照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特异性抗原HBsAg和非特异性抗原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水平.结果:经HBsAg和PHA刺激后,无、弱应答组的PBMC培养上清中IL-2水平明显低于强应答组(P<0.05),而sIL-2R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MC分泌IL-2水平低下可能是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之一.

    作者:谢婧;徐慧文;王学良;庄贵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河南省健康人群中壳三糖酶基因型分布

    目的:研究河南省健康人群中壳三糖酶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07例健康献血员为研究对象,采取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其基因组DNA,进行壳三糖酶基因型分析.结果:107例健康人中,HH纯合子突变基因型29例(27%),TT正常基因型52例(49%),HT杂合子携带者基因型26例(24%).H、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93、0.607.结论:河南省健康人群的壳三糖酶基因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壳三糖酶基因型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作者:王军;冯建飞;朱绍先;王宏;栾斌;张利;李玉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肾上腺髓质素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M)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缺氧组,② AM组,③空白对照组.缺氧14 d后采用导管检测右室收缩压(pRVS)、体动脉平均压(SA),处死动物后,分离心室,测重后计算右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室间隔质量)(mRV/(mLV+mSP))值,取右下叶肺,常规石蜡切片,维多利亚蓝染色,图像分析计算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外径之比、中膜面积与横截面积比,免疫组化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变化.结果:pRVS在AM组为(44.0±5.5)mmHg(1 mmHg=0.133 kPa),显著低于缺氧组的(62.7±4.2)mmHg,而各组间SA均无显著差异.AM组mRV/(mLV+mSP)值为0.327±0.036,显著低于缺氧组的0.416±0.030,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外径之比、中膜面积与横截面积比在AM组为 0.146±0.029、0.268±0.048,显著低于缺氧组的0.256±0.086、0.440±0.112,eNOS的表达在AM组高于缺氧组.结论:AM 能够降低慢性缺氧的肺动脉压力,改善肺血管重构,有望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作者:李耀军;张珍祥;徐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非风湿性房颤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左心耳功能、血脂蛋白(a)和D-二聚体检测

    目的:检测非风湿性房颤(NRAF)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左心耳(LAA)功能和血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水平.方法:NRAF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11例(血栓组),非风湿性房颤无血栓形成患者75例(无血栓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测①LAA射血分数(LAA-EF)、②LAA大排空速度(LAA-PEV)、③LAA自发超声对比现象(LASEC)等指标,同时检测血清Lp(a)、D-D含量.结果:①血栓组LAA-PEV、 LAA-EF明显较无血栓组低(P=0.009,0.01).②血栓组LASEC(≥2级)出现率(100%)明显较无血栓组(21.3%)高(P=0.001).③高Lp(a)、D-D水平组血栓发现率(21.1%, 22.5%)明显较低Lp(a)、D-D水平组血栓发现率(6.3%, 4.3%)高(P=0.043,0.021).结论:高水平的Lp(a) 、低LAA-PEV及LAA-EF是NR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高D-D水平和LASEC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表现.

    作者:李牧蔚;张菲菲;沈玉祥;袁建军;翟亚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原代白血病细胞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

    目的:研究原代白血病细胞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ES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12例AL获完全缓解(CR)患者和6例正常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 hEST mRNA的表达.结果:初发AL患者骨髓MNCs hEST mRNA表达量(0.71±0.34 )明显高于CR患者(0.43±0.25,P<0.05)及正常志愿者(0.22±0.21, P<0.01).初发AL患者骨髓常规涂片中原始细胞百分率与骨髓MNCs 的hEST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457,P<0.05).结论:初发AL患者骨髓MNCs 的hEST mRNA表达增高.hEST mRNA表达可能代表白血病细胞的一种高增殖状态.

    作者:孟小莉;林茂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结核分支杆菌耐乙胺丁醇分离株embB基因测序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分支杆菌对乙胺丁醇(EMB)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建立直接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EMB药物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对10株耐乙胺丁醇结核分支杆菌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在ABI377型全自动测序仪上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10株EMB耐药株的embB基因测序有7株(70%)发现点突变,其中Met(ATG)→Lle(ATA) 2例,Met(ATG)→Lle(ATC)1 例,Met(ATG)→Lle(ATT)2例,Met(ATG)→Val(GTG)2例,另外3株EMB耐药株的embB基因测序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embB306位氨基酸Met被置换是结核分支杆菌对乙胺丁醇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测序分析可确认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是快速检测耐乙胺丁醇结核菌的有效方法.

    作者:伍学强;张舒林;王庚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鼠移植肾组织急性排斥反应中Fas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大鼠移植肾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取46只SD成年大鼠和46只Wistar成年大鼠,将SD大鼠左肾原位移植至Wistar大鼠左肾区,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以右侧肾为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肾组织Fas基因的表达,应用原位DNA片段未端标记法检测移植肾组织细胞凋亡状态.结果:正常大鼠肾Fas基因主要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而移植肾Fas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且与肾曲小管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rs=0.512, P<0.001).结论:大鼠移植肾Fas基因的过量表达可引起肾组织细胞的凋亡,导致移植肾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

    作者:王军锁;武玉东;魏金星;文晓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哮喘儿童诱导痰液中炎性细胞、IL-8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对34例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及25例正常儿童进行痰液诱导,对痰液中炎性细胞、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组中性粒细胞数超过总细胞数50%以上5例、嗜酸性粒细胞数超过总细胞数50%以上2例.哮喘急性发作组IL-8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正相关.结论: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气道炎症呈多样性.IL-8可能通过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

    作者:宋俊峰;郭宏湘;李玉琴;高铁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方法:对93例MI患者及87例健康体检者,应用PCR方法扩增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并调查分析MI患者经典危险因素.结果: ①不同ACE基因型MI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等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MI组ACE DD基因型频率(32.3%)和D等位基因频率(54.3%)高于对照组(P<0.01),在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虽有增多趋势,但与单支病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 DD基因型与MI的危险性增加相关,与冠心病的经典危险因素无关.

