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锋;张新峰;刘琦;蔡文敏;刘兴国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养心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口服舒乐安定治疗,治疗组服用自拟健脾养心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d为1疗程,3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临床症状和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健脾养心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曹春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亚健康防治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分析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及机理,阐述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的认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关系.结果: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以及其他中医特色疗法防治亚健康,疗效显著.结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安全有效,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传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扶阳理论在外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本着《伤寒论》为治疗外感疾病的总纲,列举案例,分析在扶阳理论在外感疾病中的运用.结果:现今外感以伤寒者多见,应将辨别阴阳作为首务,重视扶阳汤药的运用,纠正外感病治疗偏重寒凉药物的弊端,从而正确治疗外感疾病.临床多用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结论:以扶阳理论用经方治疗外感病效果肯定.
作者:王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腹背温灸法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晚期癌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腹背温灸法加常规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程度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背温灸法能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
作者:覃霄燕;刘展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笔者对五味与五行配属关系的论证,使这一理论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药物性味功效与治疗用药规律,提高这一理论对临床用药论方证面的指导意义,从而完善和创新中医理论.方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以及对五行、五味特性的分析,按照取类比象的方法,并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提出五行与五味配属关系的新见解.结果:五行与五味的配属关系是辛属木、成属火、甘属土、酸属金、苦属水.结论:经过重新论证得出的五味与五行的这种配属关系,不仅符合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本质特性,而且对临床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大明;路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机制及与太阳病关系密切的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论述症、证、病三者及营、卫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太阳经气的升降开阖阐述其与太阳病乃至六经病的关系.结果:证候与证的区别在于:证是当前认识到的临床表现及证素,而证候则包括了现阶段疾病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营卫谐和因为循行正常,病理情况下则营卫不和;太阳经气的升降开阖及其与太阳病,乃至六经病的关系密切.结论:外感热病与太阳病各方面关系密切.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优选冬凌草中冬凌草甲素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冬凌草甲素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和次数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85%乙醇8倍,回流3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为冬凌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段晓颖;吴彩丽;闫艳仓;张辉;高卫芳;魏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发掘整理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养生学术历史.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按时代分类辑录整理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养生学术内容.结果:从秦汉至今的相关文献记录了大量少数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养生保健史上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结论:中医养生保健学具有民族多元化的特点,当前对民族养生保健学术的整理和研究还相当欠缺,应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研究发掘工作.
作者:传鹏;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术对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微创小切口钽棒植入术治疗按斯腾伯格(Steinberg)分期的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结果:10例患者经用此方法治疗,6个月后随访,效果显著,按哈里斯(Harris)评分优良率达到90%.结论:钽棒植入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防治股骨头进一步塌陷,降低骨内压,促进坏死骨质吸收,新生骨质形成.
作者:谢宝真;高书图;刘又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现状.方法:通过检索近10a文献,对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医药参与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在改善症状、巩固疗效、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结论:中医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有广阔前景.
作者:叶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析中医藏象学说自组织原理及其对养生康复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医学与非线性科学、文献归纳、逻辑推理与气功“内证实验”等方法相结合进行养生原理探讨.结果:中国传统养生方法主要通过日常养性以抑制熵增,充分发挥心神中和信息反馈的机制来有效地增加负熵,提高人体系统的有序程度,保持人体巨系统与自然界超巨系统之间的大和谐,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结论: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是对自组织理论的自觉运用.
作者:张敬文;章文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培土生金汤配合西药万托林(硫酸沙丁醇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醇气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土生金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1 d.21 d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生金汤配合西药万托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世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从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诊断标准、辨证论治、典型病例等多个角度,阐述中医药对本病临床研究与治疗的概况.结果:临床辨证运用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四物汤等疗效肯定.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比较显著.
作者:姚晓斌;刘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疑难病辨治思路.方法:收集朱良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认为临床辨治疑难病时要四诊合参,谨察病机.痰、瘀、虚三大因素是疑难病痛机特点.治疗时要辨证辨病相结合.对疑难病重视燮理阴阳,以调治根本.临证时灵活组方,法活机圆,具有鲜明个性.善用虫药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归纳虫类药十大功效.根据病情,灵活调整用药剂量.结论:朱老强调疑难病的治疗是需要多方面综合调理,包括情绪的疏导,饮食、起居的宜忌,还包括配合针灸、推拿、足浴、熏洗等疗法.坚持长期治疗,多能收到效果.
作者:吴坚;邵晓明;周正华;钱小雷;李靖;蒋熙;范春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证的分类原则及辨证指标.方法:结合中、西医学的理论特征,参考现代相关标准,从理论及临床实用的角度对证的分类及辨证指标进行梳理.结果:现代中医证候研究及以证候为主体的其他中医药临床研究中,有三个“证”的概念,对应有三种不同的分类原则:单纯的中医证的分类、基于病的证的分类、基于方(药)疗效的证的分类,相应又有各自的辨证指标,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研究工作.结论:按照“概念—分类原则—辨证指标—应用范围”的线索将不同的“证”梳理清楚,可以为今后的中医证候研究及以证候为主体的其他临床研究提供比较清晰的思路,为规范辨证打好基础.
作者:薛钧;熊宁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炒炭法和煅炭法炮制的熟地黄炭时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研究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合理的制炭方法.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熟地黄、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煅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煅熟地黄炭组比较,炒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炒熟地黄炭和煅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制炭后熟地黄产生了止血作用,但不同制炭方法炮制的熟地黄炭对其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故临床宜选择易于操作的炒炭法炮制熟地黄炭.
作者:李娴;卫向龙;石延榜;李凯;田连起;张振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七情中“忧”与“思”的本质.方法:从文字学角度解读七情中“忧”与“思”含义,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七情中“忧”“思”本质.结果:七情中“忧”和“思”是气生成的,二者的本质都是气结;同属心境范畴,具有相同的不愉快、紧张、平静情绪极性.结论:“忧”和“思”本是同一种的情绪状态.按照阴阳五行理论将其归类,二者在七情中同属于阴,在五行中同属于土,对应五脏为脾.
作者:庞铁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的现代分子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方法:通过对更年期综合征不同发病机制及相关中医药治疗的归纳分析,揭示更年期综合征的现代分子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特点.结果: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有内分泌学说、免疫学说、细胞凋亡学说和自由基学说等;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整体调整、疗效长久的优势.结论:已有的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学说相互交叉,从不同角度揭示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中医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有很好的前景.
作者:于舒雁;刘会丽;苗明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瘘临床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取切开挂线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5min,治疗组采用肛瘘外洗方(土茯苓60 g,大黄20 g,乌梅60g,赤芍60 g,红花60 g,白及60 g,甘草20 g).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0.71±8.06)d,对照组(21.14±8.57)d,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肛瘘疗效确切,对肛瘘术后消肿、止痛、止痒、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疗效满意.
作者:刘佃温;潘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对198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诊疗文献,通过频数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符合标准文献的证型、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药物、证型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出现证型16个,其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肺脾两虚、痰湿壅肺、痰热壅肺为常见证型,占63.6%,用药共295种,按功能归为45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类药出现频次占67.1%,补虚药居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滋阴药;清热药次之,其他如活血化瘀药也常用到.结论:对中医诊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唐引引;徐立然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