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影响因子:0.48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1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口腔科学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安氏Ⅱ类错(牙合)单期矫治和双期矫治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采用双期或者单期矫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的矫治结果,比较这两种矫治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0例,∠ANB>60,覆盖>7 mm,其中16例在恒牙列早期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14例自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起先用Herbst矫治器矫治,然后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采用PAR指数对每个患者第一期治疗前、第二期治疗前及第二期治疗结束后的模型进行测量.比较各治疗阶段的PAR分值.结果:双期矫治第一期矫治结束后,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改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磨牙关系亦有改善,与单期矫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矫治后PAR总分、加权分值、加权总分差以及减少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结束时,两组之间的PAR分数没有差别,整个PAR的百分比变化也是如此,矫治结束后两者的PAR百分比变化无差别.结论: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无论采用双期矫治还是单期矫治,都能使(牙合)关系得到改善.对部分患者而言,采用疗程相对较长的双期矫治意义不大.

    作者:倪振宇;林新平;胡荣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Ⅱ1下颌后缩X线头影测量研究

    目的:探讨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生长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随机选取16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用MARA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结果: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平均7.8个月)结束后,SNB角、下颌总长度(Co-Gn)、颏点(Po-NB)明显增加,促进下颌生长发育,而对上颌抑制作用不明显,SNA角变化不明显,A点无后移.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下切牙略唇移.垂直方向上,前面高(ANS-Me)、后面高(Co-Go)均显著增大.结论:改型MARA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患者侧貌外型,纠正下颌后缩畸形,成本低廉,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姚薇;段银钟;王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恒牙早期青少年上气道宽度及舌骨位置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目的:研究恒牙早期青少年不同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宽度及舌骨位置,从而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发病与矢状骨面型的关系.方法:对110名青少年分成3组,分别为Ⅰ、Ⅱ、Ⅲ类骨面型,无鼾症,无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等咽部疾患,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的气道宽度,舌骨位置.结果:通过ANB角进行分组,得出3种矢状骨面型青少年的气道宽度值,舌骨位置值和变异范围,并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论:3组矢状骨面型间腭咽宽度无显著性差异,但舌咽宽度Ⅱ、Ⅰ、Ⅲ类有渐增大趋势,并且Ⅱ类与Ⅲ类比较舌咽宽度有显著性差异,舌骨垂直向位置无明显关系,而矢状位置有显著差异.

    作者:彭雪姣;陆苇;季骏;郝静;赵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微笑美学特征测评软件系统的研发

    目的:开发专业性强、实用性好的微笑美学特征微机测评系统,为正畸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专业工具.方法:利用数码照相机采集患者休息位及微笑位的正面像;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环境下应用Microsoft Visual C 6.0 + ADO + Borland C++ Builder编译,研发可以对患者正面像进行美学定点测量分析的软件系统.结果:成功研发微笑美学特征测评系统CoSmile MAA 1.0版.通过人工定点,自动测量,可以得到29项微笑美学特征的指标.结论:该系统测量数据准确;测量项目丰富;使用方便快捷;数据处理功能完善;兼容性较好.可为正畸医生临床病例的诊断分析、矫治方案制定及疗效评价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正畸美学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冯洁;丁寅;秦简;张晓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硅酸三钙阻塞牙本质小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硅酸三钙对牙本质小管的阻塞能力.方法:从无龋的离体第三磨牙切取牙本质片,用30%磷酸酸蚀1 min来模拟牙本质过敏的状态,然后牙本质片表面用硅酸三钙糊剂涂抹和刷洗,之后浸入人工唾液中7 d.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牙本质小管口几乎都被纳米晶体所覆盖;通过EDS和XRD证实该纳米晶为羟基磷灰石.结论:硅酸三钙不仅通过自固化过程阻塞牙本质小管,而且在生理环境下能诱导牙本质再矿化.因此,可考虑用作治疗牙本质过敏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晓虹;常江;孙宏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根管锥度和循环疲劳对牙根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根管预备锥度和循环疲劳对离体牙根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2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成4组,每组8颗牙齿,截冠后将每组的牙根分别预备成0.02、0.04、0.06、0.08锥度,使用侧方加压充填根管.随后每组中随机抽取4颗牙根做循环疲劳实验,疲劳前后均做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形态,后对所有牙根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各锥度组随锥度的增大牙根抗压强度值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实验后0.08锥度牙根表面裂纹明显多于疲劳前,疲劳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离体牙根抗压强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疲劳和锥度两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根管预备后锥度在0.08以内对牙根的整体抗压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会梅;牛玉梅;徐俊杰;李海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种水门汀早期溶解性比较研究

