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影响因子:1.26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
  • 中医学
中医学报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腰大肌肌间沟自控镇痛治疗下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腰大肌肌间沟自控镇痛法治疗下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下肢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腰大肌肌间沟置镇痛泵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第3天、第7天、第14天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疼痛缓解度(PAR)评定;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腰大肌肌间沟置镇痛泵连续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PAR评定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肌肌间沟自控镇痛治疗下肢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张光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的新研究进展.方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中医的辨证施治、单味药和中成药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中药的治疗效果良好,毒副作用小,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中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不同症侯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辨证论治,不论是单味药、中药组方,还是中成药均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蒋浩;赵军宁;邓治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鼓胀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鼓胀片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10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鼓胀片联合阿德福韦酯)和对照组(阿德福韦酯),临床观察24周.结果:2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影响学指标均有明显的下降幅度(P <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胀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

    作者:王会丽;杨小平;王菲;娄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外感疾病扶阳理论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扶阳理论在外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本着《伤寒论》为治疗外感疾病的总纲,列举案例,分析在扶阳理论在外感疾病中的运用.结果:现今外感以伤寒者多见,应将辨别阴阳作为首务,重视扶阳汤药的运用,纠正外感病治疗偏重寒凉药物的弊端,从而正确治疗外感疾病.临床多用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结论:以扶阳理论用经方治疗外感病效果肯定.

    作者:王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治疗IgA肾病进展

    目的:概述近年来中西医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运用对临床文献搜集、整理和归纳的方法研究近年来中西医对IgA肾病的治疗概况.结果:西医多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医多用疏风清热、补益脾肾等方法辨证论治.西医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发展;中医的辨证施治可防治相关并发症,有效减少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IgA肾病运用西医及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丹;史伟;梁黎黎;陈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脾养心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养心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口服舒乐安定治疗,治疗组服用自拟健脾养心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d为1疗程,3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临床症状和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健脾养心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春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研究述评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亚健康防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及机理,阐述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的认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关系.结果: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以及其他中医特色疗法防治亚健康,疗效显著.结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安全有效,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传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诊断标准、辨证论治、典型病例等多个角度,阐述中医药对本病临床研究与治疗的概况.结果:临床辨证运用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四物汤等疗效肯定.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比较显著.

    作者:姚晓斌;刘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逐瘀化浊汤对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逐瘀化浊汤对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基础上加用逐瘀化浊汤,治疗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中高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武本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nnic attack,TIA)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TIA患者随机(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1,口服;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使用生理盐水)250 mL+脉络宁针20mL,1次·d-1,静脉滴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给予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200 mL·d-1,2次·d-1,口服.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戒烟忌酒,并针对病因进行降压、降脂、降血糖等基础治疗,2组均以14 d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50例,基本痊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60例,基本痊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7,P=0.027).结论: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满意.

    作者:张贵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防治体系的构建

    目的:观察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11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干预组58例和非干预组60例,对干预组进行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干预.非干预组只应用西药治疗,观察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在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控制的差异.结果:在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干预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非干预组.结论:中医为主,多学科综合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有着独特的优势,有着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关节镜配合四妙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滑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关节镜配合四妙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合并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对KOA疼痛、膝关节屈伸功能、膝关节积液的改善情况,并与单纯关节镜治疗KOA合并滑膜炎对比.方法:需关节镜治疗、中医辨证属于湿热阻滞证的KOA合并滑膜炎患者40例,按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使用关节镜配合四妙散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关节镜治疗.观察对KOA疼痛、膝关节屈伸功能、膝关节积液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对照组有效率80%.两组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关节屈伸功能评分及膝关节积液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配合四妙散治疗KOA合并滑膜炎疗效确切,对患者KOA疼痛、膝关节屈伸功能、膝关节积液指标改善明显,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慧英;沈凯;孟东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鼻腔鼻窦冲洗液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金银花、黄芩的薄层鉴别方法,对鼻腔鼻窦冲洗液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的金银花、黄芩进行鉴别.结果:TLC可鉴别出制剂中2种药材的特征斑点,空白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胡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研究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并优化其处方组成.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制备的纳米粒为类球形,包封率为58.06%,平均粒径为189nm,Zeta电位为-28.91 mV.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稳定,可用于制备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

