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肾降浊汤联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杨玲;王志良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 益肾降浊汤, 中医特色疗法, 中药灌肠, 中药足浴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益肾降浊汤配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结果:42例患者中显效22例,有效10例,稳定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8.1%.结论:该中医特色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花宝金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食道癌经验

    目的:探讨花宝金教授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面着手,总结花宝全教授治疗食道癌的经验.结果:花宝金教授治疗食道癌,强调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亦调脾胃、补肝肾.结论:花宝金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食道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秦英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3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70例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10 mg,口服,开始剂量为每日5~10 mg,分1~2次服用,根据血压水平,可逐渐增加剂量,每日大剂量一般不宜超过4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降压清脑汤,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并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率为82.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较好.

    作者:陈思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消痹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1的影响

    目的:研究消痹汤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1的影响,探讨该方对TGF-β1干预作用和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的机制或靶点.方法:临床选择银屑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内服消痹汤;对照组内服阿维A胶囊.分别于治疗前后早晨8时左右空腹静脉取血4 mL,测定血清TGF-β1水平,观察其变化.结果:消痹汤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痹汤可明显升高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贾敏;夏桂林;贺爱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小儿口疮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小儿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 000例口疮患儿口服自制儿科散剂协定方及外用“吹口散”,连续治疗6d(2个疗程),观察效果.结果:1 000例口疮患儿,在治疗6d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儿科散剂协定方及外用“吹口散”,属纯中药内外结合,可迅速治愈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并免除了儿童打针输液之苦,方法简便、验廉,且无不良反应,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复方星芪制剂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民间验方复方星芪制剂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小鼠腋下接种肿瘤细胞法测定复方星芪制剂的抗肿瘤活性,MTT法测定复方星芪制剂提取物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复方星芪方对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和肝癌H2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并有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复方星芪制剂有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促进机体免疫有关.

    作者:任小巧;侯凤飞;高增平;胡京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实验研究进展

    目的: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献,为进一步开发治疗DGP的中药新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数据库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关于中医药治疗DGP的实验研究.结果: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多,动物实验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报道太少.结论:中医药治疗DGP有良好的疗效,既能改善或治愈DGP的症状,还能控制血糖,且不良反应少,但在药物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还有待研究.

    作者:周喜芬;黄秀深;邱桂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从湿热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思路.方法:摘录中医典籍相关论述及近现代医家辨证论治经验进行相关论述.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初起及或活动期,辨证多数湿热型.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初起及或活动期,辨证多数湿热型,可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药进行治疗.

    作者:王静;孙维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5例手指末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5 mL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克氏针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2 a,治疗组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例术后伤指外形满意,指甲生长平坦.末节屈伸功能良好,指腹感觉正常.结论:经甲床复位注射器针头固定治疗手指末节骨折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

    作者:邹高峰;徐福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四妙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四妙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痛风定胶囊,治疗组内服四妙合剂(苍术、生白术各20 g,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各50 g,黄柏10 g,土茯苓60 g,泽兰、泽泻各15 g,秦艽15 g,威灵仙30 g,赤芍15 g,土鳖虫12 g,地龙15g,车前草30 g,虎杖30 g,山慈菇6 g,女贞子15 g,桃仁15 g,苦参15 g,(萆)薢20 g,川牛膝15 g,甘草6 g,生姜5 g,大枣5 g).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妙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朱金萍;孔伶俐;马琳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耳穴贴压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体针组和耳穴贴压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在心理干预的前提下,应用中药及西药;体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体穴毫针治疗;耳穴贴压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丸治疗.结果:①体针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耳穴贴压组显效率和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耳穴贴压组显效率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耳穴贴压组的有效率与体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许新霞;焦伟;王政斌;范军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李振华教授治疗哮喘经验

    目的:探讨李振华教授治疗哮喘经验.方法:通过长期跟师侍诊,整理资料,结合典型病案分析李振华教授治疗哮喘的临证思路.结果:李振华教授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辽沙参24 g,麻黄9 g,杏仁9 g,生石膏27 g,苏子9 g,桔梗9 g,生桑白皮12 g,地骨皮12 g,炙紫菀9 g,陈皮9 g,贝母9 g,甘草3 g,白茅根15 g,地榆炭9g)治疗哮喘疗效显著.结论:李振华教授治疗哮喘有丰富的经验.