    目的:离体比较临床常用的3种水门汀在早期接触水状况下的溶解情况,并探讨边缘隔湿剂对水门汀溶解性的影响.为临床水门汀应用的远期效果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登士柏玻璃离子水门汀,松风聚羧酸锌水门汀分别粘接冠与离体牙,并于粘接后3、6、9 min后浸泡于人工唾液中,时间持续30 d,其间冷热循环3 000次,设立隔湿对照组,电镜测量冠边缘粘接剂剩余厚度.结果:3种水门汀的剩余厚度是不同的,树脂加强型水门汀对溶解的改善是显著的.溶解度由低到高依次是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登士柏玻璃离子水门汀,松风聚羧酸锌水门汀.早期接触水对3种水门汀的溶解度均有很大影响,隔湿剂的应用对改善水门汀早期抗溶解性有很大意义.结论: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质稳定,溶解度小,是未来充填剂和粘固剂的良好选择.

    作者:吴玮;陈吉华;赵三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两种电子根尖定位仪测量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Raypex(R) 5、Root SW两种电子根尖定位仪(electronic apex locators,EAL)测量准确性.方法:采用琼脂凝胶和单根管离体牙构建EAL体外评价模型,使用两种EAL在同一种电介质中进行根管长度测量,记录测量值(measured length,ML)及测量值和实际值(actual length,AL)之间的差值(IF值).结果采用Friedman分析.结果:IF值在±0.5 mm范围内, Raypex(R) 5为92.5%, Root SW为61.325%;IF值在±1.0 mm范围内, Raypex(R) 5为100%,Root SW为87.5%.在本实验中Raypex(R) 5和Root SW测量准确性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电子根尖定位仪Raypex(R) 5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较为准确测量实验牙根管长度.

    作者:钟立丽;丁江峰;范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髁突摘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复查内容包括患者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症状、面型和X线检查.结果:外形和功能均显著恢复,113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占97.4%;115例张口度恢复正常,占99.1%;X线复查髁突骨折解剖复位率94.8%;15例儿童患者恢复良好,无下颌骨发育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髁突骨折的较好方法,严重移位或脱位的儿童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应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进行内固定.

    作者:肖金刚;刘磊;田卫东;董海;李晓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覆盖义齿基牙的短期临床观察

