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影响因子:1.26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
  • 中医学
中医学报杂志   2012年11期文献
  • 益气化痰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十味温胆汤加减(半夏10 g,枳实10 g,陈皮10 g,茯苓20 g,酸枣仁10 g,远志10 g,五味子6 g,熟地黄6 g,人参10 g,炙甘草6 g,生姜5片,红枣1枚).观察两组疗效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法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高慧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疮疡灵处方改进及其抗皮肤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改进疮疡灵的处方组成,添加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中药成分,并观察其抗皮肤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皮肤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酮康唑,治疗组给予疮疡灵,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体癣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足癣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复方中药制剂疮疡灵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疗效显著,使用方法简便.

    作者:胡倩;王林泉;刘元瑞;常凤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现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2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作者:李四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药灭虫止痒剂改善肛周湿疹瘙痒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灭虫止痒剂对肛门湿疹的治疗效果及评价运用中药灭虫止痒剂治疗肛门湿疹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灭虫止痒剂先熏蒸后坐浴,每日熏洗坐浴1次;对照组选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先熏蒸后坐浴,每日熏洗坐浴1次.2组均9d为1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病例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天、第6天、第9天瘙痒、渗液、皮损的积分情况;1个疗程后观察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瘙痒、皮损、渗液情况等方面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灭虫止痒剂能有效的缓解肛门瘙痒、减少渗液、促进愈合,缩短疗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韩凯;令狐庆;于靖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四妙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四妙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痛风定胶囊,治疗组内服四妙合剂(苍术、生白术各20 g,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各50 g,黄柏10 g,土茯苓60 g,泽兰、泽泻各15 g,秦艽15 g,威灵仙30 g,赤芍15 g,土鳖虫12 g,地龙15g,车前草30 g,虎杖30 g,山慈菇6 g,女贞子15 g,桃仁15 g,苦参15 g,(萆)薢20 g,川牛膝15 g,甘草6 g,生姜5 g,大枣5 g).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朱金萍;孔伶俐;马琳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6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予以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真苓活血汤加减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7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安东;崔红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消痹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1的影响

    目的:研究消痹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1的影响,探讨该方对TGF-β1干预作用和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的机制或靶点.方法:临床选择银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内服消痹汤;对照组内服阿维A胶囊.分别于治疗前后早晨8时左右空腹静脉取血4 mL,测定血清TGF-β1水平,观察其变化.结果:消痹汤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痹汤可明显升高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贾敏;夏桂林;贺爱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惊恐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坦度螺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安神定志丸合朱砂安神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HAMA、CGI和TESS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HAMA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G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CGI评分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惊恐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俊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舒心口服液对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震荡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舒心口服液对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治疗组口服舒心口服液,对照组口服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对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HRT)及心律失常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治疗组使用舒心口服液后,室性心律失常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HRT的震荡初始(T0)、震荡斜率(TS)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心口服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疗效,且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邵静;张秀梅;李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进行穴位封闭注射和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用药7d后口服中药肩痹痛消汤,并结合手法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91.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封银曼;邹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8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并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较好.

    作者:高洪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3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3例.对照组选用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2~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49.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能够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功能和视网膜病变.

    作者:杨旭东;姬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排石汤.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8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

    作者:李学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益肾降浊汤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益肾降浊汤配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结果:42例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10例,稳定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8.1%.结论:该中医特色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杨玲;王志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3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70例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10 mg,口服,开始剂量为每日5~10 mg,分1~2次服用,根据血压水平,可逐渐增加剂量,每日大剂量一般不宜超过4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降压清脑汤,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并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率为82.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较好.

    作者:陈思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药熏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10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7例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结果:107例患者临床治愈69例,好转3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2.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

    作者:秦双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芪蛭通脉方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芪蛭通脉方治疗气虚血瘀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予中成药通心络治疗,治疗组予芪蛭通脉方(炙黄芪30 g,水蛭9 g,当归9 g,生山楂15 g,丹参15 g,桃仁9 g,红花6 g,赤芍9 g,鸡血藤30 g,丝瓜络9 g),通过观察两组的症状、心电图、血脂等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统计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从两组患者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疲倦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自汗和不寐等各类症状计分、降低冠心病患者症状分值及降低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方面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蛭通脉方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善、血脂改善有明显效果.