    作者:张玉玲;赵晓燕;黄振文;刘瑞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早产儿脐血前白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检测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作为新生儿营养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148例足月儿和40例早产儿脐血血清前白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结果:足月儿3项蛋白(前白蛋白:(166.39±38.59) mg*L-1;总蛋白:(67.87±11.37) mg*L-1;白蛋白:(36.66±6.76) mg*L-1)均高于早产儿(分别为(120.13±46.74) mg*L-1;(54.29±10.30) mg*L-1;(31.65±7.18) mg*L-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01; 0.001;0.01.结论:前白蛋白为新生儿更准确更敏感的营养指标,可依据脐血前白蛋白对新生儿进行宫内营养评价.

    作者:王秀芳;杨静丽;王西阁;邹丽萍;冯红旗;贾莉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展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颅底外科提供展神经的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标本展神经自穿颅后窝硬膜处至穿眶上裂处的位置、行经及重要毗邻结构.结果: ①展神经经过Dorello管外1/3 (56.7%)或中1/3 (43.3%);②展神经距破裂孔硬膜环(5.69±1.45)mm;③展神经穿眶上裂处距其上壁(2.91±1.02)mm.结论: 在斜坡、Dorello管、海绵窦和眶上裂手术,必须辨认和保护展神经.

    作者:朱国臣;娄卫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血压病左房扩大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房扩大对高血压病心脏受累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32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高血压1级为1级组(n=134),高血压2级和3级为2级3级组(n=189),并设正常对照组(n=157),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组左房内经(LAd)、左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E峰和A峰大流速比值(E/A)及左室射血分数(EF),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对比,1级组左房扩大较显著(P<0.05),而LVMI、E/A及EF无显著变化(P>0.05).2级3级组与正常组相比,左房扩大更显著(P<0.01),LVMI、E/A及EF均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在高血压病早期LVMI、E/A及EF尚无明显异常时,已出现左房扩大.高血压早期左房扩大是高血压病心脏受损的早期表现,比左室肥厚及E/A<1更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存效;鲁风云;李志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早搏宁冲剂对豚鼠心室乳头肌及窦房结动作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搏宁冲剂对豚鼠心室乳头肌及窦房结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豚鼠20只分为早搏宁冲剂组(n=10)与盐酸普鲁卡因胺组(n=10),2组均采用累积浓度给药法给药,常规微电极技术引导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APPM).另取豚鼠16只分为早搏宁冲剂组(n=10)与盐酸普鲁卡因胺组(n=6),同法给药、引导窦房结优势起搏细胞动作电位(APSN).示波器照像记录实验结果.观察早搏宁冲剂低、中、高浓度(0.1 g*L-1,0.2 g*L-1,0.3 g*L-1)对APPM及APSN各指标的影响,并与盐酸普鲁卡因胺比较.结果:早搏宁冲剂可降低豚鼠APPM的动作电位幅值(APA)及0期大除极速率(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同时降低APSN的4期除极速率(DDR),延长窦性周长(SCL).其药效弱于普鲁卡因胺,但2药作用性质相似.结论:早搏宁冲剂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Na+、K+通道有关.

    作者:戚敏;刘红;胡香杰;张贵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p53基因治疗与放疗联合作用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效果

    目的:探讨外源性p53基因转染与放疗联合作用对人卵巢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人野生型p5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不含p53基因的空载体分别导入不表达p53的卵巢癌SKOV-3细胞中,经G418筛选,Northern blot及Western blot鉴定后,观察X射线照射对其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外源性p53基因在转染细胞中有效表达.经X射线照射后,转染p53基因组的SKOV-3细胞的集落形成数与转染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的SKOV-3细胞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外源性p53基因能增加卵巢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2者联合作用能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作者:关婷;金镇;崔满华;邱晓红;李守柔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珍珠口泰药膜抑菌、镇痛及抗口腔溃疡作用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珍珠口泰抑菌、镇痛及抗口腔溃疡的作用.方法:珍珠口泰低、中、高剂量按临床等效剂量的1、3、5倍配制.①通过抑菌实验观察珍珠口泰各剂量及谷固醇的抑菌效果.②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珍珠口泰高、中、低剂量组,谷固醇阳性对照组和蒸馏水空白对照组,采用小鼠热板法观察珍珠口泰模型的镇痛作用;③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珍珠口泰高、中、低剂量组,谷固醇阳性对照组及模型组,采用电灼烧制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珍珠口泰的抗溃疡作用.结果:珍珠口泰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有轻度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刺激的痛阈值,3个剂量局部给药均可明显改善豚鼠口腔溃疡的面积及周围受累面积,溃疡修复时间提前.结论:珍珠口泰药膜有轻度抑制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作用和镇痛及抗口腔溃疡的作用.