    目的:对覆盖义齿的基牙进行短期临床观察.方法:对30例覆盖义齿修复患者半年及1年后回访观察.结果:下颌基牙及非银汞充填覆盖基牙更易存积菌斑及结石,并出现牙龈问题.结论:对于能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患者,覆盖义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周蕾;程祥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刻意再植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刻意再植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以及影响再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因难治性根尖周炎,临床建议拔除患者5例7个患牙,经即刻拔除再植术+根管充填治疗5年后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者均为45岁以上,年龄大56岁,女性3例,5个患牙,3个磨牙,2个前磨牙;男性2例,前磨牙和磨牙各1个.上述患牙均在局麻下拔除术、牙齿离体后30 min内完成根尖周变性组织湿法刮除术、根管充填术、牙体缺损即刻解剖性外形修复术,再植复位术.结果:术后5年复查,所有患牙均存留,牙龈附着正常,牙体活动度在Ⅰ度内,咀嚼功能良好,X光检查均达到牙周膜或骨性愈合.结论:根尖生物膜与难治性根尖周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牙齿再植术能有效地清除病灶区的整个生物膜,彻底根治生物膜引起的难治性和慢性感染,为临床降低医源性牙齿缺失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王文胜;陈文敏;包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光固化流体树脂在窝沟封闭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光固化流体树脂在恒牙窝沟封闭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与传统可见光窝沟封闭剂做力学对比观察.方法:对90例12~14岁患者的360颗上、下颌第二恒磨牙采用Dyract flow流动复合体进行窝沟封闭术,评价其涂膜保留率;制作Dyract flow流动复合体和传统光固化窝沟封闭剂试件,抗压强度测试并分析.结果:随诊3年发现光固化流体树脂在术后1、2、3年的涂膜保留率较高;其试件的破坏载荷和位移均小于传统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并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光固化流体树脂是一种可靠的恒牙窝沟封闭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乃妤;马肃;刘培红;李延武;邱艳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散发性先天缺牙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散发性先天缺牙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危害.方法:临床检查散发性先天缺牙病例,影像学观察,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11例散发性先天缺牙患者,男5例,女6例,患者缺牙1~25颗,伴有食物嵌塞(90.9%)、邻面龋及继发病变(81.8%)、(牙合)创伤(72.7%)、牙周病(45.5%)、咬合异常(72.7%).结论:散发性先天缺牙多为少数牙先天缺失,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伴有恒牙埋伏和乳牙滞留,缺牙部位具有随机性,先天缺牙影响口腔健康及咬合关系.

    作者:李祥伟;王丽芹;王晓红;孙宏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编码蛋白靶向于人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研究

    目的:体外检测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pGJA-P/VAX1编码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蛋白是否具有靶向于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的能力.方法:pGJA-P/VAX1和pVAX1分别转染真核细胞COS-7,收集并浓缩细胞培养上清.利用双抗夹心法,以人的IgG为标准品,检测上清及浓缩液中pGJA-P/VAX1编码蛋白的含量.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与两种上清浓缩液孵育一段时间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是否结合编码蛋白.实验分A、B、C组,A组树突状细胞与VAX1浓缩液作用,B组中树突状细胞与GJA-P/VAX1浓缩液作用,C组中树突状细胞表面B7分子首先被B7-1和B7-2的单克隆抗体封闭,然后与GJA-P/VAX1浓缩液作用.结果:pGJA-P/VAX1转染细胞后,培养上清的浓缩液中蛋白浓度相当于0.22 μg/mL人的IgG.而pVAX1转染上清及浓缩液均未有蛋白检出.流式结果显示B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及细胞表面编码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B组相对A组和C组,细胞直方图峰向右偏移.A、C两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近似,且两组细胞直方图近乎重合.结论:靶向融合防龋DNA疫苗编码的融合蛋白保持了CTLA-4的活性,可通过B7分子靶向结合树突状细胞.

    作者:田其威;张锋;樊明文;许庆安;李宇红;贾荣;郭继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中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幼年和成年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变化,并作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幼年和成年实验组大鼠左右侧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幼年和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于实验4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1),之后出现回升,8周时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幼年与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在2~8周的时间内均出现先降低再增高的趋势.结论:BMP-2参与了髁突软骨随咬合变化而发生的改建活动.

    作者:李晓峰;王美青;储岚岚;于世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牙龈蛋白酶K活性与青春期龈炎的临床相关性