    作者:戴建民;倪建萍;涂宇璀;王晓红;徐颖杰;陈琦;王慧;杨俊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和治疗组18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物理治疗与中医传统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有效率为86.1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葛瑞英;李新洲;马宏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丹栀逍遥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道炎肝郁化热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道炎肝郁化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肝郁化热证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胶囊,20 mg·d-1,晨起时顿服,首次剂量加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丸,6 g,2次·d-1,口服.两组均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有效率为82.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道炎肝郁化热证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晏;魏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外用熏蒸、糖皮质激素治疗,14 d为1疗程.结果:32例患者全部痊愈,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少复发.

    作者:吴澎;黄子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口疮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小儿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 000例口疮患儿口服自制儿科散剂协定方及外用“吹口散”,连续治疗6d(2个疗程),观察效果.结果:1 000例口疮患儿,在治疗6d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儿科散剂协定方及外用“吹口散”,属纯中药内外结合,可迅速治愈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并免除了儿童打针输液之苦,方法简便、验廉,且无不良反应,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健胃清肠合剂应用于电子结肠镜检查中肠道准备的研究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肠道准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清洁灌肠组30例、甘露醇组30例和健胃清肠合剂组30例.3组在肠道清洁程度、耐受性和可接受度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健胃清汤组肠腔清洁程度与灌肠组、甘露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性和可接受度明显优于甘露醇组、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健胃清肠合剂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满意,检查成功率高,便捷,舒适,不良反应少,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肠道准备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杨维建;李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胃黏膜细胞凋亡、环氧合酶-2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与细胞凋亡、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脾虚证、脾胃湿热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各组例数分别为20例、20例、10例,均行电子胃镜下钳取胃黏膜组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脾虚证组、脾胃湿热证组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脾虚证组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脾胃湿热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COX-2蛋白表达脾虚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强于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证组强于脾虚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胃黏膜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脾胃湿热组胃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细胞凋亡、COX-2蛋白表达,是脾虚证和脾胃湿热证候形成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之一.

    作者:杨国红;张然;李合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有效率为84.6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28%,对照组为10.2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中医整体辨证理论为基础,标本同治,疗效显著.

    作者:刘治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64.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田俊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调经促排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调经促排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证属肾虚精亏、气血不足型)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调经促排助孕汤直至排卵,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6个疗程.结果:142例不孕症患者经治疗后,受孕者128例,未孕但排卵功能改善者9例,治疗前后无变化者5例,有效率为96.5%.结论:调经促排助孕汤具有调整月经周期及良好的促排卵作用,对女性生殖轴紊乱引起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作者:陈芷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从湿热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思路.方法:摘录中医典籍相关论述及近现代医家辨证论治经验进行相关论述.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初起及或活动期,辨证多数湿热型.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初起及或活动期,辨证多数湿热型,可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药进行治疗.

    作者:王静;孙维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自拟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乳癖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枸橼酸盐他莫西芬片.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79.1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作者:乔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疗效.方法:将107例急性附睾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前3天加用地塞米松100 mg,静脉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2.88%,对照组治愈率为41.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继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结肠炎A片治疗急性腹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结肠炎A片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结肠炎A片(主要成分:葛根、黄连、黄芩、木香、败酱草、马齿苋、厚朴、枳实、神曲、焦山楂)治疗;对照组以思密达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炎A片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对急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晖;赵星海;高履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五味子醇甲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五味子醇甲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A)、收集醇量(B)、渗漉速度(C)三个因素对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提取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用45%乙醇浸渍过夜,渗漉速度为1~2 mL · (kg·min)-1,收集药材8倍量的渗漉液.结论:该提取方法科学,生产工艺稳定可靠.