    作者:吴红霞;冯国清;付润芳;刘昌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卵巢癌癌旁囊肿和良性囊腺瘤P53的表达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癌旁囊肿和良性囊腺瘤P53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例正常卵巢,21例卵巢良性囊腺瘤和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其中10例有癌旁囊肿)P53蛋白表达;然后检测同一卵巢癌组织中恶性区域(囊腺癌)和癌旁囊肿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53蛋白主要表达于上皮性卵巢癌中(19/40,47.50%),而良性囊腺瘤和正常卵巢中未见表达;10例癌旁囊肿P53蛋白表达阳性者5例,与良性囊腺瘤P53表达相比,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囊腺癌与其癌旁囊肿的P53表达完全一致,即囊腺癌P53蛋白阳性者其癌旁囊肿P53蛋白表达亦阳性,反之亦然.结论:P53的表达有助于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卵巢癌癌旁囊肿不同于卵巢良性囊腺瘤,2者在分子遗传学方面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具有癌变倾向.

    作者:郭瑞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管状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的表达

    目的:探讨胃管状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管状腺癌进行MMP-2和TIMP-2的检测.结果:MMP-2和TIMP-2均在胃癌细胞浆内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3%和78.7%;MMP-2和TIMP-2表达与胃管状腺癌淋巴结转移(P<0.05)及浆膜浸润相关(P<0.05).结论:MMP-2和TIMP-2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行为重要生物学标志.

    作者:花亚伟;马杰;刘永刚;孔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氯氮平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 IL-2、IL-6、IgG的变化

    目的:研究氯氮平治疗前后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方法:研究组为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对照组与研究组氯氮平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IL-2、IL-6的血浆浓度,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浆IL-2、IL-6、Ig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治疗6周症状基本缓解后血浆IL-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L-6、 IgG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治疗后IL-2水平下降也许可作为抗精神病药物影响免疫功能的一个指标.

    作者:石玉中;娄百玉;吕路线;宋学勤;郭素琴;陈娓;尚景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生长激素、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烟酰胺对人胎胰岛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烟酰胺(NIC)对体外培养人胎胰岛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制胰岛样细胞团(ICCs),接种于24孔培养板培养,在实验组中分别加入GH(100 μg/L),HGF(25 μg/L)和NIC(10 mmol/L)及其组合,同时设空白组为对照,间日调换培养液并测定胰岛素分泌量,于培养6 d末测定胰岛细胞内胰岛素含量,收集细胞计数,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相及胰岛细胞分布情况.结果:①在人胎胰岛细胞体外培养第2 d、第4 d、第6 d胰岛素分泌量各实验组均高于空白组(P<0.01),以GH+HGF+NIC组高, GH+HGF+NIC组与GH+NIC组、GH+HGF组、HGF+NI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GH组、HGF组、NI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胰岛细胞内胰岛素含量与胰岛样细胞团数均呈正相关,r均大于0.80(P<0.05).结论:GH、HGF、NIC均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人胎胰岛细胞的增殖,胰岛素含量及分泌量增加,3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陈永兵;严律南;彭珂;刘立新;周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荧光定量PCR在乙肝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5`-核酸酶法荧光定量技术在乙肝检测中应用状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份阳性对照考核批内及批间变异;采用50份HBsAg(+)、HBeAg(+)、HBcAg(+)的血清,结合肝功能及HBeAg滴度考核阳性率、病毒含量范围以反映病毒复制状况;对5份本法检测阳性的标本,4 ℃保存,并隔日检测,确定佳检测时间.结果:批内CV为41%,批间CV为40%.阳性标本为46份(92%),其中4份肝功能正常;阴性标本为4份(8%),其中1份肝功能异常.病毒量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从0.11×104~5.1×104 CID/ml.阳性标本所测病毒量与HBeAg滴度相关系数为0.77.在15 d内隔日所测病毒量相近.结论:本法应用于乙肝检测,有较好的特异性;定量结果能够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状况;病毒含量因患者而异;在严格操作条件下,本法有一定的重复性;正确保存标本时,在半月内均可以检测病毒.

    作者:郭小兵;张钦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糖类及氨基酸层析分析法的改进

    目的:对氨基酸、糖类的层析分析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糖类层析分析时用V(体积分数95%乙醇)GA6FA V(浓氨水)=10 GA6FA0.5 (pH=10)作展开剂;氨基酸层析分析时,将显色剂茚三酮直接溶于展开剂中.计算各种糖类及氨基酸的Rf值.结果:各种糖类、氨基酸展层时间、斑点展开距离及显色结果令人满意.结论:改进后的方法简单、快速,结果满意.

    作者:王桂红;寇娴;张雁冰;薛华珍;殷明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有、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比较

    目的: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1例有淋巴结转移、33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及7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19例肝素酶基因阳性表达,33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10例肝素酶基因阳性表达.19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素酶基因阳性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9.91±2.48,9.33±2.25)高于10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8.98±2.01, 8.87±1.97)(P<0.01);而手术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均呈阴性表达.结论: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肝素酶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对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此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可能成为预测其转移与否的指标.

    作者:陈奎生;张云汉;高冬玲;阎亮;张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乳腺肿瘤组织中NOS活性、NO及MDA含量检测

    目的:检测乳腺肿瘤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方法:应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检测乳腺良(20例)、恶性(28例)肿瘤组织中NOS活性、NO及MDA的含量.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NOS活性((0.43±0.28)nmol/(min*g))与良性肿瘤组织((0.21±0.11)nmol/(min*g))相比明显增高(P<0.05),而MDA含量((3.3±1.4)μmol/g)vs((4.5±0.2)μmol/g)却明显降低(P<0.05);NO含量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虽有一定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雌激素受体(ER)(-)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NOS活性明显高于ER(+)者(P<0.05).结论:NOS活性的增高可能对乳腺癌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作者:贺建业;陈东;罗经伦;王变丽;王萍莲;孙海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N-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兔主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兔主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高脂对照组(H)与实验组(E).N组饲普通饲料,H组、E组饲胆固醇饲料,E组饲胆固醇饲料并加用L-NAME.实验8周后,检测各组兔主动脉环对Ach的舒张度.结果:与N组相比,H、E组对Ach的舒张度均明显降低(P<0.05),E组明显低于H组(P<0.05),E组主动脉舒张反应性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降低兔主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加用L-NAME后,兔主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性更低,推测为L-NAME抑制NO合成有关.