    目的:检测并比较青春期龈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牙龈蛋白酶K(Kgp)的活性,探讨Kgp在青春期龈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对象为36例14~17岁青春期龈炎患者,检测并记录受检者的各牙周临床指标GI、SBI、PD的测值,取龈下菌斑进行P. gingivalis的分离培养,16 S rRNA 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将P. 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复苏,在对数生长期末提取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用N-p-硝基苯胺乙酸盐分析Kgp的氨基酸溶解活性.采用SPSS11.0软件包,分泌蛋白与菌体蛋白的Kgp活性比较用t检验;Kgp活性与各牙周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秩相关检验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青春期龈炎的P. 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中Kgp的活性高于菌体蛋白(P<0.01),Kgp的活性与GI、SBI、PD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gp酶活性的高低与青春期龈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陈旭;潘亚萍;宗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咬合重建对大鼠三叉神经节P物质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咬合重建对大鼠三叉神经节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及相应的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间断磨除右上、下颌磨牙牙冠至龈下,有2组分别第3周、第9周停止磨牙,任其自行萌出,恢复咬合关系.双侧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a,TG)切片行S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SABC法).光镜观察拍片,并用Image Pro 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对照.SPSS10.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单侧咀嚼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TG内SP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 其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1).早期恢复咬合实验组TG内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其咀嚼侧与非咀嚼侧比较无差别(P>0.05).晚期恢复咬合实验组TG内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其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5).结论:早期恢复咬合关系TG内SP表达可恢复正常,晚期恢复咬合关系SP表达不能恢复正常,SP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颌关节病的病理变化过程.

    作者:李晓光;王青;张林丽;王延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应用相位测量轮廓技术重建面部睁眼三维数字化模型

    目的:建立活体睁眼状态下的面部三维数字化模型,为颌面缺损的仿真修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D CaMaga人体三维彩色数字化系统对面部进行活体测量,获得三维点云数据,运用CloudForm反求工程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转化为相应的数字化文件格式,在Geomagic实体构造软件中重建面部三维数字化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面部睁眼状态下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结论:应用相位测量轮廓术可快速准确安全的重建真实的面部三维形态,该方法在颜面赝复、口腔颌面外科、正畸科、整形外科都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潘景光;赵铱民;雷晓青;吴国锋;苏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铸瓷介质对光固化树脂材料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光源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陶瓷介质对光固化树脂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制作厚度1.0 mm的热压铸瓷片,以光固化灯透过或不透过不同处理的瓷片(A组:无介质;B组:喷砂;C组:喷砂+HF酸蚀;D组:喷砂+HF酸蚀+硅涂层)照射光固化复合树脂40 s.用色度计测量固化后树脂试件的即刻颜色,随后将其浸泡于红酒中,分别在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再次测色,计算色差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各实验组不同浸泡天数的色差值均不相同(P<0.05),而相同的浸泡天数中各实验组之间的△E值并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不论是否存在热压铸瓷介质和不论陶瓷采用何种表面处理,固化的树脂于红酒中浸泡5 d后均发生肉眼可察觉的明显颜色变化,但相互间并无显著差异.

    作者:谢海峰;章非敏;陈晨;张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姜黄素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增殖及相关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0SCC)生长增殖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评定姜黄素细胞的毒性作用;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获得NF-KappaB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变化.结果:5、10、20 mg/L浓度的姜黄素具细胞毒性作用,流式反应显示≥5 mg/L时24 h即具有凋亡作用,NF-KappaB和Cyclin D1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渐减弱.结论:姜黄素抑制鳞癌细胞生长,减少NF-KappaB 和 CyclinD1的表达,可作为口腔肿瘤的化学预防剂加以应用.

    作者:黄晓君;叶茂昌;李容新;王来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异种脱钙骨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异种脱钙骨复合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效果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并初步探讨bFGF的骨修复机制.方法:在33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 mm×5 mm全层骨膜骨质缺损,分别植入复合骨、单纯异种脱钙骨和自体下颌骨块,并空置缺损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w取材作组织学检查,采用图像分析软件量化计算成骨量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bFGF对于VEGF的表达与其诱导成骨作用一样存在双相剂量效应,VEGF表达和新骨形成呈密切关系.结论:bFGF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以促进血管化来实现增强异种脱钙骨愈合的.