    作者:李伟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药性温的现代研究及相互关系

    目的:探讨药性温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温”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温性药的基本功能为止痛、活血、祛风、行气、补肾、散寒;温性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炎、抗菌、镇痛、影响心血管系统、抗肿瘤、镇静、祛痰、影响免疫功能、平喘;温性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风湿痹痛、呕吐、跌扑损伤、食少、痰多、遗尿、阳痿遗精、虫积腹痛、脘腹冷痛、痰饮、水肿、咳嗽、尿频、痛经;温性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阳痿、跌打损伤、支气管哮喘、带状疱疹、牙痛、疟疾、胃溃疡、呕吐、胃痛、疥疮、咳嗽、心绞痛、疾痢、百日咳、肝炎;与温性药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辛、甘、苦;温性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脾、肾、胃、肺;温性药所含的基本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酯类、有机酸、糖类、无机物、生物碱、黄酮类、氨基酸、苷类、蛋白质.结论:确定药性温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温性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温性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李瑞奇;苗明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藿香正气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藿香正气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广藿香、厚朴、白芷、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Venusil XBP C18 (L)色谱柱(4.6mm× 250.0mm,5μm);甲醇-4%冰醋酸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1.0mL· min-1,检测波长为284 nm,柱温30℃,对方中陈皮的有效成分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本品中厚朴、陈皮、广藿香、白芷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有效成分橙皮苷含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36%(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藿香正气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万焱;马国柱;徐鹏;冯素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黄芪皂苷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黄芪药材中黄芪皂苷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方法: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黄芪中的皂苷成分,通过不同组分的皂苷含量进行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示差检测器法(HPLC-RID)进行皂苷类成分的鉴定和含量测定.结果:从黄芪总皂苷中分离出六种黄芪皂苷化合物(AS-Ⅰ ~ AS-Ⅵ),其中AS-Ⅰ部分经鉴定主要含皂苷Ⅱ,质量分数为29.4%,AS-Ⅲ部分经鉴定主要含皂苷Ⅳ,质量分数为22.82%.结论:薄层色谱法提取黄芪皂苷较为方便,而其含量的测定也较为准确,为临床实验提供帮助.

    作者:张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吴茱萸汤对虚寒型偏头痛小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一氧化氮含量的调控作用

    目的:建立利血平化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型小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复方吴茱萸汤对该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0.13 mg· kg-1)并大脑皮层埋设自体血凝块(2μL·只-1)方法制备小鼠偏头痛模型.按小鼠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吴茱萸汤组和阳性药组.造模同时吴茱萸汤组及阳性药组分别给予吴茱萸汤(29.4 g生药·kg-1)及琥珀酸舒马普坦(7.5 mg·kg-1)治疗,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药物对小鼠脑组织5-HT等单胺递质及脑组织、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的影响.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内5-HT、DA及NE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N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内N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吴茱萸汤能升高模型鼠脑组织内5-HT、DA,血清内NO含量,降低脑组织内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药琥珀酸舒马普坦仅能升高模型鼠脑组织内5-HT(P <0.05).结论:本实验采用的造模方法稳定,可行;吴茱萸汤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作用,阳性药作用单一.

    作者:吴燕川;潘学强;龚慕辛;何士大;赵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实验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献,为进一步开发治疗DGP的中药新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数据库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关于中医药治疗DGP的实验研究.结果: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多,动物实验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报道太少.结论:中医药治疗DGP有良好的疗效,既能改善或治愈DGP的症状,还能控制血糖,且不良反应少,但在药物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还有待研究.

    作者:周喜芬;黄秀深;邱桂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丹参酮Ⅱ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和CDK4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拮抗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模型,与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共同培养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VSMC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和CDK4的表达.结果:0.25 mg·L-1、0.50 mg·L-1、1.00 mg · L-1丹参酮ⅡA组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G0/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与HC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和CDK4的表达量均随丹参酮ⅡA剂量增加而减少.结论:丹参酮ⅡA拮抗HCY诱导的兔VSMC增殖,其主要机制可能与CyclinD1及CDK4的低表达所致的细胞周期抑制有关.

    作者:韩芬;杨晓;沈晓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肾脏病患者外感的中医辨证论治

    目的:探讨肾脏病患者外感的中医辨证论治思路.方法: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肾脏病外感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提取外感病常见中医证型的辨证要点,进而提高临床疗效.结果:肾脏病外感常见证型包括风寒、风热、寒包火、气虚外感和气血(阴)两虚,此外尚可见外感余证.结论:肾脏病患者的外感,首辨表里虚实,治疗当先表后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祛除表邪为要.