    作者:苑娟;万焱;王宪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冬凌草甲素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次数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85%乙醇8倍,回流3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为冬凌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段晓颖;吴彩丽;闫艳仓;张辉;高卫芳;魏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18(250.0 mm ×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0 mL·min-1,ELSD参数:雾化温度36℃,漂移管温度:60℃,通气压力30 psi.结果:黄芪甲苷在1.402 8 ~7.064 0 m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8(n =5),平均回收率为99.3%.结论:该方法分离度高,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准确,简便,无干扰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正磊;冯素香;李娟;赵迪;徐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更年期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的现代分子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方法:通过对更年期综合征不同发病机制及相关中医药治疗的归纳分析,揭示更年期综合征的现代分子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特点.结果: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有内分泌学说、免疫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和自由基学说等;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整体调整、疗效长久的优势.结论:已有的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学说相互交叉,从不同角度揭示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中医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有很好的前景.

    作者:于舒雁;刘会丽;苗明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白术护肝合剂中当归、白术、芍药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当归、白术、芍药的薄层鉴别方法,为白术护肝合剂进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品制备工艺及所含药材成分的理化特点,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处方中的当归、白术、芍药进行鉴别.结果:薄层色谱上该制剂中的3味药材与对照品色谱相一致,而空白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李艳;胡红艳;黄秋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了解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发病的病因病机,为免疫低下肺部感染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析各种建立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动物模型的方法,总结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的标准以及中医药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作用的新研究成果.结果:肺部感染者常在免疫力低下或有基础性疾病的情况下发病,然而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结论:建立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动物模型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转归,指导中医的临床治疗.

    作者:宋夕元;徐立然;王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水杨酸-g-壳聚糖衍生物对皮肤溃疡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水杨酸-g-壳聚糖对实验性小鼠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小鼠进行烫伤造模处理后,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京万红组、水杨酸-g-壳聚糖组和溶剂组;通过用药前后小鼠的体征变化、皮肤溃疡疮面愈合情况及病理形态来观察和评价水杨酸-g-壳聚糖对创面的愈合作用.结果:水杨酸-g-壳聚糖对烫伤所致溃疡有明显的促进其愈合的作用,其疗效与京万红软膏相当甚至优于京万红.结论:水杨酸-g-壳聚糖可以作为抗溃疡药进一步研究.

    作者:武雪芬;张松亮;侯益民;孙得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比较不同制炭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目的:比较炒炭法和煅炭法炮制的熟地黄炭时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研究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合理的制炭方法.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熟地黄、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煅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煅熟地黄炭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炒熟地黄炭和煅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制炭后熟地黄产生了止血作用,但不同制炭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炭对其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故临床宜选择易于操作的炒炭法炮制熟地黄炭.

    作者:李娴;卫向龙;石延榜;李凯;田连起;张振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更年轻片对更年期阴虚内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

    目的:研究更年轻片对更年期阴虚内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雌性大鼠,先通过手术去除双侧卵巢,再选取无动情期变化大鼠每天按100 g体质量灌服2 mL热性中药(制附子25 g,干姜25 g,加水煎煮成100 mL,质量浓度为50%),连续14 d,建立更年期阴虚内热证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倍美力结合雌激素片组(倍美力组)[104.2mg·(kg·d)-1],更年轻片高[1 040 mg·(kg·d)-1]、中[520 mg·(kg·d)-1]、低[260 mg·(kg·d)-1]剂量组.观察大鼠给药前后体质量的变化,测定血清中FSH、LH、PRL、E2水平,计算子宫系数和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结果: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较,更年轻片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较模型组快,饮水量减少和肛温下降(P<0.05);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泌乳素(PRL)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明显升高(P<0.05);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明显提高(P<0.05);子宫系数增加(P<0.05).结论:更年轻片对更年期阴虚内热证模型大鼠有较明显的疗效.