    作者:周卫兵;范红渠;郝鲁峰;王智勇;许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氧化锆陶瓷基底与不透明牙本质瓷结合强度的相关研究

    目的:测试自制氧化锆玻璃复合体(ZGC)和Vita alpha不透明牙本质瓷的结合强度,探讨ZGC不同的表面处理对结合强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ZGC试件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表面以不同方法处理(未处理,酸蚀,喷砂),随后表面烧结Vita alpha不透明牙本质瓷,参照ISO9693:1999标准用剪切实验测试结合强度.结果:各组结果平均值均大于ISO9693:1999标准,且有显著性差异;喷砂组的平均值大于未处理组,而酸蚀组的平均值小于未处理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制ZGC及其表面经喷砂和酸蚀后与Vita alpha不透明牙本质瓷的结合强度均大于ISO标准,理论上可以在临床上获得使用;ZGC表面经喷砂处理后能较显著提高结合强度,经酸蚀处理后降低了其与饰瓷的结合强度.

    作者:高婧;张少锋;李江;张春宝;毛勇;沈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犬牙槽骨牵张成骨快速移动牙齿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快速移动牙齿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1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只,拔除下颌两侧第二前磨牙,实验侧行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安装自制牵张装置,5 d后加力,每次0.25 mm,每日2次;对照侧行传统正畸.持续加力2周后停止.分别于保持期第0,1,2,4,6周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大体、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侧移动牙移动距离为(4.002±0.266) mm,对照侧为(1.154±0.155) mm,差异显著(P<0.001),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利用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牙齿移动速度.

    作者:刘燕;丁寅;张明;周丽斌;田磊;张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基托树脂表面粘结性能的研究

    目的:使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处理树脂基托材料,观察材料表面化学成份及润湿性、粘接性的变化.方法:将试件置于低温等离子体装置中处理20 min,并对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标本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接触角的测量,进行剪切实验以测量粘接力.结果:等离子体处理后,树脂表面碳氧原子比例从 1∶0.30升至1∶0.46 ;材料表面接触角明显下降;粘接强度比未处理前提高了1.6倍.结论: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树脂材料表面可提高其润湿性及粘接性.

    作者:王萍;程祥荣;谢光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

    目的:应用cDNA芯片技术研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颊黏膜上皮组织和正常口腔颊黏膜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分析,为探讨OSF发病相关基因提供初步筛选资料.方法:对切取OSF和正常对照颊黏膜组织进行总RNA抽提,逆转录制备探针,纯化后与含有21 571条基因的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杂交,杂交后信号经扫描仪检测和计算机分析筛选OSF发病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分析.结果:GO分析发现,2 372条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组成的基因群主要集中于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与溶酶体囊胞、细胞小凹等蛋白相关基因多呈上调表达.结论: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溶酶体囊胞、细胞小凹等蛋白相关基因群差异表达可能与OSF发病有关.

    作者:谢辉;凌天牖;郭金陵;段亚光;周中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带凹槽螺纹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目的:利用CAD软件的自适应功能建立包含Branemark TiUniteTM型带凹槽种植体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应用pro/E软件根据种植体相关参数,建立牙种植体、冠修复体、松质骨和皮质骨三维实体模型,利用自适应功能生成装配体,导入Ansys Workbench10.0CAE软件中,进行单元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应力加载后进行模型准确性的检测.结果:建立了包含真实螺纹种植体的下颌骨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应用Pro/E软件自适应功能建立包含种植体的下颌骨骨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种植修复三维有限元分析提供了一种准确、灵活、快速的平台.

    作者:姜茂庆;李德华;孔亮;邱志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钴铬合金铸造卡环弹性形变限度及相应卡抱力的研究

    目的:研究钴铬合金铸造卡环的弹性形变限度及其相应卡抱力.方法:将由3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钴铬合金制得的铸造卡环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加载-形变测试,计算机自动采集测试过程中的加载-形变曲线,曲线经一系列软件处理、计算后终获得卡环在比例极限内的弹性形变限度及相应卡抱力.结果:3种钴铬合金铸造卡环的弹性形变限度不尽相同,但其相应卡抱力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测试卡环的长度为10.0 mm、卡环支撑处的厚度和宽度分别是(0.96±0.02) mm和(1.71±0.02) mm时,3种卡环的弹性形变限度范围是0.32~0.36 mm,其相应卡抱力的范围是9.31~10.47 N.结论:钴铬合金铸造卡环进入基牙的倒凹深度应以0.25 mm为宜.