    作者:王海军;王亮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伤寒论评话第11章 升降反作可逆流挽舟,表寒里热应分清离合——表实证兼证的证治

    目的:探讨张仲景《伤寒论》升降反作、表寒里热证的病机及治则.方法:从分析《伤寒论》第31条、第32条、第33条、第38条、第39条、第40条、第41条.结果:①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下利,用葛根汤一则以桂枝汤加麻黄,和营卫散风寒于外;一则加葛根升提津液于上,风寒外散就可以恢复机体的气机升降,津液上升可以使下利停止.②伤寒脉浮紧、中风脉浮缓是指一般情况下的常态,而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是特殊情况下的变态,脉象不仅仅表现出正常证候的本质,也表现出病理的自身改变.③随着时间的迁延和病程的进展,外来之寒若不及时发散,则会因其内敛的特性而渐次入里,而内生之热若不及时消解,则会因其外向特性而陆续出表,入里之寒与出表之热相遇且交融,寒热相合,性质发生改变,程度逐渐减轻,虽仍旧是外寒内热的证候,但其临床表现则大有不同.④小青龙汤证微利用荛花,以芫花代荛花是错误的,荛花在小青龙汤加减法中治疗“微利”,是取其“利水道”的作用,起到利小便而实大便的效果.⑤肺气不宣的气喘要用麻黄,而肺气不降的气喘要用杏仁,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同时失常就要麻黄和杏仁同时使用.⑥服用小青龙汤后的口渴只是暂时的,是病理之水——饮邪的消失和生理之水——津液的化生中间的一个空档期,随着饮邪的祛除,津液的逐步化生,口渴的症状就会随之消失,是小青龙汤发挥作用的证据之一.结论:证明了《伤寒论》升降反作、表寒里热证的病机及治则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对大鼠胃癌癌前病变的抑制及对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对大鼠胃癌癌前病变及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对Wistar雄性大鼠灌胃法建立胃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随机将造模成功的60只雄性大鼠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每天灌胃一次,每次2 mL,连续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胃黏膜病变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NF-κ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组与模型组相比较,IM与ATP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维酶素组相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IM与AT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药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NF-κB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中药中、高剂量组优于维酶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低剂量组与维酶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复方不仅能够明显改善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病理状态,而且同时能够明显降低NF-κB炎症通路的表达和激活,可能为其抗炎、抗癌前病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田同德;杨峰;唐静雯;高启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动态拔伸手法松解股四头肌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拔伸手法松解股四头肌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每组各40例.治疗组运用动态拔伸手法;对照组A口服塞来昔布,同时关节腔灌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B运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三组疗效和治疗后关节炎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28 d和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三组关节指数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拔伸手法松解股四头肌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明宇;刘益兵;王凯;郑伟;张勤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调经促排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调经促排助孕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证属肾虚精亏、气血不足型)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调经促排助孕汤直至排卵,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6个疗程.结果:142例不孕症患者经治疗后,受孕者128例,未孕但排卵功能改善者9例,治疗前后无变化者5例,有效率为96.5%.结论:调经促排助孕汤具有调整月经周期及良好的促排卵作用,对女性生殖轴紊乱引起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作者:陈芷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吴茱萸汤对虚寒型偏头痛小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及一氧化氮含量的调控作用

    目的:建立利血平化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型小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复方吴茱萸汤对该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0.13 mg· kg-1)并大脑皮层埋设自体血凝块(2μL·只-1)方法制备小鼠偏头痛模型.按小鼠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吴茱萸汤组和阳性药组.造模同时吴茱萸汤组及阳性药组分别给予吴茱萸汤(29.4 g生药·kg-1)及琥珀酸舒马普坦(7.5 mg·kg-1)治疗,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药物对小鼠脑组织5-HT等单胺递质及脑组织、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的影响.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内5-HT、DA及NE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N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内N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吴茱萸汤能升高模型鼠脑组织内5-HT、DA,血清内NO含量,降低脑组织内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药琥珀酸舒马普坦仅能升高模型鼠脑组织内5-HT(P <0.05).结论:本实验采用的造模方法稳定,可行;吴茱萸汤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作用,阳性药作用单一.

    作者:吴燕川;潘学强;龚慕辛;何士大;赵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3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3例.对照组选用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2~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49.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能够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功能和视网膜病变.

    作者:杨旭东;姬翔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30mL +5%葡萄糖注射液4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有效率为68.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O2、PaCO2及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肯定,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作者:孟俊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8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并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较好.

    作者:高洪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进行穴位封闭注射和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用药7d后口服中药肩痹痛消汤,并结合手法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91.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封银曼;邹艳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