    作者:贾敏;董建增;张金盈;赵晓燕;张艳;魏经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药雀儿舌头叶和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雀儿舌头叶和茎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雀儿舌头叶和茎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从雀儿舌头叶和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分别鉴定出42和41种化合物,叶中的主要成分为十六碳酸(7.20%)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97%),茎中的主要成分为十六碳酸(12.07%)、二甲萘(5.60%)和三甲萘(5.10%).叶和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将会对其药理作用和抗癌活性有所影响.

    作者:龙跃;李杰;陈晓岚;张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肉桂酸对A549细胞分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肉桂酸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诱导分化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1 mmol/L, 3 mmol/L肉桂酸(CINN )分别处理A549细胞,并设空白对照,观察体外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分裂指数,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以TRAP-银染技术的非放射性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CINN作用后的A549细胞,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分裂指数减少;细胞周期出现向G1/G0期移行的特征性动力学改变;相应的端粒酶活性下降,甚至活性丧失.结论:肉桂酸能诱导A549 细胞的分化和降低端粒酶活性.

    作者:张婷;周舫;陈晓岚;刘红霞;吴逸明;赵玉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丹参、川芎中的铅

    目的:建立中药丹参、川芎中铅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NO3-H2O2体系和高压釜消解中药样品,应用AFS-2202a型双道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断续流动的氢化物发生技术,进行样品中铅含量测定.结果:丹参中铅含量为18.72 μg/g,川芎中铅含量为17.74 μg/g.铅的检出限为0.08 μg/L,回收率89.2%~106.6%.结论:该方法用于中药样品中铅的测定简便、快速、灵敏,结果满意.

    作者:石杰;龚雪云;朱永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神经行为功能测试

    目的:了解视屏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作业环境对作业者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VDT作业者共175名及不接触VDT的对照组170名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2组均排除神经系统疾病、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和测试前12 h内饮酒或服用镇静剂者.2组年龄、工龄、受教育程度具有可比性.结果:2组作业环境仅CO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DT作业组的情感状态除有力-好动项外,其他情感指标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行为功能指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VDT作业对操作者的神经行为功能存在有害影响.

    作者:李国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国人血管抑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中国人血管抑素(angiostatin, ANG)基因全长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应用RT-PCR,将5例健康人肝脏组织ANG基因克隆到pSP71载体上,用Sanger法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通过RT-PCR获得一个1 141 bp的扩增产物,测序发现与已报道的ANG比较,国人ANG上有3个碱基突变位点:分别为第825位C→T;第927位T→G和第1 078位G→A.前两个碱基突变氨基酸未发生变化,第3个碱基突变结果使缬氨酸(Val342)改变成为蛋氨酸(Met342).结论:克隆得到中国人ANG基因片段,其碱基和氨基酸的变化可能是人群中该基因的遗传多态现象.

    作者:范天黎;姜国忠;牛向丽;谢华;薛乐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家系胰岛功能和血脂代谢的改变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家系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了解胰岛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1个河南省汉族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成年亲属共206人,其中糖耐量正常者118例(A组);糖耐量减退(IGT)者22例(B组);糖尿病(DM)患者50例(C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16例(D组);无糖尿病家族史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者36例为对照(E组).对受试者行OGTT,并于OGTT 0 min,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行胰岛素和真胰岛素释放试验,据此计算胰岛素敏感、抵抗和释放指数,并测定血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A、B、C、D组血LDL-C水平高于E组,其中C、D 2组Tg和Ch水平亦高于E组;A、B和D组OGTT各时段(除30 min外)胰岛素水平及各时段总和均高于E组;B、C和D组有免疫胰岛素分泌延迟,高峰在餐后120 min,而A和E组分泌高峰在60 min;A组葡萄糖刺激后30 min真胰岛素水平及各时段总和低于E组,B组OGTT 0 min,30 min真胰岛素水平及各时段总和低于E组,C和D组OGTT各时段真胰岛素及各时段总和均低于E组;B,C和D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A,B,C和D组抵抗指数低于E组.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同胞有血脂代谢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IGT患者既有胰岛素抵抗又有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新诊与旧诊糖尿病患者均有明显的胰岛功能减退.

    作者:秦贵军;符云峰;余勤;董义光;白悦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肽精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脑肽精 (BPC)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力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12只.Ⅰ组为正常对照组,Ⅱ组为AD模型组,Ⅲ组为AD模型+生理盐水组,Ⅳ组为AD模型+脑复康0.3 g/kg治疗组,Ⅴ组为AD模型+BPC 15 mg/kg治疗组,Ⅵ组为AD模型+BPC 30mg/kg治疗组,Ⅶ组为AD模型+BPC 60 mg/kg治疗组.采用大鼠脑组织立体定位微量注射技术,用鹅膏蕈氨酸(IBO)损毁大鼠双侧迈纳特基底核(nbM).手术后BPC连续灌胃20 d,1次/d,每次2 ml.灌胃期满后即做迷宫实验及跳台实验以测学习、记忆能力.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下降(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生理盐水组无明显改变(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脑复康组及BPC各浓度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肽精对AD模型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安玉会;郭茂峰;孟庆瑞;张维娟;李怀洲;王志超;章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右美沙芬对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研究右美沙芬治疗兔颅脑急性损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雄性白家兔20只,随机分为2组.A组(n=10)为脑外伤组,B组(n=10)为脑外伤后右美沙芬治疗组.应用TCD分别测定外伤前、伤后5 min、6 h、72 h、168 h兔大脑中动脉(MCA)脑血流速度.观察指标为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和脉动指数(PI).结果:A组伤前、后5 min、168 h vS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伤后6 h、72 h vS((39.45±7.5) cm/s,(41.20±5.94) cm/s)与B组((51.68±10.32) cm/s,(52.41±8.56) 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伤前、后5 min、168 h vD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伤后6 h、72 h vD((26.33±3.46) cm/s,(25.84±5.69) cm/s)与B组((33.64±4.27) cm/s,(34.86±7.48) 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伤前、后5 min PI值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伤后6 h、72 h、168 h PI(2.06±0.58,2.25±0.36,1.53±0.39)与B组(1.26±0.29,1.38±0.29,0.96±0.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提示右美沙芬可通过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脉动指数,从而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损伤后局部缺血性病理损害.