    作者:徐建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非糜烂性反流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及中医病机探讨

    目的:认识非糜烂性反流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非糜烂性反流病精神心理特征的中医学病机及治疗原则.方法:分别检索CNKI所收录1990年至2012年西医学和中医学关于非糜烂性反流病文献,筛选出以非糜烂性反流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机理探讨为研究内容的中西医文献,经集中并合并同类研究内容的文章,总结归纳出相同或类似观点,并做不同观点间的分析对比.结果:焦虑、抑郁等多种精神心理因素在NERD的发生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肝失疏泄、脾气不足、心神不宁等多脏腑功能失调是产生非糜烂性反流病情志变化的病机.结论:精神心理因素与非糜烂性反流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制定疏肝理脾等调整脏腑阴阳虚实的治则有助于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中医治疗.

    作者:王婷;周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论木火刑金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木火刑金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肝肺生理相关性和病理变化的理论阐述,结合临床证治对木火刑金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木火刑金规律可广泛出现在咳嗽、哮喘、咳血、鼻衄、齿衄、痰血、发热、小便淋漓涩痛、胁痛、气胸、胸腔积液、失音、消渴、痤疮、经期鼻齿衄、经期便血、经期白睛红肿出血等证治中.结论:木火刑金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韩艳武;姜良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体质学在中医外科中的运用及思考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学在中医外科疾病发病、诊断、治疗、预防中的作用,为中医外科学和体质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中医体质学在乳腺病、甲状腺病、皮肤疾病、男性疾病和其他外科疾病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结果:中医外科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体质与证候之间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外科疾病的防治应结合辨体论治,具体方法有待深入研究.结论:运用体质学方法防治中医外科疾病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作者:夏仲元;裴晓华;吕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花宝金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食道癌经验

    目的:探讨花宝金教授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着手,总结花宝全教授治疗食道癌的经验.结果:花宝金教授治疗食道癌,强调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亦调脾胃、补肝肾.结论:花宝金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食道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秦英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复方星芪制剂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民间验方复方星芪制剂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小鼠腋下接种肿瘤细胞法测定复方星芪制剂的抗肿瘤活性,MTT法测定复方星芪制剂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复方星芪方对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和肝癌H2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并有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复方星芪制剂有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促进机体免疫有关.

    作者:任小巧;侯凤飞;高增平;胡京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对大鼠胃癌癌前病变的抑制及对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对大鼠胃癌癌前病变及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对Wistar雄性大鼠灌胃法建立胃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随机将造模成功的60只雄性大鼠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每天灌胃一次,每次2 mL,连续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胃黏膜病变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NF-κ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较,IM与ATP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维酶素组相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IM与AT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中药中、高剂量组优于维酶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与维酶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不仅能够明显改善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病理状态,而且同时能够明显降低NF-κB炎症通路的表达和激活,可能为其抗炎、抗癌前病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田同德;杨峰;唐静雯;高启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针刀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刀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刀治疗.结果:两组疼痛改善情况,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有效率为78.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张弘;柳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针刺干眼穴治疗干燥综合征干眼症临床观察

    目的:验证针刺干眼穴对干燥综合征干眼症的疗效.方法:以毫针点刺干眼穴,每周5次,共治疗30次.结果: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积分降低,泪液分泌量增加,人工泪液需要量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干眼穴对干燥综合征干眼症有效.

    作者:覃光辉;曲环汝;田雨;薛轶燕;王骁;苏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近些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依据.方法:回顾了近5 a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概况,从穴位选择研究(辨证取穴、特殊配穴法、单穴研究)、针刺方法研究(头针疗法、电针疗法、眼针疗法)和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临床治疗总结.结果: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结论:运用循证针灸学和临床路径方法,开展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优势方法的筛选和疗效的系统评价,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整体康复治疗是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冶尕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水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水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水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麝香膏外敷结合内服方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7.57%,治疗组有效率为91.8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针疗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倪月明;全仁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敷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将6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敷,体穴取中脘、归来、关元、天枢、丰隆、阴陵泉、足三里、胃俞、内庭、小肠俞,耳穴取饥点、内分泌、脾胃、交感等,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体质量、腰围、臀围.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8%,治疗组有效率为90.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及腰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臀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减肥配合耳穴贴敷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针刺方法.

    作者:张丽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豁痰祛瘀法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耳鸣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豁痰祛瘀法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豁痰祛瘀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均以30 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祛瘀法配合针刺治疗耳鸣疗效显著.