    作者:黄丽平;邓敏贞;叶木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方土牛膝合剂对急性炎症大鼠MDA、SOD、NO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土牛膝合剂对急性炎症大鼠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苯制备急性炎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急性炎症模型对照组和急性炎症模型复方土牛膝合剂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次剂量分别为0.182 g·kg-1、0.363 g·kg-1、0.726 g·kg-1)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复方土牛膝合剂能降低急性炎症大鼠的MDA浓度,提高SOD和NO活性,增加外周白细胞数,提高T淋巴细胞增殖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变化活性(P<0.05).结论:复方土牛膝合剂具有一定的抗炎症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邓敏贞;秦劭晨;黎同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

    目的:从“治未病”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方法:从“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出发,结合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特点,阐述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具体运用.结果: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可有效预防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控制其发展,防止其复发.结论:“治未病”理论对桥本甲状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秋虹;魏军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七情中“忧”与“思”的初探

    目的:探讨七情中“忧”与“思”的本质.方法:从文字学角度解读七情中“忧”与“思”含义,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七情中“忧”“思”本质.结果:七情中“忧”和“思”是气生成的,二者的本质都是气结;同属心境范畴,具有相同的不愉快、紧张、平静情绪极性.结论:“忧”和“思”本是同一种的情绪状态.按照阴阳五行理论将其归类,二者在七情中同属于阴,在五行中同属于土,对应五脏为脾.

    作者:庞铁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背温灸法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腹背温灸法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晚期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腹背温灸法加常规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程度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背温灸法能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

    作者:覃霄燕;刘展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白术附子汤加味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白术附子汤加味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白术附子汤加味和唑来膦酸干预4疗程,观察给药后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评分变化、体力状况ECOG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在近期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在疼痛VAS评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OG生存质量评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安全性方面,唑来膦酸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中药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术附子汤加味可用于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且在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程旭锋;张新峰;刘琦;蔡文敏;刘兴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现状分析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现状.方法:通过检索近10a文献,对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药参与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改善症状、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中医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有广阔前景.

    作者:叶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参皂苷Rg3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抗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情况.方法:搜集近年来有关人参皂苷Rg3抗肝癌作用机制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人参皂苷Rg3是从补益中药人参中提取的单体,其抗肝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肝癌血管生成、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与化疗联合的协同增效作用等.结论:人参皂苷Rg3具有抗肝癌作用,但其主要的作用通路和相关靶点还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华琼;华海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针刀治疗盂下结节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盂下结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76例慢性孟下结节综合征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结果:本组76例,经1~2次治疗,痊愈73例(1次治疗痊愈者57例,2次治疗痊愈者16例),显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高龄卧床患者,仅治疗1次,且术后未能积极锻炼所致,考虑再次粘连),有效率98.7%.在治疗3~6个月后回访,均未出现复发性症状加重.结论:小针刀治疗盂下结节综合征疗效确切,尤以慢性损伤为首选.

    作者:王学昌;肖红恩;张董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近年来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研究概况.方法:分析近年来中医药和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文献,从中医药、不同的针灸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中医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治疗方法多样,有微针、头针、耳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还有针药合用、针刺配合现代康复训练等,且疗效显著.结论:中医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治疗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琴;陈邦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通过对影响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实现针灸方案的优化,提高疗效.方法: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的新研究进展,分析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结果: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结论:在制定研究方案中,必须严格的控制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严谨标准的操作规范,以期实现针灸方案的优化.

    作者:卢璐;孙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对198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诊疗文献,通过频数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符合标准文献的证型、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药物、证型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出现证型16个,其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肺脾两虚、痰湿壅肺、痰热壅肺为常见证型,占63.6%,用药共295种,按功能归为45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类药出现频次占67.1%,补虚药居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滋阴药;清热药次之,其他如活血化瘀药也常用到.结论:对中医诊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唐引引;徐立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治疗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1/ARDS)进展概况.方法:分别从西医和中医两个方面论述ALI/ARDS的不同治疗原则和方法.结果:西医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病情继续发展,针对发病机制以“纠正缺氧,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中医治疗ALI/ARDS从肺、肠同治的角度考虑,突出体现了中医“肺肠相关”的特点,使有害毒素从肠道排出,减轻肺损伤.结论:中西医治疗ALI/ARDS各有优势.