    作者:阎东明;杨波;宋来君;张志强;徐国本;冯祖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单胺类递质的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期间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①正常组,②假手术组,③缺血1 h组,④缺血2 h组,⑤缺血2 h再灌1 h组,⑥缺血2 h再灌2 h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脑皮层和纹状体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与②组比较,③组大脑皮层和纹状体DA含量明显降低(P<0.05);④、⑤组大脑皮层和纹状体DA、NE、5-H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⑥组DA、NE、5-HT含量与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A缺血再灌注时,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DA、NE、5-HT含量显著降低,降低程度与缺血时间长短有关,其中DA降低较明显.提示DA、NE、5-HT参与局灶性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贾丹辉;李辉;姬汴生;胡香杰;张贵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志贺菌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目的:研究志贺菌基因型和群体遗传学结构.方法:采用多位点酶电泳(MEE)法对江西铜鼓县及郑州近5 a分离的59株志贺菌散发株进行多位点酶基因分类和群体遗传学研究.共测定4种代谢酶.结果:59株菌共分为46个电泳型(ETs),聚类分析显示46个ETs归属于10个克隆系(CLa~CLj).两地菌株分属几个紧密相连的克隆系,不同年代的菌株有优势克隆系存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被测4种代谢酶基因位点均具多态性,平均杂合度(h)5.5,平均遗传多态值(H)0.637.两地菌株h和H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个酶基因位点都有一个优势等位基因,提示在志贺菌进化演变过程中以自然选择为主,不同年代的宋内菌聚在一个亚克隆系内,推测它们染色体基因是同源的.

    作者:宋春花;段广才;郗园林;张梅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弓状核损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GABAA受体、NMDAR1受体、c-fos蛋白、NGF受体的表达

    目的: 探讨谷氨酸钠造成的下丘脑弓状核损毁模型鼠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c-fos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的表达.方法:皮下注射谷氨酸钠建立SD新生大鼠弓状核损毁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GABAA受体、NMDAR1受体、c-fos蛋白、NGF受体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结果:造模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BAA受体、NMDAR1受体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 NGF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c-fos蛋白表达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谷氨酸钠损毁弓状核对大鼠海马组织中GABAA受体、NMDAR1受体、NGF受体的表达有明显影响.

    作者:张静;吴爱群;崔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简并引物在克隆盐藻热休克蛋白70基因家族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简并引物扩增盐藻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方法:根据衣藻、矮牵牛花等真核生物hsp70氨基酸高度保守序列DIDLGTT,DQGNRTTP,PAYFNDS 和 ATKDAG设计2对简并引物,以盐藻hsp70 c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产物经T-A克隆转化至JM109大肠杆菌中,经筛选后测序,将测序结果推导成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得到2个分别为372 bp和354 bp编码126及118个氨基酸残基的部分cDNA片段.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衣藻、矮牵牛花、番茄、果蝇和酵母hsp70和hsp70b比较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所克隆的序列为盐藻hsp70和hsp70b 部分cDNA 片段.利用简并引物筛选cDNA文库是克隆基因家族重要的方法.

    作者:姜国忠;袁保梅;范天黎;薛乐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易感儿童血清锌、铜与心肌酶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易感儿童血清锌、铜与心肌酶含量.方法:易感儿童100名,正常对照组150名,均空腹静脉抽血,检测血清锌、铜、CK、CK-MB、LDH、LDH-1、HBD、AST等.结果:100名易感儿童中87例CK-MB不同程度升高,占总数的87%,其中合并心肌炎患儿55例.与正常儿童相比血清锌含量明显降低,血清铜含量升高.结论:血清中锌降低导致儿童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心肌损害.

    作者:刘红春;孙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在心脏外科手术中,作者应用异丙酚复合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并与大剂量芬太尼麻醉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艾艳秋;张卫;李新峰;李丽伟;马君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6例

    颈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患,可以压迫神经根、脊髓,引起相应症状,其中少数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进一步加重了病情.1997年4月至2003年2月,作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合并OPLL 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若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炎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52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患者由于全身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并腹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和多样化,极易漏诊或误诊.作者对52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常年变应性鼻炎并发支气管哮喘26例治疗体会

    2000年6月至2001年12月,作者运用吸舒经鼻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经免疫治疗无效或不愿行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26 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腹主动脉瘤25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病率逐渐增加,保守治疗无效[1].本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肾动脉以下AAA 25例,其中7例入院后自发破裂死亡,余18例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许培钦;党晓卫;马秀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左旋卡尼汀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常见并发症[1],是腹膜透析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院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用左旋卡尼汀(L-carniyine,L-CN)治疗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获明显改善,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明;李中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指浅屈肌腱游离移植修复Ⅱ区指深、浅屈肌腱同时损伤72例