    作者:徐敏锐;程辉;郑明;李秀容;陈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宽大腭裂修复新方法

    1999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科临床采用硬腭粘骨膜侧翻瓣修复14岁以上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单侧以及双侧腭裂68例,采用带血管蒂的侧翻瓣为64例,未采用带血管蒂的侧翻瓣为4例.所有病例均达到一期愈合,无复裂发生,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林先军;张苗;亓晓茗;吴子忠;柳玉晓;孙丽君;吉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钛在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中的应用

    3年来,笔者对我院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病例行钛支架可摘局部义齿或全口义齿修复3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奕;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口腔上颌窦瘘手术修复

    口腔上颌窦瘘的形成原因可能是上颌磨牙拔除术、颌面创伤、上颌窦炎、上颌囊肿或肿瘤手术.穿孔后口腔、上颌窦、鼻腔相互交通,造成患者饮食、发音等功能障碍.虽然可利用活动义齿暂时封闭瘘孔,但决定性的治疗依赖于手术.口腔上颌窦瘘手术修复的方法有多种,如颊侧黏骨膜瓣、腭黏骨膜瓣修复等.本文报道作者所在单位近10年来收治的17例患者的治疗经验.

    作者:江中军;蔡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M复合树脂加强型玻璃纤维桩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评价

    笔者在2006年应用3M复合树脂加强型的玻璃纤维桩与全冠联合修复后牙残根残冠,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传江;李海涛;赵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58例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分析

    近20年来,结核病疫情回升,本文将对颌面颈部结核临床表现和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李铮;沈志浩;廖楚航;费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替硝唑复合根充糊剂的临床应用

    根管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尝试将传统根充糊剂予以改良,以提高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追踪观察5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部感染66例

    本文对我科2000~2005年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感染6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严翔;贺娟;秦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牙科手机的灭菌流程及维护保养

    牙科手机是口腔门诊医疗工作中常用的,也是污染严重的医疗器械之一,因此,对手机灭菌方法的选择与手机的维护保养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姜艳华;李亚华;冯淑梅;潘文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简易正畸托槽间接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1.1 制取标准石膏模型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取上下颌的准确印模,灌制硬石膏或者超硬石膏,修整石膏模型表面的气泡和悬突.

    作者:石东晓;陈杰;刘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牙周病前牙外飘调磨结合正畸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常常遇到成人前牙外飘畸形的患者,前牙间有散在间隙,呈扇形前突,患者常因前牙外飘影响美观,不敢露齿发笑,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给患者的精神及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作者:魏江红;崔立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环孢素A诱发牙龈增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作为一种免疫抑制药物,在防治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文瑜;闫福华;姚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缺损修复中BMP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仍有明显的缺点.

    作者:计艳;胡勤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牙周炎骨丧失与细胞凋亡

    牙周炎(periodintitis)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炎症性破坏性疾病,是口腔领域导致骨质丧失的常见疾患[1].

    作者:付永伟;和红兵;欧炯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长期咀嚼阿司匹林损害牙齿报道2例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药,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等慢性钝痛.呈弱酸性,在湿润空气中缓慢分解,游离出醋酸和水杨酸,长期咀嚼可引起口腔内硬组织的损害.

    作者:倪志红;韩志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良修复体造成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5岁,2005年3月来口腔科就诊,自觉颏部肿胀、麻木,口腔检查发现患者41|-、|31-缺失.

    作者:林文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PBL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运用和思考

    对PBL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从教学的实施方法,教学中的体会和注意事项,以及目前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为PBL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作者:贾俊;边专;赵怡芳;李祖兵;张文峰;尚政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湖北省中老年人群根龋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湖北省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本文对中老年人根龋的调查结果作一报告.

    作者:杜民权;台保军;江汉;郭颖;黄薇;樊明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湖北省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本文对湖北省各年龄组人群的患龋情况的调查结果作一报告.

    作者:台保军;江汉;杜民权;黄薇;郭颖;边专 刊期: 2007年第02期