    作者:钟渠;宋红梅;袁淼;熊大经;郑桃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完骨穴放血配合β-七叶皂苷钠及甲钴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完骨穴放血疗法配合β-七叶皂苷钠及甲钴胺注射液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65例急性面神经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5例.对照组给予β-七叶皂苷钠2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甲钴胺0.5 mg肌肉注射,1次·d-1,共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完骨穴放血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有效率为8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骨穴放血配合β-七叶皂苷钠及甲钴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富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滋肾骨康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滋肾骨康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滋肾骨康丸,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8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复发率为20.0%,对照组远期复发率为26.0%,两组远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骨康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黄振俊;刘广林;陈建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耳穴贴压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体针组和耳穴贴压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在心理干预的前提下,应用中药及西药;体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体穴毫针治疗;耳穴贴压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丸治疗.结果:①体针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耳穴贴压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耳穴贴压组显效率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耳穴贴压组的有效率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许新霞;焦伟;王政斌;范军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30mL +5%葡萄糖注射液4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有效率为68.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O2、PaCO2及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作者:孟俊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IL-13、NF-κB p65变化探讨小青龙汤干预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

    目的:基于治疗前后IL-13、NF-κB p65以及中医证候变化,主观、客观指标合参,客观评价小青龙汤干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予以小青龙汤颗粒剂干预4周.详细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血清IL-13、NF-κB p65变化.结果: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率为76.66%,治疗前IL-13蛋白及其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NF-κB p65蛋白及其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治疗后IL-13蛋白及其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NF-κB p65蛋白及其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可能通过调控IL-13、NF-κB p65表达,具有明确缓解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用.

    作者:谢嘉嘉;梁建华;彭俊杰;曾小玲;林国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研究现状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研究现状,为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从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方面进行论述.结果:中医药能多靶点、多环节干预心力衰竭的进程,改善心脏重塑,保护肺脏组织,综合调理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炎性细胞因子与微循环;在降低病死率,提高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科研价值.

    作者:李魏;俞兴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药干预艾滋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思考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艾滋病(AIDS)患者营养不良的方法和路径.方法:通过营养、免疫及其与AIDS的关系加以浅述,并提出中医药干预AIDS患者营养不良的思路,以期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和多环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AIDS防治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中医药干预AIDS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通过健脾益气法,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脾升胃降则存水谷以化精微,进而布散濡养周身,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结论:中医药对AIDS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新玲;于晓敏;郭会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动态拔伸手法松解股四头肌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拔伸手法松解股四头肌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各40例.治疗组运用动态拔伸手法;对照组A口服塞来昔布,同时关节腔灌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B运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三组疗效和治疗后关节炎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28 d和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三组关节指数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拔伸手法松解股四头肌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明宇;刘益兵;王凯;郑伟;张勤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5例手指末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5 mL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克氏针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2 a,治疗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例术后伤指外形满意,指甲生长平坦.末节屈伸功能良好,指腹感觉正常.结论: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

    作者:邹高峰;徐福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复方白矾溶液持续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科术后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白矾溶液持续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复方白矾溶液持续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对照组采用石膏夹板制动加病灶局部外科常规换药.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66.6%,治疗组优良率为9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白矾溶液持续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科术后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何红让;苏晓龙;冷承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敛痔散中性油纱布促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敛痔散中性油纱布治疗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换药时创面填敷敛痔散中性油纱布;对照组换药时创面放置百多邦消毒药棉.观察两组患者创口分泌物、创口水肿、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创面分泌物、创口水肿、疼痛程度、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敛痔散中性油纱布对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有较好的作用,并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渗液、降低创口水肿的发生.

    作者:郭其乐;姚向阳;汤必孝;陈炳叶;张剑平;吴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咳嗽”篇历代文献引述的相关问题

    目的:探讨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咳嗽”篇历代文献引述出现的问题.方法:对照历代医学文献,就《中医内科学》“咳嗽”篇《黄帝内经》论“咳嗽”成因、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认识,《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十咳”分类,《医门法律》论燥邪伤肺的治疗等文献引述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黄帝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甚多,不论外感、内伤,岁气太过与不用,脏腑功能失调,以及针刺中肺,皆可导致咳嗽.《黄帝内经》论述咳嗽“皆聚于胃,关于肺”是承接“三焦咳状”而言,而非承接“五脏六腑之咳”.《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十咳”为除五脏咳外,另五种咳应为“风咳、寒咳、支咳、胆咳、厥阴咳”.《医门法律》在治疗燥邪伤肺时用“寒”非常谨慎,并未提出“温润”“凉润”之法;在治咳使用劫涩药问题上,《中医内科学》由于引用原著错误而致与原著意思相去甚远.结论: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咳嗽”篇文献引述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易使学生对咳嗽的内容产生误解,应予以纠正.