    自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作者采用伤指的指浅屈肌腱游离移植修复Ⅱ区指深浅屈肌腱同时损伤72例,随访65例,其中58例手指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7例出现肌腱粘连,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杨树东;王秀超;王必胜;沙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管癌胃转移14例诊治分析

    食管癌胃转移临床上较少见,本院1976年至2001年5月共手术治疗食管癌6 868例,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发生胃转移1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安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晚期食管癌并发穿孔13例外科治疗体会

    晚期食管癌并发穿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往往被胸外科医生视为手术禁忌证,一般采用食管内放置记忆合金支架,空肠造瘘或采用姑息性结肠旁路代食管等保守治疗[1~4],甚至放弃治疗.作者1995年5月至1999年5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此类患者 13例,患者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师晓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前列腺电切汽化术后排尿困难9例分析

    本院1999年5月至2002年10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或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105例,术后9例(8.6%)发生排尿困难.作者探讨了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酒涛;赵明义;刘建军;孔朝辉;康郑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氯沙坦钾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36例

    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36例,以观察其降血压和降低尿蛋白排泄率作用.

    作者:杜书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562例临床分析

    2000年5月至2001年9月应用腹腔镜进行各类妇科手术共562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边爱平;李红雨;刘俊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海绵状血管瘤152例MRI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 CA)是一种少见病.普通X线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脑CA诊断价值十分有限,已证实CT是诊断脑CA的有效方法[1~4].MRI的应用为CA的诊断提供了新手段,作者收集本院1992年10月至2001年12月经MRI确定的152例脑CA影像学资料,探讨MRI对脑CA的诊断价值.

    作者:程敬亮;谷梅兰;王天玉;任翠萍;张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

    1998年6月至2001年12月,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玲;孙慧;陈绍倩;王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生儿肠闭锁29例治疗体会

    肠闭锁是较少见的消化道畸形,本院从1985至2001年共收治新生儿肠闭锁29例,采用端端斜吻合术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三有;郭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阴茎硬结症35例治疗体会

    作者自1999年至2001年采用以音频电加红外线电磁波为主的方法治疗经药物或局部封闭治疗效果不理想的35例阴茎硬结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VI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38例疗效观察

    小细胞肺癌占各型肺癌的20%,具有高度恶性、早期转移和对化疗敏感的特点.未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寻求高效、稳定、能耐受的化疗方案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措施之一.1997年8月至2002年12月,本科收治了3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异环磷酰胺与顺铂、Vp-16联合(VIP)化疗方案,获得较高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冬青;王丽萍;梅其达;高国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48例疗效观察

    研究表明,他汀类调脂药物可减少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1].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作者采用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彦生;蒋秋焕;李学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输血前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

    为保证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自2000年11月起作者对本院所有需输血的患者输血前进行抗体筛选,发现阳性结果11例(其中假阳性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先萍;汪群英;胡利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骨与钙化组织脱钙方法的改进

    制作骨组织及其钙化组织切片时,必须经过脱除钙盐的过程[1].在脱钙过程中,常遇到脱钙剂引起组织结构的严重破坏、除酸时间长、染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作者采用新的脱钙液来进行脱钙,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孙廷谊;孔令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完全或部分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20例体会

    2000年10月至2002年6月,完成20例完全或部分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敬;李金花;舒礼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是首选的临床调脂药物之一,非常规剂量疗效临床报道较少.作者采用小剂量(5 mg)阿托伐他汀隔日晚饭后顿服,治疗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裴瑞泽;袁国胜;周强;李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脱钙骨治疗骨缺损93例疗效观察

    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病灶清除术后常遗留大小不一的骨缺损,其充填材料往往取自体骨或异体骨,但手术取自体骨植骨给患者造成新的创伤,增加患者痛苦,应用异体骨常常出现免疫反应.脱钙骨具有诱导成骨作用[1~3].作者1995年3月至2002年5月应用自制的脱钙骨治疗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清除后遗留的骨缺损93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新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超检测胎儿对声音的反应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优生优育显得更加重要,产前音乐胎教已被普遍应用.迄今为止,仍不能直接观察到胎儿对胎教音响的反应.作者1998至2001年对259例孕龄28~40周的胎儿用B超检测胎儿对音响的反应,总结如下.

    作者:史海宏;史念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38例治疗体会

    颈部乳糜瘘是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诱发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1983年1月至2002年1月,本科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 472例,发生乳糜瘘者38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善廷;缪海;余树观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替硝唑液局部应用治疗智齿冠周炎66例

    1999年至2001年,作者采用局部应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冲洗治疗智齿冠周炎66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吴豪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22例

    作者对22例胫骨干陈旧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造成胫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成因,并应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骨折愈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汪利合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5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病原学研究资料表明,病毒感染正成为婴幼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尤其是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可引起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流行,且发病年龄小、病情重,病死率高.因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临床治疗比较困难.2002年元月至2003年元月,本院选用新型广谱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之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移植肾血管栓塞8例诊治体会

    1996年5月至2002年5月,本科共施行肾移植381例,发生移植肾血管栓塞8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兴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1 150例细菌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加,病原菌在构成和药物敏感性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作者对本中心1997年6月至2002年5月1 150例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经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所得的226株细菌进行药敏检测及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罗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

    1995年1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胸部创伤患者292例,其中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6例,治愈12例,死亡4例,病死率25.0%,现将其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成科;陶中良;刘君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鼠移植肺组织中细胞胀亡、SOD及MDA检测