    作者:孟苗苗;刘恩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肺癌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现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方法.结果:中医药在肺癌的治疗中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分化、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防复发等优势.结论:中医药治疗肺癌疗效显著,有着广泛的前景.

    作者:郭建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培土生金汤配合万托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培土生金汤配合西药万托林(硫酸沙丁醇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醇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土生金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1 d.21 d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生金汤配合西药万托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世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杨明会教授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探要

    目的:探讨杨明会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方法:从分析杨明会教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的学术观点入手,结合杨明会教授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病例进行探讨.结果:杨明会教授认为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是其根本病机,临床辨证以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者居多,提倡从复方整体协调作用出发,调理升降,调畅气机,立足于脏腑整体观,顺应脏腑生理特点,虚实同调、通补兼施、寒热并用、润燥兼顾,以衡为务,以平为期.结论:杨明会教授辨证思路独特,临床疗效好,值得借鉴运用.

    作者:马新英;李绍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田玉美教授辨治皮肤病的临床经验

    目的:探讨田玉美教授论治皮肤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从其辨治总体思路、常用方法、疑难杂证治法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整理典型病案.结果:田玉美教授诊治皮肤病重诊断、精辨证;常用清解热毒、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活血通络等治法;疑难杂证尤重视补法的运用.结论:田玉美教授认为皮肤病的辨治需标本兼顾、知常达变、内外合治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桑红灵;李云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德艺双馨苍生医 笃行中医济世民——记全国名老中医唐宋

    目的:探讨全国名老中医唐宋教授学术人生.方法:从名老中医唐宋教授临床、学术、教学、管理等方面探讨总结从医体会和学术成就.结果:唐宋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近50载,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结论:唐宋教授从医经历、学术思想和管理经验对中医后学有很好的启迪意义.

    作者:王治英;孟长海;李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艾滋病人和家属及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认知、态度与行为的研究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对艾滋病认知、态度与行为的研究现状.方法:对近几年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HIV/AIDS)以及HIV/AIDS的阴性亲属、艾滋病工作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梳理.结果:HIV/AIDS和HIV/AIDS的阴性亲属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艾滋病3个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非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偏低;艾滋病工作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护士对艾滋病多存在恐惧心理.结论:针对不同人群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的佳手段.

    作者:许菲斐;许前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术对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微创小切口钽棒植入术治疗按斯腾伯格(Steinberg)分期的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结果:10例患者经用此方法治疗,6个月后随访,效果显著,按哈里斯(Harris)评分优良率达到90%.结论:钽棒植入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防治股骨头进一步塌陷,降低骨内压,促进坏死骨质吸收,新生骨质形成.

    作者:谢宝真;高书图;刘又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切开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瘘临床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取切开挂线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5min,治疗组采用肛瘘外洗方(土茯苓60 g,大黄20 g,乌梅60g,赤芍60 g,红花60 g,白及60 g,甘草20 g).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0.71±8.06)d,对照组(21.14±8.57)d,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肛瘘疗效确切,对肛瘘术后消肿、止痛、止痒、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疗效满意.

    作者:刘佃温;潘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养生述要

    目的:发掘整理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养生学术历史.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按时代分类辑录整理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养生学术内容.结果:从秦汉至今的相关文献记录了大量少数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养生保健史上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结论:中医养生保健学具有民族多元化的特点,当前对民族养生保健学术的整理和研究还相当欠缺,应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研究发掘工作.

    作者:传鹏;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名医奇士何鸿舫

    目的:从家世、医术、医德和才艺四个方面介绍世医何鸿舫的独特不凡.方法:运用查考文献、总结归纳的方法分析有关何鸿舫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何鸿舫的精诚德术、高才卓能及其渊远家学乃医中少有.