    作者:陈根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伤寒论评话第11章 升降反作可逆流挽舟,表寒里热应分清离合——表实证兼证的证治

    目的:探讨张仲景《伤寒论》升降反作、表寒里热证的病机及治则.方法:从分析《伤寒论》第31条、第32条、第33条、第38条、第39条、第40条、第41条.结果:①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下利,用葛根汤一则以桂枝汤加麻黄,和营卫散风寒于外;一则加葛根升提津液于上,风寒外散就可以恢复机体的气机升降,津液上升可以使下利停止.②伤寒脉浮紧、中风脉浮缓是指一般情况下的常态,而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是特殊情况下的变态,脉象不仅仅表现出正常证候的本质,也表现出病理的自身改变.③随着时间的迁延和病程的进展,外来之寒若不及时发散,则会因其内敛的特性而渐次入里,而内生之热若不及时消解,则会因其外向特性而陆续出表,入里之寒与出表之热相遇且交融,寒热相合,性质发生改变,程度逐渐减轻,虽仍旧是外寒内热的证候,但其临床表现则大有不同.④小青龙汤证微利用荛花,以芫花代荛花是错误的,荛花在小青龙汤加减法中治疗“微利”,是取其“利水道”的作用,起到利小便而实大便的效果.⑤肺气不宣的气喘要用麻黄,而肺气不降的气喘要用杏仁,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同时失常就要麻黄和杏仁同时使用.⑥服用小青龙汤后的口渴只是暂时的,是病理之水——饮邪的消失和生理之水——津液的化生中间的一个空档期,随着饮邪的祛除,津液的逐步化生,口渴的症状就会随之消失,是小青龙汤发挥作用的证据之一.结论:证明了《伤寒论》升降反作、表寒里热证的病机及治则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西峡重阳文化考——中原中医药文化遗迹考察之一

    目的:探讨南阳西峡县的重阳文化.方法: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结果:西峡地区历史悠久的以菊花和山茱萸为主的重阳文化、众多的民间传说、全国独有的以重阳命名的地名、物名和众多的遗址遗存、以及西峡丰富厚重的重阳文化习俗和民间祭典.结论:西峡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具有重要的传承与保护价值.

    作者:许敬生;施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对诊断为颈椎病的1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行CT、MRI扫描并记录影像征象,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病的中医证型和影像表现具有相关性,从颈椎的骨质增生、骨性椎管狭窄、椎间孔和横突孔的变窄,颈部韧带的钙化及脊椎前移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证实颈椎病的5种中医证型的影像学改变与西医颈椎病病理改变基本上是一致的.结论:颈椎病的中医各证型与影像检查结果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郑运松;牛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李振华教授治疗哮喘经验

    目的:探讨李振华教授治疗哮喘经验.方法:通过长期跟师侍诊,整理资料,结合典型病案分析李振华教授治疗哮喘的临证思路.结果:李振华教授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辽沙参24 g,麻黄9 g,杏仁9 g,生石膏27 g,苏子9 g,桔梗9 g,生桑白皮12 g,地骨皮12 g,炙紫菀9 g,陈皮9 g,贝母9 g,甘草3 g,白茅根15 g,地榆炭9g)治疗哮喘疗效显著.结论:李振华教授治疗哮喘有丰富的经验.

    作者:王海军;王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古今录验》续命汤解

    目的:探讨“中风痱”之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阐释《古今录验》续命汤之立方依据,并引出其方药诠解.方法:结合《黄帝内经》及《金匮要略》原文,采用整理综合、比较类比、分析归纳及演绎升华等法对“中风痱”病及《古今录验》续命汤进行深入研究.结果:“中风痱”即仲景所云“内虚外中之中风入藏府”之证,其病机为“因虚邪中,藏气逆乱,升降失序,出入无权”,治之当“补虚损而除外邪,复出入以调升降”.结论:《古今录验》续命汤临证施用,但得方证相应,则必有桴鼓之效.

    作者:高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