    目的:探讨移植肺中是否存在胀亡细胞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大白鼠进行左侧单肺移植,利用透射电镜和病理学技术,检测移植肺、健侧肺及空白对照肺组织胀亡细胞,MDA及SOD活力.结果:移植肺较健侧肺内存在更多胀亡细胞,主要是Ⅱ型上皮细胞发生胀亡,空白对照肺组织内较少有细胞胀亡.结论:细胞胀亡在肺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高峰;僧靖静;陈照阳;卫战文;王善磊;田川;梅永城;赵松;马继红;高冬玲;陈奎生;张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细胞胀亡

    从1990年初开始,凋亡作为一种细胞死亡方式被广泛接受,但由此逐渐产生了一种将凋亡与坏死对立起来的认识[1].大量文献将坏死描述成病理性的被动性死亡过程,而凋亡是生理性的、自发的、自我消亡过程,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诸多显而易见的重要区别[2~3].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严格区别凋亡和坏死可能是一种概念的混乱.

    作者:赵高峰;僧靖静;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细胞胀亡检测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指数及VEGF表达情况,分析2者的相关性.结果:VEGF阳性的细胞很少发生细胞胀亡,VEGF高表达的癌组织中较少存在细胞胀亡.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细胞胀亡的发生呈负相关(q=7.264,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的发生可能与新生血管缺乏有关.

    作者:张红;赵高峰;李全荣;僧靖静;屈清荣;李省海;秦建军;程会芳;马继红;王善磊;高冬玲;田川;马长路;张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目的:检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进行细胞胀亡和MVD检测,分析胀亡指数(OI)与肿瘤MVD、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细胞;N0期癌组织中OI高于N1期(P<0.05);随分化程度的升高,OI升高(P<0.005);MVD高表达组OI高于低表达组(P<0.001),OI与T分期无关.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细胞, 其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赵高峰;僧靖静;鲁显浩;高冬玲;田川;王善磊;刘文超;付明倜;马继红;屈清荣;赵松;张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TSP-1检测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胀亡与TSP-1.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腺癌组织中TSP-1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中肿瘤细胞的胀亡情况.结果:①TSP-1在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67%,在正常胃粘膜中未见表达,差异有显著性;②胃腺癌组织中发现有不同时期的胀亡细胞,胀亡指数(OI)在TSP-1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2.78±0.96)、(1.05±0.3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OI、TSP-1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④TSP-1及OI与胃癌的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胃腺癌组织中TSP-1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加速胀亡的形成.

    作者:僧靖静;赵高峰;王公平;杨振;李向阳;卫利民;张斌;张谢夫;僧国珍;李惠东;陈奎生;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肠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及MMP-2检测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胀亡细胞及MMP-2.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大肠癌组织中胀亡细胞和MMP-2的表达.结果:①大肠癌组织中可检测到不同时期的胀亡细胞.②大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率54.9%(28 /51),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5).③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9.57%(16/2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2.86%(12/28);有淋巴结转移组胀亡指数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④MMP-2表达阳性组OI高于MMP-2阴性组.结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胀亡细胞和MMP-2的表达,2者关系密切,且均与大肠癌的转移有关.

    作者:僧靖静;赵高峰;王公平;杨振;卫利民;张斌;张谢夫;僧国珍;李惠东;陈奎生;高冬玲;张云汉;李胜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腺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血管生成素-2检测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胀亡与血管生成素-2(angiopotietin-2, Ang-2)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胃腺癌组织及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Ang-2的表达,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中细胞胀亡情况.结果:①胃腺癌组织中Ang-2阳性表达率为78.69%(48/61),在正常胃粘膜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胃腺癌组织中发现有不同时期的胀亡细胞,胀亡指数(OI)在Ang-2阳性和阴性组中分别为0.73±0.93,2.98±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组Ang-2阳性率较高,而OI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OI、Ang-2与胃癌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胃腺癌中Ang-2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时,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抑制胀亡的发生.

    作者:僧靖静;赵高峰;王公平;杨振;卫利民;张斌;张谢夫;僧国珍;李惠东;陈奎生;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化疗后肺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和凋亡检测

    目的:检测化疗后肺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和凋亡情况.方法:收集16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手术切除肺鳞癌标本,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并与8例非化疗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化疗组肺癌组织内胀亡细胞及凋亡细胞均明显多于非化疗组,MVD则明显缺乏.化疗组中MVD高表达者OI低于低表达者,而AI则高于低表达者.结论:肺鳞癌的辅助化疗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胀亡和凋亡.

    作者:赵高峰;僧靖静;刘文超;高冬玲;马继红;孟红印;韩立志;田川;胡伟;付明倜;屈清荣;张云汉;李胜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检测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胀亡与凋亡的存在及2者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利用透射电镜、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的胀亡、凋亡细胞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胀亡及凋亡细胞,凋亡指数(AI)和胀亡指数(OI)分别为(1.7±1.2)和(3.2±1.9).与MVD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组OI较低,而AI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存在凋亡和胀亡两种细胞死亡方式,2者的存在及分布与MVD有关.

    作者:赵高峰;僧靖静;卫战文;田川;高冬玲;陈奎生;马长路;李全荣;齐宇;马继红;屈清荣;张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腺癌组织中MVD、VEGF及细胞胀亡检测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胀亡.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腺癌组织中MVD和VEGF的表达,用透射电镜检测胃癌细胞的胀亡情况.结果:40例胃癌组织中,MVD 9~78,平均(36.5±16.5);16例VEGF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0%.胃癌组织中可出现不同时期的胀亡细胞,胀亡指数为(2.594±0.157).VEGF的表达与胀亡细胞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血管形成抑制了细胞胀亡的发生.