    作者:叶磊;韦大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伤寒论评话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机制及与太阳病关系密切的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论述症、证、病三者及营、卫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太阳经气的升降开阖阐述其与太阳病乃至六经病的关系.结果:证候与证的区别在于:证是当前认识到的临床表现及证素,而证候则包括了现阶段疾病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营卫谐和因为循行正常,病理情况下则营卫不和;太阳经气的升降开阖及其与太阳病,乃至六经病的关系密切.结论:外感热病与太阳病各方面关系密切.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证候规范化的回顾与发展

    目的:概述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从证的定义、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等方面进综述.结果:证在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框架内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它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理论的桥梁,也是中医理论现代化能够取得突破的关键点.结论:中医证候的规范化有助于认清疾病本质,准确把握证候研究方向,从而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

    作者:张瓅方;梁华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证的分类原则及辨证指标初探

    目的:探讨证的分类原则及辨证指标.方法:结合中、西医学的理论特征,参考现代相关标准,从理论及临床实用的角度对证的分类及辨证指标进行梳理.结果:现代中医证候研究及以证候为主体的其他中医药临床研究中,有三个“证”的概念,对应有三种不同的分类原则:单纯的中医证的分类、基于病的证的分类、基于方(药)疗效的证的分类,相应又有各自的辨证指标,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研究工作.结论:按照“概念—分类原则—辨证指标—应用范围”的线索将不同的“证”梳理清楚,可以为今后的中医证候研究及以证候为主体的其他临床研究提供比较清晰的思路,为规范辨证打好基础.

    作者:薛钧;熊宁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现代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的人参剂量研究

    目的:探讨人参在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人参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人参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人参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人参的剂量80%分布在4~25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23.6%,不符合率为76.4%.结论:人参在汤剂中的剂量以4~25g为宜.

    作者:陶春晖;樊讯;蒋跃文;李家庚;周祯祥;刘松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藏象学说自组织原理探析(三)——传统养生对自组织原理的自觉应用

    目的:探析中医藏象学说自组织原理及其对养生康复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医学与非线性科学、文献归纳、逻辑推理与气功“内证实验”等方法相结合进行养生原理探讨.结果: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主要通过日常养性以抑制熵增,充分发挥心神中和信息反馈的机制来有效地增加负熵,提高人体系统的有序程度,保持人体巨系统与自然界超巨系统之间的大和谐,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结论: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是对自组织理论的自觉运用.

    作者:张敬文;章文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朱良春教授疑难病辨治思路及遣方用药规律浅析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疑难病辨治思路.方法:收集朱良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认为临床辨治疑难病时要四诊合参,谨察病机.痰、瘀、虚三大因素是疑难病痛机特点.治疗时要辨证辨病相结合.对疑难病重视燮理阴阳,以调治根本.临证时灵活组方,法活机圆,具有鲜明个性.善用虫药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归纳虫类药十大功效.根据病情,灵活调整用药剂量.结论:朱老强调疑难病的治疗是需要多方面综合调理,包括情绪的疏导,饮食、起居的宜忌,还包括配合针灸、推拿、足浴、熏洗等疗法.坚持长期治疗,多能收到效果.

    作者:吴坚;邵晓明;周正华;钱小雷;李靖;蒋熙;范春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知气化者通神明——《黄帝内经》中的气化论

    目的:探讨气化论之气的运动和变化,阐释自然界和人体的生成及演化.方法:精研散见于《黄帝内经》诸篇关于气化的经文,以昭《黄帝内经》中气化理论的旨韵.结果:气化的形式表现为升降出入、离合聚散、开阖枢.气化过程的趋向呈现为有序的自组织系统.结论:气化论启导抉发出人与自然界“应同”的理念.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五味与五行配属理论新解

    目的:通过笔者对五味与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证,使这一理论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药物性味功效与治疗用药规律,提高这一理论对临床用药论方证面的指导意义,从而完善和创新中医理论.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以及对五行、五味特性的分析,按照取类比象的方法,并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提出五行与五味配属关系的新见解.结果:五行与五味的配属关系是辛属木、成属火、甘属土、酸属金、苦属水.结论:经过重新论证得出的五味与五行的这种配属关系,不仅符合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本质特性,而且对临床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大明;路玫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