    作者:僧靖静;赵高峰;王公平;杨振;韩立志;卫利民;张斌;李向阳;张谢夫;僧国珍;李惠东;陈奎生;高冬玲;张云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与盐酸利多卡因联合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158例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常用的补救措施之一,其方法简单、安全,但受术者必须经历躯体上疼痛和心理上的影响,术中常引起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的发生[1].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身心的痛苦,降低RAAS的发生,作者对人工流产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加术前宫颈肌内注射(肌注)盐酸利多卡因,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回肠代阴道成形术32例围手术期护理

    1999年2月至2002年6月,对32例先天性阴道缺如患者实施自体回肠代阴道成形术,全部成功,效果良好.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雪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电容式射频热化疗113例护理

    2000年9月至2001年11月,采用电容式射频(Radio Frequency,RF)透热技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13例,部分病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在治疗中对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张利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术前2种清洁灌肠方法比较

    神经源性膀胱常见于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常因支配盆底肌的神经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所致[1].1992年4月至2001年4月本院小儿外科采取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粘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逼尿肌、扩大膀胱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176例.为了提高术前肠道准备的质量和手术成功率,作者对术前肠道准备中2种清洁灌肠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延锦;屈清荣;王云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36例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我国目前约有100万~150万骨关节炎患者需要行人工关节手术[1],因此有必要将关节置换手术护理工作进行标准化.为了做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作者制定了健康教育计划并予以实施,报道如下.

    作者:刘凤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行气管切开55例护理体会

    格林-巴利综合征即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发病急,行气管切开后若护理不当会发生窒息、套管堵塞、脱管等,常常危及患者生命[1].本院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共收住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72例,其中55例行气管切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梅英;王秀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型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术后缺损20例围手术期护理

    1998年5月至2001年11月,本科共收治大型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术后缺损20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活动总结如下.

    作者:李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胸部X线表现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对河南省临床诊断的15例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的系列胸片和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胸部X线病灶初始形态为斑片状11例(73.3%),大片状4例(26.7%);双侧9例(60.0%),单侧6例(40.0%),均为中、下肺野(100%).动态观察发现病变进展快,病变发展到高峰期时间为4~14 d,(x)±s(7.7±3.2)d,双侧13例(86.7%),单侧2例(13.3%),两肺叶及两肺叶以上病变者14例(93.3%).病变开始吸收时间为6~21 d,(x)±s(11.3±4.1) d;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8~26 d,(x)±s(16.4±5.0)d.15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8~42 d,(x)±s(31.9±7.9) d.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特点为急性双侧或单侧多叶炎性浸润阴影,以中、下野常见,进展迅速,及时复查胸部X线对临床诊断及判断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俊刚;孙培宗;夏熙郑;马希涛;安敬军;马永昌;王静;李四红;郑素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2003年4月至2003年6月河南省收治的15例SARS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男:女为1GA6FA1.5,年龄20~53岁,(x)±s(34.4±9.9)岁.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11例(73.3%).潜伏期4~10 d,(x)±s(6.6±1.7)d.主要症状包括:发热15例(100%),乏力13例(87.6%),咳嗽12例(80%),呼吸困难10例(66.7%),畏寒或寒颤5例(33.3%),咳痰3例(20%).体征包括:呼吸增快7例(46.7%),紫绀4例(26.7%).WBC>10.0×109 L-1 2例(13.3%),(4.0~10.0)×109 L-1 11例(73.4%),<4.0×109 L-1 2例(13.3%),淋巴细胞计数≤1.0×109 L-1 9例(60%),(1.0~2.0)×109 L-1 3例(20%),>2.0×109 L-1 3例(20%).首次胸部X线片示病变累及双侧肺叶9例(60%)、单侧多叶6例(40%),病变发展到高峰时间4~14 d,(x)±s(7.7±3.2)d、病变开始吸收时间6~21 d,(x)±s(11.3±4.1)d、病变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8~26 d,(x)±s(16.4±5.0)d.本组患者轻度7例(46.7%)、中度5例(33.3%)、重度3例(20%),采用以抗感染、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持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流行病接触史、发热、WBC正常和淋巴细胞减少、胸部X线多为双侧或单侧多叶炎症浸润阴影并进展迅速为SARS的特点,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积极地支持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夏熙郑;孙培宗;马希涛;刘俊刚;安敬军;郑素歌;马永昌;李四红;李宏云;王静;崔应麟;徐立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2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2例重症SARS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和综合治疗,症状很快改善,胸部X线示阴影吸收.但1例因应用广谱抗生素品种过多、时间过长而出现药物热;1例因激素应用时间过长继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均救治成功.结论:早期诊断,加强支持治疗,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感染药物,适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望降低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死率.

    作者:郑素歌;马希涛;孙培宗;安敬军;王静;范秋萍;崔应麟;徐立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河南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疑似病例的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河南省2003年4~6月诊断的31例SARS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胸部X线、其他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高热29例(93.5%),咳嗽28例(90.3%);血白细胞计数正常23例,降低4例,升高4例;胸部X线示片状浸润性阴影29例, 正常2例.终诊断为细菌性肺炎8例,支原体肺炎7例,肺结核5例,衣原体肺炎5例,真菌性肺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病毒性肺炎1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31例均排除SARS.结论:加强鉴别诊断,可以减少SARS的过诊.

    作者:安敬军;孙培宗;马希涛;夏熙郑;刘俊刚;郑素歌;崔应麟;徐立然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